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会计审计论文

国有粮企财务管理问题剖析与对策路径

2015-12-14 11:3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改革开放制度的深化,也逐渐的延伸到了粮食产业的领域。在新的形势下,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已经成为国有粮食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提升粮企财务管理的水平,改善粮企的财务状况,提高粮企的经济效益,促进粮企的全面发展,推动粮企的改革发展。
  一、当前粮企财务管理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能滞后。目前有些国有粮食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仍旧停留在算补贴、算资金、管经费的微观层面上,没有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预测、分析、决策、监督等重要职能,这很难适应粮食市场化改革取向、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时代要求。制度不健全、不规范,造成账务体系比较混乱,管理漏洞多、损失浪费严重。
  基础薄弱。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人员短缺,出现一人多岗、兼职使用的现象,财会人员财会人员素质低,工作积极性不高,日常基础工作较差,只是记账算帐,帮企业报税、跑银行。职责不明,票据、档案管理混乱,丢失严重。硬件落后,会计核算手段和工具比较落后,电脑等先进的工具未得到普遍应用,会计电算化程度低。
  管理混乱。资金管理存在漏洞,有的单位没有严格按照银行规定的现金支付范围使用现金,有的单位以不规范的票据支付现金,专项资金不能专款专用等等。粮食企业在粮食收购中,只有一条融资渠道,就是向农发行申请贷款筹资,导致资金短缺,后劲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发展。
    信息失真。个别企业对粮油商品销售入账等账务处理不及时,造成错记、漏记现象普遍,对商品溢余和损耗不能及时查明原因,未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有账无物、有物无账,造成账实不符,盈亏不实。账务核算不及时,不能当月完成,信息滞后。有时为了躲避银行、税务等部门的监管,人为做假账、报假表,隐瞒事实真相。
  意识淡薄。国有粮食企业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独家经营方式,养成了严重的等、靠、要依赖思想,导致思想观念严重滞后、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严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危机意识。有一大部分国有粮企处于经营停滞状态,长期依赖仅有的储备粮油收购、保管的财政补贴,也有部分企业把资产出租收入当成唯一的收入来源,企业的发展没有方向,自主经营观念淡薄。缺乏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法规意识、成本意识等,随意性强,造成内部财务管理混乱。而在企业资金使用时,缺乏控制,严重影响了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降低了资金使用效能,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低下。
  二、提升粮企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路径
  更新观念,强化意识。企业应积极拓展思路,通过减员增效、盘活资产、创新经营、实行绩效与奖励挂钩等措施,开辟企业发展的新门路。只有提高自身经营主动性,调动职工积极性,充分利用现有的物力、人力,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更新观念,创新思维,才能减轻企业的负担,实现真正的盈利。要树立财务管理意识。单位负责人必须带头学习《会计法》,坚持向管理要效益。要树立经济效益观念,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要树立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充分发挥货币的时间价值,加速资金流转,减少资金占用。要树立现金流量观念。要采取回收期法、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等,增加现金流量,盘活存量资产,提高信用等级,争取信贷支持;还要通过降低成本、减少费用、合理避税、以经营权抵付经济补偿金等减少现金流出。要树立财务公关观念。财务人员应加强与财政、税务、银行以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关联企业的联系,以便得到他们的指导、支持和合作,争取有关优惠政策。
  加强防范,减少风险。应通过认真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宏观环境,提高对相关因素的预见性,增强企业财务管理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降低和规避因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应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内控制度,调整资金及资产结构,防范因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和预见性导致的决策失误而造成的风险;防范企业内部管理不善造成的财务风险,要避免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过高;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避免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严,造成资金在流动过程中被丢失、贪污、滥用、非法挪用、盗窃等。应通过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加强决策前调查分析研究,谨慎决策,减少投资决策风险。
  管好资金,搞活经营。要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筹措和用好粮油收购资金,及时编制资金需求计划。要加强应收款、预收款的管理,做好日常欠款的账龄分析,严格按照采购合同办理付款手续。要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的管理力度,坚持专款专用。要强化存货资金管理,规范存货出入库手续,明确岗位职责权限,堵塞跑冒滴漏,做到账账、账表、账实相符。要拓宽经营渠道,除了从农发行贷款外,也可向其他金融机构、企业或个人融资,还可积极争取政府、财政等部门的资金支持。还可按规定程序处置闲置资产,盘活资金。
    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企业内部各项成本管理制度,杜绝跑、冒、滴、漏现象。要明确划分会计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即出纳员、记账员、财务主管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实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实现业务授权、办理、检查、记账和审核相互分离、相互监督。要坚持财产清查制度,确保资产合理、节约、高效使用。要落实费用管理制度。要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使企业经营成果与企业负责人的任免、薪酬挂钩,与职工收入挂钩。要坚持财务公开制度,充分发挥职工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作用。要建立科学可行的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制度,以便及时发现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和提高。
    加强培训,建好队伍。要认真聘用专业财会人员,并不断加强财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新的财务管理知识,提高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水平,熟练掌握会计原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等知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要在保持财会人员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实行财会人员定期交流、轮岗制度,增强财会队伍的整体功能与活力,确保财会人员更好地发挥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要适当提高财会人员待遇,避免人才流失,稳定财会队伍,必要时可面向社会聘用、吸纳优秀财会人才,以点带面提升财会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