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欧阳修之后而为北宋文坛盟主的,是那位才高学富,四川眉山县籍的苏轼 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我们无法找出第二人来和他相比无论诗,无论词,无论散文,他都有极高的造诣:他的代表词作水调歌头和大江东去 他的前后两篇赤壁赋 宋代几位皇帝都称他奇才,他在词这一方面是豪放派的开山大师,在诗这一方面后世推许他为李杜以后的第一大家此外他有很高的政治才干,所写政论有卓越的见解,画得一手好画,也写得一笔好字,晚年对於佛学也有精透的参悟 他是一位天才,从小绝顶聪慧,七岁知书,十岁就能作很好的文章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足当时的学者兼文学家,人称「三苏」,同在古文唐宋八大家之列幼年时父亲出外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兄弟俩读书当时苏轼读后汉书,他羡幕汉那位不避权贵,身陷党锢之祸的范滂,便慨然叹道:「我若当范滂,母亲愿意吗 」母亲表示如果儿子愿做范滂,她就当那位眼看范滂为正义斗争,死而不恨的贤母这可见他少时文化教养之深以及抱负之非凡了 读到二十岁时,已经博通了经史,每天写几千字的文章他最喜欢汉贾谊,唐陆贽的著作,这对於他日后好作政论大行关系;他又好庄子的书,曾说「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这影响了他的为人及以后诗文的作风不久,父亲游学归来,带著两个儿子晋京赶考,父子三人,一日而名满京华二十一岁他中了进士,那时正是欧阳修做主考官,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欧阳修一见苏轼的文章大惊,想取为第一,因恐为门人曾巩所为,而招非议,乃抑为第二他的文中有:「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阳修不知出自何书,后来问他,他道:「曹操灭袁绍,以袁熙妻赐其子丕孔融曰:昔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何经见,融曰:「以今日之事观之,意其如此尧,皋陶之事,某亦意其如此」欧阳修退而大惊道:「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欧阳修可谓慧眼识英雄,给他说中了苏轼一生以师礼事之欧阳修死后,他在诗词中很多抒发对於这位老前辈的怀念他比那位同样被欧阳修赏识提拔,而后来恩将仇报,反而排挤欧阳修,不近人情的王安石是强得多了 他和王安石是政敌王安石在神宗朝做了宰相,实行新法,因操之过急,又如用人不当,以致全国骚动苏轼极力反对新法,乃遭受贬谪,南北奔波,不遑宁处;有一次逮捕入京,打算问他死罪;有一次被贬到遥远的海南岛他一生虽也曾在京做过翰林学士,兵部尚书,但究竟还是以外任为多他所到的地方,有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扬州,定州,惠州,昌化,廉州,永州,结果是死在常州这样一个忧患失意的境遇,他却能逆来顺受,用藐视的态度对无理的迫害作著默然的反抗他是坚强的,他绝不因一时的失意,就沉溺於酒色而不能自拔;他有高远的理想,他善於在逆境中解脱他的苦闷,拯救他的灵魂山水田园之趣,友朋诗酒之乐,哲理禅机的妙悟,都是他精神上的补药所以他无论处於何种难关,他都保持他的正常的人生 他贬在各处都有很好的治绩,如在徐州的防水,在杭州的浚湖,筑堤,开医院,都是有名的故事他在黄州时曾筑室於东坡(田园),遂自号东坡居士他的字是子瞻,死諡文忠他很好交游,友情都极深厚,那位几度相从的和尚朋友参寥子还愿陪著他到南海岛去他的作品对当代及后世的影响都极深广,当时有所谓「苏门四学士」,即张文潜,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再加上李方叔和陈履常,更称「苏门六君子」他的著作有东坡先生诗二十五卷,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六十卷,东坡乐府一卷 (选自王序中国文学作家小传河洛图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