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局已明,群体性过度恐慌是最大的病毒
解筱文
中国的事情,怕就怕走极端,群体性忽左忽右。老祖宗的大智慧告诉我们,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方可长盛不衰。新冠肺炎初期,疾控部门和地方政府隐情不实报,大事化小,以常规手段“冷处理”,向外传达的信息是 “人不传人”“可防可控”,结果事与愿违,造成后患,损失巨大,拖累全民买单。
而当疫情真相大白后,又急剧转到另一个极端。凡是涉及该病毒对人产生影响的可能被不断抛出,诸如眼睛结膜传播、粪口传播、人与人15秒可传染、气溶胶传播、潜伏期最长可达24天、病毒不怕炎热湿润天气等等观点,一些观点缺乏实证性数据支撑或为极小概率的可能。
也许很多观点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在今天这样异常发达的新媒体时代,这些新闻信息的极速扩散和聚合,让相当一部分群众心生恐慌。虽然一些观点也被后来辟谣,但受制于之前“人不传人”误导,很多人还是“宁可信其有”。这个时期,比病毒更可怕的其实是群体性过度恐慌。过度恐慌究其根本,其实是我们对此不知底细的恐惧。
当然,生命至上,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应该得到珍爱,不在灾难中的个体,很难体会到患者被病魔的折磨,很难体会到医护等一线人员的艰辛努力。对于他们,特别是患者,一定会有恐慌,特别是面对死亡的恐惧。但是,更多远离灾难发生地的个体,除了报以悲悯和同情,而无能为力之时,就应该更好的求生,心向美好,看到更多希望。
让我们看一组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的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将此类比,虽有悖我们的情感,但是可以让更多的生者,以更加理性的心态面对,积极消融恐慌,科学坦然应对,主动参与抗击。
截至2月14日16时30分,全国感染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63940人,死亡病例1381人,全国确诊病死率为2.16%;武汉累计确诊病例35991人,死亡病例1016人,病死率2.82%;湖北省确诊病例51986人,死亡病例1318人,病死率2.54%;外省市区,确诊病例人数排第二的广东省,累计确诊1261人,死亡病例2人,病死率0.16%,北京市累计确诊病例372人,死亡病例3人,病死率0.08%。作为新冠肺炎发病原点城市,武汉市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及流动人口共计1400多万人。按照累计确诊病例35991人计算,确诊概率2.5‰,病死率7.3/十万。如果将由武汉发病而非武汉确诊就医人数统计在内(非武汉地区确诊和死亡的人数以50%计),确诊率2.86‰,病死率1.35/十万。而2018年,武汉市自然死亡人口4.79万人,死亡率5.51‰。远离武汉的北京市,2018年末常住人口 2154.2 万人,全年人口死亡率 5.58‰,1998至2017年的20年间,一直在5‰左右。从中可见,新冠肺炎被确诊的概率、病死概率远低于自然死亡率。
再根据国家卫健委法定传染病疫情数据,2018年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7770749例,死亡23377人。其中,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死亡3163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死亡19332人。也就是当年呼吸道传染病年死亡人数超过目前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数,并且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播传染病死亡人数远高于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人数。
实事求是地讲,新冠肺炎确实存在难治疗、难防控,但是不代表不能防控和不能治疗。我认为,它一定有其规律,必然遵循我们已知的三个基本科学常识,即:随距递减原则、能量有限原则、能量守恒定律。如果这个病毒传播超越这三条常识,那么人类现在的科学认知恐怕要彻底颠覆!
第一,随距递减。该病毒作为一种物质,它的传播会随着离传播源的距离越来越远而逐渐递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做的各种隔离措施,拉大或阻断病毒传播距离。从地域看,原发地产生的患者,其病毒携带能量和传播力肯定远高于第二次及第三次等传播者,病毒能量总体处于层层衰减状态。这也就是在同条件下,源发患者病重,而二次传播患者较轻的缘故。这也就是专家所讲的,抗击的最后,病毒不断衰减,越来越弱,变成流感,最终人体适应性增强。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该病毒在传播中产生新的种种变异,若与其他物质结合,产生更大威力的病毒,我们怎么办?我想说,如果说该病毒是自然进化而来的,那么它距离上一次类似影响的“非典”才17年,这样的概率就又一次发生在中国,已经令人称奇了,如果在传播中还能短时期再变异成更厉害的病毒,那么不是某些人类有问题,就是大自然已经对这个星球失望了。
第二,能量有限。对于患者个体而言,无论是病毒“超级个体”,还是“普通携带者”,其携带的病毒总量有大小,但是一定是有限的,所散发传播的病毒量是一定的,绝不可能是无限度的。中国疾控中心、北京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等机构学者对截至1月26日30个省的8866例病例进行分析,日前发表的研究论文《2019年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中表明,新冠病毒(SARS-CoV-2)的基本传染数R0估值为3.77(基本传染数R0指的是在流行病学上,在没有外力介入,同时所有人都没有免疫力下降情况下,一个感染到某种传染病的人会把疾病传染给其他多少个人的平均数)。对于社会大众,如果不能正确理性认知把握,当看到诸如媒体报道,某商场确诊一名患者,数千名群众居家隔离等消息,难免不引起更大恐慌。
第三,能量守恒。病毒作为一种物质,它必然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载体传递给另一个载体,而且能量形式可以互相转换。无论西医,还是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就新冠肺炎的病毒这种物质而言,其本身并不能消失,而是物质形态和能量形态的转换。病急处,西医主杀毒;病缓处,中医主调养转换。最终,不管是人工病毒,还是自然进化病毒,都要被人体适应,包容转换,和平相处。所以,一味地杀毒,并不是源头和系统治病和抗击。从发病源头的武汉和广州等医院的治疗效果看,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更佳。这对于治愈二次以上传播患者,以及其他地域非重症患者,中医将可以更大发挥优势,这意味着在实质性西医治疗药物以及疫苗未问世之时,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看家本领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肺炎,以护佑更多人的健康,或许将探索出更多可能。
从上可见,我们无疑就没有更多理由过度恐慌。其实,群体性过度恐慌比新冠肺炎病毒更为可怕。因为恐慌,新闻发布中,官员数据反复出错、专家口误,这样必然影响决策;因为恐慌,社区人员,丢下送医的患者,让其在寒夜里不知所措,这样必然伤害群众感情;因为恐慌,加剧防控矛盾,造成人群对立,并且一些群众缺乏科学常识,如有人酒精消毒不慎,引发火灾等等,这样必然造成不必要的次生灾难和社会矛盾。
从公开的数据预判抗击新冠肺炎的周期,迎来拐点,全面制胜,绝非短期可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人需要强大的心理和决胜的定力,做好持久抗击准备。
截至2月14日16时30分,全国感染新冠肺炎的确诊人数是63943人,较昨日增加3698人;疑似病例10109人,较昨日增加2450人,治愈病例6928人,较昨日增加1282人。按照2月14日以来数据保守估算,从现在开始即使每天平均治愈出院2000人,最快治愈存量患者,最少需要27.8天时间,假设这27.8天内,每天确认患者平均又新增1000人。那么,还需要13.9天,这一共则需要41.7天。假设41.7天后,再基本无疫情上报。那么,从现在算起,最快全面打赢阻击战,应该是3月底,当然这是理想状态,也是极为乐观的期望。参考与之相似的“非典”,曾持续大半年才全面搞定,而新冠肺炎从目前看,危害影响远大于“非典”,折中考虑,也应该在4月底或5月初。
虽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周期较长,但是就在2月13日三件大事,值得我们注意,也预示着正迎来曙光。
2月13日早上发布的疫情数据中,湖北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其中新增“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也就是湖北地区将新冠肺炎病例定义为实验室确诊或临床诊断确诊,这可以让病源集中地的更多感染者得到及时有效的隔离救治,防止了不必要的扩散,最重要的是盘清了患者底数。
2月13日上午,湖北省、武汉市两级党委一把手同时被调整,新的地方主要领导力量及时到位,这表明上面对疫情局势已有充分把握,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意志更加坚定。
2月13日晚,中国生物宣布已完成对部分康复者血浆的采集工作,成功制备出用于临床治疗的特免血浆。目前用康复者特异血浆临床治疗11例危重病人,治疗效果显著。这也就意味着,更多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病情有望由重转轻,病死率进一步降低。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具有科学的判断和认知,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减少广大人民群众无谓恐慌。持续保持冷静、理性的心态,积极主动作为,坚持“两条腿”走路,注重科学防范,有序复工复产,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争取早日全力歼灭。
因为,集体性的过度恐慌会加重全社会的焦虑,放大病毒的狡猾和可怕,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解筱文:战略学者。主评时政、商业、铁路、文化。
现在已有多省公布开学时间,其中高三年级4月7日开学的最多,估计除个别省市外,大部分省市将在4月20日以后高中、初中、小学将依次全部开学。但各高校开学的时间基本上都没有确定。 现在确定高校开学时间的有:
1、浙江省:高校接4月下旬开学做准备,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甘肃省:高校可安排4月13日返校,全部开学可按4月20日准备。
3、青海省:4月1日至4月15日陆续开学。
4、山西省:4月10高校本硕毕业年级开学。
5、新疆:4月8日起分批错峰陆续开学。
6、江苏:按照4月13日为开学起始时间做好开学准备。
7、四川:毕业年级、医学类、有科研要求的学生按有关规定报批后可先安排返校复课。
8、广西:4月14日起,高校医学专业和医学类院校、高校毕业年级有序开学;4月21日起,其他年级有序开学,具体开学时间由各高校研究确定
为什么其它年级的学生开学了,而大学却不能开学呢?而且又要求大学生不开学不能返校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某一所大学的学生,可能来自于全国各地,也可能还有国外的留学生。而不同地区的疫情轻重不同,有些地区新增确诊病例持续不断,虽多为境外输入型病例,但仍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推迟开学,等各地疫情平稳后再开学较合适。
与高中、初中、小学相比,某一高校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多。一般的高校都有成千上万名学生,有些学校甚至有几万名学生。这些学生在一起,人员较密集,一旦发生传播,受到的损失较大。
大学生应用网络的能力较强,自制力、自学能力也较强。老师在网上授课时,学生学习的效果较好,即使课堂上没学会,也可通过课下查资料、自学学好。不像一些小学生,甚至是初高中学生,离开家长的监督就学不好,不会学。
所以大学生可先继续进行网上学习,等疫情平稳后再开学较合适。
截止目前为止,还没有收到哪个大学已经开学的消息,当然,江苏省第一个出来申请于4月13日高校有序开学,而江苏各学校也根据学校情况制定了开学预案,陆续申请开学。大学开学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因高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开学后悔形成全国性的人员流动,对疫情防控有一定的影响。
但,目前已有几个省份宣布了高校的开学时间,这些省份大都疫情比较轻,而且高校的开学必须经过该省份教育局的决定后才能申报开学工作。而高校开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返校问题,全国各地的学生疫情情况不好统计,高校所在省份疫情情况并不能做出代表性决策,所以高校开学难。
我是一名高校学生,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我曾向导师申请回校继续完成试验,但因为我就读的学校在广东,广东疫情比较严重,导师直接否定了我的申请,并和我说,没有学校的通知,谁都不能提前回校。就今年疫情的情况而言,高校不开学,自己去学校的行为当然不可行,除非自己不住学校,也不让学校老师,领导知道。高校不开学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师生的人身 健康 ,保障学生在开学时能毫无担忧地学习、工作。很多高校不开学害怕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返校,学校不好管理,并且高校一般都对外开放,外来人员入校也很难管理,因此,高校暂不开学是最好的办法。
尽管教育部指出,“各地区可根据当地疫情情况制定中小学的开学预案,但疫情不结束大学不开学”,但一些疫情不严重的省份已经通知高校的开学时间。具体有:山西本硕博毕业年级于4月10日正式开学,高职高专于4月15日开学;江苏高校于4月13日起分批次开学;青海本科、高职于4月1日-15日陆续开学。
通知高校开学的省份中,大都疫情已经结束或者疫情情况比较轻,但最主要的还是高校能对即将返校的学生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做好管理,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总的来说,高校暂时不开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师生的人身 健康 ,没有学校的通知,自己私自回校的行为不可取。
从21省公布的开学时间安排上看,大学生开学都是最后一批,基本上和幼儿园开学时间差不多。这么安排肯定是有原因的。
大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有些还来自疫情比较严重的省份,例如湖北省,如果开学时间安排的过早,这些省的学生无法按时返校。
大学生在返校过程中,需要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具有一定的传染风险。
除了大四毕业生,其他年级的大学生课程没有那么紧急。并且已经在网上进行了网课学习,比起中小学生,大学生自学能力比较强,通过网课和自学相结合,基本上不会有影响。
既然不那么紧急,为了减轻防控压力,大学生开学都是安排到最后一批。
教育部明确规定,严禁学生提前返校。
没有接到正式开学的通知,千万不要私自去学校。
因为疫情影响,大学都采取了封闭管控措施,除了已经上班或者值班的老师,其他人员进不了学校。
2月初,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两名大学生由于擅自提前返校,并且在返校后没有及时向学院报告,这两名大学生收到了校方的纪律处分。
对于大四毕业班的学生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如果涉及到实验过程无法完成,可以和指导老师协商更换题目。
虽然平时无法更换题目,但在特殊时期,应该还是可以更换。
对于其他年级的大学生来说,现在的重要任务就是按照课程安排,认真上网课,做好课程作业。
如果有空余时间,可以读读书,学学英语。
不论开学还是不开学,都要认真学习,家与学校只是学习地点的不同,学到的知识才是自己最大的财富。
大学可以开学,但需要很长时间,而如果所在学校并没有发出返校通知,学生千万不要自行返回学校。
大学的开学和中小学开学,面临的问题是截然不同的。中小学开学,只需要考虑本地疫情,因为老师学生基本上都在本地,只要不去疫区,不接触确诊患者等等,大概率是没有风险的。但高校不一样,高校绝大多数学生都在异地,一旦开学会造成大范围的人员流动。这些学生在所在地可能没有感染风险,但在返校路上却可能会接触到感染者,而回到学校,他们又可能把病毒传染给其他同学。
另一方面,中小学开学后,如果发现感染,可以马上停课停学,全体回家居家隔离。但大学生不可能,他们没办法再返回自己的家,只能在宿舍里隔离。而以宿舍的人员密度,作为病毒的培养皿是在合适不过了。
所以说,高校的开学风险远大于收益。教育部提出三错的开学思路,实际上就是要让风险缓慢释放,并不代表就没有风险。
目前,江苏、青海、山西、浙江等6个省份确定了高校开学的起始时间,青海已经有高校开学,而江苏的开学方案基本已经确定。而按照目前的报道,青海优先开学的是以本地学生为主的职业技术学院,而南京则让东南大学等作为首批开学学校。
在真经看来,分批,不只是针对不同学校,也针对同一学校的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生。不管是按照防控要求还是教育部的要求,应该优先让本地学生开学。而即便是让外地学生返校,也应该让硕士博士和本科毕业班先返校,正常运转两周后,再让其他年级陆续返校。而目前得到的消息,有些高校是要求学生两周内全部返校,真经认为这样就失去分批的意义了。
不过,不管怎么开学,大学生都只能在接到返校通知后才能返校,学校会给学生们预留足够的时间购票。学校也反复强调,在接到通知前,请学生不要提前返校。目前仍然是安心居家,做好在线学习。
我是数学李老师,来说说我的看法。
虽然随着我国疫情形势不断好转,开学的地区越来越多。但关于大学开学时间的相关通知,只有江苏地区部分高校有相关的消息。 中国药科大学:我校将于2020年4月13日起分期分批、错时错峰开学。具体报到时间及相关要求将由学院通知到每位学生。
中国矿业大学:我校将于4月15日—4月18日安排全体同学有序返校。
除了这两所大学外,江苏省其他地区部分高校业拟定好了开学时间,江苏地区应该是全国各地高校开学比较早的地区了。而且不仅是高校,江苏地区的幼儿园的开学时间在全国来说也是比较早的。可见江苏省对于开学这件事还是很积极的。
虽然我国疫情形势持续好转,但国外疫情形势严峻,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经突破110万例。对我国来说,严防境外输入已是疫情防护措施的重中之重。 大学不急于开学也不能开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大学生流动性大:大学学生大都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地区,流动性极大,一旦开学就会面临比较大的风险。
大学生返校途中有风险:现在我国境外输入病例来势汹汹,在大学生返校途中,有乘坐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容易出现交叉感染等风险。
大学生宿舍人员密集: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内,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人员密集,流动性大,具有比较高的传染风险,所以不建议大学过早开学。
其主要的原因如下:
①:大学生遍及五湖四海,行踪广阔,疫情没有完全解除,返校途中潜藏着病毒传播感染的风险。
②:大学校园人口密度过大,不利于疫情的防控。目前按照相关开学安排,开学的第一批次也应该是大学毕业生。
以天津为例,前两日我分析过天津高校相关数据,其中得志天津共有57所大学,2019年毕业生,各高校平均是7500人左右,那么一学年毕业的人数达到427500多人。
注意一点:
高校毕业生在学校经过短暂的毕业设计、答辩之后就要开始寻找工作,又是一番奔波。各高校毕业几乎是同时间进行,那么在极大程度上会增大人流量,同样在一起,没有解除的情况下,还是有很大的风险。
③:高校就是半个 社会 ,说的没错。围绕着高校展开的工作,实在太多。各高校周边环境错综复杂,人口往来数目较大,在这个时期不适宜,这种情况发生。
以下为各地区高校个数排行(部分):
先前就有直观的例子,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在大学么宣布开学之前学生不可以返校。
①: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向外通告疫情期间,该校一名研究生和另一名大四学生擅自提前返校,没有向学校通告被给予警告处分。
②:江西理工和景德镇陶瓷大学同样有学生上次提前返校被给予纪律处分。
③:中国石油大学周某某擅自回校,被给予警告处分,其辅导员被取消一年评优评先资格,一年内不得晋职晋级……
现在很多的高校都是实行纪律处分,学生一旦违例,会有一年的考察期,如果考察期间没有犯过错,处分可以申请取消。
如果临近毕业,仍然受到处分,并且没有取消,可能会受到延期毕业的要求……
孰轻孰重,可想而知!
目前面临毕业的学生所受到的压力也比较大,但是你们要知道现在大家都是处于统一起跑线,相应的就业政策也会扶持,所以大家不要着急!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全国各地至今仍然未能正常“复学”,连我们一年一度的高考也都被迫延期至7月份举行,整整推迟一个月。同时也强调,2020年大学的招生工作会在8月底完成,而秋季开学也响应顺延到9月中上旬。
至于说今年春季的大学为什么至今为止还没有开学?当然是疫情的因素,因为我国现有大学生人数超过3000万以上,其中需要在各地流动的就达到了1700多万,这样以来会在大规模人员集中性流动过程中构成重大的聚集性感染风险。值得注意的是,明确规定学生不得提前私自返回学校。
另外,这1700多万大学生的流动,除了对自身的 健康 安全产生影响外,也会直接或者间接给当地(大学所在地)防疫带来巨大压力,搞不好就是一个城市的难题。与此同时一路上的交叉感染风险也是防不胜防的,如果一旦一例出现,那就要集中隔离一车人。
总之,大学还不同于当地的小学、初高中等学校,它是一个人员往来非常广泛的(有些大学是面向全国性的),防疫起来难度就加大了,不仅关系到当地,也需要沿路的一系列配合措施得力才行。今年的东京奥运会都未能如期举行,可想而知疫情的影响有多大。
有人问,高三初三要开学了,其他年级也会错峰开学,大学什么时候开学?
大学生想早点开学,这是人们能够想得到的。
年轻人是耐不住寂寞的,疫情的约束,让他们不得不也呆在家里,一呆就是两三个月。这个漫长的假期,他们无所事事,这让他们的生活变得过于单调与枯燥。
但是,没有开学的通知,他们无法开学,没有开学的通知,他们也不能返校,疫情时期的任何事情,都需要深思熟虑。
大学开学其实比中小学开学影响要大得多。
1、大学生人数多,覆盖面广,人员涉及的地区比较多,容易造成人员的更大幅度的流动,所以,在疫情没有得到控制之前,不应该开学。
2、大学生的生活范围比较广,一所大学往往带动了周边的各行各业,而当前防疫的需要,很多的行业都还处于半停滞的状态,如果大学开学,势必将这些行业供不应求。而且还无法对大学生进行保护供应。这也是防疫工作不相配的。
3、大学生的学习环境流动性大。大学里面基本上没有固定的班级,很多基本上都是选课选班,大教室比较多,人员流动比较大,学校里面人数多,对防疫防控工作做起来非常困难。无法像中小学那样,小地方好操作。
4、对大学生的管理难度更大。大学生都已成年,他们各有个性,而且,各有特点,对他们的管理相对来说比较难,再加上大学管理的自由性,无法让他们一时适应封闭式的管理,或者,严格式的管理,一旦开始,面临的问题将会越来越多,甚至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所以,在以前没有完全控制之前,大学生是不会开学的,毕竟,防疫工作才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不能开学,学生们就自然不能到学校去,学校里面的管理自然是封闭的,是不允许学生私自提前入学的,那样更加不方便管理了。
所以,大学生们,如果还没有开学的通知,请别轻易到学校去,在家耐心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吧!那你在家上好网课吧,你们是成年人,你们都是知识分子,你们该知道怎么做了。
另外,作为大学生,也应该更加积极的配合防疫防控工作,不能添乱,虽然家里的生活比较枯燥,但是,枯燥的生活与疫情的严重相比,熟轻熟重,应该是分得清了吧?
眼看着高中,初中都要开学了,你们也别太急,大学生的开学也应该在筹划之中。该来的自然会来,该有的通知自然会有,静待佳音吧!
任何层级和阶段的学生开学都要经过国家的科学评估和研判,所以,大学生开学的时机还不成熟!
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学校没有宣布开学的时间,学生是不可以私自返校的!
一、大学的流动性强,开学要求更严格!
我们国家目前有1000多万大学生,需要跨省进行流动,甚至还有很多海外留学生需要到我们国家来做交流生。所以,这都要求确保学生所在地和学校所在地都保证绝对的安全才可以!
鉴于目前全球疫情的传播和防控形势,除中国以外,现在全球的确诊人数已经突破100万人。全球已经有超过206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确诊病例的出现,所以目前来看,无论是国内的防控形势,还是国外的防控形势都不是非常的乐观,所以开学的条件还不成熟!
二、各地都将大专院校的开学时间定为了最后一批!
鉴于这种特点,各地将大专院校学生开学的时间和小学生的开学时间基本定为了一致,按照目前的开采进度来看,大学生开学最早也要到四月底,甚至是五月初。所以近期开学的可能性非常小!
三、在学校通知返校之前,千万不要私自返校!
很多大学生已经在家呆的不耐烦了,都想提前回到学校,和同学们见面,但是我奉劝有这个想法的大学生们,千万不要以身试法,已经有多起类似的案件发生,未经学校允许私自返校的大学生都已经受到了学校的惩戒处置,甚至是还受到了行政处罚!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每个人的安全和学校的安全,还希望大家能够配合!
因此我认为现在大学的开学时机不成熟,并且不要私自返校!
朋友的孩子在外地上大二,这个寒假跟很多同龄人一样,受疫情防控影响,大学也推迟了开学的时间。
孩子整天在家作息时间不规律,每天晚上12:00之后睡觉,早上九点左右按时醒来,将自己的学号挂到网课上,然后继续睡到11点左右起床,家长也非常着急,总是盼望着学校尽快开学。
前两天,我还见到这个孩子,他跟我说,在家待的实在无聊。因为同龄人不多,所以想自己也盼着早点儿开学,可以跟同学一起上课,一起玩儿。
我觉得究其原因,因为小学、中学,大多数的学生来自于学校附近,即便是有个别外地的,但是数量不是很多。反观之大学涉及到人员的省内流动,国内流动,甚至不少大学,有国外留学生等等这些人员流动会。
另外关于提出所说,不开学自己可以去学校可以吗?学校现在应该是封闭式管理,即便就是到了学校所在的城市,你也无法进入校园。
文/广州威尔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自2020年1月底疫情开始蔓延,以湖北为核心迅速向中国其他省市地区扩散。据威尔森调研显示,截止2月14日,全国至今有28%汽车经销商开门营业,汽车厂家受供应链影响生产也迟迟未能全面恢复。已经历2018年和2019年连续负增长的中国乘用车市场,会在2020年跌入更进一步的深渊吗?
威尔森通过收集大量市场信息,并结合威尔森的预测技术,此时就2020年乘用车销量做出以下三种可能性预测:
乐观:2月疫情控制,4月市场完全恢复,国家出台有效刺激经济政策;
中等:4月疫情控制,5月市场完全恢复,国家出台有效刺激经济政策;
悲观:6月疫情控制,7月市场完全恢复,国家出台有效刺激经济政策。
值此期间,威尔森准备了7场专题直播分享,7份车市战疫策略分析报告,从区域市场、细分市场、应对策略、保值金融、新能源、渠道、车型配置方面修炼战疫“内功秘籍”。
以下是专题一《疫情对各区域市场的影响研究》的精彩内容分享:
报告根据全国各大省市的市场份额及增速表现,快速定位出18个省市为重点关注市场,并结合疫情和各省的经济结构,将重点关注省份划分为重灾区与轻灾区,从细分市场及品牌的角度针对性指出各个省份的危机点与机会点所在,为企业瞄准需求、开拓客源、调整销量、积极营销做好准备。
在18个重点关注省份中,湖北、广东、浙江、河南、湖南、重庆、北京、上海、天津等9个省市场地区受到的疫情影响较为严重。
疫情之车市“重灾区”:
湖北、湖南、河南、广东(不含广州、深圳)、重庆、浙江(不含杭州)
在重灾区,主流轿车和SUV基本都受到影响,其中广东省的轿车市场受影响较大,河南则是低级别的轿车和SUV,以及商务车,浙江省在B级以上轿车和A\B\C级SUV受影响较大,其他地区则SUV受影响。
从品牌的角度来看,日系车与豪华车因核心销量普遍集中在“重灾区”,将全面受到威胁。自主品牌中,吉利、比亚迪、广汽传祺受影响较大,另外湖北的两个品牌东风风神和东风小康也将受影响严重。
疫情之车市“轻灾区”:
山东、江苏、福建、陕西、四川、广西、云南、西藏、新疆
在轻灾区,微型车和A级MPV需重点关注,大众、通用实力较强,自主品牌势均力敌,豪华品牌整体较弱。
山东省 – 机会市场:销量及增速均高的济南、青岛和烟台是最值得关注的城市;威海和淄博市场虽不大,但具有增长潜力;临沂市因销量较大,也应该适当关注。山东省地势平坦,轿车更适合当地需求;另外,因小企业主的生意需要,MPV在山东拥有较好的市场。
山东省 – 优势品牌:合资品牌中,最强的对手是大众系和通用系,北京现代也需要关注。自主品牌中,五菱和长城实力不容忽视,江淮和一汽奔腾在山东亦积极发力。豪华品牌中,“老牌”奥迪最受欢迎,另外,山东对二线豪华品牌青睐不减。
江苏省 – 机会市场:重点关注苏州、无锡、南通、徐州、常州等发展快速的市场,销量较高的南京也需要关注,杨州和泰州是相对稳定的市场。 江苏地势平坦,近年经济发展迅速,A-D级的轿车需求较大,商业方面也更偏好高端的MPV。
江苏省 – 优势品牌:合资品牌中,大众系和通用系在江苏非常强势,北京现代相对也比较关注江苏。 自主品牌中,除了上海汽车和东风风行,大多数自主品牌在江苏势力不突出。 豪华品牌中,各豪华品牌在江苏表现都较强,投入也比较多。
四川省 – 机会市场:省会成都销量占比很高,必须是关注的市场;另外,攀枝花、资阳、凉山增长有力,也是关注重点。 四川省是比较注重消费的地区,吃好、车也好,对于SUV有非常高的偏好,高档的SUV不乏市场。
四川省 – 优势品牌:合资品牌中,大众系和通用系在江苏非常强势,北京现代相对也比较关注江苏。 自主品牌中,除了上海汽车和东风风行,大多数自主品牌在江苏势力不突出。 豪华品牌中,各豪华品牌在江苏表现都较强,投入也比较多。
(注:本文为广州威尔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原创,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如需进一步深入采访,了解更多区域详细疫情分析,欢迎与我们联系,谢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45 浏览 2 回答
115 浏览 2 回答
90 浏览 2 回答
189 浏览 2 回答
171 浏览 3 回答
205 浏览 4 回答
129 浏览 4 回答
178 浏览 3 回答
93 浏览 4 回答
280 浏览 5 回答
351 浏览 4 回答
345 浏览 3 回答
179 浏览 4 回答
224 浏览 5 回答
199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