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慢性肉芽肿病的诊疗论文

发布时间:

慢性肉芽肿病的诊疗论文

màn xìng ròu yá zhǒng bìng

慢性肉芽肿病(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CGD)是以皮肤、肺及淋巴结广泛肉芽肿性损害为特点的遗传性粒细胞杀菌功能缺陷病。多数病人的男性,X连锁隐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两性均可发病。主要缺陷是宿主吞噬细胞系统产生的过氧化氢不足,不能杀灭过氧化氢酶阳性菌,致感染广泛播散。肉芽肿是对比化脓性感染的一种反应,常有色素性类脂组织细胞浸润和包绕。

感染通常需要大量抗生素间歇或持续治疗,磺胺异恶唑也有效。应用过氧化氢生成剂如美蓝和苯二酮,疗效不大。脓肿需手术引流。过去认为CGD预后较差,但有些病人健康良好,并存活至青壮年。严重病例可予骨髓移植。

一般于幼年发病。特点是皮肤、肺和淋巴结反复发生感染。致病菌往往为过氧化氢酶产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雷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和假单胞菌,而引起化脓性淋巴腺炎、鼻炎、结膜炎、肺为和慢性皮炎,肝脓肿及骨髓炎也较常见。胃壁局限性肉芽肿可致胃窦狭窄。此外,尚可引起视网膜损害、慢性腹泻、肛周脓肿和脑脓肿等。病儿一般发育延迟。

白细胞计数因感染而可能增高;但可能由于尼可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氧化酶活性缺乏,而不能产生过氧化氢、超氧化物和其他活性氧;其他粒细胞蛋白(如细胞色素b245)可能也缺乏。粒细胞四唑氮盐(NBT)还元试验缺失和杀菌试验异常等均有助于诊断。另常有贫血,骨髓涂片可见深蓝色组织细胞。

肉芽肿性乳腺炎能治疗好吗? 济南乳腺病医院的范西红主任介绍说,在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上,通常有以下几个方法: 1、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一旦确诊,手术治疗效果较好,而关键在于明确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一般只需要施行病灶切除或乳腺区段切除。 2、诊断性治疗: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较易复发。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均易误诊为乳癌,如钼靶平片和超声诊断乳癌,应针吸病理学检查。病理诊断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相对容易。如未行穿刺,可于术中行冷冻切片检查,这是鉴别良恶性的重要方法,对决定手术方式及判断患者预后,对减少临床误诊误治,至关重要。济南乳腺病医院,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和病例积累,首创一套独具特色的乳腺炎个性化治疗方案—穴位全息疗法,在不影响正常哺乳的前提下,通过穴位疏通,运用全息技术快速消除胀痛,疏通乳腺导管,恢复乳汁正常排畅是该疗法的最大特点,一般1~2天即可见效。有些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脓肿,对于这样的情况则需要进行脓肿穿刺、切开引流。目前很多医院治疗该类疾病时,往往让患者立即停止哺乳。但在济南乳腺病医院专家多年临床实践来看,出现脓肿后,在一定范围内,在对患侧 *** 进行治疗的同时,另侧 *** 仍可以进行正常哺乳。 肉芽肿性乳腺炎治疗 不要听那些所谓的医生的鬼话 你可每天服用小儿开胃吃的山楂,尽量能吃多些。 再用龙眼木寄生150g煎青壳鸭蛋,日分三次饮完。3一4天可愈 慢性肉芽肿乳腺炎怎么办? 病情分析: 你好,炎症造成的情况,积极消炎治疗, 选择敏感抗生素输液控制感染 指导意见: 同时注意局部硫酸镁溼热敷,另外注意避免辛辣 *** 性食物,。避免劳累,注意保暖,一段时间观察看看 医生询问: 病情分析: 这是乳腺炎的表现,是乳汁淤积引起的。 指导意见: 建议局部热敷,抗炎治疗。注意一定要排空乳汁,避免因乳汁淤积引起细菌感染,如果有脓肿,尽早切开引流。 医生询问: 肉芽肿乳腺炎不用手术可以治疗好吗 激素要慎重,可能只是当时马上起到效果,其实是掩盖了病症,一停药或者减量,就会迅速反弹 。另外吃了激素又不能马上手术,会耽误了治疗。然后 *** 一直红肿,然后就开始消了一些肿,皮肤开始出现褶皱,然后开始掉皮,一层有一层的掉,然后剩最后一层,大概5天后就就破了最后一层皮,然后一直流脓。 所以最终还是要手术的,彻底清除病灶才不会复发,术后还要配合中药调理半年。 肉芽肿乳腺炎只有全切 *** 才能根治吗 良性病灶不会介意你全切 *** 的,还要看病灶累及范围 肉芽肿性乳腺炎会自愈吗 不会的。中药治疗是有效的,但目前还不能根治。有的无效,有的一度好转,中药可以逐渐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缓解过激的自身免疫反应,就有可能治愈“肉芽肿”。肉芽肿的始发症状是突发疼痛, *** 周边地区出现肿块,必向乳晕处发展,大约经过一个月的时间,首先在乳晕附近出现红肿,有的人是肿块表面皮肤先红肿。如果在皮肤没有红肿之前就手术,那外形必然很理想,复发率极低,也不会有小红皮的烦恼。 肉芽肿乳腺炎会多次复发么 会的,甚至有3到4成的概率。当然复发就是手术不彻底,但要彻底就可能失去 *** ,或牺牲 *** 外形,这是一对难以统一的矛盾。“浆乳”或“肉芽肿” 复发就是切除不彻底,所以为保证手术成功,选择手术最佳时机是很重要的。

慢性肉芽肿病论文

【答案】:B慢性肉芽肿病(CGD)是常见的吞噬细胞功能缺陷性疾病,为编码NADPH氧化酶系统的基因缺陷所致。细胞呼吸爆发受阻,致使吞噬细胞杀菌功能减弱,非但不能杀死摄入胞内的细菌和真菌,反而使细菌在胞内得以存活、繁殖,并随吞噬细胞游走扩散,造成反复的慢性感染。【考点提示】慢性肉芽肿病的发病机制

你好。1.反复发生感染如肺炎,脓胸,肺脓肿,肠炎和结肠炎,可至肛瘘。常见于肝脏、脾脏、肺及骨骼发生脓肿,发生脑的曲霉脓肿。食管,小肠和输尿管可发生阻塞。2.鼻炎;3.胃窦狭窄;3.慢性腹泻;4.病儿发育延迟。

慢性肉芽肿病是致死性遗传性白细胞功能缺陷性疾病。本病由于缺乏葡萄糖氧化酶,不能产生过氧化氢,以至于对不能产生过氧化氢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

反复发生感染如肺炎,脓胸,肺脓肿,肠炎和结肠炎,可至肛瘘。常见于肝脏、脾脏、肺及骨骼发生脓肿,发生脑的曲霉脓肿。鼻炎;胃窦狭窄;慢性腹泻;病儿发育延迟。

慢性肾脏病的治疗论文

由于肾脏排泄 磷 的功能下降, 高磷血症 是终末期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但是很多人都忽视了他的危害,等到骨病、心血管病等并发症出现以后为时已晚。因此,针对 为何需要“控磷饮食” 、 控磷的量化 、 “控磷饮食”的矛盾及解决方法 ,笔者翻阅了国内外权威指南和相关文献[1-4],来为大家一一讲解。

一、控磷饮食的必要性

血磷的平衡取决于摄入和肾脏排泄的平衡。磷的排泄几乎 完全依赖 于肾脏排泄功能,当肾功能 损伤后将导致高磷血症。

高磷血症可引起 血管钙化、肾性骨病、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与心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相关,所以说有 致残、致死 的可能。

然而目前针对降磷的药物价格昂贵,并且存在副作用。所以, “饮食控磷”既廉价,又是指南推荐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 。

二、指南推荐每日磷摄入量

(1)慢性肾脏病3-5期:推荐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进行 控磷饮食 ,以维持血磷在正常范围。

(2)透析患者:建议磷摄入量为 800-1000mg/天。

三、控磷饮食存在的问题

磷分为有机磷和无机磷。有机磷自然存在于大多数食品中,并且主要存在于高蛋白食物中,包括肉、鱼、奶制品等,过分控制这类食物的摄入来降磷,必然引起蛋白摄入不足、营养不良等问题。

四、如何既保证营养,又能降低磷摄入量呢?

1. 降低磷的生物利用率:

磷分为以下2种形式,从利用率角度看,控磷关键在于 避免无机磷的摄入 。

(1)有机磷:来自于动物蛋白、植物蛋白。 动物蛋白 中的磷的吸收率40-60%; 植物 中的磷由于人体缺乏植酸酶导致其吸收率下降,不超过50%。

(2)无机磷:这类自由形式的磷极易吸收,主要见于 食品添加剂、防腐剂 中, 几乎全部吸收 。

2. 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进行低蛋白饮食

有机磷主要存在于 高蛋白食物 中。我们在前期的科普里提到,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需要低蛋白饮食,这样既保证了营养,同时又减少了有机磷的摄入量。

针对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克/公斤体重的患者,推荐每日 1两瘦肉/鱼、1杯奶、1个鸡蛋白,1斤非淀粉类蔬菜、1份水果、1份谷物 。不同患者蛋白摄入量参见我们前期科普内容。

常见含磷添加剂一般含有 “磷酸” 二字。因为含磷添加剂主要用做 防腐剂、稳定剂、乳化剂、预防结块 等。因此,包括 奶制品(奶粉、奶酪)、咖啡粉、饮料、布丁、加工肉类、火腿、香肠、罐头鱼、加工面包、可乐 等。

可以说, 可乐 之所以是棕色的,那都是磷的功劳呢。因为添加了磷,干扰了糖基化反应,使得糖基化终末产物减少,不然可乐将变成黑可乐哦。按照每升可乐700mg的磷,每天500ml的1瓶可乐岂不是就占了一天40%作用的磷摄入量了嘛,还能不能好好吃肉啊。

4. 选择磷/蛋白比例低的食品

磷/蛋白比越高,说明蛋白质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磷含量越高。因此选择 磷/蛋白比例低 的食物既满足了营养需求,又可以限制磷的摄入,岂不是两全其美。

5. 食物水煮后去汤更 健康

肉类、谷物、植物均可用水煮沸, 焯水后再烹饪 ,这样可以降低磷含量。

参考文献

1. The role of phosphate in kidney disease. Nat Rev Nephrol. 2017 Jan;13(1):27-38.

2. Nutritional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Mexican Patients with CKD and Hyperphosphatemia. Nutrients. 2020 Oct 27;12(11):3289.

3. 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2017 KDIGO 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 (CKD-MBD) Guideline Update: what's changed and why it matters. Kidney Int. 2017 Jul;92(1):26-36.

4. 中国慢性肾脏病营养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中华医学杂志, 2021,101(8) : 539-559

慢性肾病怎么治疗,方法如下:

一、一般治疗

1、防治原发病因:导致慢性肾脏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为了防止肾功能受到损伤,需要降低高血压以及血糖。

2、补充营养:适当补充营养可以维持机体的营养状况和正常代谢,最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患者的病情更快恢复。

二、药物治疗

1、降血糖药物:可以口服降低血糖药物,也可选择注射胰岛素,具体的用量主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决定。

2、降低血脂药物:适用于慢性肾脏病患者。该药物可以单独服用,也可以搭配其他的一些药物一起服用,服用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剂量,如果大量服用会引起身体不适。

3、抗血小板药物:该药物的作用就是抑制血小板凝聚,非常适合慢性肾脏病患者以及并发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服用。但是服用之后会有一些不良反应,就比如说消化不良,烦躁不安。

三、手术治疗

具体的疗法是肾移植,该疗法就是把合适的肾脏通过手术植入患者体内,从而达到恢复肾功能的目的。这样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终末期慢性肾脏病患者。

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方法主要有以上三种,虽然说这些方法对慢性肾脏病会有很好的疗效,但因为该病是慢性病,所以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及生活调整;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导致慢性肾衰晚期,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的话,会危害到生命健康。另外,可以购买相应的保险,以规避带来的风险,减轻给家人相应的压力。

测一测你的抗风险指数,专家为你免费解读!

慢性白血病治疗论文

慢性白血病的中医药治疗:①淤血内结:肝、脾、淋巴结肿大

目前白血病的确切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大量科学研究表明,放射线、某些化学品、病毒和遗传因素等可诱发白血病。放射线如γ线、X线等是放射物质发出的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射线,人一次大量地或多次少量地接触放射线均可导致白血病。这里应说明我们到医院拍片、透视、放射线剂量非常小不会引发白血病。许多化学物质对造血系统有害,有的可诱发白血病。这里列举一些比较肯定的化学物质和药品,如苯及它的衍生物、汽油、油漆、染发剂(含苯胺)等等;药物致病如氯霉素、保泰松等,还有一些治疗癌症的烷化剂可导致白血病。病毒可导发白血病已被公认,如人类T淋巴细胞通病毒(Ⅰ型和Ⅱ型)可引发白血病,人们感染了这种病毒,不会立刻发生白血病,只有当一些危险因素存在时才可促发本病,这些危险因素是放射线、化学品和某些药物,大量病毒的多次接触,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以及患者的年龄等都是危险"催化"因素。白血病的病因中与遗传因素相关,这里的"遗传"不是指的父母患病可以遗传给子女,而指的是染色体和基因的异常白血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如PH、染色体的存在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病非常相关。双胞胎中,一人患白血病另一人危险性就很大。==急性白血病【概述】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俗称“血癌”,是国内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某一类型的白血病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的发生恶性增生,并浸润体内各脏器、组织,导致正常造血细胞受抑制,产生各种症状,临床表现以发热、出血、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为特点。白血病一般按自然病程和细胞幼稚程度分为急性和慢性,按细胞类型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类型,临床表现各有异同之处。可经中药及化疗,大部分可达缓解,也可骨髓移植治疗,一部分可长期存活甚至治愈。我国白血病患者约为3~4人/10万人口,小儿的恶性肿瘤中以白血病的发病率最高。据调查,我国<10岁小儿白血病的发病率为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农村多于城市。近十余年来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白血病发生率和死亡率也有上升趋势,全世界约有24万急性白血病患者。急性白血病属于中医学的“虚痨”、“血证”、“瘟病”等范畴。【病因】人类白血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许多因素被认为和白血病发生有关。病毒可能是主要因素,此外尚有电离辐射、化学毒物或药物、遗传因素等。1、病毒 人类白血病的病毒病因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但至今只有成人T细胞白血病肯定是由病毒引起的。其他类白血病尚无法证实其病毒因素,并不具有传染性。2、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有致白血病作用,其作用与放射剂量大小和照射部位有关,一次大剂量或多次小剂量照射均有致白血病作用。3、化学物质 苯致白血病作用比较肯定。苯致急性白血病以急粒和红白血病为住。4、遗传因素 某些白血病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分型】急性白血病在临床上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 AML)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临床表现】1、 起病 白血病起病急骤或缓慢,儿童及青少年病人多起病急骤。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发热、进行性贫血、显著的出血倾向或骨关节疼痛等。起病缓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渐进展。此类病人多以进行性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劳累后心慌气短,食欲缺乏,体重减轻或不明原因发热等为首发症状。此外,少数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齿龈肿胀、心包积液、双下肢截瘫等为首发症状起病。2、 发热和感染A、 发热是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发生再疾病的不同阶段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热型。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其中以咽峡炎、口腔炎、肛周炎最常见,肺炎、扁桃体炎、齿龈炎、肛周脓肿等也较常见。耳部发炎、肠炎、痈、肾盂肾炎等也可见到,感染严重者还可发生败血症、脓毒血症等。B、 感染的病原体以细菌多见,在发病初期,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病毒感染虽较少见但常较凶险,巨细胞病毒、麻疹或水痘病毒感染易并发肺炎,须注意。3、 出血 出血亦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肤、牙龈、鼻腔出血最常见,也可有视网膜、耳内出血和颅内、消化道、呼吸道等内脏大出血。女性月经过多也较常见并可是首发症状。AML的M3和M5亚型出血更严重,尤其是M3病人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颅内出血而死亡。4、 贫血 早期即可出现,少数病例可在确诊前数月或数年先出现难治性贫血,以后在发展成白血病。病人往往伴有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下肢浮肿等症状。贫血可见于各类型的白血病,但更多见老年AML病人,不少病人常以贫血为首发症状。5、 白血病细胞浸润体征A、 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B、 神经系统:主要病变为出血和白血病浸润C、 骨与关节:骨与关节疼痛是白血病的重要症状之一,ALL多见。D、 皮肤;可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皮肤损害二种,前者表现为斑丘疹、脓疱、肿块、结节、红皮病、剥脱性皮炎等,多见于成人单核细胞白血病,后者则多表现为皮肤瘀斑、斑点等。E、 口腔:齿龈肿胀、出血、白血病浸润多见于AML-M5,严重者整个齿龈可极度增生,肿胀如海绵样、表面破溃易出血。F、 心脏:大多数表现为心肌白血病浸润,出血及心外膜出血,心包积液等。G、 肾脏:白血病有肾脏病变者高达40%以上。H、 胃肠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胀、腹泻等。I、 肺及胸膜:主要浸润肺泡壁和肺间隙,也可浸润支气管、胸膜、血管壁等。J、 其他:子宫、卵巢、睾丸、前列腺等皆可被白细胞浸润。女性病人常有阴道出血和月经周期紊乱。男性病人可有性欲减退。【诊断标准】1、 临床症状 急骤高热,进行性贫血或显著出血,周身酸痛乏力。2、 体征 皮肤出血斑点,胸骨压痛,淋巴结、肝脾肿大。3、 实验室:A、血象 白细胞总是明显增多(或减少),可出现原始或幼稚细胞。B、骨髓象 骨髓有核红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50%以下,原始细胞≥30%,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如骨髓有核红细胞≥50%,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比例≥30%,可诊断为急性红白血病。鉴别诊断:A、再生障碍性贫血;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恶性组织细胞病;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常规治疗】西医治疗主要是化疗,在使用化疗药物的同时,必须加强支持治疗,减少并发症,才能使病情好转至缓解,治疗分为三期1、诱导缓解期治疗2、巩固期治疗3、维持期治疗难治性AML的定义为1、初治病例对一线诱导治疗无效;2、在首次缓解6个月内的早期复发;3、采用与常用药物作用机理不同的抗白血病新药。对ALL可选用其他方案。【预后与转归】急性白血病初治患者70%~90%经治疗,可达缓解,经巩固强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达长期无病生存甚至治愈。急性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病中的急危重症,一部分病例因化疗耐药,效果不佳,并发症多者预后较差。应积极预防治疗并发症,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以挽救患者生命。慢性白血病【概述】【病因】【分型】【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常规治疗】【预后与转归】【难点与对策】【康复指导】【研究进展】【名医论坛】【成功案例】【经验与体会】【病情调查表】【概述】慢性白血病,分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慢粒(chronic myelognous leukemia ,CML),是临床上一种起病及发展相对缓慢的白血病。他是一种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表现为髓系祖细胞池扩展,髓细胞系及其祖细胞过度生长。90%以上的病例均具有CML的标记染色体——ph1染色体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则是ber/abl基因重排。CML临床上以乏力、消瘦、发热、脾肿大及白细胞异常增高为主要表现。CML在世界范围的发病率并不一致。我国的CML发病率调查结果为年发病率036/10万,在我国CML约占各类白血病的20%,占慢性白血病的95%。发病年龄分布较广,但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有逐步上升的趋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慢淋(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是机体的淋巴细胞在体内异常增生和积蓄伴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在我国CLL发病率低,一般只占白血病发病总数的10%以下,居白血病类型的第4位。由于慢淋患者淋巴细胞寿命极长,并经常伴有免疫反应缺陷,故又称“免疫无能淋巴细胞蓄积病”。临床主要表现是以淋巴结肿大为主,常伴有肝脾肿大,贫血及出血等症状,少数患者还伴有皮肤损害。本病中老年人居多,偶见青年,男性多于女性。根据慢性白血病的临床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乏力等特征,属中医“症瘕”、“积聚”、“瘰疬”、“虚劳“等范畴。【病因】1、 中医①七情内伤,情志不调,致气机不畅,肝气郁结,气郁日久,则气滞血瘀,脉络壅聚, 瘀血内停,久积成块。②饮食失调,过食肥甘酒食,伤及脾胃,脾虚失运,输布津液无权,湿浊内生,凝聚成积,痰气相搏,血流不畅,瘀块内生。③起成无常,寒温不调,感受外邪。2、 西医(一)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理(1) 细胞遗传学(2) G-6-PD同工酶(3) 细胞动力学(4) 脾脏因素 脾在CML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许多实验和临床观察表明脾脏有利于白血病细胞移居、增殖和急变。脾内粒细胞增殖状态有所不同,脾脏不仅“捕捉”白血病细胞,而且还是白血病细胞的“仓库”和“隐蔽所”,并为其增殖转移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且使白血病细胞在骨髓、血液与脾脏间的往返循环增加,使细胞正常的释放调节过程受到破坏。(二)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理(1) 染色体异常(2) 白血病的克隆发生(3) 细胞动力学异常【分型】慢性白血病,分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表现】1、临床表现:病人多系老年人,起病十分缓慢,往往无自觉症状,偶因实验室检查而确诊。(1)症状:早期可有倦怠乏力、逐渐出现头晕,心悸气短,消瘦,低热,盗汗,皮肤紫癜,皮肤瘙痒,骨骼痛,常易感染,约10%病人可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体征:①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其次是腋窝、腹股沟和滑车淋巴结肿大,一般呈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表皮无红肿,无粘连。如纵隔淋巴结肿大,压迫支气管引起咳嗽,声音嘶哑或呼吸因难。CT扫描可发现腹膜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②肝脾肿大:肝脏轻度肿大,脾肿大约占72%,一般在肋下3~4crn,个别患者可平脐,肿大呈度不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明显。③皮肤损害:可出现皮肤增厚,结节,以致于全身性红皮病等。2、实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总数常>15×109/L,一般在30×109/L~200×109/L,分类中约80%~90%为成熟小淋巴细胞,有少量异型淋巴细胞和幼淋巴细胞,血片上易见破碎细胞,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降低。贫血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溶血时,网织红细胞升高。(2)骨髓象:显示增生明显活跃,淋巴系占优势,成熟小淋巴细胞占50%~90%,偶见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晚期可见红、粒、巨三系细胞明显减少。有溶血时,红系细胞可见代偿性增生。(3)免疫学检查:细胞表面标志具有单克隆性,细胞具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学特点(Sig、CD5、C3d、CD19、CD20、CD4,鼠红细胞玫瑰花瓣受体为阳性),个别病人血中可见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溶血时可见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4)细胞遗传学:约半数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出现染色体异常,最常见的数目异常为增加一个12号染色体(+12),其次可见超数的3号,16号,或18号染色体。常见的结构异常为12和11号染色体长臂相互易位,6号染色体短臂或长臂的缺失,11号染色体长臂的缺失,14号染色体长臂的增加等染色体的改变。有报道,具有“+12”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从诊断到出现有治疗指征的临床症状的时期明显短于无“+12”的对照组,故认为“+12”似乎和短促的病程及不良的预后有关。(5)生化和组化:淋巴细胞PAS反应强阳性,约1/3病人Coomb’s试验阳性。部分病人有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植物血凝素(PHA)转化率明显降低。3.慢性淋巴细胞急变:慢性淋巴细胞急性变极少见,发生急变的时间可1~20年不等。可发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干细胞白血病,急性浆细胞白血病和红白血病等。一旦发生急变,常迅速死亡。【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与鉴别论断 〖诊断〗1、临床表现:病人多系老年人,起病十分缓慢,往往无自觉症状,偶因实验室检查而确诊。(1)症状:早期可有倦怠乏力、逐渐出现头晕,心悸气短,消瘦,低热,盗汗,皮肤紫癜,皮肤瘙痒,骨骼痛,常易感染,约10%病人可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体征:①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其次是腋窝、腹股沟和滑车淋巴结肿大,一般呈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表皮无红肿,无粘连。如纵隔淋巴结肿大,压迫支气管引起咳嗽,声音嘶哑或呼吸因难。CT扫描可发现腹膜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②肝脾肿大:肝脏轻度肿大,脾肿大约占72%,一般在肋下3~4crn,个别患者可平脐,肿大呈度不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明显。③皮肤损害:可出现皮肤增厚,结节,以致于全身性红皮病等。2、实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总数常>15×109/L,一般在30×109/L~200×109/L,分类中约80%~90%为成熟小淋巴细胞,有少量异型淋巴细胞和幼淋巴细胞,血片上易见破碎细胞,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降低。贫血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溶血时,网织红细胞升高。(2)骨髓象:显示增生明显活跃,淋巴系占优势,成熟小淋巴细胞占50%~90%,偶见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晚期可见红、粒、巨三系细胞明显减少。有溶血时,红系细胞可见代偿性增生。(3)免疫学检查:细胞表面标志具有单克隆性,细胞具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学特点(Sig、CD5、C3d、CD19、CD20、CD4,鼠红细胞玫瑰花瓣受体为阳性),个别病人血中可见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溶血时可见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4)细胞遗传学:约半数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出现染色体异常,最常见的数目异常为增加一个12号染色体(+12),其次可见超数的3号,16号,或18号染色体。常见的结构异常为12和11号染色体长臂相互易位,6号染色体短臂或长臂的缺失,11号染色体长臂的缺失,14号染色体长臂的增加等染色体的改变。有报道,具有“+12”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从诊断到出现有治疗指征的临床症状的时期明显短于无“+12”的对照组,故认为“+12”似乎和短促的病程及不良的预后有关。(5)生化和组化:淋巴细胞PAS反应强阳性,约1/3病人Coomb’s试验阳性。部分病人有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植物血凝素(PHA)转化率明显降低。。3、慢性淋巴细胞急变:慢性淋巴细胞急性变极少见,发生急变的时间可1~20年不等。可发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干细胞白血病,急性浆细胞白血病和红白血病等。一旦发生急变,常迅速死亡。4、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①可有疲乏,体力下降,消瘦、低热,贫血或出血表现。②可有淋巴结(包括头颈部,腋窝,腹股沟)、肝、脾肿大。(2)实验室检查:①外周血WBC>10×109/L,淋巴细胞比例≥50%,绝对值≥5×109/L,形态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可见幼稚淋巴细胞或不典型淋巴细胞。②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淋巴细胞≥40%,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3)免疫分型:①B-CLL:小鼠玫瑰花结试验阳性:SIg弱阳性,呈K或λ单克隆轻链型;CD5,CD19、CD20阳性;CD10、CD22阴性。②T—CLL:绵羊玫瑰花结试验阳性:CD2、CD3、CD8(或CD4)阳性,CD5阴性。(4)形态学分型:B—CLL分为3种亚型:①典型CLL:90%以上为类似成熟的小淋巴细胞。②CLL伴有幼淋巴细胞增多(CLL/PL):幼稚淋巴细胞>10%,但<50%。③混合细胞型:有不同比例的不典型淋巴细胞,细胞体积大,核/浆比例减低,胞浆呈不同程度嗜碱性染色,有或无嗜天青颗粒。T-CLL细胞形态分为以下4种:①大淋巴细胞型:细胞体积较大,胞浆为淡蓝色,内有细或粗的嗜天青颗粒,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常偏向一侧,染色质聚集成块,核仁罕见。②幼稚T细胞型:胞核嗜碱性增强,无颗粒,核仁明显。③呈脑回样细胞核的小或大淋巴细胞。④细胞形态多样,胞核多有分叶。(5)临床分期标准:①I期:淋巴细胞增多,可伴有淋巴结肿大。②Ⅱ期:Ⅰ期加肝或脾大、血小板减少<100×109/L。③Ⅲ期:Ⅰ期或Ⅱ期加贫血(Hb<100g/L)。除外淋巴瘤合并白血病和幼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血淋巴细胞持续增高≥3个月,并可排除病毒感染、结核、伤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引起淋巴细胞增多的疾病,应高度怀疑本病。在较长期连续观察下,淋巴细胞仍无下降,结合临床、血象、骨髓象和免疫表型,可诊断为本病。〖鉴别诊断〗就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多和肝脾肿大的特征,临床上需要与下列疾病相鉴别。(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白细胞升高明显(100×109~500×109/L),骨髓中以中晚幼粒细胞增生为主,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减少或消失,有Ph’染色体阳性,脾肿大显著。 (2)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白细胞计数轻、中度增高,肝、脾、淋巴结肿大不显著,血象和骨髓象以成熟单核细胞为主,偶见幼单核细胞。(3)淋巴瘤:淋巴结呈进行性的无痛性肿大,深部淋巴结肿大可压迫邻近器官,血象无特殊变化,骨髓涂片和活检找到Reed—sternbery细胞或淋巴瘤细胞。淋巴结活检可见:正常滤泡性结构为大量异常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所破坏;被膜周围组织同样有异常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浸润;被膜及被膜下窦也被破坏。(4)淋巴结结核:常为颈部局限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质地较软,有压痛及粘连,甚至坏死或破溃。淋巴结活检:有结核杆菌或干酪样坏死。抗结核治疗有效。(5) 病毒感染:淋巴细胞增多为多克隆性的,增多是暂时性的,随着感染的控制,淋巴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常规治疗】慢粒临床可分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三个阶段,各阶段临床表现各有不同,慢性期治疗可以中药为主,配合化疗药治疗,加速期和急变期应以化疗为主,配合中药治疗。西医治疗(一)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 疗效标准:对CML治疗效果的判定可分为在血液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不同水同上的评价。CML血液学缓解的标准为:临床无贫血、出血、感染及白细胞浸润表现;血象:血红细胞高于100g/L,白细胞数低于10×109/L,分类无不成熟细胞,血小板在(100~400)×109/L;骨髓象正常。CML细胞遗传学缓解的标准是标志CML克隆的ph1染色体的消失。2、 单一化疗药物治疗 单一药物治疗CML可应用的药物包括烷化剂如:马利兰、马法兰、苯丁酸氮芥、二溴甘露醇等、抗代谢药如羟基脲、6-巯基嘌呤(6-MP)、6-硫鸟漂呤(6-TG)等,高三尖杉酯碱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和应用的中药靛玉红和异靛甲等。3、 联合化疗 受急性白血病治疗中联合化疗于单药治疗的启示,对于CML人们近年来也尝试了采用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法。4、 干扰素 干扰素(IFN)具有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分化、免疫调节等IFN 可分为α、β、γ三大类,IFN-α和IFN-β对酸稳定,具有相同的受体,均由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5、 骨髓移植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 自体骨髓移植(ABMT)或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CT):ABMT和APBSCT治疗CML的目的主要是延长慢性期或使晚期病人重新回到慢性期,从而延长病人的生存期。(2) 同基因骨髓移植:此种BMT是对CML病进行BMT治疗和最早尝试。(3) 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几乎是目前能够彻底治愈CML的惟一手段,也是CML治疗的最佳方法。(4)加速期和急变期的治疗 CML 一旦进入加速期病期病情多不稳定,约有2/3的病人会继而发生急变。此阶段已为CML的晚期,治疗比较困难。【预后与转归】目前认为年龄小于40岁,脾肿大不明显,外周血中血小板较低,原始细胞百分比不高,CR小于1年以及BMT前时间短均为CML的有利因素。 CML最终可合并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及多脏器衰竭,并发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而死亡。 慢淋病程悬殊不一,短至1~2年,长至5~10年,甚至20年。病程长短与病情缓急、全身病状、肝脾肿大、血象和骨髓象变化等有关。一般年龄偏大,预后为好,就诊前无症状期,生存期长,反之预后较差,常见死亡原因为感染 ,尤以肺部感染多见。慢性急变而死亡较罕见参考资料:

慢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系骨髓中各系列细胞呈慢性弥漫性恶性增生并浸润全身各组织,增生的细胞常无明显的成熟障碍。

慢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系骨髓中各系列细胞呈慢 性弥漫性恶性增生并浸润全身各组织,增生的细胞常无明显的成熟障 碍。 • 根据细胞类型分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毛细胞白血病等 主要内容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 • • • 1.疾病概述 2.病因及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分期 4.诊断标准及实验室检查 5.治疗 1 CML疾病概述 CML疾病概述 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简称慢粒)亦称 为慢性髓细胞白血 病(CML),是一 种起源于多能干细 胞的髓系增生性肿 瘤,粒细胞生成显 著增多,而清除率 相对缓慢,造成粒 细胞在体内积聚。 2 特点:外周血白细胞 总数增加,骨髓和外 周血中粒细胞显著增 多,脾脏明显肿大, 多因急性变而死亡 3 CML在不同国家、不同地 区和不同种族发病不尽相 同,在欧美西方国家,发 病率约为万。 在 我国则约为 万,占白血病病人的15%, 中位发病率年龄为45-50 岁,男性多于女性 2 CML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及发病机制 1 较公认的因素 是电离辐射 (放射性药物、 放射治疗、X线 诊断和治疗及γ 射线的接触), 暴露于辐射的 人群有较高的 CML发病率 2 化学因素:常 年接触苯类化 合物以及某些 药品,如保泰 松、氯霉素及 烷化剂等,可 诱发CML 3 病毒因 素:RNA 肿瘤病毒 4 遗传:尚待进 一步研究,当 母体患慢粒时, 妊娠的下一代 子女可不受影 响,孪生兄弟 一人患CML, 另一人未发现 相同的遗传学 异常,也不会 患此病。 3 CML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 起病缓慢,其自然病程包括无症状 期、慢性期、加速器及急变期4个阶 段,多数患者是在症状出现之后方 去就诊并得以诊断。 只有极少数人 在体检和因为其他原因检查血液时 才发现血液异常,此时脾脏可能已 有轻度肿大或不大。 查看更多

慢性肾脏病的论文

通过结合两种强大的技术,科学家正在将糖尿病研究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在一项由哈佛大学的凯文·凯特·帕克(Kevin Kit Parker)领导的研究中,该研究于8月29日发表在《芯片实验室》上,微流控技术和人类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已整合到一个胰岛芯片中。新设备使科学家更容易在将胰岛素产生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测试胰岛素 *** 化合物以及研究糖尿病的基本生物学之前,对其进行筛选。

美国哈佛大学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科学家可以将微流体和人体胰岛素生成β细胞,整合到特殊的晶片上,而这种新设备,能够使科学家能够更容易地筛选胰岛素生成细胞。研究由Kevin Kit Parker教授领导,并发表在《晶片实验室》期刊上。

糖尿病患者异常的β细胞,可用干细胞生成

哈佛大学干细胞研究所Douglas Melton教授表示,如果要治愈糖尿病,我们必须恢复一个人自身制造和输送胰岛素的能力。胰岛β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与靶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结合,诱导细胞的代谢发生变化,使葡萄糖利用、储存过程加快,促使血糖浓度下降。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引起,即胰岛β细胞无法产生正常水平的胰岛素,导致血糖无法被机体吸收,并累积在血液中。

「细胞专家」阳明生化所博士张薏雯解释,糖尿病患者体内缺乏一种β细胞。「β细胞会测量血液中的糖分,并负责分泌胰岛素。但是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不能正常运作,就导致身体搞不清楚身上的糖分,也没办法生产适量的胰岛素来应对。」

可喜的是,现在可以使用干细胞来制造健康的β细胞。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中,生物医学工程教授 Jeffrey Millman 率领研究团队直接给实验室患有严重糖尿病的老鼠注射干细胞,让其转变成β细胞。结果,两周内让老鼠血糖值恢复正常,并维持长达 9 个月。

张薏雯再举例:「还有哈佛大学干细胞研究所的Douglas Melton教授,去年也找到新的方法,可提高未分化的多功能干细胞转化成可生产胰岛素的β细胞的比例至80%。」

(图源:JCI Insight。2020年)

筛选胰岛细胞技术仍停留在1970年!哈佛研究打破僵局

「不过,并不是直接把干细胞施打进去,就能期待它们全部变成有用的β细胞,因此科学家还需要经过筛选的过程。」张薏雯指出,之前这方面的技术仍然停留在1970年代,过程繁复,让不少临床医师直接选择放弃。

而哈佛的研究,正好突破这个困境。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Aaron Glieberman 博士说:「我们的设备(晶片)将胰岛分成不同的线,同时向每个胰岛输送葡萄糖,并检测产生多少胰岛素。」他解释,这样的作法将葡萄糖 *** 和胰岛素检测结合在一起,因此可以快速为临床医生提供可操作的资讯。

哈佛大学生物工程与应用物理学家Parker教授说:「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糖尿病细胞治疗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项装置可以更容易地筛选 *** 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测试干细胞衍生的β细胞,并研究胰岛的基本生物学。」

由不同领域的专业技术,一同探讨糖尿病的解决方案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和帕克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Benjamin Pope表示,我的主要兴趣是糖尿病本身,我家所有成年人都患有2型糖尿病,这就是我从事科学职业的原因。看到这项技术用于糖尿病研究和移植筛查,我感到非常兴奋,因为它可以为糖尿病提供细胞疗法。

Pope补充说,它也是许多不同技术的完美结合。自动胰岛捕集技术背后的物理学,微流体技术,实时传感器以及作为其基础的生物化学,电子和数据采集组件,甚至是软体。整个设备和操作系统,集成了来自不同领域的许多东西,我在此过程中学到了很多。

除了将其应用于糖尿病外,该设备还有望与其他组织和器官一起使用。Glieberman表示,我们可以修改核心技术来感知一系列微生理系统的功能。有了连续检测细胞分泌物的能力,我们希望使探索细胞如何使用蛋白质信号进行交流的过程变得更加容易。这项技术最终可能会为诊断和治疗的健康动态指标带来新的见解。

1、慢性肾脏病防治研究2、异常修饰蛋白在疾病中的作用学术任职:中华肾脏病学会青年委员代表论文:梁敏,刘俊,侯凡凡,田建伟。维生素E包被膜透析器对血透病人氧化状态的影响。中华肾脏病杂志,2003,19(4):259-260最具代表学术专著:主要获奖情况:在研课题: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晚期氧化蛋白产物诱导胰岛细胞损伤及其机制研究(编号:30971382)。起止时间:。资助额:31万元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羰基应激在慢性肾衰血管并发症形成中的作用(编号:30100082)。起止时间:。资助额:19万元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氧化应激在慢性肾脏病AGE相关性病变的作用(编号:06024402)。起止时间:。资助额:5万元 目前可支配总经费:40万元。学术简介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其特点和意义、开展新医疗、新技术等情况、国内所处的学术地位于2000年获医学博士学位,2004年晋升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005年成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肾脏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20余年,曾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理生理和防治,以及肾替代治疗领域进行了系统研究。近年着重于慢性肾脏病防治,以及异常修饰蛋白病理作用机制的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期刊15篇。以第一作者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和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课题1项。以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4/7)等科研成果。应邀撰写专题讲座4篇。参编专著5部。现为中华肾脏病学会青年委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