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物哀”,是一种悲戚与怜悯相通的情绪,是一种主客体高度融合的瞬间所生出的感官美学。在音乐上则表现为以诧寂,幽玄等范畴为中核,对单声,余韵等审美的极致追求。这种与自然共生灭的哀感体验,常使人由发乎情止乎礼,变成为发乎情止乎情。这或许就是一个多灾难的国家追求的延续的永恒感吧。
“哀而不伤”是我印象中的日本美学,而受佛教影响颇深的日本美学,强调“物衰”,万物都有衰败凋零的一天,从而进入轮回。我所喜好的日本作品,大多都具有这种“物衰”的美学。淡淡地、从容地,讲述段段人生的绽放与凋零。从头到有“哀”而无“伤”,因为对这种“物衰之美”的认可已经如同自然法则一般,深深地烙印在文化的皮肉和骨骼里。
物哀原来是日本最重要的美学之一,物哀的“物”,应该受日本的本土宗教“神道教”的影响,在神道教中,日本人相信万物有灵,一朵花、一棵树、一片水洼都可以被供奉,被敬仰。物哀一词最早是在日本史书《古语拾遗》中出现的。在《古语拾遗》中将“物哀”是一个感叹词,可以使用“物哀”这个词对任意一种情感进行表达,与汉语体系中“啊”的功能是相同的。
“物哀” 这一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日本的江户时代,其提倡将“物哀” 作为日本国学发展和神道复兴的思想基础。
叶渭渠先生曾经指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不能理解为简单的“悲哀美”。悲哀仅仅只是“物哀”的一种基本情绪,这种情绪包含着同情和怜悯。意味着对其他人悲哀的共鸣,乃至对世间万物悲哀的共鸣”。所以能看出,物哀伤本身包含的含义远远高出悲哀本身。
日本的学者后来对物哀进行了深入研究,将其分为五个基本的类型,即感动、优美、情趣、调和、哀愁,并且突出强调哀愁的情感。
到了近代,被奉为日本现代美学史上学院派美学的确立者和代表人物大西克礼对日本古代一系列概念进行美学上的提炼,确立了三个基本审美范畴幽玄,物哀,寂,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出独特而系统的日本美学体系。
日本人对这些特殊美的感受和趣味是十分普遍的,不仅仅局限于文学艺术,而是到了生活的各个层面。日本国民性的特点就是更爱残月、更爱初绽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儿,因为日本人认为残月、花蕾、花落中潜藏着一种让人怜惜的哀愁情绪,会极大的增加美感。这种无常的哀感和无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转自西祠胡同:“物哀”(もののぁはれ)这种意识诞生于日本,是日本古有的美学思潮,艺术美的精神源泉,也是现今日本文学乃至精神生活各个层面的宽阔地窖。“物哀”一词最早提出者是江户时代的本居宣长,他认为“物哀美”是一种感觉式的美,它不是凭理智、理性来判断,而是靠直觉、靠心来感受。也就是说“物哀”指一种悲哀与同情相通,爱怜与感伤并存的情绪。他是一种超越理性的纯粹精神性的感情,一定程度上只能靠个体体会,难以言传。本居宣长的一些观点,现在的日本学者并不太赞同,但他关于“物哀”的论述,却是没有疑义的。“物哀”是种超越理性的纯粹精神性的感情。从文字上看,日文“哀”ぁはれ是由“啊”(ぁ)和“哟”(はれ)这两个感叹词组组合而成的。“这种感叹,最初是通过对人和自然其后发展到对人生世相,即对现实的接触--认识--感动的过程而产生的。到《源氏物语.玉小栉》章节中正式提出“物哀”概念时,现实之“物(もの)”可触动内心之“哀”,而现实之物可为人为事,也可以为自然、社会、生活白态,这就大大扩展了“哀”的精神范畴。从中文字上理解,“物”指世界万物,“哀”指各种情感。睹物伤情、物我同悲是物哀最直观的理解。中国不乏有许多诗句能描述此类意境:“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晾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亦如〈桃花扇〉最后一折那只千古绝调〈哀江南〉:“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斜阳道。”等。“物哀”的含义远远大于“悲哀”、“悲情”。“悲哀”只是其中一种情绪而已。“物哀”却包含了赞赏、亲爱、喜爱、可怜、共鸣、同情、悲伤、怜悯、壮美、感动、失望等诸多情绪。叶渭渠先生曾在《日本文学思潮史》中提过久松潜一博士关于“物哀”的无类情韵:一感动,二调和,三优美,四情趣,五哀感。而其最突出的是哀感。” 扬薇也说过:“所谓的“物哀美”即指喜怒哀乐的种种感动和体验,其所展现的是一种哀婉凄清的美感世界”。说白了“物哀美”不等同“悲哀美”,而这种情绪里所包含的“同情”成分往往能诱发他人悲哀的共鸣。“物哀”比“悲哀”来的恬淡。叶渭渠说过:“‘物哀’是客观的对象(物)与主观感情(哀)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美的情趣,是对客体抱有一种朴素而深厚感情的态度作为基础的。在这个基础上主体所表露出来的内在心绪是非常静寂的,它交杂着哀伤、怜悯、同情、共鸣、爱怜等种种成分。”在这里叶渭渠提到了“静寂”二字,这正是物哀的恬淡意境。川端康成写《伊豆的舞女》,其中“大学生‘我’与舞女两人邂逅之后,自始至终谁也没有向对方倾吐一句爱慕的话,而彼此对对方的感情又都处于似觉察又非觉察之间。作者有意识地将似爱情而又非爱情的情感色调淡化、‘物哀’化。” 试想若川端康成将此表现方式处理的强烈震撼,那她真是“悲哀”而不是“物哀”了。“物哀”正是通过遮掩在表层寂静下的暗浪激荡来传达隐隐约约甚至极深极痛的哀愁。“物哀”是种极端的审美意识。她使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异化,追求一种极端的“瞬间美”,在美的瞬间获求的寂静。川端康成认为“死是最高的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认为艺术的极致就是死灭。这种极端主义的审美观很多人无法理解。以川端康成为代表的唯美主义流派作家为例,川端一直试图营造一种高于尘世、超越世俗道德规范的极致美。历史最后也成全了这位悲情的作家,允许他以“自杀”完成了人生最后一部艺术。当然川端的极端心理与成长环境息息相关。川端康成一两岁上,父母先后辞世;七岁,祖母病故;十岁,姐姐芳子夭折;十六岁,唯一的亲人祖父也撒手人寰。成年后,先后知遇四位名叫“千代”的少女,并对她们产生了情感,也自以为她们对自己都有爱情。但事实上,除了第二个千代(即“伊豆的舞女”)对他有暧昧之意外,其余的对他均无爱意。但他却执迷不悟,始终一往情深,活在自己的“千代”情节中。并深信 “几个千代当然都是幽灵,至少是靠完的力量驱动的幻影”。再与千代们爱情的一次次失败后,川端变的孤僻,信天命。曾经有学者指出川端的这种极端主义精神源于缺少一个凡人该有的温馨,川端求死实际上是以死来求得温馨的瞬间美。爱,带上了困惑,那是物哀。我一直在想为何“极致美”只有在日本才得以整齐呈现。这或许和日本自古以来的潜在文化有关。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国歌都是气势磅礴的,唯独日本的国歌带有哀调。就连日本的国旗都是中国人最忌讳的纯白色做底,在他们的审美意识里,白色是种极端的纯净之色,象雪,而雪又是如此纯洁。但雪又是那么容易融化,蕴涵着无偿的忧伤。在古代,日本人更以“樱花”自比,将瞬间美的观念转变为视自杀为人生之极点的行为。“殉死”对他们来说意味着追求瞬间生命的闪光,企图在死灭中获得永恒的寂静。因此,扑捉“极致美”的生命瞬间闪光点,成了物哀美的重要部分。但这种极端美的表现方式上却并不悲惋沉重。中国、欧洲习惯于用各中悲痛欲绝的场面来表现悲哀的心绪。日本多采用寂静地忍受着的表情、动作、言语,但却显现出一种内在张力,让观众主动的从恬然平静表层下体验暗浪激荡,品位历经时间消弭留下的清涩感动,调和之美,没有任何呼天抢地。掩卷之后的哀绪却伴随着忆往昔的风流雅事席卷而来,幻化成滔天大浪,一发不可收拾。“物哀美”贯穿了日本各个创作领域。是美与善的终极追求。美,是余韵,是冷艳。善,则是博大的爱与悲悯。近年来兴起的耽美是“物哀美”的终极体现。强调不被世俗所浸染腐蚀纯然之美的耽美,将“物哀美”扩大并拉伸至极限。立足耽美界的三大巨擎《绝爱》、《间之楔》、《炎之蜃气楼》更是以极端爱将“物哀美”升华。以桑原水菜先生最新完结之作《炎之蜃气楼》为例,这部包含40本正传+17本外传的“宏伟巨著”,她花了13年时间才得以竣工。在除佩服日本人“慢工出细活”的严谨工作态度及超强耐力外,不得不为《炎》FANS们视觉、听觉、心理上疲劳得以释放缓口气。《炎之蜃气楼》讲述日本最混乱和复杂的战国时期,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400年间的感情纠葛,他们在不断的转生种相遇,却永远经历着同样的结局。直江和景虎,在我看来就是两人感情的追逐……同时引出一系列人性的讨论。整整13年,作者想通过岁月表达的也许是她本人对“爱”这和字的权示。直江和景虎,两个拥有着同样优秀的头脑与判断力的主从,也同样拥有着绝对的领导才能。却因为一方对另一方固于执着的爱而甘愿成为对方的“仆从”。用自己的一切守护着对方,执着着自己的信念与爱,却因为自己得不到对方任何的回映而绝望。既爱又恨的复杂心理贯穿了《炎》的全篇。而长达400年之久,不停轮回心中的那份感情,不管是爱或恨也早已发哮了吧!“物哀美”却没咆哮。她亦如往常,缥缈如雾,平静恬阔,凄艳委婉,从字里行间飘扬而起,袭向每一个执卷而读人的心头。
物哀是日本江户时代的国学大家本居宣长提出的文学理念。所谓的“物”,指的是世界的万物,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而所谓的“哀”,指的是人的情感,是一种主观的存在。“哀”这种情感指的不仅仅只是悲哀,还包括很多复杂的情感,类似于喜爱、同情、开心等等。物哀文化是对物对人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例子就是对于吃的食物,一直怀着崇敬的态度。觉得浪费是一件很可耻的事情,在圆桌派里就讲到这样的一个例子,就是日本人来到中国吃饭就是每一次就吃得肚圆回去,因为中国人豪爽,也有可能是知道日本人的传统习惯而整他们。我是小人,心理阴暗了!不好意思。这个真的是日本人的一个心态。
日本人对待人的态度上,尤其是看了很多日剧的人,都认为是非常舒服的。这实际上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他们说话的时候,那种细语,有种江南吴语的感觉,真的很好,也是心态恬静的外在体现。很少在公共场合看到高谈阔论之徒,很少看到有人大声喧哗,他们的心理就是尽量不麻烦别人,这个心态也是我一直想有而不得的。以后一定要多多努力,尽量不要麻烦别人!
日本人的物哀文化一直流传下来,我们的文化渊源是类似的,我们现在也可以学习一下他们的这种物哀文化,再将其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会不会更好,我们的文化大国梦想会不会就此实现呢?
“物”是指这个世界上的事物,人物、景物、某件事甚至是某个场景,它是“哀”的对象。“哀”可以理解为“哀怜”、“感念”,是主体对“物”所反映出的真性情,它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而是以现实世界为基础的真性情。“物哀美”是一种感觉的美,它不是凭理智、理性来判断的,而是靠直觉、靠心来感受,它所表达的是感动、哀伤、赞美、共鸣。
物哀文化对日本的文学、影视、诗歌等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如《源氏物语》中悲与美的情怀,岩井俊二的电影《情书》中朦胧、含蓄、哀伤之美。
日本物哀意识的诞生和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日本岛自古以来多雾霭,经常处于朦胧的雾色之中。因此自然风光总是处于一种朦朦胧胧的状态。加之日本气候条件适宜植物生长,地形多山川,复杂多样,使得日本自然风光异常迷人,雪山、海滩、山涧、峡谷、温泉、瀑布,林木,繁花,小桥流水,幽雅庭院,应有尽有。但同时,日本又是火山地震频发的国家,频繁又具有毁灭性的灾害往往使眼前的美景顷刻化为乌有。这是他们深信,美好的事物总是朦胧、不真切且稍纵即逝的。因而,逐渐形成了日本朦胧含蓄的“物哀美”。
“哀而不伤”是我印象中的日本美学,而受佛教影响颇深的日本美学,强调“物衰”,万物都有衰败凋零的一天,从而进入轮回。我所喜好的日本作品,大多都具有这种“物衰”的美学。淡淡地、从容地,讲述段段人生的绽放与凋零。从头到有“哀”而无“伤”,因为对这种“物衰之美”的认可已经如同自然法则一般,深深地烙印在文化的皮肉和骨骼里。
谈及美学,东方和西方的美学理念则是相当不同。在西方审美中,总能是在陈列的艺术品的表层下寻找到一双冷静的目光:僻静,理性,而省察。艺术家们遵循着这样的目光,搭就了西方审美的骨骼。传统油画,雕塑注重比例,结构的协调和遵循光影等物理原则。相比于理性氛围熏陶下的西方艺术,东方文化则更显含蓄。理性主导和知性主导的分歧就在于此显现。日本艺术中,素材本身是融洽,交融于美的理念之中的,它未曾被人试图拿着小刀层层剥离。比如为了搞清楚心脏是如何供血和运作的,18世纪的学者们通过解剖和分离器官和血管来探求真相。日本美学直接摒弃了这一欲望:美的理念浮游于素材本身,未曾被剥离。所以同样在感性色彩的渲染、张弛之下,西方审美调动了更多的理性,相反,东方审美则更具知性色彩。这便是一张网下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角了。西方美学依恋于“形”和“体”,而东方美学更钟情于"势”和”态“,“势”“态”两者本质上呢,达成了一种心理和知觉上的动态,它附于形,而又消弭于形。大西克礼曾试分析两者美学的结构,如果说西方美学的艺术品是 艺术美的形成+(自然美的形成+素材)=艺术品 那么东方文化下艺术品则是 (艺术美的形成+自然美的形成)+素材=艺术品 两者的差异显而易见。日本的三大主流美学文化:幽玄,物哀,侘寂。幽玄一般指的是一种隐秘而僻静的态。物哀,则是以感情和物体之间的胶着展开的。最后,侘寂,又称风雅,强调“雅”的形态。三者由深到浅,由内及表,自势到形,不同程度的显现着艺术美的理念和素材之间联系的关系程度。本篇文章打乱了顺序,便先介绍物哀了。 物哀,称あはれ,翻译下是“啊哇”,“噫” 是发出咏叹。物哀文化应该是被最广为人知的,它起源于日本平安朝时期,当时的人们缺少精密严谨的科学技术,对待生老病死等自然之象不像现今的人,能以着理性的方式去面对。一个例子便是,当时的女人生了病是不情愿医治的,因为她们觉得“治病”本身不够风雅,而病死是件十分的雅致的事情。就连当时的汤药也不能带有“药”字,而唤作“御汤”。因为不够风雅。这在现在人看来真是难以理解呢。而就在这样富有梦幻泡影的时代,理性和分辨逐渐失焦,人们却能以纯粹的敏感去体验事物。所以也就逐渐孕育了物哀这一文化。但物哀究竟是什么呢?人自其一生,或欣喜或凄悲,或感叹或忧愁。当移情于物时, 达成了物我情三者的紧密结合,就是物哀。比如“秋日山村中,风摇树梢动,枝枝含物哀”(《山家集》)”。 “哀”字在日语里泛指一切喜怒哀乐,它既有“优”“好”“美”的意义,又有着“哀”“伤”“悲”的意思。我自己一直觉得“物我情”这三字更能串连哀的本质,因为物哀,也称“知物哀”,是人对内心情感的感召。源信明在《后撰集》中有一首歌云:“知物哀者有慧眼,月夜与花同时观。 ’’ 当人由外界景色牵动起内心情感, 内心也在被自我观照和察觉。这种静谛,使人置身于真我的凝视之中。“物”寓于“情”,“情”寓于“我”,“我”寓于“物”。物哀在客体与主体,微观与宏观,对立与本一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最后回归到一切本源 “我” 。在诗歌方面,日本物哀文化和中国诗词文化却又很是相近。不过物哀更加笼统,它对心理过程进行了概括并提出了具体的概念。后续它又发展出了更多的内涵。这些将在下节中具体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日两国在政治、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密切,日语人才急需,掌握日语成了刻不容缓之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日语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所选题目名称:
外来语の激増の原因とその影响について
外来语激增的原因及其影响分析
课题研究现状:
外来语是西方国家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成果不断流入日本的证明。而使用外来语是我们学习和使用日语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外来语作为一种社会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促使了日语本身的发展和日本社会文化的进步。同时随着外来语在日语中的泛滥,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引起了日语学习和研究者及日本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于日语外来语,《大辞泉》(小学馆)将其定义为:ほかの言语から借用して、自国语と同様に使用するようになった语。借用语。日本では、広义には,汉语を含まれるが、狭义には主として欧米诸国から入ってきた语を言う。现在では一般に片仮名で表记される。1956年日本国立语言研究所就日语中和语,汉语,外来语,混合语几类构成日语的词汇,对大众化的90种杂志进行调查,得出以下数据:和语 汉语 外来语 混合语。10年后的1966年同一研究所又以《朝日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三大报纸一年的日报,晚报为对象,进行了日语词汇构成比的调查,得出以下数据:和语 汉语 外来语 混合语。由此可见,10年岁月的推移,外来语的比例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此外,外来语在日本社会和文化中的作用也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日本学者荒川物兵卫在《角川外来语辞典》(1969)一书中指出:“一个个单词是民族文化的种子,一个个外来语则是一个民族吸收外来文化的种子。”《实用最新外来语辞典》(1979)的序作者富道勇夫也曾说过:“难于出口的话语用外来语说就容易多了。”
随着中日两国间的不断交流和合作,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学习和研究日语。日语外来语也受到了一些从事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学者的兴趣。皮细庚在《日语概说》(皮细庚,1996)专门辟章探讨了外来语,是外来语研究历程中的一块里程碑。皮细庚不但讨论了外来语的来源,揭示了外来语的本质,还分析了外来语的特点,着重将外来语和原语进行对比,对其中的“和制英语”作出了详细的解释。此后多年我国外语界的一部分学者深受外来语研究的启发,陆续发表了一些论文和书籍。
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国内学者对外来语研究的范围更加广泛。郑成在日语学习与研究(2001年第4期)上发表了名为《试析日语外来语与日本的社会心理》的论文。郑成不仅深入研究了外来语的特点,还深刻分析了外来语使用的现状,提出外来语激增的双刃剑作用,更将外来语和日本历史社会的心理联系起来。沈宇澄在其主编的《现代日语词汇学》一书中就外来语的作用、表记、语义展开讨论。朱京伟则在《日语词汇学教程》(2005)中论述了外来语的特征和历史,同时也分析了外来语和原语的区别,特别提出了外来语和在来语的关系。《相识日语》(2005)的作者王冰从外来语词语的移植方式的角度对外来语进行了研究。
综上所述,近年来有很多学者都对外来语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来语的来源、特征、现状、作用及同原语的比较上,并且都已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然而,对外来语近年来激增的原因及其影响的研究略有不足,所以本文将着重研究外来语的激增原因和影响。
课题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对日语外来语激增的原因及其影响分析,旨在加深对外来语的了解,以便为广大的日语学习和研究者带来更多便利,方便其更好地使用外来语。由于外来语在日语中的比例不断增加,所以全面而深入地研究外来语对于我们学好日语,进行中日跨国交流有很大的帮助。外来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可以视作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因此对外来语激增原因及其影响分析对外语教学研究、翻译和实际应用都具有积极地指导意义。
课题研究要点:
1 引言
2 外来语的定义
3 外来语的现状(激增)
4 外来语激增的原因
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日本人的心理原因
日语本身的语言结构特性
5 外来语激增的影响
积极方面
a外来语高雅、新颖
b能委婉地表达事物
c 能精练表示事物的概念与区别
d 有利于日本的国际交流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消极方面
a 日语丧失其纯正性
b 造成不同年龄段间的语言交流障碍
c 外来语的泛滥和误用
6 结论
课题进度安排:
10月30日,提交开题报告。
11月3日,参加开题答辩。
1月8日,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电子稿)。
3月18日,完成毕业论文终稿(纸质稿)。
3月27日,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1富永道夫.实用最新外来语辞典[M].日本千曲秀出版社,1979(这是日本文献,请用日语表达)
2荒川物兵卫.角川外来语辞典[M].角川书店,1969
3铃木孝夫.闭ざされた言语:日本语の世界[M].东京岩波书店,2000
4皮细庚. 日语概说[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5沈宇澄.现代日语词汇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6王冰.相识日语[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7郑成 .浅析日语外来语与日本的社会心理[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1(4)
8朱京伟 .日语词汇学教程[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题目:日本固有のものの中国语訳について
三、题目来源:真实 □、 自拟 ■ (二选一) 简历大全
四、结业方式:设计 □、 论文 ■ (二选一) 开题报告
五、主要内容:
本课题实际上主要研究的是汉语中一些来源于日本的外来词。对这些外来词进行分类研究,并就外来词中翻译的不准确,有异议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翻译建议。来源于日语的外来词很多,有的是纯粹来源于日本本民族文化的外来词,像“歌舞伎”“寿司”“榻榻米”等。有的是词源来源于西方,经由日本翻译,后被中国采用的外来词,像“民主”,“科学”“大本营”等。如果统统作以分类研究的话,一来工作量繁重,二来枝杈太多,难下定论。作以本课题只就前一种情况,即来源于日本本民族的外来词为研究对象,对其翻译方法以及翻译中涉及的文化因素进行探讨。本文大体上拟分为以下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破题部分,即说明此课题的研究范围和前提。主要是对来源于日语的外来词作以归类,并指明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从直译和和意译两方面的外来词分别举例分析。总结适用于直译和意译的一些规律。通过具体例子,指明意译中一些翻译不恰当,有歧义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第三部分将就翻译中还需要说明和考虑的一些其他问题作以探讨。众所周知,文字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本部分将从三章论述。第一,中日两国对于外来语的不同态度。第二,中日语汇间的复杂关系。第三,外来语的引入对于文化间的交流和对本民族文化的冲击。
第四部分,对一些外来词的进行有趣的比较。如“日本料理”和“日本菜”,“章鱼烧”和“章鱼丸子”,“刺身”和“生鱼片”等。
第五部分为该课题的总结及展望,外来词的吸收不仅需要翻译技术的硬件支持,还需要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认识和了解的加深。
PS:任务书就主要内容和参考文献部分需要自己写,其他地方都差不多。
1先行研究
日本国内における研究
自学的话,标日是最好的。网上资源也多 新编日语有点难,但语法比标日系统 大家的日语 是日本人编写的,网上没电子书,我也没学过,没办法给你意见
一、主干教材(初-中级)
二、主干教材(高阶)
三、语法、词汇类教材
四、写作、翻译、阅读类教材 一、主干教材 选择主干教材很重要,选择得好就避免了走弯路,但我这里说的仅仅是针对自学者而言,有老师教或上什么什么班的另说。 选择主干教材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1、教材须成系统的整套,即从0基础的初级到中级结束为一整套。比如《新编日语》1-4册、《标日》初中级共4册等等。高阶开始则可以是另外一个系统,举个例子,初级中级用《标日》,高阶用吴侃、木村的《高阶日语》可以,高阶用上外的《日语》5-8也可以。 2、教材要有比较好的磁带或MP3配套,而且最好要日本人读的课文录音。笔者在这里是吃过亏的。比如说《新编日语》1-4册的录音,想必网上到处都有得下载,但笔者用下来却很不满意。不满意主要是指读课文的男声(中国人),比较满意的是第4册里的女声(四本书里女声换了3次)。 注意点:(或许初学者认为这个问题不大要紧,但根据笔者的相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笔者认为学习外语,而不是母语,别的都可以慢慢养成,只要不断积累,包括日语语感、日语思维在内的一切都可以慢慢养成,但只有一样需要尽早再尽早的,那就是口音。口音的养成一旦晚了,就很难再达到像日本人说得那样地道了。原因是人的发声器官群主要包括声带等是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不断发育的,而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后,发声器官长好后,要再来改变发音就相当困难。发声器官完全长好从而口音很难改过来了的情况,也是有个体差异的。有的人17、8岁就改不过来口音了,有的人到近30岁再学外语一样能处理好口音。但口音问题越早解决越好是没有错的。就笔者在一部纪录片中曾看到过一个40多岁在日11年的在读博士,在论文答辩前夕需要他的女儿来帮他纠正发音,而他女儿要比他晚来日本很多年,当时正在读初中。这个例子很可以说明问题。再来想想身边的例子。老人不管到哪里,口音总是原来的那样,不会变的,而小孩只要换个语言环境,口音立刻可以变过来,就是这个道理。)以上说了那么多,就想说明,选教材要选有比较好的配套课文录音的教材,选得好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但初学者可能要问,怎么判断录音发音的好坏。有几种解决途径,如找老师或学日语多年的朋友帮忙,或看课文录音是否日本人读的等等。在此,笔者推荐的《新世纪日本语教程中级》、《标日》、《新编日语教程》1-6册、吴侃《高阶日语》等都是读得很不错的。绝对不推荐的是一本叫作《新编标准日本语·高阶篇》的书,汇智出的,38元,书中错误不断不说,读课文的是我们同胞不说,但课文读得简直听不下去,断断续续没有丝毫语感,发音还相当不准。此书的封面介绍还说“很快便能教您说一口地道的日语”,但如此课文录音听了以后不教坏了才怪。希望初学者们要谨慎再谨慎。 3、教材最好有相关配套的辅导书,辅导书的内容里除了讲解难词难句以及课文译文外,最好能有讲解课文背景与课文语段和篇章赏析的。但似乎有赏析的很难见到。不得不承认,这方面,英语辅导书的水准要远远超出日语的。 (一)初到中级 1、《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中级,人民教育出版社,一部适合于零基础的初学者进阶到2级的教材,我初级就是在万语学习的!推荐你去那里看看!给你听课的地址: : 希望对你有帮助! 。近年新出的《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中级,内容新,收词汇范围更广,讲解也比较到位,但我就是不能习惯生词的注音,学习用可以替代老版本的《标日》,网上能下载到书的PDF。 2、《新遍日语》1-4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大专院校主要教材,优点是语法句型知识系统详备,缺点是部分内容因袭老版《标日》,又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产物,有些内容已经滞后。难度较《标日》4册书为高,《标日》4册书基本达到日语二级水平,据估计,《新遍日语》第3册即基本达到二级。经推荐,结合笔者自身的实际情况,笔者即以是书为自学日语的主干教材。但课文听力则主要选择其他较新较好的教材。 3、《现代日本语》1-6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胡振平主编。 简介:《现代日本语》是高等院校日语专业使用的精读教材,是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立项课题。本教材紧扣大纲要求并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在注意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和科学性;框架设计、布局结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及鉴赏能力;注重外语知识、语言训练和相关知识有机结合,处置合理;教材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思想性,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本教材全套6册:基础阶段4册,高年级阶段2册,另有一册课文练习参考答案。全套教材配有日籍教师录制的磁带。 此书是四年制本科三年用大学教材,因为本科第四年许多大学不学主干课程的缘故。现在本人的不少同学学二专,用的也是该书。这套书配套磁带很难搞到,翻录的MP3网上也看不到,但这书也有其优点。比如书后直接有课文的译文,所以这书笔者当时是用来作为泛读来用的。 4、《新编日语教程》1-6册,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日)丸尾达主编。 简介:本套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日语的方法和兴趣,通过对日本文化、风土人情等全方位的了解,达到全面学习日语的目的。在通过日语考试的同时,更注重日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开口能力。第一册教材学完,能熟练掌握日语的寒暄语;第二册教材学院,能掌握基的日常会话;第三册教材学完,能够进行日常交流;第四册教材学完,能掌握日办公室的用语;第五册教材学完,能掌握流利的会话和日语商贸用语;第六册教材学完,能掌握日语口译和笔译能力,达到流利的日语交流和应用能力。 官方的简介还是有可以补充的地方。比如这套书的配套MP3绝对OK,值得推荐。此书中插图不错,比较注重日语教学,尤其是口语会话的情景性,课文内容相对其他教材来说比较贴近生活,内容很新。还有一点要提,这书前4册是0基础到中级,后两册为高阶。如果是自学而且仅仅是为了能考出日语能力考试的话,这套书就非常推荐了。可以说,这套书是新世界专门为日语能力考试而编出来的。前4册有辅导书卖。 5、《新世纪日本语教程》、《新世纪日本语教程中级》,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冯峰主编。 此系列原是为大学日语二外而编写的,配套MP3非常好,而且阅读课文的女声就是《新编日语教程》与吴侃《高阶日语》中的女声,但一直不知道阅读者的名字,很遗憾。内容比较新,课文字型很大,看得也舒服,有标注假名,文章选自报刊者居多。 6、《新大学日本语》(第2版)1-4册,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大连外国语学院日本语学院组织编写,蔡全胜等主编。 近年来的教材,是大学一、二年级的教材。最近修订为第2版。特点是1、2两册主会话,3、4两册主阅读,我将其与高阶日语比对了一下,发现3、4两册的难度比较适合向高阶过度。不足之处是课文等相关内容的讲解较疏略,也没有辅导手册一类的书。估计是与大连外国语学院的教学安排有关。近年又新出了这书的三、四年级的高阶部分,名为《大学日语精读》上、下册,笔者将在高阶教材的推荐里讲到。 7、《大家的日语》、《新日语基础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日]财团法人海外技术者研修协会编著。 为何将这两套书合起来说,原因有二:其一,两书的版式风格比较接近,内容也以偏向会话为主。其二,都属于即时应用型教材,没有系统的中高阶系列。但近年《新日语基础教程中级》也应时出版了。优点:活学活用,现学现用。缺点:欲深入学习日语的高等阶段,使用此类书底气不足,到时候还须另外换教材,这里我指的是自学。 另,由于近年来,日语学习热不断,为适应这种情况,日语教材也呈现出便地开花的局面。据笔者所知的教材还有如下: ①《综合日语》1-4册,北京大学出版社,彭广陆、(日)守屋三千代 总主编。 ②《基础日语》1-4册,复旦大学出版社,徐敏民编。目前只见出版了前3册。 ③《新编基础日语》(修订版)1-4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译文出版社),简佩芝 等编。 ④《中级日语》上、下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陈崇君。目前只见出版了上册。 ⑤《中级日语》第一、二册,北京大学出版社,赵华敏。 ⑥《进阶日本语初级教程(综合用书)》、《进阶日本语中级教程(综合用书)》、《进阶日本语高阶教程(综合用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日)阿部祐子等。 ⑦《新编中级日语》,吉林教育出版社,谷学谦、李永夏编。 ⑧《日本语》,武汉大学出版社。原来只看见出版了前2册,现在第5册也出版了。 另外还有什么新世纪、新概念,什么挑战日本语(初级)(中级),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二)高阶 1、《高阶日语》1-4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吴侃、村木新次郎主编。 个人认为比较好的高阶日语教材,有配套磁带和练习题答案一册。但磁带不容易买到,因此就有人在淘宝等地方做起了生意,把4册书的磁带转录成MP3,然后卖给需要的人。但也有免费下载的地方,只是只有第一册书的课文录音,地点为土豆网。笔者是先下载好后,再转录成MP3格式的。虽然笔者有4册书的磁带,但听MP3公认比较方便一点,尤其是反复听的时候。可惜目前除非花钱,否则后3册书的MP3还是不容易搞到。 2、《日语综合教程》5、6、7、8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谭晶华主编。 最新出版的重量级大学高年级日语教材,应该会代替一直以来用得比较普遍的陈生保的《日语》5-8册。据笔者所知,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日语本科已经开始使用这套教材了。书后配有MP3,笔者听后稍有不满。原因是,5、6册书的MP3清晰度不错,但语速稍慢,用MP3加快一点速度才听得比较流畅,但这还只是小瑕疵,关键是7、8两册书的MP3音质很模糊,有转录的嫌疑。有这套书的人可以验证一下笔者的感觉是否正确。 3、《日语》5、6、7、8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陈生保等主编。 经典高阶日语教材。网上不少人错误地认为这套书是《新编日语》1-4册的后续。实则不然。上海译文出版社在《新编日语》之前出过一套《日语》1-4册,而《日语》5-8册是《日语》1-4册的后续。但由于90年代初,重新编了《新编日语》1-4册后,《日语》1-4册就废止不用了,但由于高阶部分的5-8册编得晚,编写起来困难且一直没有重新编,所以许多高校就沿用了《新编日语》1-4册+《日语》5-8册的主干教材模式。直到近年《日语综合教程》5-8册出版后,衔接《新编日语》1-4册的真正的高阶教材才算出炉。不得不说是晚了一点了。书有配套磁带,但笔者只有5、6两册书的磁带,7、8册的磁带由于当年买的时候没带够钱而没买,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 4、《高阶日语精读》上、下册,南开大学出版社,王健宜、刘桂敏主编。南开这些年出的高阶日语教材还真不少。此书无课文朗读。作为自学用书实属一般。据说今年又出版了该书的第2版。第1版无听力材料,第2版则附带有MP3可以听。 5、《高阶日语》上、下册,南开大学出版社,赵文华,、张秀华主编。近年出版的高阶日语教材。 6、《大学日语精读》上、下册,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崔香兰等编著。去年出版的书。是与《新大学日本语》相衔接的教材。每册课文不少,因为每册书是一个年级的量而不像《高阶日语》那种一册是一个学期。但书却很薄,而且还有阅读文,可见这书的讲解很简略,单词表也很简略。可能编书者认为,学到高阶了,就可以自己查生词了,也可能和他们大学的教学有关。自学该书会有一定的难度。 7、《高年级日语精读》第一、二、三册,上海译文出版社,赵华敏、彭广陆、李奇楠编著。 8、《高阶日语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李士俊等编。也是一本老教材了,只是名气没有陈生保的《日语》响。而且只有一册书。 另外像《新编日语教程》5、6册,《现代日本语》5、6册等书,由于在介绍初中级教材的时候提过了,这里就不再提了。 二、语法教材 1、《新编日语语法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皮细庚编著,较为常用的日语语法教材。 2、《日语常用表达方式》,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王巨集编著,笔者个人较为推崇的语法书。是书对于日语语法现象中的各种表达方式做了比较详细的梳理总结,同时还将比较容易混淆的地方进行了比较,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予以分辨。建议在系统学习日语语法之后学习该书,收效会更大。 3、《日语语法教程》,同济大学出版社,吴侃编。 4、《新日本语语法》(修订本)上、下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朱万清编著。 5、《标准日语语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顾明耀主编。 6、《标准日语语法》,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贺静彬主编。 7、《日语语法:句法与篇章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吴大纲编。此书为日语专业高年级语法深化课程的教材,全书为日文讲解。 8、《学日语必读丛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陶振孝、徐一平主编。这套丛书有下列各分册,都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实际需要单册购买。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助动词》、《接续词》、《复合辞》、《敬语》、《日语表现》、《应用文》、《日译中教室》、《惯用句》、《语音详解》等各册。 这套丛书编得很好,以每一个语法重点为单位进行细致的讲解的语法系列丛书,笔者个人很喜欢,而且每一册的价钱也不贵,网上买打个折就更便宜了。 9、《新编日语句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马凤鸣编。 10、《日语语法疑难辨析》、《日语语法疑难辨析续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赵福泉编。赵福泉另有《日语读音、词汇、惯用型疑难解析》一书。 11、《日语语法》,商务印书馆,王曰和编,较早的日语语法教材。 12、《现代日语语法大全》,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战宪斌编,比较详细全面。 13、《日语古典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铁军编著。 14、《简明日本语古文教程》,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梁海燕编著。笔者用下来感觉不错的日语古文文法书。 15、《日语概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皮细庚著。 三、词汇教材 按:关于日汉大型词典,见过许多,但多不甚理想,以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日汉大辞典》为相对较好。 1、《日汉大辞典》,机械工业出版社,陈涛主编。笔者暂时买的是这本大词典,用起来各方面还过得去。 2、《新日汉辞典》(增订版),辽宁人民出版社,大连外国语学院编。很厚的一本大砖头,很不错的中型词典。 3、《实用日汉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大连外国语学院编,作为中型的日汉词典,该书是比较具有实用价值的,其在日语学习、日语实践方面的作用相当于汉语词典中的《现代汉语词典》。 4、《21世纪日汉小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张继彤等主编。很小的一册书,10000左右常用词,随身携带背单词用最好。 5、《新汉日词典》,中国商务印书馆、日本小学馆,尚永清主编,一本目前为止较好的汉日词典。 6、《新编日语外来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史群编,较老的一部日语外来语词典,近年来,更好的日语外来语词典不少,自学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选择。 7、《日本汉字读音辞典》,商务印书馆,韩秀英、朱洪法编,一部不错的日语汉字读音词典。 8、《日语常用汉字读音手册》,南开大学出版社,钟玉秀编。 9、《实用日语汉字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王幼敏编。 10、《日语汉字读音速查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李鹤桐等编。 11、《日语词义辨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孙满绪等编著。老书,近年来又以《日语同义词辨析》为书名重版。 12、《现代日语副词用法词典》、《现代日语形容词用法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飞田良文、浅田秀子著。 四、写作教材 1、《新编日语写作》,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王军彦编,较为常用的日语专业高年级教材,同时也是自学日语不可缺少的主要教材之一。 2、《日语写作》,北京大学出版社,胡传乃编。 3、《日语应用文大全》,同济大学出版社,朱伟国编。 4、《日文书信常识》,上海译文出版社,江樱编。 5、《新编日文书信常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周启明编。 五、翻译教材 1、《新编日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梁传宝、高宁编著。 2、《新编汉日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高宁、杜勤编著。 3、《汉日翻译技巧与实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吴侃编著。 4、《日汉互译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高宁编著、孙莲贵审校。 5、《日语口译教程》,商务印书馆,苏琦编。 6、《日语口译基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曾宪凭编。 六、阅读教材 按:这里仅列举数种国内的日语阅读选本。学习日语到一定程度之后,需要广泛地阅读日本文学、历史、风俗、文化等相关书籍的原文。 1、《新编日语阅读文选》1-4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陆静华、季林根等编。说是有4册,但目前为止出版的只有1、2、3三册。 2、《日语泛读》1-4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王秀文、李庆祥编,另有《日语泛读辅导用书(1-4册练习参考)》,王秀文、山鹿晴美编。 3、《日语阅读精选》1-6册,天津大学出版社,周国明编。 4、《日语中级阅读入门》、《日语中级阅读》、《日语高阶阅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富纯子编。 5、《日本古典文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王健宜、刘伟编,不少大学的日语专业用书。 6、《日本文学作品选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周平编。 按:除了以上,还有日语会话、听力、考试材料、专业日语(经贸日语、商务日语、科技日语、医药日语等等)等,在此均不作详细的推荐,大家有兴趣可自行蒐罗。
1、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新编日语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这两个都可以。2比1要难一些。更专业。2是日语专业的学生的教科书。1则是学习二外和辅导班使用的比较多的。看你自己的选择。
中级的话 我还是推荐 新编日语 毕竟是 大学的教材 网上视讯也很多 比如沪江的 语法上 归纳的很规整 单词的话 可以买本单词书 他上面的单词太老了
两本都学了,所以在这里说一下感受.单词方面新版很多,但是很多是扩充词汇,所以不用急着就去掌握,旧版单词和新版单词互补的地方很多,并不是单一的重复,所以算起来要求掌握的词汇,其实两本差不了太多.语法解释方面,大致一样,只有一些微小的细节有点差异,以及语法的编排顺序有一点差别.最大的不同也许是标音上,旧版采用的是数字标音,而新版的则采用的是比较直观的横线标音,其实掌握了数字标音很有好处的,毕竟那么老实的给你划上向上还是向下的横线的书是没几本的.再有风格也不同,新版重对话,比较现代,比较生活,而旧版的则倾向于书面的表达,所以看旧版汉语类词汇学得比较多,看新版和语以及外来词学得比较多. 极其推荐两本都学一下,学了一本另外一本其实也就不难了,两下就搞定了,又可以增加词汇又可以当复习,还可以互补不足. 所以个人推荐先学新版,其实现在学校里面也都是选择新版,再怎么说旧版都太老了,语言也是会有所发展的.然后再学旧版,你会发现自己进步不小哦,呵呵.
关于教材: 大家的日语 注重日常会话使用的教材。是日本对全球推广的教材由日本人编写思路清晰。日本那边的语言学校对外国人培训时就用这本教材。缺点是只有1册2册。 新日语基础 和大家的日语属同种型别,更注重语法方面也是日本对全球推广的教材。分1册2册及中级。 (强烈推荐) 新编日语 是全国各大学日语专业用书共有8册。外面书店一般只能买到1-4册,后4册为内部用书。很多东西讲得很细不实用所以是日语专业的用书,他们有4年全日制的时间去学这套教材,带有研究日语性质了。业余学习者一般不推荐。上外出版的(上海外国语学校) 新世纪日本语 属于二外专用的书,名气不大内容一般。 大学日语 上海范围各大专业及业余学校都不用的教材。内容如何不太清楚 上海大型培训学校一般都用新日语基础及大家的日语。 关于词典: 推荐你学校日语专业学生最常用的字典--外研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实用日汉词典] 以下的可以参考: 1.〈日语汉字读音速查词典〉,外研社出版。这本字典太神奇了,因为日本有很多当用汉字,我们读不出来,不知道如何去查,有了这本字典就可以先根据汉字的读音查这个单词的读音,然后再查日语词典这个单词的意思。 2, 角川书店编 。专门用来查外来语的。还是有些帮助的。 3.〈新编日语句型〉,马凤鸣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其实它不是词典,但是在这本书里把日语句型总结得太全面了,可以把它当词典用了。 另外,推荐“快易典日语新干线jp209-日语电子词典”
也不是不可以自学,如果有合适的教材再加上比较有用的网站,自学也是可以的。 标准日本语 我觉得自学的话这本书比较适合你,而且有配套的听力,除此之外,还有<大家的日语>也不错,新编日语也很好只是有点偏难,建议你去书店找出来对比的看看,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 网路的话,咖啡网,沪江网都是不错的日语学习网站,你可以去里面寻找初级入门教程视讯,对自学会很有帮助的。
《标准日本语》!强烈建议。 配套书,建议买一个同步练习, 还有一个能力测试集,在学完后使用。 最好再买两本字典—— 一本查汉字读音,一本查意思。
大家的日语可以的。 其实新标日相当不错的,如果自学者,配合下载的全套视讯教程我觉得效果很好。
标准日本语。。。 黄颜色皮书。。。。 都有标注,, 我是自己看的都看了好几课了。
通常毕业答辩分两部分。先是学生自己介绍毕业论文的内容,之后由专家及老师们针对论文内容提问请学生做答。
论文陈述可以很好地组织和发展论点,并为读者提供关于论点的“指南”。
论文陈述包含以下内容:
1、陈述你对这个主题的主要观点
陈述观点时一定要表达一个主要思想,并陈述你的立场或看法。关于主题,需思考:
2、给出几个支持主要观点的理由
理由要写清楚,一定要用符合逻辑的事实和证据来支持这个理由。
3、给出一个与主要观点相反的观点
一个好的论文陈述要承认论点存在另一面。所以,同学可以在论文陈述中给出一个反论点。
论文陈述写作示例:
1、首先,从一个问题开始。例如:互联网对教育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吗?
2、其次,表明你对这个问题的立场。例如:互联网对教育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3、最后,发展你的答案。例如:互联网使用的负面影响被其对教育的诸多好处所抵消:互联网有助于学生和老师更容易地获取信息、接触不同的观点,以及这是一个灵活的学习环境。
通常毕业答辩分两部分。先是学生自己介绍毕业论文的内容,之后由专家及老师们针对论文内容提问请学生做答。
不知道你学校是不是跟我学校一样,我把老师给我的论文事宜复制给你看看 1.首先大家要详细阅读系里发的答辩工作文件,特别是关于三类答辩问题的内容。这几天,第一做到将论文选题内容与课程教材所学内容相结合,夯实基础知识;第二做到熟悉论文内容,对论文中出现的所有名词、理论、模型、学说、知名学者等做到有问必答;第三,思考论文选题相关的宏微观问题,拓展思路,展望后续研究方向和理论、实践价值。 2.答辩时要做到仪表端庄,信心十足。你们的论文经过多次修改,即便还不算佳作,但也不逊色,因此要充满自信,给答辩老师一个好印象。当然,自信源于充分的准备,普通话不够标准的同学好好练练自我陈述部分,即便不标准但不要结巴。 3.注意答辩时间控制,特别是自我陈述控制在3分钟,别太长别太短。内容包括自我姓名、学号、专业等信息,简要说明选题背景与意义,揭示论文最重要的问题、对策等观点,创新点等。千万不要读论文或者笔记,一定要打底稿并脱稿流利表述。 4.遇到不会的问题,最好能够反应敏捷,引申到能发挥的角度作答。若是在没想法或者无话可说,别耽误时间,恭敬的请老师问下一个问题,但不要慌乱,也不要强词夺理,更不能顶撞。
日语毕业论文主要是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之前也是费了好久时间,还是寝室哥们给的莫文网,有高手帮助,轻松多了浅谈大学生日语会话能力的培养日语容易混淆的发音难点浅探通过对日语和汉语的不同点的考察——分析中国人学习日语的难点日语听力课堂中听解能力培养的探索——以提高新日语能力考试“听解”准确率为例高校日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试论日语朗读教学的功效与原则“交际教学法”在应用型本科日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浅谈文学作品在日语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现代日语动词的活用分类法从模糊语义学的角度分析日语数量词“一”的省略现象论英语动词对日语动词的迁移试论日语的难点及其学习方法浅谈高职院校大学日语教学改革日语中的授受动词和日本人的恩惠意识基于日语依赖表现分析的日语教育探析三语习得理论对英语专业第二外语(日语)教学影响的探析日语反事实条件句的表现形式特征谈日语近义表达的异感修正——以[~ぅさに、~前に]为例日资企业员工日语研修教育之探讨易对日语初学者构成学习障碍的几处语言表现试论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日语自主学习浅谈母语对日语学习的影响高职院校日语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的现状与思考应用网络教学辅助日语听力教学的探讨关于针对日语初学者语音教学方法的探讨日语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谈日语近义表达的异感修正——以[~ラちに、~前に]为例浅谈在日语学习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外来语对日语及日本文化的效应分析让高职日语课堂魅力无穷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日语词汇学习中认知策略的运用培养学生日语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尝试二外日语教学艺术初探日语被动句的语用分析日语“同音词”的再认识日本的日语教育与日语教授法管窥日语基数词的声调汉字造字模式与日语的“国字”论21世纪日语专业学生的素质大学二外日语教学中教师的导向作用
答辩陈述按摘要来,会问什么问题得看导师的。祝你顺利!
论文陈述可以很好地组织和发展论点,并为读者提供关于论点的“指南”。
论文陈述包含以下内容:
1、陈述你对这个主题的主要观点
陈述观点时一定要表达一个主要思想,并陈述你的立场或看法。关于主题,需思考:
2、给出几个支持主要观点的理由
理由要写清楚,一定要用符合逻辑的事实和证据来支持这个理由。
3、给出一个与主要观点相反的观点
一个好的论文陈述要承认论点存在另一面。所以,同学可以在论文陈述中给出一个反论点。
论文陈述写作示例:
1、首先,从一个问题开始。例如:互联网对教育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吗?
2、其次,表明你对这个问题的立场。例如:互联网对教育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3、最后,发展你的答案。例如:互联网使用的负面影响被其对教育的诸多好处所抵消:互联网有助于学生和老师更容易地获取信息、接触不同的观点,以及这是一个灵活的学习环境。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叫***,是**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论文是在**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四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最后,我想谈谈在实验过程中的不足和这篇论文。 烧玻璃的过程以及这篇论文的写作,也使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缺乏的过程。虽然,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烧玻璃实验和论文写作,但所测数据并不完备,对许多还是一知半解,论文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 谢谢!
日语毕业论文主要是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之前也是费了好久时间,还是寝室哥们给的莫文网,有高手帮助,轻松多了浅谈大学生日语会话能力的培养日语容易混淆的发音难点浅探通过对日语和汉语的不同点的考察——分析中国人学习日语的难点日语听力课堂中听解能力培养的探索——以提高新日语能力考试“听解”准确率为例高校日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试论日语朗读教学的功效与原则“交际教学法”在应用型本科日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浅谈文学作品在日语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现代日语动词的活用分类法从模糊语义学的角度分析日语数量词“一”的省略现象论英语动词对日语动词的迁移试论日语的难点及其学习方法浅谈高职院校大学日语教学改革日语中的授受动词和日本人的恩惠意识基于日语依赖表现分析的日语教育探析三语习得理论对英语专业第二外语(日语)教学影响的探析日语反事实条件句的表现形式特征谈日语近义表达的异感修正——以[~ぅさに、~前に]为例日资企业员工日语研修教育之探讨易对日语初学者构成学习障碍的几处语言表现试论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日语自主学习浅谈母语对日语学习的影响高职院校日语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的现状与思考应用网络教学辅助日语听力教学的探讨关于针对日语初学者语音教学方法的探讨日语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谈日语近义表达的异感修正——以[~ラちに、~前に]为例浅谈在日语学习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外来语对日语及日本文化的效应分析让高职日语课堂魅力无穷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日语词汇学习中认知策略的运用培养学生日语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尝试二外日语教学艺术初探日语被动句的语用分析日语“同音词”的再认识日本的日语教育与日语教授法管窥日语基数词的声调汉字造字模式与日语的“国字”论21世纪日语专业学生的素质大学二外日语教学中教师的导向作用
日语毕业论文写作格式
日语毕业论文写作格式是怎样的呢?只有了解了日语毕业论文写作格式,才能顺利的开展论文的撰写。欢迎阅读我整理的日语毕业论文写作格式,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封面:全校采用统一格式(见附表1),正标题使用3号MSゴシック字居中,副标题使用4号MSゴシック字居中(前加破折号),其他项目使用4号楷体字。
2、开题报告(见附表2)
3.任务书(见附表3)
4.成绩评定表(见附表4)
5.目录:另起页;标题使用3号MSゴシック字,“目录”两字中间空3个汉字字符格;内容使用4号MS明朝字,要求标明页码,每项内容与对应的页码之间要求使用省略号分隔开。
6.中文摘要(含关键词):另起页;标题使用3号黒体字,两个标题各自独占行,居中,“摘要”两字中间空3个汉字字符格,“关键词”三字每两字中间空1个汉字字符格;内容使用小4号宋体字,20磅行距。
7.日文摘要(含关键词):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同页,空2行;标题使用3号MSゴシック字体,两字中间空3个汉字字符格。两个标题各自独占行,居中;内容使用小4号MS明朝字体,20磅行距。
8.正文:另起页;
正文文中标题:正文首页不要论文题目,以一级标题“はじめ”开始;余白:3CM,下同;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MSゴシック字,不加粗,独占行,左对齐,末尾不加标点号。一级标题与另一级标题之间空一行;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二级标题以下不空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其它内容全部使用小4号明朝体,20磅行距。
9.谢辞:另起页;标题使用3号ゴシック字,“谢辞”(不用“あとがき”)两字中间空3个汉字字符格,独占行,居中;内容使用4号MS明朝体,单倍行距。
10.参考文献:另起页;标题使用3号ゴシック字,标题汉字之间无空格,独占行,居中;内容使用小4号宋体字(日语文献使用小4号明朝体),单倍行距。
11.注释:另起页;标题使用3号ゴシック字,“注释”两字中间空3个汉字字符格,独占行,居中;内容使用小4号明朝体字,单倍行距。用以下形式:[注1][注2]等……
12.附录:另起页;标题使用3号ゴシック字,“附录”两字中间空3个汉字字符格,独占行,居中;内容使用小4号明朝体字,20磅行距。
13.封底:另起页,空白。
14、“附表2:”“4号宋体”“行距”等类似的字符是对作者的提示,交稿时须删除。
知识扩展:论文写作过程中日语论文答辩稿
こちらの各位の先生、こんにちわ!私は日本语科の四年生xxxともします、どうぞよろしくお愿いいたします。私の论文のテーマは中日若者の结婚観の比较です。この论文はx先生に指导されて完成できますので、ここで特にx先生に向って深い感谢の気持ちを表して、それに他の先生が忙しところを、私の论文の答弁に参加して心から感谢しております。
社会は発展して、人々の思想もとても大きいな変化が発生して、高い要求、高い品质な生活を求めて、自由を追求する。しかしどんな制限がない自由だったら、人々は婚姻に対してあこがれを満たして、でもとても恐れ慌てる。间もなく婚姻が嫁がせる年齢を议论することに直面して、文章を书く原因は若者をいくつか助けをあげることができるとおもいます。
本论文は四つの部分からなっている。
第一部分は中国の若者と日本の若者の结婚観の特徴、両国に存在する社会现象を简単にまとめる。
第二部分は両国の结婚を绍介する。恋爱観や结婚観の変化の原因を探し。
第三部分は両国の若者の结婚観の优れた点と欠点を通して、共通点また差异、解决本を研究する。
最後に、この论文はたくさんの不足なところが存在して、ご高教を仰ぐ。
翻译:
这里的各位老师,您好!我是日语系四年级的xxx,请多多关照。我的论文题目是中日年轻人的结婚观的比较。这篇论文由x老师指导完成,所以在这里向特别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的心情,并且其他的老师也在忙碌的地方,参加我的论文的答辩从心里感谢。
社会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追求高高的要求,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追求自由。但是,如果没有什么限制的自由,人们就对婚姻充满了憧憬,但是很着急。不久就要面临婚姻的年龄,写文章的原因可以给年轻人或帮助。
本论文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中国年轻人和日本年轻人的结婚观的特征,简单地归结两国存在的社会现象。
第二部分介绍两国的婚姻。寻找恋爱观和结婚观的变化的原因。
第三部分通过两国年轻人的结婚观的优秀的点和缺点,共同点又差异,研究解决书。
最后,这篇论文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也存在,请指教。
拓展阅读:日语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一、论文答辩——熟悉内容
作为将要参加论文答辩同学,首先而且必须对自己所著的毕业论文内容有比较深刻理解和比较全面的熟悉。这是为回答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就有关毕业论文的深度及相关知识面而可能提出的论文答辩问题所做的准备。所谓“深刻的理解”是对毕业论文有横向的把握。例如题为《创建名牌产品发展民族产业》的论文,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可能会问“民族品牌”与“名牌”有何关系。尽管毕业论文中未必涉及“民族品牌”,但参加论文答辩的学生必须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有“比较全面的熟悉”和“比较深刻的理解”,否则,就会出现尴尬局面。
二、论文答辩——图表穿插
任何毕业论文,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用图表表达论文观点的可能,故我认为应该有此准备。图表不仅是一种直观的表达观点的方法,更是一种调节论文答辩会气氛的.手段,特别是对私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讲,长时间地听述,听觉难免会有排斥性,不再对你论述的内容接纳吸收,这样,必然对你的毕业论文答辩成绩有所影响。所以,应该在论文答辩过程中适当穿插图表或类似图表的其它媒介以提高你的论文答辩成绩。
三、论文答辩——语流适中
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一般都是首次。无数事实证明,他们论文答辩时,说话速度往往越来越快,以致毕业答辩委员会成员听不清楚,影响了毕业答辩成绩。故毕业答辩学生一定要注意在论文答辩过程中的语流速度,要有急有缓,有轻有重,不能像连珠炮似地轰向听众。
四、论文答辩——目光移动
毕业生在论文答辩时,一般可脱稿,也可半脱稿,也可完全不脱稿。但不管哪种方式,都应注意自己的目光,使目光时常地瞟向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及会场上的同学们。这是你用目光与听众进行心灵的交流,使听众对你的论题产生兴趣的一种手段。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由于听的时间过长,委员们难免会有分神现象,这时,你用目光的投射会很礼貌地将他们的神“拉”回来,使委员们的思路跟着你的思路走。
五、论文答辩——体态语辅助
虽然毕业论文答辩同其它论文答辩一样以口语为主,但适当的体态语运用会辅助你的论文答辩,使你的论文答辩效果更好。特别是手势语言的恰当运用会显得自信、有力、不容辩驳。相反,如果你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始终直挺挺地站着,或者始终如一地低头俯视,即使你的论文结构再合理、主题再新颖,结论再正确,论文答辩效果也会大受影响。所以在毕业论文答辩时,一定要注意使用体态语。
六、论文答辩——时间控制
一般在比较正规的论文答辩会上,都对辩手有答辩时间要求,因此,毕业论文答辩学生在进行论文答辩时应重视论文答辩时间的掌握。对论文答辩时间的控制要有力度,到该截止的时间立即结束,这样,显得有准备,对内容的掌握和控制也轻车熟路,容易给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一个良好的印象。故在毕业论文答辩前应该对将要答辩的内容有时间上的估计。当然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灵活地减少或增加也是对论文答辩时间控制的一种表现,应该重视。
七、论文答辩——紧扣主题
在校园中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往往辩手较多,因此,对于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说,他们不可能对每一位的毕业论文内容有全面的了解,有的甚至连毕业论文题目也不一定熟悉。因此,在整个论文答辩过程中能否围绕主题进行,能否最后扣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另外,委员们一般也容易就论文题目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提问,如界能自始至终地以论文题目为中心展开论述就会使评委思维明朗,对你的毕业论文给予肯定。
八、论文答辩——人称使用
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人称使用问题,我建议尽量多地使用第一人称,如“我”“我们”即使论文中的材料是引用他人的,用“我们引用”了哪儿哪儿的数据或材料,特别是毕业论文大多是称自己作的,所以要更多使用而且是果断地、大胆地使用第一人称“我”和“我们”。如果是这样,会使人有这样的印象:东西是你的,工作做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