摘 要: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本文着重从青少年日常道德行为引导教育,校园文化活动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三方面途径的改进与创新来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从而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途径创新寻求突破口。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 青少年; 途径创新
长期以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一直都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由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构筑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合力,在对加强和改善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其德育作用上功效显著。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全社会各方面力量要群策群力,做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同时要注重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采取合理的方式处理好人际关系,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创造优质的社会氛围。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途径一般是指除学校德育教育课以外的教育途径。本文着重从青少年日常道德行为引导教育、校园文化活动教育及家庭教育三方面途径的改进与创新来进行深入探讨。
一、青少年日常道德行为引导教育途径的改进与创新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旨在培养道德高尚、人格健全、有责任感的全面人才。加强青少年日常道德行为引导是全面贯彻落实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日常工作中要狠抓落实,以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入手,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行为规范为落脚点,形成其行为规范和道德底线的标准,从而使其道德修养,行为规范,品行修养进一步规范。
青少年日常行为引导要重视实践,以真切的体验使青少年受到顿悟,得到启迪和教育。通过对青少年日常道德行为引导和要求,达到内化的目的,使青少年提高自律性。笔者认为,实践中青少年的具体体验应按照如下方面开展:
1.加强青少年实践体验的活动。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要通过其自身快乐、正向方面的体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强和重视实践体验的活动类型。在实践中,只有重视青少年的实践体验,不断参与社会实践体验,参与相关教育活动现场,并借助媒体的宣传力度,才能提高实践体验的教育效果。
3.加强青少年实践体验的实践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不断去参与实践,才能提高和强化青少年日常道德行为水平。青少年在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活动中形成社会所需要的公德意识和伦理道德文明行为习惯,为其在未来的社会实践生活中面对纷繁的矛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4.青少年的日常行为引导的教育内容要紧紧贴近实际生活。在日常行为引导教育的实践中,我们要在内容选择上紧紧抓住青少年的年龄实际,按照社会需要,设计体现时代性、社会性的教育内容,把个体、社会与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和充实实践教育内容,强化青少年自我发展能力。
5.加强青少年实践体验的有效方法。作为日常行为实践体验的主体,青少年能否在实践体验中提高其自身实践活动水平,是衡量实践体验方法的标准。这就需要青少年在认知、意志品质、行为等方面要在实践体验中不断修正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并不断内化为自己实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的统一。
二、青少年校园文化活动教育途径的改进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后天社会关系对人的综合影响。相对于青少年而言,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对他们的影响和教育是最为直接,也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性活动,使德育教育的形式多元化、多样化。
1.充分发挥主题性教育活动。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主题性教育活动是涵盖范围较为广泛的教育活动,同时也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及重大节庆日教育等。我们国家的学校德育工作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三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始终是我们开展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的核心教育内容。通过有效的主题教育活动,能够促进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良好品德修养的养成,为青少年品性健全和完善打下良好基础。
2.以多样化的班集体教育活动为载体,建立良好的班风班貌。良好班集体的形成需要班级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来形成。班集体的建设必须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基础,同时要创设良好的学风正气。班集体活动能够感召同学们为集体荣誉而努力,班集体与每一个同学间形成了一个相互合力。
3.以“学校、家庭、社区”为依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三者缺一不可。在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注重学校教育必须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依托,三者间密切配合,共同形成稳定的教育实体。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基地,社区资源相对于学校德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只有让社会教育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才能丰富和活跃校园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才能真正教育和感染学生。
4.不断更新和探索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当今社会正在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青少年德育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在更新教育内容的同时,不断寻求教育途径的多元化。青少年德育工作也要走向生活化、网络化、时代化。突出青少年德育工作的育人功能,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新德育网站,设立网络德育专题;同时要使德育工作贴近日常生活,从而增强其实效性。
三、青少年家庭教育途径的改进与创新
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中,家庭教育是最为特殊的教育活动。在教育实践中,主体和客体之间根部不同与其他教育关系人群。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这种天然形成的血缘关系,是其他教育关系组成体之间所无可替代的。特殊的关系使他们之间表现出自身所独有的特性。亲情让父母和子女之间更为亲近,更为信任,他们之间的沟通,特别是父母的言行举止时刻都感染和影响着儿女,这种不自觉的影响渗透到他们日常生活的点滴。我们知道,家庭教育的影响途径和方式不外乎两种形式,其一是家长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来影响子女;其二是家长充分利用家庭环境来对孩子产生积极影响。也往往是这样的形式,表现出不同的家庭教育形式,产生青少年不同品格个性,且每一个家庭教育都具有
其自身的特性,也正如我们平常所说的“家风”和“家教”等,而这种家庭教育具有继承性。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历来讲究“百善孝为先”,把“德育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也是家庭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伴随每一个人的一生,也影响着每一个人的一生。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培养青少年的文明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诚实习惯等等。其中劳动习惯是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和加强对青少年的劳动教育,通过对青少年劳动教育,让他们真正了解和懂得劳动是人类生存的条件的道理。
参考文献:
[1]杨定彪.论当前形势下青少年思想品德良性发展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09).
[2]马铁军.浅谈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1).
[3]骆兰.当前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寻[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