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村煤矿基于“互联网+”创建了“耿村e家人”网络平台,集教育、服务、交流、学习、管理于一体,不仅增加了党委教育、引导、服务职工的职能,更对企业应对形势变化、推动安全发展、提升党建服务、实现文化升级、增强企业内部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耿村e家人”产生背景
(一)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随着“互联网+”与各行业的不断融合及新一代煤矿人的成长、交替,办公网、微信、飞信、即时通讯视频这些计算机网络交流学习教育渠道已经走上舞台,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这个背景下,基于“互联网+”新思维下的“耿村e家人”网络交流平台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二)提升党建服务的需要
畅通的交流渠道是及时掌握、沟通、解决基层矛盾的利器。“耿村e家人”是利用网络新媒体,落实党员干部“三严三实”具体要求的有效载体,更是企业不断探索、创新党建工作的新方法和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意识、水平的新途径。
(三)实现文化升级的需要
为尽快实现全新企业文化在广大干部职工思想中落地、生根、发芽,发挥文化的感染力和凝聚力,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适应企业的发展节奏,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企业的快速融合、倍增效应,构建基于“互联网+”新思维下的“耿村e家人”网络教育平台势在必行。
二、“耿村e家人”网络平台的基本内涵
基于“互联网+”新思维下的“耿村e家人”的基本内涵是:以促进企业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为根本宗旨,以党员干部“三严三实”为引领,以强化企业基层、基础建设,增强红线意识、底线思维为目标,秉承着“勇于担当、成就梦想”的企业使命,树立“用心做事、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践行“事事争先锋、项项争第一”的先锋精神,坚持包容、传承、创新和超越自我,全力实现“行业领先,国际一流”企业愿景,浓缩耿村煤矿建矿40年来发展的历史渊源和未来走向,通过“耿村e家人”网络支撑体系激活生产力、凝聚战斗力、增强竞争力,提升矿井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和以人为本服务水平,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耿村e家人”网络平台推广方式
(一)立足企业实际,确定“耿村e家人”定位、内容
基于“互联网+”新思维下的“耿村e家人”作为耿村煤矿党委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一个创新尝试,有着非常明确的定位。在“耿村e家人”中,共设置了“书记在线”“企业文化”“善行义举”“边走边拍”“食话食说”五个版块,各自发挥着不同的职能。
(二)创新党建载体,突出核心板块“书记在线”
“你有心事对我讲,你有难事我来帮,你有愁事我来解,你有喜事我分享。“书记在线”正是“耿村e家人”的核心板块,更是互联网+新思维下企业网络平台的重要体现。首先,“书记在线”体现了企业领导对网路传媒作用的重视和肯定,体现了对互联网+的探索和创新;其次,“书记在线”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再次,书记在线”体现了“真较真、不糊弄”的真髓;最后,“书记在线”体现了企业党务、政务的公开、透明程度。
(三)通过融会贯通,构建“耿村e家人+X”保障体系
首先,“耿村e家人+安全”,让安全工作更高效;其次,“耿村e家人+管理”,让企业根基更牢固;再次,“耿村e家人+廉洁”,让党风政风更加清明;不仅如此,“耿村e家人+稳定”,让矿区更和谐;除此之外,“耿村e家人+文化”,让文化更有力量;最后,“耿村e家人+民生”,让职工家属更满意。
四、“耿村e家人”网络平台应用效果分析
(一)矿井发展持续向好
耿村煤矿面对矿井产能降低、灾害增加、成本增加等实际困难,广大干部职工不等不靠,强化管理,深挖内潜,开源节流,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为矿井安全生产经营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企业成本管控能力不断提升
“耿村e家人”网络平台上线运营一年多以来,在信息互动交流的指挥棒下,我矿开展了一系列迎挑战、稳发展、促提升和提质增效、节支降耗活动,对各项成本指示进行严格控制,把成本管理延伸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和岗位。除此之外,我矿还积极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加快结构调整,在经营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实效。
(三)企业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2014年,围绕河南能源全新的企业文化形象识别系统、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我矿制定了企业文化宣贯方案,先后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此外,我矿积极开展了最美矿工、最美女工、最美家庭、最美家庭之星等一系列选树活动,在榜样力量的引领带动下,涌现出了一大批获得国家、省市奖项的先进人物和先进单位。
五、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耿村e家人”创建时间虽短,在“互联网+”新思维下的创新还不够突出,但作为党建思维的一次拓展,实现了企业各项工作的有机融合,其意义却非同寻常。随着“耿村e家人”网络交流平台在“互联网+”新思维下的不断完善,随着其“求真,务实,重服务”的宗旨逐渐被大家认知,“耿村e家人”必将深深地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让耿村煤矿广大干部职工家属成为真正的“一家人”。
作者:何华川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5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