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会计审计论文

基于作业基础预算原理的企业新预算模式探究

2015-12-14 11: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快速的发展,企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明显。由此可见,企业应该重视自身的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预算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制中,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已经不能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因此,企业应该研发新的预算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的发展。下面本文就针对基于作业基础预算原理的企业新预算模式进行浅显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作业基础预算原理;新预算模式;探究;
  步入21世纪以来,企业成为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在是产品成本和企业规模的竞争,而是转化为企业内部管理能力的竞争。尤其是企业的预算管理模式的竞争,创造出适合企业发展的预算管理模式对企业达成预算目标,实现企业的战略规划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以作业基础预算原理为基本,探索新的企业预算管理模式。
一、作业基础预算原理的基本概念
  作业基础预算原理是指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成本管理中,在作业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预算管理模式。作业基础预算是在作业分析和业务流程改进的基础上,有效的将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和据此推测出的作业量结合起来,从而确定企业每个部门在预算过程中因为作业所产生的生产成本,并且根据每个部门的生产成本情况,控制各个部门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资源耗费量,起到绩效评价和考核的作用。建立在作业层次基础之上的作业基础预算管理模式是支持持续改进和加强过程管理的有效措施。作业基础预算与传统的预算不同,作业基础预算在战略目标与预算之间添加了作业分析和流程分析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并且能够在改进的基础上测算出作业的工作量和资源需求量。作业基础预算流程是一个动态的作业过程,最终目的是追求持续的改进。
二.作业基础预算的主要编制程序
  作业基础预算是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但是作业基础预算的编制程序与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程序是不同的。作业基础预算的编制程序主要分为几个基本步骤。第一,将战略目标与预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编制作业基础预算的过程中需要将战略目标划分为不同作业层次的目标。在划分过程中通过采用标杆法、核心竞争力以及顾客调查等手段划分战略目标;第二,认真分析现有的作业。通过对作业进行认真的分析,特别是对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进行仔细的分析,可以充分了解到作业存在的真正作用。不仅能够增强企业对作业流程的控制力度,而且还能实现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目标;第三,根据改进完的作业分析和流程分析来预测企业的作业量,并且按照预测出来的作业量合理分配资源以及科学的编订预算方案;第四,根据企业战略目标确定的作业程序有效的调控资源需求和资源限额之间的差距,最终完成企业的作业预算。
三、作业基础预算的动态操作流程
  作业基础预算的流程是以资源消耗观为基础,根据作业消耗资源,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的原理,预测出企业的产出量,然后根据产出量预测出企业产出消耗的作业量,最后根据企业产出消耗的作业量预测出作业消耗的资源量。作业基础预算的流程就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第一,预测出企业产品或者劳务在未来经营中的需求量;第二,根据企业各个部门产品或者劳务消耗的作业数量,制定出准确的作业消耗比率;第三,将作业消耗比率与预测出的产品或者劳务需求量相乘,预测出企业总体的消耗需求作业量;第四,根据各个部门经过作业消耗的资源数量,准确的预测出资源消耗比率;第五将资源消耗比率与作业需求量相乘,预测企业未来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作业消耗需求的资源量。在这一流程中需要保证资源的经营平衡,使资源的需求量与资源的供应量相吻合;第六,将资源供应量与资源的预计单价相乘,预测出企业资源需求的成本;第七,将预算出来的资源成本合理的分配在预测的产品和劳务中。作业基础预算的流程的最终目标是在达到经营平衡的基础上,将资源供应成本合理的分配到作业和成本标中,预测企业的财务指标,也就是企业的经营利润和投资回报率等,实现企业的财务平衡。
四、基于作业基础预算原理的预算设计方案研究
  基于作业基础预算原理下的预算是以企业战略目标和市场预测为基础而制定和实施的。企业通过对预算项目进行详细的设计,保证了企业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助于提高预算数据的准确性。
(一) 编订预算项目计划书
  应用作业基础预算原理进行财务预算工作,企业应该编订详细的预算项目计划书,有助于企业实现财务预算。预算计划书的内容应该包括预算规模、预算费用管理、预算目标、建立预算作业数据库、人员分配情况、资源需求情况、资金使用情况以及相关的技术设施等。在预算项目计划书的具体内容中,预算规模和预算费用管理是相互对应的,二者缺一不可。建立预算作业数据库是为了更好的反映出应用作业基础预算原理进行财务预算的工作情况,并且能够及时获得预算成果,了解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同时也是划分预算阶段的重要依据。然而,设计科学的预算规模为企业应用作业基础原理分析企业经营是否平衡以及财务是否平衡提供了基本预算标准。因此,企业编订预算项目计划书是非常必要的。企业通过编订出详细的预算项目计划书可以为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开展预算工作提供方向和目标,有助于企业调控整个预算过程。
(二) 合理的划分预算阶段
  根据成熟度理论分析出中国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还处于基本阶段。所以需要探索出与企业发展情况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根据中国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可以将预算阶段分为系统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开发调试阶段、测试阶段以及验证阶段等。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应用作业基础预算原理进行财务预算过程中可以将各个预算阶段紧密的联系起来,并且能够根据每个预算阶段的具体研究内容,开展有针对性预算工作,有助于提高财务预算的工作质量,保证预算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企业在进行成本标的归属研究时,按照划分出来的预算阶段进行科学的预测。
(三) 建立预算作业数据库
  作业基础预算原理也是以作业管理为基础,因此企业应该建立预算作业数据库。预算作业数据库的内容应该包括作业消耗率、资源消耗率、作业动因、作业类别等详细的数据; 识别作业类别和作业东动因的原则;标准化作业成果和相关的作业表格等。企业建立预算作业数据库是企业应用作业基础预算原理进行财务预算的重要环节,可以使企业充分的掌握各个部门在预算过程中造成的资源消耗情况和作业分析情况。但是,建立预算作业数据库是非常复杂的一项工作,并且工作难度较大。因此,预算作业数据库的建立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系统设计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预算作业数据库的成功建立。由此可见,建立预算作业数据库对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有助于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更为重要的是预算作业数据库的建立对企业顺利开展财务预算工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企业探索出以作业基础预算原理为基础的预算管理模式具有重要作用。
总结:
  本文通过对基于作业基础预算原理的新预算模式的分析与研究,深刻的认识到企业运用作业基础预算原理建立新的预算管理模式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作业基础预算原理基本概念的充分了解,认识到作业基础预算原理是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成本管理中,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增值;通过对作业基础预算原理的编制程序以及操作流程的充分了解,有助于企业应用作业基础原理进行财务预算;通过应用作业基础预算原理研究出财务预算设计方案,对企业建立新的预算管理模式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玉珊.张天西.企业预算管理模式探讨.[J] .当代财经.2004.(9).
[2] 张双才.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预算管理体系. [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2).
[3] 欧佩玉.王平心.汪应洛.作业基础预算流程分析.[J] .预测.2004.(1).
[4] 龚光明.苑丽丽.作业基础预算与成本管理的比较与整合.[J].金融教学与 研究.2006.(5).
[5] 王晓红.作业基础预算编制思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10).
[6] 张磊.基于作业成本管理的预算管理体系.[D].河北大学.2003.(1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