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观点,本轮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在一个不安、求快的时代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双向安慰:能力教育逐步知识获得化、知识获得逐步在资讯获取化。本质上是一个降维和安慰的过程,教育的本质问题还未得到改善……
一、首先,都有一个大背景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任何时候都可以这样说。但是,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这句话尤为应景。这就是这样的一个时代……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坏的时代,因为金字塔的位置永远是有限的。
生意真不好做了。在三线城市城乡结合部做餐饮的感觉很强烈。10年-12年左右的时候,非常明显,生意很好做,吃饭的人多、人均支出高。原因是什么,看吃饭的人我发现,多多少和建筑有关系,要么是包工头请客,要么是建筑工人带家人聚餐,要么是家里有做原材料的人……总之,非常明显的是,房地产、基建相关的投资,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餐饮绝对是受益者。但是,现在不是这样了,你发现吃饭的人少了,客单价低了,开餐馆的还多了(我擦,开小餐馆是基本没有门槛,就业出口少了,那做餐饮吧),我也把宰鱼的时间拿来看书写东西了。按照政策宣导的是,叫做“新常态”、叫“L型增长”……经济越来越不景气,这是明显的感受。
连移动互联网都叫下半场了。10年左右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到现在居然说没有多少机会了。记得以前团队有一个小伙伴去创业,那是12年左右吧,到现在已然是所谓的独角兽了,按照他的说法,现在这样的机会少了,让他再来一次基本没有机会,大家都不轻松。现在提什么,大数据、人工智能……特别是人工智能,Alphago让柯洁落泪了、横扫了围棋界、Musk又创办了Neuralink 、陈天桥10亿美元投资人机共生研究了,小扎投资个性学习了……我老婆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数据分析,我有一天做梦就梦到她下岗了,就像90年代很牛X的电话接线员被自动化信息系统替代了一样。
企业家开始谈哲学了。今年年初在飞机上看见一本杂志,做了一期专题,叫做反思。包括李国庆、雷军等等,都在进行反思。反思什么?反思企业的成功的时代背景因素。现在流行什么词?认知,很多企业都在谈这个概念。什么是认知,就是对世界的认识,对世界元素及元素关系的理解,这就是哲学。有这么一句话,当你看见企业家在谈哲学的时候,你就知道经济有多不景气了。当经济上行、当机会一抓一把的时候,关键是什么敢闯、敢干啊,要什么认知!
从这几个我经历的小现象,我做出了这样的一个推论,时代变化了。外部环境变化了,经济环境不好,很不好,需求基本满足,现在走向产业结构升级,所谓供给侧改革;历史车轮改轨了,生产工具导致生产力变化,进而导致生产关系变化。一会人机共生,一会人工智能替代人类,现在还没有定论,至少可以肯定,必然如同机械化让牛逼哄哄的匠人没落一样,金字塔肯定结构会变。
所以,人们又开始学习了。因为,学习让人心安,安慰自己不安的内心。虽然他不一定意识到了这种不安的来源。
这是我认为的所谓的知识付费、认知升级火热的原因之一,也就是外部原因。科学吗?不咋严谨,你就当一种假说吧。
(关键词“认知”百度搜索指数上升)
所以,这是我认为,这是得到、樊登读书会、开智部落、熊猫书院等这些知识服务商井喷的外部原因;这也是李叫兽、成甲、李笑来、雾满拦江等这些个人知识IP爆发的外部原因……
(关键词“学习”百度搜索指数上升)
二、知识经济解决教育问题了吗?
教育问题解决了吗?亲爱的,你要知道,这个问题是人类一直面临的问题,亦即人类的知识水平问题,对宇宙、世界、内在的理解。我是这样认识,人类知识发展的几个关键条件的:1、有了语言、有了符号,人类知识基础条件奠定了2、纸、印刷术、互联网,人类知识咨询传递基本ok了,至少可规模化、边际成本极低3、人类关于如何产生知识产生了万千法门,比较主流的是西方科学方法,另外一个就是东方的方法,虽然认识论仍然在发展,但是已自成体系,目前人类产生的知识存量已然十分庞大,前沿的科研也在大量的继续……至此,基础条件基本都具备了,最后的一个问题就是:4、人类对知识的理解,不仅不是文盲、不仅获得咨询,最终是要理解知识,产生改造世界的能力,否则这些东西仅仅是你书架上没看的书、收藏里没有读的文章一样。
前三点,我觉得基本和普通人没有啥关系。语言、符号能力,从短期角度来看,还是基于生理和进化,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看,基本条件也是毫无问题;这个世界充满了牛人、大师,终其一生在探索这个世界,或许因为好奇,或许因为出世;这个世界无数的国家、组织,调用社会资源在探索这个世界,因为智慧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
但是,最后的一个问题,亦即人类对知识的理解问题,是普通人面临的根本问题。这也是教育最核心的命题。
说一个很粗浅的例子。你思考的、困惑的绝大数问题,其实大部分已经被前人困惑过、思考过,甚至已经有了答案。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在困惑、思考、放弃中,并没有能够传承到这样的智慧。这里面有两个问题:1、知识的获取。也就是你是否找得到这样的知识。互联网及搜索引擎出现、知识的数字化程度更高的时候,这个问题被解决了一大部分。对了,我乎也是这个背景下的产物,挖掘隐藏在个人头脑中的知识,更加基于问题找到知识。(多说一点,下一次突破应该是在人工智能层面,我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望交流指教)2、知识的理解。这个目前还是要靠人的,这也是人和人的核心差异之一,技术还不能有效解决。但是,可惜我们的理解能力还是很差的。
我们在滚滚红尘中拼搏的大部分人,本质追求是阶层跃迁,也就是要做人上人。影响所谓阶层跃迁的关键点在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知识。有人说阶层固化,有道理,原因在劳动力要素价值下降、资本聚集程度高、土地价值的“圈地运动”也是后半场,从前三个要素来讲阶层逐步固化是这样的;但是,知识要素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获取成本下降,但是知识要素的价值实现不仅是“获取”了知识,必须完成“理解”。所以,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对知识的理解问题。
三、那么,从这个角度,怎么来看这一轮知识经济的行业现象?
从知识传递到接的角度,我们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层次:1、传媒2、出版3、教育传媒传递的更多是资讯,比如印度退出一带一路倡议了;出版更多传递的是知识,一带一路的缘起、目的、价值、问题分析等等,这是大牛们思考的问题,而这个的理解其实有难度;教育更多的是帮人形成自己的对世界的理解,形成能力,你能够自己做出对一带一路的预测和创造,比如吧,一带一路的A股股票哪些买哪些不买,或者你在国内买不了房,愿不愿意想办法去巴铁买房去?
你发现没有,大多数更感兴趣的是娱乐,不关心这些,川普的女儿真漂亮;次之是资讯,川普又发Twitter了;次之是知识,川普的出现很可能是民众基于社会经济不好的体验,对传统“正确的政治”的一种摒弃;次之是能力,根据川普的表现,是否能够做出有效的预测,美国是否拥护一带一路倡议?理论上讲,大多数人是这样的,反正我从自己身上进行了个案支撑。但是,一个人的理性却告诉了他,我们要成长,就要少些八卦多些资讯;少些资讯多些知识;少些知识,多些能力。这样,才能更深度的快乐、更本质的快乐,而不仅仅是本能的享乐而已。虽然,认识如此,做到的却不多。比如,大多数人刷我乎,只是获得资讯或碎片化知识,甚至仅仅是为了娱乐一下。
基于以上的认识。结合现在井喷的知识经济现象来看,你能发现什么?
这次知识付费井喷的现象,有极强的外因,也就是最坏的时代的社会经济恶化、历史车轮改轨。但是,需要认识到,这里还有极强的内因(暂不关注例如技术、支付习惯等问题,原因是这个对于所有对象可以等同)。这个内因就是,在一个不安、求快的时代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双向安慰:能力教育逐步知识获得化、知识获得逐步在资讯获取化。什么意思?
大家都很迷茫、很不安,要学习。但是,急躁啊,时间碎片,没有耐心啊。怎么办?那我们就降低一下难度,原来要你能力有得的事情,现在就让你知识有感就行;原来知识要反复理解的事情,现在直接给你嚼碎了喂你,变得获得资讯一般,轻松、快乐。正如得到创始人罗振宇所说,如果滴滴是御马监,美团饿了么是御膳房,为什么不能有个翰林院呢?让你一个翰林跪着给你讲你感兴趣的知识。
(人性偏好和成长真实需要是两个不同的方向)
这有问题吗?当然有了。对于一个希望成长的人来说,更直接一点,一个想在金字塔上往上跃迁的人,仅仅限于资讯、碎片化知识(本质就是资讯),是没有用的,甚至是有害的。因为你的理解能力并没有上升,不能对这个世界作出有效的认知,你不能有效作出解释、预测和改造。甚至,你会因为一些资讯,掩盖了知道自己无知的朴素,变得更加面目可憎。你可以让别人喂你吃饭,但是如果让别人帮你读书、思考,那真的就跟咸鱼一样了。
得到新的资讯,就像毒品一样,会上瘾的。原因很简单,我们内心迷茫、内心不安,但是又没有那样的意识、勇气、机缘去深度学习,有一点慰藉那还不是救命稻草。所以,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买了好书就以为拥有了知识,听了牛人就以为可以指点江上,读了篇微文就以为拥有了智慧……哎,人就这样,我不然也不会以“学粉”之资格、以“卖鱼”之角色,来写这篇文章了。
总结一下,这是我对这轮知识经济的认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双向安慰:本质上能力教育逐步知识获得化、知识获得逐步在资讯获取化。这轮知识经济的核心是传媒,传媒能力越强或营销能力越强,越有可能牛逼。不好意思,又不科学的个案例证一下,做主持人的罗振宇、做主持人的樊登、做营销的李叫兽、做老师(特别注明新东方老师)的李笑来……都是本轮知识经济的弄潮儿。他们的背景好像弱弱地在支撑着我的结论。(这些老师我都很尊重,给我个人带来了价值,比如我也订阅“得到”,获得一些新的知识;同时,我也尊重其产生的社会和经济价值,社会必然出现金字塔,人是改变不了这个结构的,要突破还得看个人自己,不能要求别人。这篇文章好像是我阶层跃迁的“檄文”-_-|||)
教育的路还有很远要走。一路下来:师徒制、案例教学、行动学习、现象教学、个性化学习……都有很好的探索,我认为教育的守正在此,但是教育的本质是精英化的,还是少数人接受到的东西。本轮知识经济并没有解决教育核心问题,但或许这就规律,真正牛逼的东西,始终是少数人才知道的,否则就没什么 好的。
当然,不要否认资讯、碎片化知识的价值,就像要肯定“得到”的社会、经济价值一样。对于多数人,这又是一次“扫盲”:原来书虽好,不看也没价值,虽然嚼碎了,但是还可以解解饥渴;同时对于少数要追求卓越的人,要在金字塔上跃迁的人,资讯、碎片化知识是能够深化、理解的第一步。有机会,我们再探讨一下关于资讯、碎片化知识如何帮助我们学习的问题,老渔对此也很饥渴。
四、最后,既然认识了,就要预测或创造
不能产生解释力(解释)、洞察力(预测)和创造力(创造)的认识,就是耍流氓,谁有空听你喷口水。解释由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效力不够。还是预测和创造有价值。认识很浅,预测和创造也就浅了。
1)人们的不安不会减弱,还会加强由于这个L还见不着尾巴,库兹韦尔的“吓尿指数”越来越短,而且更重要的是,当意识到“以为的救世主并救不了你”会让你更加痛苦。这个时候,会有很多相关现象出现,比如人们会对“碎片化”的关注更加加强。由于我买不了碎片化学习的关键词,就以碎片化作为关键词,同时关注相关度,类似学习、碎片化思考、碎片化阅读等等,会越来越相关。这个随着时间后移,会指数越来越高,增长率也会上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百度指数进行观测。
(关键词“碎片化”百度搜索指数及相关度)
2)“得到”等会面临增长瓶颈这个预测有点废话,因为用户必然存在天然的规模上限。那,就把这个概念换成一个观测成本比较低的方式。那就是得到本身的活跃度,会下降。这个预测本身不好做,因为这个不仅关于用户需求(实质是认知变化,成长的需要一直未变),还关系到供给变化。暂时只能假定供给未出现本质变化的情况下。还是用百度指数,“得到”关键词。(由于得到本身是一个通用词汇,检索过程中天然会有,但是鉴于百度搜索指数在得到推广之前比稳定,就做一个近似推测)当然,所有预测,不仅仅是趋势,有一个核心问题是时间节点,背后的节点,需要更多的认知来做支撑,难度很大。期待互联网产品、运营相关的同学,批评交流。
(关键词“得到”百度搜索指数)
3)一个建议吧(勉强算创造)对于已然有一定资讯基础的人,而又有追求卓越的心意,也就是入世为在金字塔上跃迁,出世为更加通透、宁静,最终需要增加对这个世界的解释力、预测力、创造力。要做到这样,目前必须回归深度学习。这里有几个核心点:1、掌握学习能力,一般说的理解力、认识能力、认知能力、阅读能力,均在这个范围内2、回归知识源头,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回归经典、寻找大师3、回归底层知识,建立底层知识结构,这个底层知识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认知心理学、人类学及社会学、语言文学及诗词。以底层知识为本体,以应用(工作实战)为补充,以碎片化知识及资讯为入口。
当然,你也知道,这个建议可操作性很差,很少有人能够做,就像查理芒格说“我的剑传给能挥舞它的人”,这是一条艰险的路途。但就这个思路,算守正的思路吧。作为“学渣”转“学粉”老渔也在路上,欢迎相互取暖扶持。如果,你有幸遇见对教育、学习真正深度的人,遇见这样的老师,这样的机构,应该珍惜,也期待推荐。
所以,认清本轮知识经济的本质,取其长,避其所短。看明白了,就算只是需要这些资讯,那就不要不安,如果有更多的要求,那基本只有深度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