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欧文•亚隆 ”,原句为“人们内心的困扰均源于人际关系的冲突,最好的解决之道就是利用团体的动力去化解”。
释义:
人类从出生就诞生于关系之中,从最早期的母婴共生关系,到之后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我们生活在关系网之中,对人际归属感的需要是一种强有力的、根本的、具有普遍性的动机。
著名的心理学者米切尔说过:”只有在人际关系、过去和现在的织锦中,才能真正理解一个人。”的确,早年与重要他人的互动关系很大程度上塑造着一个人的人际交往模式和人格特质,而这些模式与特质又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的生活幸福感和满足感。
简单举例说,假若从小有一个宽松,民主,支持,肯定的家庭环境,孩子长大成人后大多会乐于和人交往,自我价值高,敢于探索尝试。而相反,假若从小被指责贬低,孩子难以形成健康的自尊,与人交往时倾向于敌意对抗、轻视自我和他人,自然难以形成具有满足感的人际关系。
所以,成人的很多困扰可以看做是曾经在人际关系中“受伤”的产物,要疗愈创伤,回到人际关系之中可以是最快途径之一。每个人的成长都不可能不经历创伤,心理成长团体提供一个安全的场所供你去探索自我,了解今日困扰的来源,在关系中发生疗愈与成长,活的更加完整、真实与自由。
扩展资料:
欧文·亚隆:
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终身荣誉教授,美国团体心理治疗权威,与维克多·弗兰克(Viktor Frank)和罗洛·梅(Rollo May)并称存在主义治疗法三大代表人物,当世仅存的国际精神医学大师。
亚隆发表著作若干,如《团体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存在心理治疗》、《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等。《团体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已成为团体心理治疗师的必读“圣经”。
亚隆也擅写心理治疗小说和故事,如《诊疗椅上的谎言》、《当尼采哭泣》、《生命的意义》、《爱情刽子手》、《叔本华的治疗》等,多次荣获欧美小说和非小说文类奖项。
其主讲的录音带广泛使用于治疗师的训练工作,持续在全美各地发表演讲并投入临床治疗工作。因其在临床精神医学领域的贡献,曾获得一九七四年艾德华·史崔克奖;一九七九年获得美国精神医学会为学术研究颁发的基金奖。
欧文·亚隆的存在主义哲学观 欧文·亚隆认为人是自由的,并要为自己的选择及行动负责。存在主义是一个极具哲学性思考的学派,在治疗过程中与当事人探索的主题有自我觉察的能力、自由与责任、追求自我认同与人际关系、追寻意义、焦虑是生存的一种状态及觉察死亡与不存在。
1980年,亚隆发表了他最具学术性质的文章《存在主义精神疗法》。在这篇文章中,他定义了生活的4个终极问题,即:不可避免的死亡;我的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我们需要的自由;还有一点就是,也许生活并无一个显而易见的意义可言。他认为我们生活中的所有痛苦基本源自这4个方面的困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欧文·亚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