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奥·葛兰西(1891-1937),意大利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他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实践哲学,显然抓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认为实践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仅重视实践(社会革命)以及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的斗争,而且强调上层建筑,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如他曾在《狱中札记》中提出,用术语“卡塔尔希斯”即“用来表明从纯粹的经济的(或感情的—利己主义的)向道德—政治的因素过渡,也就是向更高地改造基础为人们意识中的上层建筑过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政治性和阶级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它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毛泽东同志曾认为“没有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因此,对葛兰西意识形态思想理论的研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葛兰西意识形态思想的内容
(一)关于国家和市民社会
葛兰西认为“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换句话说,国家是披上了强制的甲胄的领导权”, 而“市民社会的立脚点于纯粹的科学”[1]222,这个市民社会的活动是既没有“制裁”,也没有绝对的“义务”,但是在习惯、思想方式和行动方式,道德等等方面产生集体影响并且能到达客观的结果。”总之葛兰西强调了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国家)的一致性,政治社会代表暴力,而市民社会代表舆论[1]191,强调了市民社会舆论的重要性和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二)强调“国家精神”的重要性
葛兰西指出,对同那种物质上“看不到的”、但感觉到是很活动的和积极的、并且被考虑到它们好像是“物质的”、在肉体上被感觉到的力量团结一致负责,这才是在一定场合下称为“国家精神”的东西[2]。而且他还指出“在东方,国家就是一切,市民社会处于初生而未成形的状态。在西方,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存在着调整了的相互关系。假如国家开始动摇,市民社会这个坚固的结构立即出面。国家只是前进的堑壕,在它后面有工事和地堡坚固的链条。”[1]120他的这些表述说明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也指出在西方更加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
(三)突显知识分子对巩固意识形态战线的重要意义
葛兰西指出,“不存在知识分子的独立阶级,每一个社会集团都有自己的知识分子阶层或者在努力造成这种阶层。”[1]180他还提出“掌握很多训练有素的干部的传统的统治阶级,能够迅速撤换人员和改变纲领并且能够在他的权势下的阶级未及重新组织之前重新恢复它的失去的统治。”[1]318强调知识分子的培养以及知识分子对于政权稳定的重要性。而且他还进一步提出小学教育除了开设基础课程如读、写、算、地理、历史外,还应加入“法律和义务”等政治观的教育。
(四)强调国家的“伦理性”和“教育者”角色的重要性
葛兰西指出,“每个国家都是伦理的,因为它的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是把广大居民群众提高到符合生产力发展需要从而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文化和道德水平(或型式)。”[1]158统治阶级要教化和灌输属于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每一种力图代替常识和一般旧世界观的文化运动要经常不倦地重复自己的论据(改变它们的文字表达形式):重复是影响人民思想的最有效的富有教导意义的手段。”[1]217他还进一步的指出,“社会集团的领导作用表现在两种形式中—在‘统治’的形式中和‘精神和道德领导’的形式中,”[1]23由此可以看出,www.dylw.net 第一论文网 葛兰西强调国家一定要重视思想文化领域的领导权,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文化团体和队伍,从而争取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宣传和灌输无产阶级的价值观。
通过上述关于葛兰西的意识形态思想理论的阐述,可以看出,葛兰西很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建设,以及提出许多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具体途径和措施,对我国当前的意识形态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1]316一个社会能否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成员是否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是否具有群体意识。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得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统治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为指导的教化和灌输活动,以便使社会成员形成稳定和统一的社会共同信念。
二、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涵义
(一)关于意识形态的涵义
马克思唯物史观对意识形态的涵义有四种理解:第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首先按照当时的使用方法,用“意识形态”指称一系列虚假的观念体系,对当时德国的各种思想和学说展开批判。这里的虚假主要是指其颠倒了物质现实和观念的关系,不是从生产、生活的实践出发,而是从幻想的观念出发,甚至以观念代替现实;第二,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于“意识形态”的使用还有一个更为一般的用法。他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这里预示着马克思给“意识形态”一个新的概念,即用“意识形态”指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代表其阶级利益的一整套思想体系。在这个意思上,意识形态不一定完全是“虚假”的;第三,关于阶级意识。马克思写到:“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地位的新阶级,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抽象地讲,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即这种意识形态在起源时必定偏于某一方,然而却必然代表当时人类的一种普遍诉求或共同
利益。一旦人类的普遍利益真正实现,意识形态的虚假性也就不复存在;第四,马克思用“意识形态”来描述一系列社会现象。它们不一定是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产物。它们不完全由生产的经济条件所决定,也不能完全根据生产的经济条件来解释,而具有某种程度的独立性。主要是指一系列由日常风俗、行为和信仰所构成的传统的象征形式和价值观,一般在社会发生变革、革命时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反动力量,阻止人们行动起来反对现存的压迫自己的社会秩序。
因此,意识形态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作为主体的人对客观世界深刻反映而形成的思想观念体系,意识形态始终代表一个阶级和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是统治阶级世界观的集中体现。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实践活动,不可能脱离政治而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统治阶级以学校、社会团体、互联网、电视、报刊等媒介进行的教化和灌输本阶级利益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以便使被统治阶级认同统治阶级主流价值观的活动。葛兰西认为,市民社会的“习惯、思想方式和行动方式,道德等等方面产生集体影响并且能到达客观的结果。”一旦统治阶级的主流价值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和认同,并且进一步的“内化”和“外化”,便会产生巨大的效果;毛泽东也指出,“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显明的意识形态性,并且会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从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上看,二者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都是反映了社会上一定阶级和群体的根本利益,是一定阶级和群体的www.dylw.net 第一论文网 世界观的集中体现。但是二者又是有区别,意识形态的内涵比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广,按照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意识形态为观念的上层建筑,即有各种具体的意识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经济思想、伦理、艺术、宗教、哲学等构成的有机思想体系,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政治观为载体的教育活动,显然前者包含后者。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
“意识形态教育是通过教化或教育把占社会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转化为人们所接受的思想观点,从而唤起人们强烈的聚合心理,将这种聚合心理上升为共同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3]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向受教育者传播和灌输意识形态的作用,其目的就是达到社会整合,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4]11由此可以得出,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第一是辩护作用。自古以来,统治阶级都很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教化和灌输,以便达到维护国家政权合理性和合法性的目的。从孔子的“正名”、孟子的“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到董仲舒的“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及“三纲五常”等等封建社会核心主流价值观的灌输和教化,都是以“君权神授”为载体来进行的政权合理性和合法性的辩护,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和黄炎培进行的关于“历史周期律”的讨论,得出“民主”,即主权在民,是政权合理性和合法性的来源。政权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但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把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得以弘扬和内化,离不开政府的宣传和教育,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第二是整合功能。当今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关键期和机遇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的突显期,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利益格局造成了思想的多元化,而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政治观为指导的教育活动能够起到整合和统一社会成员思想的作用,从而形成群体意识,它作为一种社会“软权力”,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启示
邓小平同志曾提出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和发展”,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当今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暴力战争,更多的是没有硝烟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对决和较量,因此高度重视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一)突显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的功能教育,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的作用
当今国内学术界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要迈向科学化,就必须价值中立,淡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去“意识形态化”,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和价值性不能达到统一,这与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性这一本质和固有属性显然是背离的。正如列宁说“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的加强。”如前所述,葛兰西认为,国家具有伦理性的特征,“因为它的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是把广大居民群众提高到符合生产力发展需要从而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文化和道德水平(或型式)。”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因此党的思想工作决不是可有可无、无所作为,而是必不可少、大有可为的。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等施加影响,从而提高认识和统一行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够防止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和平演变”起到积极的抵制。
(二)突显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的功能教育,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转型期和机遇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的突显期。近些年来,我国暴力性的群体事件频发,面对突发的暴力性群体事件,我们采取的态度多是“堵”而不是“疏”。于建嵘在《当今中国能避免社会大动荡吗?》一文中指出,我国当前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价值理念是“刚性稳定”,即以社会管制绝对状况为目标,以国家暴力、控制意识形态和社会组织为手段,缺乏韧性、延展性和缓冲地带,维系稳定的社会成本十分巨大,隐藏了很大的危机。与“刚性稳定”相对应的是“韧性稳定”,它是一
个开放、动态、和平而有序的,而且有自我修复功能。然而思想政治教育能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是“韧性稳定”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它起到一种社会“安全阀”的作用。葛兰西也指出,“在西方,假如国家开始动摇,市民社会这个坚固的结构立即出面。国家只是前进的堑壕,在它后面有工事和地堡坚固的链条。”[4]56显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对社会稳定起到镇静剂的作用,能够维护社会稳定和整合社会矛盾,是一种社会“软权力”的积极体现。
(三)突显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的功能教育,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既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又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鞭策人。葛兰西指出,“重复是影响人民思想的最有效的富有教导意义的手段”,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用说服教育、典型引导和民主讨论等手段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www.dylw.net 第一论文网 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人民,因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而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国家、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在今天社会思想观念和人的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树立良好的社会风貌,倡导积极健康和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总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的功能教育,能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能形成稳定统一的国家精神,为社会主义成员提供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安东尼奥·葛兰西 狱中札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俞吾金,陈学明 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上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22.
[3]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8.
[4]李辽宁 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1,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