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计算机应用论文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微信课堂”的

2016-07-20 17:2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计算机应用互联网+”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微信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越来越发挥出创新作用。本文以建构主义和教育传播学理论为基础,以教与学双主体为原则,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组织和管理、教学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探索高校思政课程微信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


 

  自2015年以来,互联网+”这一名词进入大众的视野,也给教育信息化注入新的活力。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教育理念的创新为先导,以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为核心。

 

  一、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政课程教育教学的影响

 

  互联网+”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教育内容持续更新,教育样式不断变化,教育评价日益多元。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具有很强的政治导向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保证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实效性。高校思政课程如何迎接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的挑战?目前高校思政课程教育教学状态基本仍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广播式授课;学生在固定时空下被动学习;教学是一次性过程,缺少有效互动。这种状态背后的本质是教育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体验。2015年中宣部、教育部下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要求,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学习网站和微信公众账号学习平台,使之成为宣传展示学生理论学习成果的阵地

 

  智能手机与无线Wi-Fi的普及,为教育带来了技术支撑和发展动力。利用微信平台进行教学的模式正好符合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指导思想的核心,为大学生创造了崭新的学习环境。20158月腾讯发布了《2015年微信+平台数据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微信用户平均年龄只有26岁,86.2%的用户在18岁~36岁之间。微信公众号用途方面,用户关注公众号主要目的是获取资讯(41.1%),其次是方便生活(36.9%)和学习知识(13.7%)[1]。在经历几年的发展之后,微信不仅仅是个聊天工具,已经实现人与人的连接、人与互联网的连接,成为每个用户的移动ID”。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微信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发挥出创新作用。我们可以把微信看做是互联网+”的连接器,利用微信的交流共享等功能,打造一个以自由、开放、协作、平等为核心的高校思政课程微信课堂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微信课堂”的实施与创新研究


  二、构建思政课程微信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和机械的记忆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共同体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以先验知识为基础,不断学习新知识,通过意义建构将其内化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充分利用微信进行思政课程教学,通过朋友圈之间的信息会话与交流共同作用,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成为构建协作学习的重要途径。微信还可以组织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课堂作业的讨论,开展协作学习及个性化学习,实现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教育传播学理论

 

  教育传播指的是教育工作者为了达到一定教学的效果,筛选组织适当的教学资料,利用有效的传播媒介将信息传递给学习者的一种活动。教育传播学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人是教学的主体,教育媒介则是人类传递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教学工具,教学工具是依附于人的存在而存在的,不能本末倒置[2]。将微信应用于思政教育正是发挥了微信的媒介作用。在微信课堂中,教育者利用微信将教育信息传播给学习者,人和媒介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高校思政课程微信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微信用于教学的特点

 

  微信主要提供了通讯交流功能、平台推送功能和支持性工具等基本功能,这些功能有效地应用于教学当中,组织资源发布、资源共享、资源收藏、资源管理、交流互动、在线答疑、考核评价等学习活动。

 

  1.遴选有效学习资源。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可能让学习者陷入盲目状态,无法实现有效学习。为此,可以通过微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围绕课程内容遴选合适的知识点和资源发送给学生,作为预习和课后提升阶段的学习内容,为学生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选择与课程相关的其他资源单独发送给能力强的学生,帮助优秀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同时,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功能让知识集中化并起到以点对面的传播效果,有效地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2.整合碎片化学习时间。由于微信安装于移动终端,学习者只要拥有移动设备并安装微信,就可以抓住指尖流逝的时间,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同步或异步地查看学习内容及其他学习者的观点,并随时交流反馈,实现真正的学习随身,教师随行

 

  3.拓展师生交流空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面对面沟通,学生往往有诸多顾虑,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育工作者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微信则通过从面对面键对键,以及一对多多对多的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摆脱纯粹的课堂教学,虚拟教学使双向沟通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得到加强。在教学上,通过开展微演讲、微访谈等活动,使大学生在互动中交流,在交流中答疑解惑,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充分展现微信潜移默化的正向引导能力。

 

  ()“微信课堂教学基本原则

 

  1.教与学双主体原则。教育信息化领域广泛实践着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提倡教学是一个双主体过程。它强调教师是学生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思政理论课程具有很强的政策宣传和政治导向性,传统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其作用不可低估[3]。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教学方法显然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信息化环境下的思政微信课堂是传统学习方式和和移动在线学习有效结合,既要发挥老师引导、辅导和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是对技术环境下思政教学新模式和教学方法探索与建构的过程。

 

  2.技术辅助性原则。教育信息化本质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整合。微信有很多功能可以用于教育教学,如微信公众号即时推送国家大政方针、社会热点事件和新闻时政评论;微信群可以就教育教学话题发起即时讨论交流;微信朋友圈捕捉当下生活状态或转发令人深思的文章;微信群发功能设置作业提醒;微信发起活动功能作用于思政课程社会实践,等等。微信作为辅助性教学工具,让教育者和学习者发挥出传统课堂之外最大的效益。但技术始终是为教学服务的,我们可以利用微信进行混合式学习,使课堂面授教学与微信移动学习的优势互补,将系统化学习与碎片化学习相结合,绝不可本末倒置,将技术凌驾于教学之上。

 

  ()利用微信进行思政课程翻转教学的实践

 

  思政教学微信课堂注重面向学习过程的设计,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从课前的下达任务,到课后的延伸拓展、交流,期间多个环节教师与学生都要通过空间进行沟通、交流,并纳入考核。这样教师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有效引导、监控、评价学生的学习。

 

  1.“微信课堂的资源开发与共享。随着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的学习习惯也在进行改变,倾向于消费越来越短的文字。结合学习者的阅读习惯及移动学习工具屏幕分辨率小的特点,教师在微信学习平台中提供的学习资源最好是精炼简短的某个知识点。碎片化资源粒度小、内容精,非常适合情景化和个性化学习。但是过于碎片化的知识可能会让学生的思维碎片化,无法建构对学科的整体认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在将知识内容碎片化的同时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充分考虑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让微信平台的学习内容成为课堂学习内容的一种延伸和拓展。

 

  2.“微信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微信运用于正式课堂学习。思政课程教学往往是大班教学,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互动人数和时间有限。为此,可以引进微信的互动评论界面,借鉴流行的弹幕软件,利用微信进行课堂话题的微弹幕,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投影大屏幕,学生可以随时发表评论和回答问题,并与教学过程同时并行。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师生互动变得容易,教学过程能有效辐射到课堂里的每位学生,一改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增强。而随着讨论的深入,交流发言越多的小组,屏幕显示颜色越深。教师很容易一目了然地区分上课积极活跃分子和不爱参与活动的学生,便于重点关注。

 

  微信运用于非正式学习。利用微信进行翻转课堂学习,是将技术与教学结合的一种普遍方法。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将适合微信平台播放的微课视频推送到学生端供其自主学习,并加上一段语言信息。微课视频选取课程内容的重难点,把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形象的动态影片。语音的运用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者通过复习、巩固、拓展、交流、反思、在线测试等学习活动完成随时随地学习。学习资源不只有教师通过公众平台发布的,还有学习者之间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共享的资源,微信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成为资源的生成者。学习不再囿于教室,也不限于上课时间,学生宛如随时置身于无限时空的学习环境,成为思政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达到互补效果。

 

  3.“微信课堂教学考核与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以纸笔考试为主,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难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随着信息技术的提升,教育教学考核方式不断更新。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实时记录和监控每个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情况。

 

  教师可以让微信成为学生成果展示平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政治素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作用。在教学实践上,笔者先后发布了基于微信平台的学生优秀作业展播平台、学生动态考核表、学习团队滚动排行榜等多形式的评价方式,课程考核从关注期末考试关注学习过程转变。教师还可以随时发布思政小测试,运用技术手段让学生在碎片化时间段参与答题。

 

  四、微信应用于高校思政课程教学需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提高学生信息分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将微信引入日常教学,除技术开发外,对它的应用与管理也需要摸索。例如,微信推送的信息储存难度大,增加了信息回溯难度。微信的内容以聊天为主,信息的深度不如微博,也不如传统的博客和论坛,可能无法完成深度学习与正式课堂内容的推送。教师需要将微信在内的网络学习行为纳入对大学生现有的考评系统中,督促学习者自觉地利用有效网络信息资源开展对话与学习[4]

 

  ()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

 

  传统课堂教学依旧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态,如何将微信公众平台无缝地整合到教师日常课程教学中,实现微信公众平台运用的常态化就成为关键问题。为此,教师应站在教育信息化的前端,自觉学习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微信应用的深入研发,微信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应用方式。我们要充分挖掘微信的移动学习支持功能,更好地为高校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服务。

 

  作者:彭瑚 来源:考试周刊 20163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