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扶持背景下,同时基于农业产业链条整体利润比较高和进入门槛低,大量的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省,近年来在推动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河南省引入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积极意义,其次分析存在哪些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河南省农业健康发展。
逐利是资本的本性,工商资本也不例外,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是为了追求利润。我国农业发展落后资本积累不足,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外部资本投入。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提到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内容。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为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尽快制定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的准入和监管办法,严禁擅自改变农业用途。在这种政策扶持背景下,同时基于农业产业链条整体利润比较高和进入门槛低,大量的工商资本进入农业。
河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对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同时河南省农业人口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此背景下引入工商资本发展现代农业意义重大。
一、河南省引入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积极意义
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开辟了融资新途径,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业投入的不足和要素短缺问题,引进了全新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农业投资资金、技术、管理不足的难题,对于实现河南省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对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有利于对传统农业进行现代化改造
舒尔茨认为,小农户自身根本无法完成传统农业的改造,必须借助外部力量,比如资金和技术等要素的投入。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不仅可以带来目前河南农村最稀缺资金要素,还能带来企业家要素,同时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效果也很不错。另外,工商资本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等方面都具有先天优势,还能够带来现代农业的经营理念和方法。
(二)解决了农业生产中资金不足问题
农村生产长期缺乏资金,尤其发展现代农业资金更是缺乏,小农资本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工商资本进入农业能一定程度缓解这一现象。
(三)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
工商资本通过对农村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开发,可以使资源或资产转化为资本,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在推进农业集约、集群发展的同时,有效带动了农民参与现代农业开发,促进了农民增收。
(四)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
工商资本拥有技术、渠道、品牌的优势,可以通过建立供产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的加工深度和农业竞争能力,产生一些知名的农产品品牌,使土地和劳动的生产率都大幅度提高。
二、河南省引入工商资本进入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省,近年来在推动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河南省工商资本进军农业领域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规模扩大化、投资领域不断扩宽和经营模式多样化等。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带来的问题同样值得关注。
(一)小农户受到排挤和盘剥,丧失就业机会、土地甚至房产。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早有明确论述,如果大资本与小农户并存,大资本必将吞噬小农户,并使其丧失房屋和家园。大规模的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弱小的农户难以与之抗争,不少失地农民将沦为资本的雇佣,农民的主体地位将弱化,在农村将形成新的畸形二元结构,即少量强势的工商资本所有者与大量的弱势小农。有数据表明,工商企业直接经营农地,只有20%左右的原承包农户的劳动力能够进入企业工作。农村土地大量流转到进入农业的工商资本手中,并不符合农村改革的方向,如果放手让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话,那些留守农民可能就破产了。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存在三种“排挤”现象,即粮食被排挤、耕地被挤占和农民利益被边缘。
(二)土地流转后的非粮、非农化倾向。河南省是粮食大省,对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影响。近几年河南农地流转速度加快,截止到2013年底,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已经达到2824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29%。据了解,河南省大多数流转给企业的土地“非粮化”现象明显,种植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等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或搞生猪、水产等规模养殖。主要原因是我国粮食价格过低,种植粮食种子、农药、化肥以及人工等成本太高,经济效益低。目前,大规模的工商资本集中土地之后的严重的“非粮化”“非农化”现象已经出现,这对粮食安全、农产品安全带来很大的风险。工商资本作为嵌入性外来资本,在遇到风险和效益波动时,相比其他经营主体更容易“退出”,而一旦“毁约弃耕”,农田将出现新的撂荒。
(三)圈占土地、套取财政补贴和进行市场炒作。大多数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存在投机行为,大约50%的工商户将农地完全闲置,等待土地升值后获取高额差价。在各地都有工商企业圈地的事实发生。由于国家土地制度改革还不明确,同时存在投机机会和套取国家农业补贴,这是一大部分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目的,所以不应鼓励工商资本圈地做大宗农产品生产。
工商资本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土地,对农民发展不利挤占了农民发展空间,同时企业的经营成本也很高,造成规模不经济。因此,应严格限制工商资本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土地。
还有部分工商资本投资农产品流通领域进行市场炒作,不仅严重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损害了农业生产,还影响了政府宏观调控,且对城乡居民的消费也带来消极的影响。所以应警惕并防范资本的趋利本性所蕴含的风险,以促进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雇工种地存在天然的效率缺陷,不能有效外部监督。家庭农场在发达国家比如美、加、澳等大农场中也是最基本组织形式,在这些国家中,雇佣劳动也出现,但集体化生产或公司化运作的公司农场基本都没有发育起来。其他发达国家,如法、德或日、韩,家庭农场也占据主流。据有关调查研究,大田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都不适合公司化种植。农业劳动天生的缺陷造成难以实施外部有效监督,比如一些农民拿到化肥之后乱撒,栽插秧苗时随便往土地一按,为的是早早完工好领工钱,反正生产的成本、产量、质量和收益都与自己无关,与人民公社时大生产队的情形如出一撤,而与家庭经营差距甚大。农业面对的是一个生命过程,天然不适合雇工经营和集体劳动,无法像工业一样监管,全世界的农业雇工效率都不高,种地不是靠雇农民能解决的,工商资本家是不能有效监督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
(五)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近年来,河南省工商企业涉农项目不断增加,在有利于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带来的农业污染问题也应该格外重视,过度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土壤污染,大量畜禽粪便对水体的污染,以及温室农业产生的塑料等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等。以养殖业为例,作为全国第一养殖大省,近年来,河南省各地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迅猛发展,但是很多养殖企业污染治理措施不到位导致畜禽粪尿过度集中和冲洗水大量增加,养殖污染问题日显突出,给环境造成极大压力。
三、引入工商资本促进河南省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关于工商资本进入农业许多发达国家的法律约束是比较严格的,美国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参与农业必须全程吻合农业立项、农业经营,土地必须严格用于农业生产;在日本,租地合同将被解除在企业租入的农地如果没有从事合适的农业生产的情况下,村庄的农田道路维护和水利设施建设等活动租地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也要参与。建立由第三方监管的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保证制度,建立企业资质审查制度,落实企业投资方向和进度监管制度,建立经营风险防控制度。设计公平有效的体质、机制和规则是政府的职责。构建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四种新机制,即准入机制、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风险防范与预警机制和服务机制。
(二)引导经营范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工商资本进入的农业领域首先必须适合企业化经营,分散农户完成不了的或完成起来有困难的;其次要求搞现代种养业。限制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领域,资本应该进入农产品加工、流通领域以及农业科技领域。支持工商企业在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社会化服务,不鼓励企业与农民争夺耕地经营权,把农民硬挤出去。引导工商资本依托农业园区发展现代农业。不鼓励工商资本直接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大面积租赁农户承包地进行经营活动。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机械生产、农资和农产品流通、农业投入品生产等特种农产品生产领域。
(三)加强监管。加强工商企业在进入、经营农业等环节的监管。在监管环节,各地政府部分要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从企业资信、技术力量、产业规划、风险防范等方面严格审查涉农企业的农业经营能力;加强监管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后的农地使用和政策资金,及时进行考察、审计,强化社会监督,避免企业改变土地用途以及不合理使用支农资金;鼓励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并加强对环境的监管,最大限度减少企业涉农项目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
(四)限制外国资本进入。应该禁止和限制外国工商资本进入我省农业开发,建立健全外商资本投资农业风险预警机制,进行动态监管,防范外商资本对我省农业产业链的可能“蚕食”。
作者:朱颖 来源:商情 2016年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