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质量管理论文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问题对策应用分析论文(共5篇)

2023-12-07 04:1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的融合分析


  起重机的制造过程与质量管理需要多方面的共同监督。但是,若一个企业同时使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这两种制度,将会给生产与质量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给制度执行者与产品生产者带来一定的困惑,影响企业管理效率与商品质量。


  1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的融合的必要性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独立运行,会给企业管理带来一定麻烦。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分析如下:


  1.1两种体系的主管机构不能互相配合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主体为质量管理部门,内部控制的主体为内部审计部门或者财务部门,导致这两种体系从设计方案、具体执行、监督管理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不能协调统一进行。在进行这两种管理制度的编写时,都是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与管理范畴独立进行的,内容存在重复或者矛盾,阻碍了制度的顺利推行;当在实际工作中执行制度时,两个机构又独立行动,沟通不畅,引起交叉、重复管理,不仅给执行人带来困惑,还会影响制度的实效性,引起资源的浪费;当更新、修缮制度时,这两种体系无法同步进行,造成管理漏洞。


  1.2文件内容具有相似性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内容虽然各有侧重,但是基础都是企业的业务流程与关键控制点。很容易造成同一业务流程由两套文件同时管理的现象,不仅会造成管理秩序的混乱,还要导致资源的浪费。


  1.3权责不一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对权责的申报与批准手续要求不同。例如,本单位中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将《组织机构图》、《质量手册》、《岗位职责汇编》等作为权责划分依据,其中包括有关法人以及质量保证工程师对本单位生产的起重机的质量问题责任问题,以及原材料、零部件、制造工艺、焊接、机械加工等问题。内部控制体系中针对起重机质量的管理中的权责规定并不一致。导致生产管理中存在漏洞。


  1.4监督、审核步骤繁多


  两种管理体系监督与审核体系存在差异。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为内部与外部审核,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内部评价、外部审计。两种制度同时使用,增加了企业对起重机质量的检查与评审的负担。


  2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融合的可行性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的本质与特征决定两者融合具有可行性。从理论与实际操作上来说都具有可行性。


  2.1理论依据


  ISO9000-2000指出,组织的质量目标与增长、资金、职业安全等目标相辅相成。一个企业的管理体系中的每个组成部分与质量管理体系能够进行合作形成一个整体,以便使用共有要素的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这种合并能够促进企业业绩的提高,保证生产效率,并且有利于资源的配置。企业的管理体系能够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本单位生产的起重机质量进行审核,这种审核能够分开进行,也能够合并进行。


  2.2具备操作可行性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都将文件化体系作为载体。这两套管理体系的文件均分成3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纲领性文件,规定宗旨、目标等;第二层次对企业中每个职能部门的管理活动进行描述与规定,能够对第一层次形成支持作用;第三层次为补充性文件,对规章制度、权限指引进行补充。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性质相同使得这两种管理体系进行合并的可行性。


  3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融合的方式


  3.1机构融合


  机构融合的方式包括:设置一个综合管理部门,从原有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体系中进行人员的挑选;改造现存的质量管理部门或者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综合事务。应该由企业的管理层对经过改造与融合的机构进行统一管理。针对本单位具体情况而言,融合后的机构工作包括分析、梳理现有的质量管理程序,对起重机生产与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与关键控制点给予足够的重视。更新、编写综合性管理文件,推进融合进程与融合后的质量审核工作。另外,这两种体系的融合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参与与配合。


  3.2文件融合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对文件的要求很高,该文件的格式具有标准化、统一性,能够用于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的融合。在进行两者文件的整合时,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框架作为融合主体,从内部控制体系选取合适的内容嵌入其中,进行内容的整合与编制,保证整合后的文件内容满足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的要求。


  3.2.1程序文件融合


  融合、改造后的程序文件能夠符合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的要求,并对企业中每个部门的具体职能与完成任务所应该采取的行为进行规定与管理。在此过程中,企业可以按照《内部控制手册》中规定的内容与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对照,找出其中存在的风险隐患与业务流程中不完善的部分,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依据将其中缺少的部分汇编进原程序文件,以此实现整合新的程序文件。例如,在制造起重机的采购环节中,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两个体系的文件中都指出需要包括需求计划、供应商选择、制定采购合同、验收等内容,因此这些重复性内容能够进行合并。但是,内部控制体系对采购价格进行确定、支付、会计控制等环节进行了单独要求,所以将这些内容直接与程序文件整合即可。


  3.2.2作业指导书整合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包含作业指导书内容。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对实际作业活动进行规定,对方式、方法进行规定与阐述,从而控制作业过程。所以,作业指导书实际上是对程序文件的补充与细化。针对作业指导书的整合,应该对程序文件进行对照,找出其中业务牵涉到的作业指导书,将针对同一程序文件的作业指导书进行整合,形成与程序文件对照的作业指导书。


  3.3内部考核整合


  即使文件方面已经整合完备,但是由于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审核与评价的内容存在差异,对人员所需要具备的能力要求也不尽相同。企业需要将这些工作交由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管理,加强对人员的培训,保证他们具备双重资格,将这两种管理体系整合到一起,简化检查程序并减少次数,防止出现重复无意义劳动现象,节省管理成本,保证质量管理的实效性与效率。


  4结语


  由上文可知,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的融合是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的。企业在完善内部控制与质量管理制度的同时,逐步开展适当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的融合工作,形成全面的、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简化质量管理的程序与步骤,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有效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作者:王齐等

  第2篇:骨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作用


  安全質量管理理念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弥补了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通过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定期考核组内成员管理水平的方式,使得在各个环节能够做到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且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依据患者病情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给予患者全面对症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疾病恢复[1]。针对此种管理理念,该文对骨科病区患者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后取得的临床成效进行探究。


  1实施方法


  1.1成立专门的管理组


  护士长应当根据科室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设立相应的护理质量管理组。选出年资较长的护士担任组长,合理分配小组成员,每个小组分工应当明确,在护理安全、护理文书、基础护理、消毒隔离等方面,都要将具体工作安排到每位小组成员。护士长负责监督,并定期对管理的效果进行统一评估和检查,对于管理不当的地方护士长应当督促护士及时改正。


  1.2定期进行护理质量考核


  护士长定期对护士进行科室专业知识技能考核,并制定相应的奖罚规定,鼓励护士提高学习效率。能够及时发现每个护士在工作中的问题,并针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况及时解决,从而不断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促进护士护理水平的增高[2]。


  1.3管理系统的完善


  按照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状况,对每位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计划,并确保计划的实施开展,同时保证在患者出院后1个月的时间内至少进行一次随访工作,时刻关注患者病情变化。


  1.4信息系统的完善


  对每一位患者,都要将其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家庭因素、饮食习惯等方面的情况,对其在电脑上仔细录入,确保每位患者都有电子档案,同时准确记录患者联系方式,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或家庭随访,密切注意患者病情状况。


  1.5早期心理干预


  骨科患者由于疼痛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焦躁情绪,护士可通过心理疏导的方法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积极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找到引起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真正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同时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关于此类疾病的相关知识,可以对患者进行相应讲解,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减轻紧张情绪;善于倾听,并对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解答,让患者足够信任自己;对于心理疾病比较严重的患者,护士应当请教专业的心理医生,给予患者专业心理指导。


  1.6实施健康教育


  由于骨科患者及家属入院前缺乏有关疼痛管理的相关知识,容易导致管理不当出现各种并发症,医护人员应当指导患者掌握基本的疼痛管理知识及各种注意事项;嘱咐患者要合理应用止痛药物,以免对药物产生依赖性,影响生命健康;科室相关领导可组织科室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专业指导,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提高防御危险因素的意识,远离各类不良因素的影响。


  1.7护理岗位管理


  1.7.1护理岗位分层依据每位护士的不同年资、临床经验、学历状况,对其进行岗位分层,临床一般分为专科护士、主管级护士、护师级护士、护士级护士。同时对不同级别护士分配不同的工作任务,有利于工作任务的明确,从而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1.7.2护理岗位管理制度的完善医院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该院护理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护士产生一定约束力,促进其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1.7.3护理岗位信息系统的完善对每一位护士,都要将其基本信息,包括:年龄、家庭情况等方面的情况,对其在电脑上仔细录入,确保每位护士都有电子档案,同时准确记录护士联系方式,以免出现意外情况及时联系。同时护士长应当适时了解护士的家庭情况,对有困难的护士给予有效帮助,确保在工作中护士能够全身心投入,有利于降低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7.4加强对护理岗位队伍培训科室护士长应当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可选择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总培训者,针对护理方面的各个操作环节进行统一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相关规范制度进行,从而提高护士护理流程的规范化。


  2效果评估


  运用该院护理部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管理考核標准和护理质量管理达标标准进行整体评估。


  3讨论


  骨科患者由于疼痛症状的影响,导致患者容易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效果。为增强患者对各项诊疗工作的配合,促进患者疾病快速恢复,加强对患者的有效护理尤为重要[3]。


  传统早期护理工作中,主要是依据医生的医嘱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其护理人员较为被动,不能从各个方面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服务,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有效恢复[4]。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疾病诊疗和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运用实施,使医护人员必须加强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强化各项操作技能[5]。在护理工作中,始终谨记各项医疗和护理工作都要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做到耐心、细心、有责任心和爱心,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促进患者就医过程的有序快速,从而有效降低医患矛盾的发生率,有利于保证患者在和谐的环境下就医[6]。


  综上所述,骨科病区患者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后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疾病恢复,应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水英

  第3篇:关于电力工程焊接的全面质量管理与应用分析


  引言


  电力焊接施工是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例如各种电线杆安装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焊接、配电箱安装也必须要进行焊接,焊接质量直接决定了电力工程施工质量。当前有的电力企业对焊接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导致一些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疏忽,质量控制意识不强,最终对电力工程质量产生严重影响。通过多年实践得知,电力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焊接质量管理的重视,对焊接施工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是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任务,必须要加强对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管理,建立全面的管理体系,确保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作用


  全面质量管理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保障,通过全面质量管理可以对工程质量进行管控,提高工程质量施工水平,有效地防止各种质量问题的出现。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全面质量管理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全面质量管理不仅包括对质量问题进行检查和发现,同时还包括对施工人员进行组织,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管,从而使得质量控制和管理可以实现从纵向到横向两个方面的发展。全面质量管理也可以促进电力施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全面质量管理,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解决,有助于推进电力工程施工,确保施工进度,并且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实力,为电力企业在行业中立足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电力企业焊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焊接施工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是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监控、管理的重要途径,包括对焊接施工质量的检验、焊接施工安全的管理等多个方面。当前电力工程焊接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个方面:


  (一)焊接施工技术管理不到位


  电力工程焊接施工的关键在于质量,如何有效地提高电力工程的质量是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应该考虑的重点问题,在焊接施工过程中,对焊接施工技术严加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节省后续的维护管理费用,使得电力工程的成本大大降低。当前有的电力企业为了控制成本,追求经济效益,在技术管理方面不够重视,从而导致电力工程焊接施工技术有一定欠缺。


  (二)缺乏全方位的管理意识


  质量管理在焊接施工管理过程中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是确保整个电力工程项目质量满足行业要求的重要途径。当前很多电力企业在焊接施工管理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缺乏专业化的质量监管人员和安全监管人员,加上焊接施工技术人员有时候会出现麻痹大意的情况,因此对焊接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三、电力工程焊接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


  (一)事前管理


  事前管理是全面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内容,指的是在施工之前做好技术准备、人员准备等工作,从而有效地规避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焊接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会直接影响焊接施工进度和焊接施工质量,在焊接施工之前,首先应该要对电力工程项目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尤其是要对项目进行整体部署和分析,要做好调查,对电力工程施工现场以及沿线的地质情况进行测绘分析,并且设置完整、准确的施工图纸,为焊接施工做好准备。其次,在焊接施工之前,应该要对焊接施工材料进行检测,对于任何一种材料都要加强厂家资质检查,对入场材料质量进行检测,确保其满足电力工程施工要求之后才能用于工程施工,对于检测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允许入场。最后,还应该要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得施工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能够得到提升,尤其是施工技术人员,要不断培养其施工技能和施工质量安全意识,提高电力工程施工水平。


  (二)事中管理


  焊接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最关键的阶段,在具体的焊接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做好焊接施工质量管理,例如在做好有关于电力工程焊接工作的相关准备工作以后,要对焊接技术进行全面检验,尤其是针对坡口制备与焊接接头的形式必须要加以控制,确保焊接工程质量可以满足焊接要求。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保证其质量可以满足焊接的实际要求。在焊接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质量检测,在焊接施工之前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种细节方案、应急方案,在焊接施工过程中要按照工程项目焊接施工技术要求和标准,对现场焊接施工质量进行监控,做好质量的跟踪,一旦发现焊接施工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则要根据应急方案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另外,为了不断提高焊接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水平,应该要配备更多专业化的现场焊接施工管理人员,对的焊接施工过程进行及时监控,尤其是对于一些重要的环节,必须要随时监测,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止问题事态不断扩大。


  (三)事后管理


  事后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后的一个环节,做好事后管理工作也是保证焊接施工质量的关键。在电力工程焊接施工完成之后,應该要及时做好检验工作,其中对焊接质量进行检验包括破坏性的检验以及非破坏性的检验两种,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竣工验收过程中采取非破坏性检验较多,非破坏性检验中常用的方法是有气密性检查方法或无损性探伤。在进行事后质量监管时应该要按照一定的规范标准进行,首先要将事后检验监管工作委托给相应地检测机关,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焊接质量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有效地检测,对于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记录与分析,并且针对得到的实际数据,要及时与理论数据进行对比,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当最终检测的数据与理论数据比较起来误差较大时,应该要对焊接工作进行修改调整,然后再重新检测,确保焊接质量满足电力工程施工要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焊接施工过程中,为了不断提高焊接施工质量水平,必须要加强焊接施工过程中的全面质量管理,尤其是要加强焊接施工前的准备、焊接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管以及焊接结束后的竣工验收,对焊接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解决,提高电力工程焊接施工质量。


  作者:王伟

  第4篇:民用建筑设计院全面质量管理探讨


  1997年4月25日7时左右,芜湖造船厂钢板预处理车间发生脚手架携带砖围护墙一同倒塌事故,14人死亡;1999年1月4日18时50分,重庆綦江县人行彩虹桥发生整体垮塌,40人死亡,14人受伤;2007年8月13日16时45分左右,湖南省凤凰县在建的堤溪沱江大桥发生特别重大坍塌事故,64人死亡,22人受伤;2010年1月12日11时50分左右,芜湖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配送中心建设工地脚手架倒塌,8人死亡,3人受伤;2011年7月23日20时34分,温州发生动车追尾脱轨,200多人受伤,40人死亡,看似交通事故,实则设计事故。工程质量事故不胜枚举,一幕幕惨剧让人触目惊心!


  勘察设计质量是工程質量的源头和根本。每个勘察设计企业原则上都高度重视质量问题。有人认为质量问题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仅与设计有关,仅与设计人员有关,与其他无关。其实不然,针对上述工程事故的分析结果表明,工程事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勘察设计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是完全必要可行的。


  1、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理念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全员参加,以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为对象,以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为手段,对质量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判断的质量管理。其中质量的含义是广义的,它包括产品质量(即图纸质量)、工序质量、工作质量(含服务质量),三者联系密切,以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以提高工序质量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而工作质量是靠人的素质来保证,因此提高产品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是提高人的素质。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系统的观点看待产品质量,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心理行为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理论和方法,对一切同产品质量有关的因素进行系统管理,力求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能有效地确保产品质量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质量体系。


  1.1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1)全面质量的管理。质量管理的对象扩展到广义质量即包括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工序质量以及人的素质。(2)全过程的管理。质量管理的范围扩展到项目洽谈、合同评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图纸内部校审、图纸外审、图纸施工前会审及后期施工配合等所有过程。(3)全员参与的管理。通过质量责任制将质量方针的实现落实到全体职工,人人为保证质量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努力。(4)全面实施多种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的综合性管理。


  1.2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


  (1)用户第一。坚持“用户利益第一”、“为用户服务”、“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用户”“下游专业是上游专业的用户”的观点。(2)全面管理。针对全过程、全企业、全员进行组织管理。要突出人的积极因素。从最高管理者到基层职工,从一线设计人员到后勤保障部门,都要积极参与进来。(3)预防为主。应用科学手段,对各工序进行质量控制,掌握产品质量动态,发现情况立即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避免事后发现而返工。(4)重视过程控制。图纸质量是设计计算绘制出来的,而不是校审出来的。校审只能当作一种补救工序。过程控制得好可以显著降低差错率。(5)让数据说话。进行定量科学分析,实现管理定量化。(6)工作原则:预防、经济、协作、按PDCA循环组织活动。


  1.3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程序和步骤


  1.3.1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计划阶段Plan。通过计划,确定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以及实现方针、目标的措施和行动计划。第二阶段、实施阶段Do。按计划具体组织实施。第三阶段、检查阶段Check。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定。第四阶段、处理阶段Action。把检查后的各种结果加以处理,正确的予以肯定,制成标准,存在的问题转入下一循环去解决。


  1.3.2八个步骤


  第一步、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第二步、分析影响质量问题的因素;第三步、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作为质量管理的重点对象;第四步、制定改进质量的措施和行动计划,并预计目标(以上为P阶段)。第五步、按既定计划实施(D阶段)。第六步、根据计划的内容和要求,检查实施结果,肯定成绩,找出问题(C阶段)。第七步、总结经验,巩固成绩,制定标准制度,以便推行。第八步、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循环(A阶段)。PDCA循环的特点:PDCA循环四个阶段是一个有机的,完整的循环整体;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同向转动,互相促进;循环像转动的车轮一样,不断前进,每循环一次,就上升一个台阶;循环的快慢和好坏,是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2、民用建筑设计院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2.1民用建筑设计院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民用建筑设计院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大致有6种类型:(1)图面质量;(2)设计深度;(3)各专业方案的合理性;(4)关键技术及细节处理;(5)设计的经济性;(6)服务质量。


  2.2质量问题的影响因素


  (1)同行恶性竞争。民用建筑设计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低价中标的结果只能是降低质量要求,快速出图,搞“批发”。“谷贱伤农”,最基层的生产人员疲于应付,积极性不高。低价承接任务→效益低下→质量下滑→信誉丧失→经营困难→效益更差,形成恶性循环。


  (2)工作态度。“科学技术来不得半点马虎”。认真、踏实、严谨、细心的态度是从事技术工作的基本要求。有些设计院中的从业人员对技术问题漠不关心、不屑一顾、吊儿郎当,一心只想着怎样把图纸糊弄出去,想方设法逃避审查,对善意提醒置之不理,甚至怀恨在心,职业道德水平及其低下。有的从业人员好面子,面子第一,即使别人指出了其错误所在,仍坚持错误意见,置结构安全于不顾,漠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的从业人员在服务环节颠倒了甲乙方的关系,不是遵循“客户第一”,而是“老子第一”,严重损害了企业形象。有的从业人员利用行政管理与技术管理两条线的空隙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指鹿为马,整天不务正业,不达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目的就誓不罢休。有的人只“拼爹”,不拼命,要高薪,要高兴,其他一概不管。


  (3)专业基本功和业务技能。专业基本功是否扎实,业务技能强不强直接影响设计质量。一个在高等教育阶段认真接受专业知识教育的毕业生其理论水平足以支撑其后续学习、工作的需要,一个浑浑噩噩拿到文凭的毕业生在工作后仍然浑浑噩噩的话其工作质量可想而知。结构专业讲究概念设计,基本功不扎实,概念就不清晰,就难以发现问题,即使发现问题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分析问题。其他专业也类似。


  (4)国家规范、规程的掌握程度。国家规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学习规范就是继承前人的东西。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有技术创新。不熟悉规范很容易违反国家的技术政策。规范对有的人来说是枯燥无味的,既没有小说好看,也不及游戏好玩,但不看规范的设计肯定是不靠谱的。


  (5)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使用,使得设计人员从低效的简单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但同时对设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规范,还要学会辅助设计软件的使用;不仅要掌握软件的操作过程,还要具备软件计算结果的分析判断能力;不仅要会电算,还要会手算复核;不仅要熟练掌握一种软件,还要熟练掌握多种软件,以便比较。有的人对软件不熟,过度依赖,不加分析就直接使用电算结果,程序中隐含的问题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6)专业之间的配合协调。民用建筑设计涉及到的专业有规划、建筑、结构、设备(包括水、电、暖通)、经济等。一个优秀的工程设计必然是多专业通力合作的结果。如果各专业自行其是,图纸中定会出现大量的错、漏、碰、缺等衔接问题。如在项目开始阶段,第一工序专业冲锋在前,有时未经过与其他专业沟通,就直接报业主或有关部门确认了。等到后续工序专业上手后发现问题时却无法修改了或修改程序很繁琐了,这种情况造成了后续工序的专业设计先天不足。还有些上游专业提交的资料深度不够,表达不清,需要下游专业猜谜语。又如一个专业发生修改时不及时通知其他专业修改,专业之间的信息反馈不及时,有时干脆不反馈。有的专业对其他专业的信息反馈很抵触,屡屡找各种借口不愿配合。


  (7)质量体系的执行。每个设计院都建立了一套质量管理体系,但是执行情况,各院不尽相同。有的流于形式,纯粹用来应付第三方认证机构。有的把质量管理岗位当成福利岗位来安排。闭眼签字现象很普遍,特别是校对环节。相关岗位人员均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相关人员不抓质量的原因:一是没能力抓,水平有限;二是没胆量抓,一抓就有人起跳,阻力巨大;三是没动力抓,待遇低下;四是没手段抓,缺“尚方宝剑”;五是没兴趣抓,越抓越烦,吃力不讨好。


  (8)设计时间。现阶段房地产开发商给设计院的设计时间太少,经常要求很短的时间就得出图。市场竞争的残酷不得不使设计院硬着头皮答应下来。短时间出图,设计质量和经济性难以保证,最终损害的是业主利益和设计院声誉。设计过程中的方案推敲、结构计算、经济比较、专业协调、校审程序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没有合理的设计周期,难以有合理的设计作品。


  (9)生产组织。设计院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其生产的产品是无形的技术文件,其生产过程不同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生产组织中应特别注意技术产品生产的特点和客观规律。打个比方:一块石头100斤,两个人搬不动,再加4个人就能搬动了。但是,一栋高200米的高层建筑,一个人不会设计,再加上同样的十个人仍然不会设计。技术产品生产过程就是不断解决技术问题的过程。不解决技术问题、不具备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生产就无法继续,也就形成不了产品。因此,技术问题是生产组织的核心问题。


  生产组织方面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有:①对于一个建筑单体,在同一专业下安排多人参与,最后再拼凑起来,衔接工作又做不好,导致图纸驴头不对马嘴。②各专业同时出图带来很多问题。上游专业应该将本专业的问题减到最少后再向下传递,应该先完成校审程序出国。③在项目进度安排方面校审时间很短,几乎等于零。没有时间,校审工作无法仔细进行。④专业会签制度没有认真执行。专业会签是专业间互相提醒的一种很好方式,闭眼签字违背了会签初衷。⑤项目管理人员执行质量管理的自觉性较差,在生产组织过程中过于注重进度要求而忽视了质量目标的实现问题。更有甚者,站到了质量管理的对立面。⑥生产过程经常出现前松后紧现象。前期工作不抓紧、上一工序专业工作不往前赶,后续工作、下一工序专业就很难快速开展,后面的时间就很紧张,仓促中完成的东西极易出错。⑦重视后期服务工作不等于把有关问题都留到后期服务阶段解决,那是本末倒置。应尽可能地将所有问题都在图纸上表述清楚,否则就是深度不够,容易出现考虑不周等问题,留下把柄。


  (10)质量考核体系。干好干坏都一个样,奖罚不分。这将形成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和偏离正常轨道的舆论导向,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错误无所谓,从而一错再错,质量意识全无。这对认真干事的人也极不公平。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对于保证质量能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11)收入分配关系和激励机制。收入分配关系理不顺,人心就不顺,工作就缺少激情,工作质量就难以保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质优价、责权利相结合等是市场经济基本规律。


  (12)集体氛围。有的设计院重经营,轻生产;重进度,轻质量;有的设计院以阶级斗争为荣,以钻研技术为耻;有的设计院中研究力学的不如研究厚黑学的,研究美学的不如研究媚学的,研究“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有的设计院基本上就是空壳、皮包公司,设计人员都成了二转手的小老板,外包图纸质量无人过问;有的设计院基本上就是私企的代工廠,正经事无人管。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刚出校门的莘莘学子们本来抱着一腔热血想学点东西、想干点事情,却最终失望了,颓废了。这种环境下谈质量问题那是奢望!


  3、解决质置问题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1)树新风、塑学风,治理大环境。一个讲正气、讲技术、讲能力、讲科学、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集体氛围无疑会影响一批人,带动一批人。大环境治理好了,抓质量才不至于引起大惊小怪,才能正常化、正规化。心思不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的人应及时解决,否则会起负面作用。加强职工教育和业务培训。职工教育包括:工作态度、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服务意识、法律意识、企业文化、劳动纪律、荣辱观、金钱观、人生观等方面。业务培训包括:专业技术、生产组织、管理能力、服务能力等方面。特别要加强设计安全教育,要教育从业人员要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设计工作,要强调设计者的法律责任。


  (2)技术管理与行政管理这两条线要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密切配合,不给投机分子以可乘之机,共同打好质量硬仗。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让流血流汗的同志不要再流泪,让投机取巧无所事事者无处遁形。建立专业负责人下工地巡视制度,主动查找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年青同志要多下工地了解施工过程增加感性认识,可以考虑让年青同志以设计院代表身份到工地实践一段时间。


  (3)建立质量信息反馈制度,畅通信息反馈渠道。通过收集整理施工图审查意见、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单、技术核定单、工程事故分析等资料,不定期总结存在的问题,在下次设计时提请注意。信息反馈渠道可考虑增设质量投诉电话、质量投诉电子信箱、质量在线投诉QQ等,并将此项内容写在图纸显目位置。图纸使用者的评价是设计院的宝贵财富。建立质量事故通报制度,对工程质量事故不隐瞒,不护短,要广而告之,汲取教訓,以防再犯。建立设计方案内部会审制度,不经过各专业会审的方案不得报批,谨防批后难改,造成先天不足。第一工序专业要胸怀大局,要考虑下游专业的要求。创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技术氛围,广开言路,鼓励设计人员大胆发表自己的技术见解,并给予技术演讲的机会。


  (4)建立品牌设计师制度。就像医院里病人可以选择医生一样,可以公示每个设计师的情况,让业主选择设计师,以此引导设计人员珍惜自己的声誉,创造出更好的作品。建立学习型集体,实行三定:定学习时间、定学习书目,定期全员正规考试。考试成绩与个人考核挂钩,以此促进各项能力的快速提升。试卷制作和评阅应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考试组织工作应正规化,不能搞形式主义,否则完全失去意义。建立QC小组,实行PDCA循环。对大量类似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完全可以按PDCA循环进行质量管理。建立技术攻关小组,即针对生产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安排专人进行常态化攻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谁掌握了技术,谁就掌握了制高点。


  (5)改革校审方式。校审工作与设计工作不应是对立的关系,而是有机整体;校审人员与设计人员之间也不应是敌我关系,而应是朋友关系。校审工作的重点应是过程控制,事前讨论沟通比事后诸葛亮更加人性化。校审人员要体谅设计人员的辛苦,主动上门服务,但决不能闭眼签字。设计人员要抛弃等靠要的思想,主动配合,认真设计。


  (6)加强质量体系执行力度,切实发挥专业负责人的作用,进一步细化校审工作,明确校审职责,实行精细化管理,使质量问题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加强生产组织管理,把质量目标的实现问题贯彻到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项目管理者要提高质量意识、熟悉质控工作,要能提前发现问题,提前解决问题,切实解决影响进度的瓶颈问题。进一步细化专业分工,探索专业化发展道路。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个人特长安排专人专项设计。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如果专门研究某一个细分领域,熟能生巧,肯定越做越好。如可以安排一个对地下车库感兴趣的人专门设计地下车库,可以安排一个对钢结构感兴趣的人专门设计钢结构等等。


  (7)为解决质量与进度的矛盾,可考虑在时间紧的情况下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区别对待。对影响安全的问题不论时间有多紧迫都必须纠正过来。对于设计深度方面的问题应尽可能交代清楚,来不及的情况下可以先出图,然后再出修改图或变更单。图面质量问题应该在校对阶段彻底消灭。换位思考,积极与业主沟通,想业主之所想,急业主之所急,努力为业主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的技术服务。要在安全与经济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真正做到精打细算,精益求精。在后期服务方面要改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变被动为主动,尽到告知义务。


  (8)在民用建筑所涉及的所有专业中,对业主最关注、责任最重大的专业实行政策倾斜,给予支持,促其发展。业主最关注的是工程造价和安全。对工程造价和安全影响最大的专业是结构专业。没有结构施工图,房屋建造不起来,光有好的创意也枉然。不同质量层次的结构施工图,其工程造价和安全度迥然不同。结构专业精打细算,业主就可以节省大笔资金,设计院的市场竞争力就会显著增强。出事故的一般都是结构专业,一个事故可以毁掉一个设计院。在一定程度上结构专业的兴衰与设计院的兴衰是捆绑在一起的。


  结语: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作为设计行业从业人员,每一个人都无法置身度外。民用建筑设计院的质量问题是个复杂的问题,上面论述仅供质量管理同行参考。


  作者:吴礼明

  第5篇: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


  铁路站(段)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已30多年,各级质量管理小组运用所学知识,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围绕生产、管理工作的难点问题,组织开展质量攻关活动,取得较好成绩。站(段)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与全体员工的能力、素质、意识密不可分,而员工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又是在培训和实践中增长的。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的最基础工作。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和普及,使员工进一步增强质量管理知识,观念有新的改变。


  一、“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的现实意义


  现阶段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的普及教育相对于80年代铁路系统刚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时的普及教育时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是质量管理的理论和知识与时俱进地发展了,质量概念的拓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的出现和修订,以及新的质量管理技术方法的应用,使质量管理新知识的更新教育在提高企业全员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二是企业的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手段进行管理已很不现实。加强质量管理知识学习,对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作质量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三是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的普及教育,可以开放思维,放宽眼界,要把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作为培养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重要手段。


  二、“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的难点分析


  (一)以抓好领导层的培训为先导,促进质量管理知识的普及


  TQC是“頭QC”,这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由于领导层特别是第一管理者具有策划和决策的特殊地位因此不得不谈。铁路各个层次的第一把手要具有世界眼光,从国家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世界格局的高度来审视企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不断增强管理的针对性、预见性和主动性。企业的质量保证涉及到多方面,但关键是领导者,而核心是领导者的质量理念,这是解决企业“想不想干”的问题。作为企业或部门的领导者,应该是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内行。而当前体制下,铁路部门的管理者,对于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不一定是“行家里手”,但要“总揽全局”、“提纲挈领”、“与时俱进”。


  如果企业领导坚定不移的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开展质量的策划、控制、改进及保证,其在质量管理中的示范效应、权威效应将极大地影响员工的质量行为。企业领导的质量管理理念,同样也是在学习、培养、研究中形成的,但在分层培训中对领导层的培训往往是普及教育工作的难点。一是制度上没有保证,培训计划中缺乏质量管理的必读必学内容。二是企业领导工作量大,时间交路紧,自我充电的时间不足。


  企业第一管理者负有在企业内营造一个全员参与质量工作环境的责任,如果对质量工作没有科学的理念和深刻的认识,质量工作也就失却了方向和动力。因此必须要攻克和推进企业领导的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的难题,否则“皇上不急太监急”,企业的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就必然难以推进。不可否认,我们的各级管理者是善于学习的,但是人都是有惰性的,没有强制性的新课程集中培训,恐怕也很难静下心来学习和了解新课程的最新知识和动态。应该让各级管理者熟悉新知识、新课程,甚至有关统计技法、工具都应该有所了解。


  (二)以抓好专兼职人员培训为基础,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对这一层次人员的培训应该是最全面、最系统,也应该是最深刻的,如果没有一支有理论、懂管理、会操作的专兼职队伍,会出现“有米”,“难寻巧妇”的情况。他们一方面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具体实施中对企业员工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对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应该做到“培训不合格,就不许上岗”。要让各级主抓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专兼职人员经过培训能够“取得资质、进得课堂、出得试卷、胜任指导、实施监督”,成为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行家里手,特别是对于新老工具以及常用统计技法要做到手到擒来,得心应手,不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决不允许“歪嘴和尚念歪经”、更不允许急功近利“两张皮”现象的滋生。


  (三)以抓好一线员工培训为重点,提升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


  当前企业内部培训内容“单打一”的居多,即只注重技术技能的培训,有失偏频。ISO9000:2000标准中指出:“确保员工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是要求企业加强对质量意识的培训,员工有经验和技能,并非就能为企业作出贡献,组织行为家的观点认为,动机支配行动,企业员工只有首先具有为企业献身的事业心,忠于职守的责任感,才能充分发挥其专业技能。反之即使进行技术技能的培训,员工也未必能锐意进取,学有所成。企业中的质量教育应包括:质量意识教育、质量管理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三者均不可偏费。只有保证质量教育培训的持续和有效,才能提高员工队伍的质量素质,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解决“会不会干”的问题,推进企业群众性质量攻关活动的健康发展。


  目前我们对员工的管理仍然带有计划经济时的痕迹,延续着过去那种硬性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员工。而当代对员工的管理应是柔性的,基于员工的立场,发现员工的需求,致力于建立一种把人的因素同企业的目标联系在一起共同发展的机制。透过这种机制,力求在企业内部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力求在员工和员工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达成双赢的协作关系,因此,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为企业提供的“附加值”是无限的,可以引导员工从企业经营目标的角度,包括企业的远景使命、价值观等去理解企业对人的要求,同时要从员工的角度去了解他们的工作动力源自何处,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从而为企业的不断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人力支持。


  (四)以统计方法培训为关键点,提高小组活动的实效性


  我国质量管理活动的发展跨越了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多数企业没有统计质量控制的经历。在产品寿命周期的每个阶段,若没有应用统计技术作支撑,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很难达到有效和完善。正确运用质量工具能够提高管理的素质和水平,而不正确地运用则会产生误导。通过质量管理知识的普及教育,力求达到使用统计工具准确(该用该用什么工具用什么工具)、有效(使用工具后就要有所收获)、恰当(能用简单的不用复杂的)真实(工具要“使用”不要事后编套)、正确(先学后用、学会再用、学以致用),提高小组活动的实效性。


  三、对策及方法


  质量管理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妥善处理工学矛盾,同时为确保提高培训效果,也应当注意如下问题:


  (一)确认质量管理知识培训的需求


  搞好质量管理知识的普及教育从企业的长期发展看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大事,所以我们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即要立足于当前,更着眼长远。要区分不同层次人员的需求差异,用“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确定质量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


  一是要对决策层,包括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实践证明,决策层目标明确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所以“基本概念和原理”应作为这一层次人员普及培训的重点。通过对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决策层应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规定组织成员的行为模式,形成以质量为主导的组织文化,从而带领全体员工一道去实现目标。


  二是对管理层,其中包括对中层以上干部所进行的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实施与推进”则应该成为普及培训的重点。如果企业决定按照ISO9000标准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则应对文件编写人员进行质量手册、体系程序文件编写的培训、还包括为站(段)培训一批内部审核员,取得相应资格,以满足内部审核需要的培训。这一层次的人员是建立、完善质量体系并全面贯彻实施质量体系的骨干,所以要率先学习ISO9000系列标准的基本原理,领会其精神实质,通过教育,使各级管理人员熟悉本站(段)质量体系的运作模式,明确岗位质量职责以及质量活动各接口间的关系,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通过对过程的计划、测量、分析、控制和改进等活动确保过程有效率和效果,从而为质量体系有效运作提供保证。


  三是对执行层,即与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有关的作业人员。对这一层次人员主要培训与本岗位质量活动有关的内容,包括岗位应知应会知识、岗位技能,熟悉岗位的作业指导书,明了质量活动中承担的任务,完成任务应赋予的权限以及造成质量过失应承担的责任等,为正确实施质量体系铺平道路。通过开展5S活动,可引导员工养成认真规范的行为习惯,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生产、可服务效率的提升,经营绩效的实现,能够事半功倍地减少或消除无效劳动和损耗,改善现场环境,消除人身及生产、服务过程中的事故隐患,从而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和企业的品牌形象。


  (二)多渠道、多形式的推进领导层的教育培训工作


  尽管企业领导必须首先接受质量培训教育,首先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应该亲自承担质量管理的職责,应该在企业中营建泉源参与的良好质量文化氛围,但事实上是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在质量管理普及教育中要充分考虑领导工作多,事务多、会议多的实际情况,一可采取送书、送刊、送资料,请领导阅读,自学为主。二可采取变“教”为“请”,请领导参加有关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活动,请他做动员,做指示,颁奖励。三可采取邀请领导参加高层次的QC小组成果发布会,研讨会,表彰会等,吸取或介绍经验。四可采取精心组织好企业成果发布会,向领导展示QC活动取得的成果,提高领导对质量工作关注、支持的力度。五可采取知名专家授课,利用“远来的和尚会念经”的心理及礼节的需要,使领导接受培训。


  (三)创新学习方式,采取案例教学法提高质量管理知识培训效果


  多年评审经历,让我对那些课题好,效果好,但成果报告总结不好的小组名落孙山而扼腕和抱憾。近几年来,在笔者所主管的范围内,在每年的QC小组成果发布会后,都开展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有效地提升了QC小组成果水平。


  案例教学法的内涵是:通过正、反两方面案例的剖析,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施教者灵活、生动,学员兴趣盎然。一是注意广泛的收集、积累QC小组成果中正、反两方面案例,且收集的案例以同行业QC成果报告为主。二是注意工具应用的讲解以错误案例为主案例指明问题、错误。三是注意把理论基础的教学内容与案例协调组织在一起。四是课堂上讲解后,配合讲解内容下发案例供学员练习。


  总之,端正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的动机,解决为什么要普及教育、为谁普及教育和怎样普及教育,置换传统管理的思维方式,这是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前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不图虚名,扎扎实实地推进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实现铁路软科学领域向着现代化管理的跨越,并由此带动站(段)将要遇到的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的变革和创新。


  作者:刘浩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