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中英文

发布时间: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中英文

文中引述

正确引用作品原文或专家、学者的论述是写好英语论文的重要环节;既要注意引述与论文的有机统一,即其逻辑性,又要注意引述格式(即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性。引述别人的观点,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论文作者必须注明所引文字的作者和出处。美国学术界通行的做法是在引文后以圆括弧形式注明引文作者及出处。现针对文中引述的不同情况,将部分规范格式分述如下。

若引文不足三行,则可将引文有机地融合在论文中。如:

The divorce of Arnold's personal desire from his inheritance results in “the familiar picture of Victorian man alone in an alien universe”。

被引述的文字如果超过三行,则应将引文与论文文字分开,如下例所示:

Whitman has proved himself an eminent democratic representative and precursor, and his “Democratic Vistas”is an admirable and characteristic

And if one is sorry that in it Whitman is unable to conceive the extreme crises of society, one is certain that no society would be tolerable whoses citizens could not find refreshment in its buoyant democratic idealism。

这里的格式有两点要加以注意。一是引文各行距英语论文的左边第一个字母十个空格,即应从第十一格打起;二是引文不需加引号,末尾的句号应标在最后一个词后。

若引文出自一部多卷书,除注明作者姓和页码外,还需注明卷号。如:

Professor Chen Jia's A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aimed to give Chinese readers“a historical survey of English literature from its earliest beginnings down to the 20thcentury”。

圆括弧里的1为卷号,小写罗马数字i为页码,说明引文出自第1卷序言(引言、序言、导言等多使用小写的罗马数字标明页码)。

如果英语论文中引用了同一作者的两篇或两篇以上的作品,除注明引文作者及页码外,还要注明作品名。如:

Bacon condemned Platoas“an obstacle to science”。

Farrington points out that Aristotle's father Nicomachus, a physician, probably trained his son in medicine。

扩展资料

基本要求

Clear:思路清晰、概念清楚、层次清楚、表达清楚

Complete:内容完整、结构完整匀称,切忌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Correct:科学内容正确(不出错)、资料数据正确(数据可靠、可信)、语言正确(无语法错)

Concise:论述深刻、充分揭示其科学内涵、使用定量方法

只有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自信心, 熟悉SCI文章的思维方式及语言风格,勇于尝试,才能取得成功!

注意事项

撰写英语教学论文要有务实的精神。作者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做到严谨、细致、认真,切忌浮躁、冲动、急功近利。要实事求是,深入实际,将教学研究植根于日常教学中。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不搞闭门造车、坐而论道。

我们有些英语教师工作十分勤恳,但平时缺乏积累、疏于动笔,对论文写作望而生畏,不能用大纲、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的作品,不注意吸纳他人的成果,使作品成为单纯的经验、感受;或者只谈理论,不能用宝贵的实践经验来证明自己的论点,使作品缺乏说服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英语教学论文写作应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第六、英文毕业论文摘要各部分的写作

根据《EI》对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英文摘要的写作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格式,但一般来说,英文摘要是对原始文献不加诠释或评论的准确而简短的概括并要求它能反映原始文献的主要信息。

第七、英语毕业论文——目的(What I want to do?)

目的。主要说明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或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一篇好的英文摘要,一开头就应该把作者本文的目的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非常明确地交待清楚。必要时,可利用论文中所列的最新文献,简要介绍前人的工作,但这种介绍一定要极其简练。在这方面,《EI》提出了两点具体要求:

1.1) Eliminate or minimize background information(不谈或尽量少谈背景信息)。

1.2) Avoid repeating the title or part of the titlein the first sentence of the abstract(避免在摘要的第一句话重复使用题目或题目的一部分)。

第八、英语毕业论文——过程与方法(How I did it?)

过程及方法。主要说明作者主要工作过程及所用的方法。

在英文摘要中,过程与方法的阐述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开头交待了要解决的问题(What I want to do)之后,接着要回答的自然就是如何解决问题(How I did it),而且,最后的结果和结论也往往与研究过程及方法是密切相关的。

大多数作者在阐述过程与方法时,最常见的问题是泛泛而谈、空洞无物,只有定性的描述,使读者很难清楚地了解论文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因此,在说明过程与方法时,应结合(指向)论文中的实例、实验框图等来进行阐述,这样可以既给读者一个清晰的思路。

第九、英语毕业论文——结果和结论(What results did I get and what conclusionscan I draw?)结果和结论部分代表着论文的主要成就和贡献,英语毕业论文有没有价值,值不值得读者阅读,主要取决于你所获得的结果和所得出的结论。

因此,在写作结果和结论部分时,一般都要尽量结合实验结果或仿真结果的图、表、曲线等来加以说明,使结论部分言之有物,有根有据;同时,对那些看不懂中文的英文读者来说,通过这些图表,结合英文摘要的说明就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论文的结果和结论。

也只有这样,论文的结论才有说服力。如有可能,在结尾部分还可以将论文的结果和他人最新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以突出论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独到之处(回答 What is new and original in this paper)。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文论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SCI论文

参考文献的引用应当实事求是、科学合理,不可以为了凑数随便引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翻译论文英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乔海清. 《翻译新论》.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

2. 邵志洪. 《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3. 邵志洪. 《英汉语研究与对比》.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

4. 申丹. 《文学文体学与小说翻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5. 申小龙. 《语言的文化阐释》. 上海:知识出版社, 1992.

6. 申小龙. 《汉语句型研究》. 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 1989.

7. 申小龙. 《汉语与中国文化》.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8. 申小龙. 《文化语言学》.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3.

9. 申雨平(编). 《西方翻译理论精选》.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10. 沈少华. 《英语趣味修辞格》. 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9.

11. 思果. 《译道探微》.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12. 孙全洲.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13. 孙晓丽. 《广告英语与实例》.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5.

14. 孙致礼. 《1949-1966: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 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6.

15. 谭载喜. 《翻译学》.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16. 谭载喜. 《新编奈达论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17. 倜西、董乐山等(编). 《英汉翻译手册》. 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2.

1. 王德春. 《语言学通论》.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0.

2. 王逢鑫. 《英汉比较语义学》.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1.

3. 王还(主编). 《汉英对比论文集》.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

4. 王季思.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

5. 王克非. 《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6. 王令坤(主编). 《英汉翻译技巧》.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

7. 王希杰. 《汉语修辞学》.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3.

8. 王希杰. 《修辞学导论》.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

9. 王佐良、丁往道. 《英语文体学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

10. 王佐良. 《翻译:思考与试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11. 魏志成. 《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12. 魏志成. 《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13. 翁显良. 《意态由来画不成?》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

1. 陈保亚 20 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 丁言仁 英语语言学纲要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3. 费尔迪南 德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4.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 桂诗春,宁春言主编 语言学方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6. 桂诗春 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7.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9. 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10.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1. 黄国文 语篇与语言的功能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2.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参考文献加标注一般是在引用文字的末尾点击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选择尾注就可以了,参考文献应该属于尾注,在菜单里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脚注是在文章的某一页下面的注解,而尾注就是在文章最后了,打开后就可以选编码,即角码。可以自己设定类型、格式。双击编码就可以在文章和参考文献间转换。

在英文输入法状态下输入[1],选中[1].按ctrl+shift++号键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至今我也没找到让Word自动加中括号的方法,需要手动添加中括号。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到这里,我们离完美还差一点点。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参考文献格式:

作者.题名[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发布年份.

李琳.住院烧伤患者综合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9.

其他的:

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沈平,彭湘粤,黎晓静,等.临床路径应用于婴幼儿呼吸道异物手术后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30-932.

作者.书名[M]. 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胡雁.护理研究[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8.

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丁文祥.数字革命与国际竞争[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

作者.题名[EB/OL].网址,发表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患者安全的10个事实[EB/OL].

其他: [R]、[P]、[A]、[C]、[Z]等。

文中引述 正确引用作品原文或专家、学者的论述是写好英语论文的重要环节;既要注意引述与论文的有机统一,即其逻辑性,又要注意引述格式(即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性。

引述别人的观点,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论文作者必须注明所引文字的作者和出处。

美国学术界通行的做法是在引文后以圆括弧形式注明引文作者及出处。现针对文中引述的不同情况,将部分规范格式分述如下。

若引文不足三行,则可将引文有机地融合在论文中。如:The divorce of Arnold's personal desire from his inheritance results in “the familiar picture of Victorian man alone in an alien universe”。

被引述的文字如果超过三行,则应将引文与论文文字分开,如下例所示:Whitman has proved himself an eminent democratic representative and precursor, and his “Democratic Vistas”is an admirable and characteristic And if one is sorry that in it Whitman is unable to conceive the extreme crises of society, one is certain that no society would be tolerable whoses citizens could not find refreshment in its buoyant democratic ideali *** 。这里的格式有两点要加以注意。

一是引文各行距英语论文的左边第一个字母十个空格,即应从第十一格打起;二是引文不需加引号,末尾的句号应标在最后一个词后。若引文出自一部多卷书,除注明作者姓和页码外,还需注明卷号。

如:Professor Chen Jia's A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aimed to give Chinese readers“a historical survey of English literature from its earliest beginnings down to the 20thcentury”。圆括弧里的1为卷号,小写罗马数字i为页码,说明引文出自第1卷序言(引言、序言、导言等多使用小写的罗马数字标明页码)。

如果英语论文中引用了同一作者的两篇或两篇以上的作品,除注明引文作者及页码外,还要注明作品名。如:Bacon condemned Platoas“an obstacle to science”。

Farrington points out that Aristotle's father Niachus, a physician, probably trained his son in medicine。扩展资料 基本要求 Clear:思路清晰、概念清楚、层次清楚、表达清楚 Complete:内容完整、结构完整匀称,切忌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Correct:科学内容正确(不出错)、资料数据正确(数据可靠、可信)、语言正确(无语法错) Concise:论述深刻、充分揭示其科学内涵、使用定量方法 只有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自信心, 熟悉SCI文章的思维方式及语言风格,勇于尝试,才能取得成功!注意事项 撰写英语教学论文要有务实的精神。

作者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做到严谨、细致、认真,切忌浮躁、冲动、急功近利。要实事求是,深入实际,将教学研究植根于日常教学中。

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不搞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我们有些英语教师工作十分勤恳,但平时缺乏积累、疏于动笔,对论文写作望而生畏,不能用大纲、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的作品,不注意吸纳他人的成果,使作品成为单纯的经验、感受;或者只谈理论,不能用宝贵的实践经验来证明自己的论点,使作品缺乏说服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英语教学论文写作应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第六、英文毕业论文摘要各部分的写作 根据《EI》对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英文摘要的写作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格式,但一般来说,英文摘要是对原始文献不加诠释或评论的准确而简短的概括并要求它能反映原始文献的主要信息。

第七、英语毕业论文——目的(What I want to do?) 目的。主要说明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或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

一般来说,一篇好的英文摘要,一开头就应该把作者本文的目的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非常明确地交待清楚。必要时,可利用论文中所列的最新文献,简要介绍前人的工作,但这种介绍一定要极其简练。

在这方面,《EI》提出了两点具体要求:1.1) Eliminate or minimize background information(不谈或尽量少谈背景信息)。1.2) Avoid repeating the title or part of the titlein the first sentence of the abstract(避免在摘要的第一句话重复使用题目或题目的一部分)。

第八、英语毕业论文——过程与方法(How I did it?) 过程及方法。主要说明作者主要工作过程及所用的方法。

在英文摘要中,过程与方法的阐述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开头交待了要解决的问题(What I want to do)之后,接着要回答的自然就是如何解决问题(How I did it),而且,最后的结果和结论也往往与研究过程及方法是密切相关的。

大多数作者在阐述过程与方法时,最常见的问题是泛泛而谈、空洞无物,只有定性的描述,使读者很难清楚地了解论文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因此,在说明过程与方法时,应结合(指向)论文中的实例、实验框图等来进行阐述,这样可以既给读者一个清晰的思路。

第九、英语毕业论文——结果和结论(What results did I get and what conclusionscan I draw?)结果和结论部分代表着论文的主要成就和贡献,英语毕业论文有没有价值,值不值得读者阅读,主要取决于你所获得的结果和所得出的结论。因此,在写作结果和结论部分时,一般都要尽量。

英语毕业论文格式规范:A Contrastive Study be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题目:二号,黑体,加粗,居中,除了英语小词外,其他单词首字母都要大写;另外:除了题目外,论文中所有英文的字体均采用“Times New Roman”)(学院、专业、学号、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小四号宋体字,加粗),依次排印在论文题目下,上空二行,居中)【Abstract】 This paper centers on the different expressions of …… (英文摘要:上空二行;题目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置于粗体方括号【】内,顶格放置;随后的内容与前面的粗体方括号【】之间空一格,不用其他任何标点符号;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不加粗;单倍行距。)

【Key Words】 idiom; parison; English; Chinese (英文关键词:题目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两个单词的首字母要大写,置于粗体方括号【】内,顶格放置;随后的内容与前面的粗体方括号【】之间空一格,不用任何其他标点符号,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不加粗,除了专有名词外,其他单词的首字母不大写,各单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分号之后空一格;最后一个关键词之后不用任何标点符号;单倍行距。)1. Introduction (顶格,除了第一个单词及专有名词外,其他单词首字母都不要大写;标题最后不用任何标点符号,上空两行)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 So, this essay is trying to focus on the differences be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doms in terms of their essential meaning, customary usage and typical expression (Chang Liang, 1993:44; Li Guangling, 1999). (段落第一行缩进4个英文字符;夹注的标注法:出现在夹注中的作者必须与文后的参考文献形成一一对应关系;注意一个或多个作者间的标点符号,时间、页码等的标注法;另外,汉语参考文献的作者要以拼音形式出现,不能出现汉语姓氏;夹注出现在标点符号之前)2. The similarities beeen English idioms and Chinese idioms In English, …. And it can be clearly seen in the below examples:(1) I don't know。

我不知道。 (2) I am not a poet. 我不是诗人。

(正文中的例子以(1),(2)…为序号排列,直至最后一个例子;而①, ②…则为脚注或尾注的上标序号)3. The differences beeen English idioms and Chinese idioms3.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idioms(正文章节序号编制:章的编号:1. ,2., 3.,…;节的编号:1.1,1.2…,2.1,2.2…;小节的编号为:1.1.1, 1.1.2…。小节以下层次,采用希腊数字加括号为序,如(i),(ii)…;之后再采用字母加括号,如(a), (b),…;每章题目左顶格,小四号字,加粗;每节(及小节以下)题目左顶格,小四号字,不加粗但要斜体;所有章节的题目都单独一行,最后不加任何标点符号)….In conclusion, ….3.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idioms….Feng (1998) found some problems as shown in the following examples (注意此句中夹注的另一种写法):(9) We never know the worth of water till the well is dry.(10) People take no thought of the value of time until they lose it.….3.2.1 The *** 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i) ….….(ii) ….…. 4. Conclusion….Bibliography (References) (小四号,加粗,后面不加任何标点符号) Sanved, ed. The Oxford book of American literary anecdotes[C]. New York: OUP, 1981.常亮,“关于英语的偏离否定”[J] 。

《外国语文》,1993,4:44。 冯树健,“否定之否定新说”[J] 。

《英语辅导》,1998,6:11。 李光陵,“不完全否定浅析” [J] 。

《大学英语》,2000,30:30。 (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中所有文献的排列顺序:尾注:按照编号顺序。

夹注:英文文献----网络文献----汉语文献,各个文献的先后以作者的姓氏字母或拼音为序,不用单独加序号或编号;每个参考文献的第二行起必须缩进4个英文字符;1.5倍行距;另外,与文中的夹注一一对应;不同类型的参考文献写法请参照写作指南中附件2的内容)。

学校一般有格式的,按照格式标注。

驳论文是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文体,在对一些社会丑陋现象的批判与揭露上价值尤为突出,但学生在写作中往往感到不知从何驳起,无从下笔。其实,这类文章写作有一个思路,那就是:1、列现象,2、示弊端,3、探根源,4、指出路。本文适宜高中课文,鲁迅先生的名篇《拿来主义》为例,对驳论文的这一特征予以探析。

列现象

对现实中不合道德、有碍社会健康发展的现象进行列举。事例选取的典型性,以求警醒人们;罗列的丰富性,以求引起读者共鸣;修辞的多样性,以求彰显行文文采,增强气势。例:

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应当按照参考文献的国家标准格式依次进行引用和标注。

格式为: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 [7]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 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⑷:62-67. [4]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 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扩展资料: 以毕业论文为例,论文正文版面格式: 1、正文部分与“关键词”行间空两行; 2、汉语正文文字采用小四号宋体;正文英语正文文字采用Times New Roman12号,标题汉语采用四号黑体,标题英语采用Times New Roman14号,每段首起空两格,1.25倍行距; 3、段落间层次要分明,题号使用要规范。

论文中英语参考文献

英文论文参考文献示例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英文论文参考文献示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本

用Times New Roman。每一条目顶格,如某一条目超过一行,从第二行起“悬挂缩进”2字符。参考文献中所有标点与符号均在英文状态下输入,标点符号后空一格。

参考文献条目排列顺序:英文文献、中文文献、网络文献。分别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文献前不用序号。

1)英文参考文献

(1)专著与编著

排列顺序为:作者姓、名、专著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例如:

Brinkley, Alan. The Unfinished Nation. New York: Knopf, 1993.

专著名中如果还包含其他著作或作品名,后者用斜体。

例如:

Dunn, Richard J ed. Charlotte Bront: Jane Eyre. New York: Norton, 1971.

A.两个至三个作者

第一作者的姓在前,名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其余作者名在前,姓在后,中间无逗号;每个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作者的姓名前用“and”,后用句号。

例如:

Rowe, Richard, and Larry Jeffus. The Essential Welder: Gas Metal Arc Welding Classroom Manual. Albany: Delmar, 2000.

B. 三个以上作者

第一作者姓名(姓在前,名在后,中间加逗号)后接“et al.”,其他作者姓名省略。

例如:

Randall, John et al. Fishes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and Coral Se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7.

C. 同一作者同一年出版的不同文献,参照下例:

Widdowson, Henry G. EIL: Squaring the Circles. A Reply. London: Lomgman, 1998a.

Widdowson, Henry G.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b.

(2)论文集

参照下例:

Thompson, Pett. “Modal Verbs in Academic Writing”. In Ben Kettlemann & Marko, Henry 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by Doing Corpus Analysis. New York: Rodopi, 2002: 305-323.

(3)百科全书等参考文献

参照下例:

Fagan, Jeffrey. “Gangs and Drugs”. Encyclopedia of Drugs, Alcohol and Addictive Behavior. New York: Macmillan, 2001.

(4)学术期刊论文

参照下例:

Murphy, Karen. “Meaningful Connections: Using Technology in Primary Classrooms”. Young Children. 2003, (6): 12-18.

(5)网络文献

参照下例:

----“Everything You Ever Wanted to Know About URL” .

2)中文参考文献

(1)专著

参照下例:

皮亚杰.结构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期刊文章

参照下例:

杨忠,张韶杰.认知语音学中的类典型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1-3.

(3)学位论文

参照下例:

梁佳.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试题现状的理论分析与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2.

(4)论文集

参照下例:

许小纯.含义和话语结构[A].李红儒.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C].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5-7.

(5)附录本

翻译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参考文献:

奥马利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陈保亚 20 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丁言仁 英语语言学纲要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费尔迪南 德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桂诗春,宁春言主编 语言学方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桂诗春 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黄国文 语篇与语言的功能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李延富主编 英语语言学基本读本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李运兴 语篇翻译引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刘润清 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刘润清等 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上下册)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刘润清等 语言学入门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陆国强 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拓展内容:

书写格式

1.参考文献标注的位置

2. 参考文献标标注方法和规则

3. 参考文献标标注的格式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⑴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⑵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⑶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书写技巧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 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于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注:以上在word中的处理是比较常用的做法,不过作者需要了解,投稿稿件是word格式或pdf格式或wps格式,但是很多期刊是用方正排版系统排版的,二者不“兼容”。因此,作者的word投稿只是编辑部排版的原稿,排版问题作者无需太过担心;而作者如想要编辑部出刊前最后的电子稿(有些作者着急要清样或已经排版的电子稿)其实也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没有方正的软件就无法打开这个电子稿。

不管毕业论文,还是学术论文,有一项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在文章的最后加上参考文献,为了不影响文章的整体效果,参考文文献的格式还是要注意下的,特别是英文的参考文献格式。下面就来简单的说一下吧。基本格式大概是:[序号] 作者姓名,文章名称,出版处,时间字体的话:新罗马,五号字体(具体以实际投稿处的要求为准)其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引用文章的作者姓名的书写原则,一般采用“名在前,姓在后”,具体格式是“名字的首字母,姓”,例如:Q.Peter,剩下的作者可以是跟第一作者一样。可以看到很多文献中,第一和其他作者的姓名一样的书写格式。中文名称也是一样的,名字在前,姓在后,如薛青禾即Q.H.Xue如:[1] M.Kumar,T.Okazaki,M.Hiramatsu,Y.Ando,Carbon 45(2007)1899.[29] H. Fakih,S. Jacques,M.-P. Berthet, F. Bosselet,O. Dezellus,J.-C.Viala.The growth of Ti3SiC2 coatings onto SiC by reactiv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using H 2 and TiCl 4[J].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2006.[30] W.Z.Lu, D.W.Zuo, M.Wang, F.Xu. Analysis of interlayer between WC–Co and CVD diamond film.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 2008,375-376:p92-94.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例如:[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2]OU J P,SOONG T T,et al.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中英文都有

参考文献的引用应当实事求是、科学合理,不可以为了凑数随便引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翻译论文英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乔海清. 《翻译新论》.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

2. 邵志洪. 《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3. 邵志洪. 《英汉语研究与对比》.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

4. 申丹. 《文学文体学与小说翻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5. 申小龙. 《语言的文化阐释》. 上海:知识出版社, 1992.

6. 申小龙. 《汉语句型研究》. 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 1989.

7. 申小龙. 《汉语与中国文化》.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8. 申小龙. 《文化语言学》.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3.

9. 申雨平(编). 《西方翻译理论精选》.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10. 沈少华. 《英语趣味修辞格》. 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9.

11. 思果. 《译道探微》.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12. 孙全洲.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13. 孙晓丽. 《广告英语与实例》.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5.

14. 孙致礼. 《1949-1966: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 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6.

15. 谭载喜. 《翻译学》.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16. 谭载喜. 《新编奈达论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17. 倜西、董乐山等(编). 《英汉翻译手册》. 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2.

1. 王德春. 《语言学通论》.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0.

2. 王逢鑫. 《英汉比较语义学》.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1.

3. 王还(主编). 《汉英对比论文集》.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

4. 王季思.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

5. 王克非. 《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6. 王令坤(主编). 《英汉翻译技巧》.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

7. 王希杰. 《汉语修辞学》.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3.

8. 王希杰. 《修辞学导论》.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

9. 王佐良、丁往道. 《英语文体学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

10. 王佐良. 《翻译:思考与试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11. 魏志成. 《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12. 魏志成. 《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13. 翁显良. 《意态由来画不成?》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

1. 陈保亚 20 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 丁言仁 英语语言学纲要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3. 费尔迪南 德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4.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 桂诗春,宁春言主编 语言学方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6. 桂诗春 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7.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9. 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10.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1. 黄国文 语篇与语言的功能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2.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格式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格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英文文献采用“APA格式”:

单一作者著作的书籍:

姓,名字首字母.(年). 书名(斜体). 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

Sheril, R. D. (1956). The terrifying future: Contemplating color television. San Diego: Halstead.

两位作者以上合著的书籍:

姓,名字首字母., & 姓,名字首字母.(年). 书名(斜体). 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

Smith, J., & Peter, Q. (1992). Hairball: An intensive peek behind the surface of an enigma. Hamilton, ON: McMaster University Press.

文集中的文章:

Mcdonalds, A. (1993). Practical methods for the apprehension and sustained containment of supernatural entities. In G. L. Yeager (Ed.), Paranormal and occult studies: Case studies in application (pp. 42–64). London: OtherWorld Books.

期刊中的文章(非连续页码):

Crackton, P. (1987). The Loonie: God's long-awaited gift to colourful pocket change? Canadian Change, 64(7), 34–37.

期刊中的文章(连续页码):

姓,名字首字母.(年). 题目. 期刊名(斜体). 第几期,页码.

Rottweiler, F. T., & Beauchemin, J. L. (1987). Detroit and Narnia: Two foes on the brink of destruction. Canadian/American Studies Journal, 54, 66–146.

月刊杂志中的文章:

Henry, W. A., III. (1990, April 9). Making the grade in today's schools. Time, 135, 28-31.

php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冯国良.基于Web及VRML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2]赵胜.基于B/S架构的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河北科技大学,2012.

[3]晏榆洋.基于web的在线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4]王逾西.动态网页的数据库连接技术[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2(1):41-43.

[5]徐一菲,陈光柱,沈春丰等.基于PHP网站的远程控制系统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0,26(15):135-136,115.

[6]丁鲁南,康梅娟.基于WAMP的红色文化动态网站的设计[J].科技资讯,2012,(26):20-20.

[7]滕文.基于MVC模式的PHP程序开发[J].科技视界,2012,(28):262.

[8]郭雪清,肖飞,黄正东,王光华,宋莉莉,张伟.医院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4,13(15)03:12-14+17.

[9]袁永革.试析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其实施[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14,16(18),03:91-94.

财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Adams, M. and Hardwick, P. An Analysis of Corporate Donations: UnitedKingdom Evidence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8,35 (5): 641-654.

[2]Aronoff,C.,and J Ward. Family-owned Businesses: A Thing of the Past or Model of the Future. [J]. Family Business Review, 1995,8(2); 121-130.

[3]Beckhard,R“Dyer Jr.,W.G. Managing continuity in the family owned business [J].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1983,12 (1): 5-12.

[4Casson, M. The economics of family firms [J]. Scandinavian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1999' 47(1):10 - 23.

[5]Alchian,A.,Demsetz, H.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 1972,62(5): 777-795.

[6]Allen, F,J, Qian and M, J. Qian. Law,Fi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5,77: pp.57-116.

[7]Amato,L. H.,& Amato,C. H. The effects of firm size and industry on corporate giving [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7,72(3): 229-241.

[8]Chrisman, J.J., Chua,J.H., and Steier, L. P.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ies of family business [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3b, 18(4): 441-448

动画论文英文参考文献范例多则

[1]程曼丽、王维佳:《对外传播及其效果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36页.

[2]冯捃、何春耕:《《功夫熊猫》的跨文化传播分层解读》[J],《电影评介》,2014年第5期37-40页.

[3]范文杰、戴雪梅:《无意识一内隐认知理论的演变历程回顾及展望》[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596-601页.

[4]管文虎等:《国家形象论》[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23页.

[5]郭秀艳、崔光成:《内隐学习本质特征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第1期,43-46页.

[6]陈晓云:《动画电影:叙事与意识形态》[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54-60页.

[7]黄国文、徐裙:《语篇分析与话语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第10期,2-6页.

[8]李德顺:《普遍价值与其可观基她》[J],《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5-14 页.

[9]刘丽英:《国家形象研究文献述评及营销视角分析一基于CSSCI(2001-2011)的研究》卬,《学术探索》,2014年第2期,120-123页.

学术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注入格式

一、学术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标注格式。

按照现行规定,学术期刊中论文参考文献的.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即在文内的引文处按引用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同一文献在一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示。这一规定使得所列文献简洁明了,应该引起论文作者注意。英文参考文献和中文参考文献一样,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与中文文献混合连续编码着录;英文文献用印刷体;英文书名、期刊名和报纸名等用斜体;所列项目及次序与中文文献相同,但文献类型可不标出;忌用中文叙述英文。其格式为:

专着、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示例:[1]Day,C.,Veen,D.van,& Walraven,G. Children and youth at risk and urban education. Research,policy and prac-tice. Leuven/Apeldoorn:Garant. 1997.

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示例:[2] Driessen,G.,& Van der Grinten,M. Home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the Netherland:The evaluation of Turkish andMoroccan bilingual programmes- A critical review,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1994,20(3):365- 386.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示例:[3] Driessen,G.,Mulder,L.,& Jungbluth,P. Structural and cultural determinants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in theNetherlands. In S.Weil(Ed.),Root and migration in global perspective. Jerusalem:Magnes Press.1999. pp.83- 104.[5]

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示例:[4] Lgnatieff,M. Keeping an old flame burning brightly. The Guardian,1998- 12- 20(12)。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的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示例:[5] Baboescu,F. Algorithms for fast packet classification. lib.global.umi.com/dissertations/preview/3076340,2003.

二、关于英文人名的标注。

现行编排规范对英文人名如何标注未作明确要求,英文人名的标注较为混乱,有标注全名的,有标注时将名缩写、姓不缩写、保持原来顺序的,还有在姓、名之间加圆点的,后者是我国翻译作品中,中文书写外国人名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其实,标注英文人名是有章可循的,在国外学术着作的参考文献中,关于人名的标注已约定俗成为一种统一的格式,即英文参考文献标注作者姓名时,要求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用逗号隔开,姓的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不大写;名用词首大写字母表示,后加缩写符号圆点,缩写符号不可省略。由于欧美国家人的姓名排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在标注时必须加以调整。如Georg Paghet Thomson,前面两个词是名,最后一个词是姓,应标注为Thomson,G. P为什么要如此标注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1.在应用计算机等信息工具进行英文文献检索时,以英文作者姓名中的姓作为依据之一,即以姓作为检索目标之一。

2.在欧美人姓名表达含义里,姓比名的重要性更强、更正式。用姓而不是名来代表作者,还有尊重、礼貌的意味。名缩写后加缩写符号圆点,也含有正式、尊重和礼貌的意味,缩写符号不可省略。

3.表示与平常书写姓名的不同,体现学术论文重要性、简约性和准确性的要求,符合科研论文文体风格。这种标注在英文学术着作、科技文献中已广泛采用,也容易被广大读者、作者理解、接受。

对于复姓情况,如Jory Albores-Saavedra等,在引用标注时,应将复姓全部写出,即Albores-Saavedra, J对于姓前带有冠词或介词的情况,如带有Mac,Le,Von,Van den等,标注时不能省略,应同姓一起提到前面标注,如Mac Donald,La Fontaina,Von Eschenbach,Van den Bery等。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对于北欧人常见的姓Van den Bery,如Van的词首字母大写,表示它是姓的一部分,标注时应与姓一起前置;如果作者姓名书写为Graham van den Bery,其中van的词首字母v没有大写,则表示它不是姓的一部分,姓Bery前置时,van den仍留在原来的位置,并且不可缩写或省略,标注为Bery,G. van den.另外,对于“姓名+学位”的情况,标注时一般把“学位”删去,不要将其误认为姓或姓的一部分.

一个参考文献有两位或两位以上作者时,标注时除按上述要求将每位作者的姓提前书写外,作者与作者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位作者前加&符号,如示例[1],也可仅保留前三位作者,之后加etc.表示。

三、关于英文参考文献发表(出版)时间标注到年的问题。

发表(出版)时间是参考文献的一项重要内容,标示引用文献发表的历史时间位置,是判断引用文献新旧的一个根据,不可遗漏。国外学术论着中参考文献的发表(出版)时间标注到年,这与我国学术论着中参考文献的标注规定相同。国外学术论着中参考文献的发表(出版)时间的标注位置有标注在作者后的情况,并加圆括号,这是因为采用了“着者-出版年”制。我国学术期刊编排规范参考文献的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发表(出版)时间标注靠后,如示例[1]、[3],应按此要求标注为是。

四、英文析出文献名和原文献名的标注。

由于现行编排规范对英文析出文献和原文献的标注书写要求不够明确,目前有把析出文献名排成斜体,而把原文献名(论文集名或期刊名等)排成正体的情况。这种标注方式是不对的,混淆了析出文献名和原文献名的效力,正确的编排要求与此相反,国外的普遍作法与我国学者的论述[4]要求一致,因此这一现象值得编辑同行注意。

英文书名在英文文章中出现有排成斜体的习惯,论文集名、期刊名或报纸名与书名效力相同,故排成斜体,析出文献名相当于书中的章节标题,不具有书名的分量,故不可排成斜体。

在标注原文献名及作者时,原文献多指论文集或与之类似的著作,英文标注习惯上在编着者名前加词首字母大写的介词In,作者姓名前后次序不作调整,名缩写为词首大写字母,后加缩写符号圆点,姓完整标出,不缩写。作者后加编者一词的缩写形式及缩写符号圆点,词首字母大写,外加圆括号,如标注为In S. Weil(Ed.),如示例[3].然后斜体标注原文献题名,后加注出版年,起至页码的缩写形式pp.和析出文献的起至页码。当原文献有两位或两位以上作者时,作者姓名同上述情况一样,前后次序不作调整,分别标出,编者一词缩写用复数形式Eds.,如In L. Eedering,& P. Leseman(Eds.)。

文献类型不宜标出。文献类型是我国编排规范制定的标注要求,国外并未采用。在中文中标注醒目、自然,在英文中此一项目的标注容易产生误解和干扰。如果是为方便计算机在检索或统计时辨识,是技术上的要求,那么就应当统一要求标注,从“可不标出”来看,尚未有技术上的要求。因而,文献类型在英文参考文献中不作标注为妥。

五、出版地和出版社(商)的标注。

出版地和出版社(商)是参考文献的重要内容,标示版权信息,不可遗漏或省略。我国一部着作一般由一家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出版地一般也就比较明确为出版社所在的城市。国外情况就比较复杂了,由于市场经济高度成熟,语言通用程度高,着作权被普遍保护等原因,一部着作可能由不止一家出版社(商)合作出版发行,出版地也可能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城市。当出版地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出版社(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应当一一标出,中间用斜杠分开。如Amsterdam/Philadephia:Ben-jamins,又如Den Haag:Sdu/DOP出版地一般是出版社(商)所在的城市,标注城市名,不可标注为国家名。

参考文献补充了文章的重要信息,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因而,希望在修订现行编排规范时,对英文参考文献的标注作明确规定,以便作者写作和编者编辑时皆有章可循,亦使这项工作更加规范。

java论文英文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王庆智.王喜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平台设计研究[A].第五届中国工业企业物流论坛论文集[C].2007(8)

[2]张翔.基于XML与Java技术构建电子政务系统的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08(5)

[3]符强.基于Java动态编程技术的软件自愈合构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3)

[4]徐伟.赵嵩正.蒋维杨,基于功能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体系结构研究[J].情报杂志.2008(27)

[5]白磊,李芙玲.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4):92-95.

[6]赖小平.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开发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5,(05):52-53.

[7]孙晓奇,李胜,张文娇.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在java课程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02):338-339.

参考文献:

[1]李舒,陈丽君.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3):283-285.

[2]徐亮.高校智能排课系统的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3,21(7):24-27.

[3]张小红.高校排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科技,2012,25(7):45-47.

[4]苏贞,陈海关.高校智能排课系统中蚁群算法的应用探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7):120-121.

[5]叶波霞浅谈大学生兼职在大学生活的重要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3)

[6]王丽晖.关于大学生兼职现象的几点思考*高校一线思政工作者视角下的大学生兼职现象[J].2009,10(04)

参考文献:

[1]常征.功能测试中自动化测试框架的分析与应用[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

[2]徐骋.Android应用软件自动化测试框架的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5.

[3]路静,王琪.一种基于功能测试的自动化测试框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23):25-26.

[4]曾北溟.自动化测试框架的研究与实现[D].武汉:武汉大学,2004.

[5]步倩倩.面向GUI软件的自动化测试框架的研究与应用[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6]郝义鹏.基于关键字驱动自动化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7]侯菊敏.基于Android的关键字驱动自动化测试框架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12.

[8]区立斌.基于层次关键字驱动的自动化测试框架设计与应用[D].广州:中山大学,2012.

[9]郝晓晓,张卫丰.基于XML的SDK自动化测试框架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4):101-104.

[10]谢文哲.基于模块化测试框架的单元自动化测试框架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11]陈健.基于模型的数据处理系统的自动化测试框架[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3.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精选

Cook,G. The Discourse of Advertising (Second edition).Routledge,2001

Coulthard, M. 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Longman,1977

Dyer,G. Advertising as Communication.Methuen,1982

Simons,H.W. Persuasion. Understanding, Practice, and Analysis, Random House.1986

Swales,M.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Vestergaard,T.、K. Schroder. The Language of Adertising. Blackwell.198

刘海平,王守仁 国际商务英语教程(2)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吕煦 实用英语修辞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秦秀白 文体学概论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石定乐,彭春萍 商务跨文化交际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梭伦 实用商务英语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王蕾 新闻英语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王燕希 广告英语一本通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徐琴嫒,张开 新闻英语与媒介研究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张梅岗 科技英语修辞 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

赵静 广告英语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3

曹志耘 广告语言艺术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陈定安 科技英语与翻译 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9

方薇 现代广告英语进程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胡文仲,吴祯福 实用英语写作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李中行,戚肖山,张惠 广告英语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英语论文中参考文献英文小说

格式如下: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其中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扩展资料:

其他类型参考文献写法:

1、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l.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2、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3、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4、电子文献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例:[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引用应当实事求是、科学合理,不可以为了凑数随便引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翻译论文英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乔海清. 《翻译新论》.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

2. 邵志洪. 《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3. 邵志洪. 《英汉语研究与对比》.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

4. 申丹. 《文学文体学与小说翻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5. 申小龙. 《语言的文化阐释》. 上海:知识出版社, 1992.

6. 申小龙. 《汉语句型研究》. 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 1989.

7. 申小龙. 《汉语与中国文化》.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8. 申小龙. 《文化语言学》.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3.

9. 申雨平(编). 《西方翻译理论精选》.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10. 沈少华. 《英语趣味修辞格》. 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9.

11. 思果. 《译道探微》.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12. 孙全洲.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13. 孙晓丽. 《广告英语与实例》.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5.

14. 孙致礼. 《1949-1966: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 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6.

15. 谭载喜. 《翻译学》.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16. 谭载喜. 《新编奈达论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17. 倜西、董乐山等(编). 《英汉翻译手册》. 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2.

1. 王德春. 《语言学通论》.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0.

2. 王逢鑫. 《英汉比较语义学》.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1.

3. 王还(主编). 《汉英对比论文集》.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

4. 王季思.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

5. 王克非. 《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6. 王令坤(主编). 《英汉翻译技巧》.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

7. 王希杰. 《汉语修辞学》.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3.

8. 王希杰. 《修辞学导论》.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

9. 王佐良、丁往道. 《英语文体学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

10. 王佐良. 《翻译:思考与试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11. 魏志成. 《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12. 魏志成. 《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13. 翁显良. 《意态由来画不成?》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

1. 陈保亚 20 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 丁言仁 英语语言学纲要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3. 费尔迪南 德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4.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 桂诗春,宁春言主编 语言学方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6. 桂诗春 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7.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9. 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10.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1. 黄国文 语篇与语言的功能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2.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英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1]AgranoflF, R. and Michael,M., 2003,“Collaborative Public Management; New Stiategies for Local Governments”, Geo^etown University Press,Washington,D. C.

[2]Aguinis, H. and Glavas, A., 2012, “What We Know and Don't Know About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ournal of Management, 38(4),pp. 932-968.

[3]Altman, E.,1998' “Financial Ratio,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lruptcy”? Journal of Finance, 23(4),pp. 589-609.

[4]Arenas, D.,Lozano,J. M. and Albareda,L.,2009,“The role ofNGOs in CSR:Mutual Perceptions Among Stakeholders”,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88,pp. 175-197.

[5]Aupperie, K., Carroll, A. and Hatfield,J.,1985,“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rofitabilit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8(2), pp. 446-463.

[6]Austin, J. E.,2000,“Strategic collaboration between nonprofits between businesses”,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29(1), pp. 69-97.

[7]Baron,D. R, 1997,Integrated strategy* trade Policy, and global competition'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9(2), pp. 145-169.

[8]Baron,R. A., 2006,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as the Detection of Meaningful Patterns: Evidence from Comparisons of Novice and Experienced Entrepreneurs”?Management Science, 9,pp. 1331-1344.

[9]Baiy, A. D?,1879,: “Die Erscheinung der Symbiose”, Strasbourg.

[10] Kotha, B. W.etal., 1999,“Does Stakeholder Orientation Matt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keholder Management Models and Firm Performance”. Academy ofManagement Jounal, 42,pp. 488-506.

[11]Binghamf C. B. and Davis,J. P.,2012, “Learning Sequences: Their Emeigence? Evolution and Effec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55(3), pp. 611-641.

[12]Blumer, H. , 1980, “Mead and Blumer : The Convei^ent Methodological Perspectives of Social Behaviorism and Symbolic Interactionism”,AmericanSociological Review, 45,pp. 409-419.

[13]Bondy,K.,2008,“The Paradox of Power in CSR : A Case Study on Implementa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82(2),pp. 307-323.

[14]Bowen, F.,Aloysius. N. K. and Herremans,I.,2010,“When Suits Meet Roots: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Community Engagement Strategy”,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95,pp. 297-318 ?

[15]Brammer,S, and Millington,A., 2003, “The Effect of Stakeholder Preference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Industry Type on Corporate Community Involvement”,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45(3)? pp. 213-226.

[16]Bridoux, F. and Stoelhorst, J. W.,2014, “Microfoundations for Stakeholder Theoiy : Managing Stakeholders with Heterogeneous Motives” ,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mah 35, pp. 107-125

[17]Bryson, J. M., Crosby, B. C, and Stone? M. M.,2006,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ross-Sector Collaborations: Propositions from the Literature”,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6(sl)。

[18]Carey, J. M.,Beilin, R., Boxshall,A.,Burgman M. A. and Flander L.2007, “Risk-Based Approaches to Deal with Uncertainty in a Data-Poor System:Stakeholder Involvement in Hazard Identification for Marine National Parks and Marine Sanctuaries in Victoria,Australia”, Risk Analysi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7(1),pp. 271-281,

[19]Carroll> A. B., 1979, “A TTi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4(4), pp. 497-505.

[20] Carroll, A. B?,1991,“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 Business Horizons,34(4),pp. 39-48.

[1] Zhixin W, Chuanwen J, Qian A, et al. The key technology of offshore wind farm and its new development in China[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09, 13(1):216-222.

[2] Shahir H, Pak A. Estimating liquefaction-induced settlement of shallow foundations by numerical approach[J].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2010, 37(3): 267-279.

[3] Hausler EA. Influence of ground improvement on settlement and liquefaction:a study based on field case history evidence and dynamic geotechnicalcentrifuge tests.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2002.

[4] Kemal Hac efendio lu. Stochastic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offshore wind turbine including fluid‐structure‐soil interaction[J]. Struct. Design Tall Spec. Build.,2010,

[5] Arablouei A, Gharabaghi A R M, Ghalandarzadeh A, et al. Effects of seawater–structure–soil interaction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caisson-type quay wall[J]. Computers &Structures, 2011, 89(23): 2439-2459.

[6] Zafeirakos A, Gerolymos N.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under-designed caisson foundations[J]. Bulletin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3: 1-36.

[7] Snyder B, Kaiser M J.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offshore wind energy[J]. Renewable Energy, 2009, 34(6): 1567-1578.

[8] Ding H, Qi L, Du X. Estimating soil liquefaction in ice-induced vibration of bucket foundation[J]. Journal of cold regions engineering, 2003, 17(2): 60-67.

[9] Shooshpasha I, Bagheri M. The effects of surcharge on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of silty sand[J]. Arabian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2: 1-7.

[10] Bhattacharya S, Adhikari S.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of offshore wind turbines[J].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1, 31(5): 805-816.

[11] H. Bolton Seed, Izzat M. Idriss. Simplified procedure for evaluating soilliquafaction potential. Journal of the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s Division. 1971,97(9): 1249-1273

[12] W. D. Liam Finn, Geoffrey R.Martin, Kwok W.Lee. An effective stress model for liquefaction. Journal of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ivision, 1977, 103(6):517-533

[13] Seed.H.B.Soil liquefaction and Cyclic Mobility Evolution for Level Ground During Earthquakes, J of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ivision ASCE , 1979,

[14] Casagrande.A,Liquefaction and Cyclic Deformation of Sands-A Critical Review,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Pan American Conference on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Buenos Aires,Argentina,1975.

[1] T. Paulay and J. R. Binney. Diagonally Reinforced coupling beams of shear Walls[S].ACI Special Publication 42, Detroit, 1974, 2: 579-598

[2] Lam WY, Su R K L, Pam H J. Experimental study of plate-reinforced composite deep coupling beams[J]. Structural Design Tall Special Building, 2009(18): 235-257

[3] ACI 318-02: 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 ACI318R-02:Commentary, An ACI Standard, reported by ACI Com-mittee318, American Concete Institute, 2002

[4] Siu W H, Su R K L. Effects of plastic hinges on partial interaction behaviour of bolted side-plated beams[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Steel Research, 2010, 66(5):622-633

[5] Xie Q. State of the art of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 inAsia[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Steel Research, 2005, 61(6):727-748

[6] Kim J,Chou H. Behavior and design of structures with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J].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04,26(6):693-706

[7] Tsai K C, Lai J W. A study of buckling restrained seismic braced frame[J].Structural Engineering, Chinese Society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02, 17(2):3-32

[8] Patrick J. Fortney, Bahrem M. Shahrooz, Gian A. Rassati. Large-Scale Testing of a Replaceable “Fuse” Steel Coupling Beam[J].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DECEMBER 2007:1801-1807

[9] Qihong Zhao. Cyclic Behavior of traditional and Innovative Composite Shear Walls[J].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eb. 2004:271-284

英语论文中的参考文献

英文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一、学术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标注格式

按照现行规定,学术期刊中论文参考文献的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即在文内的引文处按引用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同一文献在一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示。

这一规定使得所列文献简洁明了,应该引起论文作者注意。英文参考文献和中文参考文献一样,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与中文文献混合连续编码著录;英文文献用印刷体;英文书名、期刊名和报纸名等用斜体;所列项目及次序与中文文献相同,但文献类型可不标出;忌用中文叙述英文。其格式为: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示例:Day,C.,Veen,D.van,& Walraven,G. Children and youth at risk and urban education. Research, policy and prac-tice. Leuven/Apeldoorn:Garant. 1997.

期刊文章: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示例:Driessen,G.,& Van der Grinten,M. Home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the Netherland:The evaluation of Turkish andMoroccan bilingual programmes- A critical review,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1994, 20(3):365- 386.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示例:Driessen,G.,Mulder,L.,& Jungbluth,P. Structural and cultural determinants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in theNetherlands. In S.Weil(Ed.),Root and migration in global perspective. Jerusalem:Magnes Press.1999. pp.83- 104.

二、关于英文人名的标注

现行编排规范对英文人名如何标注未作明确要求,英文人名的标注较为混乱,有标注全名的,有标注时将名缩写、姓不缩写、保持原来顺序的,还有在姓、名之间加圆点的,后者是我国翻译作品中,中文书写外国人名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

其实,标注英文人名是有章可循的,在国外学术著作的参考文献中,关于人名的标注已约定俗成为一种统一的格式,即英文参考文献标注作者姓名时,要求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用逗号隔开,姓的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不大写;名用词首大写字母表示,后加缩写符号圆点,缩写符号不可省略。由于欧美国家人的姓名排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在标注时必须加以调整。如Georg Paghet Thomson,前面两个词是名,最后一个词是姓,应标注为Thomson,G. P为什么要如此标注呢?

1. 在应用计算机等信息工具进行英文文献检索时,以英文作者姓名中的姓作为依据之一,即以姓作为检索目标之一。

2. 在欧美人姓名表达含义里,姓比名的重要性更强、更正式。用姓而不是名来代表作者,还有尊重、礼貌的意味。名缩写后加缩写符号圆点,也含有正式、尊重和礼貌的意味,缩写符号不可省略。

3. 表示与平常书写姓名的不同,体现学术论文重要性、简约性和准确性的要求,符合科研论文文体风格。这种标注在英文学术著作、科技文献中已广泛采用,也容易被广大读者、作者理解、接受。

对于复姓情况,如Jory Albores-Saavedra等,在引用标注时,应将复姓全部写出,即Albores-Saavedra, J对于姓前带有冠词或介词的情况,如带有Mac,Le,Von,Van den等,标注时不能省略,应同姓一起提到前面标注,如Mac Donald,La Fontaina,Von Eschenbach,Van den Bery等。

一个参考文献有两位或两位以上作者时,标注时除按上述要求将每位作者的姓提前书写外,作者与作者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位作者前加&符号,如示例[1],也可仅保留前三位作者,之后加etc.表示。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在各领域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用Times New Roman.每一条目顶格,如某一条目超过一行,从第二行起“悬挂缩进”2字符。参考文献中所有标点与符号均在英文状态下输入,标点符号后空一格。

参考文献条目排列顺序:英文文献、中文文献、网络文献。分别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文献前不用序号。

1)英文参考文献:

(1)专著与编著

排列顺序为:作者姓、名、专著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例如:

Brinkleyork: Knopf, 1993.

专著名中如果还包含其他著作或作品名,后者用斜体。

例如:

Dunn, Richard J ed. Charlotte Bront: Jane EyreNew York: Norton, 1971.

A、两个至三个作者

第一作者的姓在前,名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其余作者名在前,姓在后,中间无逗号;每个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作者的姓名前用“and”,后用句号。

例如:

B、三个以上作者

第一作者姓名(姓在前,名在后,中间加逗号)后接“et al.”,其他作者姓名省略。

例如: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7.

C、同一作者同一年出版的不同文献,参照下例:

Widdowson, Henry G1998a.

Widdowson, Henry 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b.

(2)论文集

参照下例:

Thompson, Pett. “Modal Verbs in Academic Writing”. In Ben Kettlemann & York: Rodopi, 2002: 305-323.

(3)百科全书等参考文献

参照下例:

Fagan, Jeffrey. “Gangs and Drugs”. ork: Macmillan, 2001.

(4)学术期刊论文

参照下例:

Murphy, Karen. “Meaningful Connections: Using Technology in Primary Classrooms”.

(5)网络文献

参照下例:

“Everything You Ever Wanted to Know About URL”.

(6)专著:

参照下例:

皮亚杰.结构主义[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7)期刊文章:

参照下例:

杨忠,张韶杰.认知语音学中的类典型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1-3.

(8)学位论文

参照下例:

梁佳.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试题现状的理论分析与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2.

(9)论文集

参照下例:

许小纯.含义和话语结构[A].李红儒.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C].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5-7.

(10)附录

2)中文参考文献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着,着作

[C]--论文集(一般指会议发表的论文续集,及一些专题论文集,如《***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集》

[N]-- 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尽管有时我们看到的是从网上下载的(如知网),但它也是发表在期刊上的,你看到的电子期刊仅是其电子版

[D]--学位论文 :不区分硕士还是博士论文

[R]--报告:一般在标题中会有“关于****的.报告”字样

[S]-- 标准

[P]--专利

[A]--文章:很少用,主要是不属于以上类型的文章

[Z]--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可用字母“Z”标识,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常用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DB/OL] --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

[DB/MT] --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 --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很显然,标识的就是该资源的英文缩写,/前面表示类型,/后面表示资源的载体,如OL表示在线资源。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周融,任志国,杨尚雷,厉星星。对新形势下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107-109.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67.

2.专着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

[4]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 [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专利

【格式】[序号]专利所有者。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8.标准

【格式】[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举例】

[14] 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S].

9.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10.电子文献

【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举例】

[16]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17] 万锦。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 1993)。英文版 [DB/CD].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11.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特别说明:凡出现在“参考文献”项中的标点符号都失去了其原有意义,且其中所有标点必须是半角,如果你的输入法中有半角/全解转换,则换到半角状态就可以了,如果你的输入法中没有这一转换功能,直接关闭中文输入法,在英文输入状态下输入即可。

其实,很多输入法(如目前比较流行的搜狐输入法)都提供了四种组合:

(1)中文标点+ 全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而这时,我没有找到哪个键可以输入 / 符号)也就是说,这些符号是一定不能出现在“参考文献”中的;

(2)中文标点+半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这时,我还是没有找到哪个键可以输入 / 符号)也就是说,这些符号也不能出现在“参考文献”中的;

上面列出的符号,中间没有任何的空格,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区别吗?我看只是-的宽度有一点点不同,其它都一样

(3)英文标点+全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

(4)英文标点+半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

从这两项可以明显的看出,半角和全角其实最大的差别是所占的宽度不一样,这一点对于数字来说最为明显,而英文标点明显要比中文标点细小很多(也许因为英文中,标点的功能没有中文那么复杂,就是说英文中标点符号的能力没有中文那么强大)

所以,很多人在写“参考文献” 时,总是觉得用英文标点+半角很不清楚,间距也太小,其实这点完全不用担心如果你觉得真的太小不好看,就用英文标点+全角吧而在[1] 之后,一般也都有一个空格。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应置于本页页脚,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