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家校论坛文章

发布时间:

家校论坛文章

所谓家校合育,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优势互补共同培育学生,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       2017年7月29日-30日,我们厦门路小学在教导主任陈霞和家委会主任宫培周的带领下教师、家长代表一行四人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美丽的泉城济南,有幸来参加在济南市洪家楼第二小学举行的家校合育联盟首届论坛。    刚刚到达报到地点,就受到身穿蓝色马甲并印有“我们是教育者”字样的家长志愿者的热情接待,她们手提肩扛,细心解说,带着浅浅的微笑,暖心的祝福,周到的服务,成了家校合育论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更令我们兴奋的是,武际金校长亲自来到报到处,他带着暖暖的微笑细心的问候我们。武校长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使我们忘记了旅途的疲惫,心里满满的感动。第一部分 论坛开始,开幕式由洪家楼第二小学侯登强校长致欢迎词。侯登强校长说教育的本质就是美,学校以人为本,开展养成好习惯,奠基好人生主题教育,致力于建设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他认为,好的教育在于人,老师、家长、孩子,家校合育,携手并进,共育未来。    接着济南市历城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调研员吕芳红同志讲话。她指出必须科学有效切实推进家校合育。       走进经验分享,由洪家楼第二小学家校负责人杨书铜主任作典型经验分享。他把各项教育都比成一棵树,家庭教育就是根,学校教育代替不了家庭教育,代替不了父母的陪伴与关怀。教育跨界发展,让家庭成为教育现场,人人都是教育者,家校合育才能共赢。  走近专家,武际金校长作家校合育报告《携手才能共赢》。武校长指出现在的家庭现状是缺位的爸爸,焦虑的妈妈,无法掌控的孩子。只有夫妻携手,同伴互助,校际携手形成教育合力。并重点抓住六个字“尊重、理解、信任”以尊重为基础,理解为前提,信任为核心,相信家校的力量,携手共赢。  休息时间参观洪家楼第二实验小学,感受学校文化特色。第二部分   来自全国的各个联盟学校代表遵循武校长“关系重于教育,成长重于成绩,身教重于言教,相信就会看到”的家庭教育理念,就各个学校的活动开展及成长情况分校长论坛和亲子日记两部分做专项报告,集众人之智,采众家所长。 (一)校长论坛篇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高山塘小学校长胡柳芳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2、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三实验小学副校长苏红英 《家校合育,让学校迈向发展的快车道》3、陕西省渭南县大荔县云棋小校长马辉《家校合育,我们携手同行》4、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实验小学耿琳霞主任《走家校共育之路,谱金声玉振新篇》5、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第二实验小学郑教副主任宋成美《陌上花已开,劝君缓缓行——家校合育的一点理解》6、    山东省青岛市新河镇平度灰埠小学教师王萌斐《基于提高农村小学家长教育理论的探索》7、济南市历城区洪楼二小学家校合育讲师团团长魏葳《从“养”育到“陪”育,做学习型新父母》8、    山东省德州市石家园小学家长学校校长梁艳《寻找一条学校发展的特色之路》 (二)亲子日志篇 1、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第一中学主任 赵乃雨《梅一中家校共育工作的点滴体会——关于亲子共记和家长群建设的几点做法》2、山东省青岛市平度经济开发区厦门路小学教导主任 陈霞《行走在家校合育的路上》3、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下庄学校副校长郑宏伟《家校合育之探索——亲子日记》4、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第三实验小学杜振宇主任《首届家校合育联盟论坛亲子日记项目经验交流》第三部分 专家面对面     武校长与家长现场互动,为家长解疑答惑,交流感受。 武校长提出高文凭不等于高素养,一个高文凭的人不一定有高素养,而一个低文凭的人素养说不定反而高,文凭低并不影响你培养出一个好孩子,正所谓做鞋要有鞋样,做人要有人样,首先你要做一个好人,所以家长的教育是第一位的。我们必须信任家长,尊重家长这个职务,任何成功都源自坚持,越努力,越幸运!本次论坛在合影与赠书活动后画上圆满的句号。本次学习让我们受益良多,在踏上回去的列车上,我们厦门路小学校级家委会宫培周主任在列车上及时在学校群中反馈交流,家长们也引起不小的反思和共鸣。  回到家中已是半夜,接到陈文杰副校长一路关心问候的信息让我们倍感温暖,使我们早已忘记疲惫,再见了泉城济南,谢谢你为我们带来的累累收获,相信我们厦小的家长们和老师们会紧跟武校长步伐大步向前,共同携手展望更美好明天!

山东省家庭教育现场观摩交流活动暨山东省“家校社共育未来”家庭教育高端论坛综述    11月3日,有点降温,平度的天有点冷,并没有挡住大家的学习热情。       山东省教科院李文军副院长做了《教养――家校共育的科学衔接点》,阐述了教养是核心素养之魂,是为人父母之责,是为人之师之重,是社区文明之窗,专业能力深厚,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很赞同李院长“教养是各种习惯总和”的判断。         台湾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特聘督学、台北市立社子国民小学原校长廖金春先生以《家庭有爱、教育无碍》也回,用诙谐的语言,结合台湾家庭教育的实际,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家校社三者和则立,不和则败,介绍了台湾地区家庭教育政策的演变和课程实践,提出了推动家庭教育的六大策略,行政规划、课程教学、学生学习、资源整合、环境营造和评鉴回馈。       平度市大力实施1233工程,开展双进双促活动,抓实三大保障;潍坊家庭教育政府主导、专家引领、课程推动、社会参与的机制,烟大附中读书引领家庭成长,舜耕小学舜友联合会,尊重信任家长,让家长知情、评议、参与、监督,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日照连云港路小学坚持“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践行“德智双修,知行合一 ”的行动纲领,以本次会议为新的起点,在“做孩子教育的同行者”的理念引领下,完善八大平台,研究探索新的路径,让家庭教育落地,培养习惯良好、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幸福公民!

11月底接到班主任黄老师的电话,邀请参加学校的家长教育论坛。难得可以和学校、家长们在校园里聚,满心期待参加。特别感谢黄老师给予的这次机会。 每位到场的家长,都写了一篇文章“我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话题,太适合我们刚入学的家长和学校探讨了。 论坛现场,有提前通知的3-5位家长分享,中间自由发言,兰校长总结。第一位家长爸爸(右下一),两娃,夫妻双方一起参加的。收到邀请函,一家人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孩子们希望自己学习好、守规则、懂礼仪。爸爸的期望是,“五常”,仁、义、礼、智、信。孩子在校时间长,学校影响可以能会大于家庭影响,希望家校保持良好沟通,新时代新教育与之前的差异。德育,重视个性化,培养目标和学生现状,两者之间的路径在哪。希望学校整合资源,彰显优势。培养孩子,其实就是在选择一个家庭的未来。妈妈发言,重视人格的培养,要重视社会情感发展,培养积极的自我观、困难观、他人观、异性观。 第二位,是一位快60岁的爸爸,一上来就说我是孩子爸爸,不是爷爷,哈哈。学校论坛的提目,是一个哲学问题。他希望孩子善良、健康、上进且享受过程,真实、快乐。 第三位是一位妈妈,人力资源管理师,声音温柔得让我忘记了拍照。从公司招聘的人才来观教育。妈妈和爸爸们的角度完全不同,更细腻,从孩子出生到现在,无法预见并左右孩子的人生,尽心陪伴,有责任心、健康、善良、诚实、勤奋。 自由发言阶段: 有学习力的人(可迁移技能)、共情能力。 为未来培养孩子:创新能力、引导孩子而非设计孩子;尊重孩子的内心。 12年办学校经验的家长,说了戒网瘾、孩子放弃生命的故事,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要明白家长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位清华教授的发言,考察各国,教育从理念到执行,细节一定要到位。对于优秀人才可以培养,但是顶尖人才,是无心插柳。分享三点:1. 真善美是人类的追求,能力是必须要具备的;2. 需要培养常识、有条理、有逻辑(中文形容词用太多,条理和理性不足);3.教育中有太多不确定的事情,确定的事情,用心做,比如守时、身教;不确定的事情探索着做,保存对未知的敬畏。(非常同意) 孩子要学会质疑、独立思考,保护问为什么的好奇心。 孩子是一个包容的人,接纳各种不同;有学习能力,提高决策质量;对自我有要求;反思能力。家长自己管住嘴。 心态和情绪平和,是妈妈最大的修行。(王副校长) 最后一位,60多岁的老父亲,以基因婴儿开头,强调了品格的培养,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品格不正,用力的教育是空档+油门。丢手绢的游戏,是毒害儿童的害人游戏,轻轻地“放”在别人后边(不是别人想要的),大家不要告诉他(不厚道),还要快快找出来(整人),要去除教育毒瘤。 最后兰校长发言:很幸运,在工作中可以一直说真话,几十年的教龄,一直在寻找理想的教育方法。坚守着教育理想和责任,让学校里的孩子们收益,“三个喜欢”作为评价标准:孩子喜欢上学,孩子喜欢老师,孩子喜欢老师上课”,评价标准让管理者、老师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校在创造环境,让学生自由发展。语文教学,让孩子做主题讨论,关注现实。 家长论坛会继续,同时,也在整理十几年的校长日记,学校网站上可以查询。 后记:很高兴能参与到这个论坛,从准备主题文章对“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思考,到论坛现场倾听大家的思考,对选择的这所小学,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喜爱。不断超时的发言,让我看到,家长们都是深爱、欣赏着自己的孩子,还在主动学习、实践着新的好的教育方式。从学校到家庭,都在努力创设一个保持孩子个性、自由发展,同时保持孩子作为社会人的要求。这是孩子们的幸运,家长们愿倾尽全力和学校一起守护。

天涯论坛文章

天涯论坛发帖步骤如下:

(1)注册账号,注册账号在左上角,点击之后会出来注册表,填写之后即可成功注册。

(2)登录账号,登录选项在注册的旁边,同样是在左上角,点击登录注册好的账号。

(3)在天涯论坛左侧有一排选项如图所示

选择自己要发帖的版块点击进入。

(4)在进入版块之后在点击发帖即可。

首先注册一个账户,在找到对应的版块发表文章就行。

天涯论坛上的文章有人搬运成视频。天涯论坛上的文章有人搬运成视频,不过很少,因为天涯上的文章搬运成视频的收益不大,没必要搬运。

发什么文章啊!真的不值得在里面发,一旦封号,十年努力付出东流,特别是企业,展现没内容,这样的体验,尝到后就知道多烦恼。这样的论坛连好的文章都隐藏,通过也隐藏,在去里面,估计会气死的感觉。

法治论坛文章

法治论坛是c刊。

2021年5月,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了最新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CSSCI)来源集刊目录(2021-2022)》,广州市委政法委主办、广州市法学会主编的《法治论坛》入选。

这是《法治论坛》自2017年1月首次成功入选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集刊目录后,在2021年经严格复评后再次入选。

《法治论坛》秉承“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建设”的办刊宗旨,聚焦中国社会的法治问题,检视法治缺失与冲突,破解法治进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法治建设贡献智力。

《法治论坛》在全国200多家新华书店上架销售,曾经名列中国法制出版社法律类图书畅销榜第二。机构用户达3498个,国内发行与传播范围涵盖592所高校和103家公共图书馆。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 文化 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要求。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法治文化建设 文章 ,希望大家喜欢。法治文化建设文章篇一: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文化素质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要求。所谓法治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崇尚法治、服从法治、遵循法治、维护法治的文化状态和精神面貌。所谓法治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中所具有的法治观念、法治原则、法治精神。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精神之舟、沟通之桥、立国之基,人们的法治文化素质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法治观念能否得到树立、法治原则能否得到遵从、法治精神能否得到弘扬。领导干部作为国家各项事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法治文化素质直接关系着依法执政、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能否落到实处,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我们要看到,经过多年的法治文化建设,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有了明显增强,知法、懂法、守法正逐渐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自觉行为准则。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不少党政领导干部的法治文化素质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增强。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文化素质要消除认识误区 领导干部认识上的误区是制约其法治文化素质提高的重要原因。虽然大多数领导干部都十分重视 法律知识 的学习和掌握,但是现实当中仍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对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文化素质缺乏应有的重视,认为法律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做起来不要”。这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认为懂业务是硬条件,学法律是软要求。有的领导干部只重视经济工作,看重业务工作,认为在业务上要多下些工夫,学通弄懂,这样有利于出成绩、出政绩,对职业发展有利。法律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平时用不上,不学法、不懂法照样可以把工作做好,需要法律时再学也来得及,不行可以请律师及懂法律的人来帮忙。二是认为学法、懂法是法律部门领导干部的大事,是其他部门领导干部的额外负担。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认为法律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知识,学法、懂法是法律部门干部的工作需要,对他们来说,学法、懂法、用法是一项很关键、很重要的事情,而其他部门的干部职工有自己的专业及本职工作,不从事实际的法律工作,学不学法,懂不懂法不是什么紧要的事情。三是认为领导干部从事的是日常的管理工作,学法、守法是群众的事。不少领导干部认为,党政部门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政部门的工作是日常的工作,不必了解法律、学习法律。有的领导干部将法治视为管理者的特权,仅仅当作治理老百姓的工具,对自己有利时就搬出来用一用,对自己不利时就搁在一边。一些领导干部对群众缺乏信任,认为老百姓常常为了自己的利益破坏秩序,滥用法律条例,与政府“作对”,与官员“捣乱”,应该多学法,自觉守法,把普法工作看作是对老百姓的单向的法制 教育 。四是没有从正面认识和理解法律普及工作的重要意义,反而认为通过多年的普法,使得老百姓动辄上法院去告政府或官员,“不那么好管了”。这些认识误区如果不及时消除,不仅影响领导干部法治文化素质的提高,还会影响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的进程,也损害了领导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文化素质要把握三大要素 在法治文化素质中,有三个要素尤为重要——法律信仰、法治观念和法治能力,三者相互衔接、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法治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人法治文化素质的高低。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文化素质,必须把法律信仰、法治观念和法治能力作为重中之重。 培育领导干部的法律信仰。法律信仰就是人们对法的一种尊重、信赖和认同感。正如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所说:“法若不信仰,则形同虚设。”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灵魂。一个国家要实现法治化,就必须有足够的社会公众尊重、认可和接受法律。否则,法律就会没有权威,犹如一纸空文。对领导干部而言,依法办事,公正执法不仅需要知识、观念,更需要信仰。信仰是领导干部法治文化素质的根本。领导干部如果缺乏坚定的法律信仰,势必会因为各种原因放弃法治原则,最终使党、国家、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 树立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法治观念是人们对法律的性质、地位、作用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和看法,是领导干部法治文化素质的核心。当前,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法治观念还相对淡薄,仍然习惯于传统的“人治” 思维方式 。比如,有的地方政府在决策时没有切实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没有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凭主观意志以权代法、以权决策,造成了大量原本可以避免的损失;再比如,有的领导干部遇到本该由法律调整和解决的问题,却不愿用甚至反对用法律手段,习惯于用个人职权和关系“打招呼”、“写条子”、“走路子”,甚至认为用“权”解决不了的问题“法”更解决不了,等等。这表明,一些领导干部还在以“依法治人”代替“依法治国”,还在以人治的眼光看待法治、以人治的思维研判法治、以人治的方式实施法治。这显然不符合法治社会的要求。作为新时期肩负使命、手握权力的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法治观念,包括宪法和法律有极大权威的观念、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观念、法大于权的观念、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观念、权力必须受到制约的观念等。这些观念是促成现代法治精神形成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 增强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依法治国要求把各项工作都纳入法制化轨道,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善于掌握和应用法律手段来做好工作。领导干部这种通过法律的形式和途径达到预期目标的本领就是法治能力,如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等能力。工作当中,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够准确把握事物的法律意义,并及时做出正确的法律判断和评价;二是能够熟练运用法律手段、遵循法律程序顺利实现工作目标;三是能够在遵守法律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创造性地运用法律解决复杂问题。法治能力直接关系到领导干部能否依法履行职责,是评价干部法制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也是提高领导干部法制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文化素质要构建保障机制 领导干部法制文化素质的提高,除了教育和培养外,还有赖于良好的保障机制。一是要完善权力制衡机制。孟德斯鸠曾经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 经验 。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这一观点告诉我们,不受制约、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导致法治的缺失。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文化素质,必须加强对其手中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民主测评等各种制度,通过健全的制度监督保障领导干部做到依法执政、公正执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是要将法制文化素质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条件。在我国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今天,法律规范越来越多地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逐渐成为社会关系的主要调节器。不懂法的人难以适应社会的生活,更难以胜任党政机关的领导工作。因此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时,除了考察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外,也应考察其法制文化素质,通过这一要求促使领导干部自觉提高法治文化素质,切实增强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三是要拓展领导干部参与法治实践的平台。参与法治实践,是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领导干部不可能都是法律科班出身,也不可能都在法律部门工作,这就需要各级组织为领导干部参与法治实践创造条件。如组织参与人大立法工作及法律监督实施工作,开展普法教育活动等有效途径,加强领导干部法治实践锻炼。在此基础上,还可进一步拓宽思路、大胆创新,参照公务员轮岗制度的要求,结合干部日常调配和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政法机关之间搞好领导干部的横向交流,使领导干部在工作实践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不断优化领导干部队伍的法治文化素质。 法治文化建设文章篇二:法治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5月16日人民网理论频道转载了《吉林日报》发表的《法治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文章:只有在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培育出当代中国的法治文化,为真正实现法治社会创造条件。 法治是一个社会综合运行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运转都必须以法律为标准,但规则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法律如何运行,不能告诉我们法律规则是如何制定,为什么这样制定,以及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而法律文化则贯穿法治过程的始终。无论是法治文化赖以生存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基础,还是法律运行的立法、执法和守法诸环节,都离不开人。人的发展是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方面事业发展的中心,离开了人的发展,法治事业就失去了起始源泉、根本动力、正确目标和检验标准。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实现了人的现代化,才能真正完成和完善现代化的制度和经济。要实现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的现代化,培育法治文化,就必须实现人的现代化。因为实现法律调整的主体是人,所以,只有具有较高法律意识水平的广泛的人民群体,才能实现法律制度的现代化。从我国法治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当务之急是促使法治文化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协调发展。作为现代化的主体,人既是社会最基本的生产力,又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承担者,更是所有上层建筑的体现者。因此,只有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是培育法治文化的出发点和真正动力。何谓人的现代化?一般的观点是,人的现代化关键是赋予内心世界的能动性,现代化的人必须头脑开放而富有弹性,办事注重实效,敢于冒险,具有开拓的气质。人的现代化的根本,就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并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总之,当代中国法治文化的建设路径应该是:在不断推进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以及社会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法治本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加强公民的法律文化心理和法律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使其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使观念性法律文化与制度性法律文化相协调,全面实现人的现代化。 法治文化建设文章篇三: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提出“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是树立法律的权威的源泉。而法治文化的作用之一就是要奠定尊崇法治的社会文化基础,让全体社会成员对已有法律规范体系中所蕴含和追求的价值理念产生认同和坚守。所以,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一、我国公民的法治行为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普及的现状 (一)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博弈现代法治理念 中国传统社会法治文化薄弱,人治文化根深蒂固。特别是我国古代的法制体系属于德主刑辅的伦理法,法的执行过程中掺杂了许多情的成分。传统观念与现代法治理念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就是情与法的冲突——民众现代法治观念淡泊,情与法界限模糊,取舍不清,常常以情理推法理,导致对司法期望值下降。 (二)公民法治意识淡薄,有些存在侥幸心理 传统文化 的影响及公民现代法治教育的滞后造成公民法治意识淡薄,加之执法不严或者法律漏洞等问题,造成违法行为得不到应有惩罚,一些公民面对法律的时候存在侥幸心理。 (三)法律权威大打折扣,法治信仰难以建立 实践中,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依法行政,甚至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损害群众利益;部分执法人员执法不文明、不规范、不公正,或是束手无策,或是定性不准、处罚失当;法制漏洞存在,导致一些轰动性的冤假错案出现,造成司法的公信力下降,法律的权威大打折扣,公民法治信仰难以形成。 (四)依法维权成本过高,有法不依现象存在 法律诉讼过程烦琐复杂,时间长,费用高昂,令群众望而却步;司法腐败,权力干扰,以及某些执法机构工作效率低下和办事不公,导致法治信用丧失。公民高成本的依法维权不能保障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就会放弃法律途径,转而寻求“人治”方式,如信访,出现大量有法不依现象。 (五)法治舆论环境不佳,公民易受误导 首先,媒体日益市场化,有偿新闻的出现更让一些媒体人“节操失守”,造成一些法制事件报道失实,影响了大众的感情走向、 理性思维 甚至司法的公正。其次,不少媒体人自身法律素养不高,造成法治舆论缺乏专业性。这些使得法治舆论环境不佳,公民容易受到误导,阻碍了法治文化的建设进程。 二、公民要结合自己的社会角色参与到法治文化的建设中 (一)政府要成为法治文化建设的忠实维护者 首先,政府要守法。用法治的力量最大限度地限制政府权力,将政府的行为严格限制在法律的明确规定之下,“把公权力关进笼子里”。其次,政府要积极倡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核心理念。通过积极、有效地宣传,让以自由、正义、平等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核心理念深入人心。再次,政府要为法治文化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通过良法的公正实施实现社会公平,让民众感受到法治的力量,从而信法、尊法、用法,最终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二)执法、司法要提供健康的法治文化建设环境 首先,要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建立公平正义、法律至上的法治文化价值体系。在培育法治文化的实践中,必须通过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提高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公信力,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为法治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在法治实践过程中,要让法治文化建设的成果切实起到安民、富民、惠民的效果。 (三)媒体要营造法治文化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 首先,做到公平正义。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做到正心术、端行为、办事公、处事明,积极塑造现代媒体工作者良好形象。其次,做到客观真实。媒体人要深入实地真查、实报,不偏听偏信,不歪曲事实,切实担负起明辨是非、传播正能量的职责。再次,提高自身法治素养。针对法治实践当中的种种现象要有能力以法治思维去思考、评论、传播,积极传播正能量。 (四)公民要积极参与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 首先,要认真学法。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学法并非要深知熟识每部法律的具体内容,而是在学法中知法懂法,理解并铭记法治精神、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从而真正地拥护和信仰法治。其次,要自觉守法。公民要自觉依据法律规定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再次,要敢于护法。公民不仅要做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还要做法治的坚定捍卫者。 (五)青少年要主动融入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 首先,自身要增强法治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自觉树立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以及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分辨能力,增加抵御犯罪侵蚀的定力和能力。其次,家庭要培养法治思维。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法治素养,强化自己的法治思维,通过以身示范,逐步建立孩子的法治思维。再次,学校要抓好法治教育。各级学校要把法制课作为必修课,配备专门的教师授课,经常性开展法治教育活动,使青少年知法、懂法和遵纪守法,做到“心中有法,警钟长鸣”。 以上就是我为你整理的法治文化建设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法治论坛》是CSSCI南大核心期刊也就是c刊。(C刊多指CSSCI,英文全称为“Chinese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缩写为CSSCI)。《法治论坛》杂志创办于2006,是主管的重点学术期刊,是由广州市法学会主办的大型法学理论公开出版物。

警务论坛文章

首先你需要写一个标题,然后编写主要论证内容,比如,辩论,探索,基层基础群众工作,警民一心为核心,服务人民责任等等,最后落款盖章即可。

但是,目前司法警察队伍的发展尚处于初步阶段,其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模式、用警制度、职能权限等仍处于探索阶段,与充分行使职能仍有较大差距,笔者就当前新时期司法警察的教育培训工作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提高对司法警察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部分检察机关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司法警察可有可无,只是解决部分干警待遇的一项途径。对司法警察编队管理的认识不足,未实行便对管理,即使实行编队管理,也只是一种形式,干警仍分散到其他科室从事与检察官的工作,存在“以检代警”现象;同时,无专项编制招录司法警察,导致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无法完成重大任务的处警;与公安干警相比较,装备差,很多必备器材无法得到落实;同样,司法警察本身也存在消极思想,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 针对以上认识上的偏差,首先,我们要清楚认识到法警在保障检察工作安全方面的重要性。近年来,犯罪嫌疑人意外事件时有发生,高检院、省检察院也专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定,要求在使用法警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防范各类意外事件的发生,从而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检察官和当事人的安全。其次,要清楚认识法警在规范检察执法活动中的重要性。法警送达法律文书、押解、看管犯罪嫌疑人等工作,可以减轻检察官办案负担,保障检察官们专心办案,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增加检察业务活动权威性。 加强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 作为检察机关唯一一只武装力量,全面加强司法警察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基础。必须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恪守检察职业道德,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着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从而提高队伍向心力、凝聚力。加强对司法警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做到“忠诚、公正、清廉、严明”是检察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司法警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有利于建立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战斗力的法警队伍,有利于正确执行法律法规,提高办案质量。 加强业务技能培训 随着社会的发展,执法环境日益复杂,司法警察只有具备良好的业务技能素质,方能保证准确执法、有效地发挥职能作用。光有“一熟、两懂、三会”、队列,警械具的使用,擒拿格斗等基本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考虑到自己面这特殊犯罪嫌疑人的特点,练就特殊的应对本领。要训练干警在看管中,如何洞察犯罪嫌疑人微妙的心理变化,从而对意外事件作出有效地防范;在押解途中,如何规范地使用警械,杜绝意外事件的发生;在搜查中,如何保护现场,重点注意的部位等。因此在教育培训上,应该对内容、形式进行大胆的尝试,特别是以侦查实务、安全防范、追逃技巧、现场保护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等实用技巧进行重点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司法警察为检察业务的保障作用。 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警务人员,不断增强警务人员防腐拒变能力,树立公正执法的意识。把司法警察的着装配戴、警容风纪、出勤、请假等作为执行纪律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增强组织纪律观念,树立形象,文明执法、文明办案。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司法警察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以进一步保障司法警察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因此提高司法警察队伍的业务技能素质教育对促进和加强检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司法警察规范化管理 制度建设是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化的保证。法警编队管理,是新时期法警队伍和检察工作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定要形成检警分开,互相配合的工作机制,要明确各自职责,形成“谁的职责谁履行、谁的工作谁负责,谁的问题追究谁”的工作格局。 同时,还要严格司法警察在履行职责中程序上的管理,严格规范用警。从申请出警、派警、用警反馈等各个环节规范司法警察执行警务的各种行为,并以各项审批表、执行职务派警令等表格为载体记载用警的全部流程。要对司法警察工作进行细化、量化考核,以实绩评先、用实绩选人,增加法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才能有效发挥检务保障的作用。

对于在警营里的每一位警察我们应当心生敬畏,因为他们是保卫人民的卫士。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警营 文化 简短正能量 文章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警营 励志文章 篇一:既然选择了警营 生长在山区的我,从小对警察事业非常热爱,每当和小伙伴们唱起“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这首儿歌时,幼稚的脑海中就会不断地闪现警察的身影,他是那样的高大魁梧,他是人民群众的保护神,他是犯罪分子的克星。读中学的时候,我最爱唱的一首歌是《少年壮志不言愁》“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直到今天,这令人荡气回肠的旋律还一直激励着我,警察成了我心目中正义、奉献和无私无畏的象征。 怀着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怀着对警察事业的向往,经过严格筛选、考试,我荣幸成为一名光荣的红都交警。我穿上了这身庄严的警服。从此,生活又在我的面前掀开了新的一页,我深感到肩上重任的份量,明白了自己选择的是一个劳累的职业、奉献的行当。 既然选择了警营,那就应该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那是3月的一天,我们驾车在319国道巡逻时,发现一辆外地大货车走走停停,司机显得很害怕的样子。我们走过去,向司机敬了个礼,请他出示驾驶证和行驶证。司机却满脸无奈,忧心肿肿地对我们说:“我的驾驶证、行驶证连同手机一不小心都被小偷偷走了,我现在只有两证的复印件。”经过询问,货主证实了这一事实。我们及时地向危宝荣科长汇报了这一情况,危科长知情后,决定放行这辆车。当我们把这个决定告诉司机时,他突然转过身来,热泪盈眶,双手握住我们的手说:“我以为这回一定会‘栽’在瑞金,没想到你们交警这么通达情理,你们红都交警真好!” 既然选择了警察这一行当,也就选择了劳累,风里来、雨里去,晴天一身汗,雨天满身泥,别人休息,我们却仍在维持交通秩序。正在改建的206国道瑞金路段,挖土降坡,不少路面坑洼塌陷。一遇雨天,公路就泥泞难走,交通堵塞时有发生,疏导交通就成了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有时,常常是夜间接到报警,我们也要及时赶赴现场疏导交通。记得2002年8月28日凌晨1时40分左右,我中队接122指令到206国道叶坪路段疏导交通。几经周折,终于疏通了交通。当我们赶回中队时,已是东方露白。深夜出警,栉风淋雨,对于初为交警的我们来说是个考验。也许正因为这样,群众才有安宁的港湾,更有平安的喜讯。 既然选择了警营,也就选择了奉献。记得歌德有一句这样的 名言 :“你若要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警察,岗位平凡,却寄托着人民的期望;警察,称号光荣,却意味着责任和奉献。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新世纪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机遇,庄严的使命在期待着我们,神圣的职责在招唤着我们。“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这是我们交警最大的心愿。既然选择了警营,那么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这就是我,一个交警的心声。 警营励志文章篇二:励志警营 放飞梦想 告别菁菁校园,我带着憧憬与期盼来到大连,参加了为期四个月的初任警培训,通过这四个月的培训,我从体能、业务、技能、思想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从思想上对“人民警察”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身体素质,磨练了坚强的意志,丰富了业务知识,这让我逐渐由一名刚从学校出来的大学生转变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 高远--夯实忠诚为民的理念 在来到警校培训之前,对于警察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其崇高的职业形象上,对于更深一步的认识还没有认真思考。警校开展了各种讲座与 教育 ,让我慢慢了解到警察这个职业的理念。作为人民警察,一定要端正从警信念。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对警察来说更需要坚定的信念与精神的支持。警察的工作责任重、精神压力大、加班加点多,没有信念的支撑很难做好工作。因此在最初的工作中一定要坚定信念。我们这些初任警也要通过基层工作的锻炼,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和理想信念。安心于基层工作,增强责任感和服务意识,通过勤学苦练和真学实干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我们培训的时候,胜利召开。通过对胡锦涛在 报告 中强调的科学立法、依法治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内容的学习,也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和肩负的责任。公安工作是一份光荣而神圣的工作,同时也是高风险的工作。在我们以后的执法工作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遇到形形色色的事,这需要我们这些初任警做好受到各项严格纪律约束的思想准备,始终坚持执法为民,公平、公正执法。 磨砺--极限与精神的碰撞 对于一个在非警校 毕业 的学生来讲,跑步则是一项非常“奢侈”的活动。因此,对于刚到部队参加队列和体能训练,则是我碰到第一个难题。刚到部队的时候是十月份,还是炎炎烈日照耀下的秋天,天气如同下火,站一会就要一身汗。而队列动作,看似简单,但没有花上足够的功夫和心思,是很难做好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反复练、不断体会,用心感受每个队列动作的要领,只有这样,才能做的标准和规范,才能做出特有的那股“精、气、神”;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得保持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尽管这需要很大的毅力,但我仍然努力去做,规范自己每一个动作。跑步则是需要更多精神上的坚持的力量,更多毅力的考验。每天二公里跑步的训练,在最开始的几天,几乎不能坚持下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适应了这种跑步的强度。诚然,在新警培训中,军姿、跑步等等只是培训的锻炼项目中的几个小小的环节,但在平时的锻炼过程中,我明白了坚持的重要真谛,只要坚信“坚持就是胜利”。而作为一名警察,一个好身体,对于工作、对于生活、对于人生都是获益良多的!即使从大连培训回来,我也要加强自身的体能训练,磨练自己的意志。 吸收--积攒从业的本钱 丰富公安业务知识和警务技能是开展好工作的重要保障,是从业的本钱。为了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有序的开展,警校给我们安排了相当全面的课程。让我们从各个方面了解到公安工作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才能更好的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才能在执法过程中保护群众和警察自身利益不受侵犯。短短的三个月理论学习是不可能让我们学到细致入微的内容的。因为课时限制,教官老师们不可能在讲授时面面俱到,所以,教官们一方面尽量让我们掌握更多的公安知识,另一方面也在教我们如何去学习,对于学校教给公安知识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知”的层面上,更要做到一个“解”,对每一个条款、规定要从释义上深刻解读。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不断学习,不断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工作的能力。为了能让我们的理论和实践能够良好的融合,警校给我们安排了许多一线的教官来做讲座,他们不仅教给我们书本上的知识,也通过自己的几十年的工作 经验 ,给我们书本之外的智慧,让我们更加直观的知道了警察这个职位需要的技能。 锻造--一切从实战出发 随着现阶段社会治安形势的不断变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也要不断学习和创新现代警务理念,用先进的警务理念武装队伍。而对于像我们这种从未接受过警务技能训练的人来讲,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新的内容,老师所讲的每一句话都要认真的去听、去记,才能理解到老师所示范、教授的动作。在学习手枪 射击 的过程中我也是克服了心理上和身体上的种种困难。从最初的听到枪声都会抖三抖,到了最后可以镇定的打出48环。在每一天每一个细节中,我也在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警务实战能力。但就自己而言如何练就好一个强壮、健康的身体,如何利用强健的身体提高警务技能,又如何将警务技能训练水平转化为实战水平确实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和练习,也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借助各种途径学习先进的警务理念,将练习场上练习的警务技能融会贯通到现实事件处置中去。 作为非公安专业的初任警,我要在发挥个人专业特长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公安知识,弥补缺点。有道是学无止境,要想更好的适应工作,应该比别人要多付出努力。不仅仅在学校培训上课的这段时间,特别是在今后的实际工作当中,我将继续保持这种坚定的信念,继续锤炼自己的意志,摆正自己的态度,面对困难不畏惧、遇到挫折不后退。只要这样,我才能经受得住公安工作当中千锤百炼的磨练,才能经受得住其大浪淘沙般的考验,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 警营励志文章篇三:以文铸剑励志警营 作者:武警黄冈支队 张茂清 党的报告强调指出:“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软实力。”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启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先决条件。同样,一支军队的精神和士气也离不开先进文化的熏陶。加强军营文化工作建设,必须聚焦到提高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素质上来,这是实现“强军梦”的必由之路。 纵观我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壮大史,也正是我军文化工作探索发展,引领我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成长奋斗历程。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可见文化就是一种隐性的战斗力。在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里,物质贫乏,但就是凭借执着的精神寄托,激发部队无穷的战斗力。如长征初期,红军缺粮少药,人疲马乏,困难重重,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指战员不但没有放弃对革命的信念,而且还通过文化宣传工作,鼓舞人们的斗志,激励他们英勇抗战,长征之路成了革命火种的播种机,渐渐发展成了星火燎原之势,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英勇的先辈为我们赢得了和平与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中国军队不仅以富国强军的姿态赢得了安全与发展的国家权力,更为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一种全新军事 思维方式 。这种方式源自于红军文化、我军的根本宗旨,那就是永远和人民的利益站在一起。我们从抗战期间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到建国初期的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一路走来,从而演变到现在的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一大批精神财富和物质成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崇高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血脉”。 文化强,则战斗力强,文化盛,则军盛。军营文化工作的独特魅力,在于以其自身所潜含的巨大软实力,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培育军人战斗精神,提升部队战斗力。事实证明,一个单位文化建设越活跃,部队建设就越有生机;文化底蕴越厚重,部队发展就越有后劲。警营的战士新老更迭,唯有警营文化代代相传。警营文化其潜在的软实力是与战斗力结伴而行、同频共振的。一个连队文化工作开展有声有色,这个集体才会有魂,“有特色” 的军营文化环境可以“育人”:矗立在道路两侧的文化长廊、灯箱橱窗和出现在明显位置的忠诚、砺剑、铸魂等 名言警句 ,营区环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延伸的课堂,使官兵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熏陶;参观团史馆、荣誉室、烈士陵园等纪念场所培养战士的荣誉感,使官兵深化对军营文化的情感认同;重温入党誓词、新兵入伍宣誓、授衔授枪等一次次庄严神圣的仪式浇铸官兵的忠诚信念,使官兵感受军人职责的厚重,进一步强化战斗精神。 通过开展这些特色活动,把娱乐性、趣味性和思想性、知识性有机结合起来,使警营生活张驰有度,更具活力。一丝一竹,物件虽小,时间虽少,却反映出领导对部属的体恤关爱,反映出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一队一品”更是一个中队的名片,让中队特点鲜明,使战士苦中有乐,虽苦尤乐,更快更平稳的融入新集体,增强部队凝聚力,成为战斗力生成的“催化剂”。 猜你喜欢: 1. 适合男生看的励志文 2. 励志文章大全看完励志的短文 3. 关于人生的励志短文 4. 去靠近一个给你正能量的人的励志文章 5. 明白做事,清淡做人

百家讲坛投稿

444738206 微微 百家讲坛的编辑

可是,在编辑处理来稿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很多来稿对我们来说是根本无法选用。在这里,我们列举这些已经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引起读者朋友的重视并加以改进,从而使你的稿件能够符合我们杂志的用稿要求,尽快得以发表。 一、存在的问题 1.盲目投稿,重复投稿 。《百家讲坛》杂志中旬刊和下旬刊( 从2008年第一期开始以红、蓝两版区分 )虽然都以刊发历史类稿件为主,但在具体内容上已经有所区别,另外栏目设置和文章风格也不尽相同。不少读者在投稿时没有认真研究本刊的栏目设置和文章风格,以为只要写的文章与历史沾边就投到编辑部;另外,还有一些读者为了想引起编辑的注意,在本刊的两个邮箱里面重复投稿,殊不知这样一来,给两个编辑部的编辑人员选稿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2.文字错误,字迹潦草。 为了方便读编之间的交流,我们一般提倡读者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投稿,然而一些读者用电脑键盘打出来的文章错别字连篇。特别是本刊选用的文章大多都有史料引用,如果你投过来的稿件,出现史料错误,即便我们编辑人员在校对时认真修改,可编辑人员毕竟不是史学专家,难免会出现挂一漏万,这样文章发表之后就会以讹传讹、贻笑大方。考虑到一部分读者可能没有条件上网,我们编辑部接受读者的信件投稿,可少数读者所投的稿件之字迹龙飞凤舞,连打字人员都不忍卒读,还怎样能够引起编辑人员的审稿兴趣呢? 3.内容空乏,言而无物 。《百家讲坛》杂志虽然强调正说历史,可并不是泛泛而谈,列举几个观点,添加几个平淡的小故事,或者再加上几句“之乎者也”。这样的文章不要说编辑人员不愿意看,就是把它刊登在杂志上,试问有几人能够耐着性子读下去?所以说,我们需要的文章不仅要符合历史史实,而且还要有思想内涵,有文学色彩,兼具时代感、趣味性和生活化。可能有读者会问,你们不是讲历史吗,穿插大量的文学手法,我们看到的到底还是不是真实的历史。其实这并不矛盾。我们杂志以解读历史为主旨,但毕竟不是历史专业的学术期刊,我们就是要给大众营造一个读史的氛围,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中华传统文化。如果我们办的刊物躲进小楼成一统,孤芳自赏,那就实现不了我们创办这份杂志的初衷,更不要说去普及中华传统文化了。我们在编辑文章时也尽可能地核对历史资料,避免出现常识性的错误,力求使所选用的稿件有可读性,同时又与历史史实保持一致。 4.急功近利,心态浮躁。 说心里话,哪位读者投稿不希望自己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否则花费精力财力甚至牺牲了N个脑细胞去操那份心干吗?可是,对我们这份杂志来说,所刊载的文章都是与历史文化有关,如果你没有对此进行一番深入研究,仅靠几部古装电视连续剧或在网上东拼西凑,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不少读者刚投过来稿件,就不停地询问能否采用。其实,我们审稿要经过三道程序,而且每期杂志容量有限、来稿又多,决定一篇稿件能否选用,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下结论的。当然,这里说的稿件还是建立在可用的基础之上的。我们欢迎读者朋友踊跃投稿,但不欢迎一些人为了投稿而投稿。 总而言之,我们列举以上有关投稿的常见问题,并不是为了打击读者投稿的积极性。编辑与读者之间本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关系,如果没有读者来稿,杂志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即使再好的编辑也难烹制出视觉盛宴;同样道理,没有编辑人员的百里挑一、润色加工,一篇好文章也不可能得到及时顺利地发表。因此,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把我们杂志用稿的情况作一简要说明。 二、注意的细节 《百家讲坛》杂志从2008年开始分红、蓝两个版本出版。红版以正说历史为主,强调探究历史的真相,并努力挖掘还不为大众熟悉的历史故事,给读者以历史的启迪和感悟,并且从2008年开始增加对天文、地理、文学理论等诸多与历史文化有关的题材进行讲说;蓝版在“尊重历史,兼顾艺术个性”的前提下,实现了写作方式上的创新。无论资料的运用,观点的得出,还是各个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等方面,均采用“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的合理取舍的表现原则,形成了“史事通史+文学讲述+名人传记”的版本风格,使“三种版本”( 官方正史版、文人意念版、百姓野史版 )浑然一体,最终形成“以故事讲人物、以人物讲历史、以历史讲文化、以文化讲人性”。 读者在投稿时应做到心中有数,首先确定你的文章是适合红版还是适合蓝版,接下来还要考虑一下你的文章与哪一个栏目的要求相近(本刊蓝版栏目介绍在本刊博 客文章里面已有详尽说明,这里不在赘述 ),在发电子邮件或在寄信时写清注明,这样也方便编辑人员能够尽快看到你的稿件。这里需要强调一下,读者在发电子邮件时应注意,红版和蓝版的邮箱是不同的,不要重复投稿;对于写信投稿的朋友,我们希望你把你的文章誊写到方格稿纸之上,字迹要工整,让人看到后不会造成视觉疲劳,即便文章不被选用,也要给编辑人员留下一个好印象,至少说明你是真诚的、尽力了,文章发不发表,那是另外一回事。 我们收到读者的投稿后,如果时间允许,会及时给你回复。至于稿件采用的问题,读者自投稿之日起一个月内未接到用稿通知,即视为你的稿件未通过我们的三审,不予采用。如果你的稿件被选用,我们会在当期杂志出版后给你邮寄样刊,并在此之后两个月内为你支付稿酬。另外,关于稿件的其他问题,在本刊博客首页的“声明”栏已经说明,这里不再重复。

没有,一)百家讲坛网及其专栏作者、注册会员、合作伙伴以及所有网页中的文章资料提供者拥有百家讲坛网相应的版权。(二)凡投稿于百家讲坛网的文字、图片及影像资料,百家讲坛网有使用于网站任何部分或结集出版的权利。百家讲坛是央视出品的影视作品,其著作权由央视所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