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百新,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1935年出生于上海市。 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81-1982 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访问研究。现任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和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物理学会理事,国际波姆物理学会(载能粒子与固体相互作用)科学委员,国际期刊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B的顾问编委会委员。长期在离子束与固体相互作用及材料改性,计算材料科学,薄膜和核材料领域从事基础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的工作。提出二元金属系统中离子束混合形成非晶态合金的经验规则,建立相应的热力学模型,并提出从原子互作用多体势计算系统的非晶形成能力。率先用离子束辐照研究固体薄膜中的分形生长并发现许多新的现象。在氮离子注入材料改性研究中,阐明了金属氮化物的形成规律。首先用强流金属离子注入发展出合成金属硅化物的新技术。首先在互不固溶的系统中观察到固态非晶化反应,并提出相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判据。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合金相的稳定性及磁性,发展出第一性原理计算辅助构建多体势的方法,并在具有不同结构组合和热力学特性的二元金属系统中成功地构建了原子互作用多体势。应用建立的多体势,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阐明了界面稳定性,晶态-晶态相变,及固态非晶化反应的原子尺度机制。在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370多篇,包括发表在Advances in Physic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eports 等期刊上的5篇综述性论文,发表的论文被广泛引用。以第一获奖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三等奖,国家教委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中国物理学会叶企孙(凝聚态)物理奖,以及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此外,还曾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和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