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量经济学论文

人口老龄化困境中的“安倍经济学”

2015-12-02 15:0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原因绝非一般舆论所认为的那样表面化,而是一种深层次的结构性失衡,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于人口老龄化。人口问题与日本经济具有长期结构性关联,利用历史增长核算模型,通过测算1955年至2009年日本实际GDP增长中各要素的贡献度可以证明这一点。人口老龄化及与之相应的劳动力的减少已经成为日本经济难以克服的结构性弱点,这也导致了“安倍经济学1.0版”中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的无效性。纵观“安倍经济学2.0版”中的结构性改革内容,虽然触及日本经济的这种结构性困境,但从方式和力度上看,恐怕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甚至会激化各种矛盾。因此,从长远来看,“安倍经济学”恐怕很难成功,日本经济甚至有可能在安倍执政期间陷入更深的困境之中。

  日本经济的结构性困境: 人口老龄化

  ( 一) 日本经济的关键问题: 人口年龄结构危机

  一般认为,新一届安倍晋三内阁的经济政策是为了改变自泡沫经济崩溃后出现的长达 20 年的低迷状态,旨在摆脱长期通货紧缩、经济增长乏力、财政状况恶化、消费低迷和贫富差距扩大的 经济形势,安倍内阁也声称要实现重新构筑“强势日本经济”的目标,这就是所谓“安倍经济学”的出台背景。因此,在重新执政伊始,安倍便祭出了激进的财政政策、大胆的金融政策和“经济成长 战略”( 即“安倍经济学 1 . 0 版”的三支箭) ,期望以此改变日本低迷的经济局面。

  实际上,日本自20 世纪90 年代初以来,其经济表现并非如媒体渲染的那般糟糕,这种看法既 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也存在着主观解读误区,更有日本国内刻意引导的因素在内。首先,经过数十年的较快成长,之前利于日本经济增长的诸多条件 ( 如后发优势等) 逐渐丧失,经济增速放慢有客观必然性,就经济增长速度而言,这一时期与日本经济起飞时期( 1955 ~ 1968 年) 或者中国当代 的高速增长时期不具有可比性; 其次,鉴于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教训,日本国内产官学各界有意引导舆论以“报喜不报忧”的策略掩盖真正的实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经济不存在问题,而是说明了财政收支、企业创新、物价水平、贸易赤字、金融汇率等诸多问题并不是导致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关键因素。实际上,安倍晋三之前的历届内阁都强调要进行改革,以期改变这种经济低迷的局面,但效果都不理想。这些事实证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背后必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一问题不仅影响着过去和现在的日本经济,而且还事关今后日本经济的长远发展;更明确地说,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原因绝非一般舆论所认为的那样表面化,而必然是一种深层次的结构失衡。经济学研究必须追溯经济资源的动员和配置,追溯为维持经济增长所需要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在现实经济增长中,需要动员和配置的基础性资源主要有3项,也就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三要素———资本、劳动力和技术。从资本层面看,日本国内资本已经严重过剩,而且自2002年以后,日本企业储蓄率一直维持在20%以上,这说明日本企业早已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而且盈利水平很高。

  不仅如此,日本已经完成了从“贸易大国”向“投资大国”的转变,在海外拥有大量的优质资高。 产,多年蝉联全球最大的债权国。从技术层面看,日本技术积累极为雄厚,在高端电子产品、机器人、家电等行业的竞争力可以与欧美企业相媲美,掌握了众多核心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依然很强,诸多产业在国际上首屈一指。从劳动力层面看,日本经济长期受困于劳动力要素的供给不足。在一个经济体的成长过程中,劳动力是经济中最活跃的要素,劳动力资源也是经济增长过程中需[2] 而日本劳动力的总体数量早在20世纪90要调配的首要资源,或许可以说是最为关键的资源。 年代中期就已达到最高峰,其后便是一路下降。2010年,日本的劳动力总量比1995年时减少了[3]7%,而劳动力需要负担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则从15%上升到25%,成为全世界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因此,人口老龄化导致的人口年龄结构失衡才是安倍内阁乃至今后日本政府都不得不长期面对的最为棘手的深层结构性问题。总体来看,日本的人口条件已经越来越不利于资本积累,更不用说像战后起飞阶段那样超高速的资本积累,这种人口年龄结构日益成为日本财政的沉重负担。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倍经济学”可以视为这样一种经济政策的总称,即如何让一个严重老龄化的发达国家在泡沫经济破灭之后重回繁荣轨道。

  1974年之后,日本经济进入低速发展、平稳上升的历史时期。在该阶段,日本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仅为4.22%,相当于经济起飞阶段的一半。该阶段也是日本人口年龄结构发生重大改变的时期,1975年日本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降至24.3%,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到7.9%,总人口抚养比也随之由上一阶段的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日本已进入老年型社会。都留重人(1979)在《日本经济奇迹的终结》一书中指出,庞大的劳动力储备是日本战后经济奇迹的重要内[5]部条件,而1970年代之后,这一有利条件已不具备,换句话说,即使没有外部冲击(如两次“石油危机”),日本经济也难以继续维持先前的高增长速度。有泽广巳等(1987)则指出,日本经济在[6]1960年代末就已进入劳动力不足时代,1992~2012年是日本经济的低迷增长阶段,在该阶段,日本实际GDP年均增长率只有0.22%,远低于起飞阶段和平稳增长阶段,而这一时期也是日本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期。进入21世纪后,日本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迅速下降,2011年已经下降到63.6%,还不到1960年的水平。日银前总裁白川方明认为,现在日本经济面临的最重大挑战是全球化和人口老龄化及其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其中,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经济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不利影响,首先是劳动力绝对数量和相对比重的下降造成了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下降,其次是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日增,导致社会保障支出增加使日本政府的财政压力迅速增大。

  当然,我们并不认为日本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是日本经济各个阶段转变的决定性因素,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劳动力是任何一个经济体成长的基础性和必要性的条件,而劳动力不足问题恰好是现在日本经济最为深层的结构性问题。正是这种必要条件的丧失,才导致日本经济在泡沫经济破灭后无法重振高速增长期的“威风”,并造成了当下日本经济的结构性困境。而只有对日本经济进行长时段的分解式考察,才能评估劳动力要素与日本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关联和发展趋势,这样也可以在人口预测的基础上,对日本经济未来的前景进行合理的预期,从而研判“安倍经济学”各项政策及后续政策的有效性和前景。

  金京淑 马学礼

  ( 1. 吉林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7;2. 吉林大学 东北亚研究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