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考研经验分享
首先说一下我的情况。我是二战生,本科二本。一战华东师范大学比文,文综:100,作文124,总分347(院线364,367录取);今年二战华东比文,文综:112,作文130,总分373(院线387,390+录),排名7-8名,两门专业课总分距第二名397,差2分。现在找不到调剂可能准备换学校再考。写下这些情况是想说明:好学校文学类考研一年一个情况,只会越来越难,不会简单,大家择校之前要对自己、对学校,对现在的考研情况有一个清晰深刻的认知,权衡利弊。
下面写下一些有关专业课方面的总结和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到正在或想要参加考试的同学。帮助大家排除一些注意不到的地方或雷区。我将从不同专业课程的准备概况,分别阐述。
(华东初试专业课是文综:包括古代文论,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教程。今年第一年改题型:砍掉填空,论述4题都要答总分值达80分;+作文3篇:一篇记叙文,两篇议论文)。
古代文学的参考:
参考书目:袁本+《中国古代文学史》(刘跃进,高等教育出版社)+朱东润文学作品选
准备资料:《中国文学史学习辅导与习题集》(齐鲁书社)
《文学专业考研名词解释》(刘加夫)
各朝基本框架整理、重要作品整理、自己整理的真题分类、真题整理(明清小说速记—手写)、
复旦古代文论电子版、《一往》公众号买的历年真题答案汇编等资料。
参考视频:欧丽娟老师的文学史课程(B站有)
古代文学复习几个重要的点:
1. 脉络意识。
因为古代文学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很多小的知识点很碎杂。当对每个时代的大体脉络能了然于胸之后,自己的复习也会有侧重点。拿唐代举列。诗歌成就最高那么李杜,李商隐等也必定是记忆的重点。那初唐四杰,陈子昂等如何记忆,这就需要我们有的放矢(可以采用名词解释或简答+作品的形式进行记忆),诸如此类。别的文体也是繁盛,并不是说直接掠过,而是要做到粗细自知。
2. 文学作品的整理和阅读。
提到文学作品的重要性也是因为我第一年吃过这个亏。复习到诗歌、元曲等,大家可能会觉得枯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回归文学作品。其一它能帮助记忆,其次在回答简答论述题时,大家可以举例,不至于无话可写。比如今年就有考到,建安时期作家和作品特点,结合作品阐述。华东很重视考生对文学作品的掌握。
3. 背书不要偷懒。可以参考真题侧重方向,但并非迷信。
华东历年,一直偏重宋代对李清照,苏轼等人的考察等,元代基本没有考过(除了去年考了元杂剧特点——去年我就栽在这儿)。大家在整理出真题的侧重点时,不要一味觉得没考过的内容就不会考,哪怕它再偏,再不可能考。元代文学要重视起来,词学研究要重视起来等等。
2. 深入地系统性研究——论文的阅读
今年真题一题20分的论述:如何看待有人说“明无词”的现象。我当时在考场上就一脸懵,加上最后时间也来不及作答,回答的很潦草。现在华东真题的走向是:越考越广,越考越深。就是说我们光掌握基本的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可以在冲刺期翻阅专业老师发表的论文,对一些很重要的文学现象有一些更深入的了解。如果有考察到也能临场应变了。
现当代文学:
参考书目:《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
《现当代文学作品选》(钱谷融)
准备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文史出版社—可以用来背诵)、名词解释书、复旦现当代课程概要资料(作补充—电子版)、各时期框架脉络手画框(较详细)、真题分类整理、重点作家的重点整理(手写)、《一往》公众号买的历年真题答案汇编等。
参考书籍:《现当代文学名篇15讲》陈思和、《沈从文精读》、《现代文学课》(许子东)、《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王德威)、《铁屋中的呐喊》等。(电子版)
现当代文学复习几个重要的点:
1. 对脉络的掌握。首先最好对每一时期的时代氛围与思想状况,能有一个较好的把握,这样有助于理解作品。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学流派与派别,做一定的整理,加深记忆。(可以串成线性,帮助记忆)
2. 关于重点作家的整理。根据历年真题其实是有迹可寻的。鲁迅、沈从文、赵树理等一定是重中之重。但是光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最好有作品去填充血肉,形成自己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对作家的认识也会不失偏颇。对作家作品熟悉,形成自己的立体多维的理解。
3. 有所侧重,全面掌握。
如果对对往年真题消化的比较好,那可能都不会准备到郭沫若历史剧的具体内容,但今年真题就出人所料的考察了这个知识点。这就说明我们准备的时候,虽然是要有侧重点的,但同时也要对一般性的知识点有一些了解。如果真考察到,到时也不至于无话可说。
4. 多关注学校最近的教学研讨、讲座等和导师论文,研究方向。
今年真题一题20分的论述:试比较现代五四小说与解放区小说特点的异同,结合作品。其实这道题目考察的范围很广,这种类型的题目,不算简单,还需要自行结合作品。在作答这类综合性题目时,首先不会也不要慌张。五四小说可以找自己熟悉的具体作品,解放区小说也是。异同的话,先回想一下时代背景,再把握具体作家,可以从时代氛围、文学体裁、思想倾向、作品风格等多方面去回答。尽力去写满和比较。(题目来源也应是当时学校学术讨论方向之一,从别人那里打听到的)。
5. 可以以复旦的课程概要资料作为补充(相对较为全面,也有扩展的内容)。
外国文学:
参考书目: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王立新)+《外国文学作品选》(陈建华)
准备资料: 《外国文学史辅导与习题集》(很好用),手写整理框架(按国别),手写真题整理,一往真题答案汇编,重点作家专章整理。
神奇网课:《外国文学史》考点精讲及复习思路+电子版资料(很好用)
外国文学史复习几个重要的点:
1. 脉络清晰,了然于胸。郑克鲁版的教材可以说是文学类考研的经典教材了。内容比较基础,可以按照国别整理出来。结合历年真题,考察的重点也很清楚:卢梭,文艺复兴,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法国启蒙文学等。
2. 对于经典的文学史的问题,可以形成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比如:典型人物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对比,比如卢梭《新爱洛伊丝》中道德观念等。这些真题中反复出现的问题,可以多查找一些论文,做写笔记,可以理解更深刻一些。
3. 复习全面,大小知识点都不要遗漏。基本每一门课程都需要重视这个问题。不能因为,我以为学校没有考察过这个或这类知识点,那就不用知道,直接跳过。比如:今年考察了《神曲》的二重性。文艺复兴是重点,那作为衔接两个世纪的《神曲》也同样不能忽略。这样的问题有很多。比如今年的名词解释:哥特式小说。
4. 作品多读。可以参考视频老师的讲解,对一些问题延伸思考。比如:拉伯雷《巨人传》中的狂欢化思想,去年考的《麦克白》中的女巫的形象(有点类似《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形象),就是要对一个人物形象最好能有一些更深入不一样的理解,结合作品。
5. 重点作家整理。个人觉得这点很重要。比如:莎士比亚,陀,托尔斯泰,卡夫卡等。莎士比亚这几年年年都在考。不同时期作品,风格,形成原因,具体作品内容都要整理和熟记,以作品作为支撑。陀光了解《罪与罚》,也远远不够。也可以把他和托尔斯泰对比学习。
古代,西方文艺理论:
参考书目: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西方文论史》(马新国),《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王运熙),《文学理论基本问题》(陶东风),《20世纪西方文论述评》(张隆溪),《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伊格尔顿)
准备资料: 两份西方文论50页+的资料(很有用),西方古代文论和现代文论资料,文学考研公众号购买的《西方文论史—通关宝典》,自己整理的手写笔记(很好用)
1. 对于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我觉得理解被直接去死背重要更多。第一年考研时,因为我学校的本科没有开设这门课程,都靠着自己去死背,结果考试前被吓得前一个月几乎弃考。二战时,因为从多方面,接触了西方文艺理论,对其理解也更深刻了一些。基本到最后每个流派的主要思想,可以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比如重要的几个概念:陌生化,文学性,意图谬见,韦勒克的文学内部研究,新批评的主要观点,结构主义等等。重要的是,自己可以通过例子,理解到学派的核心思想和观点,文学的一般性基本规律。
2.有抓有放。不要因为西方文艺理论晦涩难懂就害怕。比如:福柯,德里达的观点,女性主义的思想。初试,老师一般也不会太去为难学生。对于很难懂的理论家,其实只要基本掌握理论家或流派的核心思想就可以了。(这部分,我觉得《西方文论史—通关宝典》这份资料,做补充很好用)
2. 古代西方文艺理论抓住几个核心。大家都知道文艺理论难学。古代文论那么多,那么庞杂,基本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基础很一般的同学,比如我,我只会重点去背和理解柏拉图,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席勒,莱辛等耳熟能详的理论家的理论的基本内容,我觉得这些应该是足够的。同时最好能够在学习中有比较的意识,今年真题:中国古代文论“意象”的阐述。因为我对古代文论了解不多,但是我当时想到庞德的诗学思想,借鉴了中国的“意象”观点,我就旁敲侧击,简单阐述了我的理解,再引申到庞德。这题也应该失分不太多。
3. 最后关于西方文艺理论的基本参考书:陶东风老师的书表述简洁,有趣,新颖;张文学述评我来回看了两遍做了笔记(容易懂,很能帮助理解)。
作文:
最后关于作文:一篇记叙文,两篇议论文。记叙文,一些我自己的想法:多练习,重真情。写的事情或人物最好可以别具匠心,不然就可能会落入窠臼。读完让人觉得焕目一新最好。可以读一读张爱玲,迟子建,鲁迅,汪曾祺的散文,找新意和好的表达。议论文:多练,多改。观点鲜明,逻辑清晰。去年我找本科老师帮我改了一篇,我觉得对我提升很大。(感兴趣的可以和我要,参考)。
写下到此。一是为自己的这一年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聊以慰藉那时很孤独却异常奋勇的自己。第二也想总结一些教训,为大家排除一些雷区和可能错误的方向,可以帮助到有困惑的。第三,也是想宽慰和鼓励自己。毕竟,一路上所遇到的挫折比成功要多的多,只当下落当飞翔吧。
外国文学史论文
外国文学在不同的时期有不一样的风格,下面是我整理的外国文学史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浏览。
内容摘要: 外国文学涉及大量纷繁复杂的文艺思潮、文学现象及作家作品,较之其它课程,教学难度相对更大。而传统的文学教学大多依据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对学生进行课堂讲授;这种教学模式以教材教师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本文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探讨,主张在调整课程内容体系的同时采用主体性研讨式教学方法,以期为外国文学教学的探索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 文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主体性教学
外国文学课担负着传播引介民族文化,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任务。由于它源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形态,具有异质文化性质,在精神心理、价值建构、审美追求等方面均显示出与中国文学不同的特点,学生在理解上往往产生距离感、陌生感。同时,外国文学涉及的范围广,作品多,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文学思潮和现象纷繁复杂,同一思潮在不同的国家的表现形式有很大的差别,即使在同一国家里,不同的作品也同时存在相同点和独特性。因此教学难度相对较大。
传统的外国文学教学“一般依循文学史发展脉络,做史选结合的综合描述:内容上厚古薄今,详远略近”;方式上基本以教材教师为中心,进行课堂讲授。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无疑难以实现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层次、多向度的研究,建立跨学科跨文化研究的大视野的教学任务。因此,对传统的外国文学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调整教学内容体系
目前,大多文学教材采用“时代背景→作家生平→作品节选”的三段式套路,因其“史”和“编”的特点,长期以来在学术理念上形成了误区:教材定位的非学术化,文学史知识的纯客观化,操作方式上的集体化。于是,教材忽视了文学自身规律和特性,重点不够突出,缺乏创新性和学术价值。实践证明,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反映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时代特性:
第一,从纵向上,根据“厚今薄古”的原则调整课程内容体系。整个西方文学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7-18世纪的古典主义和启蒙文学,19世纪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以及20世纪中期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传统的文学教材及教学内容往往侧重于19世纪及以前的经典文学,对于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中期以后的现代主义文学则无暇顾及或只是匆匆带过。于是便形成了这样的弊端:知识陈旧,即时性差,信息获取滞后于当代重要研究成果及前沿动态。因此,在教学中对课堂教学内容应做适当调整,“本着详近略远原则,把重点从古代移到现代”,尤其是20世纪后的现代主义文学,体现文明成果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转换,使学生了解现当代重要的研究成果、文学思潮、批评方法。
第二,从横向上,压缩文学史教学,开展专题教学。在以往的文学教学中,我们多采用“古代、近代、现当代”的分段式教学模式。这种文学史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宽,作家作品多,文学现象纷繁复杂,面面俱到,给教学增加了不少困难,容易影响教学效果。此外,基础课程占用的时间过长,既不利于教师的科研探索和学生的自学研讨,也影响课程体系的建设。所以,在保留外国文学史教学中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可对其大力压缩,并推出一系列专题选修课,比如:英美文学经典、西方文学思潮、现代主义文学、西方小说叙事研究、西方诗歌艺术研究、西方悲剧艺术研究、比较文学研究、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专题研究、西方文化概论等。这样改革,极大丰富了本学科的教学内容,使课程体系趋于完善,尤其是为我们的研讨式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钻研和思考,完成文学的创造性阅读和阐释。
第三,重视文学理论在教材中的作用。文学理论是用于诠释文本的普遍理论,原是对文学创作经验的总结,但反过来又影响和指导创作。具有历史重要性的文学理论学派包括有:新批评、形式主义、马克思主义、心理分析批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女性主义等。学生掌握了不同的文学理论,便有可能采用多种文学批评方法从新的角度和层面对作品进行分析和阐释。现代文学教育正是要形成多元化的阐释格局,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阅读。
总之,在编订外国文学教材时,我们应坚持“以史为经,以论为纬,以作品研究为中心”的原则,编写出有主有次,主次分明,具有大学特点的外国文学教材。
二.采用主体性研讨式教学模式
大学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为了替学生解惑答疑,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传授给学生基本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为此,外国文学课堂应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和阐释能力。
第一,更新观念,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教学模式。依据当代诗学阐释学思想,“作品包括文本和读者理解两部分,那么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才是文本自身意义得以实现的唯一途径”。所以文学教学应当彻底改变以往以老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式教学方式。
在主体性教学模式中,教师由原来的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在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引导”主体的作用,使教学活动具有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功能。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坚持“精讲、少讲、不讲”的原则,即重点、难点的地方精讲;参考资料多的内容少讲;简单易解的部分不讲,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一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单一的专业知识学习中解脱出来,达到“一课多能”的教学目标。学生既能掌握专业知识,提高文学鉴赏、文学批评的.能力,又能在思维方法、学习态度、表达技巧等方面得到综合训练。
第二,提倡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沙龙式”研讨。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学教学多采用单一的社会学历史学批评方法,以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作为衡量作家成败、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然而一部经典作品,无论在文化容量还是美学内涵上,都是博大精深的,因此我们应注重从文化、哲学、宗教、社会心理及科学等诸多方面进行探讨,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多方法的阐释,构建多元化的阐释格局。“在教学中将语言的输入和文化的导入”,就可以使学生体会和接受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价值观的空缺和不同,在沙龙式的研讨中更好的实现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为此,我们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造。对于一个问题的认识,不给标准答案;对于不同的观点,也不作统一结论。学生依据不同的文学理论、批评方法和个人经验可以读出不同的意义。比如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短篇小说《邱园记事》,有人说它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淡漠和隔膜;有人说它反映了一战给人们带来的悲观和彷徨;也有人说它表现了人们对生死的不同看法;更有人分析了其中的生态主义思想。这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研讨模式容易营造自由活泼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活跃敏捷的主动思维。于是,学生在各抒己见中得出了不同而又深刻的个人感受,甚至不放过作品中的一个词一句话,文中出现的一些细节场景(花、蜗牛、机器轰鸣等),都作了细致而深入的探讨和推敲。
第三,论文写作是课堂讨论的结果。经过阅读准备、教师引导、全员参与和互动的课堂讨论,每一位学生对作家作品的把握都达到了比较全面的程度,能够确定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提倡学生深入探索、大胆创新,启发和引导学生查找资料,运用新的批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对作家作品进行新的解读。通过论文写作,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成就感和满足感自然而来,学习的积极性也就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当然,这种主体性教学模式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及时了解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深谙教材的同时还要熟悉学生,在讨论时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有备而来。
三.结语
雅斯贝尔斯曾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我们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为了培养和输送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而教育所担当的重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更为重要的是涵养丰富健全的人格,塑造完美高尚的灵魂,使人的潜能得到极大的挖掘和拓展,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和张扬。由此可见,教是为了不教,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才能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便是我们的文学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任务所在。
外国文学史的编著是外国文学学科史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一代学人的外国文学史研究的成就和经验的一种总结方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外国文学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当下很多高校都将认知诗学引入外国文学教学中,而这种创新式的方法可以较好地辅助教学,同时也对学生文学能力的提升有着较大的帮助。本文将着重研究认知诗学对当下高校阅读的影响,根据当下高校的文学教学现状对其课程设计提出几点关于认知诗学教学的建议,以求能对高校研读外国文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外国文学;诗学;理论
引言
“认知诗学”是文学教学领域的一种应用理论,它指代对现有的文学作品做出相应的文本解读,并且将现实能力与文学造诣联系在一起。因此认知诗学对当下的文学教学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将认知诗学充分地融入到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外国名著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与当下教育部倡导的教育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1]当今很多高校过分注重文学理论课程的安排而忽视了外国文学的重要作用。这种做法显然是对外国著作博大精深的文学内涵的极大忽略。引导学生进行外国名著的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开拓其文学视野,并且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对人文思想的领悟力和文学素养。很多高校在外国文学课程的安排上仅仅保留六十个左右的课时,这对于充分领略外国名著的深刻内涵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老师很难将外文精读的方法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在外文名著的阅读上很难做到详尽细致。结合我国当下文学教育的现状,很多文学家教育家都对外文课程改革提出了较多建设性的意见。很多学者对高校文学教学做出了一些新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例如,后现代主义理论、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等,这些都可以引进外国文学教学之中去。本文将结合对文学理论的研究,探究认知诗学对我国外文教学的启发性和建设性作用。
一、外国文学教学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文学教学更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文学教程领域,认知诗学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它重在对文学内涵提供文本解析的依据,能够将个人的现实经历与文学主旨联系在一起。对各个专业的学生而言,文学课也是提升专业技能的必修课之一。它对培养学生们的语言语感、写作及理解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就我国当下的教学状况来看,外文课的作用却日渐消退。[2]
(一)重视程度下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经逐步迈入了高速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多种媒介快速地获取想要的信息。但是由于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使得人们接受到的信息质量得不到较好的保证。同样在外国文学的教学开展中也遇到了一些阻碍。虽然教师与学生都了解外国文学的内涵价值,但是最终学生对外国文学的掌握程度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从我国高校对待外国文学课程的态度来看,除了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外,还存在教学方法上的不足。在进行外国文学著作解读时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化,无法将著作中的精髓和特点较好地传达给学生。学生在理解作品内容和自我感悟提升时就无法获得较好的效果。
(三)知识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
造成高校对外国文学教学极大忽略这一问题的原因并非是单方面形成的,而是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对方法的选择不够与时俱进,学生对外国著作理解较差,因而兴趣较弱。开设外国文学这一课程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让各个专业的学生通过对外国名著的解读来提升专业能力和文学素养,因而在教学中开展的各种方法和活动都要回归到课程开设的最初目标中。但从我国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学生们对作品的解读并没有突破文学理论的禁锢,很少能够深入到作品的中心思想、语言分析及写作内涵中去,因而也没有达到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目标。
二、外国文学教学要突出认知诗学作用
在文学研究中不同的理论会对阅读产生不一样的作用。认知诗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研究方向。通过众多文学大家的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认知诗学已经逐渐成长发展起来。认知诗学重在将文本内容进行解读之后与现实事实进行联系。将认知诗学引入到外国文学的课堂中,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外国著作中的内容含义以及作者的写作思想。[3]对学生深刻理解著作中的精神内涵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作品的美学价值并极大地提升文学素养和精神境界。当今高校对外国文学的日常教学并没有严格的限定,因而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就拥有极大的自由空间。对当下高校的教学情况进行观察研究发现,很多学校的课程设置大多以平铺直叙的讲授为主,在教学中应更多地站在认知诗学的视角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相应的研读。目前外国文学教学的开展遇到了一系列的阻碍,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不够到位,同时也没有将外国文学对我国学生的学习作用进行合适的定位。而认知诗学的观点就是要做到对阅读、语言和写作能力进行同时培养,共同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让学生在阅读作品时加入自己的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外国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同时又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而将阅读与写作同时培养的方法,对学生的辩证性逻辑思维具有较好的提升作用。[4]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尽管有着独立的思考理解能力,但是却无法较为系统清晰的表达。而要想改变这一情况,就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外国著作的品鉴,开阔视野。认知诗学提出文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我。通过对经典名著的阅读可以使人们获得思想层面的感悟与提升,同时促进人们对生活和理想的思考。总而言之,阅读名著对人们的身心发展有着莫大的益处。
三、外国文学教学中理解与应用
认知诗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外国文学教学时往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更多地为同学们讲述文学史的知识内容。很多时候教师都忽略了对作品内容的精读,或者用较少的时间来开展此部分的内容教学。而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讲述作品的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和故事概述上。而认知诗学所偏重的正是学生在研读著作时的理解和感悟等心理活动。这种观点也正逐渐被很多的教育家所采用,我们只有把认知诗学充分地应用到外国文学课堂中,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也要做好从传统教学方式到认知诗学引领下的课堂的转变工作。
(一)教材编写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认知诗学的引入使得学生对外国文学的阅读迈上了一个新的阶梯,然而要想充分地发挥认知诗学对教学过程的提升作用,就要层次渐进地开展一系列课堂改革活动。我国现存的教材更多地沿用编年体的形式来进行排版,这种固定的模式将背景及作者放在首要位置,而把教学重点放在后面。按照学生的兴趣维持时间来看,这对学生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对传统的教材进行模式的改变,将最重要的作品内容部分放在开头或重点推荐。[5]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的关注度最大限度地引发,从而循序渐进地进行其他内容的补充教学。
(二)运用认知诗学提高外国文学阅读兴趣
在课堂中开展外文阅读对学生来说其实是一个较为枯燥的讲解过程,只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将课堂效率达到最大化。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的自主思考。学生面对大量枯燥乏味的知识失去学习和阅读的兴趣,这也成为外国文学教学中较大的难题。认知诗学注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对读者与作品之间的情感与思想交流做了大量的研究,能够有效地将文学阅读与现实日常联系在一起。将认知诗学的结论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改善阅读障碍的问题,使得学生将生活与作品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升阅读的积极性。
(三)运用认知诗学提高学生的文学创造能力与文学审美
文学创造力主要表现在读者进行阅读时自我思考、提升和创新的思维能力。即读者将自身的认知经验和思考方式融入到阅读里,从矛盾到融合,从迷惑不解到豁然开朗,从而在观念的摩擦中产生新的想法和观点。认知诗学理论就曾经提到,在进行开放式的阅读过程中读者也加入到了作者的文学创作之中,甚至能够想象出超越原作的内涵情境。我们也不妨将此类理论引入到外国文学课堂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到作者的写作情境中,深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理念,并激发学生与切身实际经验相联系的通道。帮助学生以认知诗学的方式领略著作的内涵,并提升自我精神境界。很多高校的学者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偏向于注重实用性的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方面。更有很多人高举文学无用论,将文学阅读视为选修课。但是认知诗学理论认为,文学阅读可以达到成长教育和娱乐身心的目的,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读者通过置身于文学海洋来逃离现实世界的束缚,通过文学载体与作者进行精神层面的沟通。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适当地关注学生在阅读外国文学时的内心感受,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在认知层面建立文学意识,提升学生自我思考和认知感悟的能力,通过新的课程教学理念体验文学的美学价值。
四、结语
认知诗学是文学教学领域的一种应用理论,主张对现有的文学作品做出相应的文本解读,并且将现实能力与文学造诣联系在一起。认知诗学对当下的文学教学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将认知诗学充分地融入到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外国名著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与当下教育部倡导的教育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6]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对传统的教材进行模式的改变,将最重要的作品内容品读部分放在开头,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才能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除此之外教师在课程评估方面应打破传统的应试模式,采用开放式的途径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从而更加真实有效地将学习结果反馈给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将认知诗学切实应用到外国文学的教学课堂之中,有力地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贾彦德.中西文化差异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贾琼.从语义指向分析看现代语法句法结构[J].语文建设,2013(29).
[3]胡敏.基于交流语境的写作教学研究[J].语文建设,2014(31).
[4]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李海林.致力于语用教育实践探索是当务之要[J].语文建设,2014(34).
[6]李涛.文本形式分析与阅读教学[J].语文建设,2016(01).
【摘要】在高校教学中,外国文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与我国文学进行对比的有效途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了,所以应该进行改革,促进外国文学朝着更加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本文重点对改革后的教学实践加以阐述,并且分析了主要的改革思路,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促进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外国文学;高校教学;实践;改革
一、外国文学的教学现状
在进行传统外国文学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从文学史的发展历程谈起,进而进行综合性的描述,重点研究了西方的文学史。教学内容则主要来源于书本,因此学生很难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能培养创新意识。外国文学的学习主要是以锻炼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培养理论知识为主,所以充分了解文学的发展史固然重要,但是缺失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造成学生无法将所学的内容应用于实践之中。无法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另外,外国文学的学习时间明显不足,有些院校甚至将其与文艺理论相合并。教师能够获取新鲜信息以及进行交流的机会也逐渐减少,这样就会造成学生无法掌握最新的知识。高校图书馆中的文学资源越来越少,而学校扩大招生人数后,图书馆的资源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众所周知,学习文学就要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体会其中的人物情感以及写作特色,如果缺少了阅读的书籍,必然是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然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向学生介绍作品的内容,造成研究文学作品的时间缩短。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也就无法充分地发挥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当前外国文学的教学现状,这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外国文学在高校教学中的改革
在当前的教学工作中,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外国文学的教学现状进行改革。首先是对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运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令教学的内容得以进一步拓宽,所以教师可以运用的教学手段以及方法变得更加宽泛了。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是一项明显的改革内容。具体来说,在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起对网络课件的应用,将其展现给学生,这样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过去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并且学生的主动性也能得到有效地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不仅具有学术性的特色,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另外,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开展教学,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影视资料也是一种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更多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前,很多外国文学都被翻拍成影视作品,尤其是一些名著,通过观赏这些影视作品,学生可以更加便捷的理解外国作品发生的背景以及所具有的文学价值,更重要的是可以将原著与翻拍的作品相对比,这种声情并茂的展现方式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促进教学效果的进步,学生也会对外国文学拥有重新的认识。其次,教师素养的建设是高校外国文学改革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膨胀的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极大的挑战,因为如果教师无法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那么就无法令学生信服,所以教师必须要从自身的能力入手,加强素质方面的建设。“与时俱进”是教师素质建设的基本目标。外国文学同一般的文学学习有所不同,这是一门时间跨度大,内容深厚的学科,所以对于教师的文学素养具有更高的要求,如果这方面的能力都不能得到满足,那么就无法达到学生的期望值。同时,在学生主动性方面的培养也是考验教师功底的内容之一,要明确学生的兴趣在哪里,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加强学生对外国文学的欣赏能力,能够令他们在课堂上主动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是课程改革中的重点要求。第三,注重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批判思维是一种综合的思维能力。外国文学的教材背景与内容,是应该让学生接受这种与创新意识直接联系的批判思维的,而强化这种理解起到促进作用。在外国文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西方文化、文学的背景,结合探索型的文学形象的评析和文学评论家对文学作品的创造性批评,有意识地让学生认识到培养批判思维能力与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是直接相关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培养批判精神就是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就是在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从高校外国文学的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思路来看,提高外国文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文学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应该开拓学生的视野,加强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身及人文素质全方面都得以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高校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改革的要求,在教学手段、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以及教师素养建设的方面多下功夫,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创新教学,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梦.论信息技术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6(32).
273 浏览 3 回答
123 浏览 3 回答
138 浏览 3 回答
254 浏览 7 回答
135 浏览 3 回答
133 浏览 6 回答
91 浏览 8 回答
129 浏览 7 回答
129 浏览 3 回答
162 浏览 3 回答
327 浏览 3 回答
350 浏览 3 回答
277 浏览 3 回答
246 浏览 4 回答
147 浏览 7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