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论文

2023-12-08 07:2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论文

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浅析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浅析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愈加重要,日渐成为乡村振兴和扶贫富民的新渠道。里口山村依托独特的杏花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通过科学规划,实施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建立工友创业园、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系列举措,成功打造了“十里杏花谷”特色旅游品牌,成为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和样板。本文通过对里口山村进行个案调查,对其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乡村旅游;乡村振兴;里口山村;个案调查

1、研究区概况

里口山村隶属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街道,地处烟台市和威海市之间,南依昆嵛山脉,距昆嵛山旅游区约11公里,距养马岛旅游区约12公里,紧依烟威公路,与牟平高铁站、高速路口、蓬莱机场等处于1小时交通圈内,交通条件优越,区域位置独特。全村共203户,342人,耕地570余亩,山岚7000余亩,杏园100余亩,杏树15000余棵。该村已有300多年杏树种植历史,每年清明节前后,杏花盛开花深似海,延绵10余里。

2、里口山村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路径实践

2.1科学规划布局

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根据本村特色,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聘请专业设计公司,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制订了依托本村十里杏花资源,建设“一条大道、三个片区”的规划方案,即修建一条杏花观赏大道,规划“百户民宿、千亩现代农业、万亩生态山林”3个特色产业片区,同时挖掘村内古泉、金鱼池等人文景观,以杏花大道为轴,四向拓展,大力发展健康养生旅游产业,扩大旅游业发展半轴,打造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规划格局。

2.2基础设施提升改造

里口山村挖掘本村独特区位优势和杏花资源,争取上级政府支持,将该村纳入牟平区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根据村庄规划,分步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改善村庄环境,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基础。最具代表性的是投资270万元,在牟平区乡村率先实施了一体化污水处理项目,铺设300毫米混凝土主管道3460米,110毫米PVC支管2800米,75毫米PVC支管3800米,建设适合旅游景点、小城镇污水处理的MBBR工艺污水集中处理站3处,日处理污水量达50立方米/天,能够满足本地村民生产生活和民宿旅游业发展污水处理需求。项目的实施改变了乡村传统污水处理模式,为村庄污水治理和农村环境整治提供了科学、高效的解决方案,在全区起到了示范作用。里口山村先后争取上级和社会资金2000多万元,清理整治河道2400米,建设3处拦河坝,扩大河道蓄水能力,因水制宜打造水面相连、水绿相依的'河流景观带,开发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建成2处大规模的游客服务中心,可同时容纳300人进餐;规划设计3个中国庭院建筑,打造富有生活气息和历史底蕴的人文景观;逐步实施了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实施完成的700亩高标准农田滴灌等农业项目,为农业观光采摘游提供了条件;为方便游客停车,新修建停车场2个,新修建的杏花观赏大道,直通G228国道,使该村交通条件更加优越,旅游观光更加便捷,加之独特的区位优势,为短途游、近郊游提供了绝好的便利条件。通过对以污水处理为代表的村庄基础设施和以杏花观赏大道为代表的旅游设施进行改造和建设,里口山村更加整洁,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大提高了村庄的旅游吸引力,进而带动了该村经济等各产业的发展。

2.3建立“工友创业园”

带动增收致富里口山村在区总工会指导下,充分利用本土特色乡村资源,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为当地村民创业就业创造机会,以“培、联、创、扶”为核心理念创新建立“十里杏花谷工友创业园“,完善工会组织建设,实施企业民主管理,创造和谐企业劳动关系和干事创业氛围,以旅游业为基础,推进工友创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帮扶农民增收致富。一是通过“培”提升技能。工友创业园加大农民、工友培训力度,定期开设“农民大讲堂”,组织乡土人才现身说法,聘请专家教授现场辅导并深入田间地头、送学上门,组织农民工到威海、招远、寿光等地考察调研,开阔了工友眼界,提升了创业技能。二是通过“联”抱团发展。工友创业园结合自身特色,优化产业结构,引领杏林湖酒业股份公司、24小时保鲜水股份公司、新希望土地股份公司、健康养生旅游股份公司等本园企业利用当地优势资源,抱团发展,开启“1+1>2”模式,带动更多的人创业就业,因杏融合,促进了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三是通过“创”提质增速。在工友创业园的带动下,充分依托当地杏花资源,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健康养生旅游产业,通过举办旅游赏花节、甜杏丰收节等节庆文艺表演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赏杏花、踏青、游玩,发展绿色生态旅游,打响“十里杏花谷”旅游品牌,使该村发展成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十里杏花谷”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世博年最佳乡村旅游节”“好客山东最美乡村”,乡村旅游业出现质的飞跃。四是通过“扶”增收致富。工友创业园切实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孵化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引导社员自愿入股,上不封顶,扶持每户社员200元原始股;残疾人、低保、贫困户、五保户每户在享受自己的资产资源收益分红和社员原始股之外,由创业园为每户垫资300元作为扶贫股,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助力精准脱贫。里口山村工友创业园的创业扶持计划依托本村旅游特色,既坚持了公平自愿的原则,又兼顾了特殊人群,展示了里口山村共同致富、精准脱贫的创业风貌;建立的多个产业、公司在提高村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的同时,也起到了打响招牌、吸引更多游客的作用。乡村旅游发展的工会组织支持、乡土特色守正出新、生态资本支撑,都最终服务乡村旅游发展,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的借鉴。

2.4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打造乡村旅游产业

里口山村秉承“红色党支部引领,绿色生态发展”的理念,于2015年注册成立了烟台市十里杏花谷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村党支部引领下实行以发展生态产业、带领群众致富为切入点,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采取“村集体+合作社+村民”的模式,合理确定股份,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发展致富。近年来,合作社与滨州医学院、鲁东大学和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达成合作协议,将十里杏花谷作为三座高校的大学生实习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以学促旅,学旅结合,极大宣传了当地的旅游文化;成立了烟台市第一家山村共享书院——再思书院,收藏图书上万册,供村民和游客免费共享,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2019年书院获得市总工会“助力乡村振兴农家书屋”称号;合作社健康养生旅游成果显著,乡村旅游产品杏子酒和蜂蜜已经成功推向市场,农家乐、特色民宿稳步运行,以“杏”搭台,连年举办杏花节、甜杏丰收节,独创“杏”福长街宴,累计接待游客20多万人,每年直接经济收益30余万元,总资产2000多万元,年收入200多万元,带动、扶持150人创业,辐射带动周边镇村村民、农民工1500人就业。总的来说,里口山村合作社会发展健康有序,已经探索形成一条“红色引领、赏杏花景、采生态果、饮农家酒、住农家屋、享农家乐”的生态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3、结语

在里口山村发展过程中,以科学规划布局、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建立工友创业园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打造乡村旅游产业为代表的独特路径,对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并进而助力乡村振兴起到了独特作用,使里口山村发展成为了有活力、能复制的乡村振兴典型,对探索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和示范作用。

你的关于乡村旅游的论文写好了么,可以发一份给我参考下么? 3Q

  中文摘要: 国家旅游局确定2006年全国旅游的主题为“中国乡村游”。这种大环境下,深入研究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广大的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如何可持续发展,以促进该区域的资源的科学利用,完善旅游系统结构,解决制约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持续发展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是在对前人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系统科学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新农村建设理论开展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和定量及实证分析研究,重点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运行系统进行了构建。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建立起了乡村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影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指标体系进行了模型分析,并运用该模型对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太子岩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对河北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SWOT分析,构建了河北乡村旅游发展战略。 论文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首次将技术环境运用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环境中,提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运行目标,构建了系统运行的保障机制,创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运行的动态调控机制。论文...
  英文摘要: In 2006,China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entitled the year the theme of“Rural Travel in China.”Under the circumstances, the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SDR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areas rich in resources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ith the purpose to promote the region’s scientific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system structure of tourism.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r...
  目录: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5
  第一章 绪论 10-19
  1.1 乡村旅游本质及其发展 10-13
  1.1.1 乡村旅游本质 10
  1.1.2 乡村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10-12
  1.1.3 乡村旅游的类型 12-13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15
  1.2.1 理论研究方面 13-14
  1.2.2 开发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 14-15
  1.3 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5-16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6-17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7-19
  第二章 国内外乡村旅游相关研究进展 19-33
  2.1 国外乡村旅游理论相关研究 19-27
  2.1.1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 19-26
  2.1.2 国外乡村旅游的研究方法 26-27
  2.2 国内乡村旅游相关研究 27-30
  2.2.1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的背景 27
  2.2.2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 27-30
  2.3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比较 30-32
  2.3.1 研究内容的差异 30-31
  2.3.2 研究层次的差距 31
  2.3.3 研究方法的差异 31
  2.3.4 研究理念的差异 31-32
  2.4 本章小结 32-33
  第三章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分析 33-47
  3.1 我国乡村旅游兴起的历程 33-35
  3.1.1 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步和逐步形成 34
  3.1.2 我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阶段 34-35
  3.2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35-40
  3.2.1 发展模式现状 35-36
  3.2.2 主要的开发形式和分布 36-37
  3.2.3 乡村旅游运行机制的现状分析 37-40
  3.2.4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总体特点 40
  3.3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0-46
  3.3.1 对乡村旅游的认识 41
  3.3.2 宏观管理力度不够 41-43
  3.3.3 缺乏系统的营销策略 43-45
  3.3.4 负面影响日益加剧 45-46
  3.4 本章小结 46-47
  第四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研究 47-67
  4.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47-50
  4.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50-66
  4.2.1 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 50-54
  4.2.2 旅游系统理论 54-56
  4.2.3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56-60
  4.2.4 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理论 60-66
  4.3 本章小结 66-67
  第五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系统分析 67-90
  5.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体系 67-69
  5.2 乡村旅游系统的结构 69-71
  5.2.1 旅游客源市场系统 69-70
  5.2.2 旅游目的地系统 70
  5.2.3 旅游出行系统 70-71
  5.2.4 旅游支持系统 71
  5.3 乡村旅游运行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环境分析 71-76
  5.3.1 区域生态环境 72
  5.3.2 区域经济环境 72-73
  5.3.3 社会文化环境 73-74
  5.3.4 政治法律环境 74-75
  5.3.5 技术环境 75-76
  5.4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运行目标分析 76-81
  5.4.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76-77
  5.4.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运行目标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77-81
  5.5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保障机制分析 81-87
  5.5.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保障系统 81-82
  5.5.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系统 82
  5.5.3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保障系统 82-83
  5.5.4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系统 83-84
  5.5.5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文化保障系统 84
  5.5.6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支持系统 84-85
  5.5.7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危机管理机制系统 85-87
  5.6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调控系统分析 87-89
  5.6.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联与反馈分析 87
  5.6.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运行系统的调控 87-89
  5.7 本章小结 89-90
  第六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90-107
  6.1 乡村旅游评价与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90-91
  6.1.1 评价标准 90
  6.1.2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90-91
  6.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91-96
  6.2.1 评价目的 91
  6.2.2 评价内容 91-92
  6.2.3 指标的筛选 92-93
  6.2.4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单项指标评价及其赋值 93-96
  6.3 综合评价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数学模型 96-106
  6.3.1 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96-98
  6.3.2 各评价指标的评分 98-99
  6.3.3 评价模型 99
  6.3.4 灵敏度分析 99-101
  6.3.5 案例分析: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太子岩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101-106
  6.4 本章小结 106-107
  第七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107-129
  7.1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107-108
  7.2 河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108-111
  7.2.1 河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108-109
  7.2.2 河北省乡村旅游资源特征 109-110
  7.2.3 河北省乡村旅游市场定位与发展前景 110-111
  7.3 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111-118
  7.3.1 优势分析(S) 112-114
  7.3.2 劣势分析(W) 114-116
  7.3.3 机遇分析(O) 116-118
  7.3.4 威胁分析(T) 118
  7.4 河北省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118-127
  7.4.1 总体发展思路 118-121
  7.4.2 发展策略 121-127
  7.5 研究展望 127-128
  7.6 本章小结 128-129
  参考文献 129-139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139-140
  致谢 140

浅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2013年3月26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场交流会在南昌举行,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局长张天佐介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拓展了农业功能,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正成为繁荣农业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拉动国内消费和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有8.5万个村开展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到170万家,其中农家乐150万家;从业人员2800万,占全国农村劳动力的6.9%;年接待游客8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根据农业部对全国13.5万家典型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农民占其从业人员的92.4%,其土地产出率每亩接近12000元,是全国农业用地平均产出率的6.2倍,经营休闲农业的农民人均产值5.41万元,是同期全国农业劳动力人均产值的2.75倍。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分析认为,目前,乡村旅游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乡村旅游开始飞速发展。进入21世纪,乡村旅游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旅游景点增多,规模扩大,功能拓宽,分布扩展,呈现出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态势。但报告分析认为在各地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选择适合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至关重要,我们的报告是国内第一份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系统阐述的报告,现具体介绍其中的三种:
  一、个体农户经营模式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认为,个体农民经营模式是最简单和初级的一种模式,它主要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农民自出经营,通过对自己经营的农牧果场进行改造和旅游项目建设,使之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旅游景区(景点),能完成旅游接待和服务工作。通常呈现规模小、功能单一、产品初级等特点。通过个体农庄的发展,吸纳附近闲散劳动力,通过手工艺、表演、服务、生产等形式加入到服务业中,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
  目前,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的“农家乐”就是这一经营模式的典型代表。如湖南益阳赫山区的“花乡农家”和内蒙乌拉特中旗的“瑙干塔拉”,通过旅游个体户自身的发展带动了同村的农牧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