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治疗水气病论文

发布时间:

治疗水气病论文

“ 脉沉小 ”,沉代表病在里,小代表阳气虚,属少阴证。《伤寒论》里讲少阴证是“脉微细但欲寐",血脉系统被寒水包住,脉变得很小。 麻黄汤在经方里又称为“返魂汤”,病人阳不够时用青龙硬把阳叫回来。这里病人水病,里阳不够时用麻黄附子汤壮里阳,利小便。脉浮代表病在表,用杏子汤发汗。杏子汤方缺失了,按照方义,倪师判断为麻黄杏仁甘草汤,而非麻杏甘石汤,麻杏甘石汤用于肺里燥热,有咳有喘时用,有表实汗透发不出来,咳黄痰,无胃口。麻杏甘石汤加上桂枝生姜红枣就是大青龙汤,而这里是水肿,怎么会有喘咳。 可见,这一条辨里一个是麻黄附子甘草汤,一个是麻黄杏仁甘草汤。用杏仁不用附子目的就是要壮肺,肺的胸阳不够时,会被寒束住,而肺主皮毛,因此水会被阻在皮肤毛孔下。这个时候用麻黄将肺打开来发肺里的汗,然后用杏仁把肺里失去的津液补足,麻黄和杏仁等量用,所以这个杏子汤也是个利水的方子,即当病人“ 水之为病 ”,脉为浮时,宜杏子汤。 少阴证的主方是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在这里不是用来发汗而是利尿的,之所以能利尿是因为阳,一个人阳虚时会积水。 “ 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 ”,这个条辨讲的是“无水”,没有真正的积水病,病人是“虚胀“不是直正的水胀。所谓虚胀就是有胀闷感但是没有水病,这种是属于气病,气病会肿胀。气胀跟水胀不一样,水肿病人的皮肤和脸色一定会很光润很亮,眼袋一定会膨起来,脉都会比较沉,有时候按到肿的地方就会凹陷下去一小洞,都是因为有积水在里面,水在里面累积最明显的表症是小便变得很少,然后喝水又很难过,喝不下去,病人也不会口渴,这是一般标准的水肿病症状。 水很重时才会用到蒲灰散,一般用防己黄耆汤、防己茯苓汤、麻黄附子汤、麻黄杏子汤等都可以把水排掉,用到蒲灰散已是病人汤药无法下肚了。 流汗时跳入水中,冷水束到表,汗无法透发,汗离开汗腺后不会再回去,便停在皮肤下,日积月累渗入肌肉,“ 身体肿 ”,影响到三焦系统,三焦系统里的营养无法去滋润四肢,便渗透出来,所以流出来的黄色的汗,那是三焦的本色。 治黄汗有两方,一个收敛,一个发散。 表虚时用黄耆芍药桂枝苦酒汤 ,是收敛方。 苦酒即醋,醋和芍药均收敛,桂枝发散,桂芍等量用时,血液循环会加速,加速时加点醋收敛它,使之不伤正气,只希望把堵塞的表汗去掉,重用黄耆清除未透发的汗,故能固表,配合桂芍,旧水被排掉,新水被运送到四肢,同时用酸醋把黄汗收回三焦。 七碗水加一碗醋,煮成三碗。“ 若心烦不止者 ”,是因为醋喝太多了,药停了就好了。古代人得黄汗病的属于劳力之人,多见于船夫,然现代社会也有黄汗病,出了大汗跳入泳池就是在制造黄汗,一热一冷,日积月累,流出的汗是黄的,身体其他部位都不黄。此方一剂知,效果很好。 黄汗,实症用桂枝加黄耆汤,是发散方。 “ 黄汗之病,两胫自冷 ”,得到这类黄汗病的时候,其表症一样是流汗多而且是黄色的,两个膝盖胫骨都很冷。“ 假令发热 ”,假使膝盖这边是发热的话,就是属于历节病,历节代表里面是寒湿的,跟黄汗没有关系,黄汗病膝盖是冰冷的。西医讲的尿酸过多就是痛风,这时候历节是又红又肿又痛又烫,这种热到好像被热水烫到的感觉,受不了的热与电掣般的痛。如果是病人有热证就是属于历节,不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如果是胫冷才是我们这里的治症。 “ 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 ”,吃饭后就流汗,黄昏的时候也会盗汗,“ 此荣气也 ”,这表示病在血分。午后开始阴气始盛阳气始衰,黄昏时阳是要入阴的,与清晨相反,清晨的时候阴气很盛,阳气慢慢出来,所以人会醒过来。“ 暮盗汗 ”代表阳无法入阴。 “ 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 ”,甲错就是皮肤很干燥,有白色皮屑脱落。所有恶疮均属湿热症,湿热太盛。“ 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 ”,一流汗就很轻松,后面的条辨讲的都是湿热的症状。这种黄汗是因为表实无法得汗,造成三焦的水无法排出去,若能出汗,黄汗就不会发。 用桂枝汤发汗,用黄耆退黄,此黄非肝胆的阴黄,而是三焦的黄。常言到,黄耆补气当归补血,补什么气?气就是水,让水气化靠黄耆。 黄汗的两个处方都是汗水有问题,都靠黄耆,一个是发,一个是收,而黄耆是相同的。黄耆的作用是固表,同时不让病再回头。桂枝汤里加黄耆,桂枝、芍药各三两,黄耆只用二两,主力是桂枝汤。历节也会有黄的现象,膝盖里的风湿如果开刀拿出来看都是黄水,这是湿已经渗到关节里面,不在三焦油网中。平常看到小孩子皮肤非常不好、非常粗糙,都可以开桂枝汤加黄耆。但是如果黄汗很严重,病人表又虚掉的时候,就必须要用桂枝芍药苦酒汤。两个处方最简单的区分就是,一个是实症用的,一个是虚症用的。“ 腰以上汗出,下无汗 ”或“但头汗出”,都代表身体内有湿,当有湿时赶快要把湿排掉,排湿的方法很多,白术茯苓排湿,怕胃口大人会胖,用苦温化湿,苦药温药配合用,如乌梅丸。“但头汗出”可用防己黄耆汤之类。 “ 身疼重 ”代表表实,吃的食物变成营养后经脾的吸收送入三焦再供应到全身,表实后三焦的营养到表后透发不了,新的营养又一直在制造,结果堵在三焦油网里。实际上,腰以上汗是被逼出来的,而非真正的表虚,正常人出汗是全身的。 相关链接: 《金匮要略》笔记53|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处方(风水/皮水/里水) 《金匮要略》笔记52|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水病四大症状/五脏积水的外症/治水原则/妇科病的来源及脉诊 《金匮要略》笔记51|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风水/皮水/里水/脉诊 《金匮要略》笔记50|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水病的基本概念 注:文中涉及到的处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他用。

伤寒中苓桂三剂的异同辨析 戚子荣 龚水帝 庄岸山 苓桂剂所治疗的水气病属于阴邪, 人体阳气虚时易产生水气病。 人体水液的正常输布与排泄主要依靠肺、 脾、 肾的相互作用, 并与三焦、 膀胱的气化功能密切相关。 所以以上脏腑的阳气虚弱可以导致水邪内生, 水邪上泛所出现的症候称为水气病。 下面我们从以下组成、 病因及作用部位、 功能与主治、 现代临床上四个方面分析苓桂术甘汤、 苓桂枣甘汤和茯苓甘草汤的异同。 1 组成上的异同 苓桂剂群以苓桂术甘汤为底方, 以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四种药物为基础, 其中茯苓利水健脾, 是为主药; 桂枝温阳降逆, 与茯苓配合温阳化气; 白术配茯苓, 健脾燥湿利水,配炙甘草, 健脾益气。 三方均有茯苓、 桂枝和甘草三味药, 功效的不同关键是白术、 大枣、 生姜的配伍变化之区别。 苓桂术甘汤用白术健脾化饮, 除中焦之寒饮; 苓桂枣甘汤用大枣健脾, 合炙甘草温脾助运, 培土制水, 预防奔豚病的发生; 茯苓甘草汤用生姜温胃散水, 除中焦之水, 这是三个方子的个性。 苓桂枣甘汤还用了特殊的甘澜水, 其用意是将水扬数遍, 令其烂熟, 可去水寒之性而不助水邪之义 。 2 病因及作用部位的异同 “苓桂” 三方均为主治阳虚水停之方, 该证或由于患者素体阳虚, 或因为误用、 过用汗、 吐、 下三法, 伤及其身中阳气,使气化失利, 水液代谢发生紊乱, 引发水邪内停而致 。 苓桂术甘汤是治疗误用吐下法后致脾虚水气上冲; 苓桂枣甘汤是治疗汗后心阳虚, 欲作奔豚; 茯苓甘草汤则治疗汗后水停中焦。三方虽然都是治疗水气病, 但是在脏腑病位上有明显的差异: 苓桂术甘汤证病位在中焦脾胃, 苓桂甘枣汤证病位在下焦脐下, 茯苓甘草汤证病位在上焦心肺。 3 功能与主治上的异同 病势而言, 苓桂术甘汤证和茯苓甘草汤证较缓, 苓桂枣甘汤证相对较急。 苓桂术甘汤主治脾阳虚水气上冲, 具有温阳健脾利水的功效; 苓桂枣甘汤主治心阳虚, 下焦水饮欲动, 具有温通心阳, 化气利水的效果; 茯苓甘草汤主治胃阳不足, 水停中焦, 可以温胃化饮, 宣阳利水。 苓桂术甘汤是苓桂剂群的代表方, 是治疗痰饮、 水湿停聚中焦的理想方剂。 水湿痰饮停聚中焦会导致心下逆满、 泛吐清水痰涎, 水气上蒙清窍则眩晕。颜面虚浮、 大便溏薄是水气上逆的表现, 舌淡、 苔薄白、 脉沉滑等都是水气不化的症状 。 苓桂枣甘汤是苓桂术甘汤去白术加大枣, 临床用于治疗“奔豚” 或“欲作奔豚”。 茯苓甘草汤治疗由于汗出过多, 胃阳被伤, 腐熟的功能受损, 水停中焦导致口不渴、 四肢冷、 心下悸动等阳气被抑制之证。 4 现代临床上的异同 苓桂术甘汤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脾虚水饮凌心之风心病、肺心病、 心包积液、 心力衰竭等病, 临床中, 只要抓住脾阳虚弱、 痰湿中阻这个病机, 不仅可以治疗本例的眩晕, 还可用本 方加减治疗慢性胃炎、 幽门梗阻、 冠心病等辨证分型属于水气病类者; 苓桂甘枣汤现代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如神经性心悸、假性痫症、 神经衰弱、 慢性肾炎、 胃扩张、 胃部有振水声等等,对胃部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茯苓甘草汤临床上可以治疗肺胀、 心下悸、 慢性胃炎及特发性水肿等病症; 三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临床应用时宜鉴别使用, 对苓桂术甘汤、 苓桂枣甘汤和茯苓甘草汤各方面的异同进行对比辨析后, 对临床上水气病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苓桂剂对水气病的治疗原则是温阳、 化气、 利水, 主要运用茯苓、 桂枝、 甘草为各剂的共同药物, 这三种药物主要又有两种搭配, 第一种是茯苓和桂枝配伍, 可以用桂枝的温阳之性协助茯苓利水祛湿, 第二种是桂枝与甘草相配, 甘草都用炙甘草增强其温通阳气的作用。 两种药物搭配成为了苓桂剂的核心, 但是治疗水气病还需要考虑各种因素才能辨证立法施治。由于导致水邪停留的病因不同, 水邪在身体停蓄的部位不同,阳气被遏的程度不同, 病变脏腑的不一, 还有夹杂兼证的差异,水气病需要弄清病变机理、 证候变现的微细差异、 各脏腑的辨证及对夹杂兼证分析才能灵活地选用合适的药物、 方剂来治疗, 在临床上需要细心辨析。

(原文) (解读) “ 帝曰:有病肾风者,面胕痝然壅,害于言,可刺不? ” 黄帝道:有患肾风的病人,面部足背浮肿,目下壅起像卧蚕一般,言语也感到不便,像这样的病人,可以针刺吗? “ 岐伯曰:虚不当刺,不当刺而刺,后五日其气必至。 ” 岐伯说:肾已重虚,不应当用刺法,如已用了刺法,五天后病气必然会来的。 “ 帝曰:其至何如? ” 黄帝道:病气来了会怎样? “ 岐伯曰:至必少气时热,时热从胸背上至头,汗出,手热,口干苦渴,小便黄,目下肿,腹中鸣,身重难以行。 ” 岐伯说:如病气来了,一定会感到气短,时时发热,从胸背上至头部,汗出、手热、多渴、小便色黄、眼睑浮肿、腹中鸣响,身体沉重,行动困难。 “ 月事不来,烦而不能食,不能正偃,正偃则咳,病名曰风水,论在《刺法》中。 ” 若病在妇女,月经就会停止,胸闷,不能吃东西,不能仰卧,仰卧就咳嗽得非常厉害,这病叫作风水。在《刺法》篇里有详细的论述。 “ 帝曰:愿闻其说。 ” 黄帝道:希望你说说这其中的缘由。 “ 岐伯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 ” 岐伯说:邪气的聚集,是因为正气的不足 , 肾阴不足时,阳邪就乘虚聚合在一起,所以会气短,时时发热,汗出 。 “ 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也。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则咳甚,上迫肺也。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 ” 小便色黄,这是因为有了内热。不能仰卧,是胃中不和。仰卧咳嗽就加重,是水气向上迫肺。凡是有水气的病人,微肿的预兆可在目下看出。 “ 帝曰:何以言? ” 黄帝说:为什么这样说? “ 岐伯曰: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 ” 岐伯说:水属于阴,目下也属阴,腹部为至阴之处,所以腹中有水,目下必然出现微肿。 “ 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卧不得正偃,正偃则咳出清水也。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 ” 心气上逆,所以口苦舌干,不能仰卧。仰卧就会咳出清水。凡是水气病人,都不能仰卧,因为卧后会感到惊恐不安,而惊恐就会使咳嗽加重。 “ 腹中鸣者,病本于胃也。薄脾则烦不能食,食不下者,胃脘隔也。 ” 腹中鸣响,是由于胃水随经下泄。水气迫脾就会烦闷而不想吃东西 , 食物不能下咽,是胃中有阻隔。 “ 身重难以行者,胃脉在足也。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 身体沉重,难以行动,是胃的经脉下行于足的缘故。妇女月经不来,是因为胞脉闭塞。胞脉属于心脏,而下络于胞中,现在水气上逆迫肺,心气不能下通,所以月经就不来了。 “ 帝曰:善! ” 黄帝说:讲得 太 好 了 ! 今天学习了风水疾病怎样治疗。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氢气水治疗糖尿病论文

水素水(Hydrogen Water)是直接使用了日语原名。因日语中“水素”的意思是“氢”,所以,也有人称之为“氢水”,国内又叫富氢水。对于富氢水的研究热始于2007在《自然医学》第一篇氢气生物学论文开始,常识告诉我们氢气是不溶于水的。在中学关于制备氢气的化学实验中,我们就采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其主要原因是考虑到氢气是不溶于水。实际上,氢气并不是不能溶解与水,只是溶解度确实比较低。如果按照摩尔浓度计算,20℃时水溶解纯氢气的浓度为。如何提升并保持饱和氢气水的浓度及稳定性,才是氢气医学应用上的科研难题。国内纳米气液混合技术的发明攻克了氢气难溶于水的科学难题,采用物理方法让水均匀包裹氢分子,促使氢气和水达成稳定结合。具有氢气浓度高,稳定性能好等特点。

所谓富氢水就是在高压条件下增加水中氢气的含量到 mg每升。尽管推广的人声称富氢水有各种抗氧化,抑制肿瘤等等作用。但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来支持这些声称的效果。其他的办法含有吸入喊氢气的空气,或者注射含氢的生理盐水。

富氢水就是把氢气溶解在水里制成的。富氢水是一种理想的给氢方法,但是氢气难溶于水是制约氢水的最大障碍,庆幸的是,纳米气泡被证明是克服难溶气体溶解的最理想技术。一般情况下,气液混合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实现:一种是液体以液体的形式自动进入气体中,另一种是气体向液体中鼓气。纳米气泡作为一种气体溶解新技术,是氢气医学的最佳最理想技术,这已经受到氢气医学产业和学术界的广泛接受和认可。

Q:氢的能力有哪些?A:氢医学领域的专家康志敏教授曾说过:“氢气可以选择性清除毒性自由基,氢气可以激活内源性抗氧化系统,通过以上两种方式发挥对各类疾病的保护作用。”研究表明,氢气可以清除羟自由基、亚硝酸阴离子等毒性自由基,而不会去破坏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这种对于人体所需的有用的自由基,以此来减轻细胞的氧化损伤。另一方面,氢气还能激活内源性抗氧化系统。因为氢可以显著激活NRF2,而NRF2可以激活细胞防御化学反应,增强细胞对抗损伤的能力。康志敏教授表示:从抗氧化角度解释氢的作用,一方面氢气可以清除自由基,另一方面它能激活机体自身抗氧化活性,两者共同作用,从而达到帮助细胞对抗损伤,细胞表现为死亡减少,炎症反应减轻、开始增殖修复,逐渐恢复健康。Q:氢气能干预哪些疾病?A:康志敏教授说:一是对于各类危及生命的重症,比如心梗、脑中风、心跳骤停,在抢救过程中吸入氢气都可以很好地缓解严重程度,或者说可以救命的;二是对于各种疑难杂症,比如说肿瘤、类风湿、尿毒症、老年痴呆等等,通过吸氢都可以得到改善,吸氢可以减轻放化疗副作用,帮助抑制肿瘤复发转移,并且氢气介入的越早,对预防肿瘤疾病发生的价值越大。另外,有不少氢气医学领域的学术研究论文证明,氢气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160多种疾病和损伤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Q:氢气吸入浓度越高越好吗?A:当然不是!氢气的燃爆范围是4%-74%,我们需要将氢浓度控制在总呼吸气量的4%以下,高浓度的氢气吸入是有一定的爆炸风险的,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控制好氢气吸入的比例,在冬日这种容易静电的日子,一个静电产生的电火花可能就能引发一场灾难。而且很多实验证据表明,高浓度的效果也并不比低浓度的好多少。安全使用氢气是我们一直倡导的核心观点。Q:氢安全吗?A:诺贝尔奖提名者贾斯·尼克森博士在一次采访中,曾经提到过氢是非常安全,他甚至用了四个非常来强调,氢的安全,无毒无副作用。而且在深海潜水领域,应用氢气作为呼吸的补充气体已经有100余年的历史,对潜水员及多代子女的跟踪调查研究也显示了氢气的超高的生物安全性。

金匮要略治疗水气病论文

本段在历史上始终是个谜团,很多经方家在解释,这段整个讲的是气分病。“ 寸口脉 ”即阳脉,“ 迟而涩 ”表示心脏力量比较衰弱了。“ 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 ”,代表进入少阴证,阴寒比较盛,血也不够。 《内经》讲,不知阴阳不能当医生,阴阳怎么看?腹为阴,胸为阳,肚脐是阴阳交会点,以肚脐为始点写个“8”字,写的方向便是阳气和阴气运行的方向,即腹部阴气运转的方向是顺时针的,顺着大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方向(亦是大便行走的方向);胸部阳气运转的方向是逆时针的,从阴到阳,便是阴阳的“ 大气一转 ”。正常人阴阳气按照这了“8”字转的时候,阳中就会有阴,阴中就会有阳️,阴阳非常协调,故头面是阳,但摸到是冷的,下面是阴,但摸到是热的,所以正常人上面冷下面热。若上热下寒就不正常了,这时就该动手调理了,千万不要等到肿很大了还不自知,还觉得没什么,那是因为年轻气盛,等到哪天阳衰了就知道了。阴阳气在转时分两症:气分和血分,这里讲的是气分。当胃、胸腔都是寒的时候,上下皆寒,饮水、食物入胃,胃无法消化,肠胃就是气分,气分的力量不够,喝进去的水无法气化,小肠亦如此。当水无法化为气进入五脏时,冷水就梗在胃的周围,胸腔肋骨到腹腔形成一个大圆盘(以肚脐为中心),寒造成水无法气化,肚子变得很大,“ 名曰气分 ”,是因为阳不足才造成的,阳不足造成阴积。“ 手足逆冷 ”,手脚的温度跟胃有关,手脚热代表肠胃热,手脚冷肠胃冷,尤其是脚,因为胃经循行至脚。上焦定义为气,下焦定义为血,“ 营卫不利 ”时,“ 腹满胁鸣 ”,肋骨处有水声,中膈堵到,“8”字无法转动起来,变成阴在下面转,阳在上面转,各自转各自的。“ 阳前通则恶寒 ”,上焦寒故感觉身冷,“ 阴前通则痹不仁 ”,脾主少腹,下焦也是寒的,脾又主肌肉,故腹寒时肌肉会麻痹。阴阳一定要“ 相得 ”,才能“8”字循环,寒气才能散掉。“ 实则矢气 ”,实症放屁多,因为小肠阴气很盛无法化升为阳,食物堵在里面,堵久后产生沼气。“ 虚则遗溺 ”,因为寒,小便无法气化出来,而是漏出来的。“气分”讲的是气走的方向,原因是阳不足造成的阴实,故处方开升阳的药。气分,寒湿梗在心下,肠胃里的津液营养无法送到五脏,统统梗在这里,故“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 ”。桂枝汤拿掉白芍,因为白芍是阴药,气分病是阴太盛,桂枝硬把心火导入小肠。内脏寒太盛时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证,这是少阴证,专门去下焦的寒实,吃下后一剂知,肚子里的水就去掉了,“8”字就转起来了,阴阳大气一转,阴阳会协调,皮肤肌肉都有阴阳,故感觉“ 虫行皮中 ”,身体内到处有阴阳。当水无法气化时有一种特殊的情形:身体其他都没问题,就是胃的下方有水,也会造成“ 坚大如盘 ”,原因是脾湿太盛造成阴阳气不通。白术去脾湿,枳实去胃里的浊水。大柴胡汤、四逆散、小承气、大承气、调胃承气汤里都有枳实,当胃冷消化不好时会产生很多浊水,这个浊水是食物坏死后留下的,枳实能够专门清除这个浊水。同样“ 心下坚大如盘 ”,枳术汤证胃很不舒服,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证则没有胃不舒服。 现在重新来看下面这段,这段讲的是血分,应该接在这里。 如前所述,阴阳气的旋转以肚脐为中心,脐下是阴,脐上是阳。前面讲的气分,简单讲就是肠胃,那内脏呢?是血分。气分是寒实,血分是阴实,如何治疗阴实?阴实为什么会造成严重的腹水?这一条辨就是要告诉这些,前面只是简单讲一下,有个初步印象,因为还未涉及到汤方,这里详解。 1、心水者: 一个人不管什么病,只要情绪很烦躁,都是心脏的问题 ,因为心藏神,神不守,人就焦虑、烦躁。如何知道心脏有积水?心脏造成阴阳气(“8”字)不通时,水会停在心脏下方,心脏下方是脾脏,水慢慢渗透进脾脏,脾管全身肌肉,故“ 身重 ”。中膈有水时,吸入的气只能到两肋,无法下去到肾,气会回逆,故“ 少气 ”,心与小肠相表里,中膈有水时,心火无法下到小肠,小肠火不够,下焦的水无法气化,水是最重的,积累在阴囊,故“ 其人阴肿 ”,阴囊肿大。我们从外症“ 不得卧,烦而躁 ”便知心脏有水。 处方思路 : 茯苓(利三焦心包的水),桂枝(强心阳,把心火导入小肠),防己(通利三焦,对症阴肿),杏仁(补足肺里津液,因为心火下不去反逆,会把肺里津液烧光,肺里变得干燥),白术(去湿,对症身重),黄耆(补气,对症少气)。 2、肝水者:腹大的人如何知道他是肝脏积水?有几个症状: 躺在床上不能自己翻身;胁下痛,常常有口水出来,小便滴滴答答排不尽。 当遇到血分病,肝家有阴实,可能是肝硬化,也可能是肝癌,营养被实堵到无法进入肝脏,当肝实越来越严重时会顶到脾脏(木克土)。小肠消化食物后,要将营养交给脾(脾主少腹),但脾受肝的影响,变成阴实,不受纳小肠交来的营养,这些水只好回头累积在腹腔里,这就是 腹水的原因 。肝脾刚好在胁下,故“ 胁下腹痛 ”。肝只影响到脾,还影响不了肾,肾的津液还会上来到嘴里,还有点口水,小便也还有点。 处方思路 : 救脾。若脾脏能受纳营养,便立于不败之地。什么是脾?甘(甜)味入脾,用甘淡渗利的方式来强脾,治肝先实脾,小健中汤能实脾,但实的是虚寒的,而非阴实的。用甘淡渗利的药去通利脾脏就可以把水排出来。分消汤、补气建中汤便是此思路,但记得不用甘草,甘草蓄水。已经是阴(脏)实了,若再去做切片、栓塞会更实,加重问题。 3、肺水者: 如何知道肺有水? 也是不得卧, 如何与心水区分? 肺家有阴实(长东西),大肠的水上升到肺里时被堵到,无法上去,便慢慢累积在肺的下方,肺主皮毛,肺主气,水无法气化,会“ 身肿 ”。正常人大肠的水气化后上升到肺(金生水),肺水滋润皮肤,新水代替旧水(肺主皮毛),肺里的水再进入肾(金生水),再经输尿管入膀胱,膀胱再做第二次气化,气化后小便才有喷射的力量,而好的水则进入肝脏(水生木),再入胆成胆汁,胆汁再进入小肠(木生火)大肠循环,帮助消化(火生土)。现在大肠的水不断上去停在肺下方下不来,故“ 小便难 ”。肺跟大肺相表里,大肠的水不断上去的压力会回来,小肠的火无法把大肠里的水完全气化掉,故“ 鸭溏 ”。 处方思路 :十枣汤 4、脾水者:如何跟肝水、肾水区分?脾主少腹,中医的脾包括胰,脾主四肢肌肉,故“ 腹大,四肢苦重 ”,气被脾实堵到也无法下降,也会“ 少气 ”,呼吸短,脾主湿,少腹湿盛,“ 小便难 ”。 处方思路 : 白术(去湿),茯苓(利尿),白芍(对症少腹问题) 5、肾水者:也是肚子大, 肚脐突出肿大 ,肾在腰部,故“ 腰痛 ”,肾本来是水,肾有问题时小便就排不出去,无便意。肾经到脚,脚会“ 逆冷 ”。头面的水来自肾脏,从两个地方进入:A、命门火把肾水气化上冲脑部,经过脖子冷却后入脑,脖子是冷却系统,风池风府风门都在此,天冷的时候人会缩脖子,一缩脖子冷却系统变短,热气会多上去一点,夏天伸长脖子就会凉快些,这些都是人的正常反应。B、肾经顺冲脉入舌头喉咙下方。当肾脏功能不行时,水停在下面无法上去,上面的水下来,新水无法上去,水源没有,上面的水会不够,故“ 面反瘦 ”,脸会瘦。 处方思路 : 用石硫磺,非毒药,而是热毒,色黄入三焦,补肾,道家修炼用的“金液丹”所提炼的就是硫磺,是道家的长生不老药。硫磺与命门火很有关系,当遇到病人水肿时,处方里均可加石硫磺3钱(棉裹),硫磺可以利水。 经方对于阴实证,除了开去实的药外,如茜草、炙鳖甲(在泥土里无孔不入,治肝病)、瓦楞子(去痰积)、牡蛎,还要同时开去阴的药,否则病不会好。去阴的药就是阳药,从《伤寒论》最初的桂枝到生附子到硫磺,均升阳去阴。 去阴的药加上去实的药便是治疗阴实的处方思路 。 处方举例:肝家阴实 生附子石硫磺桂枝去阴,炙鳖甲茜草去实,茜草又名鹿衔草,能深入内脏,活血化瘀,通经,用于女人月经不通或子宫里有瘀血。川芎活血化瘀。配合泻南补北,泻南用黄连黄芩,栀子茵陈去黄,栀子去虚热(短暂、间歇性的热),茵阵去实热(燥热、不停的热)。 用这个处方前,病人已经有腹水时,先用甘淡渗利的药把小便导出来。 如何知道处方有效? 当肝有阴实堵到时,不要去管肿瘤硬块生在哪个部位,脐上阳气运行时被阴实堵到就入不了阴,阳便回头产生热。初症,即在西医查出的前两年,病人每晚1-3点醒来,3点以后才睡,是因为热醒过来,里面已经有一点堵到了,1-3点丑时是肝经气血流注的时间,3点以后走肺经,肺里没有东西又睡过去了。初症就动手,处方也不需要那么强。 柴胡,少阳药,入肝胆,黄芩消炎去热,玉今为苦寒药,能去血中热,亦用于女人逆经(流鼻血,可用单味药)。川芎丹皮活血化瘀,白芍入阴,活血化瘀。茵陈去黄,泽泻让黄从小便走。治肝必治大肠,肝病的人要通大便,绝对不可便秘,加枳实,这就是大柴胡汤加枳实白芍的原因,让大便通出来,大黄去实。初症时阴实尚未结得很实,也没有腹水,当然可以用炙甘草、大枣、生姜增强胃气。 病在初症时,攻养同用,处方里攻坚的药和滋养的药开在一起,一定要固好胃气,这是治症的原则,同时攻。吃下后一觉到天亮,无燥热,代表阴实去掉了。病在初症统统有治,但这一阶段西医还查不到。此方肝炎B肝C肝均可用,再在此方上做加减:比如上热下寒口苦咽干,脚冰凉,再加石膏、知母、炮附子等等。恶心,确定是水引起的呕加半夏, 如何确定? 摸关脉为弦脉即是,弦脉都是有水,再看舌头,津液多不干燥。吴茱萸也能止呕,用于胃寒(口不渴,喜热饮)的呕,常于生姜并用,吴茱萸去寒,生姜去水,并用去胃家寒水。 吃饭时先喝汤还是先吃饭? 因人而异。胃家寒症者先喝热汤暖胃再吃饭,正常人先吃饭再喝汤帮助消化。相关链接: 《金匮要略》笔记54|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处方(气水/皮水/黄汗) 《金匮要略》笔记53|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处方(风水/皮水/里水) 《金匮要略》笔记52|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水病四大症状/五脏积水的外症/治水原则/妇科病的来源及脉诊 《金匮要略》笔记51|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风水/皮水/里水/脉诊 《金匮要略》笔记50|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水病的基本概念 注:文中涉及到的处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他用。

这一篇过去在中医里很难解释,因为涉及水的问题,当你了解了中医水的观念时,这一篇就不难理解了。 一、水的气化观念 《内经》里水的气化观念是:肺(金)法象天,越高的地方气候越冷,天是虚空的,正常人是虚的,故“虚”是不会死人的,人死在“实”上。心臓(火)不断搏动产生的热,遗热到小肠(火),当小肠火很盛时,吃下去的东西中有两种水:1、喝的水,到胃里就气化掉了;2、食物里的水,经胃的研磨后到小肠,小肠的火把食物消化,水和糟粕进入大肠(金),大肠的水受到小肠火的加热后气化回到肺(金),两个金是相通的。大肠的肠壁把糟粕过滤掉,只有干净的水才上升进入肺。如果肺里有实,水就上不去,便回到大肠,所以肺癌一定会下利,肺癌治到不下利了就说明治好了。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好的人体生理学和病理学,这套体系已经很完整了,不需要X光、不需要验血报告,从外面望闻问切就知道里面是什么了。 如果心脏力量不够,小肠的温度也就不够了,大肠的水就无法气化,水跟着糟粕一起下来就成下利,中医把它定义为“寒”。 怎么知道寒了? 脚是冷的,因为小肠管脚的温度。练腹式呼吸,是想尽办法把心火导入小肠,小肠火增加后,大肠的水会气化入肺入喉咙,故打坐练功正确时越练津液越多。换而言之,小肠和心互为表里。 二、奔豚的由来 人受到惊吓后,心臓跳得很快,心脏好的人,跳快一会儿就跳回来了,心脏不好的人就一直跳快,即心悸。 一受惊吓,心跳加速,小肠压力突然增加,大肠里的浊气就会回逆,回逆时走几种管道:第一种,跟着水 进入三焦系统 ,大肠和肺之所以会表里是因为有三焦系统连贯到;第二种,病人本来就有便秘,一受到惊吓后,大便的浊气从大肠进入肝脏,大肠跟肝之间有一根血管连着,这根血管是全身唯一一根没有瓣膜的血管,允许血来回走。中医的观念是:吸气时横膈膜下降,把肝血压入大肠周围,大肠就有力量蠕动,推动食物往前走;吐气时横膈膜上升,血回到肝脏,一呼一吸让大肠正常蠕动。 浊气进入肝脏后,木生火,跟着血进入心脏, 心脏为君主之官,本身不受病,现在浊气进来了,便加强力量把它推出去,于是产生动悸,即“ 奔豚 ”。 还有一种由来,病人本身津液不足,原因可能是服了利尿剂,或运动,或误诊,或吃到味精口很渴,医师见其有表症开发汗剂,结果汗发太多,发汗后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汗发出去到皮肤表层,表水还有但无法回到肠胃,这时用五苓散把表水带回肠胃。另一种是汗发出去后表虚掉了,肺里津液没了,大肠的水气来不及补上来,也会产生动悸,原因是 过汗 。 本篇列了几个方子应对几种不同原因的奔豚。不管是哪一种,给西医看都是精神病,神经质。 这四种病症其原因都是受到惊吓而发的。吐脓为肺痈,桔梗甘草汤证;受到火灾惊吓造成的火邪,核桃承气汤证。 三、三个处方 奔豚发作时从肚脐往上冲到心脏,去医院检查正常,病人说不舒服,检查不出便说病人有神经质,去找心理医生,这时就要想到奔豚症。 如果心臓真正有病是持续的痛或是固定时间发作。如果“ 发作欲死,复还止 ”,就是发作时感觉很难过,好像心脏都快要停掉了,等一下后又自己好了,这“ 皆从惊恐得之 ”。这种情形,张仲景一共出了三个处方: 第一个方子是 奔豚汤 ,肠子里面的浊气跑进三焦淋巴系统里面去,之后再进入胁下,于是就胸腹有痛,因为这浊气进入淋巴系统,产生气胀的痛,主症是 往来寒热 ,往来寒热是少阳证,《伤寒论》里有往来寒热兼有恶心是小柴胡汤,如果往来寒热无恶心是桂枝麻黄各半汤。 处方里甘李根白皮药房里没有,找农家种李树的挖东南方的李树根去芯留皮,因为东南方是巽卦,巽为风,所以东南方的根去风力量较大。中药用到皮,大多数在少阳证,现在很少这样用。 因为有往来寒热,在半表半里间,故临床上用 小柴胡汤 ,甘草、黄芩、半夏、生姜这四味是小柴胡汤里的,腹痛一定是用 白芍 ,腹痛是因为惊吓后小肠绷紧导致,腹满用厚朴。再加 当归、川芎 ,不管什么原因的奔豚都会影响到心脏,当归活血川芎补血。每当一个人受到惊吓的时候,病人的脸色都发白了,这表示血不足了,所以要给病人补血的药。所以当病人有往来寒热、气上冲胸时(感觉心脏快要从嘴巴里跳出来了),用小柴胡汤加白芍、当归和川芎。 如果一个病人已经被发过汗了,就代表表症没了,结果再“烧针令其汗”,必发奔豚。这种情况现在已很少有了。 第二个方子是 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汤其实就是肠子里面大便的臭气,渗入血里面再进入肝,然后回到心脏里面。心脏本身是君主之官,本不受病,现在有气逆行回来,就会引发奔豚,心脏会跳得很快,在这个时候我们会使用桂枝加桂汤。 处方上是桂枝汤加重桂枝,临床上用桂枝汤六碗煮两碗,喝时加肉桂粉半钱,肉桂能加强心脏的喷射力量,把大肠的浊气压回去。 中医的观念:胸为阳,腹为阴。桂枝是阳药,白芍是阴药。奔豚病发在胸腔,心动悸,胸阳不够,故重用桂枝。阴不足时加白芍,如小健中汤。经方家从头到尾都在用桂枝和白芍来调和身体的阴阳,阴阳一平衡病就好了。治麻疹内陷的二仙汤,只两味药:白芍和黄芩(等量),用白芍是因为阴不足(内陷),黄芩去热,一下就把肺炎的高热去掉,这也是阴阳的协调。 第三个处方是 苓桂甘枣汤 :茯苓5钱,桂枝4钱,甘草2钱,大枣十五枚 。 我们平常发出的汗,都是从我们肠胃的津液来的,土生金,所以一直在制造肺的津液,肺主皮毛,然后再进入表,所以肠胃的津液经过肺以后到了皮肤表面成为汗水后就发掉了。汗发掉后正常人的津液很充足,部分的津液带着滤过性病毒一起跑出去了,部分的津液会慢慢进入肺再回到肠胃里面来,这是正常状况。若病人本来就表虚,再运动大汗或处方发汗,就造成“ 脐下悸 ”,因为小肠津液没了,就动悸,小肠跳得很厉害。 中医的观念认为膏就是油网、网膜里的油,网膜在督脉背后起在第十三椎,正面起在任脉的阴交穴,膏就是黄油,产生在鸠尾的地方,三焦油网里的油要足。 茯苓 利三焦油网,在三焦系统里走,能产生油。水会动有两个原因,一是气,二是油,三焦里的水在油上走会跑得更快,水被油包住就不会乱跑,这就是茯苓,茯苓能够生三焦黄油,故能利水,通利积在中膈的水。所以 只要有动悸的时候我们都会用到茯苓,水不通利的时候也会用到茯苓 。 《内经》里讲:心主五液。我们身上有很多津液,通通是由心脏在管,如果我们不开强心的药,光开这些发汗的药,病人身体不会如此听话刚刚好将肠胃的津液发散出去而血都不跑出去。张仲景用桂枝去行阳,心脏一强起来,身体抵抗病毒的机能就跟着增强起来,就好像心脏会告诉肠胃说:“土,肠胃的津液,你赶快出去,有滤过性病毒进来了。”于是肠胃就跑去跟门房讲,就是肺说:“肺,你赶快出去。”肺是传导之官,于是肺就出去到皮肤表面上把敌人赶走,这是一个自发的抵抗系统。我们从桂枝汤了解到脾胃的重要,然后再进而了解到肺,但是你仔细去了解桂枝的话,就知道是从心脏开始的。人体的抵抗力是靠心脏的力量激发起来的,肠胃受到这个力以后才开始上来帮肺的忙,如果没有这个动力,就没有这种力量,所以我们平常必须要运动,让心脏跳的很快后,开始出汗,心脏就因而越来越强。桂枝能够行阳,这阳讲的就是动能。病人经过发汗以后,肠胃津液已经没有了,故把甘草、大枣放在里面,可以把失掉的津液同时补足,然后把停在中焦的水利下去就好了。已经失去的津液,靠甘草、大枣去补足,桂枝能够将心脏力量加强起来,把热导入小肠,茯苓能够把水逆产生的奔豚气往下导,不要继续往上冲,这就是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的由来。 补津液用甘草大枣,胃口没有时再加人参,这就是经方,而不是去滋阴,经方是行阳,希望阴要自回。 关于动悸的观念 :脐下动悸用茯苓,脐上动悸用桂枝。这里“脐下悸者”,用了桂枝和茯苓,应该是脐正后方动悸。 总之,治疗奔豚仲师就用这三个方。一发奔豚、惊恐起来的时候,如果是过汗,就是苓桂甘草汤证,如果进入三焦系统, 如何辨知? 脉弦,往来寒热,就是奔豚汤证。如果都没有,就是桂枝加桂汤证了。 注:文中涉及到的处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他用。

“ 寸口 ”就是阳,尺就是阴,阴阳是中医的基本概念。“ 沉 ”代表里,“ 滑 ”代表有水气,这是从脉诊上看水病,这也是一种风水,还可以从病家的脸肿而得知,即望诊:眼睛下的眼带和眼睛上的眼帘厚厚的、肥肥的,都代表有积水。因为眼眶周围是脾脏的区域,脾是土,正常情况下土克水,土不能克水时即身上有水肿,故如卧蚕。“ 其颈脉动,时时咳 ”,颈动脉动得很厉害,又常常咳,“ 按其手足上,略而不起者,风水 ”,如果有水肿时,当手按到肿处后,按下去的地方没有弹起来,就是有风水了。如果按下去弹起来,就是气肿,气肿给病家发汗药就不对了,遇到水症我们才会开发汗的药。张仲景的观念是肚脐以上有积水,采的是汗解法,肚脐以下的积水,采的是利尿法。原因在心脏,当心脏衰弱的时候,第一个表症是足跗肿,所以心脏的阳如果不足,会从脚肿上来。肾脏功能不足的时候肿会从头上肿下来,表面上看是面肿,实际上是肾脏出现问题,因此我们采用发汗法,来减轻肾脏的负担,不想用利尿剂影响到肾。上焦心阳不足时产生的足跗脚,可以用利尿法,因为肾脏功能很好,开利尿剂不会影响到心脏,原因就在这里。本来眼袋的皱纹很多,当水肿的时候:“你看我眼带的皱纹都没了,不用去拉皮了。”这种刚开始有水肿的症状就叫做风水。水因为在皮肤表面上压迫到皮表细小的血管,心脏的血要经过脖子的动脉到头上,结果通过眼皮的时候,因为有水压到,所以眼皮会跳得很厉害。常常会咳,是因为有风水在最表的地方一段时间没有被排掉,于是水就逐渐渗到肺里面去,就会产生咳嗽的现象,这是刚开始得到风水病的初症。平常我们治疗风水和刚刚我们讲的风痒不一样,遇到风疹痒的时候用麻黄加术汤。遇到有风水的时候,一般用越婢汤,越婢汤就是麻黄、石膏、生姜、炙甘草和大枣五味药组成。 越婢汤的治症是:有汗、咳嗽、发烧 。有流汗只有两证:桂枝汤证和越婢汤证,桂枝汤没有咳嗽,有咳嗽用麻黄,麻黄能发汗也能止汗。 若本非湿家,太阳伤寒后麻黄汤就解决了。现本为湿家,受到风寒,全身会浮肿。“ 脉浮而紧 ”代表表寒,“ 法当骨节疼痛 ”,看似麻黄汤证,现“ 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 ”,这个“ 重 ”就是湿,“ 其人不渴,汗出即愈 ”,湿盛者不会口渴,这个病得汗则解,这叫做风水,就是表面上看起来是麻黄汤证,其实病人本来里面就有湿,本有里湿的状况又得到表寒时就会有这种现象。若开麻黄汤的话要加白术去湿。 如果发汗太过,结果病人变成恶寒,这里的恶寒不是表的恶寒。太阳病的恶寒是病人会感觉身体很怕冷,病人躺在那边一直抖,摸他的身体却是滚烫又无汗出,这就是麻黄汤证。如果病人喊“好冷好冷”,你摸他身体冰冰的,这是里塞,就是里面虚掉的寒,“ 恶寒者,此为极虚 ”,是因为“ 发汗得之 ”,发汗太过导致的。如果病人是“ 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 。”皮水比风水更进一层,风水没治好,水跑到三焦淋巴系统里,不在皮肤表面了,故“ 不恶寒 ”,病人就会有口渴的现象。三焦遍布全身,故“ 身肿而冷,状如周痹 ”,全身不舒服,不见得是麻痹。 “ 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 ”,三焦在脏腑的外围,水停于此,呼吸不顺畅,吃不下东西。 黄昏是阳入阴之时,清晨是阳出阴之时 ,阳入阴时被三焦里的湿梗到,阳无法入阴,故“ 暮躁不得眠,此为黄汗 ”。此段编列比较凌乱,这里的黄汗是指三焦里的水停留越来越多时,三焦本身黄色的营养会跑出来,流汗是黄色的,腋下易见,也是皮水的一种。 “ 肺胀 ”,就是肺的呼吸系统出现可题, 只要肺有问题,表症出现时一定会有咳嗽,寒时不渴,热时渴,会忘记喝水的人里寒很甚 。肺胀时“ 其状如肿,发汗则愈 ”,身上有水,利用发汗将之发掉,只要是属于上焦的、肚脐以上的,发汗就会好。 有几种情形不可发汗:“ 渴而下利,小便数者 ”,“ 渴 ”代表肺里津液伤到,“ 下利 ”代表肠胃津液不够,“ 小便数 ”代表津液在丧失。 遇到不可发汗的水肿如何处理? 蒲灰散是一种,还有一种是先补足津液(比如吃水梨、西瓜等)再去发汗。如果不该发汗时用了麻黄汤,病人会出现痉挛、小便浓稠,这时用人参、生姜、红枣等增润津液,让津液慢慢回头,也可以吃些水果。 里水,病更进一层,“ 脉沉 ”代表病在里,水积在里面,故“ 小便不利 ”,全身水肿。若“ 小便自利 ”,代表水有出处,人还是全身面目黄肿,我们就知道这个人里虚掉了,所以说“ 此亡津液 ”也,因为里面津液不足,要用越婢汤加白术。越婢汤在使用时病人一定有汗、喘气、发烧,本有湿,故加术。 如何知其本有湿? 平时常常没事肌肉关节酸痛,那就是汗水没有透发,运动排汗就没事。 有汗、口渴、小便不利、肌肉酸痛 就已经是越婢加术汤证了。 当发现身体里有寒湿时,赶快开温阳利水的药把寒湿排掉,否则会日久成肿瘤, 所有妇科病源头都是寒湿 。 “ 趺阳脉 ”就是指冲阳脉,中医讲气的地方。“ 当伏,今反紧 ”,正常的脉应该是伏脉,伏脉就是慢慢的跳,缓缓状,正常的脉是缓脉。如果趺阳脉变紧,表示“ 本自有寒 ”,就是胃里面已经有寒,这就容易造成疝气、症瘕等,子官里面长硬块就是瘕,中医讲的症瘕就是指硬块。“ 腹中痛 ”,一般就是里寒已经很盛了,此时要开温阳利水的药,如桂枝、炮附子、白术、茯苓等等。结果医生攻下,而所有攻下的药都是属于比较寒凉的药,病人腹中已经很寒了,又被攻下,就会出现“ 胸满短气 ”,变成下面更寒、上面阳又下不来的局面,结果吸气时气只能到胸部就吐出去,让病人觉得胸腔胀满,呼吸短促。简言之就是 应该用温里,结果误用攻下了,就会水肿 。 “ 趺阳脉当伏,今反数 ”,一个人准备要发生水肿之时,在正常胃脉的地方出现数脉,“ 本自有热 ”,本来就有胃太热的问题,所以オ会“ 消谷,小便数 ”,就是吃不饱,一般如果胃在过热的状况之下,应该小便出来很多才对,“ 今反不利 ”,结果现在反而没有小便,“ 此欲作水 ”,由此就可以预知此人马上要开始水肿了。 类似这样的条辨,不用担心看不懂,临床上没有人这样看病的。实质上是在讲: 一个人若阳气不够,亦即素虚之人,运动完流汗时得到表风,汗水没有排透,日积月累成积水,这都是虚症才得到的。故平时要多运动,倪师提倡易筋经,跑步走路都是直线运动,是劳动,易筋经等练功才是真正的运动。素虚之人平时喝喝桂枝汤,协调阴阳,固表能力会增强。常多梦、梦遗、盗汗、惊悸之人,桂枝汤再加龙骨、牡蛎。 这个条辨是讲水病刚开始的现象,水病初期是阳脉“ 弦而紧 ”,寸口脉就是讲心脏的脉,也就是心脉,广义上指上焦。弦代表水,紧代表寒,就是上焦受寒,这里不应该是“ 肠间 ”,而是“ 走于阳间 ”,水自然而然走到皮肤肌肉之间,这个就是水病之初脉象。水走肠间是己椒苈黄丸证。 我们随时该保持肺阳很足,不然如果肺阳没有办法把皮肤上的水做汗而透发出来的时候,就会停积成风水。“ 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即难 ”,这是指水病已经形成了,得到水病以后,肾脏功能会慢慢弱下去造成“少明脉紧而沉”,沉代表里,紧代表寒,肾脏寒下来,排水系统出现问题,于是小便小不出来了,就成为水肿病,这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证。麻黄附子细辛汤是非常好用的利尿剂,它同时能够壮肾阳,又可以去除肺寒。病会走里,都是因为表水没有被治好,才会慢慢入里的。 所有水病,都是沉脉 ,都是摸到骨边才摸得到脉。因为水很盛的时候,会把血脉压在底下,造成血脉很低,这是正常发病的脉证。“ 脉出者死 ”,水病病人脉不沉反浮,就是脉症不符,癌症病人到末期都是脉都很大,阳不入阴,这是真阳要脱出的危证,因为水病太久没去掉,整个肌肤和肌肉都会坏死掉,这是很危险的症侯,中医的观念认为:脉症不符就是危险。相关链接: 《金匮要略》笔记50|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水病的基本概念 注:文中涉及到的处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他用。

水气病脉证并治论文

本段在历史上始终是个谜团,很多经方家在解释,这段整个讲的是气分病。“ 寸口脉 ”即阳脉,“ 迟而涩 ”表示心脏力量比较衰弱了。“ 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 ”,代表进入少阴证,阴寒比较盛,血也不够。 《内经》讲,不知阴阳不能当医生,阴阳怎么看?腹为阴,胸为阳,肚脐是阴阳交会点,以肚脐为始点写个“8”字,写的方向便是阳气和阴气运行的方向,即腹部阴气运转的方向是顺时针的,顺着大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方向(亦是大便行走的方向);胸部阳气运转的方向是逆时针的,从阴到阳,便是阴阳的“ 大气一转 ”。正常人阴阳气按照这了“8”字转的时候,阳中就会有阴,阴中就会有阳️,阴阳非常协调,故头面是阳,但摸到是冷的,下面是阴,但摸到是热的,所以正常人上面冷下面热。若上热下寒就不正常了,这时就该动手调理了,千万不要等到肿很大了还不自知,还觉得没什么,那是因为年轻气盛,等到哪天阳衰了就知道了。阴阳气在转时分两症:气分和血分,这里讲的是气分。当胃、胸腔都是寒的时候,上下皆寒,饮水、食物入胃,胃无法消化,肠胃就是气分,气分的力量不够,喝进去的水无法气化,小肠亦如此。当水无法化为气进入五脏时,冷水就梗在胃的周围,胸腔肋骨到腹腔形成一个大圆盘(以肚脐为中心),寒造成水无法气化,肚子变得很大,“ 名曰气分 ”,是因为阳不足才造成的,阳不足造成阴积。“ 手足逆冷 ”,手脚的温度跟胃有关,手脚热代表肠胃热,手脚冷肠胃冷,尤其是脚,因为胃经循行至脚。上焦定义为气,下焦定义为血,“ 营卫不利 ”时,“ 腹满胁鸣 ”,肋骨处有水声,中膈堵到,“8”字无法转动起来,变成阴在下面转,阳在上面转,各自转各自的。“ 阳前通则恶寒 ”,上焦寒故感觉身冷,“ 阴前通则痹不仁 ”,脾主少腹,下焦也是寒的,脾又主肌肉,故腹寒时肌肉会麻痹。阴阳一定要“ 相得 ”,才能“8”字循环,寒气才能散掉。“ 实则矢气 ”,实症放屁多,因为小肠阴气很盛无法化升为阳,食物堵在里面,堵久后产生沼气。“ 虚则遗溺 ”,因为寒,小便无法气化出来,而是漏出来的。“气分”讲的是气走的方向,原因是阳不足造成的阴实,故处方开升阳的药。气分,寒湿梗在心下,肠胃里的津液营养无法送到五脏,统统梗在这里,故“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 ”。桂枝汤拿掉白芍,因为白芍是阴药,气分病是阴太盛,桂枝硬把心火导入小肠。内脏寒太盛时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证,这是少阴证,专门去下焦的寒实,吃下后一剂知,肚子里的水就去掉了,“8”字就转起来了,阴阳大气一转,阴阳会协调,皮肤肌肉都有阴阳,故感觉“ 虫行皮中 ”,身体内到处有阴阳。当水无法气化时有一种特殊的情形:身体其他都没问题,就是胃的下方有水,也会造成“ 坚大如盘 ”,原因是脾湿太盛造成阴阳气不通。白术去脾湿,枳实去胃里的浊水。大柴胡汤、四逆散、小承气、大承气、调胃承气汤里都有枳实,当胃冷消化不好时会产生很多浊水,这个浊水是食物坏死后留下的,枳实能够专门清除这个浊水。同样“ 心下坚大如盘 ”,枳术汤证胃很不舒服,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证则没有胃不舒服。 现在重新来看下面这段,这段讲的是血分,应该接在这里。 如前所述,阴阳气的旋转以肚脐为中心,脐下是阴,脐上是阳。前面讲的气分,简单讲就是肠胃,那内脏呢?是血分。气分是寒实,血分是阴实,如何治疗阴实?阴实为什么会造成严重的腹水?这一条辨就是要告诉这些,前面只是简单讲一下,有个初步印象,因为还未涉及到汤方,这里详解。 1、心水者: 一个人不管什么病,只要情绪很烦躁,都是心脏的问题 ,因为心藏神,神不守,人就焦虑、烦躁。如何知道心脏有积水?心脏造成阴阳气(“8”字)不通时,水会停在心脏下方,心脏下方是脾脏,水慢慢渗透进脾脏,脾管全身肌肉,故“ 身重 ”。中膈有水时,吸入的气只能到两肋,无法下去到肾,气会回逆,故“ 少气 ”,心与小肠相表里,中膈有水时,心火无法下到小肠,小肠火不够,下焦的水无法气化,水是最重的,积累在阴囊,故“ 其人阴肿 ”,阴囊肿大。我们从外症“ 不得卧,烦而躁 ”便知心脏有水。 处方思路 : 茯苓(利三焦心包的水),桂枝(强心阳,把心火导入小肠),防己(通利三焦,对症阴肿),杏仁(补足肺里津液,因为心火下不去反逆,会把肺里津液烧光,肺里变得干燥),白术(去湿,对症身重),黄耆(补气,对症少气)。 2、肝水者:腹大的人如何知道他是肝脏积水?有几个症状: 躺在床上不能自己翻身;胁下痛,常常有口水出来,小便滴滴答答排不尽。 当遇到血分病,肝家有阴实,可能是肝硬化,也可能是肝癌,营养被实堵到无法进入肝脏,当肝实越来越严重时会顶到脾脏(木克土)。小肠消化食物后,要将营养交给脾(脾主少腹),但脾受肝的影响,变成阴实,不受纳小肠交来的营养,这些水只好回头累积在腹腔里,这就是 腹水的原因 。肝脾刚好在胁下,故“ 胁下腹痛 ”。肝只影响到脾,还影响不了肾,肾的津液还会上来到嘴里,还有点口水,小便也还有点。 处方思路 : 救脾。若脾脏能受纳营养,便立于不败之地。什么是脾?甘(甜)味入脾,用甘淡渗利的方式来强脾,治肝先实脾,小健中汤能实脾,但实的是虚寒的,而非阴实的。用甘淡渗利的药去通利脾脏就可以把水排出来。分消汤、补气建中汤便是此思路,但记得不用甘草,甘草蓄水。已经是阴(脏)实了,若再去做切片、栓塞会更实,加重问题。 3、肺水者: 如何知道肺有水? 也是不得卧, 如何与心水区分? 肺家有阴实(长东西),大肠的水上升到肺里时被堵到,无法上去,便慢慢累积在肺的下方,肺主皮毛,肺主气,水无法气化,会“ 身肿 ”。正常人大肠的水气化后上升到肺(金生水),肺水滋润皮肤,新水代替旧水(肺主皮毛),肺里的水再进入肾(金生水),再经输尿管入膀胱,膀胱再做第二次气化,气化后小便才有喷射的力量,而好的水则进入肝脏(水生木),再入胆成胆汁,胆汁再进入小肠(木生火)大肠循环,帮助消化(火生土)。现在大肠的水不断上去停在肺下方下不来,故“ 小便难 ”。肺跟大肺相表里,大肠的水不断上去的压力会回来,小肠的火无法把大肠里的水完全气化掉,故“ 鸭溏 ”。 处方思路 :十枣汤 4、脾水者:如何跟肝水、肾水区分?脾主少腹,中医的脾包括胰,脾主四肢肌肉,故“ 腹大,四肢苦重 ”,气被脾实堵到也无法下降,也会“ 少气 ”,呼吸短,脾主湿,少腹湿盛,“ 小便难 ”。 处方思路 : 白术(去湿),茯苓(利尿),白芍(对症少腹问题) 5、肾水者:也是肚子大, 肚脐突出肿大 ,肾在腰部,故“ 腰痛 ”,肾本来是水,肾有问题时小便就排不出去,无便意。肾经到脚,脚会“ 逆冷 ”。头面的水来自肾脏,从两个地方进入:A、命门火把肾水气化上冲脑部,经过脖子冷却后入脑,脖子是冷却系统,风池风府风门都在此,天冷的时候人会缩脖子,一缩脖子冷却系统变短,热气会多上去一点,夏天伸长脖子就会凉快些,这些都是人的正常反应。B、肾经顺冲脉入舌头喉咙下方。当肾脏功能不行时,水停在下面无法上去,上面的水下来,新水无法上去,水源没有,上面的水会不够,故“ 面反瘦 ”,脸会瘦。 处方思路 : 用石硫磺,非毒药,而是热毒,色黄入三焦,补肾,道家修炼用的“金液丹”所提炼的就是硫磺,是道家的长生不老药。硫磺与命门火很有关系,当遇到病人水肿时,处方里均可加石硫磺3钱(棉裹),硫磺可以利水。 经方对于阴实证,除了开去实的药外,如茜草、炙鳖甲(在泥土里无孔不入,治肝病)、瓦楞子(去痰积)、牡蛎,还要同时开去阴的药,否则病不会好。去阴的药就是阳药,从《伤寒论》最初的桂枝到生附子到硫磺,均升阳去阴。 去阴的药加上去实的药便是治疗阴实的处方思路 。 处方举例:肝家阴实 生附子石硫磺桂枝去阴,炙鳖甲茜草去实,茜草又名鹿衔草,能深入内脏,活血化瘀,通经,用于女人月经不通或子宫里有瘀血。川芎活血化瘀。配合泻南补北,泻南用黄连黄芩,栀子茵陈去黄,栀子去虚热(短暂、间歇性的热),茵阵去实热(燥热、不停的热)。 用这个处方前,病人已经有腹水时,先用甘淡渗利的药把小便导出来。 如何知道处方有效? 当肝有阴实堵到时,不要去管肿瘤硬块生在哪个部位,脐上阳气运行时被阴实堵到就入不了阴,阳便回头产生热。初症,即在西医查出的前两年,病人每晚1-3点醒来,3点以后才睡,是因为热醒过来,里面已经有一点堵到了,1-3点丑时是肝经气血流注的时间,3点以后走肺经,肺里没有东西又睡过去了。初症就动手,处方也不需要那么强。 柴胡,少阳药,入肝胆,黄芩消炎去热,玉今为苦寒药,能去血中热,亦用于女人逆经(流鼻血,可用单味药)。川芎丹皮活血化瘀,白芍入阴,活血化瘀。茵陈去黄,泽泻让黄从小便走。治肝必治大肠,肝病的人要通大便,绝对不可便秘,加枳实,这就是大柴胡汤加枳实白芍的原因,让大便通出来,大黄去实。初症时阴实尚未结得很实,也没有腹水,当然可以用炙甘草、大枣、生姜增强胃气。 病在初症时,攻养同用,处方里攻坚的药和滋养的药开在一起,一定要固好胃气,这是治症的原则,同时攻。吃下后一觉到天亮,无燥热,代表阴实去掉了。病在初症统统有治,但这一阶段西医还查不到。此方肝炎B肝C肝均可用,再在此方上做加减:比如上热下寒口苦咽干,脚冰凉,再加石膏、知母、炮附子等等。恶心,确定是水引起的呕加半夏, 如何确定? 摸关脉为弦脉即是,弦脉都是有水,再看舌头,津液多不干燥。吴茱萸也能止呕,用于胃寒(口不渴,喜热饮)的呕,常于生姜并用,吴茱萸去寒,生姜去水,并用去胃家寒水。 吃饭时先喝汤还是先吃饭? 因人而异。胃家寒症者先喝热汤暖胃再吃饭,正常人先吃饭再喝汤帮助消化。相关链接: 《金匮要略》笔记54|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处方(气水/皮水/黄汗) 《金匮要略》笔记53|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处方(风水/皮水/里水) 《金匮要略》笔记52|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水病四大症状/五脏积水的外症/治水原则/妇科病的来源及脉诊 《金匮要略》笔记51|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风水/皮水/里水/脉诊 《金匮要略》笔记50|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水病的基本概念 注:文中涉及到的处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他用。

中医学起源于汉族,是由汉族人民发展出来的,它本身也是汉族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医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心肌损害及收缩力减弱所致的心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的一种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是世界性日趋严重的危害健康的主要问题。中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渊源已久。在治疗上也已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我院近2年完成的中西医结合市级课题《中药益心汤对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作用的临床研究》结果再次证实利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该病对于降低再住院率、病死率,及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心力衰竭属于中医的“心水”、“心悸”、“喘证”、 “水肿”等范畴。《内经》记载:“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脉痹不已,复感外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上气而喘”,“心胀”和“心痹”就其临床表现而言可归于心力衰竭。张仲景发展了《内经》水气为病的思想,提出了“心水”病名。《金匮要略》:“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描述出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中医学“心衰”病名首见于唐代孙思邀《备急千金要方》。详述见于宋代《圣济总录·心脏门》:“心衰则健忘,不足则胸腹胁下与腰背引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本强”,此处“心衰”虽非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现,但与心力衰竭是有一定联系的。

2、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心力衰竭则是各种病因导致这一功能受损而发生的病证。心衰的病因主要为心脏自病或他脏之病影响及心,造成气血阴阳诸虚,或六淫外邪犯心,从而损伤心脏。

心气虚衰为发病基础

心的主要功能是推动血液在全身经脉中运行以濡养周身,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心气”上,即心气是推动血液在血脉中运行的动力来源。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才能保证心血的搏出,使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正如《仁斋直指方》所谓:“人以气为主,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窍壤判……血脉流行者亦气也……盛则盈,衰则虚”。可见,若心气虚衰,推动血液运行无力,就会出现周身失养,进一步使心功能下降。《内经》称“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圣济总录》:“虚劳惊悸者,心气不足,心下有停水也”,则明确指出了心气虚为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邓铁涛[1]认为:“五脏皆致心衰,非独心也”。肺、脾、肝、肾的功能失调都可影响到心,而发生心衰。心力衰竭的主要病位在心,又常常与肺、脾、肾等脏相互影响。

正虚为本,瘀血为标

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始则多因心气虚弱、气不运血、心阴亏耗,表现为气阴两虚、心血不畅,进而气虚阳衰或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两虚,心脉瘀滞”,成为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尤以心阳(气)亏虚,心脏鼓动减弱,营运无力为其病理变化的主要方面。心气不足贯穿心力衰竭始终,是心力衰竭恶化的重要因素。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曰:“元气既虚,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为瘀”。心血瘀阻则出现心悸,胸闷胸痛,面色瘀黯,唇甲青紫,舌有瘀点或瘀斑等。

水气泛溢为最终结果

《素问·逆调论篇》说:“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水气之客也”。其认为除血脉不通外,心力衰竭还与水气内停有关。又如《三因方·水肿》称:“短气,不得卧,为心水”。心气虚损衰竭,无力推动血行,血流迟滞,瘀而成水。由此可以推论出:心气虚导致血瘀,血瘀又进而引起水停,从而引发了咳喘、水肿、心悸等一系列证候。

关于心衰病机虽有较多论述,但认识是有一致之处的,即心衰的正虚与标实是相互交织共同存在的。其中,阳气虚衰,水饮与血瘀内停是贯穿于心力衰竭病程中最基本的病理机制。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可以概括为:心气虚→血瘀→水停→心虚加重,与现代医学心力衰竭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心功能不全→神经内分泌激活→心室重构→心功能不全加重)虽分属不同的理论体系,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3、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辨证治疗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中医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最重要的就是辨证论治,心力衰竭的辨证分型主要是依据病因病理的变化进行,由于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机制为本虚标实,所以现代大多医家都以虚实为纲,病变累及脏腑为目,结合临床实践辨证分型。

专法治疗

杨积武[9]创制的强心宁煎剂涵盖了现代医学治疗本病所倡导的强心、利尿、扩血管及抑制心室重构的治疗大法。方由人参、黄芪、附子、丹参、泽泻、五加皮、川芎、甘草组成。以达益气温阳,强心利尿,行气活血化瘀,安神宁心之功。吴时达[10]等认为心衰的中晚期经中医辨证多为阳虚水泛,采用温阳健心灵口服液以温阳益气、利水活血,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李庆海[11]认为本病虚以气阴两虚为主,而心肾阳虚则多见于疾病的末期;实以水饮瘀血为主,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为基本治则,创验方参麦宁心合剂。方由人参、麦冬、五味子、葶苈子、云苓、玉竹、车前子、桑白皮、当归、丹参、枳实、生龙骨、生牡蛎组成。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之功。益气养阴则气血充足,鼓动有力,活血利水则瘀散水行,郁热自消,心安神畅。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心脏阳气不足(虚衰)为本,水停瘀血为标。因此,治疗需标本兼治,在补虚的基础上兼以利水消肿、活血化瘀。治宜温阳益气,活瘀化饮为基础。自拟益心汤:黄芪、白术、茯苓、桂枝、炙甘草、泽泻、泽兰、枳壳、车前子、当归、桃仁、南葶苈子、党参、临床观察其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浆脑钠肽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实验研究

王振涛等[12]采用左冠脉结扎术致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模型,观察了相同种类活血益气药的不同剂量配伍对心衰大鼠心脏系数及功能的影响,发现活血益气药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大鼠心脏系数及功能,且方剂配伍中多量活血药的应用均能较明显改善心衰大鼠的组织学指标心脏系数。同时从心脏组织形态学角度证明了活血药和益气药均有逆转心室重构作用。赵英强等[13]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大鼠心衰模型,用原位凋亡检测方法及电镜观察强心剂组及对照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无心肌细胞凋亡,模型组凋亡明显,强心冲剂能明显改善凋亡,其作用与卡托普利相当。沈雁等[14]研究发现,温心胶囊能明显提高心力衰竭心肌被抑制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mRNA表达水平,加强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阻止胶原降解及基质改建,调控细胞外基质代谢,提高衰竭心脏的射血功能。王洪良等[15]研究认为心复康口服液能通过改善慢性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心肌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1(ANT1)、心肌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2 (ANT2)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改善能量代谢,治疗心力衰竭后的心肌损伤。

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在各方面均有较大的进展,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临床应用。众多医家对于心衰的认识虽各有一家之言,但总的来看其认识大同小异,基本上倾向于本虚标实,气阴两虚,水瘀互阻。在增强疗效、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避免不良反应等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葛鸿庆,赵梁,郝李敏.邓铁涛教授从脾论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之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4):9-10.

[2]霍根红.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理实质[J].河南中医,2009,29(2):114-117.

[3]周亚男,张军平.慢性心力衰竭大气下陷说及从气、血、水论治[J].新中医,2009,41(4):7-8.

[4]连林芳.辨证分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例析[J1.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8(4):301-302.

[5]杨培君,杨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概要[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25(1):2.

[6]李立志.陈可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2):136-138.

[7]王胜林.董耀荣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633-1634.

[8]韩伟锋.邱保国论治心力衰竭经验撷要[J].四川中医,2006,24(10):2-4.

[9]许抗抗,杨积武,杨积武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病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84-86.

[10]吴时达,吴桐,吴昌碧.温阳健心灵口服液治疗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1,8(2):88-91.

[11]范立华,李庆海.李庆海教授治疗慢性心衰经验[J].光明中医,2009,24(5):819-820.

[12]王振涛,王硕仁,赵明镜等.活血和益气方药对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左心室重构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5):376-378.

[13]赵英强,孙兰军,李慧臻等.强心冲剂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762-1763.

[14]沈雁,曹洪欣.温心胶囊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mRNA表达的干预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3):85-87.

[15] 王洪良,曾雪滨,王艳飞等. 心复康口服液对慢性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腺苷酸转位酶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8(1):18-20.

>>>下页带来更多的中医学专业毕业论文

“ 寸口 ”就是阳,尺就是阴,阴阳是中医的基本概念。“ 沉 ”代表里,“ 滑 ”代表有水气,这是从脉诊上看水病,这也是一种风水,还可以从病家的脸肿而得知,即望诊:眼睛下的眼带和眼睛上的眼帘厚厚的、肥肥的,都代表有积水。因为眼眶周围是脾脏的区域,脾是土,正常情况下土克水,土不能克水时即身上有水肿,故如卧蚕。“ 其颈脉动,时时咳 ”,颈动脉动得很厉害,又常常咳,“ 按其手足上,略而不起者,风水 ”,如果有水肿时,当手按到肿处后,按下去的地方没有弹起来,就是有风水了。如果按下去弹起来,就是气肿,气肿给病家发汗药就不对了,遇到水症我们才会开发汗的药。张仲景的观念是肚脐以上有积水,采的是汗解法,肚脐以下的积水,采的是利尿法。原因在心脏,当心脏衰弱的时候,第一个表症是足跗肿,所以心脏的阳如果不足,会从脚肿上来。肾脏功能不足的时候肿会从头上肿下来,表面上看是面肿,实际上是肾脏出现问题,因此我们采用发汗法,来减轻肾脏的负担,不想用利尿剂影响到肾。上焦心阳不足时产生的足跗脚,可以用利尿法,因为肾脏功能很好,开利尿剂不会影响到心脏,原因就在这里。本来眼袋的皱纹很多,当水肿的时候:“你看我眼带的皱纹都没了,不用去拉皮了。”这种刚开始有水肿的症状就叫做风水。水因为在皮肤表面上压迫到皮表细小的血管,心脏的血要经过脖子的动脉到头上,结果通过眼皮的时候,因为有水压到,所以眼皮会跳得很厉害。常常会咳,是因为有风水在最表的地方一段时间没有被排掉,于是水就逐渐渗到肺里面去,就会产生咳嗽的现象,这是刚开始得到风水病的初症。平常我们治疗风水和刚刚我们讲的风痒不一样,遇到风疹痒的时候用麻黄加术汤。遇到有风水的时候,一般用越婢汤,越婢汤就是麻黄、石膏、生姜、炙甘草和大枣五味药组成。 越婢汤的治症是:有汗、咳嗽、发烧 。有流汗只有两证:桂枝汤证和越婢汤证,桂枝汤没有咳嗽,有咳嗽用麻黄,麻黄能发汗也能止汗。 若本非湿家,太阳伤寒后麻黄汤就解决了。现本为湿家,受到风寒,全身会浮肿。“ 脉浮而紧 ”代表表寒,“ 法当骨节疼痛 ”,看似麻黄汤证,现“ 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 ”,这个“ 重 ”就是湿,“ 其人不渴,汗出即愈 ”,湿盛者不会口渴,这个病得汗则解,这叫做风水,就是表面上看起来是麻黄汤证,其实病人本来里面就有湿,本有里湿的状况又得到表寒时就会有这种现象。若开麻黄汤的话要加白术去湿。 如果发汗太过,结果病人变成恶寒,这里的恶寒不是表的恶寒。太阳病的恶寒是病人会感觉身体很怕冷,病人躺在那边一直抖,摸他的身体却是滚烫又无汗出,这就是麻黄汤证。如果病人喊“好冷好冷”,你摸他身体冰冰的,这是里塞,就是里面虚掉的寒,“ 恶寒者,此为极虚 ”,是因为“ 发汗得之 ”,发汗太过导致的。如果病人是“ 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 。”皮水比风水更进一层,风水没治好,水跑到三焦淋巴系统里,不在皮肤表面了,故“ 不恶寒 ”,病人就会有口渴的现象。三焦遍布全身,故“ 身肿而冷,状如周痹 ”,全身不舒服,不见得是麻痹。 “ 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 ”,三焦在脏腑的外围,水停于此,呼吸不顺畅,吃不下东西。 黄昏是阳入阴之时,清晨是阳出阴之时 ,阳入阴时被三焦里的湿梗到,阳无法入阴,故“ 暮躁不得眠,此为黄汗 ”。此段编列比较凌乱,这里的黄汗是指三焦里的水停留越来越多时,三焦本身黄色的营养会跑出来,流汗是黄色的,腋下易见,也是皮水的一种。 “ 肺胀 ”,就是肺的呼吸系统出现可题, 只要肺有问题,表症出现时一定会有咳嗽,寒时不渴,热时渴,会忘记喝水的人里寒很甚 。肺胀时“ 其状如肿,发汗则愈 ”,身上有水,利用发汗将之发掉,只要是属于上焦的、肚脐以上的,发汗就会好。 有几种情形不可发汗:“ 渴而下利,小便数者 ”,“ 渴 ”代表肺里津液伤到,“ 下利 ”代表肠胃津液不够,“ 小便数 ”代表津液在丧失。 遇到不可发汗的水肿如何处理? 蒲灰散是一种,还有一种是先补足津液(比如吃水梨、西瓜等)再去发汗。如果不该发汗时用了麻黄汤,病人会出现痉挛、小便浓稠,这时用人参、生姜、红枣等增润津液,让津液慢慢回头,也可以吃些水果。 里水,病更进一层,“ 脉沉 ”代表病在里,水积在里面,故“ 小便不利 ”,全身水肿。若“ 小便自利 ”,代表水有出处,人还是全身面目黄肿,我们就知道这个人里虚掉了,所以说“ 此亡津液 ”也,因为里面津液不足,要用越婢汤加白术。越婢汤在使用时病人一定有汗、喘气、发烧,本有湿,故加术。 如何知其本有湿? 平时常常没事肌肉关节酸痛,那就是汗水没有透发,运动排汗就没事。 有汗、口渴、小便不利、肌肉酸痛 就已经是越婢加术汤证了。 当发现身体里有寒湿时,赶快开温阳利水的药把寒湿排掉,否则会日久成肿瘤, 所有妇科病源头都是寒湿 。 “ 趺阳脉 ”就是指冲阳脉,中医讲气的地方。“ 当伏,今反紧 ”,正常的脉应该是伏脉,伏脉就是慢慢的跳,缓缓状,正常的脉是缓脉。如果趺阳脉变紧,表示“ 本自有寒 ”,就是胃里面已经有寒,这就容易造成疝气、症瘕等,子官里面长硬块就是瘕,中医讲的症瘕就是指硬块。“ 腹中痛 ”,一般就是里寒已经很盛了,此时要开温阳利水的药,如桂枝、炮附子、白术、茯苓等等。结果医生攻下,而所有攻下的药都是属于比较寒凉的药,病人腹中已经很寒了,又被攻下,就会出现“ 胸满短气 ”,变成下面更寒、上面阳又下不来的局面,结果吸气时气只能到胸部就吐出去,让病人觉得胸腔胀满,呼吸短促。简言之就是 应该用温里,结果误用攻下了,就会水肿 。 “ 趺阳脉当伏,今反数 ”,一个人准备要发生水肿之时,在正常胃脉的地方出现数脉,“ 本自有热 ”,本来就有胃太热的问题,所以オ会“ 消谷,小便数 ”,就是吃不饱,一般如果胃在过热的状况之下,应该小便出来很多才对,“ 今反不利 ”,结果现在反而没有小便,“ 此欲作水 ”,由此就可以预知此人马上要开始水肿了。 类似这样的条辨,不用担心看不懂,临床上没有人这样看病的。实质上是在讲: 一个人若阳气不够,亦即素虚之人,运动完流汗时得到表风,汗水没有排透,日积月累成积水,这都是虚症才得到的。故平时要多运动,倪师提倡易筋经,跑步走路都是直线运动,是劳动,易筋经等练功才是真正的运动。素虚之人平时喝喝桂枝汤,协调阴阳,固表能力会增强。常多梦、梦遗、盗汗、惊悸之人,桂枝汤再加龙骨、牡蛎。 这个条辨是讲水病刚开始的现象,水病初期是阳脉“ 弦而紧 ”,寸口脉就是讲心脏的脉,也就是心脉,广义上指上焦。弦代表水,紧代表寒,就是上焦受寒,这里不应该是“ 肠间 ”,而是“ 走于阳间 ”,水自然而然走到皮肤肌肉之间,这个就是水病之初脉象。水走肠间是己椒苈黄丸证。 我们随时该保持肺阳很足,不然如果肺阳没有办法把皮肤上的水做汗而透发出来的时候,就会停积成风水。“ 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即难 ”,这是指水病已经形成了,得到水病以后,肾脏功能会慢慢弱下去造成“少明脉紧而沉”,沉代表里,紧代表寒,肾脏寒下来,排水系统出现问题,于是小便小不出来了,就成为水肿病,这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证。麻黄附子细辛汤是非常好用的利尿剂,它同时能够壮肾阳,又可以去除肺寒。病会走里,都是因为表水没有被治好,才会慢慢入里的。 所有水病,都是沉脉 ,都是摸到骨边才摸得到脉。因为水很盛的时候,会把血脉压在底下,造成血脉很低,这是正常发病的脉证。“ 脉出者死 ”,水病病人脉不沉反浮,就是脉症不符,癌症病人到末期都是脉都很大,阳不入阴,这是真阳要脱出的危证,因为水病太久没去掉,整个肌肤和肌肉都会坏死掉,这是很危险的症侯,中医的观念认为:脉症不符就是危险。相关链接: 《金匮要略》笔记50|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水病的基本概念 注:文中涉及到的处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他用。

论文水气病脉证并治

“ 脉沉小 ”,沉代表病在里,小代表阳气虚,属少阴证。《伤寒论》里讲少阴证是“脉微细但欲寐",血脉系统被寒水包住,脉变得很小。 麻黄汤在经方里又称为“返魂汤”,病人阳不够时用青龙硬把阳叫回来。这里病人水病,里阳不够时用麻黄附子汤壮里阳,利小便。脉浮代表病在表,用杏子汤发汗。杏子汤方缺失了,按照方义,倪师判断为麻黄杏仁甘草汤,而非麻杏甘石汤,麻杏甘石汤用于肺里燥热,有咳有喘时用,有表实汗透发不出来,咳黄痰,无胃口。麻杏甘石汤加上桂枝生姜红枣就是大青龙汤,而这里是水肿,怎么会有喘咳。 可见,这一条辨里一个是麻黄附子甘草汤,一个是麻黄杏仁甘草汤。用杏仁不用附子目的就是要壮肺,肺的胸阳不够时,会被寒束住,而肺主皮毛,因此水会被阻在皮肤毛孔下。这个时候用麻黄将肺打开来发肺里的汗,然后用杏仁把肺里失去的津液补足,麻黄和杏仁等量用,所以这个杏子汤也是个利水的方子,即当病人“ 水之为病 ”,脉为浮时,宜杏子汤。 少阴证的主方是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在这里不是用来发汗而是利尿的,之所以能利尿是因为阳,一个人阳虚时会积水。 “ 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 ”,这个条辨讲的是“无水”,没有真正的积水病,病人是“虚胀“不是直正的水胀。所谓虚胀就是有胀闷感但是没有水病,这种是属于气病,气病会肿胀。气胀跟水胀不一样,水肿病人的皮肤和脸色一定会很光润很亮,眼袋一定会膨起来,脉都会比较沉,有时候按到肿的地方就会凹陷下去一小洞,都是因为有积水在里面,水在里面累积最明显的表症是小便变得很少,然后喝水又很难过,喝不下去,病人也不会口渴,这是一般标准的水肿病症状。 水很重时才会用到蒲灰散,一般用防己黄耆汤、防己茯苓汤、麻黄附子汤、麻黄杏子汤等都可以把水排掉,用到蒲灰散已是病人汤药无法下肚了。 流汗时跳入水中,冷水束到表,汗无法透发,汗离开汗腺后不会再回去,便停在皮肤下,日积月累渗入肌肉,“ 身体肿 ”,影响到三焦系统,三焦系统里的营养无法去滋润四肢,便渗透出来,所以流出来的黄色的汗,那是三焦的本色。 治黄汗有两方,一个收敛,一个发散。 表虚时用黄耆芍药桂枝苦酒汤 ,是收敛方。 苦酒即醋,醋和芍药均收敛,桂枝发散,桂芍等量用时,血液循环会加速,加速时加点醋收敛它,使之不伤正气,只希望把堵塞的表汗去掉,重用黄耆清除未透发的汗,故能固表,配合桂芍,旧水被排掉,新水被运送到四肢,同时用酸醋把黄汗收回三焦。 七碗水加一碗醋,煮成三碗。“ 若心烦不止者 ”,是因为醋喝太多了,药停了就好了。古代人得黄汗病的属于劳力之人,多见于船夫,然现代社会也有黄汗病,出了大汗跳入泳池就是在制造黄汗,一热一冷,日积月累,流出的汗是黄的,身体其他部位都不黄。此方一剂知,效果很好。 黄汗,实症用桂枝加黄耆汤,是发散方。 “ 黄汗之病,两胫自冷 ”,得到这类黄汗病的时候,其表症一样是流汗多而且是黄色的,两个膝盖胫骨都很冷。“ 假令发热 ”,假使膝盖这边是发热的话,就是属于历节病,历节代表里面是寒湿的,跟黄汗没有关系,黄汗病膝盖是冰冷的。西医讲的尿酸过多就是痛风,这时候历节是又红又肿又痛又烫,这种热到好像被热水烫到的感觉,受不了的热与电掣般的痛。如果是病人有热证就是属于历节,不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如果是胫冷才是我们这里的治症。 “ 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 ”,吃饭后就流汗,黄昏的时候也会盗汗,“ 此荣气也 ”,这表示病在血分。午后开始阴气始盛阳气始衰,黄昏时阳是要入阴的,与清晨相反,清晨的时候阴气很盛,阳气慢慢出来,所以人会醒过来。“ 暮盗汗 ”代表阳无法入阴。 “ 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 ”,甲错就是皮肤很干燥,有白色皮屑脱落。所有恶疮均属湿热症,湿热太盛。“ 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 ”,一流汗就很轻松,后面的条辨讲的都是湿热的症状。这种黄汗是因为表实无法得汗,造成三焦的水无法排出去,若能出汗,黄汗就不会发。 用桂枝汤发汗,用黄耆退黄,此黄非肝胆的阴黄,而是三焦的黄。常言到,黄耆补气当归补血,补什么气?气就是水,让水气化靠黄耆。 黄汗的两个处方都是汗水有问题,都靠黄耆,一个是发,一个是收,而黄耆是相同的。黄耆的作用是固表,同时不让病再回头。桂枝汤里加黄耆,桂枝、芍药各三两,黄耆只用二两,主力是桂枝汤。历节也会有黄的现象,膝盖里的风湿如果开刀拿出来看都是黄水,这是湿已经渗到关节里面,不在三焦油网中。平常看到小孩子皮肤非常不好、非常粗糙,都可以开桂枝汤加黄耆。但是如果黄汗很严重,病人表又虚掉的时候,就必须要用桂枝芍药苦酒汤。两个处方最简单的区分就是,一个是实症用的,一个是虚症用的。“ 腰以上汗出,下无汗 ”或“但头汗出”,都代表身体内有湿,当有湿时赶快要把湿排掉,排湿的方法很多,白术茯苓排湿,怕胃口大人会胖,用苦温化湿,苦药温药配合用,如乌梅丸。“但头汗出”可用防己黄耆汤之类。 “ 身疼重 ”代表表实,吃的食物变成营养后经脾的吸收送入三焦再供应到全身,表实后三焦的营养到表后透发不了,新的营养又一直在制造,结果堵在三焦油网里。实际上,腰以上汗是被逼出来的,而非真正的表虚,正常人出汗是全身的。 相关链接: 《金匮要略》笔记53|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处方(风水/皮水/里水) 《金匮要略》笔记52|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水病四大症状/五脏积水的外症/治水原则/妇科病的来源及脉诊 《金匮要略》笔记51|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风水/皮水/里水/脉诊 《金匮要略》笔记50|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水病的基本概念 注:文中涉及到的处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他用。

“血不利则为水”,语出《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原为经闭水肿而言,但笔者综观临床认为此语实概血病致水之普遍机理,非独于女科也。爰就个人临证所及,略抒己见。

一. 流缓为不利之渐

景岳谓:“血富于冲,所至皆是。盖其源源而来,生化于脾,藏受于肝,总统于心,宣布于肺,施泄于肾,灌溉一身,无所不及。”故血之正常流行与五脏功能无不攸关。

血液流缓乃不利之渐微,其临床病理常见有三:

一曰心阳不振:心为血行之主要动力器官,心阳不振则心搏无力,血液流缓,水湿易于滞留,首现于目胞、面部,如心功能不全症。

二曰肝疏不及:肝藏血,血藏是静止储备之意,动静之变是活动调节之能,可见肝具有贮藏血液之功,更贵有调节血液之用。“肝主疏泄”,并非局限于气机调畅而言,还涉及到血液运行,物质代谢、精神活动、激素分泌,月经动态等一系列生理机能。故肝气郁结或肝血不荣,可进而引起血流迟缓,月经推迟,由肝气或虚风挟水淫于四末,而见经前浮肿。

三日命火虚衰:五脏之阳气非命火不能发,命火虚衰则心阳不振,血流迟缓,水湿滞留而见粘液性水肿等症。

二. 滞泣为不利之始

血液流动过分迟缓即为滞泣艰行之态,故为“血不利”之初始。其临床病理有二。

一为局限性滞泣,多因某些因素压迫血管影响血液运行,或由体禀不耐,复感外邪,引起局部血行滞泣。前者如妊娠中后期之下肢水肿等;后者如血管神经性水肿、某些过敏性鼻炎等。

另一则为全身性血运滞泣,其病理多系脾肾阳虚,盖血主乎心,而益气统帅赖乎脾,作强“施泄于肾”。故脾肾阳虚则血乏冲力,寒从内生则血运滞泣,症见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肾炎等疾病过程。

三. 郁积为不利之甚

血流滞泣进而即郁积不行,其病理有三。

一曰任脉不通,多由肝肾阴阳失调引起任脉不通,经闭为水,而见浮肿等;

二曰肝肺不和,肝能畅疏经络气血,肺善通调水道运行,肝肺不和则气滞血郁,水道逆阻,演生悬饮之类;

三曰肺虚不能助心引血,血运不利而郁积为水,症见肺心病等。

四. 瘀结为不利之终

血行不利,最终则结成瘀块。其成水之病理,系由瘀块进一步堵塞气血运行,水液久滞积聚而成,故非瘀块所化。病如肝硬化腹水、硬皮病水肿以及某些瘀血性腹泻、肿瘤性漏下如水、带下清稀等症。

临床案例

一. 黄XX,女,37岁,工人。

近5年以来,月经每多愆期,经前浮肿乳胀,经行则消,曾经多方治疗,于1973年2月来诊。

当时患者经愆一周,面肢可凹性浮肿,胸闷乳胀、纳减苔薄,舌质晦滞不鲜,舌下静脉粗绽,脉沉而细。

辨为肝郁失疏、任脉不通,血郁为水。

药用:柴胡、川芎、郁金、桂枝各6克,当归、赤芍、制香附、王不留行、鹿角霜各10克,甘草3克

3剂月经来潮,色紫有絮块、量多、肿消胀此。方予逍遥丸早晚各6克,嘱服至经前一周即来就诊,上方基本不变,为此调治4月而告痊愈,随访一年正常。

二. 周XX,女,28岁,工人。

1970年因阑尾化脓穿孔手术切除后遗肠粘连症,常感腹胀阵痛,泻下水样粪便,经多方治疗无效,于1972年2月来诊。

观其形瘦面黄,目眶暗黑,苔薄舌底见有绿豆大小之青紫瘤子数枚,腹部阵痛,大便泻下稀水日3―5次,脉沉细。

辨为肠腑血瘀。

药用:柴胡、归须、川芎、桃仁、广木香、制军、制附片各6克,赤芍、玄胡、失笑散、炮姜各10克,制乳没、甘草各3克

制为水丸早中晚各6克,药后1周腹痛次数减少,大便稀,日一次。连服三月,腹痛消失,大便正常乃嘱停药。

同年11月痛泻复作,但程度较轻,仍予原丸服用2月,后遂未发。

三. 苏 ,男,19岁,农民。

1979年3月因发热咳嗽1周来诊。

患者自觉身热口苦,咳引右胁疼痛、胸闷易怒,不能右侧而卧,恶心、纳减,苔薄黄腻,舌底静脉怒张,脉弦而数。

体温39 ,血白细胞计数11400/毫米3,中性80%,淋巴20%,血沉108毫米/小时,X线胸透示“右侧胸膜中等量积液”,并穿刺抽液作李凡他氏试验为阳性。

辨为素蕴痰湿,邪客少阳,肝肺失和,饮悬胁下。

药用:柴胡、黄芩、葶苈子、赤芍各12克,合欢皮90克,郁金、桃仁各10克,红藤15克,甘草3克

日2剂,2日后体温降至 ,胸闷恶心告失,又经5日,体温降至正常,胸透示“右胸膜肥厚粘连”,血白细胞计数正常,血沉降为64毫米/小时,仍照原方改为日1剂,经1周而告痊愈。

四. 卢 ,男,38岁,干部。

1978年右臂伸侧肌肤常不明原因刺痛,继后痛区出现约3 10厘米之片状水肿,经皮肤科检查诊为早期局灶性硬皮病。

同年10月来诊,视其皮损紧张而光亮,痛温觉迟钝,苔薄舌左边有紫斑一块,脉沉细。

辨为络脉瘀阻,水湿滞留。

药用:桑枝、丹参各15克,姜黄、五茄皮各12克,郁金10克,桂枝、归尾、桃仁、红花各6克,甘草3克

每日1剂,另用当归、川芎、白芷各60克,炒热醋烹外熨局部,以促进血液流动,经半月而告痊愈。

小 结

综上以观,“血不利则为水”非独女科之病理,对内、外、妇、儿各种皆然。

其诊断学特点,据笔者体会,此类病人面唇多晦滞不泽,目眶常显暗黑,舌体每见青、紫、蓝色斑点、亦或正常,但舌下青筋必皆粗绽或见细小青紫结节,脉象多沉细、沉涩、沉结;

其“水”象多为肿胀浮胖,以及分泌、排泄物如涕泪、痰饮、尿粪,带下等清稀且多,或见之于外,或隐之于内(物理检查可得),“血不利”皆可致之。

其与原发性水肿之鉴别点除上述症征外,尚有小便自利,尿量尿次均较正常略增。

此外,患者尚有不同程度的“血渴”以及腹满之感。此渴为渴欲漱水而不咽,乃渴而不饮之情,胸腹虽满而按之濡。

至于“血不利则为水”之治疗,鉴于病机在血,故当本“血有涩者宜利之”之原则,又因“气运乎血,血本随气以周流”,故治血必治气。

笔者体会必须善于及早地发见“血不利”之微渐,而后于辨证方中酌加调气药,如橘络、丝瓜络、金桔叶、制香附、郁金、川芎、玄胡、桂枝等择宜而用之。

此为至要之着,能化“不利”于无形之中,有防患于未然,施治于未病之功,迨“血不利”既成,则取和血、活血以及化瘀诸法可也,一孔之见,尚祈教正。

本文摘自《壶天散记》,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