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厄洛替尼ensure研究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厄洛替尼ensure研究发表论文

吴一龙教授出任IASLC 世界肺癌大会(WCLC 2020)主席,成为世界肺癌大会50年来第一位担任大会主席的中国学者。 在第16届IASLC国际肺癌大会(WCLC 2015)上,吴一龙教授荣获Paul A. Bunn JR. Scientific Award(IASLC杰出科学奖)。 吴一龙教授与周清教授在2019年ESMO大会上。 第十届中国肿瘤学临床试验发展论坛专题 在中外抗肿瘤治疗领域,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大名鼎鼎的37家成员单位,迄今成功开展临床试验超过60项,众多医疗科研成果改变了癌症治疗的临床实践。 8月8日,第十届中国肿瘤学临床试验发展论坛即将举行,国内肿瘤学领域顶级专家汇聚,共同探讨肿瘤学临床试验的最新成果、研究热点。 资料提供/GACT/CTONG 办公室 CTONG初萌:亚特兰大街头咖啡馆“一拍即合” CTONG如今人才济济,成果丰硕,其实初始萌芽于2006年6月初亚特兰大一间街头咖啡馆。 当时,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一龙、中山大学肺癌研究中心内科副主任张力、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同济大学肺科医院周彩存,四位活跃在中国肺癌领域的医学专家,正在参加第42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 会议,会议间隙,他们在异国街头围桌畅聊。 “我们自己来成立一个肺癌领域临床研究的组织吧!”经吴一龙提议,四位中国医生“一拍即合”,播下CTONG的种子。 “一拍即合”的背后,潜藏着中国医生长久之痛:我们认识世界,要如何让世界认识我们? 吴一龙教授说:“美国有SWOG(西部肿瘤协作组)、ECOG(东部肿瘤协作组),日本有WJOG,欧洲有EROTC……这些医学学术研究组织在国际会议上作大会发言,公布重要成果,一直在改变临床实践”,他回首当年,CTONG成立的初衷很朴素,也相当有远见,一步步带动无数中国医生探寻治癌良策,如今中国医生屡登世界大舞台,研究成果让无数患者得益。 CTONG初战:失败真乃成功之母 2007年全国肺癌大会上,CTONG正式启动,致力于设计和开发胸部肿瘤特别是肺癌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提供高水平临床实践证据,提升中国胸部肿瘤诊治水平与国际地位,切实为胸部肿瘤特别是肺癌患者带来新生希望。 生命力喷薄而出的CTONG在2008年迅速启动了7个临床试验,第一个试验是CTONG0801,是全球首项观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尿氨基末端肽水平的前瞻性研究。 “一号试验”,28家医院参加,484例患者入组,研究提示,通过最常用的CT联合骨扫描诊断,中国非小细胞癌骨转移患者使用双膦酸盐后,尿氨基末端肽水平降至正常是预后良好因素,而唑来膦酸治疗期间持续升高的尿氨基末端肽水平则是不良预后因素。该成果在2011年世界肺癌大会上口头演讲,反响不错,但吴一龙教授坦承“试验其实失败了”,原因在于忽略了把控质量,“导致证据可信度不足”。 “一号试验”失败后,CTONG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理念,随即在第二个及其后的临床试验取得耀眼的成功。比如CTONG0802,国际上第一项对比厄洛替尼与化疗用于EGFR突变肺癌患者一线治疗的OPTIMAL研究,2010年在欧洲肿瘤年会(ESMO)作大会口头发言,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肿瘤杂志《柳叶刀·肿瘤》。中国人在EGFR突变肺癌的治疗上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在中国,年新增发病78万例的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就占64万人,EGFR突变引起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约为29万人,这意味着大量中国患者拥有了全新的临床治疗方案! CTONG长歌:“创新基因”带来改变世界的成果 CTONG这一中国医生联合研究组织,2008年启动7项临床试验,2009年启动4项临床试验……自诞生以来一路开足马力向前奔跑。在吴一龙教授看来,临床试验如同种地,需要踏实做事、辛勤耕耘。一路走来,吴一龙一直将深植于CTONG的创新基因引以为豪。 比如2012年启动,4年后发表首篇成果文章的“脑的研究”。该项目直击全脑放疗对付肺癌脑转移的痛点——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很快死亡,即使熬过一年也很可能会出现认知障碍。“能否用靶向药物治疗,替代全脑放疗?”为了拿出最硬的证据来,他们设计发起了用两种靶向药物与放疗对比处理脑转移的研究,如今全世界已经公认了如果是基因突变型肺癌,一旦发生脑转移,首选靶向药物治疗而非全脑化疗,该成果也是当年世界肺癌大会四个大会报告之一。 研究甚至改变了全世界临床试验,以往只做药物方案间的比较,从此开始两个不同治疗手段间的临床试验研究。 再如2011年启动的研究项目,是将靶向药物创新性应用于早期病人。 众所周知,传统早期肺癌手术后,患者需要做足化疗,病人非常痛苦,但证据显示他们从中获益的仅占5%。既然有针对基因突变的药物,为什么不用?该研究以扎实的数据、明确的结论,证实了基因突变患者早期手术后,选用靶向药物,优于化疗,2017年登上世界肺癌大会进行口头报告。今年公布了该研究的总生存期结果。 第三个吴一龙教授引以为豪的研究,还正在进行中。 该研究自2017年启动,探究“是否所有肺癌都可按特性分配给不同的治疗”,由广东省人民医院肺三科主任周清教授牵头,创新性非常强。“预计至少筛查3000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约500例,当中2500例也不浪费,列为真实世界研究。”吴一龙教授说。 吴一龙: “一起来了解肺癌临床最新进展!” 吴一龙教授将CTONG历程娓娓道来,让人听得非常过瘾,“其实我们非常欢迎业界甚至是全 社会 ,一起了解肺癌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他笑眯眯地话锋一转:“比如‘围观’中国肺癌高峰论坛、中国肿瘤学临床试验发展论坛,保证精彩不断!” 原来,CTONG不仅临床试验研究的世界性成果不断涌现,还树立了两大品牌,包括:每年3月第一周举行的中国肺癌高峰论坛,立足于解决肺癌治疗当前面临的问题,至今举行第17届,影响力惊人,论坛收获了800万人次的观会流量; 每年8月举行的中国肿瘤学临床试验发展论坛,除了同期举行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GACT)/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的年会外,论坛一直牢牢把握“前沿与未来”主题,专门探讨目前胸部肿瘤尤其是肺癌领域的正在做的临床试验,涉及的研究结果可能很快就在临床实现治疗改变,有的可能几年后会影响临床方案。 “如果说,3月的论坛,供肺癌医生更新肺癌诊治知识,那么,8月的论坛,就是让医生与患者一起看到肺癌诊疗的前景,共迎战胜癌的曙光!”吴一龙教授说。 机会说来就来——今年的中国肿瘤学临床试验发展论坛如期而至,8月8日通过网络会议形式举行。 CTONG秘书长周清教授介绍,今年论坛因为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两大热点“热力相当”,会期确定为全天,8:00-12:00是免疫治疗肺癌的“主场”,10多个相关话题,涉及国内6、7个原研药物的临床试验最新进展;14:00-17:40是靶向治疗肺癌的“主场”,精细再精细的肺癌分型、克服耐药等话题不断,涉及的药物一半左右源于国内研产。 “10年前,一两个本土药物亮相已经不错了;现在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足以撑起一场大讨论。”吴一龙教授感叹,十年变化非常大,无数人的努力奋战,为的正是这样的变化。

北京时间17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在线发表了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钟文昭教授团队牵头中国17家标杆医院,在伴EGFR敏感突变的IIIA-N2期纵隔淋巴结转移肺癌术前新辅助靶向治疗历时八年研究成果。该项前瞻性临床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供了靶向治疗在伴EGFR敏感突变的III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揭示了厄洛替尼较传统含铂双药化疗有更好的围术期治疗有效率,淋巴结降期率和手术切除率,并改善患者预后,围术期安全,有望改变和完善该亚型肺癌的围术期治疗的临床实践,为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带来新希望。 针对肺癌这一恶性肿瘤的治疗,医学界的治疗方案正在不断增多,但最为主流的还是集中在杀(手术)、烧(放疗)、毒(化疗)、定点打击(靶向治疗)等领域。可究竟在什么时段运用那一手段,或者怎么组合的利用这些手段,才能使疗效达到最佳,一直是医学界非常关心的问题。 从2011年12月开始,该研究由CTONG(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启动,联合国内17个单位共同参与。这一研究设计由吴一龙教授牵头全国知名专家教授在前期单臂临床试验的理论基础上共同提出,充分体现了中国专家开拓性的治疗理念。由于外科临床研究的复杂及挑战性,经过长达8年的研究历程,来自17个中心共计386名患者进行了筛选,最终入组人数72人。结果现实,在使用靶向药物厄洛替尼在术前、术后组合手术进行治疗的情况下,这一组合拳比含铂双药化疗有更高的客观缓解率,缓解比率增加近20个百分点。 据悉,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IIIA-N2是临床上诊断和治疗最具有异质性和挑战性的一个群体。N2纵隔淋巴结转移,预示着血液中高概率存在微转移。新辅助治疗的目的是尽早清除血中微转移,最大限度切除肿瘤,提高肿瘤完全切除和治愈率。与单纯手术相比,传统含铂双药新辅助化疗,可将5年总生存率提高5%。但是长期以来,诸如厄洛替尼这样的肺癌靶向药物,能否有效、安全的应用于伴EGFR敏感突变III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仍是全球医学界争论的重大科学问题。 此次发表的最新成果,为回答靶向药物能否有效、安全的应用于伴EGFR敏感突变III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撑,随着厄洛替尼等靶向药物纳入国家医保,患者的治疗费用显著下降,有力地确保了这类高效低毒的靶向药物能惠及更多的中国患者。 据悉,自2007年开始,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牵头成立了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通过设计、开展胸部肿瘤特别是肺癌研究领域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为胸部肿瘤临床实践提供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促进我国胸部肿瘤医疗、科研活动的规范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提高我国胸部肿瘤诊治水平和国际地位。此次结题并公开发表的首个 探索 EGFR-TKI新辅助治疗IIIA-N2期NSCLC的前瞻性研究,其研究多中心成员单位就包括广东省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福建省协和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上海中山医院、广州军区总医院、吉林省肿瘤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沂市肿瘤医院、苏北人民医院、浙江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共17家国内顶级的肺癌治疗中心。

盐酸替扎尼定片发表论文

盐酸替扎尼定片,适应症为盐酸替扎尼定片为中枢骨骼肌松弛药,用于降低脑和脊髓外伤、脑出血、脑炎以及多发性硬化病等所致的骨骼肌张力增高、肌痉挛和肌强直。

用人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同功酶体外实验研究表明,盐酸替扎尼定及其代谢产物不影响该酶对其他药物的代谢。盐酸替扎尼定使扑热息痛的达峰时间推迟16分钟,而扑热息痛对盐酸替扎尼定的药动学参数没有影响。乙醇使盐酸替扎尼定的曲线下面积增加约20%,使最大峰浓度增加15%,同时盐酸替扎尼定的不良反应增加,乙醇和盐酸替扎尼定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有相加作用。4mg盐酸替扎尼定单次或多次给予的回顾性研究表明,与没有同时服用口服避孕药的病人相比,同时服用口服避孕药使盐酸替扎尼定的清除率下降50%。

[适应症]盐酸替扎尼定为中枢性骨骼肌松弛药,用于:1、 下列疾病造成的骨骼肌紧张状态的改善——颈、肩及腰部疼痛等局部疼痛综合症2、 下列疾病引起中枢性肌痉挛:——脑血管障碍、痉挛性脊髓麻痹、颈椎病、小儿麻痹症、手术后遗症(脊髓损伤、大脑损伤)、脊髄小脑变性症、多发性硬化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用法用量]用于疼痛性肌痉挛时:口服2mg/次,每天3次。并根据年龄、症状酌情增减。用于中枢性肌痉挛时:应根据患者需要而作剂量调整。初始剂量不应超过6mg/天(分三次服用),并可每隔半周或一周逐渐增加2-4mg。通常12-24mg/天(分3-4次服)的用量已可获得良好的疗效;而每天的总量不能超过36mg。[不良反应]应用所推荐的低剂量盐酸替扎尼定片来解除疼痛性肌痉挛时,不良反应极少,且通常为轻微而短暂的,它们包括嗜睡、疲乏、头昏、口干、恶心、胃肠道功能紊乱以及血压轻度降低。应用所推荐的高剂量盐酸替扎尼定片治疗中枢性肌痉挛时,上述不良反应较常见且明显,不过严重到需要终止治疗者极少。导致终止治疗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有:疲乏(3%),嗜睡(3%),口干(3%),痉挛程度或张力增加(2%)和头昏(2%)。其中,乏力,嗜睡/镇静,口干和头昏为最常发生的与替扎尼定相关的不良事件,有3/4的病人认为这些不良事件是轻度到中度,1/4的病人认为很严重;这些不良事件有剂量依赖性。另外还可能产生以下反应: 低血压,、脉搏缓慢、 肌无力、 失眠、 睡眠障碍、幻觉、肝炎等。

危害性也比较大,做实验的产生副作用的比例不少

泽布替尼相关专家发表论文

这种药品大概是在500块钱一盒,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医生当时给我开了补中性粒细胞的药,这种抗癌药多少都会造成免疫力的下降的,而且也会有很多不舒服的副作用,这个是没有办法的,只能把自己的情况告诉医生,如果医生那边有缓解的方法的话会告诉你的,另外你也可以问一下香港济民药业的药师客服,我一直都在这里买的药⌄他们也有一些可以参考的建议。

一般都是音译,音译过来的还要看原来的语言含义才行。因为不确定是哪种语言,所以不能确定什么意思。

悉尼大学研究生发表论文

没听说过,毕业论文看你的选课,选研究类课就给写,一般的授课的话,每科有自己的报告和论文,2年时间加一起,可比毕业论文多了去了。。。关于GPA合格就可提前回国。。。这个不知道你从哪听的,反正我这里从来没有过PS:本科国立,硕士昆士兰 你说的是所有考试已经结束,但是毕业典礼在7月份,所以一时拿不到毕业证书对吧?但可以拿到成绩单和毕业证明,那就行了,可以先用这个申请留学归国证明先回国,如果不参加毕业典礼的话,一般4月份左右毕业证书就能出来,可以选择邮寄回国,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回答的好,请采纳~谢谢

没有具体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不过如果申请研究性硕士或者其他一些研究性比较强的专业,对本科阶段的研究性学术作品会有一些要求。其他申请一般只对均分和学校背景有要求。

悉尼大学研究生升北大博士方法如下。1、有两位与申请学科有关的副教授以上的专家推荐。2、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刊物或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过一定数量的研究论文。3、已修完所申请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4、每年3月中旬进行博士生招生初试,考生通过专业课和外语笔试,竞争进入复试的资格,通过复试的考生获得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

对河图洛书的研究论文发表

河图、洛书最早并非象征智慧的无字天书,至少在隋唐之前是这样的。我们梳理《河图》《洛书》的发端以及流源,目的是为了弄清楚来龙去脉,而非否认既定事实。历史的轮次很容易理解,通俗地讲就是只能爹生儿子,而不能让儿子返回去去生爹,即使儿子很有出息,很厉害。轮次颠倒是绝对不行的。通过对文献的考据,我们可以认为《河图》《洛书》是北宋时期易经学者在象术方面的新发明,而绝不能以讹传讹的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发端于此二书。研究过史前文明的读者必然是知晓的,各地文明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起源,华夏文化是不同地域文明互相交流融合的产物。 北宋新造的《图》《书》一开始便遭到了质疑,欧阳修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幽赞神明而生蓍。两仪生四象。若此者,绝非圣人之言。”在《童子问易》中进一步阐述道理:《河图》之出也,《八卦》之文已具乎?则伏羲受之而已,复何所为也?《八卦》之文不具,必须人力为之,则不足为《河图》也。其曰:观天地,观鸟兽,取于身,取于物,然后始作《八卦》,盖“始作”者,前未有之言也。……若曰已受《河图》,又须有为而立《卦》,……不曰取法于《河图》,此岂近于人情乎? 欧阳修的道理很简单,如果说伏羲受到了《河图》,有何必观天地,观鸟兽,从大自然中取法画《八卦》呢?不如直接说取法《河图》更明白些。如果说伏羲是通过自己对世间万物的观察总结出来《八卦》,又何必取法《河图》呢?来回思索这很显然这是有悖常理的。 苏轼当时还是欧阳修的门人,并没有赞同他的观点,苏轼说:《河图》《洛书》其详不可得而闻矣。然著于《易》,见于《论语》不可诬也。他这两个依据我们前篇考证都聊过,《论语》中说的:“河不出图”是一种祥瑞,而非《河图》这本书。这句话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欧阳修和苏轼两个人都没有见过《河图》《洛书》的内容。这一点很关键,《河图》《洛书》是先有其名,而后学人才“伪造”其实际内容的,并且内容出现了很多版本各不相同的图画。 明代的归有光,也不相信《河图》《洛书》。他的意见是:经过秦火的诸多经典,在西汉唯恐残缺散失,绝不至于“弃而不论”。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诠释《易经》的有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可以说两汉的易学大师都不知道有《河图》《洛书》的存在,突然在北宋出现了,还说是《易经》的鼻祖,谁信呢?汉以后虽然说《易》的人不是很多了,但是王弼、韩康伯的书都还在流传,也从来没有谁提及过《图》。最后他认为以《图》说《易》起源于北宋的邵雍。至于《洛书》他细数孔安国、刘牧、关朗的说辞,从义理的角度辨析说:夫《易》之道甚明,而儒者以《河图》乱之;《洪范》之义甚明,而儒者以《洛书》乱之。 到了清代,随着朱熹理学地位的下降。对《河图》《洛书》的批评越来越多了,随着质疑考辨之风气,《图》《书》逐渐失去了往昔的权威和地位,成为易学史上的名词。清代的黄宗义说:自朱子列之《本义》家传户诵……后之人徒见《图》《书》之说载在圣经,虽明知其穿凿附会,终不敢犯古今之不韪而黜其非。虽是如此批评,但对于《河图》的本身有是一番维护:“河不出图”说的是各国不上图,并非“河”里不出图。批评宋人附会之后,又捏造了一个更加荒诞的说法。 对于《河图》《洛书》来龙去脉梳理的比较透彻的应该是毛奇龄了,他说最初只有《河图》,如《尚书》《论语》说的说辞,并不是涉及《洛书》。自《淮南子》以“绿图”、“丹书”对举之后,孔安国、刘歆便开始捏造故事,将《河图》归于伏羲,《洛书》归于大禹。虽然两汉谶纬学比较流行,很多说辞都怪诞不经,终东汉之末也没有所谓的《图》《书》出来。宋代陈抟骤出其《河图》《洛书》,上无传人,无出处,只有他的门徒在传播。于是市面上就出现了刘牧版的《图·书》,邵雍蔡元定版的《图·书》,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毛奇龄给出他的解释是:陈抟的《图·书》本于东汉末年郑玄注《易》的“大衍之数”。郑玄只是做了注解,并没有《图》,陈抟将其注解演以为《图》。至于《洛书》,其根底在于九宫配八卦,乃《易纬》所谓“太一下九宫”之法。 除了如上辩斥之外,另有张惠言、胡渭等人对后世有关《河图》《洛书》流传的说辞进行了逐条的批评和辩驳。比如“天地之数”不得为《河图》,”五行生成之数“不是《河图》,又辩“太极”、“两仪”、“四象”等不是《图》也不是《书》中所有。在此不逐一而论了,大体可以得出结论,《河图》《洛书》不是没人反对,而是在朱熹被定位官学的明代,没人敢反对。北宋便有人质疑,清代反驳尤其激烈。 我们可以置身事外的理解这种情况的发生,从先秦战国到晚清,但凡有了新发明,只能托古而自重,为了自己的作品能够为世人所重视,连署名权都不要,挂靠在知名学者的明显,借助他们的名望人气来传播自己的理论。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也是时局之下迫不得已的事情,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人传三代而不得其要领,便真正的成为“绝学”了。《河图》《洛书》是对易学的诠释,挂靠在伏羲《八卦》之前,后人只要学易经,便不得不了解一下《河图》《洛书》,从这个角度来讲,这场千古营销的策划是成功的。不能否认,这两幅“象”对后人理解易理是有帮助的。 古史辨派:“疑古”的意义何在? 古史辨派:“疑古”的目的何在?

河出图、洛出书,这两句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其实它是出自《易经·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个圣人就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传说在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后来周文王又依据伏羲八卦研究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 黄也有传说是黄帝解救了遇难的大鱼,大鱼走后,黄帝在洛水岸边得到了河图洛书,上面用象形文字记载着人类所需的各种知识。 还有传说“洛书”是在大禹治水之时出现的,大禹治水成功,天帝赐予“洛书”,大禹依据“洛书”制订了《洪范》这部治国大法。《河图》、《洛书》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的“无字天书”,它们是华夏文化之源。揭示了宇宙、时空、天地人、万物的运转规律。图简易微,乃为大用。 据考证,河图出于今河南省孟津县,至今当地仍有以卦沟、负图、上河图、下河图命名的村庄,又有兴建于南北朝时期的龙马负图寺,为人们耳然能详。而洛书出于河南省洛宁县西长水乡。洛宁古称永宁,位于洛水中游。长水乡古为长渊县,人称“洛书赐禹之地”。 说完两张图的来源,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两张图中的黑白圆点究竟想要告诉我们什么。这两张图中的黑白圆点表示的就是数字。其中1、3、5、7、9为阳数,白色表示,2、4、6、8、10为阴数,黑色表示。 在原始社会,结绳记事昭示了人类数学文明的启蒙。在那时,尽管生产力水平低下,但也存在着比较简单的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社会生产活动过程。这些活动离不开数字,可以想象,原始人要用数来清点劳动人数和计算劳动工具,要用数来记录农牧和渔猎的劳动成果,都要用数字来分配劳动产品,还要用数字来交换剩余劳动产品,如此等等。而这两张图就是随着人们对数字的知识的不断增加,总结出的最早的、最初级的数学规律。 图中这些数字记忆起来是有口诀的。 先说河图: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古人认为北方水气最为旺盛,且是阳气初生之地,故以一配之,一为阳因而称为“天一”,为水,故称“天一生水”,有生必有成,以六配之,六为阴为地故称“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南方阴气初生,以二配之,称“地二生火”,以天阳七配之,称“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日出东方,阳气渐渐生旺,以三配之,三为阳而称“天三”,为木,故称“天三生木”,以八配之,称“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西方日落,阴气生旺,以四配之,称“地四生金”,复以九配之,称“天九成之”。“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木不能离土生长,土为中土,以五配之,故称“天五生土”,以十配之,称“地十成之”。各方阳生由阴成之,阴生由阳成之,五行相生为相合,互相依存之象。再则相对克(一六水克二七火,四九金克三八木等等),代表有生亦有克,生克得宜,万物得能相互藉力,平衡发展。 秦朝黄石公《青囊经》所言: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友,四九为朋,五十同途。 再说洛书: 戴九履一 , 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 洛书又被称为宇宙魔方。为什么呢? 将洛书上的数字排列在九宫格内你就知道了。规律一:横向、纵向、斜向三数之和皆为15。   规律二:9-4=5、7-2=5、8-3=5、6-1=5,将以上四项等差连线,再连接上中间的5,得就得到了卍字。   8-3与7-2的方向构成了轴轮的纵向旋转态势与系统;而6-1和9-4的方向则构成了轴轮的横向旋转态势与系统;动态中的角度、方位之变化潜藏了宇宙运行的魔法。   规律三:等差数字为5;三数之和15÷3=5;中心数字5;这一切表明万变不离其中。 总之,河图、洛书,通过图解和数学数理的象数形式,表达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数学水平以及宇宙观念。它们是上古时期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成果,是数千年中华先民社会生产、生活和文化的结晶。

河与图研究易学更是费时费力,继往圣之绝学,更是难乎其难九良风水 7小时前 继往圣之绝学,难乎其难!研究易学更是费时费力,关键是有很多时候,你恐怕接受了假学问还自以为是。在实践中,由河图可以推演文王八卦,而由文王八卦,却难以反推河图。为什么这样?读《春秋纬》,记载:"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发,洛龟书感。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刘牧《易数钩隐图》曰:"河图陈四象而不言五行,洛书演五行而不述四象。"刘牧所谓河图,即今本洛书,而其所谓洛书,即今本河图。其所言河洛的先后天意涵与《春秋纬》同。今本洛书以9数布列9宫,9为乾卦之数,且洛书之数相合共45,9在奇偶数中为纯阳之数,配乾卦,故曰:"河以通乾出天苞",其篇数为9,先天之象也;今本河图五行合另一隐而不现之土,其数为6,6为坤卦之数,且河图之数相合共55, 11之根数为1,1在生成数中为纯阴之数,配坤卦,故曰:"洛以流坤吐地符",其篇数为6,后天之象也。刘牧对河洛的理解是准确而深刻的。今人所以易置河洛先后天的意涵,当自朱熹起。朱熹易置刘牧图书,复颠倒二者先后天意涵,遂致河洛奥旨沉晦数百年,终不得其解。所以,洛书乃伏羲八卦之图书,伏羲八卦乃洛书之卦象,表述的是先天之理。河图乃文王八卦之图书,文王八卦乃河图之卦象,表述的是后天之理。愿有识之士能共继此往圣之绝学,则不负先圣演易作卦之苦心。李光地《周易折中-启蒙附论》曰:"火上水下,故九为离,一为坎;火生燥土,故八次九而为艮;燥土生金,故七六次八而为兑;干水生湿土,故二次一而为坤,湿土生木,故三四次二而为震巽。以八数与八卦相配而后天之位合矣"。"先天者",阴阳未分,形质未成;"后天者",二气交互,品物流行。《黄帝九宫经》:"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宫,兑御得失。"九数相合共四十五。《周易.系辞传》:"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太玄经》:"一与六共宗而居乎北,二与七为朋而居乎南,三与八同道而居乎东,四与九为友而居乎西,五与五相守而居乎中。"南宋朱熹、蔡元定之"易学启蒙"主张:"将河图分为一、二、三、四与六、七、八、九两组数字,其中奇数为二十、偶数也为二十,以乾坤坎离居四正位,以兑震巽艮居四隅之位,并且将两组数字分为老阳、少阴、少阳、老阴。先将一六配坤卦、二七配干卦、三八配离卦、四九配坎卦,再将艮兑震巽加入"。清代江永《河洛精蕴》则有不同的说明,江永说明河图数与先天八卦的上中下划有密切关系。江永首先归类一、二、三、四与六、七、八、九的八个数字,认为十减九为一,所以四九为太阳;而十减八为二,所以三八为少阴;十减七为三,所以二七为少阳;十减六为四,所以一六为太阴。依照以上的分类,江永认为一、二、三、四,由中宫之五、十所生,隐藏于四方八数之中,从太阳而少阴至少阳而老阴。有此分类之后,再从阴阳老少之中,加上一奇一偶,自然加上奇数者归类于奇数,加上偶数者归类于偶数,举例来说,老阳为四九,加上奇数则为干卦,加上偶数为兑卦,则九为干卦,四为兑卦,以此类推,将八数配于先天八卦。朱熹、蔡元定的解释方法,并未清楚说明为何九四为老阳而一六为老阴,于江永之"河洛精蕴"则清楚解释配卦的方法,从阴阳老少四象的分配,至四象再细分至八卦,均有清楚的解释。易学无止境,最近有人提出了真河图的说法。初步看以为还是没有清楚为何九四为老阳而一六为老阴,故九六、二四90度互换。其实不然,这是更深一层的问题,我们平时看到的太极图都是"双鱼眼"。你有没有看过单眼的太极图:反正也没人看,不妨多上一张图,这叫"培阳卦"(音),你见过吗,有知道用法的,请不吝赐教!最后,忙正事吧!浪费您时间阅读了,慈悲!送您九爻易秘传心法歌诀:世传周易,吾秘山藏。先天为本,洛书为纲。周行四时,指示八方。三才列阵,九爻成章。阴者主阴,阳者主阳。阴阳逆位,所主不祥。宇宙渺渺,人事茫茫。观其象数,可知否藏。三才八阵,变化无常。以阵为卦,八倍文王。宣而广之,或有祸殃。秘而传之,永葆灵光。千载而后,乃得发扬。喻我传人,慎之勿忘。(八十一数源自于后汉时期杨雄的《太玄经》(也称为九爻易)。)59阅读 搜索 河图洛书必背口诀 千古奇书易经100句 周易全集免费阅读 太玄经心法口诀 袁天罡2020年预测周易 周易入门必背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