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舌体强硬的病机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

舌体强硬的病机分析论文

一般来说,舌觉包括两方面,一是指舌的感觉,例如触觉、温觉、湿觉等,是由分布于舌背黏膜的舌神经和舌根黏膜的舌咽神经控制的;二是指舌的味觉,能感受酸甜苦辣各种滋味,它是由分布在舌表面的味蕾和味觉神经控制的。舌体的各个部分对味觉刺激的敏锐度不同,因含有味蕾和味觉神经末梢的蕈状乳头多分布于舌尖和舌边,所以这两处的味觉较舌的其他部位较为敏感。此外,舌尖部对酸甜苦辣等味道非常敏感,而舌根部则对苦味非常敏感。舌觉异常是指在未进饮食或无其他因素刺激时,舌上出现的异常味觉或其他感觉。临床上,常见的异常味觉包括酸、苦、甜、咸、淡、涩等多种,异常舌觉可包括麻木、黏腻、疼痛等。因为舌与脏腑之间关系密切,所以出现异常舌觉,常能提示相关脏腑的病变,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为什么会产生异常舌觉1.激素原因激素水平异常、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女性性激素水平过高等,均可使味觉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睾酮水平增高等,则可使味觉敏感性增加。2.神经疾患 面神经、舌咽神经、三叉神经损伤等,均可使味觉减退。3.血流量改变 舌的血流量及血压对味觉变化也有影响。4.药物因素使用青霉素可使部分患者味觉减退;服用甲硝唑口中会有金属味;服用中药如乌头、附子、天南星、半夏等也会引起短暂的舌体麻木。5.局部因素 患有舌炎、舌部的真菌病等也会引起舌部的味觉、感觉功能障碍。舌 淡舌淡是指口中无味,舌的味觉减退而不敏锐。常在患者中听到“口味淡,吃什么都没味道”的抱怨。舌淡一般多提示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不良。舌淡一般可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的口淡 常兼有口中黏腻、恶心胸闷、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脉濡。治疗重点是芳香辟浊、化湿醒脾。虚证的口淡 常兼有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脉弱等。治疗重点是益气健脾、和胃。临床上,口淡常见于感冒、腹痛、腹泻等疾病,即中医所说的脾胃气虚、脾胃虚寒、脾虚湿困等证型。舌淡的患者常可服用炒谷麦芽、鸡内金等药物。口 苦口苦是指在没有进食或受到外界刺激的情况下,自觉口中总有苦味。《内经》称口苦为“胆瘅”。一般来说,口苦是一个症状,而“胆瘅”是病名。中医学认为,胆气上溢,口为之苦,常常由于情志郁结,或肝胆郁火内蕴,疏泄失职,才致胆气上溢外泄,出现口有苦味。如果口苦的同时,还兼有头痛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食纳减少、小便色黄、舌苔薄或薄黄、脉浮弦有力,是邪在少阳,治以和解少阳为主。如果口苦心烦、口干欲饮、急躁易怒、头晕头痛、目赤目眩、两胁胀痛、小便色黄、大便偏干,这是肝胆郁热。如有心肝火旺,也可见口味变苦,同时还伴有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小便色黄、大便偏干、舌尖红、舌苔黄腻、脉弦数。其病机肝胆郁热、心肝火旺。治疗用泄火的方法为主。对口苦的用药,常用苦寒燥湿的黄连、黄芩、大黄、黄柏。苦寒的药物常又分上、中、下而用之。如口苦兼咽痛,可以重用黄芩;口苦兼胃脘嘈杂泛酸水,可以重用黄连;口苦兼大便秘结或大便溏而不爽,可以重用黄柏、大黄等。甜 味口有甜味一般是指在未进甜味食物时而自觉口中有甜味。中医学认为,甜味是与脾胃有关的。在《内经》中称为“脾瘅”。常因过食辛辣肥甘,滋生内热。中医理论认为“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发为口甘”。饮食过于肥腻,导致消化功能受损时,可出现食欲不振,口有甜味,舌苔黄腻,同时口中常常有黏腻不适的感觉。口味甜是热证,但又分为实热和虚热。实热的口甜 兼有口干喜饮、大便干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虚热的口甜 多兼有口干而饮水不多,并伴有气短乏力、不思饮食、脘腹作胀,大便可以是溏薄的或偏干的,舌偏瘦而红。若是感受了外来的湿热之邪,蕴结于脾胃之中不能化解而上承于口,也会出现口有甜味;一些感冒、腹泻的患者在就诊时常常主诉口中有发甜的感觉。口甜的治疗,以芳香化浊类药为主。特别是藿香、佩兰(省头草)等。中医学认为,芳香可以醒脾除秽。在东南亚地区很多香料如沉香、豆蔻盛行,实际上与当地气候温热,人们脾胃蕴热有关,是一种积极的预防为主的饮食疗法。酸 味口酸,泛指自觉口中有酸味,或嗳气泛酸,口中有酸腐气味,医生诊察时可以闻及。中医学认为,酸味一般与肝有关。口酸可分为虚证和实证。实证酸味肝气郁结不疏,进而会影响到脾胃功能;或肝胃郁热,肝胃之气上逆时也会见到嗳气泛酸,并会伴有胃部嘈杂或隐痛,胀满不适,两胁不舒,性急易怒,心烦目赤,大便干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症状。治疗宜清肝泄火,常用苦寒的药物进行治疗。虚证酸味脾胃功能虚弱造成的消化不良,也会出现口有酸味或酸气,此时常可伴有脘腹胀满、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苔薄。治疗宜使用甘味的药物。临床上还可见到一种口酸,伴有馊味,是因积食不化所致。表现为舌苔厚腻,全身可有脉滑、腹胀、嗳气等症状。这类患者常有明确的暴饮暴食史,除了口气酸馊外还伴有大便腐臭,称“臭如败卵”。治疗的重点是消食导滞。咸味与涩味口咸是指未进食而自觉舌上有咸味,或口中唾液味偏咸。中医学认为,咸味是肾的本味,一般与肾有关。若出现口有咸味可考虑肾虚。这类患者常常伴有面色偏黑、耳鸣、腰酸、膝软、小便清长、夜尿频多等症状。口咸根据伴有症状可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肾阳虚的口咸常常伴有腰酸腿软,乏力,头晕面白,四肢不温,夜尿频数,舌质淡胖,脉沉细。对肾阳虚的患者,治疗重点是温补肾阳,临床常用肾气丸等。肾阴虚的口咸常伴有腰酸腿软,乏力,耳鸣口干,五心烦热,舌质偏红而瘦。对肾阴虚的患者,治疗的重点是滋阴降火,用大补阴丸等。无论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的患者,服用补肾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均会有明显的改善。口涩是指舌上有吃过生柿子般的涩感,常与口干舌燥、干咳、少痰、无痰、身热等症状同时出现。涩味主要是由于燥热伤津,津液不足造成的,诊察舌苔也常可见到舌面干燥、粗糙,或是舌苔有裂纹等表现。此外,如果过多服用温热或燥性的药物、食物,也会出现舌有涩味的症状。舌麻与舌腻舌麻是指舌体有发麻的感觉或舌体感觉迟钝。舌体感觉麻木多提示血虚、痰壅或肝风内动之证。血虚充养不足则会舌体麻木;痰涎壅阻经络则会舌体强硬,活动不利;肝阳偏亢,肝风内动则会出现舌体麻木、震颤,有时也兼见语言含糊或吞咽功能障碍。一般出现舌体麻木症状多见于中风先兆。舌腻是自觉舌上黏腻不爽,常伴有口中唾液过多,口味异常(如口有甜味、苦味、淡味等)。舌苔厚腻等症状常可见于消化不良等病症。中医学认为,产生这种异常舌觉的主要原因是湿浊、痰饮、食积内停,因而出现舌苔厚腻,不思饮食或食不知味,脘腹胀满,大便黏滞不爽,或大便溏薄,小便浑浊。根据舌苔、脉象、症状辨证论治,其治疗重点是用芳香类的药物,辟浊去秽、通大便、利小便、化痰湿等。灼热疼痛舌有疼痛、灼热感,常与舌尖红赤、破碎,口腔溃疡等同时出现,提示体内有热。火热内盛上炎于舌,即出现舌体灼热疼痛。若是心火热盛上炎的实热症状,则可见舌尖红赤、灼热剧痛、口腔溃疡、小便黄赤等症状;若是阴虚火旺的虚火症状,也可见到口腔溃疡,但其红肿热痛症状一般不严重,口臭、舌红、大便干燥、小便黄的症状也不明显。对实热的舌红、舌痛、舌热,用一些清心火、泻实热、利小便的药物,如木通、莲心、灯心草等;对虚热的舌红、舌热、舌痛,宜用养阴的药物,如西洋参、生地、玄参等。

楼主过节放假在家月饼吃多了上火了

舌头看病症大全- - 正常人的苔色是薄白色的。因为舌粘膜中丝状乳头的末梢分化成“角化树”,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霉 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这些不透明的物质遮盖了舌毛细血管的红色,而且角化上皮在湿润时可吸收水分而呈白色,这样就形成了正常的薄白湿润的舌苔。 舌苔过白:多属寒症,薄而滑的多为外感风寒,厚白而滑者多为寒湿或寒痰。 舌苔发黄:一般多见于热性疾病的过程中,表明邪正相争十分激烈,病已入里,邪已化热。 舌苔发黑:主要是舌丝状乳头增殖变黑所致。有棕黑、灰黑、焦黑直到漆黑等深浅不同。中医认为病人出现此苔,一定病期较长,病性比较复杂严重。 舌苔灰白相兼或灰腻薄滑:多为里寒,先有体弱兼热性病,或病久兼消化不良症的征象。 全舌淡紫带青:润滑无苔为伤寒阳证。 舌苔呈褐色:肠梗阻。 镜面舌:即舌面无苔,像镜子一样光滑。轻者提示营养不良,或体内缺乏铁或维生素B2:;重者则表示体内津液亏乏,病情深重。如果病久者的镜面舌兼绛色,还要防止出现败血症。如果是老年人的舌头像镜子那样光滑,舌底面两根静脉增粗延长,表示有肺心病。 穿心舌:即舌苔中间有一小块空白处,舌苔已剥脱。穿心舌属于伤阴的一种表现,常表示体内营养缺乏。小儿出现剥苔,则表示营养不足,主要是偏食造成体内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引起部分舌苔剥脱。这种儿童身体抵抗力很差,很容易得感冒或发烧。 牛肉舌:即舌质暗红,舌苔光剥像牛肉一样。牛肉舌常见于恶性贫血患者。 腐苔:是一种比较厚的、颗粒大而疏松的苔,形状好象豆腐渣样,厚厚的一层堆在舌上,刮之易去,过一会儿又会逐渐堆铺起来。 腐苔提示人的阳气有余,能将胃中浊腐之气升化驱散,是正邪相争,疾病诌向好转的征兆。 腻苔:是舌中心及根部较厚,舌的边尖部稍薄,颗粒细小致密,紧贴舌上,揩之不去,刮之不脱,舌面罩着一层粘液像油腻状,舌质大多被其遮盖而不能见。 用放大镜看,腻苔的丝状乳头数目及其分枝均有增加,各乳头的角化树相互纠结缠绕,不易脱落,其中包埋着很多粘液及食物颗粒。中医认为腻苔是阳气被阴邪所抑,机体内必有湿浊痰饮或食积顽痰遏郁的病理变化。如急慢性胃肠炎等。 霉苔:苔质与腐苔相似,浮而疏松,但舌面上的苔却腐苔那样平铺于舌面,而似灰白的糜点状或饭粒样儿,厚薄不一堆积在舌上,故以此可鉴别出霉苔,一般多因体弱,或过量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广谱抗生素等,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极差,菌群失调,霉菌乘机生长繁殖所致。 此苔一般先占舌的一部分,以后可蔓延至全舌或整个口腔,病情大多严重。霉苔对霉菌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点刺舌: 是指舌上有很多红刺群凸出舌面,好象草霉的果实一样。 点刺出现于舌尖或舌边,表示热盛,可见于各种发热感染性疾病或大面积烧伤病人;点刺出现于舌中,多为热毒更盛或热入血分,容易发生休克、神志昏迷。 失眠、便秘或夜间工作紧张的人,以及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和大脑皮质功能失调等,也可出现舌面上的红色点刺,中医称为阴虚火旺。 舌面点刺还有痛感,经休息,调整营养结构和大便通畅后,点刺会较快消失。现代研究认为,点刺是舌上辈状乳头增生或肥大所形成。 裂纹舌: 舌面上的裂纹有深裂、浅裂以及各个不同方向的裂沟和皱纹。浅裂就象一条条皱纹,深裂就像被刀割和剪碎一样,有不规则的裂沟。正常人中 约有0.5%是生下来舌面就有裂缝的先天性舌裂者。 现代医学认为舌面上的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肌原有的纵纹和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一部分舌乳头变得扁平而融合,一部分则萎缩断裂而形成裂纹,舌上裂纹的图形真是稀奇古怪,有纵形、横形、树叉形、井形、爻形、或像脑子的回沟状,也有的象鹅卵石状。病理性的舌裂常与萎缩舌同时存在,可见于一些慢性消耗性疾患,以及营养不良性疾患和维生素B族缺乏症等所致的慢性舌炎病例、故常兼有舌痛,口干等现象。 长期的地图舌,有部分后来可转变为裂纹舌。中医认为,裂纹舌而见舌面干燥者,多为津液不足;兼有热盛者,还可见舌质红绛色。 光滑舌: 舌面光而无津,也没有舌苔,平如镜面,望之发光,也称“镜面舌”。不论何种疾病,凡见到这种舌象,都表明机体内有阴液消亡的征象,津液严重损耗。 舌光而色红绛为热盛伤阴,舌光而色淡为气阴两伤。中医认为,舌面光平如镜是一种危重舌象,据中西医结合临床观察,光滑舌是舌上无苔无点,舌丝状乳头和蕈状乳头全部萎缩,是舌炎晚期的表现。光滑舌可见于维生素c严重缺乏、恶性贫血、高 热长期不退、肝硬化和肺心病的衰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中毒性休克、脑性昏迷等疾病。研究证实,造成舌粘膜上皮细胞坏死的各种因素都可能导致舌光如镜。 瘀积舌: 舌尖或舌边上有散在的紫黑色瘀斑或瘀点,这种现象提示体内有“瘀血停积”。有瘀血的人,体内血液流动较缓慢, 在某些局部甚至可出现血流完全停滞。人们在吃东西时,不小心会咬伤舌的边缘和舌尖;人生病时血管的脆性增加,有时也会不知不觉地碰破舌上的血管。舌的反应比较灵敏,往往比人体的其他地方容易出血,使舌上容易出现瘀点或瘀斑。舌头上的瘀点、瘀斑,在青年女性中也常见。她们大多有月经不调、月经色深,常有血块、痛经等症状,中医认为这是瘀血郁阻的表现。 运用调经活血的药物治疗,可使舌头微循环瘀塞畅通,血流恢复正常,不仅月经不调和痛经病症能治愈,瘀点、瘀斑也会在舌上消失。不少肿瘤病人,舌上有瘀点、瘀斑,有时伴随青紫舌一起出现。据统计,恶性肿瘤患者出现紫舌的占50%左右,有瘀点、瘀斑的在20%左右,如果舌头上突然出现瘀点、瘀斑,应该进行详细检查,千万引起重视! 肿胀舌: 舌体增大,舌边有齿痕,称为舌胖大;胖大较甚则为肿胀,舌头塞满口腔,转动不灵,甚者可影响呼吸及语言。中医认为舌胖提示气虚,或有水湿;舌胖而苔腻的多属痰湿或湿热。舌色鲜红肿胀,常是心胃有热;舌紫而肿,多因酒毒上冲;如舌肿连口唇也肿大青紫的,这是血液凝滞,常因药物中毒或食物中毒所致。现代医学认为,舌头肿胀,主要是舌体的结缔组织增生,组织水肿,或血管、淋巴回流障碍等因素引起,多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肢端胖大症、慢性肾炎尿毒症以及急性中毒的患者。 部分患者咽部或颈部受压迫,如严重的喉头水肿,或甲状腺极度肿大,舌头也会出现肿胀。 瘦瘪舌: 舌体变得枯瘦削薄。现代医学认为,瘦瘪舌起因是全身营养不良,使舌的肌肉及上皮粘膜萎缩所致。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多伴有全身消瘦,如严重的肺结核、肺原性心脏病合并部感染及晚期癌肿等患者,其次如长期胃肠道功能障碍、维生素和蛋白质缺乏、恶性贫血等,也可使舌体变得瘦小。中医认为,舌肉与心脾两个肺腑有关,心脾虚 则舌瘦瘪。如舌色淡白而瘦瘪的,为阴阳两虚,气血不足,不能充盈舌体,日久因舌体得不到濡养而瘦瘪;舌色红降而瘦瘪的,则为阴虚火旺之故,阴愈虚,火愈旺,于是舌体发生枯瘪、消瘦等变化。无论新病、久病、如见瘦瘪舌,疾病不可能轻浅;如瘦瘪而枯萎无津,舌色晦暗,则预后大多不良。 裙边舌: 舌头伸出来超过两边口角的范围,而且明显浮肿而娇嫩,加之舌边有牙齿压出来的齿印,犹如女同志裙子的边缘。裙边舌是由于体内营养不良,尤其是缺乏蛋白质,引起舌的水肿。舌组织的反映较一般器官灵敏,所以,可能此时身体其他部位存在水肿的表现。 芒刺舌: 即舌生芒刺。中医认为,此为热毒内伏,心肺火盛,胃有实热所致,常见于高热和肺炎。 经常地吃些粗渣滓等食物像甘蔗一类,舌乳头经不住连续刺激也会有芒刺,两者可从有无其他症状来区别。 花剥舌: 舌苔部分剥脱,霹出苔下的红色舌质。 花剥舌的小儿大多有过敏体质,容易患奶癣、哮喘等过敏性疾患,常有偏食习惯,以不爱吃蔬菜为主,常有营养不良、贫血、维生素缺乏、肠寄生虫等。 西医把部分花剥舌称为地图样舌, 因为花剥舌的中央凹陷,呈鲜红色,而边缘呈灰白色的小隆起,犹如地图模型上的蜿蜒国界。中医认为花剥舌多屑先天不足,需常服一些补肾中药改善体质,如河车大造丸、胎盘粉等。成年人出现花剥舌都属于阴虚、血亏。其中,舌前半剥脱为心阴不足,阴虚较轻;舌根部剥脱,为肝肾阴虚,阴虚较重;舌中有一条舌苔光剥,俗称鸡心舌,则表示伤阴很严重。 淡白舌: 淡白舌的舌色,红少白多,按其红、白的比例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较正常人的舌色略淡,但仍可见有红色;另一类则舌色枯白,血色全无,连口唇、齿龈也苍白无华。淡白的舌体,一般多较正常肥大,舌面湿润多津,好象有过剩的水湿浸透于内,而显得浮胖娇嫩;在舌的边缘,因受牙齿挤压而出 现明显的齿印,像荷叶边那样围在舌头的两侧。 淡白舌是虚症和寒症的重要标志。看到舌色淡白,舌体并不肥大,与正常人大小相似,或舌体略见瘦小,舌面虽然润滑,但并不多津,兼有气短乏力,声音低微,自汗心悸,头晕耳鸣,口辰淡而无华,面色苍白或萎黄等症状,可以诊断为气血两虚症。 如果舌色淡白,舌体胖嫩,湿润多津,舌边有齿印,并有畏寒肢冷,浮肿嗜睡,大便溏薄,脉象沉迟等症状,可以诊断为阳虚内寒症。现代医学证实,淡白舌多见于贫血及蛋白质缺乏,营养不良的患者。此外,慢性肾炎,甲状腺机能减退、低血压、晚期血吸虫病 低体温症、粘液水肿等也可伴有舌质淡白的表现,患者主要因为内分泌失调,新陈代谢降低,末梢血管收缩,血液充盈减少,血流较为缓慢,所以舌的颜色变淡。 由于蛋白代谢障碍,蛋白总量不足,白蛋白降低,可使组织水肿,导致舌质出现浮胖娇嫩现象,就更使舌质变淡,显示出淡白而胖嫩的舌象。 红绛舌: 正常人舌质的色泽,淡红而润。 如果舌质鲜红,以红色为主,称为红舌;如果舌红而颜色深暗,则较红色更进一层,就称为绛舌。 绛舌在出现之前,多经过红舌的阶段,二者的临床意义和形成机理有类似之处,常常称红绛舌是火热上炎的象征,二者仅以热性程度的差别。 红绛舌由高热伤阴而引起,常发生在感染、中毒、维生素缺乏、脱水、贫血、昏迷等病理过程中。 舌色鲜红或深红,说明热入营血、但热的性质却有虚实的不同,两者有如下的区别: ——实热型红绛舌:大多由急性温热病引起,发病不久,邪虽盛但正气未衰,热度较高,甚至有神志昏昧,胡言乱语,舌质红绛较鲜明,多有红刺增生增大 而突出,舌面干燥起裂纹,舌苔黄糙或焦黑,这时温邪已侵入营分。 主要矛盾在于热毒邪实,即使伤阴也不严重,应该立即采用大剂量的清热凉营药物。随着热病好转,红绛舌也会转淡。 ——阴虚型红绛舌: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温热病的后期,邪热的气焰已经低落,但阴血津液消耗过多,正气虚弱的现象比较突出,可有午后升火潮热、面色发红发烫。内心烦热,小便量少色深,口干引饮等症。此时舌质红或绛,但色较暗,不鲜明,舌苔很少或不见舌苔,舌面干丽少津,也有舌质的边尖特别红赤,并有红刺现象存在。这说明主要矛盾在于阴虚,应该用大剂量滋阴生津的中药治疗。如果舌质红绛而颜色较暗,舌面光滑如镜,舌质干瘪枯萎,说明胃肾阳枯,津液大伤,养阴药不仅剂量要大,而且要照顾到脾胃,治疗的时间也较长。 上面是指舌质全部都显露红绛的颜色,如果红绛之色仅在舌质的局部出现,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根据舌面部位的区域分布,舌尖属心,舌中屑脾胃,舌边属肝胆,所以当舌色大部分颜色浅淡,有部分为鲜红色时,按其部位不同,可作出区别。譬如,红在舌中区为脾胃之火,红在舌尖为心火,红在两边为肝胆之火。淡白挟红色,常以虚火居多。 红绛舌常见于感染发热病例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乙脑、败血症、胆囊炎、细菌性内膜炎及高热中暑的发热期或热退后,也可见于结核,癌肿等长期消耗性低热的病程中。干燥综合证、脱水、外科手术后水液平衡失调也可出现红绛舌。 一切使基础代谢升高的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糖尿病等,也可使舌色发红。 肝硬化腹水病人如过多地使用利尿剂,可造成体内失水和血清钾降低,使舌色红绛干瘪无津。 舌红而光,预示肝硬化病人即将进入肝昏迷状态,须及早采取防范措施。 青紫舌: 青紫舌有全舌青紫和部分青紫的区别。 所谓全舌青紫,指全舌分布均匀的青色或紫色,或者是红绛之中泛现青紫色(紫中带青),或是淡红之中混有青蓝色(青多于紫)。 所谓部分青紫,出现在舌的左侧或右侧,或者是左右两侧,沿着舌边与舌中央沟之间,有一条或两条纵行的青紫带;或仅是青紫瘀点斑块,而舌质的其它部分则不见青紫。 杨梅舌: 舌质红而有刺,类似杨梅。 常见于猩红热或高热持续几天以上的患者。 舌边发红,常见于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或正在发热。 舌尖发红,因工作时间过长,经常失眠,心火过亢,致使消耗过多,体内缺乏维生素或其他营养物质。 舌质长期呈暗红或紫色,要警惕癌症侵扰。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全国33家医院、科研单位对12448例各类癌症患者进行调查表明,大多数癌症患者的舌质呈暗红或紫色,尤以食管癌、贲门癌呈现率最高,占80%左右,其次为白血病、肺癌。 鼻咽癌最低,占20%左右;晚期患者多于早期患者。 僵硬舌: 舌僵硬是指舌体既不肿胀、也不缩小,而活动强硬,失去平时柔和灵活的一种征象,也称“舌强”。 由于舌体僵硬转动不灵,常伴随语言蹇涩,含糊不清,或不相连续。“舌强”常见于一些较严重的疾患,如神志昏迷、抽搐等疾患。 出现于猝然昏倒之后,常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同时存在;出 现于昏倒,是中风的紧急警报。 现代医学认为,舌体强硬往往是中枢神经系统出了故障,发现此种舌象多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昏迷、肝昏迷、脑血管意外、脑震荡及脑挫伤等病的患者。 少数因舌上局部因素,如严重的舌溃疡或舌上有干硬的厚苔堆积而使舌体转动不灵活,但容易与中枢神经病变引起的舌僵硬相区别。 萎软舌: 舌头柔软是正常状态,但如果舌头痿软而无力,由转动和伸出,则称之为痿软舌。人体任何部位痿软,虽然各有原因,但肌肉中的筋脉失养而废弛则是其中的主要原因,舌痿软而舌色淡白,多由心脾气血亏损,不足以濡养舌的筋脉而成;舌痿软而舌色红绛,则为热极伤津,或是阳虚火旺,使胃和肾的气津两亏,舌的筋脉失养所致。 舌痿软而舌色干绛无津,是肾阳已亏到极点的表现,病情险恶。 歪斜舌: 舌头伸出时,舌尖偏向一侧,或左或右、称为舌歪斜。病侧的舌肌麻痹,无力收缩,稍一伸长,舌体就两侧不均而偏歪,所以左侧舌肌麻痹时舌尖就向左,右侧舌肌麻痹则舌尖偏向右。此症常见于中风,即脑血管意外。属局部性疾病的,则为舌下神经受压迫损伤或面神经麻痹等引起。不明原因的舌歪斜,应提高警惕,排除颅内的病变。 颤动舌: 舌体伸出时出现不自主的颤动,由于肝阳上亢,热盛动风或气虚所致。因肝阳上亢、热盛动风,多兼见舌色红绛;因气虚者,多兼见舌色淡白。 舌体颤动可见于高热,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及某些神经系统疾病。 卷缩舌: 舌体收缩,不能伸长,有的不仅不能伸出口外,甚至难以抵齿。这种情况,可见于先天性舌系带较短,系带牵拉而使舌不能伸出口外,需要矫形手术把舌系带切断,舌头活动很快就会恢复。 因为疾病原因导致舌缩,多与舌痿软同时并见,舌头除卷缩不能伸出外,转动也失去灵活柔和。 舌缩的病因为阴阳离决的重危疾病,或是热极伤阴,或是阳气暴脱。 伸舌: 舌常伸出口外,内收困难,或者不能收缩,流涎不止,称做舌纵,舌纵而舌色深红,舌体胀满,神志不清,嘻笑无常,由于痰热之邪扰乱心神所致。舌纵而麻木,则多为气虚。 患有甲状腺机能减退的儿童,舌常变大,伸在齿间,或挂在口外。 弄舌: 反复地将舌伸出口外,舐弄口唇者,称为弄舌。 心脾有热,动风先兆或小儿智能发育不良。 伸舌与弄舌的不同之处是,前者伸出而内收困难,后者能伸能缩,但反复将舌缩进吐出。 参考资料:

健康的舌头:其颜色应呈粉红或淡红色,其形状应是长椭圆形,胖瘦适中,其舌苔薄白,光泽而润,最后舌头要伸缩自如和有力。 舌色过淡:是血虚、阳虚或寒症,这种淡白舌表明有可能患营养障碍、贫血及一些内分泌疾病。 舌色太红:是阴虚及实热,此时身体较热,也易有口气,且脾气暴躁,这种情况表明甲状腺机能有问题或有糖尿病的可能。 舌头胖嫩:舌边有齿痕,多属虚、寒症,可能患有甲状腺机能低下或肢端肥大症。 舌面生芒刺:表明热郁内结,有可能患肺炎及猩红热,其他发高热的疾病也有此状。 舌苔黄腻:属热,黄色越深热越重。其主要反映肠胃有积滞、消化道中腐败有机物增多。 伸舌时震颤:表明神经衰弱和久病体虚。 活动不灵:舌头活动不灵或有歪斜僵硬,则常是脑血管疾病的先兆。

舌体肿胀的病机分析论文

上火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及体征,如面红目赤、咽燥声嘶、疖肿四起、红肿热痛、口腔糜烂、牙疼肿胀、烦燥失眠、鼻衄出血、舌红苔黄、尿少便干、发热出汗等。这些表现在中医上属于热症和火症的范畴,其原因多是风、寒、暑、湿、燥邪,侵入机体生热化火的结果。此外,脏腑机能失调、精神过度刺激、生活丧失规律,也能引起上火。 从西医角度来说,上火表现多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如急性咽喉炎、牙髓炎、口腔溃疡、眼睑炎、结膜炎、尿路感染、便秘、皮肤疖肿、蜂窝组织炎等,也见于结核病、高血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机能亢进以及癌症晚期等一些慢性疾病。 上火可按病因病机不同,分为两类症候,即实火和虚火。 实火多由于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所致,此外,精神过度刺激、脏腑机能活动失调亦可引起。实火患者表现为面红目赤、口唇干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烂、咽喉肿痛、牙龈出血、鼻衄出血、耳鸣耳聋、疖疮乍起,身热烦燥、尿少便秘、尿血便血、舌红苔黄、可有芒刺、脉实滑数。治疗上宜采用苦寒制火、清热解毒、泻实败火的原则和方法。 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根据病机不同,一般将虚火进一步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两种病状。阴虚火旺都多表现为全身潮热、夜晚盗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躁动不安、舌红无苔、脉搏细数。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气虚火旺者表现全身燥热、午前为甚、畏寒怕风、喜热怕冷、身倦无力、气短懒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脉大无力、舌淡苔薄。治疗时应以补中益气、强肾兴阳、甘温除热为原则。 综上所述,实火和虚火不仅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不同,而且治疗原则及具体治法也有所不同。如果不管上火是实是虚,而一律用同一方法清热败火,则有可能非但治病不成,反而加重病情。因此,上火时,首先分清实火还是虚火后,再决定治疗方案,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具有清热败火作用的食物种类较多,一般针对上火时不同症候可分下列几类: (1)清热解毒类:如菊花、黄瓜、板蓝根、番茄、竹笋、绿豆、豆腐、芹菜、荸荠、菱角、马齿苋、金针菜等,多有抗菌消炎作用,适用于各种实火症候。 (2)苦寒制火类:如苦瓜、苦菜、厥菜、丝瓜、田螺、茄子、小米、荞麦、兔肉、田鸡等,可以寒凉之性化热降火,多用于实火症。 (3)利湿泻火类:如冬瓜、西瓜、薏仁、扁豆、大麦、苋菜、甜瓜、赤小豆、黑鱼、鸭肉、鲤鱼、鲫鱼、泥鳅、莴笋、绿豆芽、鸡内金等,适用于各种实火症候。 (4)攻下实火类:如大黄、知母、黄连、黄芩、香蕉、芹菜、马铃薯、芝麻、桃仁、海蜇、白萝卜等,适用于小便短黄、大便干结、口干口苦、腹胀纳差等症候。 (5)凉血敛血类:如莲藕、梨、荸荠、生地、木耳、黄鳝、糯米、藕粉、荠菜、玉米须、芒果、鳗鱼、竹叶、白茅根、马齿苋等,可用于鼻衄、便血、尿血、牙龈出血等血热妄行的情况。 (6)甘温除热类:如党参、白术、白菜、荔枝、栗子、大枣、胡桃仁、百合、黑芝麻、燕窝、蜂乳、高梁、茴香、刀豆、芥菜、樱桃、石榴、乌梅等,适用于气虚火旺的病况。 (7)滋阴降火类:如甲鱼、海带、紫菜、海参、菠菜、猪血、猪肝、红糖、乌鸡、南瓜、蛤蜊、银耳等,多用于阴虚火旺、五心烦热、潮红盗汗、夜不能寐等症。 (8)补脏熄火类:如黑豆、山药、花生、牛乳、薏仁、白木耳、鸽蛋、鹌鹑、雀肉、鳝鱼、羊肉、狗肉、韭菜、桑椹等,适用于因脏腑虚弱、阳气不举所致的各种虚火症候。

【答案】:B心脾积热,舌为心之苗,火热循经上行,故舌体肿大,板硬麻木,舌色深红(B对)。心火上炎见舌上溃疡(A错)。脾胃积热可见舌苔黄腻(C错)。热入营血可见舌质绛红,舌有红刺(D错)。阴伤内热可见舌红少苔,甚至无苔而干者(E错)。

舌痛病病因病机分析论文

这个就需要适当锻炼身体,饮食要合理膳食纤维,再找一个好中医调理一下。三俩月就会有变化的!

有的人自己拔牙后感到舌头疼痛,但是医生却检查不出很大的问题,舌头柔软,活动也正常。好多人自以为舌头上生了肿瘤,其实并非如此。我为你收集整理了关于舌头疼的相关资料,分享给大家! 舌痛在临床上主要分两大类: 第一类属于舌器质性病变,如舌黏膜溃疡、舌癌等。第二类属于非器质性病变,即所谓的舌痛症,大部分患者属于这一类。舌痛症的病因很多,包括局部刺激因素、全身系统因素、精神因素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舌痛,除全身症状外,局部可表现出舌干,舌乳头萎缩,上皮变薄等。局部因素引起的有局部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神经性舌痛可有阵发短暂性、扳机点,局封后可消失。精神性舌痛在更年期妇女中较为多见,舌部多无异常,患者常怀疑患有严重的躯体疾病。如果有舌痛症状,首先应到医院检查,排除第一类疾病(即舌器质性疾病),同时检查是否患有全身性疾病或口腔局部刺激因素。 就舌痛症的治疗而言,应消除局部刺激因素,积极治疗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更年期症状明显而无禁忌症时,可试用雌激素治疗。维生素缺乏或营养状况不佳可补充复合维生素B或维生素B1、B6、B12、叶酸等。失眠、抑郁明显者可用谷维素。饮食上宜清淡,尽量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检查不出任何局部或全身的致使舌痛的因素,而且舌体活动时感觉良好的患者,可以接受心理治疗。建议张女士最好来医院查明到底是何种原因引起的舌痛,接受针对性的治疗。 治疗舌头疼的建议: 舌头起泡是上火引起的,每天早上喝点板蓝根,晚上睡前喝个加了白糖的生鸡蛋,一定要是白糖啊!这样是很有效的。白天也可以在口中含白糖,这样坚持三到四天就好了。如果要根治,多坚持几天。 主要还是饮食调理,要多喝水。多吃点发凉的东西,比如:绿豆汤、水果,再买西瓜霜喷剂喷在患处。 改变不好的生活习惯。如果要吃药的话,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如果是胃火旺的话,可以吃一些三黄片等药,如果是肝火旺可以用丹参逍遥等。还有牛黄系列,如牛黄解毒、牛黄上清丸等。 由上可以看出,舌头疼看起来跟拔牙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但因为拔牙之后舌头开始疼,所以我在此提醒一下大家,要注意口腔健康!

舌痛常见病因1.灼口综合征(BMS):灼口综合征又称舌痛症(glossdynia), 国际疼痛协会将其定义为发生在舌或其它部位口腔粘膜的烧灼样疼痛, 无明显的体征, 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绝经期妇女较常见。在舌痛患者中, BMS 患者占40 %以上。疼痛部位多发生于舌根部, 约占BMS 的70 %, 其次为舌缘, 舌背和舌尖, 舌痛有晨轻晚重的时间节律性改变。其病因复杂, 目前认为可能的诱发因素有局部的、全身的和精神因素三个方面, 但精神因素为其重要原因。2.萎缩性舌炎(atrophic glossitis):萎缩性舌炎(镜面舌)是指由多种疾病引起的舌粘膜的萎缩性改变, 临床表现为舌乳头萎缩甚至消失, 舌背光滑、红绛、无舌苔, 严重时因舌肌萎缩而呈现舌体瘦小。若伴发念珠菌感染则有口干、烧灼感或疼痛、发木感等临床症状。患者以中老年为主。是老年人营养失调、机体功能下降的一个标志。3.地图舌(geographic tongue):又称地图样舌炎、游走性舌炎, 是一种浅表性非感染性舌炎, 好发于舌背、舌尖、舌缘部。是由于粘膜上皮剥脱所致。初起时, 在舌上出现1 个或数个灰白色稍隆起的小病灶, 随后中央的丝状乳头剥脱, 遗留红色光滑而干燥的舌面, 围以灰白色边缘,逐渐向外扩展, 互相融合成地图状。一般无疼痛等不良感觉, 但合并细菌, 真菌感染者, 有烧灼样疼痛或钝痛。4.沟纹舌(fissured tongue):沟纹舌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 特别是40 岁以后更明显,其发病率<10%, 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若继发感染, 则有疼痛。同时, 沟纹舌也可能是某些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之一, 应在诊断中注意。如Melkersson-Rosenthal 综合征具有沟纹舌、反复的面部或唇肿胀和间断性的周围神经麻痹等三联征。5.舌乳头炎(foliate papillitis):舌乳头炎包括丝状乳头炎、菌状乳头炎、轮廓乳头炎、叶状乳头炎等。除丝状乳头炎以萎缩性损害为主外, 临床表现为乳头充血、红肿, 患者常因疼痛而影响吞咽和进食。6.舌部微血管炎(microscopic vasulitis in tongue):指舌粘膜下层的微血管所发生的炎症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有舌部烧灼样疼痛、不适、麻木及感觉异常等。舌痛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缺氧情况下舌肌内聚集过多的代谢产物, 如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质, 以及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刺激舌肌内植物神经的传入纤维末梢, 使冲动传至大脑,产生疼痛。

1. 精神因素舌痛症的发生机理复杂,而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已是不可否认。 精神因素在舌痛症的发生上占有重要地位。80年代末,Sulliran,Castera临床治疗中已发现情绪状态异常,尤其抑郁情绪为舌痛症的重要病因。而后,Ottg报告的131例舌痛患者中发现,平均年龄为55岁,73%为女性,60%患者有一个以上精神病学相关的表现,通常是沮丧。在治疗舌痛症时,应考虑是否有精神病理障碍。逐步增强的沮丧情绪,以及焦急、紧张相关联的精神动力学研究提示,舌痛症是精神躯干疾病的一种表现。但是,舌痛症带来的长期慢性疼痛与其相关的情绪表现的内在关系尚待深入研究。2.全身系统性因素维生素B12缺乏,有症状的贫血和巨红细胞贫血均可引起舌炎、粘膜溃疡而出现疼痛症状,曲淑华等发现4/5舌痛症患者为女性,其中尤以更年期妇女女多见(占患病妇女的68%),由此认为舌痛症的发生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局部微循环障碍、胃肠功能紊乱、营养缺乏(包括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等因素有关,特别是妇性更年期前后性激素水平下降是一个重要因素。3. 微循环障碍学说管志江等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舌痛症患者舌腹静脉多呈淤血状,末梢血管明显扩张,有时可见点状出血,提示了舌部微循环障碍的存在。李辉奉等在舌部微血管炎的临床研究中,发现舌痛症患者舌局部可呈现血管炎样改变。光镜下观察到了舌上皮乳头及结缔组织内微血管扩张淤血,微血管缩窄、闭塞及出血现象,血管内皮细胞明显肿胀,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多数学者认为血管炎的发生是因抗原抗体反应激活补体,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内层所致。另外,炎性细胞释放的溶菌酶被复合物包围于血管壁,使弹性硬蛋白酶,胶原酶释放增加,破坏血管,造成退行性性变,导致管腔缩小闭塞。舌部的微循环障碍 ,缺血,缺氧,由此而产生了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质,以及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刺激了舌肌内的植物神经传入纤维末梢,产生疼痛。4. 多因素综合Rikkas等认为舌痛症是多因素性疾病。其发生可能是局部刺激、出血、感染,维生素B族缺乏,更年期及内分泌失调以及精神因素(如焦虑、沮丧、恐怖)综合作用的结果。KatzJ报道舌痛症与梭状螺旋体杆菌感染有关,用四环素含漱液及口服灭滴灵后症状缓解。

糖尿病的舌诊辩证分析论文

糖尿病中医辩证是什么

渴病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很多,可按“三消”辩证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型。上消以烦渴引饮,中消以消谷易饥,下消以小便如膏为主症。全身表现消瘦,即所谓三多一少(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身体消瘦)。其他可伴有皮肤瘙痒,女性阴部瘙痒,视物不清,四肢酸痛或麻木等症。

另外,可按阴阳辩证分为阴虚型、阳虚型、阴阳两虚型;或按脏腑辩证分为肺胃燥热型、肺肾阴虚型、脾气虚型、脾阴不足型、肾阴虚型、肾气虚型、肝阴不足型、肝阳上扰型、胃阴不足型、肝肾阴虚型;或按气血津液辩证分为气虚型、气阴两虚型、血淤型、气滞血淤型、气虚血淤型、湿热型、痰湿型。

消渴病的中医辨证,一般按“三消”辩证。即首先要辨明病位之上、中、下,有无实热虚火,有无变证,变证与本证孰轻孰重。其病变脏腑主次的判断,是根据三多症状的轻重主次来判断的,多饮突出者为上消,多食突出者为中消,多尿突出者为下消。上、中、下既明,则治法诚如《医学心悟》云:“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焦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可见治疗中既要强调重点,又要兼顾他脏。

辨证论治时,又要辨别实热虚火(注:实热因热邪入侵,里热炽盛,或痰瘀,宿食阻滞所致。实热盛则是属于内伤造成的,一般有脾胃实热、肝胆实热等很多。火就是热,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的有无。本证初起,多有燥热邪气,且可以燥热为主,中期多燥热阴虚并重,后期则几无燥热,而以阴虚火旺为主。燥热者,多见口苦、心烦、口臭、便秘,或咳吐黄痰、舌红(注:舌象特征:较正常舌色红,甚至呈鲜红色,称为红舌),苔黄(注: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不同。一般说,黄苔的颜色越深,则热邪越重。淡黄为微热;嫩黄热较重;深黄热更重;焦黄则为热结;黄而干为热伤津;黄而腻则为湿热)燥、脉弦滑数或沉数(脉沉数是“沉脉”与、数脉“相兼,沉脉是指手指要重按才能感觉脉搏跳动,数脉指脉搏跳动迅速)。而阴虚火旺,则见症不同于上,多为五心烦热、失眠、耳鸣、目眩、盗汗、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实热虚火治法迥异,实热当以清热泻火之法,而虚火则当滋肾阴以退虚火。凡病属中后期者,当细辨变证之有无,若有变证,则当分清缓急轻重。变证可见瘀血、气郁、脾虚、湿热、水饮、热毒、血虚等证候,但其基础仍是阴虚燥热,故当辨本病与变证的轻重。治疗上,要二者兼顾。若变证一除,又当治本病。

中医治疗疾病讲究望闻问切,通过看舌头的颜色和舌质能判断出身体的健康状况。我们都知道,舌头正常的颜色应是淡红色。如果身体出现了问题,在舌头上都会反映出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旦身体有不适,舌头就会有相应改变。

如果舌头的舌苔变厚,就表明身体有病理变化,提示血糖控制不佳;有时舌头的面上像涂了一层糨糊似的,原有的纤细绒毛结构看不清了,这是厚、腻苔;常表示有痰湿或是饮食过多,需要加强饮食控制,适当减少饭量。水果要在两餐之间吃,吃水果要减主食。

如果舌头的表面变得干燥少津,可能是血糖控制不好。因为血糖高,渗透压大使本应在舌体的津液渗回血管,故应监测血糖,及时在医生建议下调整治疗方案和饮食,多吃空心菜、苦瓜等食物。

如果是糖尿病早期患者,舌头偏红,说明体内有热,可吃些清热的食物如莲子,白菜味甘性寒,也可多吃,炒或凉拌均可。

如果舌色暗或紫,提示糖尿病已到晚期,特别要注意舌底静脉,如舌底静脉变粗暗,则表明体内血液循环不好,这样的患者要警惕并发症的出现或加重,尤其是舌底出现淤斑成片或看上去疙疙瘩瘩时。

观察舌色时,首先要注意光线,尽可能选择光线充足的地方。其次要注意食物或药物导致的色素干扰,如吃葡萄使舌苔变紫等。

糖尿病的预防

1、坚持锻炼

怎么做好糖尿病自我保健?坚持锻炼但不能太剧烈,最好在户外进行,吸收更多的氧,且一定要持之以恒。

2少熬夜

睡眠稳定内分泌,再忙再累,也要注意安排好休息时间。熬夜打乱身体工作流程,使胰岛素分泌失去规律或反应不及时,糖的分解代谢失常。

3、饮食均衡

不暴饮暴食,生活、饮食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少食多餐,总量控制,日常多喝些白开水,是预防糖尿病的基础。

4、心态平和

保持心态平衡,减轻心理压力。各种心理不平衡会进一步加强胰岛素抵抗,促使糖尿病的发生。

5、合理减肥

肥胖时脂肪细胞膜和肌肉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对胰岛素的亲和能力降低,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糖的利用障碍,使血糖升高而出现糖尿病。

6、预防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可引起胰岛炎,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产生糖尿病。另外,病毒感染后还可使潜伏的糖尿病加重而成为显性糖尿病。

看舌诊病属于中医望诊的一部分,望诊是通过人们外在的表现,看出五脏六腑是否健康。大家不妨多了解一些中医望诊的知识,这样在疾病发生之前,就可以将其遏制在萌芽之中。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ID:医考充电宝)

舌诊主要有望舌质,望舌苔二部分,舌质反映五脏精气的盛衰,舌苔反映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望舌诊主要望舌神、舌色、舌形、舌态。望舌苔主要包括舌苔的性质和舌苔的颜色。以上舌象的状况反映患者正气盛衰,病邪深浅,病邪性质,病情进退,可以作为判断症状的转归,预后,以便作为指导处方用药的参考根据。. 望舌质1) 望舌神望舌神主要判断有神舌或无神舌。a. 有神舌无论什么舌色,都是“活色”,而无神舌,不管舌色怎样,都为“死舌”。舌象:舌质鲜活,红润,有光泽,活动灵敏自如。辩证:有神舌证明五脏正常,正气未损,精气充盈,气血荣润。b. 无神舌舌象:舌质晦暗,干涸,呆板而一无生气,运动呆滞。症状:无神舌,正气大伤,五脏功能衰竭,胃气耗竭,病势危重。2) 望舌色望舌色时望舌质的颜色,除淡红色舌是正常的无病舌色,其余淡白、红、绛、紫、青都是病色。a. 淡红舌舌象:舌色淡红,红润鲜活。症状:脏腑机能正常,或患病轻浅,包括温症,实症,热症,虚症均系轻浅。b. 淡白舌舌象:舌色淡白,重者苍白无血色。症状:淡白舌为虚寒,气血不足,为气血两虚之象。现代医学病症的贫血,营养不良,慢性疾病等。Ø 淡白瘦薄舌舌象:舌色淡白,舌体瘦薄,舌苔薄白。症状:气血两虚,脏腑失养,疲困乏力,心悸自汗,头晕目眩。治疗:补益气血,康泰脾阳、肾阳宝。Ø 淡白肥嫩齿痕舌舌象:舌色淡白,舌体胖嫩,舌缘有齿痕,舌上白腻水滑。症状:脾肾阳虚,畏寒怕冷,腹泻腹胀,口汽清水。治疗:健脾利湿,补肾阳。Ø 淡白舌,白腻苔舌象:舌色淡白,苔白干裂,中间有两条厚腻苔。症状:阳气亏损,湿阻中焦,津液不能上承。治疗:康泰脾阳或十全,肺阴。Ø 淡白夹红舌舌象:舌色底色淡白,舌象尖部红,苔为黄腻薄苔,润泽。症状:脾虚湿滞化热。治疗:健脾益气,清热利湿,康泰脾阳或辩证后兼有脾阴辅肺阳或肺阴。Ø 淡白光莹舌舌象:舌色淡白,一无生气,舌苔尽剥,似剥皮的鸡肉。症状:阳气已尽,气血亏耗,危重病症。治疗:温补阳气,补益气血,辩证后康泰脾阳、肾阳或辅十全。c. 红舌舌色比正常舌红,舌体愈红,热邪愈重。Ø 舌缘尖红舌象:舌色基本色为淡红,舌边缘尖部赤红,苔白左边较厚(从大夫的位置论)。症状:温病袭表,邪气在表,伴有恶风寒、发热头痛、咽喉痛、咳嗽、脉浮数。治疗:辛凉解表,康泰肺阴、肾阴宝。Ø 舌红黄厚干苔舌象:舌色赤红,黄厚干裂苔,少津液。症状:邪热炽盛,此舌象在外感病和内伤皆有,要从辩证分析,不论外感或内伤都为邪气炽盛,正邪相争,脏腑出现阳热征象,临床多见发热、汗出、面红目赤、心烦口渴、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脉数有力。治疗:清热生津,如外感阳明病,当以康泰肺阴、康泰肾阴、康泰阳明调理之,如内伤心肝肺当以康泰肝阳或辩证辅肝阴、心阴、清胃、阳明、肾阴调理之。Ø 舌红焦黄,灰黑苔舌象:舌红焦黄灰黑苔,舌质苍老,干燥裂纹。症状:胃肠热壅,气血瘀滞,三焦实热,燥屎内结,神昏谵语。高热不退,烦燥汗出,脉沉实有力,此一舌象为上一舌象发展加重而来的。治疗:康泰阳明、康泰肾阴、康泰肺阴调理之,急下存阴,清热养津。Ø 舌红黄腻苔舌象:舌质色红,苔黄腻。症状:由热邪炽盛炼液成痰,凡属痰热症,经常现此舌象,如痰火所致的中风、眩晕、咳喘以及肝胆、脾胃、大肠、膀胱等脏腑的湿热症(炎症)。治疗:清热化痰,清热利湿,因根据病情辩证,施以康泰肺阴、阳明或肾阴、肝阳、肝阴调理之,并酌虚实之情,适当康泰肾阳或康泰脾阳。Ø 舌红无苔 舌象:舌质色红,舌体瘦削,无苔。症状:此为虚热阴虚舌象,在外感温病中多为热邪初退,津液大伤,内伤症为心、肝、脾、胃、肺、肾阴虚热之症。治疗:养阴清热,外感病应康泰肺阴、肾阴,阴虚内伤症为辩证分别对阴虚之脏腑调理,如肝阴、心阴等等。d. 绛舌舌质深红,主病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病为热邪入营分,内份病为阴虚火旺。Ø 红绛光莹舌舌象:舌质红绛,舌面无苔光亮如镜面。症状:胃阴亡失,如外感热灼耗伤或慢性内伤病,此舌象为危重病象。治疗:滋补胃阴,康泰胃阴。Ø 红绛晦暗枯瘦舌舌象:舌质红绛,舌体枯瘦,干瘪,舌面无苔少津,舌体颤动。症状:这种舌象系从红绛少苔发展而来,如见此舌象无论外感内伤,标志着肝肾之阴枯竭,属危重疾象,舌象为危重舌象。治疗:滋阴熄风,辩证滋阴相关脏腑经脉。e. 青紫舌青舌,紫舌与前述各类舌象不同,它主要反映性质截然相反的两种病症—寒症与热症。寒症为青紫舌以青为主,兼有紫色,舌苔多湿润。热症为绛紫、深紫,是从红绛舌发展而来,舌面多为干燥。Ø 淡白青紫舌舌象:舌质淡白基础上略见青紫,也见舌淡有瘀点斑,舌上润泽。症状:寒凝血瘀,舌象由淡白舌发展而来,血遇寒则凝,血液运行淤滞,现此舌象。治疗:散寒化痹,康泰肾阳、脾阳或辩证辅以十全。Ø 紫绛舌舌象:全舌紫绛,实热证多为黄、灰、黑干燥苔,虚热证则苔少或无苔。症状:血分热毒深重,是从红绛舌发展而来,是外感湿病发展到最严重阶段,临床常有神昏、谵语、动血、动风(惊厥抽搐)。治疗:凉血散血(散血:滋阴活血),辩证对动血,动风脏腑滋阴活血。3) 望舌形舌形常见有苍老舌、娇嫩舌、胖大舌、肿胀舌、瘦薄舌、裂纹舌、齿痕舌等。它们也是内在脏腑气血发生寒热,虚实病理变化的反应,与望舌神、舌色一样,它们都是各自角度了解全身整体症状的方法,但更应注重舌色、舌苔的变化,这里对舌形简略介绍之。a. 苍老舌舌象:舌质苍老,纹理粗糙,舌色深暗,舌上起刺或裂纹。症状:苍老舌无论舌苔是什么颜色,病属实证,热证,亦会出现芒刺,纹理不细腻,主病邪气亢盛。治疗:祛邪扶正。b. 娇嫩舌舌象:舌质纹理细腻,浮胖娇嫩。症状:舌色不论是什么颜色,娇嫩舌多主虚证,临床表现为一系列虚弱,衰退,不足的症候,舌质在娇嫩的基础上可见色红和娇艳。治疗:补益阳气,滋阴降火,康泰脾肾阳、康泰肺阴、康泰肾阴、康泰肝阴、康泰心阴,视辩证相关而治。c. 胖大舌舌象:舌色淡白,舌体胖嫩,舌上多津水滑。症状: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治疗: 补益脾肾阳虚,化气利湿,康泰脾肾阳、康泰肺阴、康泰肝阳。d. 肿胀舌舌体肿胀,与胖大舌不同,它多由邪热炽盛和中毒所致。Ø 鲜红肿胀舌舌象:舌肿胀、灼热、疼痛,舌色红绛鲜艳。症状:有此舌象多为心脾积热,气血上扰,如神志不清,热入心里,心火上炎,气滞血壅,多为湿热蕴毒上泛。治疗:倾泻心脾积热,清热利湿,解毒。Ø 青紫肿胀舌舌象:舌紫而肿或发黯发青,口唇肿大青紫。症状:这种舌多见于中毒,酒精、食物、药物中毒。治疗:解毒、化瘀。e. 瘦薄舌舌体瘦小而薄,瘦薄舌主病气血两虚,阴血不足。Ø 淡白瘦薄舌舌象:舌形瘦薄,舌色淡白。症状:舌体无气血濡养,属气血亏耗,主要见严重的贫血,长期的胃肠功能紊乱,营养不良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治疗:补益气血,康泰脾肾、康泰肺阴、康泰肝阴。Ø 红绛瘦薄舌舌象:舌色红绛,舌形瘦薄。症状:此种舌象多为外感热病的后期,热伤营阴或内伤病慢性消耗性疾病,中医为阴虚火旺的疾病,如结核病、癌症、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心肾疾患。治疗:滋阴降火。f. 裂纹舌舌面上出现各种形状的裂纹、 裂沟,多少不等,统称裂纹舌,多属气血阴液亏损,主要见于心火,胃火炽盛可见此舌象。Ø 红绛少苔裂纹舌舌象:舌色红绛,舌有裂纹。症状:常见于外感热病后期热盛伤阴,内伤病杂病阴虚火旺。治疗:滋阴降火润燥,辩证根据相关脏腑施以康泰肺阴、康泰肾阴、康泰肝阴、康泰阳明、康泰肝阳等。Ø 淡白裂纹舌舌象:舌色淡白,舌有裂纹,有些舌象胖嫩淡白兼有裂纹。症状:前者由于气血不足,气血亏虚失于濡养,后者则为脾胃气虚,脾虚湿寝。治疗:养血润燥,康泰肾阴、肝阴,健脾利湿,康泰脾阳。g. 齿痕舌舌象:舌体的边缘有牙齿的痕迹,舌多胖大,也有正常舌和瘦薄者。症状:此舌象多见于水肿、贫血,脾虚水湿内停,慢性心肾疾患者。治疗:健脾利湿,补益气血,康泰脾阳、康泰肺阴、康泰肝阳或酌情补益气血,康泰脾阳、康泰肾阳。. 望舌苔1) 望苔质苔质主要指舌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偏色、剥落、滑长、有根无根等。a. 厚薄舌象:舌苔的厚薄以见底不见底为标准,凡舌苔不能遮底的称“薄苔”,而舌苔遮掩不能见底的为“厚苔”。以舌苔的厚薄来判断病邪的轻重,是“厚薄”的临诊定义标准,凡舌苔薄的,病情多轻,予后较好;反之,凡舌苔厚的,病情多重。另外,舌苔的厚薄变化,也可反应病势的进退。一般,舌苔由薄变厚,说明邪气渐盛,为病进,舌苔由厚变薄,说明正气胜邪,为病退。治疗:解表、清里。根据舌苔厚薄判断自己过去的诊断治疗是否切合病症,切合者由厚变薄,不切者,由薄变厚。b. 润滑燥糙舌象:舌面润泽,不干不湿为“润舌”。舌面水液过多,伸舌欲滴,流口水,为滑苔。舌面无津,燥干无液,为“燥苔”,舌面粗糙,干裂如砂,为“糙苔”。症状:润苔说明无大病,病为轻证,滑苔为寒湿重证。三焦阳气衰微,脾肾阳虚,水湿痰饮内停。燥苔为二种原因,其一,感受温燥邪气,高热,大汗,吐泻,致出燥苔。其二,痰饮水湿阻遏蒸化津液,故见燥苔,糙苔由燥苔发展而来,成为热盛伤津。治疗:白滑苔,外感应辛温解表,畏寒者,康泰肾阳,脾阳,阳虚火热者补康泰肺阴、康泰肾阴。内伤病脾肾阳虚应温补渗湿,康泰脾阳、康泰肺阴,黄滑苔,宜健脾渗湿,燥苔,糙苔则用清热生津。c. 剥落 舌象:舌苔部分脱落,脱落处光滑无苔,称为“剥苔”或“花剥苔”。症状:久病,重病导致胃气,胃阴不足,或气血两虚,不能上承续生新苔,舌苔就出现剥落,其中犹以阴虚舌红苔剥最为常见。治疗:滋补胃阴,补益气血,康泰胃阴辅以康泰脾阳、康泰肾阳。d. 有根,无根舌象:临诊观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为“有根苔”,若舌苔不着实,似浮涂于舌上,刮之即去,为“无根舌”。症状:临诊观舌之有根或无根苔,有重要的临诊意义,有根之苔,无论厚薄,均为正气未衰,而无根苔则不论厚薄都为正气衰竭,多见脾胃肾的气阴大伤,必为虚证。2) 望苔色望苔色在中医临诊中占有较重的位置,主病的苔色有白、黄、灰、黑四色,在病程发展中,还有兼色,如黄白苔、灰黑苔,白苔者,病在表;黄苔者,病在里;灰黑苔,病在肾;苔色由白而黄,由黄而黑者,病日进;苔色由黑而黄,由黄而白者,病退;看舌苔颜色,用于辨别病邪的轻重、表里、进退。a. 白苔白苔在一般临诊中,表示病情不太严重,予后尚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白苔也见于热症,如:一些急烈性传染病,内脏的化脓性感染,另外,邪热入里迅速,都有白苔、白糙苔、白粉苔出现,在临诊中,除对白苔的主表主寒之外,也要注意特殊情况下的热症感染病情。Ø 薄白苔舌象:舌质如常或略淡,苔白色,薄白而润,舌之本色可略见或不见,外感中风或伤寒证者,舌质略干。症状:外感表证或内伤杂证,但病情尚浅。治疗:解表,对证施治,康泰肺阴、康泰十全或对证辩证施治。Ø 白厚苔舌象:苔白,不见舌质之底。症状:风寒邪盛,寒邪有化火入里的趋势,如为内伤杂证说明寒湿,痰食邪气正盛,如舌质色红或较红,表示正气尚盛,正邪相争正需医助。治疗:辛温散寒,温里利湿,表证为康泰十全、康泰肺阴,内伤杂证为对证辩证施治,相关康泰调理。Ø 白腻苔舌象:苔色白,苔质细腻颗粒密致,粘生舌面,刮之不退,白腻苔易出黄泛。症状:湿邪即可出于外感,又可由于内生,为湿邪内停阳气被遏之象。治疗:健脾利湿,辩证虚实,以康泰脾阳或康泰脾阴调治。Ø 白腻干苔舌象:与白腻苔相同,但舌苔较干燥。症状:湿邪痰饮可阻遏津液的传呈输布,上下达口舌。“生湿不生津” ,故现白腻干苔。治疗:化湿生津,康泰脾阳、康泰肺阴或对证调理脾阳。Ø 白如积粉苔舌象:舌上满布白苔,厚腻如白粉积聚,舌质略红症状:外感温湿病,热毒内盛,夹有湿邪所致。治疗:清瘟泄热。Ø 雪花苔舌象:舌苔白如雪花,积于舌面,舌质淡白。症状:脾阳衰弱,寒湿凝滞中焦,属危重病象。治疗:温暖脾阳。b. 黄苔黄苔乃外邪入里化热,主里证,热证,黄苔多与红降舌同现。黄苔虽主里证,热证,但在某些情况下,也有表证,虚寒证,风热,暑邪在表,也能出现薄黄苔,由阳虚寒湿,痰饮等停滞,郁久化热也可见到黄滑苔。另外,脾胃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色中配黄,脾胃多为现代医学中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肠炎、肝炎、胆囊炎等,在苔上为黄。Ø 薄黄苔舌象:舌苔在淡白之上兼有浅黄色。症状: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未甚。治疗:表证当解表,表证已清,方宜清里。表证当以康泰肺阴、康泰肾阴或见证康泰肺阴、康泰十全,清里则见证辩证施治。Ø 黄厚苔舌象:舌苔黄而干涩,颗粒粗而疏松,满舌厚积,舌质红绛。症状:实热津伤,此舌象为里热亢盛,热盛伤津之象。治疗:清热生津,苦寒攻下,辩证施治分别酌情,康泰阳明、康泰肺阴、康泰肝阳、康泰肝阴、康泰心阴、康泰肾阴。Ø 焦黄苔舌象:苔色黄灰黑相兼,苔质如烧焦烤糊的锅巴,舌质色红。症状:肠胃热结(阳明腑实证),邪热太盛,胃肠津伤,热邪与肠中粘尿互结成团,大便秘结,人体好像个密闭之大烤炉,舌苔之焦黄色。治疗:苦寒直析,急下存阴,康泰阳明急下,酌情辅以康泰肺阴、康泰肾阴等急下。Ø 黄腻苔舌象:苔色黄而粘腻,颗粒紧密胶粘。症状:苔黄为热,苔腻为湿,为痰,为食滞,故黄腻苔主湿热交结,痰热交结,食滞化湿等证。治疗:清热化湿祛痰,酌情辩证施治,分别康泰阳明、康泰脾阳、康泰肝阳、康泰肝阴、康泰肺阴等。Ø 淡黄滑苔舌象:舌苔淡黄,舌质淡白胖嫩,有裂纹。症状:脾肾阳虚,湿郁化热。治疗:温阳化饮,兼以清热,康泰脾阳、康泰肝阴等。c. 灰黑苔舌象呈灰黑是病重之象,为里证,无表证,黑苔是热极或寒盛之象。如舌苔黑而且水滑,是阳虚寒盛,它是从淡白水滑舌苔发展过来的,由红绛干黄苔演变而来的灰黑苔并干燥糙裂,此象是热极之证。Ø 腻灰黑苔舌象:舌苔温滑,舌质淡白胖嫩,舌缘尖为白腻苔,舌中根部渐显灰黑苔。症状:脾肾阳虚,寒湿水饮内停。治疗:温中散寒,康泰脾阳、康泰肾阳。Ø 焦黑干燥苔舌象:苔质焦黑,舌质色红,边缘光剥。症状:热极津伤,苔黑燥裂,舌质红绛,芒刺满布,为热极之象。治疗:清热生津,苦寒攻下,辩证酌情施治,康泰肺阴、康泰阳明、康泰肾阴,黑苔只要舌是有神舌,就不是危重之象,只是寒盛或热极之象。

厌食的病机分析论文

【答案】:厌食证的中医辨证论治思路:①小儿厌食证的辨治应以脏腑辨证为纲,主要从脾胃辨证,区别是以运化功能失健为主,还是以脾胃气阴亏虚为主。凡病程短,仅表现纳呆食少,食而乏味,饮食稍多即感腹胀,形体尚可,舌质正常,舌苔薄腻者为脾失健运;病程长,食而不化,大便溏薄,并伴面色少华,乏力多汗,形体偏瘦,舌质淡,苔薄白者为脾胃气虚;若食少饮多,口舌干燥,大便秘结,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者为脾胃阴虚。②厌食的治疗:以运脾开胃为基本法则。宜以轻清之剂解脾胃之困,俟脾胃调和,脾运复健,则胃纳自开。脾运失健者,治以运脾和胃;脾胃气虚者,治以健脾益气;脾胃阴虚者,则治以养胃育阴。此外,理气宽中,消食开胃,化湿醒脾之品也可酌情应用。须注意的是,消导不宜过峻,燥湿不宜过寒,补益不宜呆滞,养阴不宜滋腻,以防损脾碍胃,影响纳化。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意饮食调养,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方能取效。

(1)生理病理基础。 小儿“稚阴稚阳”,五脏均无例外。小儿生长发育过程,是“阴气长而阳气充”,提示阳不充自有阴之亏,阴不足也表现阳气损,可见小儿每多阴亏为本,阳损为标,“小儿脾常不足”常常首先不足于阴,其次不足于阳。小儿厌食是小儿生理性脾常不足在病理方面的突出表现,脾阴不足在小儿厌食因此尤为多见。

(2)病因病机演变。

小儿厌食脾阴不足有所增多的机理何在:

①食品结构的改变:在现代社会,不少家长的育儿保健知识相对落后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出于溺爱和无知,片面追求高蛋白、高热量、高营养。这些固为小儿所需,但若配合不当,不仅难被吸收,而且化热化燥,灼伤脾阴,导致脾失濡运,生化乏源。有人对食品结构改变程度不同地区的调查显示:目前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脾阴不足小儿厌食的上升几乎成正比,因此,厌食表现以城市儿童为多。 ②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些年来,我国独生子女在人口中的比例扶摇直上,他们在卫生、照顾等方面条件相对优越,罹患传染病、地方病者为数较少。但是,由于“笼中鸟”式的生活和锻炼相对缺乏,以及不具备与小伙伴一道进食这种促进食欲的心理条件,产生消化分泌功能不足者,显著多于非独生子女。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鲍汉诺曾调查独生子女 356名,其中食欲不振、消化分泌功能不良、体重不足者 194人,占被调查数的 %。德国小儿临床医学家荣格系统计独生子女 264名,其中厌食兼具肌肉不发达、身体消瘦、体重过轻、大便秘结等症的 77名,占厌食患儿的55.55%。根据盂氏关于“消化分泌功能不足多偏脾胃阴虚”的观察结果,以及前述脾阴不足概念,上述症候均可归属中医“脾阴不足”范畴。 ③自然环境的污染:随着现代科学、工业的发展和一些人为的破坏,农作物上化学药品的滥用,大自然中化学成分不断改变,生态平衡有所失调,共同造对人体的危害,包括戕伤脾脏濡运功能,影响脾脏燥湿之平衡,其偏于湿者损伤脾气,偏于燥者则暗耗脾阴。

④辩证思路的乏新。近年来,小儿厌食虽日引注目,但深入的探讨尚属不足;又因补气健脾或多或少见效,人们常常乐于沿习古治,很难循“有效”途径去寻觅难愈的根源。正如魏玉璜所指出:“热补药谓之劫剂,初劫之而愈,后反至重,世不知此,古今受其害者可胜数哉!” 基于上述,小儿厌食脾阴不足,现代有所增加。充分认识小儿厌食多脾不足,创拟更切本证的治法方药,是当今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们均借导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内。 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结构简单、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称为消化。这种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就是吸收。对于未被吸收的残渣部分,消化道则通过大肠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 在消化过程中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形式。 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牙齿的磨碎,舌的搅拌、吞咽,胃肠肌肉的活动,将大块的食物变成碎小的,使消化液充分与食物混合,并推动食团或食糜下移,从口腔推移到肛门,这种消化过程叫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而言。由消化腺所分泌的种消化液,将复杂的各种营养物质分解为肠壁可以吸收的简单的化合物,如糖类分解为单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类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然后这些分解后的营养物质被小肠(主要是空肠)吸收进入体内,进入血液和淋巴液。这种消化过程叫化学性消化。 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功能同时进行,共同完成消化过程。 参考:消化系统疾病||消化和吸收 参考资料: 人体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 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人体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在临床上,常把消化道分为上消化道(十二指肠以上的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十二指肠以下的消化道)。 消化腺包括口腔腺、肝、胰腺以及消化管壁上的许多小腺体,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液。 人体在整个生命活动中,必须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作为生命活动能量的来源,满足人体发育、生长、生殖、组织修补等一系列新陈代谢活动的需要。人体消化系统各器官协调合作,把从外界摄取的食物进行物理性、化学性的消化,吸收其营养物质,并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它是保证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系统。 上、下消化道是如何区分的? 上、下消化道的区分是人为的,它是根据其在Treitz韧带的位置不同而分的。位于此韧带以上的消化管道称为上消化道,Treitz韧带以下的消化管道称为下消化道。 Treitz韧带,又称十二指肠悬韧带,从膈肌右角有一束肌纤维索带向下与十二指肠空肠曲相连,将十二指肠空肠固定在腹后壁。Treitz韧带为确认空肠起点的重要标志。 上消化道有哪些器官,有什么功能? 上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组成。 (1)口腔:由口唇、颊、腭、牙、舌和口腔腺组成。口腔受到食物的刺激后,口腔内腺体即分泌唾液,嚼碎后的食物与唾液搅和,借唾液的滑润作用通过食管,唾液中的淀粉酶能部分分解碳水化合物。 (2)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咽依据与鼻腔、口腔和喉等的通路,可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三部。咽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吞咽这一复杂的反射动作。 (3)食管:食管是一长条形的肌性管道,全长约25~30厘米。食管有三个狭窄部,这三个狭窄部易滞留异物,也是食管癌的好发部位。食管的主要功能是运送食物入胃,其次有防止呼吸时空气进入食管,以及阻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的作用。 (4)胃:分胃贲门、胃底、胃体和胃窦四部分,胃的总容量约1000~3000毫升。胃壁粘膜中含大量腺体,可以分泌胃液,胃液呈酸性,其主要成分有盐酸、钠、钾的氯化物、消化酶、粘蛋白等,胃液的作用很多,其主要作用是消化食物、杀灭食物中的细菌、保护胃粘膜以及润滑食物,使食物在胃内易于通过等。 胃的主要功能是容纳和消化食物。由食管进入胃内的食团,经胃内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后形成食糜,食糜借助胃的运动逐次被排入十二指肠。 (5)十二指肠:为小肠的起始段。长度相当于本人十二个手指的指幅(约25~30厘米),因此而得名。十二指肠呈C型弯曲,包绕胰头,可分为上部、降部、下部和升部四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分泌粘液、刺激胰消化酶和胆汁的分泌,为蛋白质的重要消化场所等。 下消化道有哪些器官,有什么功能? 下消化道由空肠、回肠和大肠组成。 (1)空肠、回肠:空肠起自十二指肠空肠曲,下连回肠,回肠连接盲肠。空肠、回肠无明显界限,空肠的长度占全长的2/5,回肠占3/5,两者均属小肠。空肠、回肠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 (2)大肠:大肠为消化道的下段,包括盲肠、阑尾、结肠和直肠四部分。成人大肠全长米,起自回肠,全程形似方框,围绕在空肠、回肠的周围。大肠的主要功能是进一步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贮存和排泄粪便。 什么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需要通过消化系统各个器官的协调合作来完成的。 我们日常所吃的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除了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可直接吸收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都是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均不能直接吸收,必须先在消化道内经过分解,分解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通过消化道的粘膜进入血液,送到身体各处供组织细胞利用。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这种分解过程称为“消化” 。食物经过消化后,通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叫“吸收”。消化和吸收是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 消化又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机械性消化是通过消化管壁肌肉的收缩活动,将食物磨碎,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使消化了的食物成分与消化管壁紧密接触而便于吸收,使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消化道末端排出体外。 化学性消化是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使之成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是同时进行、互相配合的。 食物在胃肠内是怎样消化的? 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食物在口腔内以机械性消化(食物被磨碎)为主,因为食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故口腔内的消化作用不大。 食物从食道进入胃后,即受到胃壁肌肉的机械性消化和胃液的化学性消化作用,此时,食物中的蛋白质被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在胃酸参与下)初步分解,胃内容物变成粥样的食糜状态,小量地多次通过幽门向十二指肠推送。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开始了小肠内的消化。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在小肠内受到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以及小肠的机械性消化,各种营养成分逐渐被分解为简单的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在小肠内吸收。因此,食物通过小肠后,消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只留下难于消化的食物残渣,从小肠进入大肠。 大肠内无消化作用,仅具一定的吸收功能。

小儿厌食症的产生原因:

1、在婴幼儿期未能及时添加辅食

婴儿对于辅食的添加有不同的敏感期,味觉敏感期在婴儿期4—6个月时,食物质地敏感期在婴儿期6—7个月。如果此期未给孩子各种味道、各种质地的食物,婴儿往往在1岁后拒食新口味和不同质地的食物,因而造成偏食和食谱单调。

2、高营养饮食

有些孩子喜欢吃糖果、点心、甜饮料、冰淇淋、巧克力等,随时随地以甜食为零食。甜食类食品会增加血糖浓度,刺激饱觉中枢产生饱感,使孩子没有饥饿感。

3、冷饮过度

儿童的胃肠道黏膜柔嫩,对摄入食物的温度比较敏感。0的冰淇淋进入37的消化道内,可刺激娇嫩的胃肠道,使黏膜血管收缩而影响消化液分泌和胃肠消化功能,导致小儿食欲不振。而且冷饮中糖分较高,造成儿童缺乏饥饿感,引起小儿厌食。

4、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

在饮食结构安排中,蛋白质(蛋、肉、乳类)或糖类(甜食、巧克力等)所占比例过大,反使食欲下降。正常儿童每隔3—4小时胃内容物要排空、血糖要下降就会产生食欲。如果吃饭不定时,饭前吃零食或糖果,胃内总有东西、血糖不下降,就不会有食欲。

小儿厌食调理

1、西医调理:

现在的西医对小儿厌食治疗效果是很有限的,更主要还是以纠正小孩的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采用正确的吃饭时间、不要吃零食、各种营养均衡等等,给予增加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还有维生素及胃酶合剂、乳酶生、酵母片等,但效果不理想。中国传统的中医博大精深,在治疗小儿厌食症方面发挥作用还是非常非常显著的。

2、中医调理:

(1)脾胃虚弱型:小孩没有饥饿感,身体偏瘦,常常面色不好看,精神不振,吃得少拉得多,大便入水以后就散了,或有未消化的食物。治疗的药品主要有太子参、山药、白扁豆、莲子肉、苏梗、佛手、砂仁等中药。中成药有参苓白术散、肥儿散、儿康宁口服液等物。

(2)脾失健运型:这种类型的厌食症患儿产品的原因,主要表现有家庭的溺爱、或在幼儿期辅食没有及时的添加,或在季节潮湿时,或多吃高糖量的食品,或多吃零食,这些问题会导致小儿的脾胃运转受限制,进行影响到小儿的脾胃系统正常的运转,从而使小儿对正常的饮食没有饥饿感。

(3)胃阴不足型:这种类型的厌食症患儿主要表现为缺乏灵性,面色发黄,皮肤干燥,大便干,小便黄,舌苔偏红或有地图舌,平时爱喝水,不爱吃饭,部分的这种类型的患儿大便特别的干燥,成人便,性格烦躁,手足心热。治疗的药物有沙参、山药、玉竹、麦冬、白芍等。中成药主要养胃增液汤、麻仁健脾丸等药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