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政治经济学论文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研究回顾与前瞻

2023-12-09 13:2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整个马克思理论中的一篇重要文献,专家学者们对其展开了较为广泛的研究。本文通过国内有关《<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重点讨论专家学者们进行研究的十个方面,即有关《〈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文本分析、唯物史观、当代解读与审视、时代价值、时代意义与现实意义、社会基本形态与基本结构、“两个决不会”、文艺理论以及其他方面的研究。同时也讨论了这些文献在研究重复性、研究时代性、深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或欠缺,以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的四个方面的空间。


  关键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A81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0)7-160-002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是马克思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所写的序言。《序言》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至关重要,《序言》发表以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共产主义运动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从不同角度形成了政治经济学的实证素材,新时期对《序言》的研究,可以加深对政治经济学的认识,进而加深对社会运动规律的认识,也将对我们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清晰的理论装备,也因此,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对政治经济学具有高度概括的《序言》的研究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热点内容,主要集中于《序言》的文本解读、唯物史观、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基本结构理论、社会生产力发展理论、《序言》的当代价值、时代意义,《序言》与全面深化改革等多视角、多角度进行了研究,本文力图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回顾、梳理,归纳,探索这些研究的特点和规律,以为下一步研究做必要的准备。


  一、相关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序言》的文本分析


  关于《序言》文本进行专门性分析解读的学者不是很多。魏广志首先从整体上对《序言》进行了文本解析,再对《序言》的七个自然段分别、逐段地进行了分析阐述,概括了每一段马克思的写作意图、目的和大意。他认为虽然马克思在《序言》中用很大篇幅对唯物史观进行阐述,但是却不是序言的中心思想。他认为马克思是把唯物史观作为一种科学理论来指导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手段和方法。但是他也指出:“这样说并不否认唯物史观经典表述在序言中的重要地位,它毕竟是唯物史观的科学严谨的集中阐述,毕竟是唯物史观成熟的标志。[1]”濮良贤对《序言》的文本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几对范畴来阐释《序言》第四段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二)关于《序言》中唯物史观的研究


  学术界对《序言》中唯物史观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周新城侧重于介绍了《序言》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提出要结合当前的意识形态领域实际来掌握理解和运用这些基本原理。田心铭认为马克思在《序言》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主要包括“马克思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四个基本范畴勾画出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2],他认为《序言》“成了后来人们理解和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经典依据”[3]。庞瑜通过把《序言》和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二者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他提出:“马克思与恩格斯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不同点在于恩格斯在承认马克思的基础上再论证和引申,马克思的比较具有逻辑和理论性,而恩格斯则是比较的具体的论证。这就要求我们采用异同比较的思维方式,以避免走向‘马恩对立论’和‘马恩一致论’。[4]”他认为通过这样的对比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唯物史观。


  (三)《序言》的当代解读和审视


  部分专家学者结合中外学者的研究情况,对《序言》中的一些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当代解读或审视。许斗斗侧重于从社会理论的层面结合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来重新阐释《序言》中的社会理论。他认为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必须从政治经济学入手,并从社会形成的现实基础、社会结构的分解、社会有机体运动的动力、社会有机体运动的历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思想等方面以社会理论视角对《序言》中的哲学和社会学理论进行了阐述。刘文霞认为深刻理解和掌握《序言》,有助于我们历史地看待“中等收入陷阱”,从而使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论可以使我们透过表象思考“中等收入”背后的深层问题,如经济总量的增长与个体幸福感不强的问题,物质的快速提升与精神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民主意识提升和依法参与不高的问题等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探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


  (四)关于《序言》的时代价值研究


  有的学者结合当代中国的发展来探析《序言》的时代价值。郑欣桐提出“《序言》中系统论述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集中阐述了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社会变革理论、社会发展趋势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5]”。他认为《序言》中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原理,当前我国推行的“四个全面”发展战略是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学习《序言》能够使我们更加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陈红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切入点来探讨《序言》的时代价值。他认为《序言》中阐述的唯物史观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在新时代条件下《序言》对于当前的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五)关于《序言》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有學者专门探讨了《序言》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习近平认为《序言》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始终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对于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以及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建设指明了方向,规定了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采取积极、稳妥和渐进的方针,是我们认识和解决改革开放中深层次问题的“钥匙”,对在改革和建设过程中主客观因素作用同时充分发挥作了根本要求。童小琴也对《序言》中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进行了回顾和罗列,并提出《序言》中的唯物史观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科学的现实指导意义。


  (六)关于社会基本形态、社会基本结构理论的研究


  有学者注重研究《序言》中的社会基本形态、社会基本结构问题。段忠桥通过把《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和《序言》进行对比研究论证,提出把《序言》中的那段论述视为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依据不能成立的结论。而苏凤捷则认为《序言》中这段论述是四种生产方式演进序列的历史依据。马文保则认为根据《序言》,马克思是按照两个角度来考察社会基本结构的,一方面是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来考察社会的基本结构。何海燕对唯物史观的形成阶段、发展阶段进行了梳理,在梳理的过程中来探讨社会的结构和历史的分期。


  (七)关于“两个决不会”的研究


  有学者侧重于研究《序言》中的“两个决不会”理论。张伟提出《序言》中包含了“两个决不会”思想,并提出“基于‘两个决不会’思想,从逻辑上证明‘早产论’是错误的,论证了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所具备的物质存在条件的充分性。朱进东、徐丹梳理了从《从共产党宣言》到《序言》期間的文献,按照马克思在不同论著中的表述来考察马克思从两个必然到两个决不会的历程,以此来说明马克思自己思想走过历史时空到达逐渐成熟的过程。


  除此以外,有学者侧重探讨《序言》和《〈经济学批判〉导言》的区别,有学者把《序言》和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进行比较,有学者研究了《序言》中的文艺理论。还有学者认为《序言》是提供了一种研究世界的方法论。


  二、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经过上述的梳理,可以看出对于《序言》的研究还是比较丰富和广泛,涉及的层面也比较宽,研究也比较多维,他们各具特色,各有重点,为进一步研究《序言》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视野。但是也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和欠缺。


  (一)研究的重复性比较多


  就上述的梳理来看,部分研究存在简单的重复,比如关于《序言》中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的研究,大多都是重复性的内容。当然从《序言》的文本来看,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很难创新,但是也可以结合不同历史阶段来进行探讨。


  (二)研究的时代性偏弱


  就近5年的情况来看,通过中国知网以《序言》作为主题的研究成果不足30篇,以《序言》作为篇名进行检索则更少。而近5年正值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快速发展的时期,党的十九大之后,我国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我国的发展阶段也迈上了新的台阶。而把《序言》与当前结合得比较少,时代性不够强。


  (三)研究的深度不强


  从能够检索到研究成果来看,学术性、学理性较强的文章不多,大多数还只是在低层次徘徊,比如《序言》赏析、谈《序言》的讲课体会等等,阅读性较强,但是学术性不够,整体研究层次偏低,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三、对新时代《序言》深入研究的建议


  以上分析表明,对于《序言》的研究还有进一步深入探讨拓展的空间。深入钻研《序言》原著,深刻领会和掌握《序言》的思想,结合新时代这一时代特征,把《序言》的作为指导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实践的理论武器。笔者以为,可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开展对《序言》的探讨。


  (一)用《序言》的经典理论剖析当前我们进入新时代的理论根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作出重大判断,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如何理解进入新时代?进入新时代的理论依据和标准是什么?为什么是当前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和以往的历史时期有什么异同?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回到《序言》中去找寻答案。


  (二)用《序言》的经典理论解析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何发生转化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报告作出的这个重大判断,也可以到《序言》中去追问和思考为什么。


  (三)用《序言》的经典理论诠释当前我国为什么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虽然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但是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仍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的判断标准又是什么?有专家学者指出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上半场”已经结束,已经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下半场”,这样是提法是否科学合理,“上半场”和“下半场”的衡量标准又是什么?这些问题也需要《序言》中的唯物史观给予解答。


  (四)用《序言》的经典理论分析当前我国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整个国际局势,帮助我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各项实践捷报频传。一些专家学者因此而沾沾自喜,开始翘起了尾巴,成天高唱“厉害了,我的国”,动不动就有“又让美国吓尿了”、中国速度论、中国优越论等等言论。我们更加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与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差距比较大,我们的教育、医疗、环境等各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但是,又有一些学者妄自菲薄,尤其是出现中美贸易摩擦事件之后,更是信心丧失,唱衰中国。大呼资本主义并非垂而不死,而是生机勃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两个必然”提出质疑等等。鉴于此,我们更加应该深入学习《序言》,《序言》是解决这些问题和疑惑的“钥匙”。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的定位和发展的趋势,不急功冒进,也不妄自菲薄,树立“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不懈奋斗。


  《序言》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经典文献,值得我们反复认真钻研,并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以及遇到的困难开展研究,努力多出有效成果,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