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从“尧上模式”论地方政府在乡村旅游业发展中

2015-11-16 11: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乡村旅游是以农业和乡村为旅游资源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在贵州省石阡县尧上村乡村旅游发展中,从发展定位到具体的项目建设,地方政府都主动参与并发挥了主导和关键性作用,实现了尧上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被外界称之为“尧上模式”。 本文通过对尧上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原因及对周边乡村旅游发展影响的分析,对地方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应起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尧上模式 地方政府 乡村旅游 作用
  尧上仡佬族文化村是贵州省石阡县佛顶山脚下一个仡佬族聚居的自然村寨。2002年前,全村总人口217人,农民人均收入不足500元。自2003年以来,石阡县把尧上村乡村旅游发展作为全县的重点来抓,加快了当地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2007年,尧上民族文化村获中国民俗文化旅游“飞燕奖”,是中国乡村旅游十大目的地之一;2010年,尧上民族文化村旅游收入达1.45亿元,全村人均纯收入8500元。尧上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地方政府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尧上乡村旅游发展的这一模式被称之为“尧上模式”,并在周边各地得到广泛推广。
一、尧上村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自2003年尤其是2005年以来,尧上村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05年,尧上村接待旅游人数5.4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36.5万元;2006年接待旅游人数5.5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48.8万元;2007年接待旅游人数6.51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68.62万元;2008年接待旅游人数9.5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167.6万元;2009年接待旅游人数13.9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9000万元;2010年接待旅游人数24.3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45亿元;2011年1—10月接待旅游人数33.0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3亿元。尧上村的乡村旅游已成为石阡旅游产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尧上村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也为地方政府带来了可观的财政收入,据当地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06年开始,尧上村纳税额逐年高速增长(详见下表):
2006-2010石阡县尧上村税收缴纳情况表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纳税金额(万元)

5.3

13.27

32.03

65.2

87.9

同比增速(%)

180

150

141

103

35

  据当地旅游行业主管部门介绍,2011年,尧上村纳税总额将达到130万元,增速近50%,占石阡县地方财政收入的1%(2010年,石阡县地方财政收入11356万元,2011年预计增速为20%)。尧上村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还带动了当地群众的就业,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目前,尧上景区直接从业人员近60人,间接从业人员300多人,当地村民达到了100%就业。2010年,尧上民族文化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是2002年的17倍,有6户村民已拥有家庭小轿车。
二、尧上村乡村旅游迅猛发展的原因分析
  尧上村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的原因除文化旅游业崛起的大势所趋、深厚的传统仡佬族文化、佛顶山原始的生态资源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石阡县地方政府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大力扶持。
(一)组织保障方面
  2003年,石阡县把尧上村乡村旅游作为当年的重点工作抓落实,组建了尧上民族文化村建设指挥部,由时任分管组织人事的县委副书记任指挥长,一名县人大副主任任常务副指挥长,成员包括建设、旅游、文广、民宗、交通、农办等部门。同时,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当地群众,成立了旅游协会,协会会员由该村的农户入股组成,村民参股,资金分红,实行“全民统管,单独列支,季度清算,年终分红”。这些组织的建立,为尧上村乡村旅游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尧上村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从观望、犹豫到大胆投入参与,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组织方面得到了保障。
(二)发展思路和规划方面
  在尧上村乡村旅游发展之初,当地政府就根据尧上的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等诸多客观因素,提出依托尧上村深厚的仡佬族民族文化资源、佛顶山原始的生态资源等资源优势,通过仡佬蹦蹦鼓等传统仡佬族文化展演和神仙豆腐等仡佬族特色餐饮,定位把尧上村打造成为集欣赏传统民族文化、口味传统民族美食、感受田园风光、探寻佛顶山原始森林奥秘的胜地。政府在对尧上村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准确定位以后,规划建设部门迅速对尧上村进行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对整个村寨进行了统一的包装改造。发展思路的确立和旅游规划的出台,引导着尧上村乡村旅游朝着科学的方向迅猛发展。
(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当地政府在尧上村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根据乡村旅游发展阶段性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阶段。第一阶段从2003年至2006年,共计投入628.87万元,主要是对原进村简易公路实施镶边改造,新建了停车场、民俗表演场、文化长廊和文化风雨桥,恢复水车、滚水坝辗房等民族生产工具,修建了进山旅游步道等。到2006年6月,该村已初步具备了对外开放、接受游客观光体验的能力。第二阶段从2006年7月至2010年11月,共计投入815.18万元,重点是围绕完善景区接待条件、丰富景区内容来进行,新建了戏楼、仡佬族图腾像“葫芦鹰”雕塑,对公厕、旅游标识牌、消防设施、观景亭、垃圾填埋池和仡佬族文化陈列室等旅游基础配套设施进行了完善。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大力投入,改变了尧上因为资金不足造成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推进了尧上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四)传统文化包装和从业人员培养方面
  2007-2008年,石阡县政府投资近150万元,完善了烤全牛、马车、木筏、傩戏表演、山歌情歌对唱、仡佬婚俗等仡佬族传统生活习俗,并通过这些生活习俗深入挖掘、收集和整理仡佬族文化,打造了《印象尧上》系列节目,成为尧上乡村旅游的一个新亮点。为提高尧上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当地政府通过多途径聘请有关专家学者进入尧上村,为当地村民开展景区管理、餐饮服务等涉旅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县政府通过本县的中职学校,开办了旅游管理相关专业,每年招收100名初、高中毕业生进校就读,将实习基地安排在尧上等乡村旅游景区。
三、“尧上模式”对周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
  尧上乡村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功,成为了周边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典范,在铜仁地区新近崛起的几个乡村旅游景点中,无一不是复制“尧上模式”的。
  团龙村是印江县梵净山下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行政村,村寨内小桥、流水、人家,交织成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团龙村发展乡村旅游始于2005年,梵净山旅游逐渐升温后,团龙部分 村民开始进行乡村旅游尝试,单一为游客提供吃、住等服务,发展速度较慢。当地政府根据团龙村的实际情况,从发展思路、乡村旅游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大力的引导和扶持,使团龙村乡村旅游初具规模。2010年,团龙村从事乡村旅游的农户达到了53户,这部分群众家庭的人均年收入为2370元,比团龙村人均年收入高出410元。
  苗王城位于松桃县东南部,是武陵山区“王者之城”。目前,景区内有点将台、苗王秘道等景点,还有神秘莫测的苗族绝技上刀山、下火海,惊彩绝伦的高空特技表演等,是黔、湘、渝边界地区保存规模较大的苗族战争历史文化遗址。苗王城乡村旅游发展始于2006年,当地政府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2006年—2008年期间,当政府投入经费3000多万元,对景区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2010年,松桃县政府更是筹措资金1亿元,进一步完善苗王城景区基础设施,使其达到了对外接待国内外游客的条件,景区门票年收入达到600万元。仅2011年1-9月份,已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达5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6000万元,当地百姓人均增收800元,直接从事乡村旅游服务群众达到了300多人。
四、“尧上模式”对地方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作用的启示
  从尧上乡村旅游业迅猛发展和团龙、苗王城复制“尧上模式”快速发展乡村旅游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地方政府在乡村旅游业的兴起和迅速发展壮大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业作为一项新兴的战略产业,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政府的引导和管理体制上的支持,因此,作为产业的推动者,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对乡村旅游的发展从宏观上定位指导、完善体制、提供政策支持,从微观上在基础建设、市场宣传、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
(一)科学定位。乡村旅游不能千篇一律,发展定位上也不能照搬照抄。人们选择乡村旅游就是在选择特色,如果所有的乡村旅游相差不大,没有自己的特色,就会大大的削弱。所以,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就应当起到导向作用,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定位一个地方是主要发展特色餐饮还是传统民族文化鉴赏?是寻古访幽还是追求田园乐趣?是科考探险还是休闲疗养?等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
(二)合理规划。乡村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乡村旅游开发不能各自为政,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政府必须要发挥好自身的职责和作用。地方政府要对区域内乡村旅游市场进行调查评估,对乡村旅游资源的潜力和品位作出正确的评价等,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同时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规划,切忌行政长官意志影响规划甚至改变规划,使规划流于形式,从而造成乡村旅游发展混乱无章、缺乏吸引力。
(三)夯实基础。在我国,绝大多数农村都很贫困,村级收入微薄,而乡村旅游业又是一项对基础设施条件要求较为严格的产业,落后的基础条件仅靠当地村民是无法在短时期内改变的,因此政府必须在其中发挥主力作用。从交通、水利、电力、通讯及景区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政府都要成为建设和完善过程中的主力军。
(四)市场开拓。乡村旅游不等同于一般的景点景区旅游,其直接受益者为广大的农民群众,但正是因为其受益者的广泛性和难以统一性,使得乡村旅游在市场开拓和品牌形象推广等方面无法有较大的作为。所以,地方政府在当前市场机制还不是很健全的情况下,要积极主动的为乡村旅游在市场拓展方面强力推进,要将乡村旅游的宣传推介作为地方政府对外宣传推荐的重要内容,旅游行业主管部门要多渠道拓展乡村旅游市场。
(五)人才培养。农村群众相较于城市居民来说,科技知识和文化素养都比较欠缺,发展乡村旅游,就必须要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政府部门要根据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制定出具体的人员培训计划,要借助本区域内的教育教学资源,投入一定的资金,开展与乡村旅游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类知识培训,全面提高乡村旅游从业者在从业过程中的素质和服务技能;要采取送出去的方法,培养一批乡村旅游管理人才和乡土文化导游人才。
  总之,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在外部市场机制发育不健全、不完善的情况下,乡村旅游业要得到健康、科学、快速的发展,一定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和扶持。只有政府充分发挥好其主导作用,乡村旅游才能真正发展成为有利于当地群众、有利于地方发展的新兴战略产业。
参考文献
[1]陈志平.地方政府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J].求索,2009,9
[2]韩进.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探析-对印度软件产业兴起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
[3]孟繁婷.试述地方政府在发展旅游产业中的职能[J].理论观察,2009,5
[4]贾芳.浅论政府在西部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J].特区经济,2007,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