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维生素类缺乏病及预防论文

发布时间:

维生素类缺乏病及预防论文

需要我帮你搞定。

首先,通过分析膳食结构和方式和改变与慢性病的关系,阐述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重要性。其次,说明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的应遵循哪些内容。最后,小结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的意义。 一、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生命必须以饮食而得存活,食物的功用在于维系生命,人体生命形式存在的质量高低与营养饮食有极大的关系,人的精神心理与食物关系密切,人的智力、体力、学习能力、运动能力、防病能力、康复能力、生殖能力、寿命、身高、体重都与营养饮食不可分割的联系。 所谓的“病从口入”,不仅指经口传播的传染性疾病,还应包括因营养素摄入不平衡引起的非传染性疾病。如缺铁性贫血、维生素C缺乏病和肥胖症、糖尿病,分别是因营养素摄入不足和营养素摄入过剩引起的营养疾病。所以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不仅注重疾病的治疗,更重视疾病的预防,要做到未雨绸缪、就要深入了解如何合理的营养和平衡膳食,因为它是治疗和预防的基础。 过去,我国的传统膳食多以谷物为主这种膳食结构对人体有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膳食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2005年7月25日中国营养学会首次发布了《居民营养膳食与营养状况变迁》系列报告,该报告以1989年到2002年的一系列营养、健康调查为基础又经过3年的数据分析,发现现代生活使膳食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从调查结果显示,谷类摄入量尤其是粮食的摄入量明显下降,蔬菜水果类摄入量大大减少,而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比重上都显著增加。动物性食品中主要以猪肉为主脂肪含量很高,再加上摄入其他纯热能食物,使热能不断增加已超过W H O 建议的上限。这种膳食营养状况的变迁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调查表明,我国成人超重率为,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个亿和6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率分别高达和儿童肥胖率已达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 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的变化,导致居民膳食中谷类、薯类和蔬菜所占的比例明显下降,与1982年调查结果比较,1992年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谷类和薯类分别减少了 克和克,动物性食物和油脂摄入过高,畜禽增加了克,植物油增加了克;全国平均膳食脂肪提供22%的膳食总能量,大城市脂肪能量均超过膳食总能量的30%。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量比10年前反而下降。能量过剩、体重超常者在城市 ,尤其是大城市的成年人中日渐增多,与之相关的一些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到的患病率也逐渐上升。另一方面在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人群中,因食物单调或不足而造成的营养素缺乏病,如儿童生长迟缓、缺铁性贫血及佝偻病等虽在逐渐减少,但在一些贫困地区仍很严重。针对这些,必须对广大群众进行合理膳食指导,使居民重视整体上的合理膳食。 膳食结构的变迁直接导致了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可以说两者是密切相关的。对这一变化,如不及时予以纠正和引导,将会对我国居民的健康状况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以家庭的经济生活水平和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在全民当中提倡通过合理膳食改变膳食模式,从而减少慢性病的发生。 二、正确理解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 (一)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几个误区 合理营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既要求通过膳食调配提供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又要考虑合理的膳食制度和烹调方法,以利于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此外,不应避免膳食构成的比例失调,某些营养素摄入过多,以及在烹调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或有害物质的形成。因为,这些情况都会给身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甚至引起代谢的紊乱。 2003年,足健会组织了“传播健康新理念、关注亚健康”活动,在社区内进行的“健康与饮食的关系”的调查中发现,群众对营养有着不同的理解,归纳几个比较典型的观点如下: 1、有人认为讲营养就是吃点好的,如鸡、鸭、鱼、肉等 2、有人认为我身体挺健壮,没有病,想吃什么就吃,那是人体需要。 3、有人认为我家庭条件不好,都下岗了,没时间考虑营养问题。 4、还有人认为我祖辈也没讲营养,不也活到99岁。 掌握科学知识,走出营养误区之一是没条件讲营养。这种认为是十分错误的。生活条件不好更要讲营养。毫无疑问,营养水平与经济水平密切相关,但并不等同。在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仍有许多人患营养不良症。这些人之所以患营养不良症,并非由于贫困,而是由于缺少营养知识或对营养有错误认识所造成的。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济非常困难,但日本政府非常重视营养问题,制定了《营养法》,为在困难时期保障日本国民,特别是儿童的健康起了重要的作用。此外,讲营养要因地制宜,只要掌握了营养知识就可以在经济允许的范围内实行合理膳食,满足健康需要。食物的价格并不一定与其营养价值相平行。在贫困地区,有些农民家长将自产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的鸡蛋卖掉,给营养不良的孩子买昂贵的,如蛋白质价值很差的听装饮料和糖果,这是本末倒置的特大的错误。 事实上,对家庭条件不好或贫困地区的人群应该将营养教育纳入扶贫计划,我国的营养调查证明,儿童营养不良有50%以上的人,是由于营养偏差及家庭卫生状况不好及患病等原因所致。所以,应当把普及营养知识作为巩固扶贫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来对待,要制订扶贫营养指标,并根据这些指标提出每户人均应达到的食物消费量,与此同时因地制宜地推广庭院食物生产,大豆不仅可以提供优质蛋白质,而且价格相对低廉,所以,可在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校实行《大豆行动计划》。 调查结果表明:有许多疾病追根朔源都与膳食习惯和营养失衡有着关密不可分的联系。如: 1、30年如一日的坚持蒸着吃胡萝卜。大多数人都知道胡萝卜对人体有益,是因为通过吃胡萝卜我们可以摄取大量的胡萝卜素,预防维生素A缺乏病。胡萝卜素在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而维生素A是脂溶性维生素,它需要与脂肪在一起才有利于吸收,如果胡萝卜蒸着吃会失去它的食用价值。 2、出现高血压症状,还继续追求重口味。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过多的盐进入机体,会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素”分泌增加,引起细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同时,由于钠盐吸附水分,大量钠盐进入体内,在肾脏的保钠排钾的功能作用下可导致水钠潴留。 3、长期不吃肥肉血脂反而升高,出现高血脂以后改吃素食。 人体血液中所含的脂质称为血脂。血脂中的脂质主要有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游离的脂肪酸。它们是血液中的正常成分,分别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与动脉硬化有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胆固醇是细胞膜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在肝脏形成胆汁酸,胆汁在脂质消化吸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胆固醇水平过高或存在不正常的低密度脂蛋白分子时,都会血脂升高,诱发动脉硬化。 (二)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应注意的问题 各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特点,必需合理搭配才能得到全面营养。我国传统的饮食习惯是比较合理的,具有很大优点;以谷类为主,蔬菜相辅、低糖、高纤维。但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改善,倾向于食用更多的动物性食物。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在一些比较富有家庭中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已超过了谷类的消费量。这种西方化或富裕型膳食提供的脂肪和能量与心血管病、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的发生率高有关。 如何达到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我们要从以下八点分析: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谷类为主有益健康,2000多年前我国的古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已提出以“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五果为助”。 如何按照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的原则安排膳食 (1)合理搭配,全面营养 同一类食物所含的主要营养成份大致相近,但也有区别,如粮食中维生素的含量相差明显。大米和面粉中不含胡萝卜素,而小米和黄玉米面中含量较多,并还含有人体必需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蔬菜和动物性食物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在安排膳食时,几种食物要合理化搭配,尽量做到多样化,才能得到营养全面的膳食。在美国,营养宣传教育工作者提倡居民多吃谷类,并在一天当中至少吃5种蔬菜与水果。 (2)食物不宜太精,粗细搭配 粮食是维生素B1的丰富来源,以谷类为主的食物,本不应缺乏这种维生素。但由于近年来人们所吃的米、面越来越精,米、面被碾磨的太细不仅损失了大量的B族维生素、矿物质,大部分膳食纤维也流失到糠皮中。长期食用这种过精的粮食,就会造成营养缺乏,我国南方曾发生过,由于母亲长期吃过精的白米,乳汁中维生素B1缺乏,致使乳婴发生严重的维生素B1缺乏病,甚至夭亡的事件。另外,膳食摄入过精,膳食纤维少,肠胃功能会逐渐减弱,造成便秘或其他更严重的问题。饮食中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各取所长,可以起到营养素互补的作用。 比如一个成年人男子,早餐吃一碗小米粥,一个玉米饼(其它副食如鸡蛋、小青菜等)中午标准粉面条,辅助西红柿、黄瓜、肉末等到:晚餐吃大米和黑米做的米饭,再加一碗玉米面熬的粥,可获得毫克维生素B1,毫克维生素B2和52微克胡萝卜素。这样的搭配是一个不错的例子,粗粮所占比例为30% (3)主副食合理安排,获得全面营养 膳食以谷类为主,每天应摄入300克—500克粮食,,同时要注意副食的安排。粮食中蛋白质质量不够优良,其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赖氨酸不足,大豆或其制品中赖氨酸含量比较多,因而粮食与豆制品一起吃可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同时应选用适量的动物性食物及蔬菜、水果,以增加优质蛋白质、各种矿物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摄入量。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蔬菜与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红、黄、绿等到深色蔬菜中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色的蔬菜。蔬菜除了能提供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以外,还可以促进鱼、肉、蛋等食物的蛋白质 的消化吸收。有研究表明,单独吃肉食、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为70%;肉和蔬菜同吃,蛋白质消化吸收率能达到80%—90% 蔬菜的营养与水果相比,除鲜枣等维生素C特别多之外,很多水果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不如蔬菜,尤其是不如绿叶蔬菜。但水果含有葡萄糖、果糖、柠檬酸、等到物质又比蔬菜丰富。经常吃不同种类的水果可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一般水果含糖量较高,糖尿病病人往往想吃而不敢吃,其实糖尿病病人什么水果都可以吃,只是必须注意每次吃的份量,并将其放入总能量内计算,而且最好在两餐之间吃。 例如,150克的柿子、200克的梨、桃、苹果、桔子、橙子等都相当于1份90千卡能量的食物,即其中所含的糖和能量是一样的,可以随便换着吃。如果想吃的份量多一些,可选择含糖较少、体积较大的水果,如500克的西瓜与200克葡萄所含糖和能量是一样的 薯类包括土豆、白薯等是我国传统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除了提供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外,还有较多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兼有谷类和蔬菜的双重好处。近年来随着生活改善,人们消费的薯类减少,这是一种不好的趋势,应当提倡多吃些薯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膳食中含水量有400—500克的蔬菜及薯类,100克—200克的水果,这对保护心血管健康,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儿童发生干眼病的危险及预防某些癌症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论文在线 〈三〉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这一点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重点强调的内容。中国居民的膳食中奶类和豆类摄入很低,造成我国居民普遍缺钙。一般居民膳食中钙的摄入量平均只达到推荐供给量的一半左右。奶类是钙的最好的食物来源营养专家认为,人在一生中都应该喝牛奶或吃奶制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平均吃奶及奶制品100克是当前我们吃鲜奶及奶粉等的平均数,约相当于鲜奶200克或奶粉30克。也就是说如果你喝鲜奶应该喝一袋,如果冲奶粉应该用半两多些。这们每天从奶类获得的钙就在200毫克以上,可以有效地改善钙摄入过低的现状。膳食指南还建议我们每天吃些豆类及豆制品50克。每百克大豆含量有200毫克左右的钙,如每天吃大豆50克就可以获得100毫克左右的钙。同时大豆还富含水量赖氨酸,和谷类食物 搭配可以弥补谷类食物 赖氨酸的不足,提高膳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四〉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鱼、禽、蛋、瘦肉等到动物性食物 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动物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且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植物性食物中赖氨酸不足的缺陷。肉类中铁的利用较好,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良好食物。鱼类及其他水产品是理想的高蛋白质低脂肪,畜禽类的内脏虽然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但内脏多含脂肪及胆固醇较高,尤其是猪脑等,不应该吃的太多。 少吃肥肉和荤油,由于肥肉和荤油中含有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均是引起肥胖和诸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为减少患慢性病的危险期因素,早期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应少吃肥肉。日常烹调尽量少用荤油,多用植物油。 〈五〉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以保持适宜体重 〈六〉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吃清淡膳食有利于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食盐用量不超过6克为宜,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过多,平均值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值的2倍以上。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钠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呈正相关,因而食盐不宜过多。 〈七〉戒烟限酒 〈八〉吃清洁卫生不变质和食物 日常生活中要重视饮食卫生,加强自己保护,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危害。应注意饭前便后要洗手,集体用餐要提倡分餐制,减少疾病的传染的机会。 (三)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生活模式 营养学家警示人类正用牙齿把自己送进坟墓。 现代文明人吞进了文明病,营养过剩和生活方式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各种致命和慢性病如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等发病率大幅上升,人类正用牙齿把自己送进坟墓。现代人许多病都是自己吃出来的,人类社会目前存在着严重和饮食误区,膳食结构不合理以及洋垃圾食品的入侵是导致文明病的发生的最大的原因。 与膳食结构的不合理相比,含热量过高的洋快餐给中国青少年带来的危害更大。由于快餐食品营养严重失衡,许多中国青少年患上了肥胖的病症。近年来,不少外国家长已经教育孩子拒绝该类快餐。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美式快餐在中国的发展却十分迅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食物消费也存在巨大误区,据统计,目前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率达到80%以上,而患糖尿病的人数也高达2000万。 针对人类面临的饮食问题,专家希望中国人重拾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吸收孔子智慧而不要盲目模仿西方的饮食方式。 要想得到合理的膳食营养,应从三方面入手 (1)合理的膳食 营养科学告诉我们,“没有一种食物能提供我们身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没有不好的食物 ,只有不好的膳食”。任何一种食物都可提供某些营养物质,关键在于调配多种具有不同特点的食物,组成合理的膳食。营养学家用人类的牙齿打比方说,按照牙齿切牙、尖牙和磨牙的数量比例,人类的食物应该保持金字塔型,底层为植物性食物,包括面包、麦片、米、面等,每人每天应吃300--500克:第二层为蔬菜和水果,每天分别应吃400--500克;倒数第三层为鱼、肉、禽、蛋类食品,每天应吃125--200克(鱼虾类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类25—50克);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每天就吃奶类及奶制品在100克和豆类及豆制50克;最顶层为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营养学家认为,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每天摄的油量,按热量计算应占总热量的15%—20%,如:一个体重60公斤人,每日则摄入脂肪以60—100克为宜。 上述金字塔就是中国营养学会根据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内容。 虽然宝塔中未提到糖,但我们也应注意糖的摄取。糖分要适量,成人每天16克左右,儿童每天 5—7克不宜。老年人不宜多吃糖果目前,科学研究成果表明,除脂肪外,糖也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因为老年人体力活动减少,消耗能量不多,如果老年人每日过量食糖,糖在体内可转变为脂肪,使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增多,即血脂升高,从而引起或加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据药理研究发现,患癌症的可能性会比普通人多四五倍。食糖果过多会消耗体内碱性物质,又特别是钙、铬等到,会使老年人缺钙,引起骨质疏松,对视力产生影响。还因为糖代谢时需要量维生素B1参加,而老年人体内维生素B1的贮存量又不多,很容易耗尽,可引起维生素B1缺乏症。嗜糖而不注意口腔卫生,还会引起龋齿。 (2)合理的膳食制度 调配确定膳食制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考虑胃肠消化能力,使食物中营养物质被充分利用。 2.安排的进餐间隔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一般来说,混合性膳食胃排空时间大约是4—5个小时。间隔时间过长,可引起饥饿感受,血糖降低,影响工作效率。太短则没有食欲,且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大多数人一天的主要工作在上午,因而特别要注意吃好早餐,不吃早餐不但会降低工作效率,还会对身体有损害。 3.全天各餐食物分配比例,通常早餐摄入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 4.用膳食时间应和生活工作制度相配合 合理调配膳食时也应注意做到:“三少,三不和一平衡”。三少:少盐,少糖,少油脂;三不:不吃甜食、不挑食,不偏食;一平衡:即摄入的和消耗的热量平衡。 (3)合理的烹调方式 关于合理的烹调方式很多,以下只做举例说明。 如何掌握用油来进行合理烹调? 1、炒菜油温不宜过高,食用油烧到冒烟不仅所含的脂溶性综合利用生素被破坏殆尽,人体必须的各种脂肪酸也被大量氧化,降低了营养价值。同时,蔬菜与高温油接触时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遭到大量破坏。油温过高使脂肪氧化产生过氧质。过氧指质不仅对人体吸收蛋白质和氨基酸起阻碍和干扰的作用。如果长期在饮食中摄入过氧脂质,并在体内积聚,会损伤人体内某些代谢系统,合人未老先衰。油料在高温中会产生丙烯醛气体,它对鼻、眼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使人流泪、呛咳,甚至头晕、恶心。 在煎、炸时油温达到油面波动加剧时为宜,这时下料,可使炸的过程始终处于旺火状态,使原料迅速受热且表面脱水,腥杂味也随之气化掉。炸上了浆的食物时,以油温在油面波动,还没油沫时为宜,油温过高,原料的的淀粉外衣骤遇高温会相互粘结,太低则容易脱落,失去上浆意义。炸制菜的原料要挂糊,要在保证原料熟的同时,还要使糊壳脱水变脆,因此油温定高些,可在油烟大量上升时为宜。大部分溜菜是在油炸后再裹包或浇上味汁,入油锅时油温与炸大致相同。爆菜强调脆嫩爽滑,下料时油温应在油烟大量上升时为好,加热时间较短。由于家庭烹制菜肴火力小,油量少,油温升高速度慢。因此,如按菜谱做菜,下料时油温应升高1—2成为好。 植物油是不饱和脂肪,如果吃得过多,很容易在人体内被氧化成过氧脂。而过氧化脂在体内积存能引起脑血栓和心肌梗塞等症。据科学测定,每人每天吃7—8克植物油就足够身体所需了,另外适当吸收一点动物的脂肪,对人体健康有益。 低脂肪食物有:瘦猪肉、牛肉、鸡肉、鸭肉、鸽肉、兔肉、羊肉、鸡蛋白、鱼、虾、鲜豆类、干豆类及各种蔬菜。这些食物适宜于腹泻、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肝硬化、肥胖症、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症、高胆固醇和冠心病者食用;在烹制时,要避免煎、炒,宜用蒸、煮、炖、烩等到方法。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人们倾向于食用更多的动物性食品。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在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中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已经超过了谷类的消费量。这种西方化或富裕型膳食提供的脂肪和能量已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摄入量,高血脂等“富贵病”的出现难以避免。而膳食治疗这些营养疾病都提倡多摄取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所以纤维也应是健康生活模式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纤维是指食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部分,它是一种植物性物质,但却是均衡饮食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它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藻胶、木质素等一些过去认为不能被身体利用的多糖物质。纤维不可缺乏据调查资料表明,不少疾病如结肠癌、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到与膳食中缺乏纤维素有关。缺少纤维的人最常出现排便困维。常有腹胀感,严重的甚至会有习惯性便秘和情况。平时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有益于身体健康(现代科学研究证实,食物纤维并不只是食物的残渣,而是人类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所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物质)。据研究表明,适量摄入食物纤维可以预防某些慢性疾病。高纤维食物可以预防阑尾炎。因为纤维素能排除较多的胆汁酸,致使纤维素能抗动脉硬化等到心血管疾病,粗纤维能使脂肪沉积减少,有减肥功能。纤维素对防治便秘、痔疮、肛裂沟疝、胆石症等到疾病有裨益。坚持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对防治糖尿病有一定作用。故纤维素又被人们称为“第七营养素”。每天的饮食中,至少需含有6—7克的粗纤维,即饮食纤维20克,可由全谷类、全麦面包及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影取来平加饮食中的纤维量。一般食用的豆腐,在经肠胃消化酶作用后,也可产生很多的饮食纤维,所以并非质地粗糙的食物,不含高纤维。还有,进口的早餐麦片中,有些产品含非常丰富的纤维。 纤维虽仅仅是用来增加粪便体积,但须注意下列情形: 1、突然大量增加饮食中纤维量,有时会有腹胀、胀气、腹痛,甚至腹泻等到现象,应以渐进方式增加饮食纤维为宜。因为过量的纤维,增加了纤维在小肠内发酵的量。会降低钙、锌、铜等到矿物质及维生素A有吸收。若是摄食过量的果胶,会使维生素B12的吸收减少。因此,必须留意评估整个饮食内容,是否需额外补充相关的维生素及矿物质。 2、某些疾病患者需注意纤维摄影取量。当结肠患有痉挛性的便秘时,过量的纤维反而会造成伤害。曾患小肠阻塞者,必须停止摄取过量纤维。因高量饮食纤维有时会导致肠阻塞现象。 总之,过多的食物纤维可能会影响钙、铁和一些纤维素的吸收。但如适量掌握则利多敝少。只要我们粗细杂粮食搭配合理、多食些蔬菜果,食物纤维素会为您的健康长寿奇功。 三、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意义 合理营养是健康的基石,不合理的营养是疾病的温床。健康和营养适当的人,既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又是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主体。因此,营养是人类发展的一项关键目标,也是反映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虽然有些疾病是由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作用所致,但膳食结构不合理、肥胖、营养不均衡是其中特别重要的因素。为了尽快改善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并于1997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后开始实施。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计划对提高我国人民及子孙后代的身体素质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基石,是公共营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需要很多人不断努力来实现的。目前,由国务院法制办组织,由中国营养学会起草的《国民营养管理条例》不久将出台。条例中设定了营养师的岗位,确立了居民营养状况的监测制度和食品标识制度,提出了营养人才培训和教育方案,同时,还着重提到了加强公众营养的教育问题。 国家的重视,各政府部门的积极配合,将有利于营养健康理念的推广, 有利于全民旧传统观念的改变,有利于全民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民族昌盛,国家的发展。强国先强民,而强民要从基础做起,那就是------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

维生素D缺乏病的预防应从围生期开始,孕妇应有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供应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妊娠后期7~9个月可每天服维生素D 25μg(1000U)或给维生素D2 2500~5000μg(10万~20万U)一次口服,每天应由膳食中补充1000mg元素钙,不足的需用钙剂补充。新生儿期应提倡母乳喂养尽早开始户外活动,接触日光,由于紫外线不能穿透玻璃,因此应开窗晒太阳。目前认为新生儿即有维生素D缺乏或亚临床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中国的维生素D膳食推荐量为10μg/d(400U/d)。婴幼儿需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如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每天1~2h户外活动、补充维生素D、增加维生素D强化奶制品的摄入等。对于早产儿、双胎、体弱儿、生长发育特别迅速的小儿可用维生素D3 7500μg(30万U)一次肌内注射,也可口服胆维丁乳剂(商品名为英康利)15mg/支,内含维生素D3 30万U。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和绝经期妇女亦应摄入维生素D和钙剂,以预防骨软化病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维生素a缺乏病论文

食物可以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也是与人们日常生活中关系最为密切的必需品,其中化学与健康的关系密不可分。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化学与人类健康关系的小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这一说法,无论是百姓还是帝王贵族,无论是茹毛饮血的原始人还是丰衣足食的现代人,在人类的进化的各个阶段,食品都是不可缺少的头等重要的生活原料。在维持生命和健康时,人们需要从外界摄取足够的食物以获得营养和能量。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不仅要使自己吃得饱,而且还要让自己吃得好,要从营养角度进食,要从健康角度合理调配食品。而化学不仅能给人类提供增加食物的手段,还能帮助人们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等有关知识。

关键词:营养 健康 化学

引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吃什么?怎么吃?色香味如何权衡?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从何处摄入更好?有何作用?等等。这一类关乎到身体健康的问题都是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以上部分问题进行一些阐述。

人们为了维持生命与健康,必须每天从食物中摄取一定量的营养物质,这些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营养成分被称为营养素,包括:水、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和无机盐,它们被称为六大生命要素,其中蛋白质、脂肪和糖为人们生命和活动提供热能,又称产热营养素。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不仅常常溶解一些可溶性物质,例如糖类和盐类,形成液体,还与蛋白质、糖类分子的亲水基因结合成不能自由运动的结合水。水作为一种溶剂,有利于消化作用,水可帮助咀嚼,使食物变软,在消化道内顺利移动;另外,水可以将营养素转化为溶液状态,人体吸收后经过肠壁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细胞内的一系列化学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水是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同时也是生活物质本身化学反应所必需的物质,水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水是生物体不能缺少的物质,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日常饮水时,要多喝开水,不要喝生水和未煮开的水;要喝新鲜开水,不要喝放置时间过长的水;要定时饮水,不要只在口渴时才想起喝水。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生长、发育、运动、遗传、繁殖等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蛋白质。人体组织蛋白质不断分解为氨基酸,又不断从食物提供的氨基酸和组织蛋白质分解的氨基酸中合成补充,因此,每天必须供给一定量的蛋白质,以保持体内蛋白质的动态平衡。一个人保持健康所需的蛋白质量依年龄、生理特点和健康状况而定。我国大众膳食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从禽、蛋、肉类、鱼类、奶类、豆类、蔬菜中获得,谷物类食品蛋白质含量不高,但作为主食也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必须保证每餐都要有一定质和量的蛋白质,且要注意事物的合理搭配,不能偏食和滥食。

脂肪既是机体细胞建成、转化和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又是含热量最高的营养物质。人体脂肪含量随着营养状况和活动量的多少而有所变化。饥饿时,能量消耗,体内脂肪不断减少,人体逐渐消瘦;反之,进食过多,消耗减少,体内脂肪增加,身体逐渐肥胖。脂肪的主要来源是烹调用油脂和食物本身所含的油脂。油脂在生命运动中十分重要,是人类饮食中发热量最高的营养物质,它具有提供能量、保持体温和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同时也能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与吸收。根据我国的经济状况和饮食习惯,建议脂肪的供给量应占总热量的15%~25%,相当于每天每人摄入30~50克脂肪(包括烹调和食物中所含的脂肪)。为了防止必需脂肪酸的不足,膳食中必需脂肪酸的含量应占总热量的1%~2%,胆固醇的摄入量应在300毫克以下。另外,由于脂肪过高会引起肥胖、高血压及冠心病,因此生活水平较高、活动少的中老年人,其脂肪摄入量应适当减少。

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除纤维素以外,一切的糖类物质都是热能的来源。糖是产生热能的营养素,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产生能量。神经系统中所需能量的唯一来源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它使人体保持温暖,人们常说“吃饱了就暖和了”就是这个道理。用糖供给能量,可节省蛋白质,从而使蛋白质主要用于组织的建造和再生。人们膳食中糖类主要来源于 植物类 :谷物、豆类、薯类、蔬菜、水果等;在 动物类 食品中各种乳制品和动物肝脏也是糖类的主要来源。

糖不但是食物,而且可作为佐料,调节食物风味,增加食欲,故而人们都特别爱吃甜食。但糖和甜食都不宜吃得太多,尤其是对糖尿病人,有可能会起反效果。平时饮食中糖类摄取过多,容易导致糖尿病、肥胖、心脏病及高血压。所以,为了身体的健康,应合理膳食,适量摄取。

维生素与蛋白质、脂肪和糖不同,它在人体中既不能产生热量,又不参与人体细胞、组织的构成,但是它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祛除某些疾病,并能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人体缺少维生素,新陈代谢就会发生紊乱,就会发生各种维生素缺乏症。比如说,缺乏维生素A,就会导致维生素A缺乏症,其典型缺乏症为干眼病和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1,会有神经炎、脚气病,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生长迟缓;缺乏维生素B2,会导致口腔溃疡、皮炎、口角炎、舌炎、唇裂症、角膜炎等;缺乏维生素B12,会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坏血病,还会使抵抗力下降;缺乏维生素D时, 儿童 会患上佝偻病,成人则会患上骨质疏松症;缺乏维生素E,会导致女性不育、流产,导致肌肉性萎缩等。维生素既是营养品又是药品,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除维生素D外),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各类食物的维生素的种类数量差异很大,而且有的维生素性质很不稳定,容易在食物加工、储存和烹调中受到破坏,因此合理地选择食物、正确的储存、加工和烹调,对人类获得必要的维生素是十分重要的。由于人体对各种维生素需要量不大,只要注意平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一般不会引起维生素缺乏症。

人体内各种元素中,除碳、氢、氧和氮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出现,除此之外,其余各种元素都统称为无机盐。体内无机盐仅占人体体重的4%~5%,但却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无机盐的含量随人的年龄的增大而增多,胎儿每千克体重含无机盐,而成人的则为。无机盐分布在各个组织中,以骨骼和牙齿为最多。其中含量较多的有钙、镁、钾、钠、磷、硫、氯七种,称为常量元素;其他元素如铁、铜、碘、锌、锰、钴、钼、硒、铬、镍、硅、氟、钒等元素由于存在量极少,故而称为微量元素。无机盐是人体的重要的营养元素,但无机盐不能在体内合成,只能靠从食物、饮用水和食盐中摄取。由于新陈代谢,机体每天都有一定量的无机盐丢失,所以人类必须从食物和饮料中获取足量的无机盐,才能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如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免疫力下降,可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来补充,如:动物的肝脏、肾脏、鱼子酱、瘦肉、马铃薯、麦麸、大枣等。再者,在摄取无机盐时一定要注意量,摄入量不足会引起缺乏症,摄入量过多可能会引起中毒,特别是微量元素。

有人说“健康是吃出来的”,也有人说“病从口入”,这些都可以 总结 为,我们要多加注意日常饮食习惯。特别是在现在食物品种繁杂、农药和食品添加剂泛滥的市场,对于吃我们更加不能懈怠。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能吃得到和吃得起的东西日渐丰富,但是,会出现经常偏爱于某一种食物,而对于其他有益的食物却碰都不碰的情况;还有一餐吃得多,一餐却又一点都不吃的状况,不注意合理用餐、饮食均衡,从而导致健康指数下降。很多的的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都是“吃”出来的,所以,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必须要建立一个适合自己的膳食体系。

各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特点,必需合理搭配才能得到全面营养。中国营养学会根据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十分形象地指出了人类的合理膳食结构:底层为植物性食物,包括面包、麦片、米、面等,每人每天应吃300~500克:第二层为蔬菜和水果,每天分别应吃400~500克;倒数第三层为鱼、肉、禽、蛋类食品,每天应吃125~200克(鱼虾类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类25~50克);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每天就吃奶类及奶制品在100克和豆类及豆制品50克;最顶层为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

总而言之,人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依赖于化学物质的参与;而这些化学物质又与营养密不可分;营养物质又摄取于五谷杂粮.动物肉类;蔬菜水果。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它们共同的作用下人体才能健康成长,益寿延年。

内容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对饮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他们想让食品更方便、更多样、更有风味、更有营养、更加的高级,而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仅仅利用我们的天然资源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们渐渐开始离不开食品添加剂了,多样化的食品层出不穷,这也让我们对食品增添了从未有过的警惕心:是否都是健康的食品。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 食品安全 营养 健康

正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正所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只有身体的健康,谈志论道才能进行。国家的强大靠的是人民,只有人民的身体健康,国家才能繁荣,社会才会进步。然而,在日益经济化的社会中,各类非自然的新物质层出不穷,人类在享受这美好的生活的同时也在注意着对自己身体好坏的东西。尤其是在人类每日必须的餐饮方面。“美好火腿肠,不添加任何防腐剂„„”这句耳熟能详的 广告 语提醒着人们食品的安全,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是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是一种非营养物质,添加剂的种类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与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两大类。天然食品添加剂是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为原料,经提取所得的天然物质。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是通过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缩合、聚合等合成反应所得到的物质。目前使用的大多属于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

有了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引起了很多的争议,在用与不用之间产生了很多争论。其实,任何东西都具有两面性。就拿广泛用于风味酸奶、水果罐头、八宝粥、果冻、等食品的阿斯巴甜来说,它具有和蔗糖极其近似的清爽甜味,无苦涩后味和金属味,是迄今开发成功的甜味最接近蔗糖的甜味剂。阿斯巴甜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在应用中仅需少量就可达到希望的甜度,所以在食品和饮料中使用阿斯巴甜替代糖,可明显降低热量并不会造成龋齿。与蔗糖或其他甜味剂混合使用有协同效应,如加2%~3%于糖精中,可明显掩盖糖精的不良口感,与香精混合,具有极佳的增效性,尤其是对酸性的柑桔、柠檬、柚等,能使香味持久、减少芳香剂的用量。此外,阿斯巴甜中的蛋白质成分,可被人体自然吸收分解。当然,有利必有弊,阿斯巴甜对酸、热的稳定性较差,在强酸强碱中或在高温加热时易水解生成苦味的苯丙氨酸或二嗦呱酮,不适宜制作温度>150℃的 面包、饼干、 蛋糕 等焙烤食品和高酸食品。因为阿斯巴甜在人体胃肠道酶作用下可分解为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甲醇,不适用于苯丙酮酸尿患者。也有 报告 指出有少数人会对阿斯巴甜不耐,可能会引起头痛、抽搐、恶心、过敏反应的症状。有了这些不利的因素存在,人们所担心的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也许有人会想:不在果冻、八宝粥、水果罐头等食品里加阿斯巴甜就不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威胁了。但是,很多问题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如果不用阿斯巴甜代替糖,食品中存在的糖分就会增多。吃糖过多可影响体内脂肪的消耗,造成脂肪堆积,容易肥胖;吃糖过多,还可以影响钙质代谢;吃糖过多,会使人产生饱腹感,食欲不佳,影响食物的摄入量,进而导致多种营养素的缺乏。除此之外,食用过多的糖可能会导致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对幼儿来说,可能会造成龋齿、近视、软骨症、消化道等疾病。这同样对人的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所以,有的时候使用一定的添加剂是有益的。

其实,食品添加剂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危害人的健康,它会为人们带来很多方便。除了上面所说的阿斯巴甜以外,还有很多食品添加剂都有一定的用处。比如说防腐剂,除了少数的物品(如食盐)外,食品都来自各种动物或植物,各种生鲜食品,在植物采收或动物屠宰后,若不及时加工或有效保存,往往会败坏变质,适当的加入一些防腐剂,就可以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很多人认为食品中的防腐剂会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可一些食品如果不使用防腐剂的话,会引起致病菌的大量滋生,更加威胁人的健康。因此,适当的使用防腐剂对我们来说是有必要的。我们不必为了担心食品的变质而勉强自己一定要在短时间内用完。食品的色、香、味、形态等也是人们很在意的一项重要指标。食品加工后会出现褪色、变色、风味和质地的改变。适当使用着色剂、护色剂、漂白剂、香料、乳化剂和增稠剂,可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食品的营养成分是人们最关注,也最在意的一件事,食品应富有营养,但食品加工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营养素损失。食品加工时适当地添加某些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可大大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这对于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促进营养平衡、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当然了,任何东西都不能过多的使用,就算是再好的东西使用过度,也会对健康产生影响,上述所说的各种食品添加剂当然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要适中,适当。另一方面,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人类饮食 文化 进步的表征。食品工业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提高,使用食品添加剂品种也就越多。

>>>下一页更多精彩“化学与人类健康关系的小论文”

维生素A是中国居民缺乏程度排名第三的营养素。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76微克(其中157微克为维生素A,319微克来自β-胡萝卜素的转化),仅为RDA要求的800微克的%。注:RDA——如果人体长期摄入某营养素不足,就会发生缺乏症的危险。当摄入量达到某一数值时,人们就没有发生缺乏症的危险。该数值称为RDA值 维生素A:有维护皮肤细胞功能的作用,可使皮肤柔软细嫩,有防皱去皱功效。维生素A主要作用是保持皮肤、骨骼、牙齿、毛发健康生长,还能促 进视力和生殖机能良好的发展。要摄取维生素A,除全乳制品、动物肝脏、肾脏、蛋、鱼肝油之外,多食用色泽鲜艳的蔬菜和深绿色疏菜,例如芹 菜、南瓜、萝卜等疏果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其中胡萝卜更是佼佼者,多吃不但令粗糙皮肤恢复正常,也能治夜盲症和降低血压。缺乏维生素A,可使上皮细胞的功能减退,导致皮肤弹性下降,干燥,粗糙,失去光泽。维生素A含量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奶油、黄油、胡萝卜、白薯、绿叶蔬菜、栗子、蕃茄等。

wéi shēng sù A quē fá bìng

vitamin A deficiency [WS/T 476—2015 营养名词术语]

维生素A缺乏病(vitamin A deficiency)是指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以眼、皮肤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1]。

维生素A缺乏病(Vitamin A deficiency)是因体内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上皮组织显现角质变性。眼部症状出现较早而显著,对暗适应能力降低,继之结膜、角膜干燥,最后角膜软化,甚至穿孔,故又有夜盲前些天(night blindness)、干眼症(xerophthalmia)及角膜软化症(keratomalacia)等之称。本病多见于营养不良及长期腹泻的婴幼儿发病高峰多在1~4岁,6岁以上较少见,亚非发展中国家均多见此病,在我国边远地区尚非少见。

维生素A是维持一切上皮组织健全所必须的物质,其中以眼、呼吸道、消化组,尿道及生殖系统等上皮影响最显著。维生素A缺乏时,上皮干燥,增生及解化。维生素A促进生长发育,当它缺乏时生殖功能衰退,骨骼生长不良,生长发育受阻。到目前为止,维生素A与上皮解化及生长发育的关系尚不清楚。此外,维生素A了是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的成份,维生素A缺乏时,对弱光敏感度降低,暗适应障碍,重症者产生夜盲。

维生素A缺乏病的临床表现:早期出现夜间视力减退,暗适应能力降低,即夜盲。眼睛干燥,贴近角膜两旁的结膜干燥而起皱褶,角质上皮逐渐堆积形成大小不等的形似泡沫的白斑,称毕脱斑(Bitot’s spot),角膜软化、溃疡、穿孔,严重者引起失明。

ICD:

营养科

维生素A缺乏病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不发达国家中,因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眼干燥症而致盲的病人高达1000余万。据1982年统计,每年在亚洲有50万儿童因缺乏维生素A而死亡。我国在农村也有散在发生。根据第9届国际妇幼营养专题研讨会(1994)Max Blum《有关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在食品强化方面的新问题》一文中的提示,WHO估计有150万儿童患维生素A缺乏病,有7000万~8000万儿童患有亚临床的维生素A缺乏病,从而增加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夭折的危险性;每年维生素A缺乏的儿童人数增加50万。我国在1982年全国膳食调查时检查了3万人,诊断维生素A 缺乏的指标为夜盲、结膜干燥、结膜皱襞、毛囊角化与鳞皮,凡具上述症状或体征中2种阳性者为维生素A 缺乏,结果为。可见我国人民中维生素A的营养状况有待提高。

婴儿初生时其肝脏储存的维生素A很少,很快被消耗尽,但初乳中含量极高,人乳和牛奶是婴儿所需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其他食物如蔬菜、水果、蛋类和肝等都能供给足够的维生素A。故适当地饮食能供足够的维生素A,不至引起缺乏。但婴儿时期食品单纯,如奶量不足,又不补给辅食,容易引起亚临床型维生素A缺乏症。乳儿断奶后,若长期单用米糕、面糊、稀饭、去脂牛奶乳等食品喂养,又不加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辅食,则可造成缺乏症。

维生素A多存在于动物性食品,如乳类及乳制品、蛋类、动物肝脏中,如果此类食品摄入较少,多半依靠由植物来源的胡萝卜素供应。但胡萝卜素的可利用率是很低的,因此对一些较贫困的地区或素食、偏食者会造成摄入不足。小儿出生后以母乳或牛乳喂养者,以后又及时添加辅助食品,如蔬菜、水果、蛋类、肝类者,一般不会引起维生素A 缺乏。但若长期单用米糕、面糊、稀饭、炼乳等糖类食品喂养,又不添加辅食,则可造成缺乏。

消化系统的慢性疾病如长期腹泻、慢性痢疾、肠结核、胰腺疾病等可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肝脏是维生素A代谢和储存的主要器官,胆汁中的胆酸盐能乳化脂类,促进维生素A的吸收,并能加强β胡萝卜素15,15´加氧酶的活性,促进其转化为视黄醇,故患肝胆系统疾病如先天性胆道闭锁、慢性肝炎时,易致维生素A缺乏症。对各种病毒所致的肝炎或并发于感染疾患的中毒性肝炎,也可引起维生素A缺乏症,应加警惕。

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如长期腹泻、慢性菌痢、慢性结肠炎、肠结核、肝胆系统及胰腺疾病等,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胆汁和胰酶分泌减少,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肠道寄生虫病也可干扰小肠对维生素A的吸收。维生素A与胡萝卜素都是脂溶性维生素,所以小肠的吸收与膳食中的脂肪有密切关系,如果脂肪含量低,则会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

维生素A约90%储藏在肝脏中,所以肝脏疾病者会减少维生素A的储存。

如慢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迁延性肺炎、麻疹等,在维生素A摄入不足的基础上,因维生素A消耗增加而出现症状。此外,长期摄入矿物油(如液体石腊等)、新霉素及氨甲喋呤等药物也能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恶性肿瘤、泌尿系统疾病可增加维生素A的排泄。蛋白质缺乏影响视黄醇转运蛋白的合成,致维生素A在血浆中尝试降低,从而发生缺乏症状。

一些消耗性疾病和急慢性感染病,如麻疹、猩红热、肺炎、肺结核等,因高热促使分解代谢增加,再则病人食欲不振及消化吸收不良可使摄入不足。此外恶性肿瘤和泌尿系统疾病,可增加维生素A的排出。

都能使β胡萝卜素转变成视黄醇的过程发生障碍,以致维生素A缺乏,而血液与皮肤都累积较大量的胡萝卜素,很像黄疸,但球结膜不显黄色。

与维生素A结合的前白蛋白及维生素A还原酶都降低,使维生素A不能利用而排出体外,也可发生维生素A缺乏症。近年报道营养状况改变,对维生素A的利用也有影响。

维生素A以两种形式存在,即β紫香酮(βionone)及其衍生物和维生素A原,又称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与会者皆为脂溶性。前者是不饱和的一元醇类,以视黄醇(维生素A1)及3脱氢视黄醇(维生素A2)的形式在体内起作用。维生素A1存在于哺乳类动物及海产鱼类的肝、脂肪、乳汁和蛋黄内;维生素A2存在于淡水鱼的肝及食这些鱼的鸟体内,后者的生物效价仅为前者的40%。类胡萝卜素是一种烯烃类化合物,主要来自植物,其中最重要的是β胡萝止素15,15´加氧酶裂解,生成两个分子的视黄醇,经肠粘膜的淋巴管到运至肝脏内贮存。食物中的视黄醇在小肠粘膜与棕榈酸(palmitic acid)结合成棕榈酸视黄脂后掺入乳糜微粒,通过淋巴管转动,被肝脏所摄取和储存。应机体需要,水解成游离的视黄醇,与血浆中特异的转运蛋白即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及前白蛋白结合而被转运到其它组织。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均是相对稳定的化合物。耐热、酸、堿,不溶于水,在油脂内稳定,受一般烹调过程的影响较小,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可能强其稳定性。

维生素A的主要功能为:

①构成视觉细胞内的感光物质,维持暗光下的视觉功能。人体视网膜中的杆细胞含有感光物质视紫质(rhodopsin),这是由11顺型视黄醛(11cisretinol)和视蛋白(opsin)结合而成,是暗光下视物必需的物质。此种结合是连续反应,需要酶和能量。一个视紫质分子内只有一个视黄醛分子。视紫质经光照后,11顺型视黄醛变成全反型视黄醛(alltiansretinol),后者不能与视蛋白结合,而与它分离,这个过程称为漂白。此时在暗处不能看清物体。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又变成11顺型视黄醛,再与视蛋白重新结合成视紫质,它是感弱光物质,其合成减少时,人体对弱光敏感度降低,暗适应力减弱,严重者产生夜盲。视紫质需不断再生更新,故需不断补充维生素A以维持对暗适应的能力。

②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保持皮肤及粘膜上皮细胞的完整与健全;

③促进骨骼与牙齿的正常生长;

④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屏障系统抗病能力;

⑤维持生殖系统正常功能;

⑥β胡萝卜素可减轻红细胞卟啉病患儿对光的敏感度,从而使症状减轻。

当维生素A缺乏时,上述生理过程不能正常进行,从而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

1.维生素A维持视紫质(rhodopsin)的正常功能,保护夜间视力。维生素A是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视紫质的原料,它是由11顺视黄醛(11Cisretinol)和视蛋白(opsin)结合而成,是暗光下视物的必需物质。一个视紫质分子内有一个视黄醛分子。视网膜中的杆细胞与锥状细胞是接受光的细胞,其中杆细胞对暗光敏感,而锥状细胞对有颜色的强光敏感。视紫质经光照射后,11顺视黄醛变成反型视黄醛(antiform retinol),后者不能与视蛋白结合,而与它分离,这个过程称为漂白,此时在暗处看不清物体。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又变成11顺视黄醛,再与视蛋白重新结合成视紫质。视紫质不断合成更新,需不断补充维生素A,以维持对暗适应的能力。维生素A 缺乏,首先是视紫质的丧失,视网膜对光敏感的色素发生障碍,产生夜盲症(night blindness)乃至全盲。另外在角膜的最外层,由于维生素A 缺乏可引起角膜上皮脱落、增厚以及角质化,使原来透明的膜变成不透明。结膜、角膜干燥又称干眼病(xerophthalmia),晚期可出现角膜软化(keratomalacia)甚至穿孔。

2.维生素A能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保持上皮细胞的完整与健全 维生素A缺乏对身体的每一个器官都有重要影响,其中对眼睛、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及生殖器官的影响最显著。主要表现为腺体分泌减少,表皮细胞增生,皮肤干燥、角化、脱屑,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抵抗力降低,容易患感染性疾病。

3.维生素A是细胞代谢和亚细胞结构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分,有促进生长发育、保持骨骼健康及听力、嗅觉正常的作用。缺乏时骨骼钙化不良,破坏了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平衡,对骨骼已形成的骨质不能吸收,造成骨质增厚,向外增生,长骨两端增大,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4.维生素A对生殖和维持生命都是需要的,缺乏时可影响雄性动物的精索上皮产生精母细胞和雌性动物的胎盘上皮,以至影响胎儿形成。严重缺乏维生素A 时,发现有蛋白质合成异常和肿瘤的发病率增高。维生素A 与视黄醇类物质,能防止或延缓肿瘤的发生发展,抑制肿瘤细胞的分化,能预防上皮组织的肿瘤,如皮肤癌、胃癌、肺癌、宫颈癌和乳腺癌等。膳食中缺乏维生素A,机体对致癌物质较为敏感,容易发生肿瘤。

维生素A缺乏的主要病理变化为上皮细胞改变,先见萎缩,继起增生性反应,由原来的立方或柱状上皮化生为复层鳞状上皮,其表层过度角化,并易脱屑。身体各部的上皮组织并不同时变形,变形的程度也不同。一般发眼结膜和角膜的病变最为显著,其次为呼吸道、泪腺、涎腺、食道粘膜、胰管、泌尿和生殖系统的上皮细胞都能引起同样变化。皮肤过度角化时,皮脂腺、汗腺均见萎缩。经治疗后,以上病理改变逐渐消失。

若食物中维生素A缺乏或有吸收障碍,可在数星期内出现症状。小婴儿患先天性胆道梗阻、婴儿肝炎综合征,若并发肺炎则可在短时间内出现眼干燥症,应及早注意。

早期出现夜间视力减退,暗适应能力降低,即夜盲。眼睛干燥,贴近角膜两旁的结膜干燥而起皱褶,角质上皮逐渐堆积形成大小不等的形似泡沫的白斑,称毕脱斑(Bitot’s spot),角膜软化、溃疡、穿孔,严重者引起失明。

最早的症状是在暗环境下视物不清,定向困难,出现夜盲,若不仔细检查容易忽略。经数周至数月后,结膜与角膜逐渐失去光泽,稍在空气中暴露,就干燥异常。尤以贴近角膜两旁的结膜出现变化最早,干燥而起皱褶,角质上皮逐渐规程,形成大小不等的形似泡沫的白斑,称为结膜干燥斑,又称毕脱氏斑。此时泪腺上皮细胞变性,泪液分泌减少,加之泪腺管被脱落的上皮细胞阻塞,眼泪更少。患儿畏光,自觉眼干不适,眼部疼痛,有轧砂感,经常眨眼,或用手搓揉,易致继发感染。角膜渐变干燥、混浊、发生白翳而软化。病情进展,角膜可发生溃疡,在数日至数周内出现坏死、穿孔、虹膜外脱及角膜疤痕形成,终至失明,视网膜亦有病变,出现眼底干燥,两眼一般同时得病,有时两眼先后发病,单侧发病的仅偶见。眼部症状虽然在大多数病便出现较早,但较大儿童的眼症状常出现于其他症状之后。

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干燥(xerosis)、脱屑,在肩部和上臂、大腿的伸侧最明显。角化物充满于毛囊腔内,且突出于表皮,故抚摸时有鸡皮疙瘩或粗沙样感觉。于四肢伸侧及肩部最为显著,4岁以下的婴儿少见此症状。此外,尚有指甲出现纵嵴,指甲多纹,失去光泽,蝗折裂,毛发干脆易脱落,牙釉发育不良等。

毛囊周围出现棘状丘疹如“蟾皮”(phrynoderma)。

由于维生素A缺乏时呼吸道及泌尿道上皮增殖和角化,以及免疫功能下降,易引起呼吸道继发感染和脓尿。舌味蕾因上皮角化味觉功能丧失,影响食欲,有的患儿可有呕吐。婴幼儿时期可见体格发育迟缓。严重缺乏维生素A时可见血细胞生成不良形成贫血,用足量铁治疗不能纠正贫血。有报道小婴儿可发生呛奶,加用维生素A后症状控制。

由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的上皮增殖和角化,加之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和眼泪、唾液中的溶菌酶含量降低,容易发生继发感染。男性和女性生殖功能下降。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常伴有其他维生素缺乏症。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

眼部有明显症状的,结合喂养史,慢性消化系统或消耗性疾病史,诊断并不困难。因维生素A缺乏时常有合并症,故凡营养不良、慢性腹泻、慢性痢疾、或麻疹后长期忌嘴,患儿有畏光、眨眼者应仔细检查眼部。年长儿应注意皮肤的改变。早期及非典型的病例,眼部的变化较轻,特别在婴幼儿期容易忽略。

1.血浆维生素A含量测定 血清维生素A测定是最可靠的指标,正常小儿血清维生素A值一般为300~500μg/L,患缺乏症时则减少至200μg/L甚至100μg/L以下。

2.尿液检查 计数上皮细胞,如每立方毫米上皮细胞超过3个以上(尿路感染除外)有助于诊断。方法是取新鲜中段尿约10mg加1%龙胆紫溶液数滴,摇匀,做上皮细胞计数。每立方毫米的正常尿至多含皮皮细胞3枚;超过3枚以上者除泌尿系炎症外,可表示维生素A缺乏。用高倍显微镜检查尿沉淀,更可测知上皮细胞角质变性的程度。

3.血浆视黄醛结合蛋白(RBP)测定 它能反应维生素A 的水平。正常为40~50mg/L,儿童为。

4.用小棉拭子蘸生理盐水,自结膜面上轻轻刮下少许物质,在显微镜下可见到角质上皮细胞;

1.生理盲点的测定 生理盲点是判断维生素A 营养状况的一个较灵敏的指标,缺乏时生理盲点扩大,经治疗该盲点缩小,同时可见视力恢复正常。

2.视网膜电流图 阈值发生改变,同时b 波变小。

3.暗适应测定 选用GoldmanWeekers 暗适应计、Feldman 暗适应计或YAZ型暗适应计均可。缺乏者暗适应能力减退,瞳孔对光反应迟缓。

维生素A缺乏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极为重要,如果病变发展到不可逆的程度,如角膜穿孔,则为时已晚。

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肠道感染及肝、胆系统和其他疾病,使体内代谢恢复正常,以便吸收和利用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

调整膳食,给予富含维生素A 或胡萝卜素的食品,如乳类、肝类、蛋黄等,增加黄、绿色的蔬菜、水果,如胡萝卜、青椒、菜头、豌豆苗、韭菜、西红柿、柿子、红心甘薯等。

①服鱼肝油或其他浓缩维生素A制剂。一般先给浓缩鱼肝油每日3次,每日量约含维生素A 25000IU在眼部症状明显好转后,酌情逐渐减量。经以上治疗后,夜盲大都在数小时之内好转,而眼干燥则需要治疗2~3日以上才开始见效。皮肤角质丘疹则收效更慢,须轻1~2月的疗程始恢复常态。

②如遇到严重或发展很快的眼部症状,或同时患有腹泻或肝脏疾病,可先用维生素AD注射液~1ml(每内含维生素A 25000IU,维生素D 2500IU),每日深部肌注1次,一般注射2~3次后症状可明显好转,以后根据情况改口服浓缩制剂。对重症或消化紊乱的病人,如恐油剂不易吸收,可给予较大量的维生素A水溶剂抢救,无论口服或注射,收效均较油剂迅速。

口服鱼肝油或浓缩维生素A制剂,万~万U/d(1U 相当于维生素μg),分2~3次。夜盲症一般2~3天好转,干眼症3~5天见效,毕脱斑1~2周消失。眼部症状好转后逐步减量。皮肤毛囊角化需1~2个月才恢复。如眼部症状严重,病情发展迅速或同时患肝脏疾病、肠道疾病者,可先用维生素AD注射液~(每支 中含维生素A 万U,维生素D 2500U),深部肌内注射,1次/d。3~5天病情好转,改为口服预防量。也可用维生素A的水溶性乳剂口服或肌内注射,作用更迅速,剂量不变。

应常用硼酸溶液洗涤,或用抗生素眼药(如金霉素或红霉素眼膏等)以控制感染。此外,滴1%阿托品扩瞳,防止虹膜脱出及粘连。护理眼部时要小心,滴药时将拇指置于眼眶上缘,轻轻上提眼睑,切不可压近眼球,以防造成角膜穿孔。若溃疡已深,虽给大量维生素A也难免引起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因此,局部治疗应尽早施行。

用硼酸溶液清洗眼部,1天数次,然后用红霉素或盐酸金霉素眼膏(金霉素眼膏)涂眼,以预防感染,并保护角膜及结膜。如有角膜软化或溃疡者,可用消毒的鱼肝油及抗生素眼药水交替点滴,3次/d,并用1%阿托品扩瞳,防止虹膜脱出及粘连。在护理眼部时,切忌重压眼球,以防造成角膜穿孔和虹膜及晶体脱出。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长期或一次性摄入过量维生素A会发生急性或慢性维生素A中毒症(vitamin A toxicity)。

1.急性中毒 如果一次注射维生素A 30万U或一次服用大剂量维生素A,可于数天内产生急性中毒。儿童多因服用高度浓缩制剂而造成过量中毒,成人除了服用维生素A过量外,也可因食用鲨鱼肝、熊肝、狗肝后发生中毒。急性中毒症状多发生于摄入中毒剂量后的4~8h内,表现为头痛、视物模糊或复视、恶心、呕吐、眩晕、嗜睡等,婴儿表现为食欲减退、烦躁或嗜睡,以及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呕吐、前囟膨出、头围增大、骨缝裂开、视盘水肿等。

2.慢性中毒 一般因不遵照医嘱或错误指导而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A 而致。每天数万单位,可于数月后产生中毒。早期有烦躁、食欲减退,以后出现典型的转移性骨痛,多见于四肢及颅骨,伴软组织肿胀及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此外有皮肤瘙痒、皮疹、脱屑、毛发干枯脱落、肝脾肿大、肌痛等。血浆中维生素A 高达1000~6000μg/L 以上,血清堿性磷酸酶(AKP)增高。维生素A 中毒时的部分临床表现,如皮肤、骨骼改变与维生素A 缺乏症相似,故病史和血浆中的维生素A 水平极为重要,可助鉴别。维生素A 中毒症一经确诊,应立即停用,症状可在1~2 周内消失,但血浆维生素A 维持较高水平可达数月之久。

无论临床症状严重与否,甚或是无明显症状的亚临床状态维生素A 缺乏,都应该尽早进行维生素A 的补充治疗,因为多数病理改变经治疗后都可能逆转而恢复。

维生素A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它对维持正常视觉及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在1994年第9届国际妇幼营养专题研讨会上曾报道,我国成人摄入维生素A不足,但从胡萝卜素中尚能得到较多的视黄醇,因此成人维生素A的营养水平中等,而孕妇中约1/3尚有维生素A不足,儿童因摄自蔬菜中的胡萝卜素较少故显得不足,尤其是在北方农村儿童中维生素A 缺乏者接近39%,3岁以下的儿童维生素A营养状况不良者较多。对维生素A缺乏,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保证膳食中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维生素A最好的来源是动物性食品,如黄油、蛋黄、肝类和动物内脏,以及富含胡萝卜素的蔬菜如胡萝卜、西红柿、辣椒、红薯、菠菜、苋菜、空心菜、菜头和豌豆苗等,水果有柿子、橘子、桃子、香蕉等。棕榈油中胡萝卜素含量很丰富,可用来烹调食物。1988年10月中国营养学会,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重新修订了我国推荐的每天膳食营养供给量标准(remended dietary allowance,RDA),视黄醇当量供给量因年龄和生理状态而异。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机体对维生素A 的需要增加,应予及时补充,但必须注意维生素A的正常供给量与中毒量之间的范围是很窄的,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较为安全。对婴儿应提倡母乳喂养,并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A的辅食。早产儿应适当提早添加维生素A。预防维生素A缺乏病不仅能防止眼部疾病,并且可以使儿童生长发育正常,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论文

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3个月~2岁小儿,主要表现为正处于生长中的骨骼的改变、肌肉松弛和神经兴奋性的改变。 初期:特别好发于3个月以内婴儿,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 激期:除初期症状外,主要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全身肌张力低,肌肉、关节松弛,坐、立、行等运动功能发育较晚。腹壁肌力差,腹部膨隆如蛙腹。 血液生化改变明显,血钙正常或稍低,血磷减低。钙磷乘积常低于30,碱性磷酸酶增加,X线检查显示骨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骨质疏松,可有骨干弯曲或可见骨折。 恢复期: 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血钙、血磷浓度、碱性磷酸酶水平恢复正常,X线检查骨骼异常明显改善。 后遗症期: 多见于3岁以后。临床症状消失,血生化及X线检查正常,仅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护理措施 增加阳光照射 指导家长带小儿定期户外活动,夏季于阴凉处,尽量暴露皮肤;紫外线不能通过普通玻璃,冬季室内活动应开窗。 提倡母乳喂养 指导按时添加辅食,帮助家长选择含维生素D丰富的婴儿食品。或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观察维生素D过量中毒表现,如有应立即停服。 预防脊柱、长骨畸形和骨折 不宜让患儿坐、站、走时间过长,护理动作要轻柔。 预防感染 保持空气清新,衣物清洁,应避免交叉感染。 预防佝偻病 鼓励孕妇多户外活动晒太阳,食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饮食。宣传母乳喂养,鼓励小儿多到户外活动。佝偻病患儿经治疗后,仍应多户外活动及口服预防剂量的维生素D。

古维~讲解 维生素D缺乏其实就是家长们通常说到的“缺钙”。在医学上我们把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这也是咱们宝宝在发育过程容易出现的儿科常见病。宝宝为何会“缺钙”呢?是因为身体内维生素不足引起的全身性钙、磷代谢失常和骨骼的改变。上过妈妈课堂的家长们都知道,我在课堂上例举一些关节变形、骨骼异常图片来说明钙、磷代谢失常导致的骨骼变化。 ★维生素D缺乏是“缺钙”的根本 一个 健康 的宝宝一旦进展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宝宝的抵抗力会随之下降,容易并发肺炎、腹泻等较为严重的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多发生于3月龄~2岁的宝宝。与阳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就是家长需要给宝宝补充鱼肝油,鱼肝油内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食物中钙含量过低或钙、磷比列不当、宝宝生长过快、宝宝发生疾病和某些药物影响有关。 ★维生素D的来源有两个途径 1、外源性摄入:包括食物(肝、蛋黄、鱼籽、牛奶)。药物(鱼肝油、维生素D制剂)。 2、内源性摄入:就是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使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变化为胆骨化醇,即维生素D3。 提醒家长们的是,不仅仅是遵循给宝宝服用鱼肝油,还得户外接收阳光照射同等重要。 我经常会给家长们说,鱼肝油是阳光维生素,它必须接受阳光照射才能更好的发挥其药效。 在宝宝的膳食中,含有维生素D食物根本就不多,比如牛奶每毫升40国际单位,蛋黄每100克含约250国际单位,谷物、蔬菜和水果中含量更加极低。所以要想让宝宝不补充鱼肝油用食物或奶类代替是绝对不可以的。因为宝宝每天的需要维生素D量是400国际单位,而且消化道吸收的维生素D需要经过宝宝体内的二次羟化才具有生理活性。 ★接下来我给家长们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在临床上分期 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主要表现为骨骼、肌肉和某些精神神经症状。 后遗症期(就是在妈妈课堂提供图片如鸡胸,漏斗胸、0型腿、x性腿、驼背等)。 前三期称为活动期:宝宝早期头部可见颅骨软化、囟门加大、出牙迟缓,颅缝加宽,颅缝边缘偏软,严重的表现为“”兵兵球“”颅。凡3个月龄后出现上述情况,考虑为佝偻病状态。 最后,如果还不及时治疗和及时干预,就会出现肋骨软化出现“”肋串珠“”,肋串珠目前很少见了。最后还可能出现我上面提到的鸡胸,漏斗胸,双下肢腿型变形等。严重的佝偻病的宝宝还可能会出现病理性骨折。 ★所以,每个家长踏入体检室,我都会提醒补充鱼肝油的重要性。可是有些家长不太那么重视。 今天来的一位妈妈就是特别不重视,她的宝宝已经18月龄,她说宝宝很小时候吃鱼肝油爱吐,之后再不想给他吃了,出牙仅有4颗牙、而且这宝宝体格检查,身高体重都不理想,可见问题还不仅仅在出牙迟缓,已经影响到了身高体重。 ★维生素D摄入不足还会导致钙、磷失常,从而造成宝宝在睡觉时出汗很多(这与生理代谢旺盛出汗有区别),枕头湿透,宝宝表现睡眠轻而不安,脑袋磨来磨去的。 ★一旦维生素D摄入不足,食物中却少钙,早产宝宝和喝奶粉宝宝还可能发生婴儿手足抽搐症,发作特点:惊厥时一般不发热,每次抽搐数秒钟或半小时不等,每天发作1~20次。 所以,当宝宝体内缺乏维生素D时,宝宝固然表现是骨骼发育不良,免疫力下降,与此同时,如果维生素D补充过多,又可能导致维生素D中毒,所以家长们为宝宝补充鱼肝油,每天一粒(400~500国际单位即可)。其次在妊娠期准妈妈就应该开始多接受阳光,宝宝出生后也应注意晒太阳(隔着玻璃是没用的)。母乳的宝宝坚持母乳喂养,4~6个月及时添加辅食。必要时可以补充钙剂(一定是医生指导下服用,不可多服,不可乱服)。 如家长们有不明白的,或宝宝需要处理的,希望家长亲自带宝宝来去医院,先检查后处理。

小儿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论文

总之,佝偻病是一种由于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青少年。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的关键是加强日常饮食和适当的户外运动,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如果发现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佝偻病的主要病因是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是人体合成骨骼所必需的营养素,它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如果缺乏维生素D,人体就无法正常地吸收和利用钙,从而导致骨骼软化和变形。预防方法:佝偻病是一种由于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青少年。该病会导致骨骼软化和变形,严重者甚至会影响生活质量。佝偻病的主要症状是骨骼软化和变形。婴幼儿和青少年的头骨、胸骨、肋骨、脊柱和四肢骨骼都容易受到影响。常见的症状包括:3. 头颅变形

古维~讲解 维生素D缺乏其实就是家长们通常说到的“缺钙”。在医学上我们把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这也是咱们宝宝在发育过程容易出现的儿科常见病。宝宝为何会“缺钙”呢?是因为身体内维生素不足引起的全身性钙、磷代谢失常和骨骼的改变。上过妈妈课堂的家长们都知道,我在课堂上例举一些关节变形、骨骼异常图片来说明钙、磷代谢失常导致的骨骼变化。 ★维生素D缺乏是“缺钙”的根本 一个 健康 的宝宝一旦进展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宝宝的抵抗力会随之下降,容易并发肺炎、腹泻等较为严重的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多发生于3月龄~2岁的宝宝。与阳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就是家长需要给宝宝补充鱼肝油,鱼肝油内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食物中钙含量过低或钙、磷比列不当、宝宝生长过快、宝宝发生疾病和某些药物影响有关。 ★维生素D的来源有两个途径 1、外源性摄入:包括食物(肝、蛋黄、鱼籽、牛奶)。药物(鱼肝油、维生素D制剂)。 2、内源性摄入:就是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使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变化为胆骨化醇,即维生素D3。 提醒家长们的是,不仅仅是遵循给宝宝服用鱼肝油,还得户外接收阳光照射同等重要。 我经常会给家长们说,鱼肝油是阳光维生素,它必须接受阳光照射才能更好的发挥其药效。 在宝宝的膳食中,含有维生素D食物根本就不多,比如牛奶每毫升40国际单位,蛋黄每100克含约250国际单位,谷物、蔬菜和水果中含量更加极低。所以要想让宝宝不补充鱼肝油用食物或奶类代替是绝对不可以的。因为宝宝每天的需要维生素D量是400国际单位,而且消化道吸收的维生素D需要经过宝宝体内的二次羟化才具有生理活性。 ★接下来我给家长们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在临床上分期 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主要表现为骨骼、肌肉和某些精神神经症状。 后遗症期(就是在妈妈课堂提供图片如鸡胸,漏斗胸、0型腿、x性腿、驼背等)。 前三期称为活动期:宝宝早期头部可见颅骨软化、囟门加大、出牙迟缓,颅缝加宽,颅缝边缘偏软,严重的表现为“”兵兵球“”颅。凡3个月龄后出现上述情况,考虑为佝偻病状态。 最后,如果还不及时治疗和及时干预,就会出现肋骨软化出现“”肋串珠“”,肋串珠目前很少见了。最后还可能出现我上面提到的鸡胸,漏斗胸,双下肢腿型变形等。严重的佝偻病的宝宝还可能会出现病理性骨折。 ★所以,每个家长踏入体检室,我都会提醒补充鱼肝油的重要性。可是有些家长不太那么重视。 今天来的一位妈妈就是特别不重视,她的宝宝已经18月龄,她说宝宝很小时候吃鱼肝油爱吐,之后再不想给他吃了,出牙仅有4颗牙、而且这宝宝体格检查,身高体重都不理想,可见问题还不仅仅在出牙迟缓,已经影响到了身高体重。 ★维生素D摄入不足还会导致钙、磷失常,从而造成宝宝在睡觉时出汗很多(这与生理代谢旺盛出汗有区别),枕头湿透,宝宝表现睡眠轻而不安,脑袋磨来磨去的。 ★一旦维生素D摄入不足,食物中却少钙,早产宝宝和喝奶粉宝宝还可能发生婴儿手足抽搐症,发作特点:惊厥时一般不发热,每次抽搐数秒钟或半小时不等,每天发作1~20次。 所以,当宝宝体内缺乏维生素D时,宝宝固然表现是骨骼发育不良,免疫力下降,与此同时,如果维生素D补充过多,又可能导致维生素D中毒,所以家长们为宝宝补充鱼肝油,每天一粒(400~500国际单位即可)。其次在妊娠期准妈妈就应该开始多接受阳光,宝宝出生后也应注意晒太阳(隔着玻璃是没用的)。母乳的宝宝坚持母乳喂养,4~6个月及时添加辅食。必要时可以补充钙剂(一定是医生指导下服用,不可多服,不可乱服)。 如家长们有不明白的,或宝宝需要处理的,希望家长亲自带宝宝来去医院,先检查后处理。

佝偻病是一种由于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青少年。该病会导致骨骼软化和变形,严重者甚至会影响生活质量。佝偻病的主要症状是骨骼软化和变形。婴幼儿和青少年的头骨、胸骨、肋骨、脊柱和四肢骨骼都容易受到影响。常见的症状包括:3. 头颅变形佝偻病的主要病因是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是人体合成骨骼所必需的营养素,它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如果缺乏维生素D,人体就无法正常地吸收和利用钙,从而导致骨骼软化和变形。1. 腿部弯曲或弯曲畸形4. 胸廓畸形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论文

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 有日光照射不足及维生素D缺乏的病史,佝偻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血生化改变和骨X线改变可做出正确诊断。但应注意早期病儿骨骼改变不明显,多汗、夜惊、烦躁等神经精神症状又无特异性,需结合患儿年龄、季节、病史做出综合判断。血清25-(OH)D3(正常10~80μg/L)和1,25-(OH)2D3(正常~μg/L)水平在佝偻病初期就已明显降低,为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 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婴幼儿佝偻病治疗方案",佝偻病临床可分为三度: (1)轻度:可见颅骨软化、囱门增大、轻度方颅、肋骨串珠等;(2)中度:有典型肋骨串珠、手镯、肋膈沟、轻或中度鸡胸、漏斗胸、O形或X形腿,可有囟门晚闭,出牙迟缓等明显改变;(3)重度:可见明显肋膈沟、鸡胸、漏斗胸、O形或X形腿、病理性骨折等严重改变。 2.鉴别诊断 除需与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生长发育迟缓以及软骨营养不良引起的骨骼畸形鉴别外,主要应与抗维生素D佝偻病鉴别,此类疾病的共同特点为一般剂量的维生素D治疗无效。 (1)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家族性低磷血症) 为肾小管再吸收磷及肠道吸收磷的原发性缺陷所致,佝偻病的症状多发生于1岁以后,且2~3岁后仍有活动性佝偻病表现,血钙多正常,血磷低,尿磷增加。 (2)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为远曲小管泌氢障碍,从尿中丢失大量钠、钾、钙,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质脱钙,出现佝偻病症状。骨骼畸形严重,身材矮小,除低血钙、低血磷之外,有代谢性酸中毒及低钾、高氯血症,尿呈碱性(pH>6)。 (3)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分为二型:Ⅰ型为肾脏1-羟化酶缺陷,使25-(OH)D3转变为1,25-(OH)2D3发生障碍,Ⅱ型为靶器官1,25-(OH)2D3受体缺陷。两型均有严重的佝偻病症状,低血钙、低血磷、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Ⅰ型可有高氨基酸尿症,Ⅱ型的一个重要特征为脱发。 (4)肾性佝偻病 因肾脏疾患引起的慢性肾功能障碍导致25-(OH)D3转变为1,25-(OH)2D3减少,出现钙磷代谢紊乱,血钙低,血磷高,碱性磷酸酶正常。佝偻病症状多于幼儿后期渐显示,身材矮小。 (5)肝性佝偻病 肝功能不良可使25-(OH)D3生成障碍,伴有胆道阻塞时肠道吸收维生素D及钙也降低,出现低血钙、抽搐和佝偻病征。

古维~讲解 维生素D缺乏其实就是家长们通常说到的“缺钙”。在医学上我们把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这也是咱们宝宝在发育过程容易出现的儿科常见病。宝宝为何会“缺钙”呢?是因为身体内维生素不足引起的全身性钙、磷代谢失常和骨骼的改变。上过妈妈课堂的家长们都知道,我在课堂上例举一些关节变形、骨骼异常图片来说明钙、磷代谢失常导致的骨骼变化。 ★维生素D缺乏是“缺钙”的根本 一个 健康 的宝宝一旦进展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宝宝的抵抗力会随之下降,容易并发肺炎、腹泻等较为严重的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多发生于3月龄~2岁的宝宝。与阳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就是家长需要给宝宝补充鱼肝油,鱼肝油内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食物中钙含量过低或钙、磷比列不当、宝宝生长过快、宝宝发生疾病和某些药物影响有关。 ★维生素D的来源有两个途径 1、外源性摄入:包括食物(肝、蛋黄、鱼籽、牛奶)。药物(鱼肝油、维生素D制剂)。 2、内源性摄入:就是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使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变化为胆骨化醇,即维生素D3。 提醒家长们的是,不仅仅是遵循给宝宝服用鱼肝油,还得户外接收阳光照射同等重要。 我经常会给家长们说,鱼肝油是阳光维生素,它必须接受阳光照射才能更好的发挥其药效。 在宝宝的膳食中,含有维生素D食物根本就不多,比如牛奶每毫升40国际单位,蛋黄每100克含约250国际单位,谷物、蔬菜和水果中含量更加极低。所以要想让宝宝不补充鱼肝油用食物或奶类代替是绝对不可以的。因为宝宝每天的需要维生素D量是400国际单位,而且消化道吸收的维生素D需要经过宝宝体内的二次羟化才具有生理活性。 ★接下来我给家长们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在临床上分期 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主要表现为骨骼、肌肉和某些精神神经症状。 后遗症期(就是在妈妈课堂提供图片如鸡胸,漏斗胸、0型腿、x性腿、驼背等)。 前三期称为活动期:宝宝早期头部可见颅骨软化、囟门加大、出牙迟缓,颅缝加宽,颅缝边缘偏软,严重的表现为“”兵兵球“”颅。凡3个月龄后出现上述情况,考虑为佝偻病状态。 最后,如果还不及时治疗和及时干预,就会出现肋骨软化出现“”肋串珠“”,肋串珠目前很少见了。最后还可能出现我上面提到的鸡胸,漏斗胸,双下肢腿型变形等。严重的佝偻病的宝宝还可能会出现病理性骨折。 ★所以,每个家长踏入体检室,我都会提醒补充鱼肝油的重要性。可是有些家长不太那么重视。 今天来的一位妈妈就是特别不重视,她的宝宝已经18月龄,她说宝宝很小时候吃鱼肝油爱吐,之后再不想给他吃了,出牙仅有4颗牙、而且这宝宝体格检查,身高体重都不理想,可见问题还不仅仅在出牙迟缓,已经影响到了身高体重。 ★维生素D摄入不足还会导致钙、磷失常,从而造成宝宝在睡觉时出汗很多(这与生理代谢旺盛出汗有区别),枕头湿透,宝宝表现睡眠轻而不安,脑袋磨来磨去的。 ★一旦维生素D摄入不足,食物中却少钙,早产宝宝和喝奶粉宝宝还可能发生婴儿手足抽搐症,发作特点:惊厥时一般不发热,每次抽搐数秒钟或半小时不等,每天发作1~20次。 所以,当宝宝体内缺乏维生素D时,宝宝固然表现是骨骼发育不良,免疫力下降,与此同时,如果维生素D补充过多,又可能导致维生素D中毒,所以家长们为宝宝补充鱼肝油,每天一粒(400~500国际单位即可)。其次在妊娠期准妈妈就应该开始多接受阳光,宝宝出生后也应注意晒太阳(隔着玻璃是没用的)。母乳的宝宝坚持母乳喂养,4~6个月及时添加辅食。必要时可以补充钙剂(一定是医生指导下服用,不可多服,不可乱服)。 如家长们有不明白的,或宝宝需要处理的,希望家长亲自带宝宝来去医院,先检查后处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