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伤逝》中的子君与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两位女性,处于不同社会阶层、年代和国度,对爱情都表现出了执著、义无反顾的热情,但都未能彻底走出爱情依附.在爱情中,她们将自己置于次要地位,而男性也将她们作为自己的附属品,最终导致她们人生的悲剧.从女性主义视角来评判她们的悲剧形象,可以对二者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比较. 相同点:在娜拉和子君身上,我们可以感觉到共同存在的那种传统妇女的种种美德:美丽、善良、勤劳,热爱生活,而且具有一种勇于牺牲的精神。娜拉热爱丈夫、儿子,以零用钱和自己抄写挣来的钱打发借帐,默默地承担着生活的重压而毫无怨言。他们的贤、良都是建立在热爱生活,而且对生活充满了信心的基础之上的,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新型的贤妻良母。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们的离家出走都是和这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紧密相连的。不同点:娜拉生活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她完全是一名典型的西方女性,坦率、热情,大方:她可以毫无顾忌地向林丹太太炫耀自己的漂亮和幸福,也能够在生活的悲剧降临之时,把自己的想法坦告给海尔茂然后出走。娜拉的性格是直露、外向型的。而对子君来说,封闭型的思想文化和传统的民族意识在她身上打下了很深的烙印,她完全属于一名传统的东方女性:含蓄内向。在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之下,她固然敢于打破传统而在众目睽睽之下与涓生坦然并行,但更多的时候却是绯红的脸和张皇的视线,还有在夜阑人静时一遍一遍地温习那爱的功课。当她与涓生的爱情生活面临困境,涓生明白地告诉她应该分开了的时候,子君仍是沉默着,最后又是悄悄地离开了涓生。很明显,子君与娜拉性格上的这种不同是由各自的生活环境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