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量经济学论文

民营博物馆事业发展初探——以西安民营博物馆

2015-11-04 09: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民营博物馆事业是中国新时代文博事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以西安地区民营博物馆为例,分析了民营博物馆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并结合实际,探讨民营博物馆发展、升级的对策。

关键词:民营博物馆 发展 探析
民营博物馆是指利用或主要利用非国有文物、标本、资料等资产设立的博物馆。中国近现代民办博物馆的源头可追溯至清末张謇于1905年创建的南通博物苑。近代爱国人士、在华外国人等创办了多所民办博物馆,其中不乏震旦博物院、北疆博物院等著名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现代中国的民营博物馆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事物。1996年,北京市文物局批准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等4家私立博物馆成立,开创了新中国注册民营博物馆发展的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2002年实施的新《文物法》推动了民办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为民营博物馆的藏品征集提供了法律依据。2005年,文化部发布的《博物馆管理办法》中首次提出:“国家鼓励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设立博物馆。”民营博物馆至此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西安地区民营博物馆的发展堪称中国民营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缩影。西安的文物博物馆事业也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历来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政府和民众的支持与关注。西安拥有近百家博物馆和体系完备的文物考古研究院所及高校文博院系,为民营博物馆的业务工作提供了科研和人才支持。因此,西安的民营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势头一直较快,截至2010年,已建成民营博物馆22家,约占西安市博物馆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强,在博物馆的种类和陈列方式上也颇有创新,建成了一批在全国民营博物馆中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博物馆。
  一、国民营博物馆的现状及特点。
  首先,较之占据我国博物馆绝大多数的公立博物馆,民营博物馆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作为来自民间的博物馆,民营博物馆更贴近老百姓,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展示陈列的内容设计、艺术设计上都具有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如大唐西市博物馆就在陈列设计中成功的应用了模拟陈列与动态陈列法,通过对关中古老民俗技艺的现场演示,立体的展现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民间智慧与历史信息。
  其次,民营博物馆的陈列内容一般集中于某一特点主题,展览的专题性和精品性较强,便于对某一主题进行更为深入的阐述,全面、深刻的展示主题物品的发展沿革,是国有博物馆的有效补充。如西安经文牛文化陶瓷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唯一以牛文化为主题的民营博物馆,通过馆藏的数千件不同时代、不同材质的“牛文化”展品及相关陶瓷标本,系统梳理了“牛文化”的源起与发展。
  最后,民营博物馆对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和文化空间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由于遗产知识缺失和保护意识淡薄导致的对文化遗产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致使许多宝贵的可移动和不可移动文物消亡,一些长期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边缘化,面临失传的危机。文物非法交易、盗窃和盗掘古遗址、古墓葬以及走私文物的违法犯罪活动致使大量珍贵文物流失境外,对于文化遗产的抢救刻不容缓。只有全民的共同参与才能更好的保护、传承民族遗产,民营博物馆就是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关键力量,不少民营博物馆的藏品来源都和创办者的个人收藏密不可分,对这些藏品的收集和展示客观上挽救了文物的外流,利用藏家的个人力量实现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如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将西安地区数量众多也多有流散的秦汉瓦当文物集中进行搜集,辅以其他各个时代的砖瓦文物标本,展出了自西周至明清各个朝代的各种纹饰的瓦当、古砖共3000余块,对这一类曾经被忽视的宝贵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展示,为古代中国的文化、建筑、风俗研究保留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材料。
  二、民营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仍面临不少困境。
  首先体现在民营博物馆的身份定位的尴尬上。从2004年起,民营博物馆的注册单位改为民政局,性质被定为“民办非企业”,而非世界通行的非营利性组织,但从事的确实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且囿于“非企业”身份,只能以另成立公司的形式来开发、销售营利性纪念品,使其税务成本大大增加。由于为“民营”身份,相关博物馆基本全部为民营企业独立投资,政府在博物馆运营资金上的支持力度不足。
  其次,现行《博物馆管理办法》等法规对民营博物馆的建馆条件规定为:非国有博物馆应当具备固定的馆址、必要的办馆资金、一定数量能成系统的藏品等,准入标准模糊,存在各地标准执行不一的情况,造成民营博物馆总体水平良莠不齐。一方面,一些博物馆的藏品规模和质量难以达到展示的条件,一些博物馆配套设施不足、服务水平滞后,甚至出现打着建设博物馆的名义进行文物非法交易的案例。而另一方面,一些藏品丰富、展陈设计独特的私人陈列却由于审批手续复杂等原因难以转正
  再次,政府相关部门对民营博物馆的政策扶持与资助力度有待加强。相较公立博物馆,民营博物馆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使用等问题上得到的政策扶持较少,馆舍用地成为困扰不少博物馆建设的第一道难题,金融机构也多因民营博物馆的“藏品属于文物而无法作为抵押物”为由对其的贷款请求鲜有支持,建设、运营、维护资金不足已是影响民营博物馆发展的最大障碍,如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院由于展示区面积较大,在建馆初期就曾面临院区用地和资金贷款方面的问题;藏品作为博物馆开展业务工作的物质基础,其质量和多少是衡量一个博物馆社会地位的标志,对藏品的征集是博物馆工作的首要任务,但由于依照相关文物法规,国家文物和个人合法收藏品的界定较为困难,涉及民营博物馆藏品征集和藏品流转的部分问题徘徊在现行法律的灰色地带,与公立博物馆的借展、换展等活动也难以展开,成为博物馆品质升级的隐忧。
  最后,由于相对缺乏相关专业人才的支持,不少中小型民营博物馆在展示陈列设计、藏品保护和研究领域仍比较滞后,博物馆的经营模式也较为单一,门票收入是大多民博收入的主要来源,围绕博物馆主题的文化产品开发不够,尚未形成有特色、成规模的文化产业链。
  三、政策、资金和专业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民营博物馆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 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重大决定,民营博物馆作为地区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政策方面,应积极响应国家有关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博物馆业的号召,尤其应鼓励民间力量创办填补公立博物馆展示内容空白和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的专题博物馆,帮助协调与博物馆发展紧密相连的税务、土地、文物部门,加强对民营博物馆建设、经营的政策扶持,如对博物馆的建设用地优先审批,对博物馆的门票收入等进行税收减免,并适当进行补贴,以减轻民营博物馆的资金压力。各地方政府可在对本地民营博物馆进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加快制定合乎实际的地方民营博物馆事业发展办法和条例,细化民营博物馆的准入条件,规范博物馆管理,并从法律层面保障民营博物馆在藏品征集、文物借展、接受捐赠等方面的合法权利,在文化事业的扶持政策上,对民营博物馆与公立博物馆一视同仁,鼓励民营博物馆加强与公立博物馆的交流,通过共同策展、借展交流等方式,加大公立博物馆在展示陈列、藏品研究、人才建设方面对民营博物馆的帮扶,使二者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而民营博物馆自身则应当在积极利用政策优惠的基础上,加强博物馆自身建设,在展示主题上力求多样化、专题化、精微化、个性化,不断充实和更新陈列内容,办出特色、办出精品;加快博物馆的相关机制改革,可吸取西方国家的私营博物馆管理经验,采取理事会管理制或基金会经营制,实现民营博物馆的社会化,促进民营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文博学术交流会议、与高校文博专业共建教学实习基地等方式,增强博物馆在陈列布展、博物馆管理方面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大力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加快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变单一经营为多种经营,如可效仿四川建川博物馆构建“博物馆参观—休闲娱乐”一条龙的文化产业链,或大唐西市博物馆将博物馆陈列与旅游文化产业(古玩城)、房地产行业相结合的多样化经营模式,以增加民营博物馆自身的“造血”功能。
  总结:文化遗产作为全民共享的宝贵财富,是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的载体,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经越发成为全民的事业。民营博物馆作为公众文化遗产时代来临的标志,和公众文化遗产宣传教育的重要尝试,将为中国新时代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本文系西北大学大学生创新试验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098)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67/4475084.html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