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儿童中医药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儿童中医药论文参考文献

中医外科学参考文献格式一般遵循国际通用的APA(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格式或中文引用文献格式。下面是两种格式的具体写法:APA格式:1. 书籍:作者. (出版年). 书名. 出版地: 出版社.例如:陈建华. (2010). 中医外科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 期刊文章:作者. (出版年). 文章题目. 期刊名, 卷号(期号), 页码.例如:李明. (2015). 中医外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刊, 33(2), 23-26.3. 学位论文:作者. (出版年). 论文题目. 学位授予单位.例如:王丽丽. (2018). 中医外科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引用文献格式:1. 书籍:作者. 书名.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例如:陈建华. 中医外科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2. 期刊文章:作者. 文章题目. 期刊名, 出版年, 卷号(期号): 页码.例如:李明. 中医外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 33(2): 23-26.3. 学位论文:作者. 论文题目. 学位论文. 学位授予单位, 出版年.例如:王丽丽. 中医外科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学位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 2018.

1. 期刊论文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 致富时代(下半月)2010(12) 2. 期刊论文 我国医药行业实施电子商务现状及对策研究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22(6) 3. 学位论文 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资产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2006 4. 期刊论文 浅析电子商务在医药行业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 中国科技博览2010(1) 5. 学位论文 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 2006 6. 期刊论文 我国医药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 中国药房2003, 14(3) 7. 学位论文 WTO与我国医药行业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2001 8. 学位论文 中国医药行业并购绩效研究 2006 9. 学位论文 天津市中医药行业信息服务发展策略的实证分析 2007 10. 期刊论文 医药行业OTC新产品的终端现状及策略原则 - 中国集 希望能帮到你~我也在写O(∩_∩)O~

关于儿童中成药的论文参考文献

就是你参考的文章 是哪里的 什么人的 在什么时候发表的

合理用药的概念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 措施 。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合理用药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药学合理用药论文篇1 浅谈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通过药学服务工作,顾客买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药物。 方法 :提高药学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严格掌握药品知识,对于各种病人因人而异,介绍药物的使用方法。结果:药学人员懂得药学服务的重要性,顾客得到药学人员的关怀后,消除心理压力,病情容易得到好转和恢复。要了解不同药品的性能、适应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禁忌等等,并能合理用药。结论:药学服务和合理用药密切相关。药学人员及各界人士要多多看一些医学书刊,努力钻研 医学知识 ,不耻下问,这样才能不滥用药、合理用药,使整个社会安定,人民用药才会安全、有效、有保障。 [关键词]药学服务;合理用药;社会安定;人民健康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因此,应该尽快转变不良状况,改善医患关系,为患者营造一份温馨的氛围,消除他们部分紧张和忧虑,有利于病情的缓解和治疗。我是一名药师,经营药品批发销售,经常接触很多新老药及病人,如何使用和药学服务问题,下面结合实际工作,谈谈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1、不断学习,提高素质、建立互信认知 药学服务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主动服务、注重态度和关怀,要求药学人员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关心病人的心理、行为、环境、经济、生活方式、职业等影响药物治疗的各种社会因素。目的是使病人得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治疗药物,达到身心全面康复,实现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随着“三医”医疗、医学、医保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药品监督体制的健全和完善。药学服务对许多药学是一项新的问题,职责也发生较大的变化,需要进行全方面的人员培训,硬件上给予一定的配套建设。 因此,做好药学服务,不仅仅需要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除了不断学习外,还应当掌握一些药物治疗方面及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克服局限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与医师、病人进行探讨、交流和沟通,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机制,使药学服务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2、做好用药咨询,解除病人疑患 很多病人对医学知识知之甚少,大部分药学服务就是要做好咨询工作。要严格按照处方管理方法的规定和药学服务的要求,细致、耐心地开展用药咨询服务,主动热情接受病人的咨询,详细交待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以及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原来是否有过敏史、特异症,以及发生不良反应时应能及时采取措施的处理方法,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某患者治病心切想通过增加服用次数提高疗效,询问复方新诺明(SMZ+TMP)能否改为3次/d,药师告知:SMZ的半衰期为11h[1],2次/d完全可以维持有效抑菌血液浓度,任意加大剂量、增加用药次数或延长疗程可能会造成药物蓄积中毒,应服从医嘱,不能改为3次/d。 3、针对特殊病人,用药慎之又慎 婴幼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儿童 、老年人、肝肾心肺严重不全者等特殊病人,是药学服务中应重点把握的事项。这类病人,用药应慎重,减量,严格把握药物适应性,禁忌症慎用情况,药物剂量及注意事项。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与处方医师联系,请其确认或重开处方,确保病人生命安全。另有患者询问拜糖平(阿卡波糖片)的用法,药师告知最好与第一口饭一起嚼服,可增加拜糖平(阿卡波糖片)竞争性抑制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在空肠的迅速吸收,使其在整个小肠中逐渐被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2]。可见药师交代用法、用量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有些药物如硫酸镁口服用于导泻和利胆、外用湿敷用于消肿、注射用于抗惊厥及妊娠高血压,由于其用法、用量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药物作用与用途。 4、讲究工作方法,树立道德观念 从事药学的工作人员,应该讲究工作方法,最忌态度暴躁生硬,造成医患关系困惑,对自己的工作会带来不利影响。发药过程中,如发现用药不当或问题,应直接与处方医师配合,不和病人争吵,更不能让病人直接找医师处理。事情解决后,再向病人解释。这样,病人无忧虑,医师也能理解药师的合理建议。医、药、患之间能充分理解信任,工作互相配合支持,树立道德观念,有利于药学服务的正常开展。 5、善于不耻下问,勤问好学 在药学中要善于不耻下问,不能不懂装懂,不清楚的问题,可以向医师请教,不能一知半解,或者向有 经验 的老药师请教,或者查阅药物 说明书 、参考资料,微笑解释问答,让病人满意。特殊病人,可以让病人和医师再一次咨询和用药咨询。这些都是药学服务工作,是工作的要求,更是药师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安全合理用药,是药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6、采取多样化的宣传合理用药 应用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合理 用药知识 问答。如开通咨询热线,接受电话咨询服务,应用宣传栏、宣传车、建设公众健康网页,传授安全合理用药小常识。这样,有利于提高人们用药基本常识,不随意滥用药物。例如:一位70多岁的高血压患者,医师为其开具“欣络平”甲磺酸氨氯地平片,患者从药房取出后发现与以前服用过的“麦利平”药名不一致,认为是医生开错了,即到用药咨询室咨询。咨询药师告知:这两个药成份相同均为氨氯地平,只是生产厂家不同、商品名不同而已,老人听明白后满意回家。另有一高龄患者称医师为其开具了“强筋松”但其不宜服激素,咨询“强筋松”是否同一种药,药师告知强筋松其通用名为苯丙氨酯,是肌松药,不是激素药,可以服用。 内罗毕国际合理用药专家会议提出要求: 对症开药,供药及时,价格低廉,配药准确以及剂量、用药间隔和时间均正确无误,药品必须有效、质量合格、安全无害。 本人恳切呼吁各界人士:多看一些医学书刊,努力钻研医学知识,精益求精,掌握常用药物知识,不耻下问。这样,才能够不滥用药,合理使用药,让整个社会安定,人民用药才会安全有效有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8-99.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33. 药学合理用药论文篇2 完善药学服务指导合理用药 【摘要】合理用药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节约医疗卫生资源、减轻患者及社会负担的重要举措。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很多,关键因素在于落实国家药物政策、规范医疗行为、加强药学服务等。由于我国将近30%以上的药品是在各类药店销售,合理用药涉及患者就医的各个环节。只有在医生及各类药师的正确指导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发生。 【关键词】合理用药药学服务 据WHO 报告 ,全世界50%以上的药品是以不恰当的方式处理、调配和出售的,同时有50%的患者未能正确使用。从而导致全球死亡患者中有三分之一并不是由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有七分之一的患者住院不是由于疾病本身的需要,而是不合理用药造成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合理用药现象同样严重,其结果不仅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诱发药害,还造成卫生资源浪费,加重患者及社会负担。因此,合理用药是全球卫生界共同的追求目标。要达到合理用药,关键措施在于国家药物政策的指导和医、药、护、患各环节的共同努力。 一、执行国家药物政策(NDP) NDP的核心内容是基本药物政策,强调基本药物政策和合理用药理论相结合,旨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障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用药的基本需求,使有限的社会医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量适量,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以公平获得的药品。卫生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 实施方案 》(2009-2011) [1]正视国情,考虑到占医疗需求大多数的基层社区卫生工作特点,对医疗水平相对薄弱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以下卫生院,强制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在源头上自然避免了相当一部分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二、规范医疗行为 1 、实施临床路径(CP) CP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采用临床路径后,可以避免传统路径使同一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之间出现不同的治疗方案,避免了其随意性,提高了费用、预后等等的可评估性。因为路径的制订是综合多学科医学知识的过程,包括合理用药,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评估、 总结 、改良,实施临床路径,自然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2 、遵守《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处方管理办法》是医师正确处方的依据,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是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本办法对处方管理的一般规定,处方权的获得,处方的开具,处方的调剂,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等均做了详尽的规定。严格遵守《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就能确保医师具备应有的专业资质和相应的诊疗水平,并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从而一定程度上防止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三、加强药学服务 1、提高一线药学人员素质 各类药房是患者获得处方药品的主要来源地,也是产生不合理用药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一线药品调剂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合理用药密切相关。药房是《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对用药处方进行用药合理性核查的关卡和指导患者用药的窗口,处方调配人员是这些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所以,提高调配岗位专业人员业务素质能起到预防医院不合理用药的关键作用。 2、深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规定我国要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医院药学正从药品供给型向药学服务模式转变,临床药师要走向临床,直接服务病人,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为重点患者建立药历,实施治疗药物监测,调整用药方案,努力实现个体化给药,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收集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等信息,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服务。 3、开展药物利用研究 药物利用研究是对药物供应、处方及其使用的一种趋势研究,研究的目的是力求实现用药的合理化。通过采用金额指标(Cost)、治疗日(TD)、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等指标,对一个地区、一个医院的用药情况进行金额排序分析,用药频度分析以及处方行为研究进行回顾性评价。如DDD和DVT分析主要反映临床医师的用药习惯、用药量是否合理等,及时找出问题,及时解决。 4、加强药物警戒 (PV) 由于新药不断涌现,药物不良反应(ADR)和药源性疾病(DID)发生率也不断上升。药物警戒不仅涉及ADR、DID,而且增加了药物相互作用(DI)、用药差错(ME)等内容,从而拓展了药学服务的内涵,达到更全面的发现、评估、预防ADR、DID、DI、ME等,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5、指导药剂师合理用药 由于药剂师对药物方面的知识可能欠缺,特别是药品的保管、储存、配伍禁忌、药物的稳定性、滴注的速度、用药间隔等。药师可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进行指导,解决护士配液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保证药物的稳定性,促进合理用药。 6、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患者用药依从性受很多因素影响,其原因为用药方案复杂、药效不明显、自觉好转、不能耐受不良反应、缺乏用药指导等,根本原因是对用药不依从的危害认识不足。 不遵医嘱服药易造成疾病的治疗失败,自身中毒危险,导致发病率、死亡率上升等严重后果。出现用药不依从的情况有随意换药、漏服、过早停药、剂量错误、不服药、服药期间错误等。因此要加强用药指导,改善服务态度,完善服务措施。发药时做到认真查对、详细交待,态度要和蔼,取得患者信赖,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各类药店要设置药物咨询台或咨询窗口,并开设药学服务热线,随时回答讲解临床用药的相关问题,并建立回访制度。药师参与药学服务,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在沟通中学习和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患者提供全程药学服务,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经济。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也就提高了患者自身的合理用药水平。 参 考 文 献 1、阎玺宇,姚艳丽.开展药物咨询窗口服务,促进合理用药[J].儿科药学杂志,2007,13(3):3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4,17.

看一些药物经典啊

药理学参考文献参考书如下,仅供参考:书名 出版社 1 《基础药理学》 浙江人民出版社 2 《实用临床药理学》 广东科技出版社 3 《临床药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4 《中草药现代研究》(第二卷)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5 《活血化瘀药化学药理与临床》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6 《心血管药理学》(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7 《中药炮制与临床应用》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8 《心血管药理学进展》 人民卫生出版社 9 《分子细胞生物学》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0 《心血管疾病内科治疗学》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1 《细胞保护》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2 《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人民卫生出版社 13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4 《实用卫生检测技术大全》 科学出版社 15 《药理实验方法学》(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16 《医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7 《进口药英文说明书译法大全》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华中医药杂志参考文献

文章来自~《中外医学研究》2021年第35期 作者:刘笑琪① 牛晓骥② 胡金萍② 【摘要】 氧能为机体提供能量,缺氧可影响人体多个系统,直接或间接造成机体死亡。抗缺氧药物的研究成为预防机体死亡的重要课题。目前中医及西医均对缺氧有了一定认识。近年来, 研究发现中药在抗缺氧方面有较好作用,其中补益类中药表现突出,中医扶正固本治疗原则得到很大体现 。 临床中用于抗缺氧的补益类中药主要有黄芪、红景天、人参、西洋参、当归、枸杞6味。 本文对这6味中药的抗缺氧损伤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补益类中药 抗缺氧 综述 缺氧是指组织因氧供不足或用氧障碍而致的病理反应,严重可致死,临床多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口唇甲发绀等。 近年来,中医药以作用效果高、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在抗缺氧防治中应用越来越广范,而补益类中药尤为突出。有研究发现,在缺氧的防治中,使用频率在前20的单味中药中,补气活血类中药的应用率可达70%以上;其次为活血化瘀类中药,应用率在40%以上,使用率较低的为滋阴类中药[1]。临床中用于抗缺氧的补益类中药主要有黄芪、红景天、人参、西洋参、当归、枸杞6味。本文就这6味补益类中药近几年的抗缺氧作用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中西医对缺氧的认识 1.1 中医对缺氧的认识 在中医里并没有缺氧这一概念,但可 根据因缺氧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将其归入中医学不同病名中,如“眩晕”“头痛”“喘证”“心悸”“血症”“耳鸣”“虚劳”等证。 中医认为缺氧成因大多与气虚、气滞、痰浊、淤血、阴虚等有关 。中医认为疾病的成因不外乎内外两种因素,缺氧亦如此,其外因为天地之气致病,即外在自然及 社会 环境;内因为人之气不足致病,即气之产生不足及损耗过度;血为气之母,故当机体血生不足时,同样会导致气不足;此外阴阳平衡也是缺氧产生的原因之一;但总的来说,缺氧产生的病机始终与“气”有关[2]。涉及的脏腑有肺、心、脑和肾等[3]。 中医药对缺氧的防治以补气活血、益气健脾、活血化瘀、豁痰开窍等为原则[4]。 1.2 西医对缺氧的认识 只要能导致血液内氧饱和度降低,造成缺氧性疾病的条件均可视为缺氧的病因。 现代医学认为 缺氧的形成原因不外乎两种:氧供不足及用氧障碍。常见的有: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贫血、中毒、周围血管病供氧障碍等, 此外高原空气稀薄也会导致缺氧。 西医治疗缺氧的原则有:增加氧分压供氧,增强血液携氧能力,改善心、肺、脑功能等。 用于改善机体缺氧的西药有激素类药物、广谱抗菌药物及降压类药物等。但这些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大,临床应用受到极大限制。 2 补益类中药的抗缺氧防治 2.1 补气固本类中药 2.1.1 黄芪 味甘,性温,被称为补气之圣药,多用于体虚之人。 陶文迪[5]研究发现,黄芪水提取物可能通过减少缺氧导致的自由基及代谢产物的过度生成及氧化应激使常压密闭小鼠存活时间延长。黄芪注射液能抑制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可能与其对凋亡相关蛋白Bax及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作用有关[6]。黄芪甲苷还可通过抑制NF-кB通路保护缺氧心肌细胞,且作用呈浓度依赖性[7]。杨萍等[8]建立乳鼠原代心肌细胞H/R模型,检测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浓度,同时检测到血红素加氧酶(HO)-1表达上调, 证明黄芪甲苷可通过抗炎作用保护缺氧心肌细胞。 曹昌霞等[9]发现 黄芪可能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缺氧诱导因子(HIF)-1a的表达,维护细胞膜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保护缺氧心肌细胞,且发现黄芪及红景天合剂的抗氧化作用强于单味药物 。 2.1.2 红景天 性平,味涩,被广泛应用于急性高原反应的防治[10] 。钟晓勇等[11]发现红景天甙能提升缺氧PC12细胞活力及能量代谢水平,主要通过mTOR-4EBP1通路实现。皇甫志敏等[12]发现红景天甙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细胞凋亡途径改善小鼠慢性间断性缺氧肺损伤。王渊博等[13]发现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能通过保护线粒体的形态与功能保护缺氧心肌细胞。有 研究发现红景天还可能通过ERK信号通路对缺氧心肌细胞结构及功能进行保护,发挥保护缺氧心肌细胞的作用, 具体机制正在进一步研究中[14]。红景天能促进低氧状态下内皮细胞肾上腺髓质素(ADM)、降钙素受体样受体(CRLR)及HIF-1a的表达,保证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15]。 红景天还可通过抑制脑细胞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MPTP)的开放,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发挥其抗缺氧作用[16] 。范能全等[17]发现红景天在剂量为0.02 mg/L时可明显延长斑马鱼低氧耐受时间。 2.1.3 人参 性温,味甘、微苦,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有大补元气的功能。 有报道通过常压耐缺氧实验及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实验发现复方人参合剂能增强小鼠的耐缺氧能力,并呈现一定剂量依赖性[18]。Lim等[19]发现人参皂苷Rb1能通过清除过量氧自由基保护海马CA1神经元。娄婷婷[20]发现人参皂苷Rg1、Re、Rf、Rb1、Rc和Rb2可能通过对SIRT1/PGC1a信号通路的干预实现其抗缺氧功能。研究发现人参皂苷Rb1能使缺氧Wistar乳鼠心肌细胞自噬力降低,提高AMPK通路相关蛋白活性,提升细胞存活率[21]。杨佳丹等[22]发现人参皂苷Rg3在降低骨骼肌线粒体内丙二醛的含量同时增高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提高骨骼肌线粒体对自由基的消除作用和供能效力。董学峰[23]建立C57BL/6小鼠的慢性间歇性低氧(CIH)模型,分组后腹腔内注射高、低剂量人参皂苷Rg1,发现人参皂苷Rg1可减轻慢性间歇性缺氧小鼠肺小动脉损害,其机制可能与减少HIF-1a、VEGF和内皮素(ET)-1的表达有关。 2.1.4 西洋参 性凉,味甘、微苦,有补气养阴之效。 王晓坤等[24]建立三种不同条件作用下的缺氧小鼠模型,分别给予一定剂量的西洋参总皂苷,观察发现西洋参总皂苷均可以明显延长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提示 西洋参总皂苷能提高缺氧小鼠模型的耐缺氧能力 。王琛等[25]从内质网的角度进行研究, 发现西洋参总皂苷能减轻内质网应激造成的心肌损伤,一定程度上能维持心肌细胞内的钙浓度及心肌正常舒缩功能,减少细胞凋亡 。研究发现西洋参能通过增加线粒体自噬,保护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的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HK-2)细胞[26]。毕卓悦等[27]研究发现不同剂量的西洋参总皂苷均可延长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高浓度较低浓度的效应更强。 2.2 补血固本类中药 当归,性温,味甘、辛,为补血之圣品,有养血活血之功。当归的抗缺氧功能可能与其降低心肌耗氧量,保护线粒体及细胞膜的作用有关 。 当归中的黄酮类和苯酞类两种化学成分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28]。田苏阳[29]提取到纯化当归多糖P-ASPO,同时发现当归多糖有清除体外自由基超氧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及DPPH保护。另一提取物阿魏酸也有此作用。霍礼超等[30]研究发现当归多糖P-ASP可增高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蛋白的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保护缺氧心肌细胞。石皓等[31]发现当归挥发油可影响Akt/mTOR通路,减少细胞自噬,减轻缺氧细胞损伤。范智文等[32]研究当归补血汤对缺氧乳鼠心室肌的作用时,发现缺氧心肌细胞的活力及存活率明显提升,中高剂量较低剂量组效果明显。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iR-34a蛋白表达相关。 研究发现当归补血汤对缺氧导致的胰岛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有保护作用[33]。 2.3 滋阴补气类中药 枸杞,性平,味甘,有滋补肝肾之效。 安巍等[34]发现不同品种的枸杞均有提高小鼠耐缺氧的能力。严文英等[35]在缺氧环境下分组培养HK-2细胞,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及细胞Ca2+含量,得出枸杞多糖可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及抑制细胞自噬蛋白的表达以减少细胞凋亡,减轻缺糖缺氧HK-2细胞的损伤。此外枸杞多糖还能对凋亡相关蛋白及通路发挥作用,保护缺糖缺氧的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36]。唐愈盛[37]体外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缺氧模型,发现不同缺氧时间下未经枸杞多糖干预的HUVEC细胞皱缩程度均高于干预组,其机制可能与保护血脑屏障有关。马琳等[38]发现100和50 mg/L的枸杞多糖能通过保护线粒体功能,减轻过氧化反应,提高细胞存活率,发挥抗缺氧作用。李亚萍[39]选取101名试验对象,将其分为51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及50名 健康 者两组,以不同剂量的枸杞多糖对COPD患者进行干预,COPD患者外周静脉血中HIF-1a表达水平较服用枸杞多糖前下降,其作用可能与枸杞多糖能抑制HIF-1a的表达有关,此次研究还发现,低剂量的枸杞多糖效果反而高于中、高剂量,与多数中药作用效果相反。 此外具有抗缺氧作用的补益类中药还有刺五加、党参、山药、白术、甘草、五味子、麦冬、沙参、冬虫夏草等。 长远以来,中医对缺氧缺乏系统认识。 研究发现中药及其提取物可通过其补气、滋阴、生血功能增强机体耐缺氧能力,且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多数高浓度作用高于低浓度。 中药对缺氧造成的机体多个系统损伤均有保护作用,其中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对缺氧反应最大,故研究多集中在这两个系统 。目前研究方向主要为建立缺氧模型,予以中药干预后,检测模型相关蛋白含量及表达情况,记录目标细胞存活量及模型的存活时间,研究方式比较单一。未来可对补益类中药持续研究,可向研究中药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庆.中药防治急性高原反应文献调查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5,45(7):66-68. [2]冯博,刘震,邢雁伟,等.中医学对高原病认识刍议[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2):3475-3479. [3]李浩然.论缺氧之中医证治及其机理[J].吉林中医药,1984(4):16-17. [4]唐玉琴,杨福权,淮文英,等.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干预缺氧的研究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7):184-186. [5]陶文迪.黄芪对高原运动和行为认知能力的改善作用[D].兰州:兰州大学,2020. [6]董雅洁,卢锴锋,高维娟,等.黄芪注射液减轻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7):1608-1610. [7]廖景光,王茜,赖碧艳,等.黄芪甲苷对缺氧培养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2015,31(2):133-135. [8]杨萍,周玉平,常秀春,等.黄芪甲苷调控HO-1抗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作用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8,46(5):34-38. [9]曹昌霞,王宏斌,杨如意,等.益心方对模拟高原低氧环境大鼠相关指标及心肌损伤的干预作用[J].环球中医药,2019,12(7):5. [10]罗勇军,周其全,后显华,等.传统医药在急性高原反应防治中的作用[J].西部医学,2011,23(7):1394-1395. [11]钟晓勇,李钻芳,林如辉.红景天苷调节缺氧所致PC12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的机制研究[J].福建中医药,2020,51(4):36-38,42. [12]皇甫志敏,徐倩,王晓,等.红景天甙干预可改善慢性间断性缺氧模型小鼠的肺损伤[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23(31):5036-5040. [13]王渊博,朱镕湃,田心.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维持心肌缺氧/复氧损伤的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相关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11(2):209-211. [14]谭洪玲,马增春,肖成荣,等.红景天苷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的保护作用[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0,26(3):194-197. [15]姜晓斐,罗心平,高秀芳,等.低氧状态下红景天通过上调缺氧诱导因子1a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肾上腺髓质素及其受体的表达[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8,45(5):620-625. [16]胡尧.红景天对缺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神经元线粒体MPTP机制的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7. [17]范能全,彭兰,杨武,等.红景天对斑马鱼游泳和耐低氧能力的影响的初步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15,35(8):1342-1345. [18]张爽,蔡璐,潘雪,等.复方人参合剂对小鼠抗疲劳和耐缺氧能力的影响[J].人参研究,2015,27(2):8-10. [19]Lim J H,Wen T C,Matsuda S,et al.Protection of ischemic hippocampal neurons by ginsenoside Rb1, a main ingredient of ginseng root[J].Neuroscience Research,1997, 28(3):191-200. [20]娄婷婷.人参皂苷对缺氧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20. [21]宋丽杰,孔宏亮,蒋玉昆,等.人参皂苷Rb1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通路改善乳鼠缺氧心肌细胞自噬能力分析[J].中国医药,2019,14(9):1425-1429. [22]杨佳丹,向荣凤,戴青,等.人参皂苷Rg3对模拟高原缺氧大鼠的抗疲劳效应和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9,41(2):110-115. [23]董学峰.人参皂苷Rg1对慢性间歇性缺氧小鼠肺小动脉损害的影响[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17. [24]王晓坤,李梦,王誉蓉,等.西洋参总皂苷抗小鼠心肌缺氧作用的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9(1):33-35,86. [25]王琛,李玉珍,王晓礽,等.西洋参茎叶总皂苷通过抑制过度内质网应激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2(1):28-34. [26]寿先进.西洋参茎叶总皂苷对HK-2细胞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D].新乡:新乡医学院,2015. [27]毕卓悦,张莹,樊军,等.红景天西洋参合剂提高小鼠缺氧耐受力及其机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47-50. [28]赵静,夏晓培.当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现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6):172-174. [29]田苏阳.当归多糖的提取、化学修饰、抗氧化活性及其结构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 [30]霍礼超,李梦丽,乔成栋.当归多糖对缺氧-复氧损害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9,25(5):579-585. [31]石皓,刘凯,王昕,等.当归挥发油对PC12细胞缺血缺氧损伤后自噬和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35(5):445-448. [32]范智文,赵一俏,凌龙,等.miR-34a在缺氧复氧介导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以及当归补血汤的干预效果[J].广东医学,2017,38(22):3401-3404. [33]陈文婷,杨叔禹,刘素嬛,等.当归四逆汤通过PI3K/Akt通路保护缺氧引发的胰岛内皮细胞功能紊乱[C]//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八次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汇编.2017:92. [34]安巍,王亚军,石志刚,等.枸杞对小白鼠耐缺氧和抗疲劳能力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5):396-397. [35]严文英,姚靖.枸杞多糖对HK-2细胞缺糖缺氧损伤后线粒体功能及自噬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0,36(24):4010-4012,4017. [36]马琳,张蓓,胡秀娟,等.枸杞多糖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缺糖缺氧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J].药物评价研究,2020,43(4):683-687. [37]唐愈盛.枸杞多糖减轻高糖缺氧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的初步探讨 [D].银川:宁夏医科大学,2018. [38]马琳,马然,王艺,等.枸杞多糖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2018,27(10):1172-1175. [39]李亚萍.枸杞多糖对COPD患者缺氧诱导因子1a抑制作用的研究[D].银川:宁夏医科大学,2017. Anti-hypoxia Effect of Tonic Chinese Medicine LIU Xiaoqi, NIU Xiaoji, HU Jinping. [Abstract]Oxygen provides energy for the body, hypoxia can affect many systems in the body, directly or indirectly causing the death of the organism. The study of antihypoxic drug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to prevent body death. At present, bo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have a certain understanding of hypoxia. In recent years,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lays a good role in anti-hypoxia, among which the tonify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lays a prominent role, and the principle of strengthening the found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been greatly embodied. In clinical use of anti-hypoxia tonify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inly includes astragalus, rhodiola, ginseng, American ginseng, angelica sinensis, Chinese wolfberry six kin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is paper, the anti-hypoxia injury studies of these herbs in recent years are reviewed. [Key words]Tonify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ti-hypoxia Review doi:10.14033/j.cnki.cfmr.2021.35.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05(2021)35-0185-04 *基金项目:青海省中医院院内课题项目(2019YN07) ①青海大学 青海 西宁 810016 ②青海省中医院 (收稿日期:2021-04-26)

干燥综合征中医辨证论治研究

SS病因病机复杂,治疗方法多样,临证可以根据SS的病情特点,从脏腑、三焦、气血津液、八纲及六经等进行辨证论治。

摘要:

对干燥综合征的辨证论治进行总结,包括脏腑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八纲辨证和六经辨证,并分析各种辨治方法的特点及指导干燥综合征临床辨证论治的作用。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辨证论治;脏腑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八纲辨证;六经辨证;综述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具有淋巴细胞浸润和特异性自身抗体为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干燥性角结膜炎、口腔干燥症,还可累及其他多个器官表现为复杂系统损害[1]。SS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发病高峰期为45~55岁,以女性多见,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系统受累的表现明显[2]。SS在中医学上无相应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症状,多归于“燥证”“燥痹”“顽燥”等范畴。辨证论治作为中医学的精华,在SS的中医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辨证论治SS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

1从五脏辨治

SS的发病可累及五脏六腑,与肝、脾、肺、肾关系密切。从脏腑辨证论治,可以明确SS发病的具体脏腑,进行更加针对性的辨证治疗。

1.1从肝论治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为藏血之脏,血属阴,故肝体为阴;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内寄相火,主升主动,故肝用为阳。SS患者多有血虚津亏,津亏血燥表现为口鼻干燥,两目干涩等,通过滋养肝阴,肝血盛则津液充足。顾军花等[3]从肝脏的脏腑功能、解剖位置及经络分布、五行生克制化、肝胆表里关系及女子与肝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论述了SS与肝的关系,并以肝为中心将SS分为肝郁气滞(柴胡疏肝散)、心肝火旺(栀子清肝饮或泻心汤)、肝胆(胃)郁热(左金丸、龙胆泻肝汤)、肝郁脾虚(归芍六君子汤合柴胡疏肝散)、肝气收敛(牡蛎散或金锁固精丸)、肝肾阴虚(一贯煎或六味地黄丸)、肝虚血瘀(复元活血汤或失笑散)、肝肾精血亏虚(芍药甘草汤或左归丸)、阴虚火旺风动(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等。周丹萍等[4]认为,从SS流行病学上看,女性占90%以上,而“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血不足,肝失疏泄,津液输布失常而发为本病。临床主要证型包括肝肾阴虚、肝郁气滞、肝血不足、肝郁脾虚等,治疗多予疏肝理气、养血柔肝、平肝潜阳、育阴生津、益气养阴、化瘀通络等。

1.2从脾论治

脾主运化水湿,以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脾气健旺则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正常,脾能升清,气血生化有源。脾虚不运则最易生湿,而湿邪过多又最易困脾。谢幼红[5]认为,SS是由于津液生成与运行输布失常所致,而脾脏在津液的生成与转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SS的发病与脾虚密切相关,治疗应以健脾益气为根本之法,以黄芪、太子参、白术、山药、当归、柴胡、陈皮、丹参、升麻、甘草为基础方,并归纳为健脾益气生津法、健脾益气通阳法、健脾益气养肺法、健脾益气化瘀法。王晶等[6]从心脾失调、肺脾失调、肝郁脾虚、肾脾两虚、气血津液失调等方面论述了脏腑、气血津液失调对SS的影响,并认为SS的治疗应重视后天之本脾胃的调养,阴阳平衡的调和,气机升降的调节,气血津液变化的调整以及调畅情志。冯云霞等[7]则从气阴两伤、血瘀阴枯、燥毒生风3个方面分析了SS与脾的关系,并从脾气虚(益气健脾,滋阴润燥,温阳通脉;燥湿健脾,益气生津)、脾阴虚(补脾益阴,滋胃生津;滋阴润燥,益气生津;益胃养阴,清热生津)2个方面进行论治。

1.3从肺论治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居阳位,其气通天,天气下行,才能天地交合,化生万物,肺性清凉,其气主收敛、肃降,以降为顺。戴恩来等[8]认为,“肺为水之上源”,由脾转输而来的津液要依赖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以保证脏腑经络之气的通畅,因此正常的肺功能对于保证津液的正常输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肺论治,益气养阴、宣肺通络为法,以麦冬、沙参、百合、西洋参、黄芪、牡丹皮、天花粉、知母、生地黄、丹参、紫草、蜈蚣为基础方,治疗SS取得良好疗效。金实[9]认为,阴虚络滞、肺失通调为其病机关键,宣肺布津通络为治疗大法,并将药物分为开肺组(紫菀、桔梗、生甘草)、润肺组(南北沙参、天麦冬、乌梅肉)、清肺组(桃仁、牡丹皮、生石膏),组成宣肺布津方,运用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1.4从肾论治

肾主一身阴阳,肾阴和肾阳,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生理上的动态平衡。肾为封藏之本,其封藏、固摄的作用,可以防止精、气、血、津液的过量排泄与亡失,同时还可以维持呼吸运动的平稳和深沉。张艳等[10]认为,肾水即肾阴,又称之为元阴、真阴,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滋润、濡养作用,在治疗SS方面提出以益肾阴为根本大法,在补肾基础上兼补五脏,并根据病因病理产物的不同随证治之。吴生元[11]则认为,SS根本原因在于肾阳不足引起的津液代谢失常。具有气化功能的肾中精气,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排泄,维持其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肾的蒸腾气化功能离不开肾阳的温煦,因此,温补肾阳、气化津液应贯穿于SS治法之中,方以益肾蠲痹丸为基础方。

2从三焦辨治

三焦为水液代谢的重要通道,三焦的疏利与气机升降、津液输布密切相关。SS的基本病因与津液的输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三焦辨证的方式,有利于明确上、中、下三焦的病变部位,根据三焦功能的特点进行辨证施治。刘维等[12]认为,SS的治疗应重在滋阴护津,并根据三焦病位的不同,所选组方有所倚重,病在上焦注重肺胃,中焦注重脾胃,下焦注重肝肾,同时注意气血的固护,方能取得较好疗效。高龙等[13]则认为,三焦的功能是运行水液、通行诸气、促进体内津液气化。三焦的通利与否,不仅影响到水液运行的迟速,也影响到肺、脾、肾等相关脏腑对水液调节的作用,治疗上具体可根据上燥治肺、中燥脾胃、下燥肝肾的思路,以达到气血阴阳的调和。李征[14]认为,上焦在肺,治上焦如羽,中焦脾胃,治中焦如衡,下焦肝肾,治下焦如权。同时要注意卫气营血由外向内及脏腑的.五行生克观念进行辨治。张晓强等[15]认为,SS的根本病机在于三焦气化失司,津液输布失常。三焦气化功能与人体水液代谢之间联系密切,并根据这个联系确立了化气布津法以治疗SS,可用五苓散为主方通阳化气、利水布津。五苓散证的基本病机就是三焦气化失司,水津失布,结热伤津成燥,运用其化气布津法,使三焦气化功能正常,人体水液循行有序,则口眼肌肤润泽。

3从气血津液辨治

气血津液都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以气血津液病证为纲对SS进行辨证,可以明确疾病与气、血、津液的关系,确定SS的病变在气、血还是津液,继而判断气血津液的虚实盛衰以指导疾病的治疗。潘利等[16]认为,气与津液关系密切,气旺则津充,气机调畅,则津液的输布排泄正常。SS的发病与气机失调、气虚有关,故SS的治疗应补气、调畅气机,包括宣降肺气、调理脾胃、疏肝养肝、补益肾气、通经络之气几个方面。许超等[17]认为,SS的病理基础是阴津亏虚,阴津亏虚则导致血液生化乏源,故燥证多夹杂血虚的临床表现。血液之所以能流布全身,环周不休,不仅靠气的推动、阳的温煦作用,还必须具有充足的血量。若血虚亏少,虽有气之推动,阳之温煦,也行而缓迟,以致滞而为瘀。瘀毒阻络,津液失布,又加重了燥证的发病[18-19]。秦长林等[20]认为,津液与血液同来源于营气,津液亏竭导致血液枯少,津亏血少而成瘀,瘀血阻滞气机,津液不能随气升发,燥象愈炽,如此循环,故成燥痹。

4从八纲辨治

八纲辨证可能通过确定该疾病类别,或阴证或阳证,分析病位或表或里,辨明疾病特质,或热证或寒证,或实证或虚证,指导SS的治疗。熊静等[21]认为,燥证的基本病理基础为阳损及阴,阴津亏虚。阴阳互根互用,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然阳气虚,阳损及阴,最后导致阴阳互损,精气血及津液代谢的失常,生成燥证。治疗上以地黄汤加补肾药为基础方,以温补肾阳、滋阴生津润燥。路志正[22]将燥痹分为内燥与外燥,外燥是指人体由于调护不当,内燥是由于脏腑经脉气血阴阳失调,外燥又分为凉燥与温燥,区分了SS因外而感,由内而发,寒热之别,表里之间的不同关系。马武开等[23]收集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SS的临床研究文献发现,1316例SS患者中,50.99%为虚证,16.34%为实证,32.67%为虚实夹杂。运用八纲辨证的方法对SS进行辨证分析,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角度着手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疾病的发生与进展,从而为疾病提供准确的治疗大法。

5从六经辨证

根据SS的病证特点,结合经络、脏腑病理变化,运用六经方法进行辨证,这有利于临床上准确把握病情,精准选方。季光明[24]认为,燥邪致病,首犯阳明,从口鼻入,而SS患者初期常见咽干、口干、口渴等症,提出了以阳明辨证为中心,分析阳明燥热波及少阳、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其他五经特点,总结出辄用苦寒、甘寒以清解阳明热毒。陈亚兵等[25]运用六经辨证,结合SS出现消渴症状的特点,依据厥阴病的提纲中有消渴之说,辨证为厥阴病,选用乌梅丸治疗,取得满意疗效。胥晓芳[26]依据SS合并口干、小便不利的情况,辨证其为太阳蓄水证,选用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作用的五苓散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六经辨证对于SS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主要根据症状的不同,六经辨证的角度侧重亦不同,灵活变化,随证治之能起到良好疗效。

6结语

SS病因病机复杂,治疗方法多样,临证可以根据SS的病情特点,从脏腑、三焦、气血津液、八纲及六经等进行辨证论治。脏腑辨证多集中在对肝、脾、肾、肺四脏的研究,根据脏腑的生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大法,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三焦辨证多依据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的生理特点,选取与之相适应的药物,条畅三焦,通调水道,以达治疗的目的。气血辨证从气血津液关系入手,多认为气血失充是SS的重要原因,通过益气充津,补阴充血以润燥。八纲辨证可以较为全面地对SS进行综合分析,提供明确的治疗大法。六经辨证具有方证对应的特点,针对出现六经中任意一经病症,都有专方可供治疗。对于辨证论治方法多样的状况,根据SS不同的性质、发生的不同部位,选择与其相应的辨证方法,以获得最为适宜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26-827.

[2]李娅,李小峰,黄慈波,等.中国不同年龄发病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特征[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3,7(2):129-133.

[3]顾军花,刘姗姗,陈晓云,等.从脏腑辨证角度分析300例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型分布情况[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1):25-30.

[4]周丹萍,孙志岭,纪伟.从肝论治干燥综合征[J].吉林中医药,2015,35(3):241-244.

[5]谢幼红.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的探讨[J].陕西中医,2010,31(6):710-712.

[6]王晶,刘维.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3):91-92.

[7]冯云霞,刘健.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研究概况[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5):11-13.

[8]戴恩来,王庆胜.从肺论治干燥综合征体会[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5,22(2):9-10.

[9]韩善夯.金实教授从肺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J].四川中医,2012,30(12):17-18.

[10]张艳,黄继勇,王新昌.干燥综合征从肾阴虚论治[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4):511-512.

[11]罗世伟.吴生元辨治干燥综合征经验[J].中医杂志,2013,54(10):821-822.

[12]刘维,丁园园.从三焦论治干燥综合征[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3):87-88.

[13]高龙,苏晓,姚重华.干燥综合征从三焦论治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4):221-222.

[14]李征.三焦辨证治疗干燥综合征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1):71-74.

[15]张晓强.化气布津法在治疗干燥综合征中的应用[J].新中医,2011,43(10):137-138.

[16]潘利,杨德才.从气论治干燥综合征的思路探析[J].湖北中医杂志,2005,27(10):15-16.

[17]许超,钱先.滋阴养血活血法辨治干燥综合征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3):44-45.

[18]曾苹,和秀丽,马武开,等.马武开教授从“毒蕴血瘀”论治干燥综合征的经验[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6,36(2):73-74.

[19]和秀丽,侯雷,曾苹,等.马武开教授从毒蕴血瘀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拾萃[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11):38-39.

[20]秦长林.从干燥综合征看“燥必入血”的病变特点[J].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2):710-712.

[21]熊静,姚美玉,侯丽辉.阴阳双补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6):857.

[22]张华东,边永君,路洁,等.路志正教授从气阴两虚论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9):1903-1905.

[23]马武开,唐芳,王莹,等.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候分类临床文献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2):482-485.

[24]季光明.基于六经辨证理论的干燥综合征中医症候学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25]陈亚兵,陈一峰.乌梅丸临床应用举隅[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2):108.

[26]胥晓芳.五苓散治疗风湿病临床应用体会[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6):1101-1102.

儿童剧论文参考文献

儿童 文学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其早期的表现形式往往为寓言和民间 传说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儿童文学研究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艺术 教育 价值研究 》

摘要:我国儿童文学作品起步晚,由于时代背景的特殊性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很长一段时期内,儿童文学作品都同我国政治命脉密切相关,具有十分浓重的时代特色,因而这也导致我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艺术发展缓慢。但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所提出的“真实即幽默”理念的影响之下,我国儿童文学创作者开始赋予作品更多的幽默艺术与教育意义。本文从儿童文学作品出发,解读了其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并就其所具有的深刻教育价值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儿童文学作品;幽默艺术;教育价值

幽默可以定义在美学范围内,它是文学作品应当兼具的美学品质之一。儿童文学属于中国文学的有机构成部分之一,其中不可缺乏幽默的审美价值观。真实是幽默最宝贵的品格,典型代表作有张天翼的小说和童话,它们是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样本,幽默之中夹带苦涩与讽刺。相对其他文学作品而言,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基础为现实的儿童校园生活,幽默依据为儿童特有的生命感受和真实的内心世界。既保证了儿童快乐成长的幽默,又满足了儿童最基本的欲求,同时还存在更深层次的幽默内涵,即作者对儿童教育的思索与探究,充分体现了教育家的深远智慧。真正具有高级幽默的儿童文学作品,就形式而言,必须是不虚伪、不造作的幽默,是无修饰、不刻意的幽默。“能够使你在一段中,指不出究竟哪句惹你发笑,只是继续读下去,启发心灵,抒发胸怀而已”,这才是一种浑然天成的幽默。之所以借助于文本向孩子们传达此种幽默,作家的本意在于展现自我幽默的气质与未泯的童心,树立其儿童观及其文学观,同时,发挥作品应用的幽默艺术与教育价值。

一、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

下文以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为例,就我国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加以深刻挖掘。

(一)批判性的幽默

作为20世纪中期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所著作品都带有浓重而独特的幽默艺术特点,即批判性的幽默。张天翼站在成人的角度,“要将世界上一些鬼脸子揭露”,他认为幽默是较讽刺而言,更讽刺的一种东西。正是这种批判性的存在,使得很多小读者阅读过程中,既被其诙谐而幽默的语言所逗笑,又被其中所描绘的黑暗社会所刺痛。例如,在其发表的童话作品《大林和小林》中,所展现出的奇幻色彩与夸张描述一时掀起了巨大反响,其涵盖了张天翼几乎所有作品的精华,他采用夸张得惹人发笑的语言,一反传统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模式,结合现实生活,打造了两款具有不同思想、性格的角色———大林、小林。对于大林而言,他好吃懒做,呆滞而愚蠢;而小林却勤劳、勇敢、机智、聪明。在两大人物的对比之下,为主人公创设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同时,将其同国王、四四格等角色相联系,将这两大截然不同的世界奇幻地联系起来,利用夸张的笔调描述了由于好吃懒做,最终不幸饿死在富翁岛的大林,并以大林为对比,赞扬了勤劳而勇敢的小林。

(二)温暖的幽默

在张天翼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并非只有批判性的幽默艺术,也有亲切、温暖的幽默艺术。作者从儿童视角出发,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创作了大批优秀的作品,饱含对孩子们的关爱。如《罗文应的 故事 》虽然同样受到“真实即幽默”理念的指导,但是,与其前期所著作品存在很大差别。一方面,张天翼将叙事的角度由成人成功地转向了儿童,开始站在孩子的视野对其童趣、情怀加以抒发,语言也更亲切、活泼,就像春光温柔地浮在每个孩子的头上,温暖着孩子的心灵。另一方面,其更关注 编织 不同的情节利用生动的情节彰显人物性格的个性化发展,打造加以丰富性格特点的人物群。

在作品《罗文应的故事》中,张天翼试图从一系列极具生活气息的情节出发,采用活泼、诙谐的语言,描述了六年级学生罗文应一系列惹人发笑的表现。若非生动的情节和幽默的艺术特点,很难将罗文应的性格真实而形象地呈现在小读者面前,孩子在阅读时会感到乏味、无趣,更不会带来亲切之感。而《罗文应的故事》一经刊登,在小读者领域迅速掀起了一阵阅读热潮,这无疑离不开作者对现实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也离不开其极具表现力的温暖幽默情结。例如,在小主人公准备应同学之邀前去温习功课之时,接到了爸爸所邮寄的画报,他难以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一而再、再而三地翻看,最终耽误了时间。一个简单而真实的情节,即塑造了小主人公贪玩、富有好奇心、约束力有限的性格特点,虽然描述的是虚拟的人物,却也像是我们身边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形象。

不仅如此,在张天翼作品中,幽默的语言艺术处处显露,不仅反映了儿童真实的特点,还蕴涵着滑稽、幽默元素,极具童真和趣味性。作者善于采用儿童语言,从儿童思维出发,采用直观、具体的文学创作语言,赋予作品真实的生活气息与趣味性。依然是亲切、自然、通俗的幽默,却真实而不失活泼,传达了人物的心理、性格,使读者有如闻其声、见其人。如《宝葫芦的秘密》中的主人公土葆,他虽然是个好孩子,但却总是幻想不劳而获,当其获得宝葫芦后,张天翼采用细腻、通俗、幽默的语言,描述了他的内心、言谈及所表现的惊喜:“什么!”我将钓竿一扔,跳了起来:“宝葫芦?”,我跳了跳、捏了捏鼻子。在自己腮巴上使劲拧了一把,嗯,真疼!“这么看来,这不是在做梦。”当他知道自己真的获得了一个宝葫芦之后,就开始满地打滚,恨不得告诉奶奶、妈妈、爸爸,还说自己就像“得到了幸福”,这些诙谐语言突出了土葆得到宝葫芦之后的狂喜心态。当孩子读到此时,也不由拍手欣喜。

二、儿童文学作品幽默艺术中所流露的教育价值

建国以来,中国儿童文学逐渐成为肩比成人文学的重要教学之一,目的在于培养新一代的儿童,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儿童文学逐渐步入“工具”时代,成为理论家评论作品好坏的主要标准之一,也是儿童文学作家最基本的创作指导思想,过于放大了儿童文学的功能与作用。与建国以前相比,中国儿童文学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儿童真实的幽默与情趣正随着时代发展进入作家们的视野范围。“当其和谐地融入故事之中,就会展现出独特的力量,让孩子们不自禁沉浸其中,心悦诚服地接受作品所流露出的教育思想。”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而言,其必须具备足够的趣味性,但趣味性必须健康向上,是有益的。幽默并非一种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严重吸引孩子充分发挥自我 想象力 ,到达教育目的的途径。

猪八戒新传系列作品《猪八戒吃西瓜》《猪八戒回家》《猪八戒学本领》以及《猪八戒探山》是儿童文学作家包蕾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短篇童话,成功地将教育意义融合在幽默文学中,起到了传达的作用。在上述系列作品中,主人公选择的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儿童们个个都十分熟悉的角色,题材借鉴原著的相关情节,增添了许多新颖事件,糅合了现代化的知识理念,使作品既保持原著的幻想特色,又不缺乏现代的儿童幽默生活,在众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具有非常高的幽默艺术教育价值,对儿童的吸引力也很强。

懒惰、贪吃、自以为是以及爱吹嘘等是作品里猪八戒典型的人物性格,这些性格特征与儿童的某些特点相一致,作者从猪八戒不爱劳动、贪吃西瓜和懒惰不学艺的角度入手,着重描写生活细节,紧扣儿童的思维和想法。整个作品都充满了喜剧成分,题材的选择也非常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

细致的心理描写是作者擅长的手法,例如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里,他手中有四块西瓜,将自己那块吃掉以后,又将其他三块陆续吃掉,过程中心理矛盾和内心想法被作者描述得十分精彩,先是因为仍然口渴吃掉了猴哥的那块西瓜,打算把剩下的两块西瓜留给师父与沙僧,有个交代;后来忍不住诱惑把沙僧那块西瓜也吃掉了,只给师父留下了一块,不怕猴哥再说自己;最后又说:“师父,不是俺老猪不给你留西瓜,实在是口渴难忍,反正已经多吃了两块西瓜,没有办法交代,最后一块俺也替你吃了吧”。剧中简洁的台词就将猪八戒贪吃、怕被猴哥骂、担心吃了西瓜对不起师父的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在对猪八戒心理活动加以描写之时,采取的是自言自语的方式,生动表现出了孩子生活中明知不该做却忍不住做时内心的挣扎与对我对话,不仅生动地传达了猪八戒师徒的性格特点,还赋予了夸张的情节和诙谐的语言。但读过《猪八戒新传》的人几乎都可以看出,包蕾生动地塑造了老猪的形象,但也将孙悟空这一形象写活了,却是站在猪八戒对立面所塑造的,正如洞察儿童一举一动的成人。例如,为了揭穿八戒好吃、懒做、假学的嘴脸,孙悟空一次次“站在暗处”,看着八戒出各种洋相,在每个故事结尾,总有诸如“凡事多向他人请教,多查、多问、多思、多想,总是好的”等谆谆教导,如此兼具幽默艺术与教育价值方为作品的宗旨。

三、结语

正如贺宜在其所著的一篇 文章 中所提到的那样:“丰富的想象力、优美的文字、高尚的情操、惊险而夸张的故事、会使人发出会心一笑的幽默、生动而活泼的语言、脱离俗套的结尾,如此种种都是吸引小读者沉浸在文字中的魅力。”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而言,单纯的儿童情趣、幽默并不存在,其注定只能同教育意旨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泉根.高扬儿童文学幽默精神的美学旗帜———兼评《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丛书》[J].文艺评论,2010(03).

[2]钱进,张燕.冷峭、睿智的笑———浅谈张天翼童话的幽默特色[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3]陈道林.童话中的扁形和圆形人物———论张天翼的童话[J].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

《 小学 语文教材 儿童文学化的价值意义 》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教育科目,语言 文化 是它教学的内容。学习语文,可以使自己成为有文化教养的人,因此,将语文称之为吸收文明结晶的工具一点都不为过。教育学习,要从小抓起,在所有学习阶段当中,筑基的小学是特别重要的,此阶段的语文教育是尤为关键的,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载体,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就必须要适应教育对象的特征,而小学阶段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最大的特征,就是他们所属的群体——儿童。由此,儿童文学化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材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

【关键词】语文;教材;儿童文学;价值意义

语文,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一门基础和必修的学科,因为,语文是人类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甚至说它是学习一切的基础,也丝毫不算夸张。人类的交流,生存的技能,乃至文明的传承,完成这些全都是离不开语文的。小学教育是人们接受正规教育的最初阶段,也是基础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小学语文就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学作品是语文教材的极大组成部分,其内容涵盖的语言、文字、思想等都是具有教学意义的,小学语文教材也大部分是由文学作品编排而成的。文学作品很多,但不是所有的都适合作为教材,更不要说作为小学教材。文学作品都是面向一定受众的,男性文学、女性文学、成人文学、儿童文学,这些分类的依据就是受众,“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就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这一点。在我国,一般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是6-12岁的适龄儿童,人生在各个阶段,都会具有与其对应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儿童阶段也不例外。更加符合儿童受众的文学作品,自然就是儿童文学了。

一、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化的价值意义

顾名思义,儿童文学,就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从根本的创作角度来说,儿童文学作品相较于其他任何类型的作品,都会更加符合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因为这些作品创作时的出发点就早已确定,无论是主题精神、视角定位,甚至语言文字,都是为儿童这个特定人群量身打造,如此的“先天优势”,对于儿童的文字理解、语言学习、思维开拓、想象激发、精神愉悦等各方面,都具有其他作品无法相比的重要价值。既然有这般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小学教育处于基础地位语文教育,儿童文学化必须被重视起来。

1.儿童文学的道德观念价值。黑白善恶分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像成年文学那样思辨性太强,是非难断,惩恶扬善,培养美德对于处于明净单纯的儿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正是塑造确立道德是非观念的启蒙阶段,很大程度的培养需要外界环境的激发和引导,而儿童文学当中,这一点往往是非常鲜明的,在结构简单的故事中,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美好的品德全部呈现具体,美好与丑陋,善良与邪恶,黑与白,好与坏,这些从来都是分的清清楚楚,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赞美和唾弃,可取不可取,简单明了,这些对于儿童心理和品德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是极其突出的。

2.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提高其能力素质,儿童文学也是符合这一要求的。首先,儿童文学作品中,往往是具备许多基础常识的,受众在享受其带来的愉悦乐趣之外,也很容易被带入到作品的特定环境中,感受不同人物的人生经历,进而产生一些生活 经验 感悟;其次,儿童文学通常是会涵盖许多想象成分的,如童话、 寓言故事 等,这些能够激发受众的想象力,随之拓展儿童的思维模式,对于他们的创造力会有很大的提升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化的注意问题

由于创作背景的不同,或者创作者能力水平的差异等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的影响也是存在差异的,再加上教材容量的限制,如何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选择和编排,也是需要慎重对待的。

1.符合现阶段的儿童需求。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切都在时刻发生着变化,社会生活越加的丰富多姿,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完善,这些影响作用到儿童身上,就表现在其智力的发展速度提高,儿童越来越早熟,接触了解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相应的心理需求也自然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上,应该与时俱进,不能以旧的固有眼光一成不变地对待他们,不要低估了儿童的思维学习能力发展速度,在教材的选编上一定要符合时代的特征需求,才能发挥恰当的作用。

2.选材多样性,采编多方面。教材的编纂和修订,并不是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庞大冗杂的工程,是需要许多方面共同努力才可以做好的。现阶段,在我国,参与教材编修的人员主要是一些教育专家和研究工作者,恰缺少一些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参与,而这些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经验也应当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方面,而所有的事物,都是需要经过全方位多角度补充糅合,才可能真正做到完善。

三、结语

当然,儿童文学有其本身的优势和特点,但也不能否认其他体裁、作品的重要性,“兼容并蓄”教育理念的提出,是非常睿智和伟大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中,要以人为本,通过教育,让更多的人受到更好的文化熏陶和精神修养,是极其重要的。自从产生教育以来,教材的选用和编排就是一个从未停止过被讨论的话题,众口难调,尽善尽美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追求,但是,要做到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选择,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朱自强.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M].长春出版社,2012.

[2]毛蓓蕾.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瑞士)皮亚杰著.傅统先译.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4](法)安妮•夏莱-德布雷.儿童心理学[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 儿童文学促进语文教育有效教学提升 》

一、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掘儿童文学的魅力

首先,教师可以创新阅读课的形式和 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注重儿童阅读的渗透,实现“读———唱、读———思、读———疑、读———写”相结合,使儿童文学的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在读唱结合法中,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充分发挥歌唱的作用,把儿歌、 绕口令 、经典歌曲、情境对话等引进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思结合法中,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大脑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主动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读疑结合法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已有材料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自主的表达、真实表达、创意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以读促写”、“读写互动”,将学生的写作与阅读融为一体,同时,通过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的最佳教育环境,通过“教育生态”的改变,来形成一个自由、民主、交流的教学氛围,充分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挖掘,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带来的“花盆效应”,积极优化教育生态价值链条,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阅读需求获得“解放”。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可对传统的“秧田式”学生座位分布,变为“双翼式”和“半圆式”,即将课桌椅排成二行,像一只鸟飞行的翅膀,或以教室的讲台为中心,学生的桌椅摆成一个半圆形,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互动,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搭建平台。

教师可将儿童文学作为素材,组织课堂游戏深化学生对 语文知识 和语言艺术的理解。也可通过召开和举行“读书汇报大会”,“故事大奖赛”;通过举行“角色游戏扮演”、“ 辩论 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其次,改善对学生阅读的评价。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传统的阅读评价片面性较强,较多的定性评价,一切以学生的分数为纲,指导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也是以“摘抄 名言 警句、完成老师布置的 读后感 任务”为主,严重打消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失去了指导学生阅读的宗旨,使得学生的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必须注重学生的成功体验,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成功、感受喜悦,从而增强学生进行阅读的动机。

要通过儿童文学的阅读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就必须对传统的单一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以分为本”为“以生为本”。要由“目标性”转变为“体验性”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再以“ 总结 段意”、“写读后感”为重要的评价方式,而要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的应用各种工具去搜集、整理信息,想方设法解决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

要由“数量评价法”转变为“质量评价法”。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应将学生的阅读的情感体验、心理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作为评价的目标,最终促使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才能更好的激发自己阅读的积极性。学生在阅读中受到了教师的表扬时,就会从情感上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涉猎知识,最终使学生把儿童文学的阅读作为课余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科学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儿童文学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课外儿童文学读物。一般来说,指导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儿童文学读物的阅读时,必须以拼音课外读物为基础;指导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阅读时,要循序渐进的选择纯文字读物。选择读物内容要健康、符合儿童各方面特点。课外读物要能符合学生的兴趣,要选择与学生兴趣相符合的书。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很强,对感兴趣的事物会愉快地去探究,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就会视而不见。因此,帮助小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就特别重要,学生只有对教师所选的读物感兴趣,才会主动去阅读,主动去思考。

大多数儿童喜欢读一些探险和科幻的书籍,就是因为其好奇心的驱使。可向学生推荐《海底两万里》、《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书籍。如低年级学生适宜读一些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等;中高年级的小学生知识面较广,阅历也较丰富,教师可引导他们读一些游记、传记、 散文 、探险、科幻类的儿童文学读物。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要通过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形成阅读的“元认知”,授学生以“渔”,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特点、阅读习惯的不同,为学生进行“量身定做”的指导。在实践中,可以指导学生以下几种方法:一是选读法。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有选择地阅读儿童文学。

大多男生喜欢看科幻、笑话类的儿童文学,女生喜欢看校园类的作品,这时可以为男生推荐校园类的作品,使其增加对生活的情感感悟,为女生选择科普类的书,扩大知识面,从而达到调整知识结构的作用。二是精读法。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经典儿童文学读物,指导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阅读和思考。

三是速读法。教师可采用限时的方法,为学生指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内容。通过速度的训练,则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涉猎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处理更多的信息。四是摘录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儿童文学阅读过程中将文章中精彩词语、段落摘抄下来,摘录到自己的书本上,利用摘录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为以后的 作文 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摘录后教师及时检查,并向学生提问,如:“你选择这句话进行摘录的理由是什么?”、“这句话(或这个词语)有哪些特点?”等,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 好词好句 的理解。

总之,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密切联系,儿童文学始终贯穿于学生课内、课外 语文学习 过程中,教师应从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互相依存的关系中,寻找如何通过儿童文学促进语文教育有效教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儿童文学对语文有效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有关浅谈儿童文学研究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关于儿童文学论文

2. 浅谈人文素养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3. 人文素养培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4.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5. 探讨初等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6.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数字化动画场景设计研究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9 绪论 9-13 第一章 场景设计的理论表述 13-19 1.1 场景的辞源与相关定义 13 1.2 场景的类型 13-15 1.3 场景的风格 15-16 1.4 场景的特性 16-17 1.5 场景在影片中的功能 17-19 第二章 数字化下的艺术和动画 19-25 2.1 关于数字化 19-20 2.2 数字化对艺术的影响 20-22 2.3 数字代拓宽了动画艺术的表现空间 22-25 第三章 动画场景设计艺术的发展与概念变迁 25-32 3.1 各种类型的场景设计 25-30 3.2 传统动画中的场景设计 30 3.3 借助数字化手段的场景设计 30-32 第四章 数码技术给动画场景设计带来的转变 32-35 4.1 工作方式的改变 32-33 4.2 表现形式的改变 33 4.3 构思创意的调整 33 4.4 对传统的重新认识 33-34 4.5 技术与艺术的主仆关系 34-35 第五章 数字三维动画场景设计的表现方法 35-44 5.1 场景设计图的设计 36-37 5.2 陈设道具的设计 37 5.3 场景的搭建 37-42 5.4 影视作品场景的后期编辑空间 42-44 第六章 动画场景设计中的设计要素 44-51 6.1 动画场景设计中的空间构成和创意 44-48 6.2 动画场景设计中的色彩创作 48-49 6.3 艺术设计在动画场景中的多层面构建 49-51 结语 51-52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l]引用网址}可 12]焚水.影视动画短片制作基础.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仍第116页 [31韩笑.影视动画场景设计.北京:海洋出版社,2加6.00第1页 14]赵前何嵘.动画片场景设计与镜头运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X)5.04 [5』陈汗青吕杰锋.数码设计艺术.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的4.12第18页 [6】毛小龙.动漫基础.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X)6.10第7页 【刀叶旅.文学作品插图中的场景设计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仪抖.02.01 [8]游戏中的场景设计.中国电脑教育报,Zoo3.12.08,Boo版 [9J李异周进.数字影视后期制作高级教程.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08 【ro郭开鹤.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01 【川查立.康丁斯基文论与作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加3.03 【12]曾进方兴.数码艺术带来的新思考.科技创业月刊,20(科.05 【13]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四川:武汉大学出版社,20(刃 【141黄鸣奋.数码艺术学.学林出版社,2(X)5 【巧』郭道荣.艺术美学.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美术出版社,20()6.1 【161尼葛洛庞帝.胡冰、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海南:海南出版社,1996 【1刀孔寿山金石欣等.技术美学概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1181朱其‘新艺术史与视觉叙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19]丹纳.艺术哲学.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章利国.设计艺术美学.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9 [211吴彤蒋劲松.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21张歌东.数字时代的电影艺术.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X)3.05 口3J黑格尔.美学第二卷【叨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4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n [2习马永建.现代主义艺术加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X)5.10 126]李兴国.影视艺术与高科技应用.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X)5.07 【27】王序.平面设计师之设计历程.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28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年版 【29谭铁志.演剧与影视舞台空间创意.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09第n页 口0]斯蒂夫.开普林亚当.班克斯.数码图形艺术. [3l]引用网址h即:旅iki.ss.Pku.edu. [321《Aesthe阮rneasures 丈码图形艺术.曹田泉等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X)4.1 cn/t沉一index.Php?page=Anin阳tion%20Scene%20Design forscreendesign》Ngo,D.C耽Byrne,J.G.Co立甲uter

中国儿童医学杂志

可以。根据123学术网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的主要栏目是述评、科研论著、儿保基础研究、经验交流等,如果中医文章是关于儿童的相关研究,是可以投的。《中国儿童保健杂志》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华预防医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家级技术类杂志,是我国唯一一部儿童保健领域的专业性期刊。

国家级医学期刊目录1.内科学《中华内科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国危重病急救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杂志》《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中华肾脏病杂志》、《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2.外科学《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国骨伤》、《中华创伤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整形外科杂志》、《中华烧伤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手外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国外医学移植与血液净化分册》3.妇产科学《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4.儿科《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小儿急救医学》、《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5.口腔医学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华口腔种植学杂志》6.眼科学 《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7.耳鼻咽喉《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8.皮肤性病《中华皮肤科杂志》、《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9.精神病学《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国行为医学科学》⒑肿瘤学 《中华肿瘤杂志》、《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⒒麻醉学《中华麻醉学杂志》、《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⒓中医内科 《中医杂志》、《中国医药学报》、《中国中医急症》、《中医药学刊》、《中国中医药科技》、《中国中医风湿病杂志》⒔中医外科《中医正骨》、《中医肛肠病杂志》、《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中国针灸》、《中国骨伤》、《针刺研究》⒕中西医结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⒖医学影像《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中华核 医学杂志》、《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⒗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华护理教育》《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⒘病理 《中华病理学杂志》⒙医技《中华医学检验杂志》、《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中华理疗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⒚药学 《中国药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中国中药杂志》《药学学报》、《中国晦洋药物杂志》、《中国药房》、《药物分析杂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现代应用药学》、《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药物生物技术》,《中国临床药学杂志》、《药物流行病学杂志》、《中国药理学报》、《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⒛疾控与公卫专业《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国公共卫生》、《现代预防医学》、《热带医学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中国工业医学杂志》、《中国职业医学》、《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生病杂志》、《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中国地方病学杂志》、《中国计划免疫》,《中国学校卫生》、《环境与健康杂志》、《中国妇幼保健杂志》、《中国校医》、《中国卫生监督》、《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1.综合类《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美国医学杂志中文版》、《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中国综合临床》《医师进修杂志》、《中国基层医药》、《中国医师杂志》、《中华医院管理杂志》、《中华医学美容杂志》、《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中华医史杂志》、《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健康杂志》、《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2.基础类《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3.学报类1.国家级单位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学报》、《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学报》、《中国中医研究院院报》2、原卫生部属医学院校类:《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北京医科大学学报)、《复旦学报》(医学版)(上海医科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中山医科大学学报)、《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同济医科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 (医学版)(华西医科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湖南医科大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医科大学学报)3、军医大学类:《第一军医大学学报》、《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四军医大学学报》4、中医院校类:《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5、药学院校类:《中国药科大学学报》附注:判断是否国家级医学期刊的依据是: 以职称评审有关文件附录中国家级期刊的定义为依据,其中的国家一级学会指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药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中医药学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针灸学会, 由这些学会单独或协同共他单位主办的学术期刊(不包括科普期刊)才能判定为国家级期刊.上述期刊名单只供参考.评审时以刊登该文章的期刊的主办单位为判断依据。论文著作条件有关文件规定的论文、著作条件及附录的有关解释,并对如下问题作进一步明确:1、关于国家一级学会和国家级期刊问题。结合卫生系列实际情况,在执行中原则上可按以下规定把握:国级一级医学专业学会在现阶段是指: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药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针灸学会。国家级期刊是指:由国家一级医学专业学会、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并出版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及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所属本科以上医药院校、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以及第一、二、三、四军医大学主办的学报。参考名单见“国家级医学期刊目录”。2、在经出版主管部门审批的医学专业期刊增刊(不包括论文集、专辑、特刊)上发表的论文,在申报评审时有效,不受数量限制。3、在外文医学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凡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可按国家级论文对待;没有被收录的,按省级论文对待。4、多人完成的著作中,只有著作的章节有署明作者姓名的、或书中有明确界定的,才能计算编著者完成的字数,申报评审时有效,没有明确界定的无效。

中国实用临床儿科杂志是一本集科研科学知识临床经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杂志,具有很好的指导性使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不断学习,能提高业务能力,扩展知识面,对提升综合能力有较大帮助。

您好:我想进副高,但我是卫生院的,我需要在哪个期刊上发表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