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韩信之死发表过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

韩信之死发表过分析论文

韩信之死关于韩信之死,用当事人的话就是:‘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用普通话就是:韩信居人臣之位,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刘老三赏无可赏,所以韩信只有死路一条。这两种观点合二为一。也是最普遍的看法。千百年来得到千百万人的热烈拥护。吕后也是一政治强人,不下于刘邦。吕后窥测到了刘邦的心里,想杀而不忍杀,那就让老娘来吧!吕后杀韩信并不是拍刘邦马屁,相反的是个巨大的政治阴谋。韩信创造了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1.韩信是大汉王朝第一功臣。2.韩信是汉朝第一个被杀的功臣。吕后杀韩信起到三个效果:1.杀猴给鸡看,老娘连韩信这样的大功臣都敢杀,小样就更不在话下了2.吕后杀韩信的方式让人不寒而栗。她采用了先斩后奏的方式杀了韩信并夷三族。并且刘邦默认了这样的方式。在众大臣那里产生的心里效果不下美国送给日本的两颗 原 子 弹!它不啻向大臣们说明了吕后是有先斩后奏的权力的。以后还有谁敢得罪吕后?白天刘邦在上班没有机会下手,等到晚上刘邦睡觉的时候,就快刀斩乱麻给处理了,顺便夷三族。等到第二天生米煮成熟饭了,再奏报。够恐怖吧!当然吕后也不可能乱杀人,但做大臣的就都得小心翼翼了。

一汉十一年春,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威名赫赫的大将韩信在长乐宫被斩。罪名是谋反。之前,他就因为这个被夺爵削封,从统辖两淮一带八十八城的楚王贬为不过拥有几千个农户的淮阴侯。时在汉六年十月。不过,前一次谋反虚实难辨,这一次却是板上钉钉,证据确凿。当时汉高祖刘邦正带领大军忙于平定钜鹿太守陈的反叛,朝内空虚。韩信见时机来到,暗中给陈送信,打算里应外合,一举颠覆刘氏王朝。反叛,风险至大也!不要说是在封建王朝,就是在现在的民主国家,弄不好也有牢狱之灾。如此关乎自己九族安危的大事,韩信却没有严格作好保密工作。事情正在准备中,他却要杀掉一名得罪了他的手下人。手下人的弟弟怀恨在心,偷偷向朝廷告了密。鉴于韩信的威名,留守的吕太后不免有些紧张。还好,此刻还有忠心耿耿的老丞相萧何在朝中。这位发现韩信军事才能的伯乐,仿佛注定又要要他来毁灭这匹千里马。萧何定计,诈称前线传来高祖平叛胜利的消息,按例,百官都要进宫朝贺,半信半疑的韩信刚一进宫,就被武士们捆了个结结实实。也不需要等刘邦回来了,也不需要经过什么司法程序了,特事特办,干脆利落,吕太后一声令下,就在长乐宫的钟室,一代名将身首异处。对于名人离开这个世界去远游时留下的遗言,我们臃肿的从不吝惜自己的页面进行记录,反正内容已是那么庞博了,再多几行字又何妨,何况韩信又是那么一位军事奇才,没有理由不记。于是,严谨的太史公司马迁带着复杂的感情记下了下面的话:“信之方斩,日,‘吾悔不用蒯通之言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在人生最后极其有限的时间里想到蒯通,那是最自然不过的反应。当初若是听了蒯通的话,以他的实力,也许头颅落地的是现在发号施令的人了。最是让他不能忍受的是,建立了盖世功勋的大丈夫竟然要死在一位女子之手,这更让他恨如云山千叠。不过,事已至此,又有什么法子呢!思绪一转,如同他一生中那位唯一的对手项羽那样,也如同迷信天命的无数中国人那样,他长叹一声,将这无法接受的一切归之于上天的安排,黯然上路……平心而论,司马迁对人物的记述虽然没有做到真正的“不彰美,不隐恶”,还是比较客观、公允的。即以他写楚汉相争的两大巨头刘邦和项羽而言,写刘邦,他写了他的知人善任、宽宏大量,也写了他的粗鄙言行,无赖嘴脸;写项羽,既写他屠城纵火的残暴、刚愎自用的愚昧,也写了他对下属和士兵的仁爱关怀、对敌人作战的英勇无敌。饶是这样,后人还对他不太满意。有人就在和县的霸王祠题联说到“司马迁本汉臣,本纪一篇,不信史官无曲笔”,那意思是说他在写项羽时有歪曲英雄的嫌疑。没办法,谁叫你老人家是千古大史家呢,高人就要高标准要求嘛!回过头来再说韩信,《史记・淮阴侯列传》所占篇幅在书中仅次于写刘邦和项羽的,是司马迁重点记述的人物。在这篇文章中,司马迁用浓墨重彩写了韩信的赫赫武功,而对他功成名就直到谋反被杀,则只是泛泛而写,三两下就收了尾,由此不难看出太史公对韩信的欣赏之情。或有人言,风云年代有事可记,当然要重点记述,天下已定时无事可记,自然要简单、平淡。这话看似有理,其实不然。韩信这么一位叛逆之臣,因为其重要的地位而使得封建史家无法绕开,但如果一味站在正统的立场,则很容易将注意力放在其谋反的事情上,假使作者再缺点良知,完全可以往里面添点油,加点醋,甚至篡改史实,掩盖真相。那样的话,韩信就是一位人人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了。正是司马迁这样史家秉笔直书,一个在风云激荡的时代里个性鲜明、特立独行的千古名将才会栩栩然活在后来人的精神世界里。司马迁在以如椽巨笔写活了韩信后,最后照例是一段他独创的以“太史公日”开头的话对人物进行总的评价。对韩信的评价如下,“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比周、召、太公之徒。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我爱太史公,但对他的这一评价却无法认同。我认为韩信最后走上谋反的不归路主要是刘邦和当时的环境造成的。“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比周、召、太公之徒。”这只是太史公一相情愿的美好想像,有刘邦坐天下,无论韩信反与不反,他的结局都不会圆满。二在中国的上,功臣和人主的关系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话题。打拼江山之时,功臣和人主彼此信任、互相支持、关系融洽、合作愉快,矛盾被掩盖了、淡化了,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只不过人主要的是天下这整块“唐僧肉”,而功臣希望的是大功告成后人主能多分“一杯羹”。一旦天下已定,唐僧到手,先前的矛盾就凸现出来了,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尖锐。天下初定,为笼络人心计,人主一般不得不按照论功行赏的原则进行封赏。小功臣好办,你给他一指一甲之微,他也会乐滋滋地坐一边去细细享用。大功臣不好办,给少了他不高兴,给多了人主又不乐意;特别是手握兵权、身居高位的功臣,对他赏赐愈多,就愈象是割肉喂虎,虎愈是吃饱喝好,筋骨强健,人主就愈是寝食难安。如何做到赏赐中的平衡,历朝历代的人主可没少费心思。若是宅心仁厚的人主,他会来个太极推手,将矛盾消解于和风细雨中。比如光武帝刘秀,可以很大方地给功臣加爵封侯,但却不让他们担任朝中的重要官职。再比如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干脆就让功臣们提前办理内退手续,多买良田美宅回家养老。若是雄武强悍的人主,自信可以压得住台,该怎么赏赐就怎么赏赐,倒也和功臣相安无事。比如秦始皇、唐太宗。若是精于算计、会耍心眼的人主,那么功臣的下场就堪忧了。越王勾践、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是这类人主的代表人物。三人中刘邦功夫最为了得。他会收买人心。拿出官帽、爵位,掏出银子大把大把赏赐人,让人为他卖命,因此“士之顽钝嗜利 *** 者亦多归汉。”他会挑拨离间。拉拢这个,打击那个,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先后向他靠拢,成为最后打败项羽的至关重要的人物。他会随时变脸。这突出地表现在他对待那些他打心眼里厌恶的儒生身上。郦食其、陆贾、随何等人都充分见识过他那变脸的艺术。他会大耍无赖。广武相持,见项羽欲烹其父而诱其出战,竟然涎着脸说出“分我一杯羹”的话。鸿沟定约,墨汁未干,他可以撕毁和约从背后偷袭项羽。他会丧心病狂。兵困荥阳,他可以驱赶2000女子披甲出城吸引楚军攻打,而自己则乘着夜色逃之夭夭。大败彭城,为摆脱楚骑的追赶,他可以三次将自己的亲生儿女推下马车。总之,只要是和自己的利益有关,他没有不好意思干的事。在这样的人主下面当功臣,下场哪里会好!且说韩信。自从他被萧何在月下追回,又因为萧何在刘邦面前的极力举荐而被授予大将以来,那真是战功累累,无人能比。先是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助刘邦一举平定关中,使刘邦有了能和项羽抗衡的最重要的根据地。后又在汉军惨败于彭城后,及时召集散兵游勇和刘邦相会于荥阳,在京、索一带击败楚军,稳定了军心和阵脚,使得骁勇的楚军不能进一步向关中推进。接下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刘邦带领大军在荥阳、成皋一带屡败屡战,死命拖住项羽,而韩信则带领部分人马打击那些不肯降服的诸侯,为刘邦捞实利、抢地盘,从外围孤立项羽。奇渡黄河破魏、力擒夏说定代、背水之战灭赵、不战而胜降燕、挥师疾进扫齐,直到大败楚军20万,斩其悍将龙且,让骁勇无敌的西楚霸王项羽都感到了寒意荡胸而起,赶紧派说客武涉去拉拢他(“项羽闻龙且军破,则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说淮阴侯”)。项羽是个彻头彻底的硬汉子。他一辈子的信条是战斗战斗再战斗,什么时候放下架子向人示过好?唯独这一回例外!由此可见韩信的威名和影响,也可见他这一外围攻击战所取得的巨大成功。齐国一灭,韩信就相当于是在楚霸王项羽侧边铿锵作响的一把快刀,随时都有可能 *** 项羽的肋中。当此之时,韩信助汉则汉胜,帮楚则楚赢,拥兵自保则可以三分天下得其一。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下一步何去何从,的确应该好好思量。帮楚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当初韩信在霸王手下时,“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背楚而归汉”,现在发达了,你项羽才明白我的重要性,晚啦!所以韩信客客气气回绝了项羽的入伙邀请,送走了武涉。助汉吗,却又要冒不得善终的危险。那刘邦“慢而侮人”,对手下喝了去,骂了来,惯会变脸,擅长攻心,跟了他,真能“白首偕老”?韩信手下谋士蒯通火眼金睛,看得分明。他认为韩信和刘邦的关系“以交友言之,则不如张耳之与成安君也;以忠信言之,则不过大夫种,范蠡之于勾践也”(成安君,指陈余。张耳,陈余均为楚汉之际的名士,两人是刎颈之交),而陈余最后被张耳、韩信在背水之战中所杀,文种被复国后的勾践所杀。当初刎颈之交的誓言尚依稀在耳,卧薪尝胆的经历犹历历在目,怎么就反目相向,人头落地了呢?无他,“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野兽已尽而猎狗烹”。应该说,蒯通的眼睛真毒,举的例也很有说服力。他又进一步深入分析,认为“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而韩信自从汉二年八月渡过黄河以来,“虏魏王,擒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协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蒯通没有说。那就是刘邦几次被项羽打得血本无归,不得不从韩信手中抢夺军队以卷土重来。顶好笑的一回是刘邦兵败成皋后,带着臣子滕公连夜狂奔到赵国,当时已经通过背水之战灭了陈余的韩信还未起床,刘邦就直接大模大样地跑进屋去拿了韩信的印章,将韩信辛辛苦苦组建的军队收入自己囊中。至于韩信下一回和敌人作战拿什么拼,对不起,自己想办法!由此看来,刘邦这主子当得实在舒服,给了韩信一个大将的封号和一堆歪瓜裂枣的士兵后,不但能收获半个中国的土地。还能收获人数、质量远远超过以前交给韩信的军队,真是种下了粮食却收获了黄金,爽呆啦!)这功劳天下无双,这武略无人敢比,因此最后蒯通为韩信深深担忧,“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这一番劝告说理充分、分析深刻、逻辑严密、事例有力,如一把扒皮剔骨的尖刀,直指人主与功臣血淋淋的本质关系,足可为千古梦想做功臣的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的箴言。在一个缺乏民主的制度保障生命的社会里,做功臣、尤其是做大功臣的风险实在太大。可惜的是,尽管蒯通这老狐狸早在两千多年前就道破了天机,仍有数不清的人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加入争做功臣的行列,去为某一人、某一姓、某一集团卖命,一遍遍地重复功臣末路断头颅的悲剧,岂不可叹!既然归楚不情愿,归汉有风险,那么韩信是不是该听从蒯通的劝告,拥兵观望,任由楚汉斗得精疲力竭,然后“割大弱强,以立诸侯,”最终达到“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于齐矣”的美好结局呢。应该说,对于这种选择,韩信不是没有动过心,加之蒯通对人主与功臣关系的分析让他不能没有顾虑,所以他才会说“先生休矣,吾将念之。”这也许是他人生最重要的抉择,种种利害关系让他不得不下去好好考虑一下。考虑了好几天,不见动静,蒯通憋不住了,再次进言,让韩信不要犹豫,抓紧进机,早做决断。(蒯通对韩信的劝告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又占了近七分之一的篇幅。太史公对韩信的感情实在耐人寻味!)韩信终究没有听从蒯通的劝告,而是选择了继续追随刘邦。很简单,两个原因,一是汉王对他好,“解衣衣我,推食食我”,瞧啊,这可是现代拍帝王大戏的最佳素材。刘邦脱下自己的衣服给韩信披上,自己有一口好吃的也忘不了让韩信尝尝,感人哪!想必韩信那大个子不止一次心中暖洋洋的象春风吹过,兴许眼中还泪光点点呢。对这么好的人主,韩信认为“背之不祥”,这也是他回绝武涉和抵挡蒯通的坚强武器。韩信并不象那时的许多“投机分子”,只要对己有利,就能朝秦暮楚、卖主求荣,“屋梁上的冬瓜两面滚”,他还是有一定原则、操守和立场的。二是认为自己功多。这个理由似乎站不住脚。蒯通苦口婆心地分析了一大通功臣功多的害处,他为什么还用这个理由来坚定自己的立场呢?这恐怕得和第一个理由联系起来看。刘邦傲慢无礼,骂部下如骂家中奴才仆人,但能对韩信“解衣”“推食”,关爱有加,其中固然有收买人心为之卖命的原因,但还有对韩信才能的欣赏。才能是在创造的功业中显示出来的,功越多,证明才能越高,才能越高,刘邦不是就更欣赏了吗!好,既然如此,且看我再创更大的业绩!蒯通啊,你看,我想弄个王来当当过把瘾,刘邦不是就派他手下最重要的谋臣张良来立我为齐王了吗,这可见咱俩的交情,也可见他对我的肯定。(韩信若晓得这个王是刘邦破口大骂后在张良的提醒下赏赐给他的,必定要仰天长叹!)他怎么会象那没良心的勾践呢?不象!绝对不象!一旦认定刘邦“终不负我”,新任齐王韩信就踌躇满志、雄心勃勃、豪情干云地带兵去和刘邦相会,导演那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十面埋伏大戏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蒯通佯狂为巫,远离名利场而去。他已经看到了韩信的悲惨结局,也提前为自己找好了避祸的退路。长歌当哭,痛何如哉!蒯通的心在请神斥鬼的长声歌咏中滴血。三证明蒯通的眼睛没有看错。汉五年十二月,垓下大战灭项羽。汉六年二月,刘邦称帝,大赏功臣,韩信被夺去原来的部队,徙封为楚王。仅仅过了几个月,这一年的十月,就有人上书告韩信谋反,由此拉开了刘邦收拾功臣的序幕。到底是谁告的呢?史书中没有说,只说是“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所以我只能按照《史记》中的原话称之为“人”。“人”先生来路不详、身份神秘、面目混沌,究竟是何等样人物也?这个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刘邦及其朝臣的反应。刘邦赶紧召众人商量。大家一听,异口同声地骂道:“亟发兵,坑竖子耳!”翻译过来就是,“赶快派兵攻打,活・埋了那王八蛋!”韩信若有顺风耳,听见了必要吐血三升。他什么时候把诸位得罪得怎么深啦?那一干莽将武夫容易冲动,奋臂挽袖还可以理解,不过那些见识高远、运筹帷幄的谋士文臣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替韩信辩解几句呢?就凭一个身份不明的人上书告发就可以证明韩信要造反?这实在滑稽!回想当时楚汉相持固陵,汉军困窘,刘邦和手下那么多的谋士、武将眼巴巴如大旱望雨盼望韩信来救他们。韩信那时若听了蒯通之言而反,宰割天下易如反掌。那时不反,现在天下已定,大势已明,他却放着好好的王不当,偏要造反,简直就是猪头!这样笨,他哪能混到今天?早就被的大浪给淘汰了,还能浮出水面指点江山!那么,是不是刘邦待他不好,让他起了反心了呢。这也讲不通。韩信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刘邦给他几件穿的,几口吃的他都念念不忘(后来他当上楚王,不但重谢了当年曾在贫贱饥饿时给他饭吃的漂母,而且还不念旧恶,提拔当年让他受胯下之辱的少年为官,这些都证明他不是一个没心没肺的家伙),现在当上了王,他反到不满意了?要知道,除了刘邦,就是那几个王算大的了,而享受封王待遇的也不过区区几人罢了!虽说和刘邦隔远了,不再有“解衣”“推食”的感人场景,但应该也不会生疏到反目相向啊。何况从灭项羽到现在,一年都不到,关系怎会恶化到这个地步?如果交恶,此等大事安能不见于史书?因此,这个理由也讲不通。韩信既然没有反的理由,而皇帝和朝臣却不约而同地认准了他必定要反,说穿了,就是可悲的嫉妒心在作怪。刘邦我前面已经说过,他是第三类人主的代表。著名政治学家、学家萨孟武在《流氓地主出皇帝》一文中更是把他归为流氓皇帝的行列。流氓最大的本事是翻脸不认人。天下已定,即使没人告韩信谋反,这刘邦尚且疑神疑鬼,现在有人出头告发,正中下怀!因此也就怪不得他下手了。功高震主,固然令人恐惧,但功高引起同僚强烈的嫉妒,这同样非常可怕!是啊,将军,你太厉害了!蒯通说的那一大堆功绩已经让你的同僚相形见绌,黯然失色了。但是,蒯通还没有见到你最后最大最辉煌的那个功绩啊!如果再算上十面埋伏,你那些同僚更是无地自容了。当初刘邦撕毁鸿沟盟约,从背后偷袭项羽,哪知袭虎不成被虎伤,反被项羽打得落花流水,只好深沟高垒而不战。面对强悍的项羽,那运筹帷幄的张良安在哉?他不是力劝刘邦毁约偷袭吗,如今作何敢想?那奇妙计百出的陈平安在哉?他不是有本事搞离间,去掉了项羽最重要的谋士范增吗,如今也束手无策也!那骁勇善战的樊哙安在哉?他不是在鸿门宴上大嚼猪腿,对项羽吹胡子、瞪眼睛而大出风头吗?如今也做了缩头乌龟!那一班武将文臣、谋士侠客,纵有通天的手段,此时都只能躲在坚固的工事后面,听着楚军的一浪高过一浪的骂阵声,象一尾尾失水的鱼儿,苦苦忍受着太阳的烘烤,眼巴巴盼望着及时雨的来临。说英雄,道好汉,沧海横流,方见本色,最后要解决问题还得靠韩信。将军,你拍马赶到,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而力拔山兮的西楚霸王已经魂追虞姬而去。美人英雄,顷刻间灰飞烟灭,只剩得残阳如血,照见无人驾驭的空马在尸体累累的战场上寻觅先前的主人。将军,你不仅救了刘帮,也救了他的那些文臣武将。刘邦得以称帝,他们得以成为大大小小的功臣而享受荣华富贵。刘邦可以封你为王来回报你,他们欠你那么大的人情将何以为报呢?是赞美?是讴歌?还是默默深藏在心中以等待报答你的时候?不是!都不是!他们唯一回报你的是嫉妒!将军,你太出众了,功劳太大了,别人都被你高大的身影所笼罩而显得矮小,没有人心里会乐意的,因此让你站得低一点以缩短两者之间的差距是每个人的心愿。如果能将你掀翻在地,那当然更好!正是基于这种心理,你的人情不但不能让他们有所感激,反而还进一步 *** 了他们的嫉妒。况且,你是为救刘邦而来,众人不过是捎带着受惠,这种人情政治味太浓,为公非为私,大家接受起来也就心安理得。还有,当受惠的人太多,而且这些人集中在一起的时候,国人往往喜欢等待、观望其他人的报恩行动,若是没人出头,大家就更是心安理得,心灵的负疚感经这么多人一分担,具体到每个人身上也就微乎其微了。凡此种种,都决定了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没有人会站出来替你说话、辩解。“人”先生的出现实际上是当时环境的必然产物。为了巩固帝制,加强中央集权,就必须要对手握军政大权的异姓王动手。这已经不比周朝时候了,思想、经济、社会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时的分封,不过是矫正秦帝国“铁血政策”的权宜之计,早晚都得要开刀的。因此,才会有刘邦的“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立宗室王以替代异姓王,才会有汉景帝的“削藩”措施,才会有汉武帝的“推恩”政策,集权专制的帝国的政治根基就这样一步步被巩固。所以,猜测这位“人”先生是某位嫉妒韩信的朝臣还是被某位朝臣授意的下属,甚至就是刘邦本人指使下的走狗已显得没有多大意义。只是没有想到,他出现得那样快,又赶上了刘邦这么一位深谙厚黑学精髓的人,韩信当然就没有好果子吃了!四韩信既是那么厉害的一位角色,要拿下他当然不是容易的事。众将的群情汹汹既是嫉妒的生动体现,也是对刘邦的大力讨好。但是,他们就真能活埋韩信?恐怕鬼都未必会信,刘邦当然更不相信。面对众将的表决心、献忠心,他只是默然不语。在韩信面前行兵道,无疑是关公门前耍大刀,成功的机率实在太小。那么,不依常规出牌或许会好一些吧。行诡道正是那班谋士的特长。于是,陈平向刘邦献上了一计。汉六年的十二月,长安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刘邦却要兴致勃勃地到南方的云梦去巡游打猎。天子既然有雅兴要在冬天出远门玩乐,众诸侯当然有义务实行“三陪”(陪吃、陪喝、陪玩)。大家要来,就都按照使者的话到陈和皇帝相会。陈在楚国的西边边界上,韩信作为地主,自然不能不去迎接御驾。这韩信心中可就嘀咕了:大冬天的,你皇帝不好好在长安待着,偏要弄那么大阵势,跑那么远到云梦去打什么猎啊?再说了,诸侯在哪里和你相会不好,为什么一定是在我的地盘上呢?哎呀,不好!莫非蒯通的话就要应验了,那个兔子没了,猎狗真要被杀掉吃肉!危险,不如反了!且住,我韩信又确实没犯什么法呀,皇帝怎么会无缘无故地收拾我?那么,我就去见他,可万一真被捉住了又怎么办?韩信正在那里左思右想,拿捏不定,却偏又有人给他出了个馊主意。让他献上钟离昧的脑袋去见刘邦,这样保管安然无事。这钟离昧原为项羽手下猛将,几次三番帮助项羽打得刘邦狼狈不堪。项羽死后,钟离昧东躲西藏,最后跑到朋友韩信那里躲了起来。刘邦得知钟离昧行踪,命楚国逮捕他押解长安。因为是朋友,加之钟离昧又不是“元凶巨恶”,韩信这事也就拖着没办。现在为自家安全计,朋友不朋友的也就顾不得许多了。直接杀了他,面子上下不去。韩信就去找钟离昧商量,那意思是怎么办你自己看着决断。钟离昧到也干脆,自刎而死,成全了韩信那羞于出口的愿望。一个军事天才,在他自己的领域里会如鱼得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不过若是离了他这个领域,无论做官,还是做人,他往往表现就不怎么样,甚至会非常失败。很不幸,韩信就是怎么一个人!一旦离开了铁马金戈的战场,他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就会下降。尽管他已经从空气中嗅到了不安全的味道,但还是不惜背上卖友献媚的千古骂名去迎接刘邦。此时的他,与其说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大将军,威震一方的诸侯王,还不如说是一个怕遭大人体罚而献上果子讨好的小孩子。连钟离昧那么一位武夫都看出来了,“汉所以不击楚,以昧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他却偏要拿着稻草当救生圈,其智力水平一下子如此之低,不是小孩子是什么?钟离昧骂他“公非长者!”算是骂对了!他那时连成年人都不是了,你还能指望他行什么仁义之道!果然,当韩信毕恭毕敬给刘邦献上钟离昧的头颅的时候,刘邦赏给韩信的却是五花大绑。韩信急了,人一急什么话都敢在老领导面前说出口,“果如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脑袋都有可能搬家了,撕破脸就撕破脸吧。那刘邦如此轻松就擒住了韩信这头猛虎,满心欢喜,听见韩信的高声抗辩,依了先前的性子,定要破口大骂,这时也只是扭头对着车后的韩信说;“喊什么喊?你造反,明明白白的事!”(“若毋声,而反,明矣!”)话虽这么说,毕竟拿不出什么有力证据,刘邦这厚黑大师的老脸也不能完全拉得下来。回去的路上,韩信在洛阳被赦免,封为淮阴侯。五既然皇恩浩荡,侥幸得以不死,还封你做了侯,那么,你韩信就老老实实地“殷勤做事,低调作人”吧,若以此终老,也不失为一种较为圆满的结局。毕竟,爵位的加与减,官职的升与降,在皇权社会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何况你怎么一位对皇帝有潜在威胁的猛虎,此时不杀你,你算得上洪福齐天了!可是,将军,你为什么牢骚满腹,闷闷不乐呢?你为什么经常装病不上朝?你为什么还端着架子,看不起周勃、灌婴等一班人呢?你为什么还在刘邦面前逞能,说什么他不过能带十万兵,而你却是多多益善呢?你的所作所为只能让你的同僚更加见不得你,也让皇帝更加不放心你。这些都还罢了,可你的失望、痛苦、伤心、愤懑从什么时候起潜滋暗长成了谋反的念头呢?没有了实际的权力,离开了令人生畏的军队,你只不过是一头离开了山林的病虎。你还能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因此,失败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你的装满军事智慧的脑袋终于在郁闷了四年多之后永远地坠落了。你这颗杰出的脑袋善于谋兵,却不善于谋己,不善于保身。因为你不明白,朝廷和宫廷比战场更加凶险,皇帝和同僚比敌人还要可怕!在这些地方、这些人面前,你要察言观色、你要溜须拍马、你要韬光养晦、你要左右逢源、你要口蜜腹剑、你要装聋作哑、你要小心翼翼、你要大装孙子……哈哈哈哈,傻了吧,你军事上那一套哪里用得上?山埋伏、水埋伏、云埋伏、雾埋伏,却都比不上官场埋伏、宦海埋伏、朝堂埋伏、宫廷埋伏。洞悉不了人情,洞察不了人性,你不死,那才叫怪!刀光一闪,倒也!倒也!魂系出窍,魄系归去。也好,终于解脱了,反正阳世太苦闷,寂寞无知音,正好去另一个世界和你一生中唯一的对手楚霸王项羽讲武论兵。说不定你俩可以“旌旗十万斩阎罗”呢!别在意你死得不如项羽悲壮体面了,因为在我们现代人看来,男女平等,死于妇人之手也不是什么见不得鬼的事,何况她还是一位执政几年的太后呢!“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大概就是你的宿命吧……

关于这个问题,建议观看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汉代风云人物》,你将会得到一个比较客观全面的答案!

韩信死于公元前196年。

韩信死因之一

韩信帮助刘邦打江山,追赶项羽,追到荥阳时,按兵不走了。刘邦不知怎么回事,去问萧何,萧何说:“他这是讨封哩。”刘邦立时就封韩信为“三齐王”,就是与天王齐,与地王齐,与君王齐。还封他“五不死”,就是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没有捆他的绳,没有杀他的刀。韩信这才去追赶项羽,把项羽打败,为刘邦打下了江山。

刘邦坐了江山后,怕韩信势力大,压了自家的天下,就想杀死韩信,可是自己亲口封了韩信“三齐王”、“五不死”,怎么杀他呢?他想了个杀韩信的办法告诉了吕后。

吕后召韩信进宫,对韩信说:“你犯下了谋反罪,君王叫我杀你。”韩信说:“那不行,君王封我五不死的,这事我得当面和君王说说。”吕后说:“哼哼,你见不着君王了,你看看你来在了什么地方?”韩信一看周围阴森森的,往上看顶棚遮得严严的看不见一丝天,往下看地上铺着毯子,看不见一点点地,又见不了君王,心里不由叫苦。没等韩信分辨,吕后又说:“君王封你'五不死',我们都按君王的意思办了。我知道你还要说:没有捆你的绳,没有杀你的刀,这些我们都不用。”说完,一挥手,两旁几十名宫女个个手拿棒锤,一拥而上,团团围住,一阵乱打,把韩信活活打死了。

韩信死因之二

另有传说中,刘邦曾允诺,只要韩信顶天立地于汉土,绝不加兵刃于身。

故韩信被杀时,吕后吊之於长乐宫大钟之内,头为大钟所罩,不见天日;脚悬空于地面:所以无法顶天立地。

吕后也使用竹刀(削尖的竹子),或说是用桃木剑,而非以兵刃(刀、剑之类,有刀刃的武器)将其杀死,以不违背当年的承诺,但无记载。

扩展资料:

人物简介

韩信(?-前196),西汉初年异姓诸侯王,战国时期韩襄王姬仓庶孙,为避免与同名的名将韩信相混,史书多称其为韩王信。韩国被灭后一直在韩国故地生活,后随张良入关任将军之职,不久又任韩国太尉,领兵攻取韩国故地。韩国平定之后受封韩王。并随刘邦击败项羽平定天下。

天下平定后,汉高祖刘邦认为韩信的封地都是战略要地,便将其封地迁移到太原以北的地区,迁移封地之后不久,韩国都城马邑被匈奴包围,因韩信屡次向匈奴求和,朝廷怀疑其有异心,韩信遂起兵反叛,投靠匈奴。汉高祖刘邦率军亲自征讨,韩信逃往匈奴,并多次率军攻打汉朝,还引诱了代相陈豨造反,在其又一次带兵攻汉之时,被将军柴武在参合斩杀。

子孙后代

韩信投靠匈奴的时候,和自己的太子同行,等到了颓当城,生了一个儿子,因而取名叫颓当。韩太子也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婴。到孝文帝十四年(前166年),韩颓当和韩婴率领部下投归汉朝。汉朝封韩颓当为弓高侯,韩婴为襄城侯。 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时,弓高侯的军功超过其它将领。爵位儿子传到孙子,他的孙子没有儿子,侯爵被取消。 韩婴的孙子因犯有不敬之罪,侯爵被取消。

韩颓当孽孙韩嫣,少年是皇帝的玩伴,太子时得宠,后因出入永巷不忌,以奸闻于太后,被王太后赐死。他的弟弟韩说,韩颓当庶孙因作战有功封侯,并多次受命为将军,最后封为案道侯。儿子继承侯爵,一年多之后因犯法被处死。又过一年多,韩说的孙子韩曾被封为龙额侯,继承了韩说的爵位。

历史评价

司马迁:“韩信、卢绾非素积德累善之世,徼一时权变,以诈力成功,遭汉初定,故得列地,南面称孤。内见疑彊大,外倚蛮貊以为援,是以日疏自危,事穷智困,卒赴匈奴,岂不哀哉!”

班固:“周室既坏,至春秋末,诸侯耗尽,而炎、黄、唐、虞之苗裔尚犹颇有存者。秦灭六国,而上古遗烈扫地尽矣。楚、汉之际,豪桀相王,唯魏豹、韩信、田儋兄弟为旧国之后,然皆及身而绝。横之志节,宾客慕义,犹不能自立,岂非天虖!韩氏自弓高后贵显,盖周烈近与!” “昔高祖定天下,功臣异姓而王者八国。张耳、吴芮、彭越、黥布、臧荼、卢绾与两韩信,皆徼一时之权变,以诈力成功,咸得裂土,南面称孤。见疑强大,怀不自安,事穷势迫,卒谋叛逆,终于灭亡。”

司马贞:“韩襄遗孽,始从汉中。剖符南面,徙邑北通。穨当归国,龙雒有功。卢绾亲爱,群臣莫同。旧燕是王,东胡计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信之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信

死因分析论文要在哪发表

大部分论文都在期刊上发表,CN期刊。

少数的是发表到国外的期刊,或者直接是在杂志的官网上线,比如SCI。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发表CN期刊就可以了。

期刊,定期出版的刊物。如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等。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刊物。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

广义上分类

从广义上来讲,期刊的分类,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过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一般正式期刊都经历过非正式期刊过程。

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

“国内统一刊号”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CN号”,它是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分配给连续出版物的代号。“国际刊号”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ISSN号”,我国大部分期刊都配有“ISSN号”。

此外,正像报纸一样,期刊也可以不同的角度分类。有多少个角度就有多少种分类的结果,角度太多则流于繁琐。一般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类:

按学科分类

以《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为代表,将期刊分为五个基本部类:

(1)思想(2)哲学(3)社会科学(4)自然科学(5)综合性刊物。在基本部类中,又分为若干大类,如社会科学分为社会科学总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

按内容分类

以《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为代表,将期刊分为四大类:

(1)一般期刊,强调知识性与趣味性,读者面广,如我国的《人民画报》、《大众电影》,美国的《时代》、《读者文摘》等;

(2)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评论等文章,以专业工作者为主要对象;

(3)行业期刊,主要报道各行各业的产品、市场行情、经营管理进展与动态,如中国的《摩托车信息》、《家具》、日本的《办公室设备与产品》等;

(4)检索期刊,如我国的《全国报刊索引》、《全国新书目》,美国的《化学文摘》等。

按学术地位分类

可分为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通常所说的普刊)两大类。

关于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或若干领域)中最能反映该学科的学术水平,信息量大,利用率高,受到普遍重视的权威性期刊。

发表论文的平台如下:

1.知网

这里所说的是知网,是清华大学和清华同方共同办的这个数据库。在前些年他也叫中国期刊网,由于后来有人自己建了个网站也叫中国期刊网,自己收录期刊,假李逵装真李逵。玩文字游戏,导致很多作者上当。

所以现在知网对外不称中国期刊网了,就是叫知网。从论文发表来说,知网是最权威的,最有说服力的数据库。

凡是知网收录的期刊,一定是正规的,可以放心大胆的发表的,但是最近这两年知网变得更严格,所以知网收录的期刊发表费用比较贵一些。

2.万方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论文数据库,仅次于知网。其权威性和重要性就等于是一个弱化版的知网,但是也是比较大。

从期刊正规性来说,如果一个期刊,知网不收录,但是万方数据库收录,说明还是比较正规的,虽然不如知网收录的那么正规。但是对于一般单位来说够用。

对于大学这样的单位可能必须要求知网。而对于一些企业单位,只要万方数据库能检索到已经发表的论文,就算不错了。所以,万方数据库也是一个必须参考的标准。

3.维普网

维普网在前些年实际上假刊比较多,比较泛滥,这两年所说期刊审核严格,上面审核严格,但是维普网收录的期刊从正规性和权威性上来说,都是严重不如知网和万方数据库。

对于很多要求不高的单位,或者评一些初级职称的单位,只有维普网收录的期刊还能管点用。稍微严格一些的,就不大灵光了。

发表论文通常只有两种渠道,要么自己投,要么找论文发表机构代投,不管走哪种渠道,最后都是要发表到期刊上的。

期刊,也叫杂志,在上个世纪在出版界曾经是重量级的存在,那个时候互联网还没有兴起,人们阅读文章获取资讯远远没有现在方便,杂志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传播媒介。

但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纸媒已经大大没落了,很多期刊被砍掉了,剩下来的大多数不得不自谋出路,学术期刊更是如此,因为这个受众面是很窄的,基本没法盈利,所以只能靠收取版面费来维持,当然,有国家财政拨款的那种不在这个范围。

我们现在发表学术论文,出于严谨性权威性等原因的考虑,还是要发表到纸质期刊上,编辑会用电子邮箱或者内部的系统来收稿,但不会有一个网络平台有发表论文的资质,即使是知网和万方这样的网站,也只是论文数据库,并不是论文发表平台。

所以发表论文的时候,还是要先去选取目标期刊,然后再找到这本期刊的投稿邮箱,或者是找到靠谱的论文发表机构,由代理进行代投,最后都是发表到纸质期刊上的,见刊后一两个月左右被知网收录,就可以检索到了。

一些同学,在投递论文时,找不到或者傻傻分不清论文发表的官网。便就此打住了发表论文的心思。今天就来帮大家揭开论文发表网站的正确途径。

韩国论文分析发表

韩国的传统家庭通常是一家3~4代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大家族,因为喜欢家族人丁旺盛是当时韩国的风俗习惯。 但伴随着20世纪6、70年代产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及人口控制政策的确立,大家族式的传统文化逐渐消失。到1980年,平均每户人家的子女数减少为1人或2人。但重男轻女的思想至今仍有迹可寻,如长男为重、儿子为重。为了破除这种思想,政府立法规定男女在遗产继承上享有平等的权利。 如今的韩国年轻人几乎都从大家族的制度下解放出来,单独建立自己的小家庭。现在韩国的家庭形态主要是以夫妇为中心的小家庭。 姓名韩国人的姓氏以金(21%)、李(14%)、朴(8%)、崔、郑、张、韩、林为最,姓名多由姓氏及双音节名字构成。韩国妇女婚后并不随夫姓,但子女须随父姓。婚姻 婚姻对韩国人来说是人生中的一大重要仪式。虽然有统计显示近代韩国的离婚率激增,但离婚对当事人及双方各自的家人来说还是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韩国现在的婚礼方式同以往有所不同: 身着白色婚纱和新娘和身着燕尾服的新郎在婚礼厅或教堂按西方仪式举办典礼后,再转移到名为“币帛室”的房间,换上华丽的传统婚礼服饰进行传统的结婚典礼。(币帛,可理解为韩国的一种传统,指婚礼时新郎新娘向男方家长及亲戚长辈行礼的风俗,是新娘首次正式地拜见男方亲属的仪式) 祭祖(拜祭先祖) 在韩国人的传统信仰里,人死后是有灵魂存在的。因此,除先祖的忌辰外,每逢春节、中秋等传统节庆日,子孙后代都会通过祭拜来召唤先祖的灵魂。韩国人相信凭借这种特殊的仪式能和逝去的亲人再次相聚,并借此祈愿得到先祖在天之灵的庇佑。 暖炕(ondol) 韩国住宅设计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是[Ondol]式的暖炕。原本是利用厨房或屋外设置的灶坑烧柴产生的热气通过房屋面下的管道而烘暖整个房间。[Ondol]式的暖,冬暖夏凉,有益于健康。因此现代化城市的高级公寓区或建筑中,依然使用现代化暖气设备传热的[Ondol]式的暖 韩国传统服装 韩服是从古代演变到现代的韩民族的传统服装。韩服的线条兼具曲线与直线之美,尤其是女式韩服的短上衣和长裙上薄下厚,端庄闲雅。如今,大部分国民是以习惯穿着洋装西服,但是在春节秋夕(中秋节)等节庆日,或行婚礼时,仍有许多人喜爱穿传统的民族服装。女性的韩服是短上衣(jeogori)搭配优雅的长裙(chima);男性则是短褂搭配长裤,而以细带(daenim)缚住宽大的裤脚。上衣,长裙的颜色五彩缤纷,有的甚至加刺明艳华丽的锦绣。韩国传统住房 传统韩式住宅从三国时期(公元前57年~668年)到朝鲜王朝(1392~1910年)后期一直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在某些方面略加改进,以适应北部寒冷和南部温暖的不同气候。建造传统风格住宅的主要材料是泥土和木头。泥土将室内同室外的热气隔开。房顶所用黑色瓦片是用泥土做的。通常是红色。而且,韩式住宅的框架不用钉子而只靠木桩支撑而成。简单的传统住宅里有一块长方形地板,一间厨房,有一边是卧室从而形成一个 'L'形,后来又形成了‘U'形或中间有一个院子的方形。上层社会的住宅由几个独立建筑物构成,一处供妇女和孩子住,一处供家庭中的男子和他们的客人使用,称作“厢房”,还有一处是给佣人们的。所有这些都在一座围墙内。韩国民俗 韩国传统风俗习惯方面, 像其他许多国家一样, 拜年元月一日是新年开始。韩国自古以来使用阴历, 然而自十九世纪末叶以来, 由於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迄今已演变成任由百姓选定过阳历的新年或旧历的新年。阳历一月一日起连续三天休假, 阴历一月一日, 也被定为休假日, 连休两天。每逢新年, 家家户户都准备隹肴, 换上新衣, 全家团聚在一起, 行新年祭祖之礼, 这是拜年。阴历正月十四日, 韩国每家都做很多混合各种杂粮的「五谷饭」及菜肴, 以招待访客及邻里乡人, 以增进村里人之间彼此友谊, 加强团结, 以祈求另一个丰收年。阴历四月初八是佛教释迦如来佛的诞生日, 因此, 这一天称为佛诞日或佛浴日, 许多佛教信徒们在全国各地寺庙中, 厌祝、祈求,同时信徒们悬挂许多灯笼。阴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 这天除了摔角的活动外, 尚有专为女子而办的荡秋千活动。而阳历五月五日是儿童节, 为了鼓励儿童们成长强健, 这一天通常举办运动会或游艺节目。 阴历六月十五日称为流头日, 人们在从东方流来的清澈的河水中洗头发, 以除去暑热, 洗去一年的恶运。在这一段暑期中人民可以暂时休假, 在流头日的宴会上, 吟诗作乐, 在酷热的三伏中必须吃人浍、糯米和鸡做成的浍鸡汤, 抑止酷暑热天, 此种风俗已流传迄今, 风行全国许多地方。阴历七月七日称为七夕, 有些家庭, 在这一天也向着北斗七星祭拜, 为不孕的妇女求子。阴历八月十五是秋夕(即中秋节)。自古以来韩 国人就非常重视秋夕, 在丰盛的秋收后, 准备很多隹肴祭祀其祖先。冬至是表示冬季 以到, 其特色是在一年中昼短夜长最明显的一日, 而和冬至刚好相反的是夏至, 夏至 在这一年中白昼最长, 夜最短。在冬至这一天, 韩国人家家户户都吃红豆汤圆粥, 按 照韩国传统习俗, 相传鬼魅恨红色, 因而用红豆汤圆粥来祭祀,驱除和防止漫长夜里 鬼魅的侵扰。 阴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是除夕, 这一天, 家中年青人须向长者行跪拜大礼, 以表示对长辈们的祝福, 这种风俗礼节称「旧岁拜」。这一天, 为了守岁驱除鬼魅的接近, 厨房的灶内彻夜都要保持薪火不断。此外, 全家都要大扫除, 以迎接明日的新年纳福希望能够给你帮助

韩文的论文 国内基本上没法儿发

一般的期刊是比较难的。建议找一些师范类的学报。他们如果有韩语的专业,学报相应就会开辟韩语相关的栏目。

韩国博士论文会发表。

一般都是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然后会被各大学术文献网站收录,把论文投过去的过程会是通过互联网,但是最后论文会发表在纸质期刊上,但如果期刊是被收录的那么在被收录的网站上也能看到和被下载。

上传校内系统可以发表其中内容,如果上传是其他期刊或公开发行的资料图书等,则不能再发表其中内容。如果是内部系统,没问题,还是首次发表;如果是外部系统,则属于公开发表中的审稿阶段,再次投稿或发表其中内容可以构成学术不端。

韩国大学博士入学的基本条件要求:

1、申请博士入学首先需要在海外完成相当于韩国的小中高教育及大学和硕士教育的外国人。

2、在国内外四年制大学取得硕士学历及学位的学生,申请时需要提交本科和硕士期间的毕业证、学位证、成绩单。

如果本科阶段就读的是国内的自考本科、网络教育这种,只要可以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同时是中国教育部承认学历的,都是可以申请入学。如果研究生阶段,就读的是在职研究生,需要同时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论文

主成分分析论文发表之家

可以的。因子分析主要是用来降维当你的指标数量比较多、各自之间相关性又比较强的时候可以用这个。

参考如下文献:HOTELLING, H., 1933. Analysis of a Complex of Statistical Variables Into Principal Compon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volume 24, pages 417-441 and 498-520. [Cited by 804] (10.97/year)至于原文建议自己下查阅下。

主成分分析方面可以看以下两篇论文,个人觉得讲的比较好:Kernel_principal_component_analysis,Bernhard Scholkopf,1996Nonlinear Component Analysis as a Kernel Eigenvalue Problem,Bernhard Scholkopf,1996支持向量机的话,建议你看《统计学习理论》和《一种数据挖掘的新方法——支持向量机》这两本比较好。《统计学习理论》是支持向量机的理论基础,这本书很厚但是可以打下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值得好好读一下。另外,刚入门的话可以找一下SVM的一些综述性文献,这个网上很多,我就不在这里多说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主成分分析法对于写论文难。主成分分析法一般指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是一种统计方法。通过正交变换将一组可能存在相关性的变量转换为一组线性不相关的变量,转换后的这组变量叫主成分。

韩国论文分析发表网站

目前 想要检测韩文的论文,国内的知网、万方等都是无法检测的。所以是要用Turnitin系统哦,几乎世界的语种都可以查重 ,包含了众多国家的数据库。想要查重韩文的,就得用Turnitin国际版。早检测有,你可以看看。

韩语论文参考文献找的方法:1.NAVER 전문정보(http://academic.naver.com/)这可以说是最综合的论文搜索网站,能搜索到学位论文、学术论文、报告等专业资料,资料下载是否收费也可以直接在搜索结果中看到。2.Riss()这个里面韩语论文大多都是免费的,我比较喜欢用这个。3.dbpia(http://www.dbpia.co.kr/)这个网站的会员注册同样很简单,只要点击右上角的개인회원 가입之后按照提示一步一步填写就行。网站有一个特点就是:基本都要收费。论文价格一般都在一万韩元(约60元人民币)以下。但是,在购买之前你可以先预览几页,之后再确定你要不要买这篇论文。4.韩国国会图书馆()韩国国会图书馆,有没有很高大上。在这里不仅有学位论文,还有学术论文、参考书籍等更加专业的资料。当然,这里的下载要求更加严苛,有些资料需要韩国本国居民或者韩国机关账号才能下载,当然,因为这是他人的知识产权,多数都是收费的。

我觉得这个网上挺多的我的论文材料就是在上面找的虽然下载要钱但是不贵的,而且资料也很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