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三农问题论文

浅析海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5-09-21 10:1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浅析海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1级市场营销 叶飞 摘要:通过对海南各地农业现状的调查,结合可持续发展与人力和资源状况的相互关系,利用定性研究分析的方法,分析探讨海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并针对现状和制约因素提出对海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海南省  农业  可持续发展    海南省的近海领水面积约占全国海域面积的三分之二。海南岛地处热带,属季风热带气候区域,气候资源优越,是我国农业生产与研究的“天然大温室”,年均气温23.8℃,月最高气温25℃-28℃,月最低气温在10℃以上,年降雨量在1600mm以上,年辐射量大部分地区在5.0-5.7*109KJ/m2[1];所以针对海南这些适宜种植各种热带作物的丰富气候资源,海南省制定了海南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乡村居民生活状况;保障粮食安全,消除贫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消除二元结构。然而海南迄今为止,海南农业的改革与发展政策一直是追求农业增长,忽略了资源保育和生态环境建设,甚至实行过掠夺经营,导致资源危机和生态恶化。海南省在实施农业现代化中,切忌急功近利和种种形式主义行为;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大量使用石油产品、化肥、农药等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虽然海南农业为全省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总的来说,目前全省不仅农村人口总量过大,而且无论是农民物质生活、文化生活,还是生产条件水平都比较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因此,海南农业有必要结合现在的实际,走一条发展与保护两手抓的开放型可持续农业发展之路,以促进海南热带农业的发展。 1.海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当今世界最公认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基础上来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处理自身和环境关系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种新战略,其最本质的问题是可再生的及不可再生的资源循环性永续利用问题。因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强调吸收本地区传统农业或较为现代农业的精华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和组织形式所建立的一种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高效益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目前,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就是说海南农业应该谋求生态资源存量的非减和永续利用。要扬弃所谓“人定胜天”。“征服自然”的哲学观念,学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社会与生态资源和谐发展,处理好当代人与后代人的永续关系,兼顾效率和公平,实现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十六大新当选的我国国务院温家宝总理的政策正以很大代价拨出补助资金和粮食,支持各地区退耕还草、还林、还湖,治理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试图恢复良性循环。这些都对海南今后政府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方向--海南农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page]2.海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海南农业发展的自然环境条件较好,但从农业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2.1海南人口数量增长较快,人均占有农业资源量逐年减少。虽然海南省人口规模较小,但近年来海南省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与建省前相比,到98年年底人口总数增加了118.23万人,90年代以来,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1998年仍高达1.29%,超过台湾及较低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如此下去,海南将在今后10年内失去其地大物博的优势,而且在发展农业当中土地这个特殊的生产资料一旦丧失了其原有的优势,那么农业就无从谈及其可持续发展。
2.2海南农业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低。海南省农村人均占有土地面积是台湾的3倍以上,但海南省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仅是台湾省的2.59%。耕地“广种薄收,重种轻养”的粗放利用,经营规模小等都是土地低效率利用的主要原因。因不合理开发利用,基础设施薄弱和环境破坏等因素造成的影响,目前海南平均的土地利用率仅为55.2%,宜热作地利用率只有54.6%,宜牧地利用率仅为33.7%,海南土地资源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2.3自然环境总体良好,但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和农业环境污染状况较为严重。到1997年年底,全省仍有138.21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1998年全省平均农药用量为24.3 kg/hm2,远高于荷兰1995年的水平(18.2kg/hm2),加之化肥的不合理使用,更加速了土壤板结、耕地退化。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山地没有开发,同时水稻的种植缺乏有效管理,一般把稻种播下便等收割,没有太多的过程管理,这也是产量不增,而土地逐年恶化的原因。2.4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生产工具水平低,对农业资源保护意识不强。由于长期农业投入不足,海南省的农村电力、农田水利、村庄交通和农业机械设备等总体而言仍不够完善,如全省可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仅为台湾的1/2左右,农业机械设备水平不及台湾省的2%等。很多农田水利实施早就老化,而没有更新。许多乡村根本没有什么的基础实施,都是靠自然力的制约,如果某年干旱,那就只有等政府的补给了。2.5海南海洋污染严重,对蓝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影响。海南省是由众多岛屿及其临近的海域所组成的海岛省份,每个岛屿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生态经济系统。这些海岛的陆地生态系统处于热带,生态环境价值较高,陆地面积较小,环境容量不大,生态系统较为脆弱,良性循环容易遭受破坏。虽然海南管辖海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但是“生在海边不识海”的现象相当突出。对大多数海南人来说,除了沙滩,海浪,海天一体的景色以及好吃的海鲜之外,确实就没有什么了解。海洋污染主要是近海海域在逐渐加剧污染,其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企业,农业的种养殖业和交通船运业三个方面。随着海南工业的日益发展,目前海南沿海和许多江河小溪已遭到严重污染,遭到严重污染的主要河流有昌化江、南渡江。万泉河等,如昌化江(石碌河)遭受沿岸的海南铁矿、海南钢铁厂等近二十余家工厂,每天将未经过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废水(含有许多重金属元素和有毒物质)排入昌化江,并直流河口、海区,严重污染海域,破坏水生生物的繁殖生长,致使昌化渔汛生产受到影响。其它江河对海域的污染其情况亦十分类似。由于交通船运业的发展,特别是建省以来船运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沿海港湾的油船和各类机动船的废油大量倾倒人海内、特别是各类机动渔船,倾泻的废机油、柴油的情况是普遍的,所以海洋受石油污染的情况在加剧。鱼类受石油污染后,皮肤粘液腺和皮肤表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还损害鱼类眼睛,视力减退影响其生活习性、产孵和成熟;石油及其产物对鱼仔的影响更大,如体形病变扭曲等;石油污染还会造成鱼类饵料生物的大量死亡,从面可以导致某些鱼种的减少或绝迹。由于近海养殖业的发展,特别是高位池养虾也给近海海域造成严重污染,对鱼类资源造成极大威胁。2.6农村城镇化建设不尽人意,忽略了生态环境建设南省农村城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但与全国较发达地区相比仍然落后很多,主要表现为数量多、土地占用面积大、人口规模小和质量低、土地利用强度低、企业结构不合理和规模不足、就业能力有限、非农乡镇企业集中度小、城镇产业不发达、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特点。2.7农民居住环境极为落后。对农业资源缺乏可持续利用海南除了各别村庄外,绝大多数的村庄没有下水沟、垃圾场和村里硬路,甚至有的村庄缺少厕所等,严重影响农民身体健康和村庄生态景观。
[page]3.海南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3.1农业科技水平低下,农村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海南农业科技水平还比较低,突出表现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产品单产低、优质率低、加工转化率低等方面。海南省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37.6%,而发达国家已高达60-80%,海南平均每1000名农业劳动力中只有农民科技人员11人,还不足台湾的1/4。海南农村劳动力,文盲和半文盲占1/3,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山区,一些农业推广结构名存实亡,知识的缺乏直接影响着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更谈不上增强环境生态意识,至今不少山区仍然沿袭“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而当地居民生活仍处于贫困状态。3.2产业结构不合理。忽略了资源保育。受多种因素影响,海南长期以来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尽管近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渔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由1995年16%,上升为1999年的19%;瓜菜、水果在种植业中的产值比重分别由1995年的27.5%和9.9%上升到1999年的38.0%和12.6%但必须看到,目前海南省广大农村地区仍存在社会农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较缺乏、“三农”服务系统极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乡镇企业的不发达以及产品质量的不如意,参与竞争就没有先天的优势,尤其是广东,广西两省农产品的规模生产占剧了国内绝大市场。所以必须根据海南的气候和地理优势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以实行“农业立省,农营强省,商贸活省,科技兴省”战略。3.3海南农业环境保护立法存在许多问题主要问题有:(1)农业环境保护法体系不健全,缺乏一部综合性的环境保护法,许多实践中急需的农业环境保护单性法律和法规尚未制定和颁布,比如农用地土地污染防治法到今天连立法计划都没有列上。(2)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原则不明确;其实海南的农业保护法目的就是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3)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许多制度和措施很零散,很难发挥其整体的效能。(4)法律责任不明确,处罚的规定过于笼统。(5)缺乏海南地方特色。(6)农业保护法规范过于分散,零乱,不便执行。 4.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针对以上海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如下一些对海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看法和对策。海南省农业发展与保护两手抓的开放型可持续农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式,为此,大力提倡和发展绿色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屏弃先污染后治理的旧观念,加强宣传和提倡绿色农业,在全省造成以绿色为荣污染为耻的风气,推进“三绿工程”的实施,即绿色企业和产业工程,绿色资源工程,绿色市场工程。4.1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使农业发展与保护两手硬热带农业的发展必须面向农村,农民是主要的参加者,农民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和深入程度及成败。目前海南农民文化和科技素质还较低,因而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科技和思想政治素质,是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根据各地区农业资源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职业培训班,学习适于当地生产的种、养管理技术,同时,尽可能利用各种媒体的宣传作用,提高农民思想政治素质和生态文化意识。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开始在学校基础教育中加入适宜的当地农业生产知识和生态环境教育内容。同时鼓励当地掌握技术知识的农民更好地传播科技知识,真正发挥出带动其他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作用。在我们学校成教学院每年都举办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这些对海南的农业都在起到了输入新鲜血液的作用。根据海南教育水平普遍低下的情况,可以实施“3+1”战略,也即是读三年初中加一年技术培训班,这样便能够解决海南农业技术人员短缺的现象。扶持和引导农民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生产向特色化、专业化、区域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产品商品率的高。尤其针对海南少数民族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特点,大力实施文化下乡,科技下乡,思想下乡“三下乡”战略。提倡解放思想,以市场的调节来带动生产。   
4.2提高和改善农村社会生态环境质量以建设海南生态文明村来实行海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村的标准是:科学规划,逐步达到民舍整齐,道路硬化,村村通广播电视,饮用清洁卫生水,人有厕,畜有栏,绿树环抱,果园飘香,社会风气良好。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通过加大对落后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和争取社会多方面资金支持等途径,改善和提高农村基础和服务设施的服务质量,加快落后地区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和商品流通,从而改变落后地区农民普遍存在的思想相对封闭状态,建立合理的生活消费观念,并逐步实现以液化气和电力取代柴薪,作为农村生活能源的主要来源方式。4.3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让农业资源在保育的前提下得到充分利用。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尤其是农业企业家采取本地区或跨地区联合方式,结合本地主导产业,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和生产条件,投资兴办规模化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运销等产业,带动当地农业由分散的小户经营向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企业化经营方向发展,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带各环节的逐步形成和完善。建立科学完善的乡镇企业审批和管理制度,根据本地区产业现状、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特征,有选择地发展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自我滚动发展能力,且污染较小的大规模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4加大力度支持产品的深加工,让农业发展走上“三高”之路。对产品的深加工不但扩大了市场,增加了经济和社会的效益,而且具有利用资源,减少浪费的作用。像我校进行的咖啡酒,腰果酒等产品研制工作就清楚地表明了这么一点;咖啡,腰果肉原先是当作废物处理的,通过加工,不但具有了经济效益,而且由于其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倍受群众欢迎,目前这些产品市场前景良好。4.5利用海南管辖海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的优势,大力发展海南的“蓝色产业”根据海南海洋资源的优势和开发现状以及发展的趋势,海南海洋产业发展战略的总体构思是: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大力开发海洋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形成以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为先行性产业;以海洋油气综合开发业为主导性产业,以海洋旅游夜,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药物开发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滨海砂矿夜和海洋服务业为支柱性产业;以及其它海洋产业协调发展,既有较高的近期开发效益又有可持续发展的远期效益的南海资源综合开发基地。实施“以海兴琼,建设海洋强省”战略,以港城为依托建设沿海经济带,以油气为主导建设南海资源开发基地,保护环境建成热带海岛型“生态省”。建议从这么几个方面突破:(1)战略性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在构建新的海洋产业体系上求突破;(2)创新海洋经济体制,在海洋管辖权与开发权一致上求突破;(3)抓住假如WTO机遇,加大海洋产业开发力度;(4)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在科教兴海上求突破;(5)加强产业带和市场体系的建设,在产业经营上求突破;热带无污染渔业,热带岛屿休闲度假村旅游等都是实现海南海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page]4.6调整海南农业产业结构,使资源得到循环性永续利用合理利用土地、山地资源,努力提高耕地单次产出值。可采用低产田承包户联合入股或以土地入股、联合投资者资金、技术入股和出卖劳力等方式,以高投入、高科技含量的集约规模化经营,因地制宜地发展如商品林、水产养殖、花卉、药物、野菜、牧草或食用菌栽培等多种生产方式和经营品种,从而有效提高低产田的生态经济效益。在如何利用山地资源上,应该山腰与山腰以下和房屋周围种水果这些比较不易破坏土地的农作物,而山沟则种效益较好的橡胶。紧紧围绕“山上发展橡胶,水果,竹子;山下、平地和水旱地种植香蕉和瓜菜”的做法,以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要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抓好一批水利工程建设,包括建设一大批田头井和小山塘,增加工程存水量。注重抓好节水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满足农业用水需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的以排涝系统建设为重点的农田综合治理工作,适应农业结构的需要。继续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制,大力抓好病危水库和水毁工程的防险加固。农业生态建设主要加强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争取森林覆盖率达到50%,要优化林业结构,重点发展木质水果和经济林,提高林业经济效益;抓好公路两旁绿化林,海防林区,“五边地”和椰子的种植;落实好纸浆林用地,千方百计完成纸浆林任务;要抓好风景区周围绿化的规划,种植和保护,坚持依法护林,坚决打击乱砍滥伐违法行为,切实保护森林资源。4.7 加大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增强农村系统的生态合协利用开放政策的优势,积极培育农村市场,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通过完备的市场信息体系及时准确向农民传递市场信息,使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与现代化市场接轨,以便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商品率,扩大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扩大人才市场的开放度。2001年出现过这么一个现象,深圳人才交流市场上有4万外地高校毕业生跟企事业单位进行洽谈,而海南居然仅有700外地高校毕业生进入海南人才交流市场。在人才的吸引方面海南是比较差的,从90年代大批人才下海,到现如今的大批人才下岗,以及政府以“东部带动西部,大力发展西部”的政策,这些都对海南起到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工作待遇,居住环境,自身价值的能否充分利用这些都是在人才市场上必须完善的。合理的人力输出可以形成人才和技术的再次输入,对全省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因此,对于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较丰富的落后地区,今后可以从真正意义上的开放人才市场的角度,鼓励和引导一部分农民从传统种植业中解放出来,以劳务输出等方式寻找新的就业门路。参考文献:[1]农牧渔业部热带作物区办公室编.中国热带作物种植区划.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9年  谷树忠  《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   伊双增  《面向新世纪的海南高新技术产业》  南方出版社  2000.   蒋和平  《科技进步.结构调整.农民增收》  气象出版社  2002  张壬生、张洪生、张汝安  中国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北京出版社  20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