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园艺杂志招聘

发布时间:

园艺杂志招聘

直接通过邮政汇款,只要是北方园艺给的通知,就不会出问题, 为北方园艺投稿信箱,现在可以通过网站投稿,只有这两个方式为该期刊的正规投稿渠道,只要是这两个渠道的信息,就可以汇款了,不会爱的

北方园艺不收取审稿费。一般杂志的拟发表时间都是预计的,根据栏目设置会有延后或提前,但提前的可能性小,

园艺学报期刊工作时间是在早上9点进行上班然后在下午18点下班,每天工作8小时。

园艺学报学术编辑招聘

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编(著)著作12部。1、陕西苹果主产区果园土壤重金属含量水平及评价,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1)2、苹果根区土壤镰刀菌对再植砧木苗生长的影响,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2)3、渭北高原苹果根区土壤养分变化及对再植苹果植株生长的影响,园艺学报,2008,(12)4、陕西渭北苹果园土壤砷含量与分布特征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1)5、陕西渭北苹果园土壤中汞、镉污染与分布特征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8,(3)6、秦冠、富士苹果杂交后代抗早期落叶病的遗传分析,西北农业学报,2008,(2)7、陕西苹果品种发展历史、现状及育种进展,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1)8、施用农药福美胂对苹果果园砷污染的研究,园艺学报,2007,34(5)9、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生草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园艺学报,2007,34(2)10、陕西苹果主产区果实农药残留水平及其评价,园艺学报,2007,34(5)11、公路旁苹果园铅污染的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6,34(11)12、陕西澄城县苹果园环境质量评价,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5)13、晚熟苹果新品种“粉红女士”,园艺学报,2005,(2)

(1979.4-1983.1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所所长)1911年2月生,广东省台山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6-1983年任北京市农科院蔬菜所所长,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副所长、所长,曾任中国园艺学会、北京市蔬菜学会副理事长,《园艺学报》副主编,中国农科院顾问,第二届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964-1969年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1978-1983年北京市第五届政协委员等。延安时期,积极从事以品种引种为重点的园艺和经济作物的农业科研工作,选育出优良蔬菜、水果、经济作物等70多个新品种进行推广。推广的甘露西瓜由于质量好,周恩来总理将该瓜空运到重庆招待客人。1939和1940年连续两年获陕甘宁边区模范妇女的荣誉称号。1943年在陕甘宁边区《解放日报》发表了种菜法、番茄王等文章。1958年参与筹建中国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蔬菜所成立后,任副所长主持全面工作(无正所长),在研究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带领科技人员进行蔬菜品种资源搜集、育种、选种、防治病虫害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此后,在研究所两次下放北京市,两次回中国农科院的机构变动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发展研究室,配齐相关专业和人才。1962年,组织专家研究编制了1963-1972年我国蔬菜科技发展规划,提出了在以后十年中蔬菜科技工作的重点研究课题和目标。1962-1963年组织召开了全国性的蔬菜育种研究座谈会和蔬菜品种资源研究座谈会。1965年选育出质量好、商品率高的洋葱品种540号、601号。1978年主持了马铃薯研究组工作。1983年,主持六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研究课题,选育出早熟抗病的马铃薯新品种京丰1号。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参加编写了《中国蔬菜栽培学》、《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等著作。《中国蔬菜栽培学》获1990年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 (1983.2-1988.4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所长)1929年7月生,北京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3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1956年-1960年在莫斯科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园艺系果蔬育种教研室读研究生,获苏联生物学副博士学位。1953年-1955年在华北农业科学院研究所园艺系蔬菜研究室工作。1962年-1970年和1978年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工作;1960年-1962年和1970年-1978年下放在北京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工作。60年代以后先后任番茄品种选育项目主持人、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长、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还兼任中国园艺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科院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顾问,中国地膜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花卉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食品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展览评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发明奖评委会特邀审查员,《园艺学报》主编,《中国蔬菜》主编,日本国科学基金会国际奖国外推荐人,农业部蔬菜专家顾问组组长, 农业部、轻工业部罐藏番茄加工适应性研究协作组主持人。任六五、七五国家科技攻关蔬菜新品种选育技术课题第一主持人,八五第二主持人,农业部重点课题蔬菜花卉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主持人。截止到1999年,主持、参加番茄育种研究工作,先后育成北京10号、早粉2号、大粉1号、大粉2号、大黄1号、蔬研11号、中蔬4号、中蔬5号、中蔬6号、中杂4号等10余个番茄新品种。其中早粉2号是我国最早育成、推广面积最大的早熟粉果品种。代替了国外引入的早熟品种,并成为早熟番茄育种的优良亲本,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一项。参与对全国番茄病毒病毒源鉴定及株系分化研究。1997年该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任所领导期间,在中国农科院率先开展科技体制改革,为本所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74年以来倡导并与其领导一起组织了全国蔬菜科研协作攻关,全国蔬菜杂种利用科研协作,对推动这些方面的研究和推广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六五、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蔬菜新品种选育技术课题,对改善我国蔬菜生产和供应,减少农药污染有重要意义,大大提高了我国蔬菜抗病育种工作水平。1997年,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授予他中华农业科教奖、农业科研奖。主持或参加撰写的专著10部,发表论文50余篇,主要有:《中国蔬菜栽培学》、《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中国主要蔬菜抗病育种进展》、《中国农业科技四十年》以及《中国蔬菜科学技术发展战略设想》、《蔬菜科技和生产现状及其建议》等,其中《中国蔬菜栽培学》一书1990年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 (1988.4-1995.1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所长)1938年11月出生,江苏省启东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62年7月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之后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工作,1979年任该所副所长,1980年任所党委副书记,1986年任所党委书记,1988年任所长兼所党委书记,1994年11月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1997年担任农业部第五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园艺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长,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理事、副理事长,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学会副理事长。1995年至2001年期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60年代中至1978年主要在四川渡口基点工作,任基点组长,推广蔬菜科研成果,主持番茄等蔬菜作物育种,为当地工矿区蔬菜生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78年回院后,继续从事番茄杂交育种研究。配置出-批优良杂交组合。截止到1994年,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期间主要从事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番茄新品种选育及育种技术研究,与课题组的同志一起先后育成多个番茄优良品种,其中中蔬4号、中蔬5号和中蔬6号番茄新品种先后成为华北地区中熟番茄品种中面积最大的主栽品种,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抗病育种研究中参与了为害番茄的病毒种群及其株系分化研究;明确了番茄TMV抗性为显性基因遗传,CMV受多基因控制。先后获国家发明二等奖(第三完成人)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第四完成人)各l项。八五期间还主持并完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援助项目(获资助65万美元)蔬菜无土栽培技术研究。 近几年来还主持国际遗传资源研究所资助项目不同类型芋头种类资源的RAPD和酶谱分析,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白菜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和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均取得重要进展。培养硕士、博士生多名,发表论文30余篇,任主编出版著作3部。1979年-1994年,先后担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党委书记期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率先开展科技体制改革,为蔬菜花卉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1995.2-2000.11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所长)蔬菜遗传育种专家。1939年9月3日生于湖南衡阳,中国共产党党员。1964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同年8月份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1988.5~2000.11先后任蔬菜花卉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所党委书记。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轻纺环境学部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农业转基因安全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十五863计划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副会长,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园艺学报主编,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北京农学院等学校的兼职教授。1970年开始从事甘蓝遗传育种研究,1970-1971、1978年至今任甘蓝育种课题组组长,与课题组同志一起,70年代初在国内首先突破甘蓝自交不亲和系。1973年育成我国第一个甘蓝杂交种京丰一号。后又相继育成不同类型的甘蓝新品种20余个,并在全国30余个省(市、区)广泛推广,种植面积占全国甘蓝总栽培面积的60~70%。1979年在国内外首次发现甘蓝显性雄性不育材料, 90年代突破甘蓝雄性不育系选育与利用技术,选育出一批不育株率及不育度达到100%、经济性状及配合力优良的甘蓝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和孢子雄性不育系。并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出5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甘蓝新品种,并开始大规模进行制种利用。80年代以来,先后主持或参加科技部、农业部、北京市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多项科研课题。包括国家科技攻关专题、课题,863计划子课题,农业部科技重点项目、948项目,北京市科技重点项目等。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立项、咨询、评估。 截止到2004年,主编或参编科技著作10余部,主要有《甘蓝栽培技术》(1991年)第一作者;《中国蔬菜抗病育种进展》(1996年)副主编;《蔬菜优质高产栽培的理论基础》(1999年) 副主编;《蔬菜学》(2004年)主编。先后在《Euphytica》、《中国农业科学》、《园艺学报》、《中国蔬菜》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培养硕士、博士生10余人。获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奖励11次。其中1985年获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第二名), 1991及1998年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第一名),获发明专利2项(第一发明人)。1986年获人事部授予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88年获首都劳动奖章、1988年和2001年两次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5年10月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9年获人事部杰出人才一等功奖励、200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 (2000.11-2002.12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所长)博士,研究员,中国共产党党员。1979年9月入湖南农业大学园艺系读书,1983年7月毕业获学士学位,1983年8月入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学习遗传育种,1986年7月毕业获硕士学位,1986年7月至今在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工作, 1988年8月-1993年10月任助理研究员,1993年11月-1999年2月任副研究员,1999年3月至今任研究员,1996年2月获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博士,1997年3月-2000年11月任副所长,2000年11月任所长,2001年12月31日至今任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主要从事马铃薯育种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16项,已主持筛选出10余份炸片炸条品质优良新品系,参加或主持育成并推广了中薯1号、中薯2号、中薯3号、中薯4号4个马铃薯新品种,为发展二季作和冬作农业提供了技术基础;在2n配子遗传与育种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控制花粉形成的有效基因为2-4个的新观点,此结果已在国际权威刊物发表,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并获1998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主持人)。作为主要执行人之一承担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项目,被UNDP、经贸部、农业部评为完成得最好的单位之一;1998年参与筹建美国百事集团-中国农科院农业发展中心并开展合作,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开展科技扶贫,在深入贵州贫困县多次调查的基础上,开展贵州省推广脱毒马铃薯温饱工程国务院贵州扶贫项目,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推动了科技扶贫工作,受到中央领导、省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肯定,2000年获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次参与国际组织的项目评估和专家顾问活动。1997年同团中央青农部、中青农村发展中心一道发起了建设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活动,社会影响较大。任副所长期间,分管科研、科技成果开发、国际合作等方面均取得较好成绩,本所国际合作项目总金额达100多万美元,为提高该所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知名度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截止到2004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4篇,其中获奖论文3篇、39篇为第一作者,参加编写著作11本,约100万字 。

尺码杂志招聘

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和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政策规定,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所属企事业单位2023年拟公开招聘51名工作人员。现将有关具体事项公告如下。一、招聘单位基本情况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简称中国外文局,是承担党和国家对外宣介任务的国际传播机构,是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作为中国国际传播事业的国家队和对外出版发行事业的主力军,成立70余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全面宣介中国发展变化,积极促进中外友好交流,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外文局下辖21家直属单位。本次公开招聘涉及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北京周报社)、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社)、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中国外文局服务中心共10家企事业单位。二、应聘人员基本资格条件1.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 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品行端正,遵纪守法。3. 大学本科生不超过24周岁(1998年2月1日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不超过27周岁(1995年2月1日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不超过35周岁(1987年2月1日以后出生)。4. 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或者技能条件。5. 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6. 具备岗位所需的其他条件。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在各级公职人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试录(聘)用纪律行为的人员,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名应聘。报名应聘人员不得报考聘用后即构成回避关系的招聘岗位。三、招聘范围招聘对象为2023年全国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含两年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不含各类委培生、定向生)。应聘人员毕业时须取得学历学位证书,岗位要求的专业条件均为报名应聘人员获得的最高学历所对应专业。京内生源指已具有北京市常住户口的报名应聘人员,不含北京高校集体户口。京内生源可报考京外生源岗位。四、招聘岗位及资格条件此次招聘涉及44个岗位、计划招聘51人,具体岗位及资格条件详见《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所属企事业单位2023年度公开招聘岗位信息表》。其中,有关岗位专业条件参考教育部公布的专业目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报名应聘人员在报名时对专业有任何疑问的,可以直接拨打各用人单位电话进行咨询了解。五、招聘程序(一)报名应聘方式和时间报名应聘采取网上报名方式进行,报名网站地址为hire/hireNetPortal/search_zp_position.do?b_query=link&operate=init&hireChannel=01。报名应聘人员提交报名申请的时间为2023年3月1日至2023年3月21日,每人限报1个岗位。(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工作由各用人单位负责,贯穿公开招聘全过程。根据本公告规定的报名资格条件和招聘岗位要求,对报名申请进行审查,做到客观、公正、及时,对所有报名应聘人员一视同仁。同一岗位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与该岗位计划招聘数的比例至少达到3:1方可开考,达不到该比例的,在笔试开考前将视情减少该岗位招聘人数以确保达到开考比例,直至取消该岗位招聘计划。取消岗位招聘计划的,该岗位报名应聘人员可在笔试开始前改报符合报名资格条件的其他岗位。减少岗位招聘人数或者取消岗位招聘计划将于笔试前在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官方网站公布。(三)笔试笔试内容主要是公共科目能力测试和写作能力测试,笔试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具体时间、地点和有关事项在中国外文局官网另行发布公告。通过资格审查的报名人员需在规定时间内下载打印准考证,并按照准考证上的要求,携带相关证件、文具准时参加笔试。本次考试不指定辅导用书,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辅导培训班。(四)专业测试和面试根据应聘人员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按照10:1的比例确定专业测试和面试人选(笔试成绩并列的,一并进入专业测试和面试)。专业测试和面试人选、时间、地点及有关事项将通过电话或短信方式另行通知。如报名应聘人员放弃面试资格,按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递补。专业测试和面试前,对报名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复审,根据报名申请与应聘人员本人及其身份证件(身份证、学生证、工作证等)原件、所在学校或者单位盖章的报名推荐表等材料进行核对。凡有关材料主要信息不实、影响资格审查结果的,招聘单位有权取消其参加专业测试、面试的资格。考试综合成绩的计算按照笔试成绩50%、面试成绩和专业能力测试成绩共占50%的比例合成。(五)体检和考察按照报名应聘人员考试综合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参加体检和考察的人选。其中,实际参加面试人数与该岗位计划招聘数的比例低于3:1的,报名应聘人员面试成绩应当达到其所在面试考官组使用同一面试题本面试的所有人员的平均分,方可确定为体检和考察人选。考察人选在所报考单位主管机关及其所属单位有近亲属关系和主要社会关系的,需主动向所报考单位报告。1. 体检。参照现行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组织实施体检。2. 考察。按照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及相关政策规定,根据招聘岗位的资格条件和要求开展聘用前考察工作。考察组应当深入考察对象所在学校,采取个别谈话、审核人事档案、查询社会信用记录、同考察人选面谈等方法进行。人选体检或者考察不合格的,经研究,可根据考试综合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递补,也可不递补。(六)公示根据报名应聘人员的考试综合成绩、体检结果和考察情况等,择优确定拟聘用人员,并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服务平台”和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官方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七)聘用公示期满后,没有问题或者反映的问题不影响聘用的,经报有关部门备案同意后,按规定办理聘用手续;对反映有影响聘用的问题并查实的,不予聘用;对反映的问题一时难以查实的,可暂缓聘用,待查清后再决定是否办理聘用手续。新聘用人员按规定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六、有关待遇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北京周报社)、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社)、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中国外文局服务中心是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所属事业单位,执行国家关于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实行企业管理制度,聘用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享受企业人员待遇。七、其他事项1. 本次公开招聘相关信息均在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网站发布,请及时关注,并保持通讯工具畅通。2. 报名应聘人员提交的报名材料及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对于伪造、涂改证件、证明等报名材料,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应聘资格的,在考试体检考察过程中作弊的,或者有其他违反公开招聘纪律行为的,将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进行处理。报名监督举报电话:技术支持电话:、本招聘公告由中国外文局人事部负责解释。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人事部2023年2月20日附件下载:附件1: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所属企事业单位2023年度公开招聘岗位信息表.xls附件2:各用人单位联系方式.doc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英语过六级,还有就是要有很强大的工作能力和变通能力、看过《穿PARDA的女魔头》的人应该这样时尚的工作一般人还真的吃不消;并且竞争压力很大。

DM杂志,其实就是广告杂志,所以人员的配备需要如下:业务人员:这个不用说了吧,要让一本杂志能运作得起来,没有人帮你拉到广告,整个杂志就歇伙,所以业务员是一定不能少的。当然业务人员越多,拉到广告的机率也会多一点,至于具体多少人,得看你的投资规模了。美术设计:也就是杂志的广告设计人员,杂志的编排人员,一般情况下,需要2名,一名专门帮客户做广告,一名专门排版杂志。如果你的业务量比较大,美术设计的岗位可以扩大。采编人员(备选):如果你的DM杂志有软文宣传之类的需求,那么就需要采编人员,专门负责撰写各种稿件。至于人数按你的发稿需求来定。流程编辑:就是统筹杂志的资源和最后对杂志的内容梳理,协同美编制作杂志。发行:DM杂志的发行肯定是有渠道的,不知道楼主有没有想过怎么去发行,如果没有想好怎么发行,那还需要找一个专门的发行人,将DM杂志发送到读者的手中。为了省些资金:类似于财务、监印、出纳等等,这些职位其实都是需要的,但规模有限的话,上述提出的人员配备是最基本的,否则杂志无法正常运行。PS:1。采编人员和流程编辑可以兼任校对。2。另外,你既然做DM杂志必需申请一个广告许可证,而且DM杂志是不可以销售的,只能免费赠阅。

杂志招聘信息

MediaBistro、Ed2010等。常见的报刊杂志招聘网站有MediaBistro、JournalismJobs.com、INKThinkTank、NicheMedia、Ed2010、Google和Indeed。报刊杂志(名词)指报纸,期刊等。

人力资源管理杂志、HR Magazine、HR World、HR Focus等都可以获得更多关于招聘专员的信息。此外,还可以通过网上搜索和专业性社交网站,如LinkedIn等,获取更多有关招聘专员的信息。

杂志编辑招聘

时尚杂志编辑的岗位,一般要具备(1)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和策划能力,(2)对时尚要有很强的敏锐度,具有强烈的审美意识,能把握潮流趋势,(3)知晓新闻传播等学科的相关知识,(4)具有在时尚界工作的经验等

高。1、难度方面。建筑杂志社编辑招聘一般应聘复试需要面试3轮,层层筛选,及格的人才能够留下。2、面试人数方面。由于建筑杂志社编的员工待遇福利很好,导致每次应聘人数都有一百多人,十分的多,但是通常公司只招聘一两个,还是比较难通过的。

*超喜欢 VISION . .也有跟你一样的希望 . 不过没敢多想 . .. . . 看来你修炼到一定境界了 . . .加油哦 ..

《中国国家地理》招人。编辑部 文字编辑(本岗位为长期招聘职位)3人。中国国家地理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1950年创刊的地理期刊全国优秀地理期刊《中国国家地理》,1950年创刊于江苏省南京市,原名《地理知识》,是关于地理的月刊,该刊的文章和图片经常被中央及地方媒体转载,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本刊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著名的有关地理的杂志。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