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上海朝世界级大城市目标迈进之时,发展会展旅游非常重要。通过会展吸引投资,创造商机,推动商贸旅游业的发展,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进步。本文针对上海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发展会展旅游业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上海 会展 旅游 战略对策
会展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与旅游业关系密切。会展通常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这种良性的互动关系产生了会展旅游,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重视会展旅游业的发展。国际会展旅游业的发展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的,风靡于80年代,发展至今,其内涵不仅已远远超过了会议、展览所包含的意义,而且已超越了商务旅游的范畴,作为一种独立的旅游产品脱离出来。而我国的会展业直至90年代方才起步,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而上海继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之后,又获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这些无疑会推动中国会展业的发展。然而如何发展好会展旅游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对于上海这样一个在经济、金融、都市化及整个城市重新构架等方面飞速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来说极其重要。
上海发展会展旅游业的意义
在旅游产品的硬件方面,上海缺乏高质量的旅游资源。从旅游吸引物的角度来看,上海虽然有“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的外滩和中外闻名的南京路商业街,但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却寥寥无几,缺少沙滩、海浪、阳光和森林,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的条件都不充足。wWW.lw881.com上海要想在世界旅游城市中有立足之地,就必须发展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会展旅游是国民经济的“助推器”。据专家估计,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即展览场馆收入1元,相关收入为9元,为其服务配套的服务业、通讯业等行业因此受益。统计数字表明,2002年上海会展的直接收入约18亿元,与会展经济相关的各服务行业中,仅场地出租、广告等行业的收入就达1.5亿元,交易额达到550亿元,观众总次数超过480万人次。会展被称为“城市的窗口”,通过成功的会展可以迅速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改善,起着巨大的宣传作用。据英联邦展览业联合会计算,每增加1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就可以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1996年汉诺威世博会就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一个成功的会展还可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激发居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热爱城市的热情和自信心,提高市民的文明程度和环保意识。
上海会展旅游业的条件分析
优势分析
首先,上海有着实力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制造业要生存和提升国际竞争力,会展先行在西方国家已是普遍理念。2002年上海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408.76亿元,目前上海人均生产总值已突破49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前列。其次是初具规模的会展设施和较丰富的组织经验。上海是我国每年举办会展数量最多的城市,举行的大型国际会展数量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五大展览场馆先后举行了595个展览会,为国内三大会展中心之一;2002年德国汉诺威、意大利米兰、德国法兰克福展览会有限公司这世界三大世界展览业巨头都在黄浦江畔设立了分支机构,“催生”了上千个会议,其中40%是国际会议。99全球财富论坛、2001年apec等国际知名会展活动的成功举办,为上海发展会展旅游积累了宝贵经验。第三是颇具规模的旅游接待能力。上海至2002年底,星级饭店已发展至310家,标准客房约51431间;国际旅行社41家,国内旅行社上升至548家,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得到进一步发展,而且上海旅游培训中心已建成开业,旅游纪念品展示中心启动在建,正积极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第四是先进而文明的东西方文化气质和艺术环境为上海成为世界名城奠定了基础。早在二十世纪初的时候,上海就被誉为“东方明珠”、“东方巴黎”,它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明兼收并蓄,纳为一体,形成了中西方文化底蕴的不同特色和内在精神的综合体。最后是日新月异的城市形象。上海目前已是世界颇具知名度的城市,正加紧中心城危旧房改造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建筑的保护性改造,争取3年内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及完成生态绿地系统总体布局,将大大改变上海的市容市貌。
劣势分析
上海未树立起国际会展旅游城市的形象,举办的会展专业化不强,规模不大,级别不高。不仅展馆面积、设施、性能都未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远不如马德里、汉诺威、巴黎、芝加哥、新加坡等一系列会议城和展览城,甚至在亚洲也名不见经传,而且为会展服务的配套设施如会议室、多国语言同声传译系统、技术座谈室等也不足。市场化是国外发达的会展中心城市的基本运作模式,由大型会议服务或展览公司承办,政府行为只起着协调、支持的作用,而我国由于市场经济不十分发达,许多会展活动明显由政府包办,会展企业难以放开操作。在市场营销方面,也处于滞后的状态,缺乏积极有效的营销策略和宣传。上海管理体制也没有理顺,缺少统一的会展管理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造成管理无序,重复办展,缺少品牌意识和明确定位,影响会展的效益。上海缺乏专业人才,就拿同声翻译人才来说,过硬的在上海还不足10人,更不要说高级的复合型会展人才。
机遇分析
上海赢得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为上海建成国际会展中心提供了契机。有“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之称的世界博览会,它因举办期长、影响巨大、内容丰富而成为人类文明和互相交流的国际盛会,是当今世界最高级别的展览活动。事实证明,世博会已成为城市和国家展现自身魅力的舞台,有举办权,就有城市变化,就有经济增长,而且举办国际会展的频率和规模是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地位的标尺之一。还有2003年动工、预计2006年开放的上海环球影视城选址毗邻世博会展览场地,这一中国大陆第一家世界级主题公园将为国内外游客在上海的逗留增加缤纷的色彩。这两个项目将相互促进,共享利益,相得益彰地增强上海的吸引力。
挑战分析
参考资料:
1.刘住、金辉,《我国会展业的市场化发展》,《桂林旅游高专学报》,2002年第1期
2.《因“博”而“飞”的十大城市》,《青年报》,2002.12.8
3.《申博拉动会展经济引擎》,《青年报》,20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