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体育训练学研究方法论文

发布时间:

体育训练学研究方法论文

要科学的锻炼身体 首先要有一个规划 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的项目来进行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一)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①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表明自己的态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这些看法和主张必须是经过认真的思考或者一定的实践,确实是自己所独有的正确的认识和见解,或者是切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张。要使读者感到有新意,增长知识,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羽毛球运动速度和力量训练方法和生化研究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羽毛球运动速度和力量训练方法和生化研究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在羽毛球专项训练中,速度和力量练习是制胜的关键。依据运动生物化学原理,分析运动员的速度和力量对羽毛球运动成绩的影响,探讨提高羽毛球运动员速度和力量素质的一般训练方法和多球训练法,并就羽毛球运动员力量和速度素质训练过程中的营养补充提出建议。

关键词:

羽毛球;速度训练;力量训练;生化分析;

引言:

羽毛球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但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其他国家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快速崛起,已对我国形成威胁。目前,世界体育强国都在如火如荼地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在项群理论中,羽毛球属于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具有移动距离短,速度、方向多变的运动特点。随着羽毛球运动的不断发展,“移动快速”“技术全面”“特点突出”已成为现代羽毛球竞技的主要特征。力量素质是最基础的身体素质,对速度素质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1],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都是羽毛球训练中的重要内容。羽毛球运动员只有进行科学、有效的速度和力量训练,才能提高竞技水平和运动能力[2]。

1、速度和力量对羽毛球运动成绩的影响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速度有绝对和相对之分,绝对速度是“快”的基本表现形式,依赖于运动员的基础体能和技能;而相对速度是“快”的高级表现形式,指运动员的变速能力,即对速度的控制能力,这是羽毛球运动员对其基础体能和技能的一种合理应用能力。羽毛球运动员只有在具备了绝对速度的基础上,充分应用相对速度,才能在比赛中获得优胜[3]。

力量是速度的基础,提高速度不能只进行单一的速度练习,也需从提高肌肉力量着手。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是羽毛球运动中的基本素质,也是发展其他身体素质的基础。一场激烈的羽毛球比赛,运动员在场上快速移动达500次左右,其中蹬、跳、跨、步法移动、起跳扣杀等,都需要良好的下肢力量;前场的搓、勾、推、扑、挑球和后场的高、吊、杀球等,也需要一定的上肢力量和躯干力量。因此,羽毛球项目对力量素质要求较高。

从生化角度分析,运动员的速度素质主要取决于体内的能源物质,即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CP)的含量及其分解和再合成的化学反应速度。一般来说,体内ATP含量极少且相对稳定,人体速度与力量主要取决于CP的含量。由于CP在体内自行代谢为尿肌酐,所以,测定运动员尿肌酐数量可间接评定其速度与力量素质。同时,可通过10s多球训练后血乳酸的变化评定速度与力量素质,血乳酸增加越少,磷酸原(ATP—CP)系统供能能力越强,运动员的速度与力量素质越好[4]。

2、羽毛球运动员速度和力量训练一般方法

2.1、速度训练

根据羽毛球场地的特点,速度训练要以短距离、多变向急停和起动、多组数练习为主。羽毛球运动中的速度训练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在反应速度训练中,通常给予运动员多种不同类型的信号,让运动员短时间内迅速作出反应,如听口令、看信号的起动跑和变速跑等。大部分动作速度训练具有较强的专项化特点,常常与羽毛球专项动作一起进行练习。以上肢的动作速度为主,最典型的是羽毛球的“鞭打”核心动作训练。位移速度主要指下肢的移动速度,要求运动员具有快速的移动能力。羽毛球运动员的位移速度取决于步法,想要提高步法的速度和频率,除进行必要的短距离(50m、100m)速度跑和专项步法训练外,还需增加下肢的力量训练,如半蹲跳、深蹲跳、跑台阶等[5]。

2.2、力量训练

力量素质一般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3种,其中,快速力量中的“爆发力”是羽毛球运动中十分强调的力量类型。爆发力指的是在极短时间内,以最大速度克服阻力的能力。提高爆发力意味着既提高速度,又提高力量。大负荷快速训练是羽毛球运动员爆发力训练的主要方法,多采用动力性练习。上肢爆发力训练通常有俯卧撑、哑铃挥臂等;下肢爆发力训练包括半蹲负重起、双摇跳绳、蛙跳等;躯干部位爆发力训练则有直腿收腹、仰卧起坐、负重快速转体等。

3、羽毛球运动员速度和力量素质生化分析

羽毛球比赛由多个短时间高强度的回合构成,10s内的回合时间占大多数。10s内大强度运动生成的乳酸不多,在每个回合的短时间高速运动中,羽毛球运动员主要依赖于磷酸原(ATP—CP)系统供能。因此,要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必须提高其磷酸原(ATP—CP)系统的供能能力[6]。

羽毛球训练中,速度练习须与专项特点及比赛要求紧密结合。采用符合专项特点、与比赛动作相同、协调机制相似的专门或完整速度练习,对发展快速能力最有益。这些练习都要在接近比赛所能达到的最高动作速度或移动速度下进行,在降低难度的'条件下要做得更快,在加大难度的条件下要做得尽可能快,以获得必要的速度储备。羽毛球项目的常规速度训练方法很多,如10×50~60m跑、20s变速跑等,但这类训练方法使用频率不高。多球训练是提高羽毛球运动员专项速度素质最常用的方法,如多球杀上网、多球进攻、接四方球、多球前半场侧身抽球等。

研究证明,经过10球×20组的多球训练后,男运动员每组的平均完成时间为11.83±0.39s,心率最高为176.0次/min;女运动员每组的平均完成时间为15.51±0.50s,最高心率为176.5次/min;运动后的血乳酸含量平均在4mmol/L左右,主要依赖于磷酸原(ATP—CP)系统供能[7,8]。因此,通过科学的多球训练可有效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磷酸原(ATP—CP)系统供能能力。为了提高多球训练的效果,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每组运动强度达到90%,心率在175次/min以上;二是每组运动时间为10~12s,运动间歇时间为30~40s;三是练习组数控制在15~20组;四是每次训练后血乳酸为3~5mmol/L[9]。

4、提高羽毛球运动员速度和力量素质的营养补充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运动员运用不同训练方法提高速度和力量素质的同时,营养补充也不容忽视。羽毛球运动员进行速度和力量训练时,蛋白质是合成肌肉蛋白的前提,若蛋白质摄入不足,运动员可能会出现无力、身体疲惫等情况,还会影响训练情绪与训练效果。因此,必须保证蛋白质的科学补充。此外,训练前还要保证充足的糖原储备,一般是运动前6h食用一些高糖食物,如白砂糖、红糖、藕粉等。训练期间,适当补充糖分如糖水等,提高运动员的血糖水平,避免其影响运动能力。训练后,为及时恢复体力与运动能力,通常在运动后几小时内补充适量的糖分[10]。

5、小结

在提高羽毛球运动员速度和力量素质的训练中,提高磷酸原(ATP—CP)系统供能能力是关键。实践中,通过科学运用各种多球训练方法,严格控制运动负荷、运动时间和间歇时间等,同时注意运动前、中、后的营养补充,才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磷酸原(ATP—CP)系统供能能力,进而促进其速度和力量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图多·博姆帕.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2]仲丽.试论体能训练对提高羽毛球竞技水平的作用[J].绥化学院学报,2006(2):176-177

[3]战红.浅谈羽毛球运动的速度[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3):104-106

[4]林文弢.运动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5]高烨,康川.新赛制下羽毛球运动的速度要求和训练方法[J].浙江体育科学,2009,31(4):47-49

[6]李裕和,林文弢.羽毛球比赛时间结构与供能特点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7(3):26-31

[7]唐辉.优秀羽毛球运动员训练的生理、生化指标评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8):1093-1094

[8]林文弢,杨亚南.血睾酮与运动能力[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7,25(1):15

[9]林文弢,李裕和.羽毛球多球训练的生化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2):74-79

[10]蒲艳,马光成.运动营养及其在羽毛球训练中的科学补充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5):53-54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成员的身心负担逐渐加重,闲暇时间越来越少,以至于绝大部分社会成员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体育锻炼,伴随而来的是各种“现代文明病”,比如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而极少部分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们也基本处于盲目的状态,没有科学的、有效的增强体质锻炼方法,容易造成各种运动损伤。一、体育锻炼的概念运动生理学角度:人们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消耗体能的身体活动,即加强机体的异化作用,使得恢复过程的同化作用增强,机体的物质储备水平提高,从而使机体向更完善的方向转化的过程称为体育锻炼。Caspersen等人认为身体活动的概念至少包括三个要素,即:由骨骼肌产生的身体位移、引起能量由低向高变化的消耗、对体质有积极影响。运动训练学角度:人们通过适当的强度的身体活动以及运动负荷对机体新陈代谢过程的一种刺激。它能引起组织系统发生兴奋,加剧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造成代谢的不平衡,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当休息后,机体出现超量恢复的现象称为体育锻炼。卢元镇教授认为体育锻炼,即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展身体增进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二、科学体育锻炼(一)科学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则赵厚亚认为:要使体育锻炼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锻炼者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即有益健康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持之以恒原则、全面锻炼原则、因人制宜原则[3]。何雪竹谈到科学的体育锻炼应注意从实际出发、保持经常性、循序渐进、全面性以及安全性这几个方面。(二)科学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学基础运动心理学,是关于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和竞赛过程中,心里变化规律的基本理论。它是开发运动员心理能力,启发他们深刻理解做人和竞技真谛的重要理论依据。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大众体育锻炼,实际上,对于许多人来说“体育锻炼”这个词似乎还是一个陌生或可怕的词,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要锻炼,或者锻炼身体是一件被动的事情。事实上,当我们遇到超负荷的工作倍感压力时,体育锻炼通常是我们缓减压力的最有力的方式和方法。当我们生活上和感情方面不顺心时,体育锻炼同样是可以转移我们的注意力,调整情绪的良方益药。(三)科学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学基础体育社会学是研究运动的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及其行为变化规律的学科。所以,要科学的参加体育锻炼首先需要改善群体结构,放大系统功能,人个体和自己的社交网络以及各种体育锻炼场地和器材构成一个小的社会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可忽视。个体应该根据自身年龄、性别、体育锻炼需求等不同要素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和方法;而个体的社交网络当中,自己的朋友喜欢健身的的话,同样会带动自己一起参加锻炼;如果有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指导,就能更加轻松的实现科学的体育锻炼。

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方法研究论文

大学生体能测试的情况及影响学生体能的因素分析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大学生体能测试的情况及影响学生体能的因素分析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前言。

从大学生体能健康测试数据来看,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继续下降,这与高校体育课对开展耐力的项目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也与学生对一些传统的发展耐力项目缺乏兴趣有关。所以高校教师要转变思维,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体育课内容,要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重视选择具有一定运动负荷、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项目,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1关于大学生体能健康测试。

体质是人体的质量,是人体在先天遗传性与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在形态上和类别功能上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是体现一个国家人口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国家人力资源的必要保证。大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高尚的道德修养,更需要强健的体魄,这样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要求。为此,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2004年联合颁布了学生体质测试标准(试行方案),并要求全国高等院校开展在校大学生的体质测试工作。

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大学生体质测试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再次联合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标准,从国家发展和未来的战略高度强调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所有在校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在全国大中小学正式展开全面的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并重新制定了体质指标体系、数据软件和数据的上报要求,进一步规范了测试工作,提高了测试数据的有效性、可靠性以及客观性。

2目前大学生体能健康测试的现状分析。

2.1目前高校大学生体能健康测试的现状调查。

大学生体能健康测试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能健康测试是学校检验学生体育素质的主要方法之一。同时也可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体能健康测试在每个学期都进行,但是体能健康测试的目的性却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在学校的教学中,对于学生体能健康测试的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体能健康测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在课堂上虽然对体能健康测试进行了讲解,强调与学生学位证,毕业证挂钩,但也仅是停留在表面现象。学生对于体能健康测试的关注度、热情度没有被带动起来。高校体育教学中,对于体能健康测试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学生对于体质测试的理解比较表浅。

2.2学校对大学生体能健康测试系统管理分析。

在大学生体能健康测试管理方面,学校中的测试管理系统是比较繁琐的,具体管理的过程中较难实施,管理者的态度盲目,大部分管理者在进行体能健康测试的时候并没有真正的掌握体能健康测试的实质,仅仅是以一种盲目应付的态度在进行工作,在测试工作的过程中,管理机制松散,多个部门之间并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常导致多个执行部门之间的工作不能同时进行,学校管理方面的欠缺,严重影响着学生体能健康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学校应加强管理方面的工作,逐渐的改变这种目的性不强的问题,最终改善学校体能健康测试管理工作。

其次,在学校测试仪器方面,学校在进行体能健康测试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测试仪器的影响,现在,虽然学校对于体能健康测试的重视度有所提高,但是在进行具体的操作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测试的器材测试的仪器的落后局面的影响,测试结果有时就会出现不能符合测试要求的局面,多数的检测设备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不能将测试的时间进行统一安排,也制约着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

再者,学生的重视度不够。学校在进行检测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的出现,有的学生在长跑时甚至会出现晕倒、呕吐等严重的问题,体能健康测试不达标的现象更是频发,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关注度不够。

所以这就要求针对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时间与次数上的问题,学校应在学校体育师资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不断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自觉的进行体育锻炼。分析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并不是完全是因为学习压力大,而多数的原因还是由于学生自身的惰性,同时在进行锻炼的时候,缺少参与体育锻炼的伙伴,最后,学校在体能健康测试方面也缺乏相应有效的体育政策,因此,学校应明确体育锻炼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进而可以让学生自觉进行体育的锻炼。

2.3各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体能健康测试的时间与现实安排冲突.

部分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参加教学实习与社会实践的工作,因此,学校对于学生统一组织体能健康测试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多数学校在进行体能健康测试,时间通常会安排在学期的前面的阶段,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体质状况的反映存在不全面性,体能健康测试仅仅是一种体质状况的反映机制,学生的体质不应仅仅关注体能健康测试的达标情况,更多关注的应该是自身的身体素质状况。

3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质状况的分析。

3.1体育教学内容中忽略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

通过走访的形式对某大学教师体育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约82%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中安排了身体素质练习内容,但时间安排较少,承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太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和课余锻炼技能与知识的教育,认为学生的体质养成应该在课下进行,自己应该有正确的认识与行为导向,不能依靠课堂教学。

分析原因,首先是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关,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学生不喜欢也就导致教师只好改做其他的活动进行。其次是与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有关,有教师直接指出,因为现在学生比较怕吃苦,所以往往在安排枯燥的身体练习时不太配合教师,这也是这项内容难以贯彻的直接原因之一。再者是与教师的教学投入与有关,教师不愿意思考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也是造成身体素质内容无法贯彻的原因之一。

3.2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

调查结果显示,约75%的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主要依据学生的体育成绩和平时成绩,而平时成绩又依据出勤率和平时表现,很少有教师把身体素质纳入成绩体系来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更有部分教师仅仅从体育参与的角度来制定成绩的考核办法,给学生造成了只要来就有成绩的错误思想。

4结语。

普通高等学校体能健康测试这项工作的开展,体现了国家对于当代大学生身体状况的重视,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和高校本身一定要做好这项工作,无论是宣传教育环节还是后期的反馈工作,都应当利用有效手段激发大学生自觉投入到身体锻炼中来,从而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国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颁布相关的方针政策,并加大监察力度,使得各大高校能够在强有力的监督之下逐渐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体质健康测试体系。

【参考文献】

[1]黄敏,陈英军,李亚莉.人性化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J].体育学刊,2011(5):78-81.

[2]陈昌盛,吴家荣.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对策[J].成功(教育),2011(21):14-15.

[3]王宁.试论人性化视野下现代体育教学改革[J].学周刊,2014(15):88-89.

[4]蔡德亮.人性化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J].运动,2014(12):73-74.

拓展:

大学体育篮球体能训练与教学现状论文

摘要 :

目前,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大学为了能向社会输送体能优秀的人才开设了大学体育这一课程。而其中篮球作为大学体育选修课的一种更是深受学生喜爱,而大学开设这一选课也是为了加强学生体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 :

大学体育;篮球课;体能训练;教学现状

篮球这一体育项目一直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其不但具有较强的娱乐性,而且能够增强人们的体能水平。学校为加强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将篮球课作为选修课的一种供学生挑选。当然,大学的篮球课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堂较为单调、学生缺乏积极性等。本文将就大学篮球课体能训练及其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1、体能训练

1.1、体能训练内涵

体能是人类身体的一项重要素质,想要完成好工作以及学习任务,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体能训练意在磨练人的生理以及心理极限,其能够开发人类潜能并增强对人意志的磨练。我国学生身体素质偏差,大学军训时很多学生都会出现体力不支的现象,而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的中坚力量其身体素质较差这一现状不禁令人担忧。因此,在大学体育的篮球课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体能训练,提高学生身体各项机能,从而让大学生能够从容面对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各项挑战。

1.2、体能训练注意事项

在大学体育篮球课中,体能训练需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教师对大学生的体能训练必须明确其目的,针对提高学生速度、力量等方面的内容制度具体的训练方案。第二,体能训练必须遵循几点原则,比如以力量和速度训练作为体能训练中的重点内容以及体能训练效率要高的原则。第三,体能训练需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制度出不同强度不同内容的训练计划。只有做到这些内容,才能使体能训练发挥最大的效果,最终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都能得到提高。

2、教学现状

2.1、课程设计不科学

目前,大学体育篮球课的教学过程中,其模式与内容都比较老,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仅仅是一些简单的篮球技巧和热身训练,而一些专业性的技巧教授以及对抗方面的学习并没有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教授的内容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2、陈旧的教学模式

我国近些年来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很好的贯彻这一思想导致教学模式较为陈旧。而大学体育篮球课的授课模式一般都是以教师的示范讲解为主,然后让学生解散自由活动,期末考核多数也仅仅以简单的测试进行考核评价,最终导致大学篮球课没有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3、师资力量不充足

体育课一直以来都没有受到很高的重视,初中和高中甚至会发生主课占用体育课时间的现象,究其根本是学校思想观念上的错误。体育课的教学地位一直处于最底层,学校在这方面的教学投入有限,导致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体育课授课教师素质整体水平偏低,加之硬件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3、体能训练中的问题

3.1、体能训练缺乏针对性

我国大学体育课的教学通常都存在体能训练缺乏针对性这一问题。几乎所有的体育选项课都将跑步这一方式作为热身项目,体能测试也多以跑步的形式进行。跑步这种单一的形式显然无法满足所有体育课程的教学要求,篮球课有其本身的特性,对体能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篮球课教学时,其体能训练必须有其针对性,教师应制定符合篮球课具体要求的体能训练方案,这样一来不但能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3.2、模糊的教学目标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对体能训练并没有投入过多的关注。学校开设体育课的目的也仅仅是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得到一定的放松,而对体育课真正的内涵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此,体育课及其中的体能训练都没能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体能训练手段比较单一,不能充分发挥体能训练自身优势。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方向指导,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让体能训练达到其应有效果,真正意义上做到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3.3、学生积极性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意志力与耐力被逐渐消磨,当体育课上教师安排体能训练时,学生往往不愿遵从,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束手无策,最终导致学生的放任自流。如今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但这并不是让学生完全自由,一些学生由于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导致其自律性较差,而这时需要教师在一旁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完成体力消耗较大的训练任务。同时,教师也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寓教于乐,让学生能够愿意主动训练,最终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3.4、学生身体素质差

我国的教育自中学以来,学校大多对体育教学并不重视,学校往往更重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学生在中学时期身体无法得到很好的锻炼,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较差,从而使体能训练工作也不能顺利开展。另外,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大多对体能训练并不能适应竞技与训练良好,而且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更是参差不齐,教师需要考虑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不得不对体能训练的内容和强度进行调整。

3.5、不科学的时间安排

大学校方多数重视对学生专业课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表的安排上大学体育篮球课所占的时间很少,通常而言由于学生的闲暇时间较少,专业课压力大,校方会根据其他专业课程的安排决定体育篮球课的上课时间,这也导致篮球课的上课时间可能并不适合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由此看出校方不科学的课程时间安排导致学生体能训练效果较差。

3.6、没有形成训练体系

真正有效的体能训练往往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注意。首先,教师要制定系统的、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案,而传统体能训练往往形式单一,既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体能进行训练。大学体育篮球课对学生体能方面的要求很多,其体能训练必须满足对速度、力量、柔韧性以及延伸性等多方面的要求,才能提高篮球课的体能训练效果。

3.7、场地与设施的限制

大学现有的体育训练场地和器材无法满足学生们的需求。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加,导致其与校方的现有硬件设施不能匹配,而体育课也没能得到大学校方更多的重视,因此在这方面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都有所不足,这些都给学生篮球课体能训练方面带来更大的难度。

4、优化篮球课体能训练方法

4.1、制定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案

想要加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需要教师制定出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案。教师在设计方案时,必须注意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是不同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让每一位学生的身体都能够得到适宜的锻炼。另外,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可以将训练过程分成几个小模块,这样一来,教师能够更好的把握学生在哪些环节的训练存在不足,并对其弱项进行针对性训练,最后使学生能够合理的'分配训练时间,提升自己的短板。除此之外,饮食计划也是体能训练方案中重要的一环,教师可以在这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保证学生营养的同时提高其身体素质。

4.2、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有教师在一旁提供专业性的指导意见比起学生自己盲目练习的训练成效要高很多。第一,教师在篮球课上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要注意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清楚的传达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对体能训练的意义和方法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学生对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也可以得到提高。第二,大学学校可以聘请更多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过硬的教师加入到本校的教师队伍中,加强学校的师资力量。第三,对于一些专业水平较差的教师学校应组织培训交流会,让教师们可以通过交流丰富自己的课堂内容,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4.3、创新训练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篮球课的体能训练也是如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制定符合教学要求的训练方式,同时,在训练方案中加入一些新思路,让体能训练变得更加完善新颖。传统的训练方式可能无法适应新时期的体能训练要求,这时教师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改变,从而使学生的体能训练达到更好的效果。

4.4、训练方式与技巧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一定要使用正确的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使体能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常而言,体能训练需要重点训练学生以下几方面的体能:第一,耐力训练。一场篮球比赛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想要在篮球比赛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和状态,需要学生有充足的体力进行支撑。同时,学生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体力恢复,教师们也要注意加强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能力。第二,速度训练。篮球运动需要学生有较快的反应能力,随时应对赛场上形势的变化,同时也需要增强学生的爆发力,这样学生不仅能看清赛场上局势的变化,同时也能根据具体情形做出身体反应。第三,柔韧性及伸展性训练。篮球这一竞技项目需要很强的技巧,换而言之篮球运动中有很多难度系数较高的专业性动作,这些都要求学生有极佳的柔韧性和伸展性,从而能更好的完成这些动作。体能训练对学生具有深远意义上的影响,其能够使学生释放在学习生活中受到的压力,改善学生情绪;同时能帮助学生提升道德情操,磨练学生的意志;另外其对大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因为体能训练可以提高大脑反应力以及思维活跃度,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毅力以及耐力,这样一来,学生能在专业课的学习中保持充足的体力和充沛的精力,并且能够对专业知识更好更快的理解。从这种意义来说,体能训练不但可以增强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其日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身体基础,还能提高学生智力,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接受新的知识,由此可见篮球体能训练绝对是一种一举多得的锻炼方式。

5、结束语

大学体育课中篮球课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作为一项娱乐性和竞技性兼备的体育项目,它既能使学生在训练中得到乐趣,又能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大学教师要重视篮球课上学生的体能训练,同时校方也需要加大体能训练场地、设备以及师资力量方面的投入,让学生们进行体能训练时能够在良好的训练环境下进行,同时能够得到更专业的指导。另外,教师也要将体能训练方案设计得更加新颖有趣,最终使学生能够积极的投入到篮球这项运动中。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中体能训练与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5).

[2]黎振华.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中体能训练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5(3).

[3]璩晓沛.上海市高中篮球选项课体能训练方法探讨[J].体育时空,2015(20).

[4]张麟,崔璨.高校篮球选项课“莱格尔跑”体能测试的实践[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4,37(4).

摘要: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此,新《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要让德育在体育教学中落到实处,既要重视体育技能的传授,又要开展相应的体育活动,还要将情感教育、思想教育渗透其中,达到健康锻炼与品德教育相统一。 关键词:健康;情感;思想品德教育;德育透视 随着全国基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新课程改革迈着坚实的步伐走进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与学习生活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的相继出台,使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之中。本着“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为核心,新课程赋予了教师教学工作新的内涵和要求。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成为新课程标准下的合格的教师,就成为我们体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我们在想方设法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培养学生的坚强、勇敢、不畏困难的精神品质。但现实情况却不令人乐观。学生畏难情绪很严重,只要是耗费比较大体力的运动,只要是难度比较高的运动,学生的抵触情绪就比较大,逃避的思想就比较严重。有人会认为这并不重要,教学质量评估中难以对这些内容实行评估,甚至有人认为这并不是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的任务。笔者则认为,体育教学也应使学生在了解体育基础知识、掌握体育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以发挥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培养素质高、体能强的有用人才。如何在体育课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 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带着一颗爱心,面对学生,以爱传爱和其他学科一样,面对学生,体育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爱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在爱的体验中学会关爱他人。教师的关爱可以让学生情绪高昂,进而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我们都知道,“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情感环境决定学生在教学中的注意力。”情感是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桥梁,是教学活动产生效果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尤其是在体育教学中,专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经常要手把手传授学生动作,这样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较其他科目而言就显得更为直接。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都传递着不同的情感信息,而这些都极可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巨大变化。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融洽和谐,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教师通过适当的形式把对学生的关爱之心传递给学生,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师生情感更为融洽,相互之间更加信任,从而让教学气氛更为活跃,使教学任务更快完成,教学目标更好实现。同时,教师的关爱可以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完成体育动作。正如前文所说,由于体育课的特殊性,教师除了要亲自教学生技能,给学生以示范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相互合作。就现有的情况,一般学校的体育课条件都是有限的,器材也比较缺乏,有时几个班同时上课,特别是上活动课,场地、器材就更为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合作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仅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还包括班级与班级之间,授课老师能将关爱之心像播撒种子一样播撒到每一个学生心中,那学生也一定是对同学充满爱心的。久而久之,在各项体育活动中,学生就可能懂得了相互谦让,相互包容,更加明白了做任何事都应该团结合作。 二、教师要善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的毅力体育教育如果仅仅理解为体能体质的训练,那就只要在操场上追追打打、跑跑跳跳就可以了,如果把它的多形式教学看成是学生意志毅力的培养方式,那它的目标价值也就非同一般了。目前,我们的学生都是“90后”,在温室长大的他们意志力往往比较薄弱,做事没有耐心,缺乏恒心。体育课堂上,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经常变化,那么就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乏、厌倦情绪的出现,是有利于学生意志力的培养的。比如队列课比较枯燥乏味,体育教师就可将它与军训结合起来,尽自己努力做出“立正”“稍息”“向右看齐”等标准动作,尽量让动作保持久点,锻炼学生的毅力和耐力。再如上垒球投掷课,如果单一地投掷,学生会兴致不高,可以设计成有目标的投掷比赛,学生们兴趣盎然,互不示弱,长时间做一项运动的意识也就培养出来了。众所周知,体育课不可能都坐在舒服的教室里,它常常要求在酷暑中、严寒里活动,所以教师要抓住机会,培养学生“夏不怕晒,冬不怕冻,累不叫苦,输不怨人”的精神。 三、教师要利用各种体育活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专题思想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存在个性差异,教师要注意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因势利导,及时点评,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如球类运动、田径项目等教学内容,蕴涵着极好的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的契机。

小学体育训练论文研究总结

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及途径研究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及途径研究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手段,也是一种较为有效极具价值的教学手段,而为了能够将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促进作用有效发挥出来,本文也对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以及途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素质拓展训练;小学;体育教学;

素质拓展训练源自于西方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其强调的是对学生意志力与品质的培养,具体而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多种类型场景以及活动方式的组合,来为学生设计出特定的情境亦或者是环境条件,然后专门借助于一些极具挑战性的课程,来引导学生借助于学习亦或者是个人挑战等形式来展开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这样学生就能在团队亦或者是个人训练中得到发展与提升。由此可见,素质拓展训练与小学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十分的紧密,而为了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笔者也对其进行了如下分析:

1、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

1.1能够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水平

在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推进的环境下,小学阶段教学越发重视体育课程知识教学,就目前教学理念要求来分析的话,小学生不仅要进行基础知识与理论知识等多方面学习,还需要在教学课堂之上对学生进行素质拓展方面的训练,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升。有众多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指出,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与情感变化,指导学生在项目参与拓展训练的时候有效提高学生品质与情感,让其在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身心素质水平。

1.2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传统小学体育教学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大多是借助于填鸭式教学手段来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同时教师在教学期间还会坚持以教师为主体的形式来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可是这一种教学手段在实施过程中,是完全无法有效满足教学要求的,小学生刚好处于发展阶段,这一种教学手段不利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长时间下去还会降低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可是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之上,则能够让小学生在新型教学理念指导之下展开有效体育教学,同时还能让学生在项目训练与合作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升。

2、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途径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之上意义非常,而为了能够将素质拓展训练有效融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之中,笔者也就几种常见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之中的渗透与融入进行了如下分析:

2.1借助素质拓展训练活跃体育教学氛围

破冰游戏就是素质拓展训练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可以借助于破冰游戏来有效活跃体育教学氛围,让体育教学课堂趣味性得以有效提升,从而有效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为之后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体育教学课堂之上融入破冰游戏的时候,首先需要先对学生进行两两分组,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合理分组,然后让学生面对面、相互牵手并且围成一个圆,之后再由另外一部分学生来扮演松鼠,在扮演的'时候他可以站在两人围成的圆圈之中,在听到教师喊大树的时候,这一个扮演大树的同学则需要离开寻找同伴,而扮演松鼠围成圈的人则不动;同理,若教师喊的是松鼠的话,两个松鼠则需要去找新的大树……游戏本就是小学生十分喜爱的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导入阶段借助于破冰游戏来有效活跃体育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体育学习兴趣得以提升。

2.2借助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在将素质拓展训练有效融入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之上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借助于素质拓展性训练来有效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从而实现有效融入,将素质拓展训练的实施融入效果有效发挥出来。袋鼠跑游戏同样也是素质拓展训练之中的形式之一,教师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借助于这一素质拓展训练游戏来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个空旷的场地,例如操作等,之后再为学生准备一些布袋,并且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需要在合作过程中进行接力跑游戏,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使用布袋来套住脚,这样体育教学内容会更加有趣,而学生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2.3借助素质拓展训练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将素质拓展训练有效融入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之上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借助于水草游戏来有效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具体而言,教师在体育教学课堂之上,可以借助于水草游戏来为学生设定情境与案情,通过这一方式来激活学生思维与探究欲望,然后引导学生相互之间展开交流与合作,这样学生就能在思考过程中有效发展自身思维能力,从而真正实现素质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素质拓展训练在教学课堂之上的有效融入,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水平,还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身于体育训练过程中,而且对于发展学生体育运动精神以及综合素质能力也可谓是意义非常。为此,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准确认识到这一项工作的价值,结合教学实际来进行合理应用,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素质拓展训练,这样才能有效展开素质拓展训练教育教学,让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与提升。

4、参考文献

[1]吴昌友.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8,8(6):153-154.

[2]周始强.素质拓展训练与小学体育教学的融合途径分析[J].考试周刊,2017(47):149.

[3]夏光祥,张歌,尹伟等.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用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16):26-27.

不知不觉中一个快乐有趣的活动又告一段落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经验,该好好写一份总结把这些都记录下来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活动总结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体育活动总结(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校认真开展体育运动,大力宏扬奥林匹克精神,推广“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提高身体素质,磨练坚强性格,培养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现在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提高认识。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体育运动,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进行,常抓不懈,处处落实,将开展体育运动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联系起来。为了落实到位,学校成立了体育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沈金奎

副组长:沈希瑞

组员:各班班主任

校长沈金奎为活动第一责任人,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活动有序、安全地开展。为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教师会上不定期进行了宣传、布置。同时组织学生进行板报和广播宣传,使同学们的运动兴趣,集体感等充分被激发,也激活了学生健康第一的理念。

二、落实举措,加强监管。

1、我校按照上级的文件精神,开足体育课,保证课时,严禁教师挤占、挪用体育课,保障学生参加科学的体育锻炼。

2、用好大课间,在9:30—10:00各年级分层次地开展各种主体活动,如本学期,一二年级开展少儿体操活动,三四年级开展跳绳、跑步活动,五六年级开展篮球、乒乓球活动。每项活动要求全体教师参与。

3、落实“两操”,我校充分利用课间操和眼保健操的契机,增强学生体育锻炼和保护视力的意识,让学生科学用眼,劳逸结合。

三、精心安排,内容丰富。

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落实阳光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暑期生活,活跃校园气氛,结合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学校开放了校园各种教育阵地。

1、每位同学每天锻炼一小时,积极参加各类体育健身活动。

2、开展一系列的体育竞赛活动。短跑比赛、篮球对抗赛、拔河比赛及体操比赛等团体对抗比赛,培养了学生的团体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各项身体素质,让学生明白团体力量和健康都不容忽视。

3、学校还提倡学生与家长、同学、邻居、朋友一起参加小型体育锻炼活动、趣味游戏活动,增强天天锻炼意识,养成运动好习惯。

通过我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加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地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展现自己的活力。今后,我校体育运动将进一步细化工作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培养了团体协作意识。让学生们认识健康,追求健康,有了健康的身体,感受到了生活的快乐形成全校学生参与的体育锻炼良好风气,达到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有力地促进我校体育工作。

20xx年12月14日,在麻水小学操场举行了冬季长跑比赛比赛,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比赛分男子组和女子组,这次比赛在校领导的亲自督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本次比赛 领导小组和个组员认真负责班主任老师宣传到位,各班学生保证纪律,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全校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推动学校学生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丰富学生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达到健康第一的目的。

一是对同学们的身体素质的大检查,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有利于结合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也为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做准备。

二是对同学们意志品质的培养,通过比赛,锻炼他们勇于拼搏,永不认输的竞争精神,使他们从小就具有拼搏竞争意识,有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愿望。

这次比赛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个别同学身体素质比较差,个别同学意志比较薄弱,这也是这次比赛的另一个原因,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有利于教师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同学们能力的培养,注重他们意志品质的锻炼。

本次比赛五、六年级同学表现突出,每一个参赛队员都能坚持到最后,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全校同学学习。

在活动开展中我们还应该注重挖掘特色,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引导学生在开展活动的同时,注意活动的后续宣传,鼓励学生参与长跑运动,使冬季长跑活动真正成为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实现以体育为手段,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集体主义情感,提升学生耐力素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活动目标。

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中,在跑道上尽情奔跑这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身体方式,让我们一起舒展每一个关节,激活每一个细胞,强健我们的体魄,展示我们的活力!让运动成为我们终生的兴趣爱好!让健康成为我们全面发展的不懈追求!让快乐成为我们成长过程的伴奏音符!

本次的活动已圆满结束,但相信本次活动对大家的影响将会持续下去,大家也会体会到健康的体质对无论现在还是今后的自己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我校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提高学生体质是一项“长久之计”,对每一名学生来讲,参加阳光体育活动,不仅是每天单单地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活动,而是要让健康和运动的理念深入内心,并成为自觉的习惯,为健康幸福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全面落实学校关于冬季长跑活动的要求,提升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身体健康水平,我们校在冬季长跑活动中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工作,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了监管机制

1、与体育课结合,体育老师负责,充分调动学生的锻炼积极性,以各种形式的长跑训练提高学生的耐力和体质;

2、与阳光体育大课间结合。各班按照冬季大课间活动要求,在规定的场地内组织学生进行长跑活动。各班主任列队伍前面,随班教师列队伍后面,共同保证学生的活动效果。

3、与课外活动结合。课外活动时间,各班自主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各班主任做好记录。

4、学校派遣专门人员负责冬季长跑活动质量的监督,并对各班进行分数评价,并及时反馈。

二、加大了宣传力度,营造了积极的氛围。

为了“使健康第一”、“我运动 我健康 我快乐”、“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我校各班主任利用班会等时间大力宣传,使阳光体育运动人人皆知、提高了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扩大了阳光体育运动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三、精心策划、严抓落实。

1.把开展阳光体育冬季长跑运动与锻炼身体相结合,努力做到师生共同参与,共同锻炼。

2.把开展冬季长跑运动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相结合,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3.坚持不间断的原则,寒假期间下发虹桥报,并附带长跑记录表,组织寒假亲子长跑活动,做好长跑记录。

4.双重落实:各班本班长跑做好个人记录,班级记录同时做好校级记录。

四、积累了经验,巩固了实效

我校将阳光体育”与相关校园文化结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活动中挖掘特色,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在开展活动的同时,注意活动的后续宣传,鼓励学生之间加以交流。通过活动实现以体育为手段,磨练学生意志品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五、评价表彰

本次活动学校针对学生长跑情况,评选了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优秀班级,以年级为单位,每个年级评选前2名,评选了“优秀长跑运动员”。

总之,我校的冬季长跑运动,经过了几个月长的开展真正做到有声势、有影响,营造了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体育氛围,学生深刻的认识到提高体质有重要意义,有了强壮的身体,生活才会如阳光般的灿烂,在阳光的道路上,锻炼出强健的体魄,健康地成长,为自己的幸福健康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需要我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展示学校教育成果,促进学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校认真组织学生开展20xx校园秋季运动会。

一、高度重视,广泛参与

把运动会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健全心智。

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项目。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不仅有个体项目,也有集体项目;不仅有学生的比赛项目,也有家长、孩子共同参加的亲子活动。

二、锻炼中提高,反思中提高

1、自力更生,分工协作,精彩开幕

运动会上,精彩的开幕式赢来了家长及老师的好评。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运动会,老师们自力更生,为这次运动会付出了心血。特别是入场式,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各班班主任自己创作、编排,请体育老师指导,联系家长准备服装,充分展现了我们老师的智慧,孩子们服装整齐统一,花样翻新,让我们眼前一亮。也有很多老师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和学生一起排练,在指导的过程中,老师们锻炼了组织能力,工作中学会在紧张的压力下统筹安排时间,加强了自身的修炼,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2、团结协作,集思广益,智慧的结晶

为了本次比赛,体育老师也付出辛勤的劳动,从筹备到召开,我们整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做了大量工作,从制定规程、发放规程报名表、编排秩序册、测画场地、开幕式预演,全体体育老师都能凭着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太多的细节,看起来很小,可是这一个个细节让我们真正体会到细节决定成败,有时候一个环节没有考虑好,都有可能让我们在瞬间手忙脚乱。

同样,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在运动会上也付出了很多心血,从运动员的选择报名到训练,都尽心尽力,为孩子们参加运动会做了大量的幕后工作,老师为开幕式的出场顺序排练、口号的设计等工作做得一丝不苟。为了让自己班的学生在开幕式出场时步伐整齐,精神抖擞,口号响亮,他们不厌其烦的利用空余时间训练,一方面安排本班运动员参赛,一方面不辞劳苦的跟班管理,确保学生安全,班主任对各项工作密切配合,功不可没。

宣传组的老师和学生认真搞好宣传工作,他们及时公布比赛成绩,他们用摄像机、照相机及时捕捉精彩镜头。为本届运动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次活动中正是因为老师们的精诚团结,才擎起了聚源路这片蔚蓝的天。有在前台工作的,也有默默付出的,一个个感动的瞬间,就如一朵朵花默默开放在聚源路小学的校园,散发着芳香。

3、成果得以展示,学校形象得以展现

这次运动会,尽可能多地请家长参加,孩子们表现出来的朝气确是难能可贵的,教师们的精神面貌给家长及来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亲子运动,不仅让孩子们尽情享受到了快乐,也让爸爸、妈妈找到了久违的童心、童趣,许多家长乐此不疲,许多家长都希望学校多开展这样的活动。亲子运动,拉近了家校之间的距离。正是家长们为运动会的氛围所感染,参与进来,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朝气,很多家长对这次活动感到很满意。对学校产生深深的信服感,这就是一种无形的宣传。应该说,这次校运会,学校的形象也得到充分展现,教师们的努力是没有白费的。

三、反思过程,找到差距

1、细节还要落实到位

“千里之堤,始于蚁穴”,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到位。运动会上,许多老师都是第一次参与裁判工作,虽然工作内容简单,但我们没有给太多的时间培训和实践,在最初比赛时就造成因工作不熟练延长了比赛的时间。

2、器材的选用还要环保,珍惜学校的教学资源。

3、参与面还可再大一点。

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还需不断反思,总结方法,让学校的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扎扎实实进行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校园快乐生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成功的快乐。

本学期即将结束,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发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长处,为了使今后的体育教学更好的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促进作用,现对本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1、学生上课积极性高,能在老师的要求下积极锻炼,对学生本身增强体质,矫正和补偿身心缺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对培智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课堂常规。

2、通过体育课的锻炼,使那些有行动障碍的学生消除了自卑心理,感受到了学校、班级和老师的温暖,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自尊心,促进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整个体育教学,突出了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原则,既保证了学生得到积极锻炼,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愉快,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在教案的编写上,突出了个别化教学原则,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有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了解到自己在这个群体中重要性,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4、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实行多次重复练习,使学习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动表象的形成。运动负荷由小到大,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

5、通过不同类型的球类运动及游戏,,使学生提高了身体的协调性,增加了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同时,不断提高了篮球技术,学生能在课外活动时间自己组织进行较为简单的篮球活动。

6,学生的体育中考项目经过一轮的测试,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绩,为明年的中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从这一年的体育教学中,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当一名体育教师并不难,但较出色上好每一堂课,完成每一项体育训练,培养更多的体育优生就很艰难了。首先,我特别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最后,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这三点的有机结合会使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除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之外,还会以一颗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自信心,对待我的每一节课。

体能训练研究论文

体育能力训练的方法根据目的不同,其训练手段也不一样。其中,体力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竞技水平,体能训练又是获得体力素质动作提高的手段。所谓的体能训练是指,提高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动作的训练。在排球项目中,协调性也是体能要素所必需具备的。通过体能训练,可以使运动员集中全部力量去打比赛。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竞技水平,同时因减轻落地冲击力而达到预防伤病的目的。类似这种掌握合理性的动作,既提高了身体控制力,又增强了身体的肌力和强化薄弱环节的协调性运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以吉林某大学排球运动员20名为受试对象,并分为实验组10名和参照组10名。第一论文范文网 编辑。 受试对象身体特征,即实验组的平均年龄为21.3岁,身高为185.,体重为74.2kg。参照组的年龄为(20.6)岁,身高183.6cm,体重72.8kg。实验开始之前,向受试对象阐明了本研究的宗旨和具体内容,并得到了受试对象的书面同意。 2.训练方法。每周进行3次体能训练,总共进行12周。实验组在通常练习的基础上增加体能训练内容,参照组只进行通常练习。本实验中所实施的体能训练包括跳跃,力量和协调性训练。各个训练都是以能迅速掌握正确动作为目的,在作示范的前提下进行的。 (1)跳跃训练连续跳跃,分别单脚,双脚,开闭三种9 m长,各3组。接下来是以排球场地宽(9 m)为跳跃移动距离,进行三级跳5组。(2)力量训练从使用实心球练习中选向前传球,向后传球和胸前传球三种,各5组。进一步利用反弹效果进行前后收腹运动,左右腹肌运动各20次。采用4 kg的实心球。(3)协调性运动提高肌体机能和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动作的训练,做10种各3组。 3.测试项目。测试项目除了作为专门训练的耐力以外,采用了排球项目中所涉及到的肌力,爆发力,灵活性,柔韧性17个测试项目,验证了训练效果。测试是在实施训练期的运动前后进行的。 (1)测试肌力。对肌力项目进行了握力,背肌力和脚肌力的测试。每次测试进行2次,选择最好的数据作为测试值。(2)测试爆发力。垂直跳,下蹲起跳都是记录单手指尖触摸的最高点。拦网跳是从1步助跑起跳。扣球跳是从助跑开始到起跳扣球。无论哪个项目,都是从单手指尖到触摸的最高点的距离以1 cm单位计算,而且,触摸的最高点作为扣球的最高点记录下来。实心球向前传球,向后传球,两手用4 kg的实心球向前传球,向后传球。立定跳远,立定五级跳是从站立姿势开始跳跃,此时记录从脚尖到着地的距离。(3)测试灵活性。对灵活性项目进行了网下6 m往返跑2次,重复横向跳跃,两脚左右交叉踏步测试。网下6 m往返跑2次是指在两条扣球线(6 m)之间,穿越网下并全力疾速跑,记录到达终点线时间。重复横向跳跃是指记录20秒钟重复的次数。两脚左右交叉踏步是指半弓腰的姿势,原地全力踏步5 s。(4)测试柔韧性。柔韧性项目进行了立位体前屈的测试。 4.数据处理。本研究所进行的各项测试及各项分析数据的均数之差的显著性是利用t-test进行检定的。 三、讨论 经过数据分析后发现,在训练后的肌力项目测试指标中,背肌力和下肢伸肌力都有显著地提高。连续跳跃是指如同拦网起跳落地那样,触地时间较短的跳跃。双脚三级跳是指如同排球的扣求动作那样,下蹲式起跳。这两中跳跃训练都是模拟实际的排球动作。在我们的实验中也明确地验证了锻炼背肌,下肢伸肌力的的训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训练方法。 在爆发力测试项目方面,拦网跳、扣球跳、摸高跳等项目中都有明显提高。对排球运动员来说,通过体能训练,可以预见跳跃动作起到提高肌群的内协调作用,同时刺激了伴随动作的爆发力提高。 在灵活性方面,近几年流行相互交替,富有变化的编组动作的打法,这种打法体力训练是不可缺少的。它要求运动员具备左右迅速移动和接对方的发球时的前后左右移动的灵活性。从训练后的灵活性测试指标上看,网下6 m往返跑2次运动,重复横向跳跃,两脚左右交叉踏步,这三项均有明显地缩短和提高。 在柔韧性方面,处理头顶来球和接地球,对要求活动范围大的排球来说,体力因素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的测试指标显示,立位体前屈运动有显著提高,协调性的运动扩大了各关节的活动范围,进而也使柔韧性得到改善。 在技术得分方面,测试指标显示,训练后的发球有效率和每场比赛的拦网成功次数,都有显著地提高。就发球成功率提高问题,受试对象多数是跳跃式发球,我们推测,经过体能训练后的扣球跳,摸高跳的提高,可以影响促进发球成功率的提高。 在拦网方面,近几年都是采用确认对方二传手托球出手后跳跃拦网,这种领先拦网技术。这就要求运动员具备在短时间内迅速左右移动并具备跳跃最高点的能力。对此,我们推测,经过体能训练后,拦网跳跃技术以及灵活性的提高可以改善每场比赛的拦网成功率。 本研究是探讨体能训练对排球动作的影响,其研究结果发现,训练后的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协调性被提高,肌力,爆发力,灵活性,柔韧性的身体素质也得到了改善。特别是视为排球基本技术动作的拦网跳,扣球跳和摸高跳有所提高。 四、结论 本研究的目的是以大学男子排球运动员为受试对象,科学地验证了体能训练对排球的体力素质和竞技成绩的影响。受试对象以专门从事排球运动的男子大学生20名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实验组10名和参照组10名。体能训练包括跳跃,力量和协调性训练。每周进行3次,总共进行12周。 从训练前后的测试指标上看,获得如下结果: 1.背肌力,脚肌力,拦网跳,扣球跳,摸高跳,实心球向前传球,向后传球,网下6 m往返跑2次,重复横向跳跃,两脚左右交叉踏地,立位体前屈项目中都有显著性差异。 2.握力,垂直跳,下蹲起跳,立定跳远,立定五级跳,腿伸展力量项目上却无显著差异。 3.技术得分的发球有效率和每场比赛的拦网成功次数,有显著性差异。 由上述研究结果获知,体能训练对排球运动员来说,既提高了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又证实了对排球动作的有效性。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实践性的训练方法。求采纳

大学生体能测试的情况及影响学生体能的因素分析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大学生体能测试的情况及影响学生体能的因素分析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前言。

从大学生体能健康测试数据来看,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继续下降,这与高校体育课对开展耐力的项目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也与学生对一些传统的发展耐力项目缺乏兴趣有关。所以高校教师要转变思维,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体育课内容,要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重视选择具有一定运动负荷、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项目,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1关于大学生体能健康测试。

体质是人体的质量,是人体在先天遗传性与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在形态上和类别功能上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是体现一个国家人口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国家人力资源的必要保证。大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高尚的道德修养,更需要强健的体魄,这样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要求。为此,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2004年联合颁布了学生体质测试标准(试行方案),并要求全国高等院校开展在校大学生的体质测试工作。

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大学生体质测试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再次联合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标准,从国家发展和未来的战略高度强调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所有在校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在全国大中小学正式展开全面的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并重新制定了体质指标体系、数据软件和数据的上报要求,进一步规范了测试工作,提高了测试数据的有效性、可靠性以及客观性。

2目前大学生体能健康测试的现状分析。

2.1目前高校大学生体能健康测试的现状调查。

大学生体能健康测试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能健康测试是学校检验学生体育素质的主要方法之一。同时也可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体能健康测试在每个学期都进行,但是体能健康测试的目的性却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在学校的教学中,对于学生体能健康测试的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体能健康测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在课堂上虽然对体能健康测试进行了讲解,强调与学生学位证,毕业证挂钩,但也仅是停留在表面现象。学生对于体能健康测试的关注度、热情度没有被带动起来。高校体育教学中,对于体能健康测试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学生对于体质测试的理解比较表浅。

2.2学校对大学生体能健康测试系统管理分析。

在大学生体能健康测试管理方面,学校中的测试管理系统是比较繁琐的,具体管理的过程中较难实施,管理者的态度盲目,大部分管理者在进行体能健康测试的时候并没有真正的掌握体能健康测试的实质,仅仅是以一种盲目应付的态度在进行工作,在测试工作的过程中,管理机制松散,多个部门之间并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常导致多个执行部门之间的工作不能同时进行,学校管理方面的欠缺,严重影响着学生体能健康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学校应加强管理方面的工作,逐渐的改变这种目的性不强的问题,最终改善学校体能健康测试管理工作。

其次,在学校测试仪器方面,学校在进行体能健康测试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测试仪器的影响,现在,虽然学校对于体能健康测试的重视度有所提高,但是在进行具体的操作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测试的器材测试的仪器的落后局面的影响,测试结果有时就会出现不能符合测试要求的局面,多数的检测设备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不能将测试的时间进行统一安排,也制约着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

再者,学生的重视度不够。学校在进行检测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的出现,有的学生在长跑时甚至会出现晕倒、呕吐等严重的问题,体能健康测试不达标的现象更是频发,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关注度不够。

所以这就要求针对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时间与次数上的问题,学校应在学校体育师资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不断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自觉的进行体育锻炼。分析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并不是完全是因为学习压力大,而多数的原因还是由于学生自身的惰性,同时在进行锻炼的时候,缺少参与体育锻炼的伙伴,最后,学校在体能健康测试方面也缺乏相应有效的体育政策,因此,学校应明确体育锻炼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进而可以让学生自觉进行体育的锻炼。

2.3各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体能健康测试的时间与现实安排冲突.

部分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参加教学实习与社会实践的工作,因此,学校对于学生统一组织体能健康测试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多数学校在进行体能健康测试,时间通常会安排在学期的前面的阶段,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体质状况的反映存在不全面性,体能健康测试仅仅是一种体质状况的反映机制,学生的体质不应仅仅关注体能健康测试的达标情况,更多关注的应该是自身的身体素质状况。

3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质状况的分析。

3.1体育教学内容中忽略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

通过走访的形式对某大学教师体育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约82%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中安排了身体素质练习内容,但时间安排较少,承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太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和课余锻炼技能与知识的教育,认为学生的体质养成应该在课下进行,自己应该有正确的认识与行为导向,不能依靠课堂教学。

分析原因,首先是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关,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学生不喜欢也就导致教师只好改做其他的活动进行。其次是与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有关,有教师直接指出,因为现在学生比较怕吃苦,所以往往在安排枯燥的身体练习时不太配合教师,这也是这项内容难以贯彻的直接原因之一。再者是与教师的教学投入与有关,教师不愿意思考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也是造成身体素质内容无法贯彻的原因之一。

3.2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

调查结果显示,约75%的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主要依据学生的体育成绩和平时成绩,而平时成绩又依据出勤率和平时表现,很少有教师把身体素质纳入成绩体系来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更有部分教师仅仅从体育参与的角度来制定成绩的考核办法,给学生造成了只要来就有成绩的错误思想。

4结语。

普通高等学校体能健康测试这项工作的开展,体现了国家对于当代大学生身体状况的重视,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和高校本身一定要做好这项工作,无论是宣传教育环节还是后期的反馈工作,都应当利用有效手段激发大学生自觉投入到身体锻炼中来,从而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国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颁布相关的方针政策,并加大监察力度,使得各大高校能够在强有力的监督之下逐渐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体质健康测试体系。

【参考文献】

[1]黄敏,陈英军,李亚莉.人性化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J].体育学刊,2011(5):78-81.

[2]陈昌盛,吴家荣.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对策[J].成功(教育),2011(21):14-15.

[3]王宁.试论人性化视野下现代体育教学改革[J].学周刊,2014(15):88-89.

[4]蔡德亮.人性化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J].运动,2014(12):73-74.

拓展:

大学体育篮球体能训练与教学现状论文

摘要 :

目前,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大学为了能向社会输送体能优秀的人才开设了大学体育这一课程。而其中篮球作为大学体育选修课的一种更是深受学生喜爱,而大学开设这一选课也是为了加强学生体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 :

大学体育;篮球课;体能训练;教学现状

篮球这一体育项目一直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其不但具有较强的娱乐性,而且能够增强人们的体能水平。学校为加强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将篮球课作为选修课的一种供学生挑选。当然,大学的篮球课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堂较为单调、学生缺乏积极性等。本文将就大学篮球课体能训练及其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1、体能训练

1.1、体能训练内涵

体能是人类身体的一项重要素质,想要完成好工作以及学习任务,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体能训练意在磨练人的生理以及心理极限,其能够开发人类潜能并增强对人意志的磨练。我国学生身体素质偏差,大学军训时很多学生都会出现体力不支的现象,而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的中坚力量其身体素质较差这一现状不禁令人担忧。因此,在大学体育的篮球课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体能训练,提高学生身体各项机能,从而让大学生能够从容面对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各项挑战。

1.2、体能训练注意事项

在大学体育篮球课中,体能训练需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教师对大学生的体能训练必须明确其目的,针对提高学生速度、力量等方面的内容制度具体的训练方案。第二,体能训练必须遵循几点原则,比如以力量和速度训练作为体能训练中的重点内容以及体能训练效率要高的原则。第三,体能训练需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制度出不同强度不同内容的训练计划。只有做到这些内容,才能使体能训练发挥最大的效果,最终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都能得到提高。

2、教学现状

2.1、课程设计不科学

目前,大学体育篮球课的教学过程中,其模式与内容都比较老,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仅仅是一些简单的篮球技巧和热身训练,而一些专业性的技巧教授以及对抗方面的学习并没有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教授的内容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2、陈旧的教学模式

我国近些年来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很好的贯彻这一思想导致教学模式较为陈旧。而大学体育篮球课的授课模式一般都是以教师的示范讲解为主,然后让学生解散自由活动,期末考核多数也仅仅以简单的测试进行考核评价,最终导致大学篮球课没有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3、师资力量不充足

体育课一直以来都没有受到很高的重视,初中和高中甚至会发生主课占用体育课时间的现象,究其根本是学校思想观念上的错误。体育课的教学地位一直处于最底层,学校在这方面的教学投入有限,导致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体育课授课教师素质整体水平偏低,加之硬件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3、体能训练中的问题

3.1、体能训练缺乏针对性

我国大学体育课的教学通常都存在体能训练缺乏针对性这一问题。几乎所有的体育选项课都将跑步这一方式作为热身项目,体能测试也多以跑步的形式进行。跑步这种单一的形式显然无法满足所有体育课程的教学要求,篮球课有其本身的特性,对体能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篮球课教学时,其体能训练必须有其针对性,教师应制定符合篮球课具体要求的体能训练方案,这样一来不但能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3.2、模糊的教学目标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对体能训练并没有投入过多的关注。学校开设体育课的目的也仅仅是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得到一定的放松,而对体育课真正的内涵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此,体育课及其中的体能训练都没能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体能训练手段比较单一,不能充分发挥体能训练自身优势。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方向指导,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让体能训练达到其应有效果,真正意义上做到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3.3、学生积极性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意志力与耐力被逐渐消磨,当体育课上教师安排体能训练时,学生往往不愿遵从,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束手无策,最终导致学生的放任自流。如今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但这并不是让学生完全自由,一些学生由于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导致其自律性较差,而这时需要教师在一旁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完成体力消耗较大的训练任务。同时,教师也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寓教于乐,让学生能够愿意主动训练,最终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3.4、学生身体素质差

我国的教育自中学以来,学校大多对体育教学并不重视,学校往往更重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学生在中学时期身体无法得到很好的锻炼,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较差,从而使体能训练工作也不能顺利开展。另外,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大多对体能训练并不能适应竞技与训练良好,而且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更是参差不齐,教师需要考虑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不得不对体能训练的内容和强度进行调整。

3.5、不科学的时间安排

大学校方多数重视对学生专业课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表的安排上大学体育篮球课所占的时间很少,通常而言由于学生的闲暇时间较少,专业课压力大,校方会根据其他专业课程的安排决定体育篮球课的上课时间,这也导致篮球课的上课时间可能并不适合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由此看出校方不科学的课程时间安排导致学生体能训练效果较差。

3.6、没有形成训练体系

真正有效的体能训练往往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注意。首先,教师要制定系统的、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案,而传统体能训练往往形式单一,既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体能进行训练。大学体育篮球课对学生体能方面的要求很多,其体能训练必须满足对速度、力量、柔韧性以及延伸性等多方面的要求,才能提高篮球课的体能训练效果。

3.7、场地与设施的限制

大学现有的体育训练场地和器材无法满足学生们的需求。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加,导致其与校方的现有硬件设施不能匹配,而体育课也没能得到大学校方更多的重视,因此在这方面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都有所不足,这些都给学生篮球课体能训练方面带来更大的难度。

4、优化篮球课体能训练方法

4.1、制定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案

想要加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需要教师制定出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案。教师在设计方案时,必须注意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是不同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让每一位学生的身体都能够得到适宜的锻炼。另外,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可以将训练过程分成几个小模块,这样一来,教师能够更好的把握学生在哪些环节的训练存在不足,并对其弱项进行针对性训练,最后使学生能够合理的'分配训练时间,提升自己的短板。除此之外,饮食计划也是体能训练方案中重要的一环,教师可以在这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保证学生营养的同时提高其身体素质。

4.2、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有教师在一旁提供专业性的指导意见比起学生自己盲目练习的训练成效要高很多。第一,教师在篮球课上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要注意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清楚的传达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对体能训练的意义和方法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学生对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也可以得到提高。第二,大学学校可以聘请更多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过硬的教师加入到本校的教师队伍中,加强学校的师资力量。第三,对于一些专业水平较差的教师学校应组织培训交流会,让教师们可以通过交流丰富自己的课堂内容,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4.3、创新训练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篮球课的体能训练也是如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制定符合教学要求的训练方式,同时,在训练方案中加入一些新思路,让体能训练变得更加完善新颖。传统的训练方式可能无法适应新时期的体能训练要求,这时教师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改变,从而使学生的体能训练达到更好的效果。

4.4、训练方式与技巧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一定要使用正确的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使体能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常而言,体能训练需要重点训练学生以下几方面的体能:第一,耐力训练。一场篮球比赛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想要在篮球比赛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和状态,需要学生有充足的体力进行支撑。同时,学生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体力恢复,教师们也要注意加强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能力。第二,速度训练。篮球运动需要学生有较快的反应能力,随时应对赛场上形势的变化,同时也需要增强学生的爆发力,这样学生不仅能看清赛场上局势的变化,同时也能根据具体情形做出身体反应。第三,柔韧性及伸展性训练。篮球这一竞技项目需要很强的技巧,换而言之篮球运动中有很多难度系数较高的专业性动作,这些都要求学生有极佳的柔韧性和伸展性,从而能更好的完成这些动作。体能训练对学生具有深远意义上的影响,其能够使学生释放在学习生活中受到的压力,改善学生情绪;同时能帮助学生提升道德情操,磨练学生的意志;另外其对大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因为体能训练可以提高大脑反应力以及思维活跃度,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毅力以及耐力,这样一来,学生能在专业课的学习中保持充足的体力和充沛的精力,并且能够对专业知识更好更快的理解。从这种意义来说,体能训练不但可以增强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其日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身体基础,还能提高学生智力,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接受新的知识,由此可见篮球体能训练绝对是一种一举多得的锻炼方式。

5、结束语

大学体育课中篮球课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作为一项娱乐性和竞技性兼备的体育项目,它既能使学生在训练中得到乐趣,又能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大学教师要重视篮球课上学生的体能训练,同时校方也需要加大体能训练场地、设备以及师资力量方面的投入,让学生们进行体能训练时能够在良好的训练环境下进行,同时能够得到更专业的指导。另外,教师也要将体能训练方案设计得更加新颖有趣,最终使学生能够积极的投入到篮球这项运动中。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中体能训练与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5).

[2]黎振华.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中体能训练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5(3).

[3]璩晓沛.上海市高中篮球选项课体能训练方法探讨[J].体育时空,2015(20).

[4]张麟,崔璨.高校篮球选项课“莱格尔跑”体能测试的实践[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4,37(4).

体育教育训练学论文期刊

你可以直接搜你的问题或者搜 国内体育核心期刊有哪些呢,就有这些个列表或者是参考资料

在知网可查,也可以在期刊之家查找。建议跟编辑沟通之后,介绍适合期刊或者是投到期刊。

沈阳体育学院相关内容

沈阳体育学院简称“沈体”,是辽宁省属的体育类本科院校,由国家体育总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下面为大家带来沈阳体育学院相关内容,快来看看吧。

校名:沈阳体育学院

曾用名:东北体育学院

英文名称:SHENYANGSPORTUNIVERSITY

建校时间:1954年

学校隶属:实行国家体育总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

校址:沈阳市苏家屯区金钱松东路36号

邮政编码:110102

学校网址:

地理位置:地处中国东北部的辽宁省省会城市沈阳,学院占地总面积112万平方米,主校园位于横穿市区的浑河南岸,占地约62.1万平方米;在城郊东南部山区建有白清寨校区(雪上运动中心),占地约50.5万平方米。

党委负责人:姚守齐党委书记

行政负责人:刘征院长

学校沿革

1954年东北体育学院成立,由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和东北人民政府举办;校址确定在沈阳北陵原东北大学体育场旧址周围区域。

1955年竞技指导科(原东北体训班)划出学院建制。

1956年更名沈阳体育学院。

1958年划转辽宁省政府领导,由辽宁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管。

1960年设立体育系和运动系;不久运动系划出学院建制,但保留运动系(或沈阳体育学院分院)名义至1984年,成为辽宁省运动技术学院的前身。

1963年由辽宁省高教局直接管理,省体委业务指导。同年省属沈阳市体育学校中专并入。

1969年迁往辽宁省北镇县青堆子农场,次年陆续迁回沈阳原址。

1980年1月隶属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设立附属竞技体校。

2001年3月实行国家体育总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省人民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采用省体育局与教育厅共管,以省体育局为主的'管理方式。

2004年9月学院白清寨校区(雪上运动中心)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2006年12月学院迁入新校区。

4月,省政府决定以教育厅为主、体育局为辅统筹地方对学校的管理。

教学单位及专业设置

体育教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

运动训练学院:运动训练专业

武术与舞蹈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舞蹈表演专业、舞蹈编导专业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运动康复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

社会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休闲体育专业

管理与新闻传播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新闻学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英语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

研究生部(学科建设办公室)

国际教育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沈体体育俱乐部)

竞技体校(含中专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学生和教师(截至2016年9月)

全日制本科生7599人,研究生803人。

专任教师487人,其中教授69人、副教授186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142人。

校园和设施

●新校区

校园面积:62.1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29.2万平方米

主要设施:

图书馆:14878平方米

教学楼:19292平方米

科技楼:15712平方米

办公楼:9827平方米

田径馆:15910平方米

篮排球馆:19429平方米

武术体操馆:17208平方米

羽乒馆:11755平方米

网球馆:12150平方米

体育场:9421平方米(看台等附属设施,容纳观众2.5万人)

游泳馆:7421平方米

大学生会堂:8766平方米

竞技体校综合楼:8287平方米

学生食堂:14453平方米

大学生公寓:76550平方米(共12栋)

留学生公寓:4959平方米

交流中心:9971平方米

室外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轮滑场、素质拓展训练场等21个。

●白清寨校区(雪上运动中心)

占地面积:50.5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4835平方米

主要设施:综合楼(运动员公寓和雪具大厅)、招待公寓(2栋);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U型槽单板雪上技巧训练竞赛场地;初、中、高级雪道;素质拓展培训场地。

●北陵校区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夏训水池跳台、南小区综合服务楼等。

办学特色

学校坚持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培养专业技能突出、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体育人才和优秀竞技人才,在冰雪等优势项目上勇攀世界体育高峰,打造了核心竞争力,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科学研究

学校的科研工作围绕四大领域进行组织: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

运动人体科学

民族传统体育学

学术刊物《沈阳体育学院学报》(双月刊)是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际交流

学校积极探索教育国际化,与美国、法国、丹麦、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院校和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持续推进国际合作办学,与法国里尔第二大学合作开展本硕两段式教学。

校园文化

●办学理念:以体立校、育人为本、体教结合、服务社会

●价值追求:为国争光,勇攀世界体育高峰

●校训:厚德博学,弘毅致强

●“同船”精神:风雨同舟、利益与共、风险共担、成果共享

●校歌:《我们集合在沈阳体育学院》

沈阳体育学院的教学质量报告

沈阳体育学院原名东北体育学院,创立于1954年,隶属国家体委(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由国家体育总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是我国体育行业骨干院校之一。

学校占地面积1688亩,建筑面积29.2万平方米,其中雪上运动中心占地757亩。现设有14个二级办学单位(系、部)和2所附属学校,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所属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体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本科专业涵盖教、管、文、理、艺5个学科门类。主要围绕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四大领域组织科研工作。现有教工734人,专任教师487人,全日制本科生7599人,硕士研究生803人。《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是CSSCI来源核心期刊,中文体育类和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图书馆藏书78万册。学校与美、英、法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57所大学和体育组织建立了交流关系。

学校坚持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共培养各级各类体育人才5万余人。历届学生在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赛三大顶级赛事中获得金牌103枚,奖牌248枚。学生运动员代表中国队参加6届冬奥会,包揽我国冬奥史上雪上项目1金4银3铜共8枚奖牌。韩晓鹏在第20届冬奥会上夺得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冠军,实现了我国冬奥史上男子项目和雪上项目金牌两个“零”的突破。郑姝音在第31届夏奥会上夺得女子跆拳道67公斤以上级冠军。

目前,学校正在坚持育人为本,强化质量特色,全力推进内涵建设跨越式发展,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体育大学而努力奋斗。 多年来,我校始终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质量作为我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全面落实“一把手”工程。20xx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学校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不断开拓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提高毕业生创新创业、自主择业和就业能力,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力争使20xx届毕业生满意。

1、《中国体育科技》(双月刊)

创刊于1959年,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管,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体育运动科技刊物。 主要刊登有关各种运动项目的专题研究论文、国内外重大比赛专题研各运动项目技术及战术分析。该刊介绍体育科研成果、交流训练经验,沟通国内外科技信息。

2、《体育学研究》

1987年创刊,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体育学院主办的国内公开发行的体育类学术期刊。以介绍世界和中国体育科研成果动态,反映体育学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提供学术平台,作为一本体育方面的核心期刊,对于评审体育类高级职称具有很高的权威。

3、《体育文化导刊》

是我国中文体育类的核心期刊,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管、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主办。侧重从文化的视角观察、认知和介绍各种体育现象,重点反映我国以及国际体育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4、《体育科学》

创刊于1981年,国家体育总局主管、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是用科学的方法来探求体育的本质和规律,是研究社会各种体育现象、发挥人体运动能力、并通过身体练习进行教育和提高健康水平等规律的综合性科学。用科学的方法来探求体育的本质和规律。

5、《体育与科学》(双月刊)

创刊于1978年,是由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注重前沿性的开拓性研究成果的交流,是一本学术性、思想性并重的体育科技期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