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

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融资瓶颈及原因分析——以福建省为例

2016-12-13 14: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引言


2014年12月,中央批复福建自由贸易实验区(以下简称福建自贸区)建设的总体方案,明确“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将把福建自贸区建成投资贸易便利、金融创新功能突出、服务体系健全、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园区”。与传统的自由贸易区相比,福建自贸区的建设不仅仅局限在贸易领域,而更多的肩负了其他重要领域的改革、创新和政策实验的职能。“推进金融领域开放创新”便是福建自贸试验区的重要职能之一。在此背景下,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拓展金融服务功能、推动两岸金融合作先行先试等一系列自贸区的金融改革创新必将为福建省科技创新产业与金融产业的结合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同时也将伴随着巨大挑战。


二、福建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及原因分析


科技创新企业(以下简称科创企业)即指一般具有某种或某些核心专有技术,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对社会有积极效用的新产品、新工艺、新商业模式的研发或生产的企业。比如:互联网、生物科技、新能源、电信技术、环境保护等科技创新领域企业。李心丹、束兰根(2013)将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生命周期细分为种子期、初创期、萌芽成长期、加速成长期、稳定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七个阶段,提出无论哪个阶段的科创企业,包括衰退期(面临二次创业,下一生命周期的种子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需求。


据2014年度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公布,2014年福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2,72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增加值3,45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3%,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9%。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福建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动力。


福建科技创新型企业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厦门、福州和泉州三地,除了具有高风险、技术领先、有形资产比例低、对专有人才依赖强烈等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一般特点以外,福建科创企业还存在主要以中小成长期企业为主、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技术领先优势不明显、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经济效益与产值相对较低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福建科技创新型企业在发展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而同时,由于企业外部和内部自身的原因,福建科技创新型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又遭受到金融排斥,存在融资困境。


(一)融资渠道狭窄。从福建省目前的金融环境来看,科创企业主要依赖内源性融资或从传统的商业银行及民间渠道获得信贷支持,通过资本市场或其他创新融资渠道获得的资金支持在实践中很少看到,融资渠道较狭窄。


(二)融资结构上的期限错配。由于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在期限上追求短期流动性而民间借贷追求短期高息回报,导致科创企业从传统渠道获得的资金只能用于填补短期资金的空白,对于长期研发、市场开拓以及改善管理等方面存在融资结构上的期限错配,长期资金缺口较大。


(三)科创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在金融机构与科创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福建科创企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存在大量有待考察的信息,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信用体系建设的不完善,导致传统金融机构惜贷及贷款成本较高。


(四)知识产权和应收账款的评估机制不健全。科创企业大多拥有的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较多,有形资产较少,缺乏银行认可的抵押品,还款保障不充分,且市场前景不明朗,技术风险较大,达不到银行的资信评级要求,目前针对科创企业的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缺乏有公信力的评估机构和流通机制。


(五)缺乏市场分散风险机制的保障。高风险是科创企业的一个显着特征,科创企业在经营的各个环节均承担着较大的市场风险,与“低风险、稳定收入”的金融中介传统经验模式不相匹配。


(六)传统渠道风险控制系统的局限。科创企业普遍存在轻资产的现象,信用级别低,无法从内部满足银行的增信要求,此外科创企业与传统企业不同,既无实力雄厚的上下游客户为其进行担保,也未形成与其他科创企业之间的联保、互保机制,难以满足银行对有效外部担保的要求。


(七)科创企业管理粗放,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大多数福建科创企业在创建初期都是由家族成员或科技创新技术骨干兼任管理人员,在管理上并未达到现代公司治理的要求,造成管理效率较低下、水平有限,技术与管理无法配套。随着公司的发展,在市场推广、商业模式的选择阶段出现误差的可能性较大,运营风险较大,不符合银行的信用要求。


(八)福建科创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财务内控体系不健全。财务制度的不健全和财务信息的不透明,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收入、成本和利润,使得担保公司、评估公司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状态评估时要付出更多精力,直接导致了企业申请贷款周期长,融资难。此外,初创期的科创企业往往现金流不稳定,还款来源不确定,以及一些科创企业的失信行为也是造成传统渠道融资不畅的原因。


综上,福建外部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的不健全和科创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科创企业的融资瓶颈,需要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福建自贸区的设立,尤其是自贸区金融体制改革,使得突破制度框架,进行全面的金融体制、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融资渠道的创新成为可能。


三、福建自贸区金融改革视角下,科技创新型企业寻求外部金融支持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与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相较,福建科创企业的发展尚不具备绝对优势,在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的大背景下,如何把握时代机遇,聚焦发展热点,创新福建科技金融,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现实课题。福建自贸区的贸易,是面向海峡两岸全要素贸易的开放,比如两岸企业的资金账户管理、金融人才的交流、外资金融业务的管制放开和随之而来的服务技术的引进等,为科创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机遇。


1、创新融资渠道。福建省科创企业目前的融资渠道主要以企业内源性融资和商业银行信贷为主,自贸区构建的“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总体制度框架,开放了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准入门槛,使得新型金融机构(比如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创业基金等)、外资金融机构、创新型金融业务的进入成为可能,便于省内金融环境优化。为融资机构类型的丰富化、新型科技金融业态的激发、科创企业融资渠道的创新带来机遇。


2、拓宽资金来源。福建自贸区实行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使得原有的外资准入管理审批从1,000多项减少到139项,使得外资进入福建市场有了清晰的预期。同时福建自贸区“先行先试”,已开展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制度;开办了两岸人民币跨境双向贷款试点;探索设立在自贸区的企业或项目可接受台湾地区银行机构发放人民币贷款制度;允许区内银行机构提供担保,且不纳入银行融资性担保余额管理。福建自贸区转变政府职能,一系列金融制度的改革,积极追求投融资的开放性,将使自贸区成为离岸本外币资金汇集的重要场所、为科创企业实现跨境投融资尤其是闽台之间的跨境投融资;为科创企业吸收台湾及海外资金;为科创企业实现海外上市等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


3、融资工具和服务创新。在现有体制下,金融机构对科创企业知识产权质押等金融产品的创新态度是十分谨慎的。以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为导向的自贸区金融改革,自贸区金融监管的放松为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订单融资、未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保证担保、科创企业集合保理融资、科创企业联保互贷、科创企业股权贷款、科创企业供应链集群授信、孵化器融资等新型多元化的融资工具和服务的开展带来了机遇。


4、融资模式创新。目前,福建省科创企业的融资模式主要采取以商业银行信用借贷为主的债权融资模式。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惠,必将促进金融机构与企业积极探索业务合作模式,催生科创企业的金融支持模式在区域广度和业务纵深度上的进一步延伸。比如形成“债权+股权”的投贷联盟实践,多层次资本市场升降板的股权融资实践。为科创企业实现多元化的综合融资服务方案带来机遇。


5、科技金融产业链大升级。对于产业链的定义,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龚勤林(2004)、李心芹(2004)、周路明(2005)等学者分别从不同视角对产业链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其中共通之处在于产业链必然包含具有上下游关系的不同部门,这些部门共同为某种产品(既可以是有形产品,也可以是无形产品)的生产提供服务,产品在产业链中实现着价值增值。李心丹、束兰根(2013)对科技金融产业链给出了定义,认为科技金融产业链是以科技企业为服务对象,以银行为中心,以金融产品为连接点,以价值增值为导向,延伸至不同机构,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并认为科技金融产业链主要分为产业组织链、产业空间链和产业价值链三个层次。


根据该定义,目前福建省科技金融产业组织链主要由政府+银行+科创企业构成。自贸区的金融改革将对加快金融产业组织链创新、整合各类金融资源、拓展融资渠道、全面拉长并升级现有科技金融产业链条产生机遇,比如形成政府+银行+创投+保险+券商+担保+科创企业的新型产业链。产业空间链即产业组织链条上各环节的地理位置分布,自贸区的设立为福建省在主动进行科技金融产业布局方面赢得先机,可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合理进行科技金融产业布局。产业价值链即由商品生产的核心企业联合各企业以合作的形式完成产品的生产销售直至服务,实现价值链增值。科技金融产业的价值链要求价值链上各环节进行配合,实现客户共享,取长补短,实现价值链效益的最大化。自贸区的金融改革,使得商业银行投贷联盟、银保合作、银担合作等融资模式的创新成为可能,整条价值链得以完全匹配科创企业的全生命周期,为价值链增值带来巨大机遇。


6、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机遇。美国硅谷的人口构成中有约 1/3的人口在美国本土以外出生,科学家和工程师中约60%在美国以外出生。这种种族与文化的差异、碰撞和融合从根本上促进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同时移民尤其是其中的高级人才与其出生地的联系则有助于硅谷建立全球产业网络、获得全球资源整合优势。福建自贸区产业发展规划(2015-2019)中,明确提出构建激励机制,强化人才支撑,构建引智模式,加强海峡两岸智力合作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台湾及海外专业人才来闽创业,鼓励福建本土人才海外深造,加强国际合作。必将为提高科创企业及科研机构的国内外合作活跃度,为科创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及健全的财务制度建立带来机遇。国际交流也为其带来先进的管理模式、制度、方法和理念,使企业的经营管理事半功倍。


总之,自贸区的设立为福建省科创企业与金融的相互融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实践窗口,为福建省科技金融体系向国际先进同业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是面对自贸区的金融创新机遇,同样还存在诸多挑战:


1、自贸区高端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缺乏。自贸区金融创新所需的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高端复合型人才欠缺。据统计,2015年末,福建省金融从业人员已达31.81万人,但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福建总人口近3,700万,按照西方国家标准,最少应有180万人从事金融行业。从质量和结构上看,福建自贸区既缺复合型人才,又缺相关专才;既缺理论人才,又缺实务人才。仅以国际公认的注册金融分析师为例,美国目前有25,000名,香港、新加坡各有1,000名,而福建少之又少,目前尚无数据可查。


2、高端专业科技创新人才缺乏。据福建省2015年度紧缺人才目录显示,自贸区建设所需的高端复合型人才需求量排在榜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创新人才需求紧随其后。


3、科技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例相对较低。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福建省全社会R&D(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355.03亿元,占GDP比重为1.48%,低于2.09%的全国平均水平。更远低于同有自贸区优势的上海3.66%、天津2.96%、广东2.37%等省市。


4、科创企业整体规模不够大、竞争力不够强。截至2015年底,全省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共有2,035家,国家级、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904家;同期北京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共有3,495家,而美国硅谷类似的高科技创新企业超过10,000家。另据科技部2015年统计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福建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56.42%,其中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为71.01,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为53.43,虽与福建省往年相比有所增长,但与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相较仍有差距。在国家批复试点自贸区建设的4个省市中名列末位。


5、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原创能力)不够强。据福建省科技厅公布,截至2015年底,福建省拥有发明专利17,868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4.69件;而同期上海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69,982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9件,天津有效发明专利量103,775件,广东省有效发明专利量排名全国第一位,达138,878件。


6、高水平研究机构相对较少。截至2015年底,福建省共有重点实验室200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47个(其中国家级7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36家。与同期的上海、天津、广东三地相比仍有差距。


7、相关教育培训机构国际竞争力不够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据2015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公布的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强名单,美国硅谷以及东部128号公路高科技园区周边的大学上榜较多且排名靠前。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分别排在第43位、第51位和第129位;北京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列第48位和第49位;上海的复旦大学排在第193位;而福建省并未有一所高校跻身该榜单。目前。我国整体高校的科技成果平均转化率较低,仅为15%~20%,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尚有很大差距。


四、结论


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5》显示,2015年福建省科技创新企业的综合创新能力已上升至全国第9位,实现产值15,313.8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5.9%,科技创新企业已成为福建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动力。然而,科技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全生命周期,无论哪个阶段,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金融成为推动科技创新企业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福建自贸区的设立为福建省科技创新企业与金融完美融合在融资渠道、融资模式、资金来源、金融创新等方面带来了巨大机遇,但同时也面临人才、技术、教育、科研等巨大挑战。


作者:毕玲娜,韩力恒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