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男,医学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导,西安交大一附院影像科副主任。1965年7月出生,学士(84年~89年)、硕士(94年~97年)及博士(97年~00年)均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后(03年~05年)工作于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1989年留校至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先后任住院医师(89年~96年)、主治医师(96年~01年)、副主任医师及硕士生导师(2001年6月~06年12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影像中心副主任(06年12月~今)。国内磁共振第一台于1987年投入临床应用,1989年大学毕业即从事磁共振的影像诊断及研究工作,是目前国内从事磁共振诊断最早的医生之一。截至2012年7月,指导博士15名(含留学生博士1名),硕士12余名,培养毕业研究生15名。参与医学影像5、7、8年制和留学生的教学工作。有近20篇文章被SCI及Medline收录期刊发表。现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放射学会青年委员,中华放射学神经放射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会心脑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市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放射学会常委,陕西省外科学会胆道学组成员。《实用放射学杂志》常务编委,《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和《现代肿瘤医学》、《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杂志》编委,《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和《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磁共振成像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特约审稿专家 。
198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数学系,获数学学士。1982年-1985年在四川省甘孜州民族干部学校任教。1985年-1987年就读于上海机械学院中美合办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研究生班。1987年5月至今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从事西藏及藏区的社会经济研究。1991年-1993年,参与藏研中心与北大社会学所合作的课题“西藏社会发展研究”。1994年-1996年,主持并参与国家重点课题“青藏高原的环境与发展研究”。1997年受国务院扶贫办和“全球环境与发展组织”(NGO)之委托,主持课题,“对西藏的环境状况和太阳能的开发利用评估”。1997年至1999年今主持并参与藏学研究中心重点课题“西藏扶贫问题研究”。1999年,也就是在获得副研究员任职资格后就主持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重点课题“西藏扶贫攻击研究”,2001年该课题成果通过中心学术委员的评审。2001年,接手西藏自治区政府委托藏研中心的重点研究课题“西藏与祖国内地的区域发展成本差异研究”。在主持该课题的过程中,本人大胆聘用外部人才,通过“借脑”的方法联合攻关。2002年底,该课题与其它众多课题在接受中心学术委员会的结题评审时,以91分的高分被审定为当年唯一的优秀成果。次年,该成果又接受了西藏自治区政府组织的高规格评审,并顺利通过评审。2003年底,根据西藏自治区政府的要求,本人再度担任新设立的中心重点课题“区域成本差异对西藏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的主持工作,与此同时,本人还承担有国家重点课题“西藏反贫困战略研究”之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在任期内的5年,在主持和承担重点研究课题期间,本人长期坚持深入到农户家中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始终关注西藏的重大现实问题。通过深入的调查和科学的研究,本人还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文章。李铁映主编的《1999年中国人文科学前沿报告》对本人发表在《西藏研究》上的文章“太阳能与西藏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该文代表了这方面(西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2002年1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召开的藏学研讨会上所宣读论文“西藏的人口、资源、劳动力供给与西藏自治区的人口政策”得到与会国外同行的好评。宣读论文的当天,就有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著名学者邀请我做这些大学的访问学者。此外,还将在西藏实地调查期间发现的一些突出问题以研究报告的形式上报国家,得到积极反响。一篇发表在《藏事探索》2002年第一期的文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增加西藏农牧民的收入可从胶鞋做起”被新华社收入《参考清样》供高层领导参阅后不久,引起国家六个部委的重视,文中所提建立悉数被国家采纳,西藏农牧民的穿鞋问题得到解决。该成果获2002年藏研中心科研成果一等奖。另一篇根据西藏国民经济发展资料并结合第一手材料撰写的名曰《农牧区的相对贫困:西藏强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的内参报告,在被藏研中心内部刊物《藏事探索》2002年第二期刊出后,引起中央统战部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呈送给了中央高层领导,而后又引起了中央主要领导的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和其他多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对该文进行了批示,中央采纳了报告中提出的一些建议。其中的部分建议在中央的指示下已转化为推动西藏农村经济发展和农牧民群众增收的重要政策和手段,为西藏的农牧民办了一件实事。该成果获2002年藏研中心科研成果一等奖。著作、论文及重要技术报告1、著作类《西藏的贫困与反贫困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西藏山南地区简介》,五洲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西藏的民族手工业与工艺品》与扎嘎合著有,藏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西部开发与西藏的可持续发展》,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民族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西部大开发-西藏卷》,民族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青藏高原的环境与发展》与中科院地理所同志合著, 藏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西藏社会发展研究》与马戎教授等合著有一书,藏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2、论文类“小额信贷扶贫在西藏珠峰自然保护区的实践与应用”,《西藏研究》1999年第一期。“西藏扶贫攻坚调研报告”,《中国藏学》1998年第四期,1.7万字。“南木林县反贫困实践研究”,《中国藏学》2000年第四期。“正视西藏农牧区的相对贫困,深化扶贫攻击工作”《西藏研究》,2001年第一期。“非公经济与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原载拉巴平措、格勒主编《当代藏学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12 月第一版。“从个案研究西藏农村的相对贫困和“扶贫攻击”工作“,《西藏研究》2001年第四期。“西藏的人口与土地承载力研究”,《人口与经济》2002年第二期。An Assessment Report to The ‘Sunlight Plan’ of Tibet Autonomous Region.The population,resource,labor supply and population policy of TAR, 宣读于2002年1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召开的藏学研讨会。A story about Tibetan nomads,grassland,yaks,foxes and rodents—A case study of Tibetan ecosociety and its effect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astoralism of TAR宣读于2000年6月在荷兰莱顿召开的第9届国际藏学会。A Study on the Changes of the Tibetan Population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and the Current Han Population in TAR宣读于2003年9月在英国牛津召开的第十届国际藏学会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B.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道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B.为了这个新产品的问世,他可是不遗余力,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 C.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瓷的细润秀美、古玉的丰腴有泽和古钱的班驳陆离吧。 D.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毕生辉。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几乎所以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 C.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D.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治理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你们对此人不了解,但我们对他的底细一目了然。 B.下乡前两天,党委又组织我们学习党的有关文件,使大家明确党的农业政策,做到胸有成竹。 C.我们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天上翻云覆雨,让自然听我们使唤。 D.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反走私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今年1月4日,武汉广场黄金柜台发生一起震撼人心的持枪抢劫案。 B.老王总是心直口快,党同伐异,对有缺点的同志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 C.对于帝国主义日益加紧的经济、文化侵略,清政府不但未加抵抗,反而开门揖盗。 D.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在*场上真个有如坐春风之感。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对这个问题,你说应这样,他说应那样,我真是莫衷一是。 B.他对班上的事是无所不为,大家都认为他是好班长。 C.古往今来,像文天祥这样的民族英雄真是汗牛充栋。 D.传统文化并非明日黄花,而是与今天和未来息息相关的。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决不能因某一事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就此满足。 B.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提高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C.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掉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D,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骛。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你的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为难,过两天我再答复你吧。 B.对于学到的原理,他都要拿实物来做试验,求得彻底了解,决不囫囵吞枣,马虎了事。 C.谁也不曾注意到,巧夺天工的石林,原来是风沙为害的罪恶见证。 D.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某市原副市长许运鸿家教不严,其妻儿收受贿赂80多万元。有人认为,许运鸿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因为他事先不知,所以罪不容诛。 B.在很短的时间内,张明老师就发表了几篇颇有影响的论文,令人侧目而视。 C.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D.五一期间,通往中华恐龙园的新区大道上人流如潮,接踵而至,形成一道假日旅 游的亮丽风景线。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编导很有水平。 B.季节有自己的变化规律,它总是春、夏、秋、冬,循序渐进。 C.金碧辉煌的落日映在空中,十分好看。 D.某省一农科院副院长,擅拨国际长途,报销话费22万元,这真是匪夷所思之举。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学校经过秩序整顿以后,以前那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也改弦更张了。 B.《笑傲江湖》一剧的男主角被撤换的消息早已不胫而走,日前制片主任在记者招待 会上亲自证实了这一说法。 C.就在公安部门紧锣密鼓准备端掉“红桃帮”这个流氓团伙时,那帮家伙仍为虎作 伥,毫不收敛,在他们的罪行簿上又添新恶。 D.在当今改革大潮中,有一些人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潮流。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全球经济增长一再走低,如何未雨绸缪, 应有自己的前瞻和筹划。 B.我班班长李玲同学,不仅学习成绩突出,而且乐于助人,她做的好事真是擢发难数。 C.在严打斗争中,公安干警发扬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一次追捕贩毒分子的行动中,他们暴虎冯河,与贩毒分子进行激烈的枪战,仅半个小时就将其一网打尽。 D.云就像天气的“招牌”,看云可以识天气;但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 扑朔迷离的。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神话是世代相承的口头文学,其中不少创作于有史料记载以前。 B.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有《论语》,则有《孟子》。 C.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么,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 D.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男足出线,今年真可谓是多事之秋。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洛阳一场大火,309个生灵涂炭,这一灾难震惊四方。 B.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C.他在外地工作二十多年,直到今年才回到家乡,享受天伦之乐。 D.蚯蚓断成两截,就成了两个生命,从此南辕北辙,各奔东西。 17.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一到长沙就受到人们的追捧,大熊猫“公主”受宠若惊,居然一晚上都躲在树上,怎么都不肯下来。 B.在动物园举办的动物认养活动中,许多人提出的问题让饲养员啼笑皆非,难以回答。 C.家访中我们发现,正是由于家长的无为而治,孩子才会无所顾忌,并由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D.对于“和平号”的坠落,美国人应该高兴,因为强大的对手偃旗息鼓了,他们可以放下多年压在心头的石头了。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们把我写的文章,全都记在鲁迅先生的名下,并且施展叭儿狗的伎俩,指鹿为马,向鲁迅先生“呜呜不已”。 B. 煤窑发生瓦斯爆炸,少数不法之徒不事救援,却趁火打劫,火中取栗,大发灾难 之财。 C.这个人最爱听评书了,经常听得出神入化,有时竟忘了吃饭和睡觉。 D.中国足球队在亚洲区十强赛中终于圆了走向世界之梦,但在世界杯小组赛中却表现欠佳,铩羽而归,令国人大失所望。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B.某些人以“祸起萧墙”来解释巴尔干地区危机的本源,显然是不公允的。 C.李向群在抗洪斗争中威武不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不愧为新时期的雷锋。 D.坚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针,反对本位主义,警惕和防止出现以邻为壑的倾向。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里的防汛抗洪斗争,如果没有党的领导,要想取得胜利是不堪设想的。 B.不管是谁说的,我们必须查它个山穷水尽才是。 C.他在填报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时,又想报北大,又想报南大,总是见异思迁。 D.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第三局破釜沉舟,调上全部精锐人马,拼力反击,终于反败为胜。 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C A.如果他自己都没有搞好学习的愿望,即使请专家来辅导,也将力不从心。 B.这部小说的构思既精巧又严密,真是无可厚非。 C.刚才放的那些歌都不好听,只有这一首还差强人意。 D.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我们一定鼎立相助。 2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集合哨已经响了,他还在七手八脚地收拾行李。 B.仔细分析一下他的“宏论”,其实多是无稽之谈,其目的是挑起别人的矛盾。 C.他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去做,别人的建议或劝告,他一概置之度外。 D.姐姐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 2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在哲学上造诣很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 B.老人还是这么个倔脾气,对任何事情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善罢甘休。 C.经过她耐心的解释,我心头的疑虑就成了过眼云烟。 D.他虽然腰缠万贯,但终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身无长物。 2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她爸爸是乐队指挥,妈妈是歌唱家,平日耳闻目睹,多方接触,所以她爱好音乐。 B.这套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各门科学,真是洋洋大观、应有尽有。 C.升到中学,就应该遵守中学的一切规章制度,学好中学的课程,做一个名不虚传的中学生。 D.我国国人---特别是农民,绿色意识怕是还停留在中古世纪---这并非耸人听闻之 论。 2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有的同志孤陋寡闻、见微知著,他们的见解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B.如果我们抱残守缺,在创作上不能积极创新,我担心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将把童话弃如敝屣。 C.他在敌人的监狱里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D.七真祠里供着七尊像,有坐着的,站着的,有的仰天大笑,有的怒目而视,每一尊都惟妙惟肖。 2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其中所收藏的埃及、希腊、罗马古文物不可胜数,所收藏的名画只有巴黎的罗浮宫可与分庭抗礼。 B.到了我从燕京大学毕业回来,因为受着捐款繁重的影响,早已穷得不亦乐乎。 C.和人谈话未必真拘束,但如同生人,大人先生等等,正襟危坐地谈起来,却真不能说是乐事。 D.这部长篇小说确实来得不易,作者披肝沥胆,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写成。 2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没有来得及按照总理的指示加工这个戏。这件事,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于总理的委托。 B.这个政府(注: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一心一意地打了十年的内战,将刀锋向着同胞,置一切国防事业于不顾。 C.战士们正趴在堑壕沿儿上,紧握上着明晃晃的剌刀的枪支,虎视眈眈地望着北营。 D.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发扬光大“五讲四美”活动的成果。 2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个青年穿戴倒也朴素大方,可是脸上却架着一副没有撕掉商标的蛤蟆眼镜,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B.李自成不是刚愎自用的人,他对明室的待遇也宽宏大度,绝不斤斤计较。 C.鲁迅先生对于友人,尤其对于青年,爱护无所不至,不但尽心竭力,还常主动帮忙。 D.它既要字斟句酌,语意明确,也要铿锵悦耳,引人入胜。这就是说,广播的话,可也是很好的散文。 2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约旦国王侯赛因生前曾多次在为化解战争危机的谈判中,晓之以理,折冲樽俎,维护了中东地区的和平。 B.侯老很动感情的说:“搞旅游,建宾馆,无可厚非;但绝不能焚琴煮鹤,任意破坏植被,水源和野外文物。” C.刚一起跑,高三(I)班的夏曦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 D.评论家也必须深入生活,否则,评论中隔靴搔痒的现象就难免要出现。 3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诤友”之间,无论见地如何,都能披肝沥胆、以诚相见。 B .珠宝专卖店的柜台里,各种式样的名贵宝石俯抬皆是,吸引了许多顾客。 C.各种形式的周刊、杂志、分类细密的专业报刊不断出现,真有风起云涌之势。 D .诗歌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的伴奏,更是洋洋大观了。 答案1.A 2.B 3.D 4.B 5.A 6.选D。A项“一目了然”是“一眼就可看清楚”,应改为“了如指掌”。B项“胸有成竹”是“做事之前已经有了通盘的考虑”,从句意看,应该改为“心中有数”。C项“翻云覆雨”是“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与句意不合。 7.选C。A项“震撼人心”是“使人受到很大的震动或教育”属褒义词,应改为“骇人听闻”。B项“党同伐异”是“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已经不同就加以攻击”。D项“如坐春风”是指受到教育和感化,不是迎着春风的意思。 8.选D。A项“莫衷一是”是大家看法不一样,不能得出一致的意见。使用时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B项“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C项“汗牛充栋”是形容书籍很多。D项“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 9.选A。B项“抛砖引玉”常用作谦词,只能对己。C项“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D项“趋之若骛”比喻很多人争着前往,多含贬义。 10.选B。A项“不情之请”是一个自谦之词。C项“巧夺天工”指人工胜过自然,而“石林”本身就是自然。D项“师心自用”是只凭主观,自以为是,是贬义词。 11.选C。A“罪不容诛”意义用反。B“侧目而视”是指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神态,用在B句中显然不当,应改成“刮目相看”。C“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它符合C句的语言环境。D“接踵而至”指一个接一个地到来,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12.选D。A项“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或描绘事物的情景非常生动、*真。B项“循序渐进”指依照一定的顺序逐渐地前进,或顺着一定的步骤逐步提高。C项“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或陈设等装饰异常华丽精致。 13.选B。A项“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和变更方法。C项“为虎作伥”比喻给坏人当帮凶,帮助干坏事。D项“胸无城府”多比喻襟怀坦白,没有什么隐藏。应改为“胸无点墨”。 14.选A。B擢发难数:比喻罪行极多,无法计算,贬义。C暴虎冯河:比喻冒险蛮干,有勇无谋。D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15.选B。A句“世代相承”应改为“世代相传”;C句“不可开交”是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加”忙得””打得”等;D句“多事之秋”是指事故、事变,造成一种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16.选C。A项“生灵涂炭”形容人民像陷在泥里掉在火里那样痛苦。B项“三人成虎”比喻谣言传播多了,就会使人信以为真。D项“南辕北辙”形容截然相反。 17.选A。“受宠若惊”形容受到过分的宠爱或赏识而感到意外的惊喜或不安。 18.选D。A项“指鹿为马”指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应改为“指桑骂槐”。B项“火中取栗”比喻冒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当而一无所获。C项“出神入化”指达到十分高超神妙的境界,多用来形容文学艺术或技艺。 19.选C。“威武不屈”形容在强暴的压力下不屈服,指一个人的坚贞刚强。不能由于与自然的斗争。 20.选D。 A项“不堪设想”是预料将来的结果很坏或是很危险。B项“山穷水尽”比喻陷入绝境。C项“见异思迁”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21.选 C。A项“力不从心”是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B项“无可厚非”是不必做过多的指责。D项“鼎立相助”由于称别人帮助自己。 22.选B。A项“七手八脚”形容一齐动手,人多手杂的样子。C项“置之度外”表示不把某事放在心上,其对象多事生死、安危、厉害关系等。应改为“置若罔闻”。D项“卓尔不群”指高高直立,超出一般,形容道德、学问的成就超乎寻常,与众不同。 23.选 B。A项“见仁见智”指很多人的观点。应改为“独树一帜”。C项“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D项“身无长物”与前面的“腰缠万贯”矛盾。 24.选D。A项“耳闻目睹”应为“耳濡目染”。B项“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的数量和种类繁多,丰富多彩,使人大开眼界。C项“名不虚传”是流传开来的名声不是假的。形容名实相符。 25.选B。A项“见微知著”是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发展的趋向和实质性的问题。C项“遍体鳞伤”与“浑身”重复。D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真。 26.选C。A项“分庭抗礼”比喻彼此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B项“不亦乐乎”指心里十分高兴。D项“披肝沥胆”比喻竭尽忠诚,开诚相见。 27.选B。A项“耿耿于怀”多含贬义。C项“虎视眈眈”含贬义。D项“发扬光大”不能带宾语。 28.选C。“无所不至”含贬义。 29.选C。“后起之秀”是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 30.选A。B项“俯抬皆是”形容为数很多而且很容易得到。C项“风起云涌”比喻事物迅速兴起,声势浩大。D项“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中国刑法法学专家有张明锴、高铭暄等。
1、高铭暄
高铭暄1951年从北京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1953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研究生班毕业,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荣誉一级教授 ,兼任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荣誉委员、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国际刑法学协会名誉副主席暨中国分会名誉主席。
高铭暄是当代中国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中国国际刑法研究开创者。中国刑法学专业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导师。高铭暄教授与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马克昌教授合称为中国刑法学界“北高南马”。
2、张明楷
张明楷教授主要从事刑法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独著《犯罪论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刑事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刑法的基础观念》(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版)、《市场经济下的经济犯罪与对策》(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版)、《未遂犯论》(法律出版社&成文堂1997年版)、《刑法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第1版、2003年第2版、2007年第3版、2011年第4版,2015年将出版第5版)、《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2007年第2版)。
曾独立承担了多项科研课题,参加过联合国预防犯罪委员会科研项目,并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国家重点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
扩展资料
研究对象
刑法学主要分为以下类型
1、规范刑法学,是指以本国的现行刑法为研究对象,主要采取注释方法揭示法条的内容,并加以评注而形成的刑法规范知识体系。
2、理论刑法学,是指采用思辨方法,对蕴含在法条背后对法条起支撑作用的法理加以阐述而形成的刑法知识体系。在理论刑法学中,按照其内容又可以分为刑法法理学与刑法哲学。
3、比较刑法学,是指采用比较方法,研究各国刑法,探求其立法思想和原理的异同,阐述其特征而形成的刑法知识体系。
4、国际刑法学,是指对国际刑事法律规范(包括刑事实体法规范和刑事程序法规范)进行研究而形成的刑法知识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铭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明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刑法学
张明楷、陈兴良、马克昌(已去世)、贺卫方、朱苏力等尤其是前两者,基本属于我国目前刑法理论界的风向标。
刑法专家有:高铭暄,马克昌,赵秉志,张明楷,陈明华,陈兴良,曹子丹,储槐植,顾肖荣,何秉松,梁华仁,罗大华,欧阳涛,曲新久,阮齐林,苏惠渔,康树华,张智辉,周道鸾,卢建平,王作富,何鹏伟,孙谦,陈泽宪,何鹏,张军,贾宇,黄风等。
其中高铭暄教授是中国刑法学专业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导师,高铭暄教授与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马克昌教授合称为中国刑法学界“北高南马”。
扩展资料:
刑法的功能:
要求人们不要实施这种行为,并对实施这种行为者给予刑事处罚。而一般公民慑于刑罚的威力,也会按刑法的规定规制自己的行为,不去触犯刑法,社会秩序也得到了维护。
法益保护功能:指国家通过将侵害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正当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通过要求人们不要犯罪和对发生的犯罪行为予以刑罚惩罚来遏制犯罪,以来保护国家、社会、公民的正当合法利益不受或不再受犯罪的侵害。
人权保障功能:刑法的规定限制了国家司法机关在刑事司法中的行为——要依法办事,不得滥捕滥判,从而保障合法公民的权益不受刑罚权滥用的侵害。
保障犯罪人的合法权益不受刑罚权滥用侵害,西方有些学者称刑法是“善良公民的大宪章”,是“犯罪人的大宪章”。 罪刑法定是实现刑法保障功能的最主要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刑法
张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作品曾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奖、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2005年,作品被选送韩国、日本作“今日中国之美术”世界巡回展;2006年于水天堂艺术馆举办“张明中国画小品展”;2007年参加苏州国画院“新吴门画派作品晋京展”并作全国巡回展览;2008年于吴风雅颂美术馆举办“张明中国画作品展”;2012年参加常州画院举办的第五届“水墨江南——美术双年展”。出版多部个人作品专集。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多部作品被国家美术馆收藏。作品深受海内外收藏家喜爱并被收藏,时有作品被国家级报刊杂志刊登与转载。
张明,男,医学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导,西安交大一附院影像科副主任。1965年7月出生,学士(84年~89年)、硕士(94年~97年)及博士(97年~00年)均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后(03年~05年)工作于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1989年留校至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先后任住院医师(89年~96年)、主治医师(96年~01年)、副主任医师及硕士生导师(2001年6月~06年12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影像中心副主任(06年12月~今)。国内磁共振第一台于1987年投入临床应用,1989年大学毕业即从事磁共振的影像诊断及研究工作,是目前国内从事磁共振诊断最早的医生之一。截至2012年7月,指导博士15名(含留学生博士1名),硕士12余名,培养毕业研究生15名。参与医学影像5、7、8年制和留学生的教学工作。有近20篇文章被SCI及Medline收录期刊发表。现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放射学会青年委员,中华放射学神经放射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会心脑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市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放射学会常委,陕西省外科学会胆道学组成员。《实用放射学杂志》常务编委,《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和《现代肿瘤医学》、《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杂志》编委,《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和《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磁共振成像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特约审稿专家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B.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道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B.为了这个新产品的问世,他可是不遗余力,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 C.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瓷的细润秀美、古玉的丰腴有泽和古钱的班驳陆离吧。 D.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毕生辉。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几乎所以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 C.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D.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治理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你们对此人不了解,但我们对他的底细一目了然。 B.下乡前两天,党委又组织我们学习党的有关文件,使大家明确党的农业政策,做到胸有成竹。 C.我们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天上翻云覆雨,让自然听我们使唤。 D.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反走私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今年1月4日,武汉广场黄金柜台发生一起震撼人心的持枪抢劫案。 B.老王总是心直口快,党同伐异,对有缺点的同志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 C.对于帝国主义日益加紧的经济、文化侵略,清政府不但未加抵抗,反而开门揖盗。 D.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在*场上真个有如坐春风之感。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对这个问题,你说应这样,他说应那样,我真是莫衷一是。 B.他对班上的事是无所不为,大家都认为他是好班长。 C.古往今来,像文天祥这样的民族英雄真是汗牛充栋。 D.传统文化并非明日黄花,而是与今天和未来息息相关的。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决不能因某一事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就此满足。 B.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提高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C.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掉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D,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骛。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你的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为难,过两天我再答复你吧。 B.对于学到的原理,他都要拿实物来做试验,求得彻底了解,决不囫囵吞枣,马虎了事。 C.谁也不曾注意到,巧夺天工的石林,原来是风沙为害的罪恶见证。 D.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某市原副市长许运鸿家教不严,其妻儿收受贿赂80多万元。有人认为,许运鸿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因为他事先不知,所以罪不容诛。 B.在很短的时间内,张明老师就发表了几篇颇有影响的论文,令人侧目而视。 C.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D.五一期间,通往中华恐龙园的新区大道上人流如潮,接踵而至,形成一道假日旅 游的亮丽风景线。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编导很有水平。 B.季节有自己的变化规律,它总是春、夏、秋、冬,循序渐进。 C.金碧辉煌的落日映在空中,十分好看。 D.某省一农科院副院长,擅拨国际长途,报销话费22万元,这真是匪夷所思之举。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学校经过秩序整顿以后,以前那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也改弦更张了。 B.《笑傲江湖》一剧的男主角被撤换的消息早已不胫而走,日前制片主任在记者招待 会上亲自证实了这一说法。 C.就在公安部门紧锣密鼓准备端掉“红桃帮”这个流氓团伙时,那帮家伙仍为虎作 伥,毫不收敛,在他们的罪行簿上又添新恶。 D.在当今改革大潮中,有一些人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潮流。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全球经济增长一再走低,如何未雨绸缪, 应有自己的前瞻和筹划。 B.我班班长李玲同学,不仅学习成绩突出,而且乐于助人,她做的好事真是擢发难数。 C.在严打斗争中,公安干警发扬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一次追捕贩毒分子的行动中,他们暴虎冯河,与贩毒分子进行激烈的枪战,仅半个小时就将其一网打尽。 D.云就像天气的“招牌”,看云可以识天气;但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 扑朔迷离的。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神话是世代相承的口头文学,其中不少创作于有史料记载以前。 B.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有《论语》,则有《孟子》。 C.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么,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 D.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男足出线,今年真可谓是多事之秋。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洛阳一场大火,309个生灵涂炭,这一灾难震惊四方。 B.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C.他在外地工作二十多年,直到今年才回到家乡,享受天伦之乐。 D.蚯蚓断成两截,就成了两个生命,从此南辕北辙,各奔东西。 17.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一到长沙就受到人们的追捧,大熊猫“公主”受宠若惊,居然一晚上都躲在树上,怎么都不肯下来。 B.在动物园举办的动物认养活动中,许多人提出的问题让饲养员啼笑皆非,难以回答。 C.家访中我们发现,正是由于家长的无为而治,孩子才会无所顾忌,并由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D.对于“和平号”的坠落,美国人应该高兴,因为强大的对手偃旗息鼓了,他们可以放下多年压在心头的石头了。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们把我写的文章,全都记在鲁迅先生的名下,并且施展叭儿狗的伎俩,指鹿为马,向鲁迅先生“呜呜不已”。 B. 煤窑发生瓦斯爆炸,少数不法之徒不事救援,却趁火打劫,火中取栗,大发灾难 之财。 C.这个人最爱听评书了,经常听得出神入化,有时竟忘了吃饭和睡觉。 D.中国足球队在亚洲区十强赛中终于圆了走向世界之梦,但在世界杯小组赛中却表现欠佳,铩羽而归,令国人大失所望。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B.某些人以“祸起萧墙”来解释巴尔干地区危机的本源,显然是不公允的。 C.李向群在抗洪斗争中威武不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不愧为新时期的雷锋。 D.坚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针,反对本位主义,警惕和防止出现以邻为壑的倾向。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里的防汛抗洪斗争,如果没有党的领导,要想取得胜利是不堪设想的。 B.不管是谁说的,我们必须查它个山穷水尽才是。 C.他在填报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时,又想报北大,又想报南大,总是见异思迁。 D.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第三局破釜沉舟,调上全部精锐人马,拼力反击,终于反败为胜。 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C A.如果他自己都没有搞好学习的愿望,即使请专家来辅导,也将力不从心。 B.这部小说的构思既精巧又严密,真是无可厚非。 C.刚才放的那些歌都不好听,只有这一首还差强人意。 D.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我们一定鼎立相助。 2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集合哨已经响了,他还在七手八脚地收拾行李。 B.仔细分析一下他的“宏论”,其实多是无稽之谈,其目的是挑起别人的矛盾。 C.他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去做,别人的建议或劝告,他一概置之度外。 D.姐姐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 2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在哲学上造诣很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 B.老人还是这么个倔脾气,对任何事情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善罢甘休。 C.经过她耐心的解释,我心头的疑虑就成了过眼云烟。 D.他虽然腰缠万贯,但终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身无长物。 2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她爸爸是乐队指挥,妈妈是歌唱家,平日耳闻目睹,多方接触,所以她爱好音乐。 B.这套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各门科学,真是洋洋大观、应有尽有。 C.升到中学,就应该遵守中学的一切规章制度,学好中学的课程,做一个名不虚传的中学生。 D.我国国人---特别是农民,绿色意识怕是还停留在中古世纪---这并非耸人听闻之 论。 2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有的同志孤陋寡闻、见微知著,他们的见解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B.如果我们抱残守缺,在创作上不能积极创新,我担心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将把童话弃如敝屣。 C.他在敌人的监狱里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D.七真祠里供着七尊像,有坐着的,站着的,有的仰天大笑,有的怒目而视,每一尊都惟妙惟肖。 2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其中所收藏的埃及、希腊、罗马古文物不可胜数,所收藏的名画只有巴黎的罗浮宫可与分庭抗礼。 B.到了我从燕京大学毕业回来,因为受着捐款繁重的影响,早已穷得不亦乐乎。 C.和人谈话未必真拘束,但如同生人,大人先生等等,正襟危坐地谈起来,却真不能说是乐事。 D.这部长篇小说确实来得不易,作者披肝沥胆,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写成。 2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没有来得及按照总理的指示加工这个戏。这件事,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于总理的委托。 B.这个政府(注: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一心一意地打了十年的内战,将刀锋向着同胞,置一切国防事业于不顾。 C.战士们正趴在堑壕沿儿上,紧握上着明晃晃的剌刀的枪支,虎视眈眈地望着北营。 D.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发扬光大“五讲四美”活动的成果。 2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个青年穿戴倒也朴素大方,可是脸上却架着一副没有撕掉商标的蛤蟆眼镜,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B.李自成不是刚愎自用的人,他对明室的待遇也宽宏大度,绝不斤斤计较。 C.鲁迅先生对于友人,尤其对于青年,爱护无所不至,不但尽心竭力,还常主动帮忙。 D.它既要字斟句酌,语意明确,也要铿锵悦耳,引人入胜。这就是说,广播的话,可也是很好的散文。 2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约旦国王侯赛因生前曾多次在为化解战争危机的谈判中,晓之以理,折冲樽俎,维护了中东地区的和平。 B.侯老很动感情的说:“搞旅游,建宾馆,无可厚非;但绝不能焚琴煮鹤,任意破坏植被,水源和野外文物。” C.刚一起跑,高三(I)班的夏曦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 D.评论家也必须深入生活,否则,评论中隔靴搔痒的现象就难免要出现。 3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诤友”之间,无论见地如何,都能披肝沥胆、以诚相见。 B .珠宝专卖店的柜台里,各种式样的名贵宝石俯抬皆是,吸引了许多顾客。 C.各种形式的周刊、杂志、分类细密的专业报刊不断出现,真有风起云涌之势。 D .诗歌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的伴奏,更是洋洋大观了。 答案1.A 2.B 3.D 4.B 5.A 6.选D。A项“一目了然”是“一眼就可看清楚”,应改为“了如指掌”。B项“胸有成竹”是“做事之前已经有了通盘的考虑”,从句意看,应该改为“心中有数”。C项“翻云覆雨”是“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与句意不合。 7.选C。A项“震撼人心”是“使人受到很大的震动或教育”属褒义词,应改为“骇人听闻”。B项“党同伐异”是“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已经不同就加以攻击”。D项“如坐春风”是指受到教育和感化,不是迎着春风的意思。 8.选D。A项“莫衷一是”是大家看法不一样,不能得出一致的意见。使用时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B项“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C项“汗牛充栋”是形容书籍很多。D项“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 9.选A。B项“抛砖引玉”常用作谦词,只能对己。C项“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D项“趋之若骛”比喻很多人争着前往,多含贬义。 10.选B。A项“不情之请”是一个自谦之词。C项“巧夺天工”指人工胜过自然,而“石林”本身就是自然。D项“师心自用”是只凭主观,自以为是,是贬义词。 11.选C。A“罪不容诛”意义用反。B“侧目而视”是指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神态,用在B句中显然不当,应改成“刮目相看”。C“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它符合C句的语言环境。D“接踵而至”指一个接一个地到来,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12.选D。A项“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或描绘事物的情景非常生动、*真。B项“循序渐进”指依照一定的顺序逐渐地前进,或顺着一定的步骤逐步提高。C项“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或陈设等装饰异常华丽精致。 13.选B。A项“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和变更方法。C项“为虎作伥”比喻给坏人当帮凶,帮助干坏事。D项“胸无城府”多比喻襟怀坦白,没有什么隐藏。应改为“胸无点墨”。 14.选A。B擢发难数:比喻罪行极多,无法计算,贬义。C暴虎冯河:比喻冒险蛮干,有勇无谋。D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15.选B。A句“世代相承”应改为“世代相传”;C句“不可开交”是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加”忙得””打得”等;D句“多事之秋”是指事故、事变,造成一种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16.选C。A项“生灵涂炭”形容人民像陷在泥里掉在火里那样痛苦。B项“三人成虎”比喻谣言传播多了,就会使人信以为真。D项“南辕北辙”形容截然相反。 17.选A。“受宠若惊”形容受到过分的宠爱或赏识而感到意外的惊喜或不安。 18.选D。A项“指鹿为马”指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应改为“指桑骂槐”。B项“火中取栗”比喻冒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当而一无所获。C项“出神入化”指达到十分高超神妙的境界,多用来形容文学艺术或技艺。 19.选C。“威武不屈”形容在强暴的压力下不屈服,指一个人的坚贞刚强。不能由于与自然的斗争。 20.选D。 A项“不堪设想”是预料将来的结果很坏或是很危险。B项“山穷水尽”比喻陷入绝境。C项“见异思迁”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21.选 C。A项“力不从心”是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B项“无可厚非”是不必做过多的指责。D项“鼎立相助”由于称别人帮助自己。 22.选B。A项“七手八脚”形容一齐动手,人多手杂的样子。C项“置之度外”表示不把某事放在心上,其对象多事生死、安危、厉害关系等。应改为“置若罔闻”。D项“卓尔不群”指高高直立,超出一般,形容道德、学问的成就超乎寻常,与众不同。 23.选 B。A项“见仁见智”指很多人的观点。应改为“独树一帜”。C项“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D项“身无长物”与前面的“腰缠万贯”矛盾。 24.选D。A项“耳闻目睹”应为“耳濡目染”。B项“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的数量和种类繁多,丰富多彩,使人大开眼界。C项“名不虚传”是流传开来的名声不是假的。形容名实相符。 25.选B。A项“见微知著”是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发展的趋向和实质性的问题。C项“遍体鳞伤”与“浑身”重复。D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真。 26.选C。A项“分庭抗礼”比喻彼此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B项“不亦乐乎”指心里十分高兴。D项“披肝沥胆”比喻竭尽忠诚,开诚相见。 27.选B。A项“耿耿于怀”多含贬义。C项“虎视眈眈”含贬义。D项“发扬光大”不能带宾语。 28.选C。“无所不至”含贬义。 29.选C。“后起之秀”是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 30.选A。B项“俯抬皆是”形容为数很多而且很容易得到。C项“风起云涌”比喻事物迅速兴起,声势浩大。D项“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张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作品曾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奖、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2005年,作品被选送韩国、日本作“今日中国之美术”世界巡回展;2006年于水天堂艺术馆举办“张明中国画小品展”;2007年参加苏州国画院“新吴门画派作品晋京展”并作全国巡回展览;2008年于吴风雅颂美术馆举办“张明中国画作品展”;2012年参加常州画院举办的第五届“水墨江南——美术双年展”。出版多部个人作品专集。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多部作品被国家美术馆收藏。作品深受海内外收藏家喜爱并被收藏,时有作品被国家级报刊杂志刊登与转载。
可以发初中化学教学相关的教育专刊,当然也可以发综合刊,不过相对水一些
张明,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
找到你要发的刊物,可以去知网搜,一般会有杂志信息,电话或者邮箱,投稿。或者身边有熟人介绍编辑,我当时就是,要多些钱,刊物有点水,但是方便,反正要求也不高再然后就是找代理机构,这个要擦亮眼睛了,让你先交定金的一般都是,要先录用了,查稿后再给钱
发表论文通常只有两种渠道,要么自己投,要么找论文发表机构代投,不管走哪种渠道,最后都是要发表到期刊上的。
期刊,也叫杂志,在上个世纪在出版界曾经是重量级的存在,那个时候互联网还没有兴起,人们阅读文章获取资讯远远没有现在方便,杂志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传播媒介。
但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纸媒已经大大没落了,很多期刊被砍掉了,剩下来的大多数不得不自谋出路,学术期刊更是如此,因为这个受众面是很窄的,基本没法盈利,所以只能靠收取版面费来维持,当然,有国家财政拨款的那种不在这个范围。
我们现在发表学术论文,出于严谨性权威性等原因的考虑,还是要发表到纸质期刊上,编辑会用电子邮箱或者内部的系统来收稿,但不会有一个网络平台有发表论文的资质,即使是知网和万方这样的网站,也只是论文数据库,并不是论文发表平台。
所以发表论文的时候,还是要先去选取目标期刊,然后再找到这本期刊的投稿邮箱,或者是找到靠谱的论文发表机构,由代理进行代投,最后都是发表到纸质期刊上的,见刊后一两个月左右被知网收录,就可以检索到了。
刑法 张明楷民法 贺卫方法理 张文显
(一)专著1.刘云《汉语篇名的篇章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2.刘云《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建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二)编著1. 参编邢福义主编《文化语言学》(增订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2. 参编邢福义、吴振国主编《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 参编俞士汶、黄居仁主编《计算语言学前瞻》,商务印书馆,2005年。4. 参编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商务印书馆,2006年。5. 参编李宇明主编《语言学概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6. 参编邢福义、吴振国主编《语言学概论》(第2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三)论文1. 李晋霞、刘云,修辞上的点面格,《修辞学习》1998年第4期,P35-36。2. 刘云,“除了”究竟除不除,《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P41-44。3. 刘云、李晋霞,“动宾式动词+宾语”的变换形式及宾语的语义类型,《江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P44-48。4. 刘云,重叠论文索引,《汉语学报》1999年2期。5. 刘云,定标性状小句,《江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P51-55。6. 刘云、俞士汶、朱学锋,现代汉语合成词结构数据库的开发及应用,张普主编《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P273-278。7. 刘云、李晋霞,“偶尔”与“偶然”,《语文知识》2000年第6期,P30-33。8. 刘云,汉语构词的计量研究,《语文建设通讯》(香港)2001年第2期,P27-33。9. 刘云,歧义的潜在性及其自动消解,《高等函授学报》2001年3期,P2-4,12。10. 刘云,施受关系自动识别中的语义句法问题,黄昌宁、张普主编《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P21-26。11. 刘云,自足的性状小句与成活的性状小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P95-100。12. 刘云,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汉语学报》2001年1期,P88-93。13. 刘云,反语的生成机制,《高等函授学报》,2001年5期,P29-30,33。14. 刘云,格式歧义及其消解和分解,张全、萧国政主编《HNC与语言学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15. 刘云、李晋霞,“V双N1的N2”格式转化为粘合式偏正结构的制约因素,《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2期,P21-27。——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P75-81。16. 刘云,中文期刊刊名的构成研究,《汉语学报》2002年第1期,P162-166。17.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P113-116。18. 刘云,篇名中的冒号,《江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P58-61。19.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型并列,《汉语学报》2002年第2期,P73-82。20. 刘云,新词新义集萃,《辞书研究》2001年5期、2002年3、4、5、6期、2003年3、5、6期。21. 刘云,汉语的七音节篇名,《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第2期,P122-127。22.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性孤立结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P120-123。23. 刘云,篇名的篇章化,《语言研究》2003年第3期,P29-32。24. 刘云,语词的篇名标记及其作用,《语文建设通讯》(香港)2003年2期,P3-10。25. 俞士汶、朱学锋、刘云,现代汉语广义虚词知识库的建设,《汉语语言与计算学报》(新加坡)2003年第1期,P89-97。选入徐杰、钟奇主编《汉语词汇·句法·语音的相互关联——第二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90-101。26. 刘云,一个新的前缀——零,《辞书研究》2003年5期,P136-139。27. 刘云,篇名的话题性说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2期,P69-76。28. 李晋霞、刘云,面向计算机的二重复句层次划分研究,《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P147-153。29. 李晋霞、刘云,从“如果”与“如果说”的差异看“说”的传信义,《语言科学》2003年3期,P59-70。30. 刘云,篇名的称名性说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2003年3期,P73-76。31. 刘云,新闻篇名运用引号实现的各种转换,《修辞学习》2003年4期,P46-47,49。32. 刘云,新闻标题中的人名艺术,《当代传播》2003年4期,P92。33. 刘云,论篇名语言的标记性,《云梦学刊》2003年4期,P104-107。34. 李晋霞、刘云,论定中V双+N双词汇化的制约因素,《当代语言学》2003年4期,P289-298。——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35. 刘云,篇名中的结构助词“的”,《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1期,P88-95。36. 李晋霞、刘云,新版《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的贡献,《辞书研究》2004年第3期,P64-70。37. 刘云,篇名中的省略号,《汉语学习》2004年第3期,P32-36。38. 李晋霞、刘云,“由于”与“既然”的主观性差异,《中国语文》2004年2期,P123-128。39. 刘云,术语泛化的途径、特点和动因,《修辞学习》2004年4期,P14-17;选入《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年12月),P342-350。40. 刘云、俞士汶,“句管控”与中文信息处理,《汉语学报》2004年第2期,P56-62。41. 刘云、俞士汶、朱学锋、段慧明,现代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建设,《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第1期,P130-136。42. 刘云,“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的问题与措施,载李克武主编《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P203-211。43. 龙海平、刘云,《世界语法化词典》述评,《当代语言学》2005年第3期。44. 刘云、李菡,标题中的语词标记面面观,《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1期,P83-87。45. 刘云,“PK”来了,《语文建设》2006年第1期,P58。46. 李晋霞、刘云,《现代汉语:历史与社会语言学》述评,《当代语言学》2006年第3期,P265-271。47. 李晋霞、刘云,从概念域看单音方位词语法化的非匀质性,《语言科学》2006年第4期,P3-13。48. 刘云,“被”字结构宾语隐现的制约因素,载邢福义主编《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P207-216。49. 刘云、何婷婷,网络语言的前世今生,《网络传播》2006年第7期,P42-43。50. 刘云,现代汉语中的对举现象及其作用,《汉语学报》2006年第4期,P75-85。51. 俞士汶、朱学锋、刘云,面向自然语言理解的汉语虚词研究,载嘎日迪、吾守尔·斯拉木、德熙嘉措主编《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70-279,北京:西苑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52. 何婷婷、刘云,网络语言研究蓄势待发,《长江学术》2007年第1期,P8。53. 李晋霞、刘云,复句类型的演变,《汉语学习》2007年第2期,P20-26。54. 刘云,“中文信息处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江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P93-95。55. 刘云,新兴的“开X”词语模,《辞书研究》2008年第2期,P152-154。56. 罗耀华、刘云,揣测类语气副词主观性与主观化,《语言研究》2008年第3期,P44-49。57. 龙海平、刘云,《变化中的欧洲语言》述介,《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4期,P314-316。58. 刘云,说“X门”,《汉语学报》2008年第4期,P80-86。59. 刘云,复句关系词语的离析度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6期,P15-21。60. 刘云,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自动分析的难点,《长江学术》2009年第1期,P103-107。61. 刘云、龙海平,《语言接触与语法变化》简介,《当代语言学》2009年第1期,P86-88。62. 刘云,汉语词汇统计研究述评,《汉语学习》2009年第1期,P62-69。63. 刘云,“裸”族新词探微,《辞书研究》2009年第2期,P149-154。64. 刘云,复句自动分析的目标和意义,《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P40-44。65. 刘云、李晋霞,论频率对词感的制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3期,P1-7。66. 刘云,双音节词重叠类型的功能解释,载汪国胜、谢晓明主编《汉语重叠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P110-119。67. 刘云、杨红,重叠论文索引(增补),载汪国胜、谢晓明主编《汉语重叠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P536-580。68. 李晋霞、刘云,论推理语境“如果说”中“说”的隐现,《中国语文》2009年第4期,P359-364。69. 刘云,汉语书面语的语码夹用现象及其语用价值,《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P190-193。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2期以论点摘要形式转载(P154)。70. 龙海平、刘云,《语法的起源:一种重构》述评,《当代语言学》2010年第1期。(P75-79)71. 刘云,“之X”的词汇化及其动因,《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3期。(P64-70)72. 罗耀华、刘云、樊城呈,《认知语言学与第二语言习得手册》(2008)介绍,《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4期。(P317-319)73. 刘云、王耿,现代汉语词汇的嬗变与中国当代社会的变迁,《华中学术》2010年第1期。(P313-319)74. 刘云,“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刍议,《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P81-83)75. 刘云,新兴的“被X”词族探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P102-106) 2008年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一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2005-2006学年度获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优秀奖二等奖。2007-2008学年度获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优秀奖二等奖。2005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方块壮字的编码输入》 (韦名应)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2006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浅析人名中的修辞》 (黄丽丽)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二等奖。2008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体育新闻标题》(王耿)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三等奖。2008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当代新词“X门”探析》(曾李)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
2、《从“位格”看堕胎伦理困境的解决》,《哲学动态》,2012年第8期3、《如何造物我才在》,《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年第5期4、《主体间性:马里旦、萨特、哈贝马斯与胡塞尔的比较》,《中国现象学与哲学研究》,2012年卷5、《论“幸福感”的形上本质》,《伦理学与价值论论丛》,2012年卷6、《成教大学生网络人格异化的哲学反思》,《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7、《从中西方文化的本质区别看科举制的兴衰》,《湖北招生考试》,2010年第12期8、《论中西方“天人合一”思想的本质区别》,《北华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9、《人的存在的形而上学视角下的性道德研究》,《伦理学与价值论论丛》,2010年卷10、《向死而在:海明威老人与海的本体论诠释》,《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11、《论土家族灵魂观的传统文化内涵》,《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12、《牟宗三真的“误读”康德了吗?——就“智性直观”问题与邓晓芒老师商榷》,《<儒家伦理新批判>之批判》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13、《从“智的直觉”论牟宗三对康德“道德律”的批判》,《<儒家伦理新批判>之批判》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14、《从“智的直觉”论牟宗三对康德批判哲学的批判》,《孔子研究》,2007年第6期15、《生态伦理的“位格”向度探析》,《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16、《道德与自然:“形上之道”与“形而上学”的本质区别》,《伦理学研究》,2007年第4期17、《“沉思”的形上性与非形上性——兼论“形而上学”与“形上之道”的本质区别》,《社会科学论坛》,2007年10月学术研究卷18、《从实体到主体——西方古典形而上学的终结与转向》,《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0期19、《牟宗三真的“误读”康德了吗?——就“智性直观”与邓晓芒老师商榷》,《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20、《道德学的净化——从康德学说论道德学的义务论本质》,《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21、《墨家功利观与西方功利主义的比较》,《湖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22、《马克思真的是“自由”的马克思吗——论马克思自由观与西方自由观的根本区别》,《唯实》,2004年第10期23、《澄清“形而上学”与“形上之道”同一性之误区》,《武汉大学、辅仁大学哲学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2007年4月。作为武汉大学优秀博士生参与博士生论坛,并在会议上宣读论文24、《“三谛圆融”密意探微》,《觉群》,2007年第4期25、《浅谈〈西游记〉的佛法真意》,《普觉》(新加坡),2008年第10期26、《专弘净土,密护禅宗——浅析印光大师禅净思想》,《弘化》,2008年第5期27、《执理废事,即为邪见——浅析印祖之理事观》,《净土》,2008年第6期28、《印光法师伦理思想浅析》,《弘化》,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