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关于乳腺的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乳腺的论文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某些大成市中已占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1]. 早期诊断与治疗,早期发现复发与转移,对乳腺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可见于乳腺癌组织细胞表面,细胞表面糖蛋白(CA153)是目前乳腺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CEA和CA1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辅助手段.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随机收集吉林省人民医院2006年间原发性乳腺癌40例,均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并经病理诊断. 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小叶癌15例,髓样癌5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3~78(平均49)岁. 对照组:乳腺良性疾病20例,其中经病理诊断为小叶增生8例,乳腺纤维腺瘤12例,亦全部为女性,年龄16~72(平均47)岁. 两组病例术前均未行放化疗. 年龄经检验(P>0.05). 1.2方法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尽快分离血清,置-80℃冰冻保存待检,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清中CEA和CA153含量,血清CEA试剂盒由潍坊三维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生产,CEA血清正常参考值为15 μg/L, CA153检测亦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IRMA),血清CA153试剂盒由Centocor公司生产,正常值20 U/mL,按说明书操作. 结果判断: 以试剂盒给定的阳性界值,CEA为15 μg/L. CA153为20 U/mL,高于正常值为阳性. 组织学分级: 采用BloomRichardson系统Nottingham改良方案[2],将分化程度从高到低分为Ⅰ, Ⅱ, Ⅲ级. CEA和CA153联检中如果有一项为阳性者即为阳性病例.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阳性率之间用χ2检验. 2结果 2.1乳腺癌组和对照组CEA和CA153表达的比较乳腺癌组CEA 的血清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21.55±6.96) μg/L和32.5%,对照组CEA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9.83±2.31) μg/L和0. 乳腺癌组CA153的血清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37.63±23.22) U/mL和47.5%,对照组中,乳腺小叶增生有1例呈阳性,但其血清值小于37.63 U/mL,其余均小于参考值,乳腺癌组和对照组此两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2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和CA1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见表1乳腺癌Ⅲ级分化组CEA和CA153含量及阳性率均高于Ⅰ级分化组(P<0.01),肿瘤>5 cm组的CEA和CA153含量高于2~5cm组和<2 cm组(P<0.01),淋巴结转移组CEA和CA153含量及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P<0.01). 表1乳腺癌患者血清CEA和CA1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略 2.3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表达与CA153表达的关系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阳性组CA153含量高于CEA阴性组(P<0.01),CEA阳性组的CA153阳性率亦高于CEA阴性组(P<0.01),表2. 表2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表达与CA153表达的关系 略 3讨论 肿瘤标志物目前日益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临床监测,判断疗效及愈后等方面. 乳腺癌肿瘤标志物中以CEA和CA153使用的较为广泛[3]. CEA是一种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属于肿瘤细胞表面的结构抗原,是一种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异决定族的酸性糖蛋白,是从腺癌和胚胎结肠粘膜组织中分离的辅助诊断指标[4],但其特异性较差,除结肠癌外,还可见于乳腺癌,胰腺癌,肺癌等,可作为肿瘤普查筛选的指标之一. 肿瘤相关抗原CA153最早发现于乳腺癌细胞,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种分子量较大的粘液样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300~450 ku,包括一个膜区,一个细胞内区和一个富含糖基的细胞外区,由抗人乳脂球膜抗体115D8和DF3所识别,存在于多种腺癌内,如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及胰腺癌[5],当细胞癌变时,由于糖基转化酶被激活,引起细胞膜上蛋白酶和唾液酸酶活性增高,细胞骨架破坏,CA糖类抗原增多并从癌细胞膜上分离出来[6],向血液中释放,可作为肿瘤标志物应用于肿瘤的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和转移复发的判定,当乳腺癌发生肝转移,尤其是骨转移时CA153含量会显著升高,阳性率可达100%[7],EssmannSeboth等[8]曾报道有CA153检测比临床及影像检查早48 mo发现乳腺癌转移复发的病例,因此它对乳腺癌的动态追踪、判断复发转移有一定价值. 本研究结果表明,CEA和CA153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愈后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天泽,徐光炜主编,肿瘤学[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47.553. [2] Page DL, Ellis IO, Elston CW. Histologic grading of breast cancerLets doit (editorial)[J]. Am J Clin Pathol, 1995,103:123. [3] 孙龙安,李龙,林钢主编. 医学特种检验与实验室诊断[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53. [4] Kuasela.P, Haglund C, Ruberts PJ. Comperison of a new tumor marker CA242 with CA191CA50 and Carcinoembryorni cantigen (CEA) Indigertive tract disease [J]. Br J Cancer, 1991,63(4):636-640. [5] 万文徽,李吉友. 肿瘤标志的临床应用[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7,20(1):49. [6] Haglund C, Lundin J, Kuusela D, et al. Ca242 a new tumor marker for pancreatic cancer[J].Br J Cancer,1994,70:487. [7] 陈智周,范振符,杨剑,等. 肿瘤标记物CA153的免疫放射分析及临床应用[J].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2):125. [8] EssmannSeboth D, Fuchs I, Jakesz R, et al. CA153 in the post operative follow up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n: Klapdor R, eds.Current tumor diagnosis: application, clinical relevance, research trends[M]. New York: W Zuckschwerdt Verlag, 1994:158-159.

摘 要: 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居首位,而且显著改变了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患者及其家属对自我调理、疾病观察、健康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得到了认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和彻底治愈的希望。 关键词: 乳腺疾病; 健康教育; 女性患者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8-0145-01 乳房是哺乳器官,也是女性重要的性征器官,不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也是女性性魅力的表现,追求健康,丰满,挺拔的乳房也成为当今女性的时尚。然而,女性乳房也是众多疾病侵袭的“多事之秋”,特别是乳腺癌已成为影响女性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疾病。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居首位,而且显著改变了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能早期发现乳腺癌,大多数患者都可以治疗。虽然乳腺良性肿瘤与乳腺癌的关系尚有争议(一般认为乳腺良性疾病可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1]),加之患者及其家属对自我调理、疾病观察、健康保健等方面知识的需求逐渐增加,使乳腺健康教育在疾病一级预防中的作用显得日益重要,而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则成为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和彻底治愈的希望。 一、健康教育在乳腺疾病预防工作中的重要性 女性乳腺疾病的预防工作可分为3级:一级预防病因,包括对妇女进行健康宣教,使其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合理饮食,培养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劳动;二级预防包括早期发现疾病(疾病自我诊断)和医院筛查以及减少危险因素,即早筛查出健康问题;三级预防包括对妇女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乳房疾病的预防工作应以加强一级预防为重点[2]。使其了解乳腺疾病的基本知识以及乳房保健方法,然后根据疾病、年龄、文化程度、社会角色等,采取相应的健康指导。这对患者接受进一步治疗和拥有健康理念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健康教育的范围和方法 乳腺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年轻化,并且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健康教育应以医院的健康宣教的同时,更重要的要通过多种宣传手段向院外拓展,利用资深护士专业知识丰富、亲和力强、沟通能力强等特点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定期组织医疗队并成立领导小组进入社区或农村进行义诊并由领导小组举办现场知识讲座,组织妇女观看健康教育光盘,以期达到宣教的目的。加强医院与社区或村委会之间的联系,且相互配合,使工作顺利进行。 三、在不同妇女群体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对象是20-60岁的女性,特别是月经初潮年龄早于12岁、绝经年龄晚于50岁不孕(>40岁)未哺乳及初次足月产的年龄晚于35岁的女性、健康体检者、非手术患者、手术患者。医生和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倡导者、参与者、协调者和管理者,应全面介入下列工作。 (一)健康妇女和健康体检者的健康教育 在社区或农村和健康体检的妇女人群中,应告知她们保持健康需持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有序的生活方式,避免不良情绪刺激;教授她们自行检查的方法和防癌意识。乳腺癌不同于内脏癌,只在于体表,触诊是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是发现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手段。只有教会妇女定期通过视诊,即面对衣镜裸露上身,双臂放松垂于身侧,向前弯腰或双手高举枕于头后,观察乳房外形双侧是否对称、等大,观察乳房皮肤是否水肿或红肿、有无静脉曲张或高低不平的结节等,观察乳房是否对称、有无内陷或乳头溢液等,触诊,在不同体位(仰卧、被查侧的手臂分别放于身侧及枕于头后)手掌面平放在乳房上按顺序依次扪触乳房外上、外下、内下、内上4个象限以及乳头、乳晕5个区域,重点检查有无肿块及其性质。再检查双侧腋窝有无肿大的淋巴结,才有可能早期发现可疑病例。 (二)非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 体检中发现有乳腺小叶增生,多发于20-45岁的女性。乳房单个或数个包块加之周期性乳房胀痛等症状,长期困扰,使患者心情、生活、工作不同程度受到影响。教育患者了解本病系该年龄段内分泌调节失衡(雌激素分泌过剩)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自行缓解;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注意乳房保健,合理饮食,减少辛辣食物和动物内脏的摄入;减少脂肪的摄入,控制体重,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劳动。避免使用雌激素,配戴柔软、适时的乳罩将乳房托起,可避免坠痛,并教会患者每次月经干净后2-7天自查乳房,教育患者建立遵医意识,接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每隔2-3个月由专科医生复查,建立对早期癌的新概念[3]。对乳腺出现的任何症状均需查明原因。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关键在于是否重视偶然或经常出现的一些不引人注意的症状,如乳头轻度回缩、局部皮肤轻度凹陷、乳晕轻度水肿以及经期后出现乳头疼痛等。 (三)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 1. 乳腺良性肿瘤的健康教育 检查中发现乳腺纤维瘤占良性肿瘤的绝大多数。教育患者正确认识本病,解除思想负担,了解手术的重要性和安全性;强调手术是目前根治本病的最佳治疗方案。帮助病人树立战胜肿瘤的信心。患者能否接受手术治疗是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的硬指标。对未做手术治疗的患者更要关心其心理、生理变化及其要求,教会其视诊、触诊乳房的方法,发现质地变化及时就诊。建立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不规范就医。 2. 乳腺癌患者的健康教育 在体检时,对初次发现乳腺癌患者不可枉下结论,更不能让患者一走了之,以免患者听从非专业诱导而延误诊治,使患者对疾病产生不确定感。一旦疾病不确定感产生,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不仅会干扰患者寻求与疾病抗争的能力,而且会造成患者行为的退化和治疗的中断。护理人员在陪同患者做B超、针吸细胞学等检查的同时,应全面了解其病史、病程,并根据患者的情绪反应、年龄、社会角色分别施以心理疏导。病人同意手术治疗,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病情、治疗方案和预后的介绍,手术前应讲解手术后病人胸部外形的改变,并进行心里康复护理,必要时可任其发泄以求得心理平衡。介绍弹性假体乳房可弥补外观的缺陷。多与病人沟通、交谈,通过宣教使病人学会消除恐惧的方法,如听音乐、看书报、听广播和与人交谈等。介绍病人与曾经接受过类似手术且已痊愈的妇女联系,通过成功者的现身说法帮助病人渡过心理调适期,使其相信一侧乳房切除不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工作和社交。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本病的治疗方法,解释手术的目的和成功的保障,尤其对无经济收入、年龄较大的、无自主能力的患者更应进行保护性治疗,防止患者因恐花费大额医疗费,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而放弃治疗机会。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有所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2] 乐杰,谢幸.妇产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 李树玲.乳腺癌的早期诊断[A].LX-H767系列医学论文集.

关于乳腺的论文题目

医学论文题目是医学科技信息着录体系和索引等二次文献的重要内容,是医学文献检索的主要标识。医学论文题目必须要够专业才行。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专业的医学论文题目选题免费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经典专业医学论文题目

1、护理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2、高职医学美容专业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实践浅析

3、中医骨伤专业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的探讨

4、护理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基于MindMap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信息方向)课程体系建设与发展探讨

6、不同专业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探讨

7、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教学 方法 初探

8、非口腔专业医学生口腔健康认知和行为的调查

9、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教学体会

10、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优化整合及数字化实践教学的应用

11、护理专业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

12、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影像成像理论与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整合的思考

13、临床专业医学生心理压力源调查与对策

14、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医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15、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临床医学论文题目

[1]定西市疑似风疹标本ELISA与RT-PCR法检测分析

[2]居家吞咽康复操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3]3.0T MR扩散加权成像与不同成像序列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定性诊断价值临床研究

[4]经静脉内耳钆造影MRI对可疑梅尼埃病的诊断价值

[5]基于三种试剂盒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动态变化

[6]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会缺陷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7]驻地医院联合整建制驰援医疗队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护理管理实践

[8]宫颈癌术后延伸野螺旋断层放疗与固定野调强放疗剂量学比较

[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恢复期肛拭子中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评价

[10]数字OT训练系统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ADL的影响

[11]肌内效贴技术结合针刀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研究及安全性分析

[12]吞咽功能训练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13]穴位肌电生物反馈联合rood技术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14]三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HIV抗体的价值比较

[15]探讨认知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16]综合护理 措施 在手术室切口部位感染预防的应用研究

[17]气管切开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肺康复护理体会

[18]优质护理应用于宫颈球囊在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促进自然分娩的实践效果

[19]社区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20]集束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1]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22]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分析

[23]试论医务社会工作在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环境构建过程中的作用

[24]~(125)I粒子源剂量计算参数模拟研究

[25]左氧氟沙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及耐药机制的研究

[26]2009—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吸毒人群HIV、梅毒和HCV感染状况及其行为特征

[27]临床护理路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8]沙门氏菌主要流行血清型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29]学龄后腭裂术后语音障碍患者语音训练方法研究

[30]不同严重程度认知障碍组脑内血管周围间隙研究

[31]多系统萎缩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静息态低频振幅研究

[32]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局部一致性分析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初步研究

[33]静息态fMRI评价脑瘫患儿手术前后的脑功能

[34]自闭症 儿童 早期大脑过度发育的sMRI研究

[35]老年重症监护室糖尿病患者血糖难控制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分析

医学 毕业 论文题目免费参考

1、中医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2、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3、心理干预对儿童多动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4、27例胃平滑肌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5、秋泻灵合剂佐治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6、针灸配合水针疗法治疗腰痛60例临床疗效观察

7、古纳斯督灸治疗骨关节疼痛60例临床疗效观察

8、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9、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临床疗效观察

10、手术结合药物治疗声带息肉临床疗效观察

11、中医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12、菌毒清颗粒治疗风热感冒的临床疗效观察

13、脱敏药物对牙本质敏感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14、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15、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16、消痤霜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

17、内耳眩晕病40例临床疗效观察

18、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19、中医食疗法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药物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21、葡萄糖酸锌治疗痤疮22例临床疗效观察

22、社区高血压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3、川百止痒洗剂治疗外阴瘙痒症临床疗效观察

24、微波治疗耳鸣临床疗效观察

25、温针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26、鼻咽联合成形术治疗OSAHS临床疗效观察

27、乳痛症的中成药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28、斯奇康佐薄氏腹针治重型斑秃临床疗效观察

29、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30、中风膏抗脑动脉硬化60例临床疗效观察

31、中医辨证治疗痞满证46例临床疗效观察

32、综合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

33、参脉注射液治疗老年原发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34、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35、帕利哌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

36、鱼油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观察

37、丹鳖胶囊的临床疗效观察

38、拔罐辅助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39、体外超声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40、CO2激光治疗丝状疣的临床疗效观察

41、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临床疗效观察

42、万应理伤膏临床疗效观察

43、卵巢癌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44、金因肽治疗50例日光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

45、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168例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46、胆宁片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47、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48、微管人流与药物流产临床疗效观察

49、参杉癌康汤Ⅱ号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50、益气活血汤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专业的医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相关 文章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 2021医学类论文题目推荐

★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大全选题

★ 关于医学专题报告书范文精选

★ 2021英语专业论文选题与题目参考

★ 生物技术专业论文选题题目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心理学专业论文选题参考

★ 翻译方向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知网里有两千多篇 [1]考书钢. Bcl-2、Bax在乳腺增生组织的表达及温阳散结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理研究[D].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 [2]吕晶武. 补肾调周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D].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3]姚艳飞. 药用菌发酵物协同中药鹿花盘抗乳腺增生症的作用研究[D]. 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2011. [4]林妮,肖柳英,吕俊华,葛文涛,潘竞锵. 荔枝核提取物抑制大鼠乳腺增生及调节激素水平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9,(8). [5]喻国华,邹来勇,刘建国,段树民.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 with Medication for Treatment of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in 46 Cases[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0,(3). [6]王玖,侯美云. TREATMENT OF 80 CASES OF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WITH CUPPING ALONG DU MERIDIAN IN COMBINATION WITH CATGUT EMBEDDING THERAPY ON THE ACUPOINTS[J].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06,(4). [7]刘丽军,李炎高,郭诚杰.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30 CASES OF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J].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1995,(4). [8]彭成浩. 回阳玉龙膏联合磁、热疗治疗乳腺增生大鼠的研究[D]. 南华大学: 南华大学,2011. [9]翟贺宁. 乳癖方外用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干预作用及机理研究[D]. 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2011. [10]钱丽旗,潘超,冯振卿,冷静,许芝银. 利乳康液对乳腺增生模型乳腺、子宫及卵巢形态学的影响[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4). [11]曾艺文. 乳腺增生散结粉治疗乳腺增生症113例疗效观察[J].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8). [12]孙爱荣. ME-1型乳腺动力仪治疗乳腺增生症787例疗效观察[J]. 职业与健康,2008,(3). [13]陈凤仪,胡建楣. 乳结平胶囊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ER、PR表达的影响[J]. 中国药房,2008,(27). [14]李恒,应荐,沈雪勇,金明子,赵玲,胡升芳,孙霃平,王丽祯,韩丑萍. Infrared Radiation Temperature Comparison on Body Surface of Points Between Healthy People and Patients with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J].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08,(4). [15]钱丽旗,裴晓华,许芝银,王驰.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ment of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 by Lirukang Granule (利乳康颗粒)[J].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07,(2). [16]郑卫国. ACUPUNCTURE FOR TRERTING 120 CASES OF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J].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05,(2). [17]蔡志红,吴英,付波,贺普仁. 300 CASES OF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TREATED WITH RED-HOT NEEDLE PLUS FILIFORM NEEDLE[J].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03,(3). [18]钱丽旗,裴晓华,陈荣明,许芝银. Effect of Lirukang Oral Liquid(利乳康口服液) on Neurotransmitters and Estrogen in Rats with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J].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2004,(2). [19]田丽颖.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ACUPOINT INTRADERMAL EMBEDDING OF RINGHEADED THUMBTACK-NEEDLE THERAPY FOR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J].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02,(1). [20]王进才,刘煜. Differenti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02,(3). [21]卓斌,徐继恩,何桂云,宋孝金. 280 CASES OF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 TREATED BY RU HE CHONG JI[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1995,(4). [22]吕新敏,沈春. 42 CASES OF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TREATED WITH CHAIHU SANJIE DECOCTION[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1996,(4). [23]郭诚杰,张卫华,郑少祥,鞠大宏,赵仓焕.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FFICACY OF ELECTRO-ACUPUNCTURE THERAPY IN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AND ITS EFFECT ON IMMUNOLOGICAL FUNCTION[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1996,(4). [24]段彦苍,杜惠兰,靳亚慈. 乳腺增生大鼠模型血清和乳腺VEGF、bFGF的变化[J]. 陕西医学杂志,2010,(3). [25]王孟琳,王婧锦,张卫华,赵宗辽,应小平,方改英,王梅生. P16 P53在针刺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组织的表达及意义[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0). [26]刘丽军,杜惠兰,靳亚慈,陈景伟. 针药结合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及雌激素受体亚型表达的影响[J]. 中国针灸,2007,(4). [27]林妮,吕俊华,潘竞锵,肖柳英. 荔枝核抑制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ER和PR表达及促进细胞凋亡作用[A]. .[C].: ,2010:--2027. [28]林妮,吕俊华,潘竞锵,肖柳英. 荔枝核抑制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ER和PR表达及促进细胞凋亡作用[A]. .[C].: ,2009:481-482-483-484-485-486. [29]林妮,吕俊华,潘竞锵,肖柳英. 荔枝核抑制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ER和PR表达及促进细胞凋亡作用[A]. .[C].: ,2009:149-150-151-152-153-154-155. [30]赵文静,赵向上,旺建伟,刚宏林,姜虹,王艳宏,张晓琳. 复方鹿花盘胶囊对乳腺增生小鼠子宫、卵巢重量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J]. 中医药信息,2010,(3). [31]方佩影,张明. 乳增宁片治疗乳腺增生病175例[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2). [32]古凤仪,刘玉英. 美迪克乳腺治疗仪对不同类型乳腺增生的疗效评价[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1). [33]于萍,廖鸿梅,黎清婵,麦小琴. 乳腺增生Ⅰ号治疗乳腺增生病168例临床研究[J]. 中医杂志,2004,(11). [34]张红燕,邓黎,胡卫卫,杨湘华. 中药外敷联合乳腺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疗效观察[J]. 护理学杂志,2005,(4). [35]李敏. 蒙药乳腺Ⅰ号对大鼠乳腺增生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10. [36]李中玉,张卫红. 凋瘤丸治疗乳腺增生300例临床观察[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3). [37]曾幼莲. 应用桔梗八味汤治疗乳腺增生症2500例报告[J]. 桂林医学院学报,1994,(2). [38]刘岩. “乳康方”对乳腺增生大鼠性激素含量及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D]. 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2009. [39]张晓双,武苗,杨瑞. 三香乳增消胶囊对乳腺增生小鼠乳腺病理及脏器指数的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6). [40]王孟琳,张卫华,赵宗辽,应小平,方改英,党琳,马莉,赵小艳. 针刺乳腺增生大鼠的乳腺形态学改变[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5). [41]魏清,周政涛,王燕燕. 乳腺Ⅱ号方治疗乳腺增生症120例疗效观察[J]. 中国药师,2007,(11). [42]关会林,王小丹,李婷,孙世超,乔国芬. JNRK对大鼠乳腺增生的作用研究[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5). [43]张玉君. 护理干预对乳腺增生症复检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 中国全科医学,2009,(9). [44]钟绮芬,周佩明,容雪瑶. 健康教育对乳腺增生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2009,(4). [45]张忠泉,苗久旺. 乳消1号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 医药论坛杂志,2009,(7). [46]龚东方,谢娟,唐纯志. 针刺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雌激素、雌激素受体及其信号传导的干预作用[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5). [47]季屹红,张锦林,沈飚. 3种方案治疗乳腺增生药物经济学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2). [48]王苹,吴秋霞,池飞燕. 乳消胶囊对乳腺增生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1). [49]姚静,黄文革,李明,杨敏,陈蔓茵. 加味逍遥散对乳腺增生模型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3). [50]房忠女,卢文. 中药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症107例疗效观察[J]. 中国全科医学,2007,(6).

关于乳腺癌毕业论文

这篇就不错防止二手烟暴露政策建议内容提要科学证据已明确提出,二手烟(SHS)暴露没有所谓的“安全水平”——这一污染物可对成人和儿童造成多种严重疾病。另外,根据可靠证据显示,实施“100%无烟环境”(完全无烟环境)是唯一能够有效保护人群免遭二手烟危害的手段。到目前为止,已有多个国家和数百个地区成功地实施了相应法律,要求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实现“完全无烟化”,在法律执行过程中都未遇到显著的阻碍。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证据一致表明,无烟环境不仅可行,而且在实施前后都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这些法律并未对服务业或其他行业产生任何负面影响——相反常常能够起到正面作用。而这些举措的效果——心脏病发作和呼吸系统问题迅速减少——也对国家和地区的健康状况颇有助益。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信息,作为政策制定者应当参考和运用这些经验,以确保各种公共政策能够成功实施,从而保护人群免受二手烟暴露的危害。这些经验包括:1、为保护公众健康必须进行无烟环境立法——而不是采取自愿政策;2、立法内容应简明、清晰、可执行,并且全面;3、对烟草企业可能采取的反对措施(往往经过各种形式的第三方发起)应有预见和回应,这一点十分重要;4、发动民间团体参与是实现有效立法的核心举措;5、为保障顺利实施法律,必须开展教育和咨询活动;6、制定实施和执行方案及提供执行所需的基础设施均十分重要;7、对无烟环境的实施必须加以监测,最好能测量其效果并记录经验。根据上述经验,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下列建议,旨在保护工作者和公众免受二手烟暴露危害:1、通过实施“100%无烟环境”清除烟草烟雾这一污染物。该项措施是唯一可将室内环境烟草烟雾暴露降低到安全水平,达到保护人群免受二手烟暴露危害的可接受水平的策略。通风换气和设立吸烟区的办法(即便是与非吸烟区分开,单独通风换气)都不能将暴露风险降低到安全水平,因此不予推荐。2、建立相关立法,规定所有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均须实现完全无烟环境。法律应保证对所有人提供全面公平的保护。采用“自愿政策”来实现保护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在某些情况下,要做到有效的全民保护可能要求某些半室外和室外工作场所也实现无烟化;3、实施和执行法律。仅仅通过无烟化立法还不够,对这些立法的良好实施和充分执行需要相对较少但是关键的措施和手段;4、实施健康教育策略来降低家庭环境中的二手烟暴露。应该认识到,无烟工作场所立法可以提高人们(不管是吸烟者还是不吸烟者)自觉使其家庭环境无烟化的可能性。WHO鼓励各成员国依据上述建议,运用各种相关经验,通过立法手段使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成为100%的无烟环境,推进公共卫生目标的实现。第一章 前言背景与原理在过去的几年中,关于二手烟暴露对健康的影响,无烟环境的益处,以及实施无烟政策的最佳实践的大量证据不断涌现。汇编和传播这些证据,对于提高决策者和公共卫生倡导者们关于建设无烟环境、保护人群健康的必要性的认识,以及他们对无烟环境的广泛接受和认同都是十分重要的。正是出于此目的,WHO 现发表这些关于避免二手烟暴露的政策建议。基于充分的证据和大量新数据显示二手烟可引起成年人和儿童的多种严重疾病,科学界关于二手烟暴露对健康的危害已经形成了明确的共识。当前已有多份权威报告对这些科学证据进行了汇总,并就二手烟暴露的不良后果得出了确切坚实的结论,这其中包括国际癌症研究所(IRAC)2004年发表的专著、美国加州环境保护署2005年报告和美国卫生总监2006年报告。这些报告对消除室内二手烟暴露提出了十分强烈的要求。随着证据的不断积累,世界各国的国家、“次国家”A 和地方的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无烟政策,以保护人们免受二手烟危害。在已经实施了无烟化的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二手烟暴露水平迅速降低,从而使二手烟成分暴露水平降低,随之而来的是过去暴露于二手烟的工作人员健康水平快速改善。与此同时,由于无烟环境措施具有辅助吸烟者减少吸烟量和戒烟,以及可能减少尝试吸烟的作用,因而也成为了一种十分有效的烟草控制政策。此外,在实施得当的情况下,无烟化法规会受到人们广泛支持,且依从性高;这些法规强制性的向人们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吸烟是不为社会所接受的!在近期进展中,最显著的就是实现无烟环境的可行性,以及促进全球对推广无烟环境的关注。爱尔兰、新西兰、苏格兰和乌拉圭等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以及百慕大等地区都已参照北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实施的地方或地区B 无烟化法规开展了自己的行动。这些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都已取得了成功,它们制定和实施了各种法律、法规,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在几乎所有的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包括酒吧和赌场)内都不会受到二手烟的危害,并获得了广泛的、强有力的公众支持。其他国家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都十分感兴趣。从上世界七十年代至今,烟草业一直将无烟化法律当作“有史以来对烟草产业最大的威胁”。1 不管是在地方、地区,还是在全国水平,烟草业一直激烈反对通过和实施无烟化法规(通常是通过在其资助下活动的“前台机构”采取行动)。烟草业一直在二手烟暴露的健康危害证据问题上谎言不断,它们甚至说WHO得出结论认为二手烟并不危险,然而事实上,WHO历来的结论都与之恰恰相反——二手烟可产生致命的危害!另外,拥有包括140多个WHO会员国和欧共体为缔约国C 的《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WHO FCTC》,)的义务也进一步要求WHO就防止二手烟暴露问题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意见。根据《WHO FCTC》第八条“防止烟草烟雾暴露”的规定,各公约缔约方应:在当前国家一级依据国家法律通过和实施,以及在其他行政区划级别上积极推动通过和实施立法、行政、管理和/或其他措施,以保护人们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室内公共场所,以及适当时,在其他公共场所,免受烟草烟雾暴露的危害。22006年2月,《WHO FCTC》缔约国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着力开发针对公约第八条的指南,并要求公约秘书处开始启动指南开发工作。在同一决定中,缔约国大会还通过了一个详细阐述第八条的模板,其中列出了一系列开发该指南所需的资源,本文件提出的建议便是其中之一3。总之,本文件提出的各项建议是针对二手烟暴露的无可置疑的危害,同时也籍此机会辅助《WHO FCTC》的实施,并为越来越多计划实施无烟化的各级行政管辖区提供相应的指导。建议的制定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Bloomberg]公共卫生学院全球烟草控制研究所WHO烟草控制监测与评价合作中心的支持下,2005年11月,WHO在乌拉圭蒙得维的亚召开了咨询会议,会议旨在召集有关专家,就二手烟和无烟环境的各个方面展开讨论。会议讨论内容包括:二手烟暴露对健康的影响,二手烟毒性,二手烟暴露的经济代价,无烟环境对烟草消费和商业活动的影响,政策制定和实施,实现无烟环境的需要和可利用的资源。本文件中的政策建议部分是基于乌拉圭咨询会议的成果提出的,d 同时还得到了来自各WHO地区和各学科专家组成的更加广泛的专家小组的补充和评审(附录一:乌拉圭蒙得维的亚二手烟草烟雾政策建议专家咨询会议参加会议人员和观察员名单),其中包括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WHO烟草控制政策合作中心的专家。本建议旨在向WHO会员国阐明二手烟暴露的相关科学信息,以及无烟化法规的健康和经济效益,并指导决策者制定和执行循证的、可实施的无烟政策。第二章 问题二手烟暴露的健康影响二手烟是指由香烟或其他烟草制品燃烧端释放出的及由吸烟者呼出的烟草烟雾所形成的混合烟雾。二手烟烟雾中含有数千种已知的化学物质,其中至少有250种是已知的致癌或有毒物质。4近五十年来,关于二手烟暴露对健康危害的证据在不断的积累。最早一批研究出现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其关注的重点是二手烟对儿童的影响及母亲吸烟对胎儿的影响。5,6,7 随后几十年间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发现二手烟暴露与多种严重的成人和儿童疾病有关,关于二手烟暴露对健康危害的坚定科学共识逐渐形成。WHO、国际癌症研究所、美国卫生总监、美国环境保护署、美国加州环境保护署,以及世界各地其他一大批科学和医疗机构的专家都证明了二手烟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危害,对成年人的致癌作用,以及对儿童健康和发育的影响。8,9,10,11,12,13 在国际癌症研究所2004年发表的专著中对二手烟暴露与癌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评价,此后,美国加州环境保护署和美国卫生总监分别于2005年14和2006年15发表了两份关于二手烟暴露对健康影响的全面评价。“二手烟健康危害证据发展时间表”和加州环境保护署和美国卫生总监最新报告的结论概要见附录2和附录3 。D 参加乌拉圭会议不一定意味同意本文件中的各项建议对成人健康的影响冠心病(CHD):根据在不同的地理和种族人群中的调查,有明确证据表明二手烟可导致致命性及非致命性的心脏疾病。暴露于二手烟烟雾中数分钟可对血脂、凝血系统(血小板)和动脉管壁功能造成急性不良影响,其中很多影响的程度并不亚于主动吸烟者。14,15,16 美国心脏协会17、美国卫生总监15、加州环保署14、以及英国烟草与健康科学委员会18 等多家机构对此已形成一致结论,认为二手烟雾暴露可引起心脏疾病,使心脏疾病造成的死亡风险提高30%,近期研究证据甚至提示,这种影响可能比上述结论还要高出两倍。19肺癌:全球已有数十项研究证实二手烟暴露与肺癌有关,其中最早的研究是在1981年进行的,该研究发现嫁给吸烟丈夫的不吸烟女性存在较高的肺癌风险。20,21 国际癌症研究所、美国卫生总监、美国环保署,以及世界各地其他众多科研机构也得出了相应的结论,认为二手烟可导致不吸烟者罹患肺癌。9,10,11,12,13,14,15乳腺癌:加州环保署2005年报告中把二手烟列为“有毒空气污染物”之一。报告指出,在14项含有女性绝经状况信息的研究中,有13项结果显示,较年轻的,主要是绝经前的女性暴露于二手烟烟雾会增加罹患乳腺癌的风险,估计二手烟暴露可解释该组女性乳腺癌风险增加的近70%。依据这一观察结果,同时根据目前对乳腺癌的生物机制的认识,以及二手烟烟雾中含有20种已知的、可导致女性乳房出现明显基因损伤的乳腺致癌物质,加州环保署得出结论认为:二手烟可导致年轻的,主要是绝经前的女性患乳腺癌。14 e美国卫生总监报告指出,这一证据提示二手烟雾与乳腺癌之间存在因果关系。15呼吸道症状与疾病:数据显示,二手烟暴露对慢性呼吸道疾病症状的发生及肺功能的下降有重要作用。14此外,二手烟还可诱发或加剧成年人哮喘。14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呼吸道疾病与症状:父母或母亲吸烟均可导致儿童下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和肺炎,尤其易发生在出生后的第一年。15,22,23 此外,大量调查结果都显示,吸烟者子女出现咳嗽、咳痰和喘息等常见呼吸道症状的频率更高。24,25 在双亲都吸烟的家庭,子女出现上述问题的危险最高。哮喘:二手烟暴露可导致已患有哮喘的儿童病情加重,使未患哮喘的儿童出现哮喘(对成年人亦是如此,如上所述)。14,26,27 家庭中的二手烟暴露可使患哮喘儿童的急诊次数和用药增加。28,29肺部生长发育:1986年美国卫生总监的结论认为,二手烟可降低儿童肺功能发育速度,此后,不断有新的证据支持这一结论。11,15,30,31 无论是孕期母亲吸烟还是出生后的二手烟暴露都可造成这一影响。中耳疾病(中耳炎):二手烟暴露可引起儿童中耳炎。这一常见儿童耳部疾病每年导致大量儿童就医,而且如果处理不当可造成听力损伤。13,15,32 E 加州环保署结论:关于二手烟对绝经女性乳腺癌发病的影响的证据仍然不充分。产前与产后影响不吸烟女性在孕期遭受二手烟暴露可导婴儿低出生体重和早产。14,33,34,35此外,二手烟暴露还可引起婴儿猝死综合症。15,36 其他与二手烟暴露的围产期健康影响还包括宫内发育迟缓和自然流产(流产)。14,37二手烟暴露的程度二手烟暴露问题在很多国家都很普遍,甚至在医疗机构和卫生专业人员中都存在。《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数据显示,二手烟暴露问题在青少年中也十分广泛。1999年到2006年间对132个国家年龄在13至15岁之间的在校青少年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青少年中44%在调查前7天内在家里遭受过二手烟暴露,56%在公共场所遭受过二手烟暴露。38 对墨西哥国家卫生研究院工作人员的一项调查发现,91%的工作人员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二手烟暴露。39 对10个国家卫生专业学校三年级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家庭二手烟暴露率最低的是乌干达的30%,最高的是阿尔巴尼亚的87%,而公共场所暴露率的范围为从乌干达的53%到塞尔维亚的98%。虽然在过去的几年中,烟草烟雾暴露在美国已经显著降低,但是根据2006年美国总监报告中所综述的有关可的宁(尼古丁的一种副产物)的多项研究显示,仍有40%以上的不吸烟成年人和将近60%的3至11岁儿童遭受二手烟暴露危害。15近期两项对39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场所的调查显示,在绝大多数场所都发现存在二手烟暴露。41,42 在七个拉美国家,94%的调查点中都发现了二手烟暴露(根据环境尼古丁水平测定),其中包括医院、学校和政府大楼。41 一项对室内环境(无论是否存在吸烟现象)中细颗粒物水平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只有采取了全面无烟政策的两个国家——爱尔兰和新西兰,其室内空气质量达到了合格水平。42,43普遍的二手烟暴露对广大人群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后果。例如,加州环保署统计,在美国,二手烟每年造成3400例肺癌死亡,23000-70000例心脏病死亡。在儿童中,估计二手烟每年导致430例婴儿猝死综合症,24500例婴儿出生低体重,71900例早产,200000次哮喘发作,以及790000人次中耳感染就诊。13,44除此以外,在至少27个其它国家中也可获得由二手烟暴露所引起的死亡的估计值。45,46,47,48,49二手烟暴露的经济代价二手烟暴露对个人、企业和整个社会都会带来经济影响,其中包括主要的直接和间接医疗成本和生产力损失。此外,允许吸烟的工作场所修缮和清洁成本较高,发生火灾的危险更大,并可能需要交纳更多的保险费。50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香港、爱尔兰、英国和美国都已经对二手烟暴露带来的经济成本进行了评价。51 因研究中所纳入的因素各有不同,评价得出的估计值也有一定差异,但其经济成本都相当高。近期美国的北美精算学会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美国每年因二手烟暴露造成的直接医疗费用达五十亿美元以上,间接医疗费也超过五十亿美元(如残疾、酬薪和相关利益损失)。52 在香港,二手烟每年造成直接医疗费用、长期医疗费用和生产力损失估计也高达1.56亿美元。53第三章 解决办法有效的保护策略“100%室内无烟环境”二手烟暴露没有所谓的“安全水平”。14、15、54 因此,杜绝室内环境中的吸烟行为是唯一科学的、能充分保护人群免遭二手烟危害的措施。无烟环境能够保护健康。有无烟政策的地方,二手烟暴露就会减少,人们的健康就能得到改善。无烟政策也是极其具有成本-效益比的措施,特别是与烟草业常常借助第三方鼓吹的毫无效果的各种“替代措施”相比尤为明显,这些所谓的“替代措施”包括:55•将同一空气环境中的吸烟者和不吸烟者分开;•设置“专门吸烟区”,并加强通风滤气。无效的替代措施对于将同一空气环境中的吸烟者和不吸烟者分开这一措施而言,仅仅简单的将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分开,不提供任何地面到天花板的隔离屏障,不可能杜绝——很多时候甚至没有减少不吸烟者的二手烟暴露。56、57、58、59、60 不吸烟者在这种空间的二手烟暴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场气流模式、稀释体积以及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的距离,吸烟量等因素。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几乎无一例外的会将烟雾污染取得空气回送到非吸烟区。拉丁美洲一项关于环境尼古丁水平(二手烟暴露的一个指标)的研究甚至发现,在某些环境中,非吸烟区的尼古丁水平比邻近的吸烟区更高。41 另外,对非吸烟区工作人员的研究也表明,这些工作人员的二手烟暴露水平与可吸烟区工作人员相当。61、62设置“专门吸烟区”,并加强通风滤气。不管是通风还是滤气,也不管是单独使用还是同时使用,都不能将室内环境中的烟草烟雾暴露降低到合格水平——这种方法甚至连除臭都不行,更不用说保护健康了。63、64 虽然提高通风换气率确实可以降低包括烟草烟雾在内的污染物浓度,但是,即便只是要达到除臭的目的,也必须要将通风换气率提高到常规通风换气率的100倍,63 而臭味实质上不是反映空气中有毒物质水平的指标,因为即使没有明显的烟草烟雾臭味,这些有毒物质的水平仍然可能很高。消除有毒物质需要更高的通风换气率,才能起到保护健康的作用,但是这样的通风换气率在实际中既不现实也不合算。要达到清除空气中的二手烟有毒物质的目的,换气次数会高得无法操作,使人感到不舒服,经济上也难以承受。65同样,不管是中央空气清洁设备还是局部清洁设备,都不能将室内二手烟有毒物质降低到安全水平。此外,这些设备的工作效率还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降低,因为它们需要高水平的、昂贵的维护和保养,而有时这些设备本身甚至还可能成为室内污染的来源。烟草业及其盟友们鼓吹的“单向”系统不存在循环空气的问题,但是由于同一个原因,这种设备的运行成本非常高,因为室内空气必须不断的被加热或冷却。而且不管在什么条件下,这种系统本身也不能将烟草烟雾降低到安全水平。66、67虽然数十年来烟草行业一直在施加压力,68 但美国通风专业标准制定的领导组织“美国采暖、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不再提供在存在吸烟情况下的通风标准。在协会2005年环境烟草烟雾f意见书中的结论是:“目前唯一有效解决与室内污染暴露相关的健康问题的手段是禁止吸烟。”59意见书同时指出:“根据美国采暖、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协会致力于维护公众利益的宗旨,协会主张杜绝室内环境吸烟,以此作为降低环境烟草烟雾暴露的最佳手段。”目前,国际标准组织正在起草一份关于通风和烟草烟雾问题的建议标准(ISO16814),该标准是由负责建筑环境设计的“ISO/TC205技术委员会”起草。但是,政策制定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ISO组织标准在过去受烟草业的影响相当大。68 此外,当前版本的ISO16814标准虽然承认“尚无任何实际的通风换气组合运用可在允许吸烟的情况下提供合理安全的环境”,70 但同时该标准也制造了一个假象,认为通过通风换气措施可以避免吸烟区空气的循环或自吸烟区进入非吸烟区。美国采暖、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协会2005年意见书体现了当前对通风和二手烟问题的最佳科学证据,而国际标准组织这一版本的ISO16814标准并非如此。烟草业推销的,以被某些地方某些场所(主要是酒吧和餐厅)采纳的一种换气型措施是建立以物理屏障与非吸烟区分隔的吸烟区,并安装独立的换气系统。这些所谓的“专门吸烟室”(DSRS)将废气排往室外,采取分离式进气,并形成相对于周围环境的负压区,对这种设计的保护效果的测试结果显示: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这种专门吸烟室可以降低但不能完全杜绝其中的二手烟暴露;此外,专门吸烟室也不能解决相邻环境中非吸烟者的二手烟暴露问题。71、72 不能为在吸烟区工作的工作人员提供保护,并且可能加剧吸烟者对二手烟暴露,从而增加了健康风险。73 例如,吸烟室的房门充当了一个泵的作用,每当那个有人进出房间时便会将房间内的烟雾带到外面来。另外,专门吸烟室建设麻烦,运作成本不菲(框图1).由于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这些问题,已经允许设置专门吸烟室的部分地区又修改了其法规,完全取消了这一设施。74 在服务行业建立专门吸烟室的趋势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前景带来麻烦,因为这使得在里面工作的员工遭受极高的二手烟暴露。此外,允许或甚至更糟的强制建立专门吸烟室会鼓励或要求商家投入大量资金,以购置或使用无效的通风换气系统,从而连累未来的“100%无烟立法”。因为届时,很多机构以为这些设施中投入了大量成本。GF 加州环保署在其报告中使用的是“环境烟草烟雾”(ETS)这一提法,而WHO更倾向于使用“二手烟烟雾”或“非主动吸烟”。三个用法意思相同。室外与半室外环境:为了将烟草烟雾列为有毒空气污染物,加州环保署开展和评估了一系列研究,结果显示,室外二手烟浓度根据吸烟量的多少,临近墙壁的位置,以及风速风向等大气条件不同,也可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有时甚至能达到所观测到的室内水平。14 但是,总的来讲,室外的二手烟要比允许吸烟的室内环境低。

宋尔卫RNA干扰的生物学原理与应用、小分子RNA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等等,学生于风燕Let-7microRNA调控乳腺癌干细胞干性的研究宋尔卫作品有主编RNA干扰的生物学原理与应用、小分子RNA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乳腺癌保乳治疗等著作,宋尔卫指导博士生于风燕的毕业论文Let-7microRNA调控乳腺癌干细胞干性的研究入选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宋尔卫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经验丰富,准确率高。宋尔卫,男,中国科学院院士,毕业于德国埃桑大学,现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

关于乳腺外科毕业论文

腹腔镜。乳腺也好啊。

乳腺癌发病率正在增加。手受伤的会减少。

用心去感觉,去选择

机器人微创手术不仅具有传统微创手术创口小、疼痛轻、出血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同时也解决了传统微创手术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基于主从控制的手术方式能够减轻医生手术时的疲劳,并解决传统微创手术中存在的“筷子效应”问题;机器人能够实现更为复杂精细的手术操作,可以极大地拓展医生的手术能力。正是由于这些无可比拟的优势,机器人微创外科手术已经得到了外科手术领域的广泛认可,国内外众多医疗机构都对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表现出极大的使用欲望,研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创外科机器人系统不但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同时也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这是本文开展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研制工作的目的及意义所在。通过对微创外科手术操作环境进行分析,提出了微创外科手术对机器人机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由手术机械臂系统及手术微器械组成的机器人执行系统。为了满足微创手术所需的术中空间不变点,本文对复合平行四边形机构进行改进,研制出一种基于钢带传动的新型平行四边形远心点运动机构,并将该机构用于本文的机械臂机构设计中。此外,本文还研制出一种采用钢丝驱动的单自由度关节,并将该关节用于手术微器械的腕部机构设计中。实际的微器械腕部运动测试表明该单元关节具有较好的运动灵活性,完全能够满足微创手术微器械腕部机构设计要求。为了满足微创手术对机械臂术中运动灵活性的要求,采用机械臂雅可比矩阵的奇异值构造了基于条件数和可操作度的综合灵巧度评价指标,并建立了基于该综合评价指标的机械臂灵巧度优化模型。通过采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对该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实现了对机械臂术中运动灵巧度的优化,优化结果表明机械臂在其工作空间内具有良好的各向同性及可操作度,能够满足微创手术对其运动灵活性的要求。此外,本文采用摆位机构的封闭逆解方程对梯度投影算法进行改进,并采用改进的梯度投影算法对机器人执行系统进行了术前摆位规划;双器械机械臂在动物胆囊摘除手术中的实际操作性能表明该术前规划方法对机器人系统的术前摆位具有较好的指导性作用。针对所研制的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位姿分离的主从控制算法,该主从控制算法通过实现主从运动映射中的位置和姿态分离,将手术机械臂系统中的6自由度串联机构逆解问题简化为两个3自由度串联机构的逆解问题,极大地降低了机械臂系统的逆解求解难度。同时,本文采用该主从控制算法实现了基于主手位置增量的主从轨迹跟踪控制,并成功解决了手术过程中的主从一致性问题、主从二次映射问题以及轨迹跟踪过程中的位置指令平滑处理问题。此外,本文提出了基于器械末端位置不变的腕部姿态细分算法,该算法可实现术中手术器械的快速安全更换。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对所研制的手术机器人进行系统集成,并对机械臂系统中的远心点机构进行标定测试,测试数据表明该机构能够满足微创手术对远心点空间位置稳定性的要求。同时,本文通过采集手术过程中的实际数据对提出的主从控制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主从控制算法能够较好的实现机器人系统的主从轨迹跟踪控制。最后,本文通过实际的动物胆囊摘除手术对所研制的手术机器人整体操作性能进行验证,手术结果表明该机器人系统具有较好的术中操作性能,并基本具备开展临床手术的能力。[1] 谢碧云,赵京. 基于条件数约束的方向可操作度[J]. 机械工程学报. 2010(23)[2] 谢宗武,孙奎,刘宏. 扩展雅克比方法的冗余度机器人逆运动学应用[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9(05)[3] 潘博,付宜利,杨宗鹏,王树国. 面向冗余机器人实时控制的逆运动学求解有效方法[J]. 控制与决策. 2009(02)[4] 冯美,付宜利,潘博,朴明波. 腹腔微创手术机器人末端执行机构的设计和实现[J]. 机器人. 2009(01)[5] 孙立宁,张剑,杜志江. 一种基于图像导航的骨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J].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06(02)[6] 王树新,丁杰男,贠今天,李群智,韩保平. 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妙手”系统的研究[J]. 机器人. 2006(02)[7] 岳龙旺,许天春,贠今天. “妙手”系统机械结构设计与优化[J]. 机器人. 2006(02)[8] 付西光,颜国正. 7-DOF核工业机器人的轨迹规划与仿真[J]. 系统仿真学报. 2005(08)[9] 祖迪,吴镇炜,谈大龙. 一种冗余机器人逆运动学求解的有效方法[J]. 机械工程学报. 2005(06)[10] 管荣祥,张恒,王胜. 机器人辅助下的腹腔镜手术[J].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03)

关于乳腺增生的论文参考文献

第一作者:1. 郁琦, 连丽娟. 《血清 CA125测定和放射免疫显象对卵巢上皮癌的监测作用》.2. 郁琦, 黄尚志, 叶丽珍等. 《SRY基因检测在性发育异常病人的临床意义》.3. 郁琦, 徐苓. 《性教育与青少年妊娠-2,227例未婚青少年调查分析》. 邱仁宗主编,4. 郁琦, 连丽娟. 《CA125与卵巢上皮癌》.5. 郁琦. 《产科超声对胎儿的安全性》.6. 郁琦, 郎景和, 李微, 等.《 妇科病案的计算机管理》.7. 郁琦, 林守清, 何方方, 等.《高促卵泡激素闭经患者低骨量的临床表现》.8. 郁琦,高瀬 规久也,星合 昊. 《先天性副肾过形成女性の手术疗法》9. Yu Qi, Huang Shangzhi, Ye Lizhen, et al. 《The role of sexual related Y gene dete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gonadal dysgenesis》.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1, 114(2):12810. 郁琦, 董瑞峰, 何方方. 《卵巢良性纤维上皮瘤的内分泌功能及临床特征探讨》.11. YU Qi, LIN Shouqing, HE Fangfang, et 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low bone mass in amenorrhea patients with elevated FSH》. 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2, 115(9):1380-138212. 郁琦,冯月萍,何方方等. 《卵巢性高雄激素血症的鉴别诊断》.13. 郁琦, 孔桂英, 何方方等《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30例手术治疗分析》.14. 郁琦,阴春霞,惠英,等. 《盐酸氟西汀联合激素与单纯激素补充治疗绝经期抑郁症的疗效比较》.15. 郁琦, 王含必, 何方方. 《17羟化酶缺乏症13例临床分析》.16. 郁琦,陈秀娟,何方方.《 口服替勃龙或口服替勃龙加妊马雌酮对绝经后乳腺增生的影响》.第二作者:17. Ge Qin-sheng, Yu Qi, et al.《 Differentiation of ambiguous genitalia. In. R. Genazzani edit, Recent Development in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1995:p153.18. 张淳, 郁琦, 等. 《绝经前后切除卵巢对雄激素和尿钙的影响》. 生殖医学杂志, 1996, 4(3): 13419. 马良坤, 郁琦,张以文. 《GnRH-a与HRT联合应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 1997,5:290-29220. 何方方,郁琦, 王瑞云,等.《 21-羟化酶缺乏致外阴男性化畸形的手术治疗》. 生殖医学杂志, 1999, 8(3):139其他:21. 邓成艳,汤德民,郁琦,等. 《子宫切除术与卵巢功能》.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24(6):639-64222. 史宏辉, 谷春霞, 郁琦. 《真两性畸形妊娠两例报导》. 生殖医学杂志, 1994, 3:121.23. 田秦杰, 黄尚志, 郁琦, 等. 《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中雄激素受体基因突变的检测与分析》. 生殖医学杂志, 1995, 4(4): 19624. 《更年期知识系列讲座共9篇》, 中国妇女报.25. 《北京骨质疏松高级培训班讲义》. 1994, p122-138、p169-171.26. 《女性生殖内分泌培训班讲义》. 1995, p42-4527. 编审: 《WHO不育夫妇标准检查与诊断手册》. 1994.28. 性发育异常,《临床内分泌外科学》.朱预主编,重庆出版社.重庆,1999年,p198~20029. 《性发育异常,绝经,绝经后激素替代. 高级医师案头丛书-妇产科学.》 郎景和,向阳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p320~323, 340~34630. 《血清CA125检测. 生殖内分泌与妇科疾病诊治手册》. 葛秦生, 连丽娟主编.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北京,第一版. 2002年. 53~57页31. 田秦杰, 何方方, 邓成艳, 郁琦, 葛秦生. 《外生殖器性别不清的鉴别诊断与处理》. 生殖医学杂志, 2001, 10(4): 195-20032. 邓成艳,汤德民,郁琦,等. 《子宫切除术与卵巢功能》.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报, 2002,24(6):639-642

你好,哺乳期是有乳腺增生的可能性的,因为哺乳期的妇女由于体内的雌激素、孕激素含量增高所致,另外也和生活习惯和饮食现有一定关系。我们了解到,由于目前对哺乳期乳腺增生的发病机理和原因尚没有确切的了解,所以西医对于哺乳期乳腺增生的治疗基本上都是对症治疗,但往往也会带来一定得副作用。西医中尚有激素疗法,有人采用雄激素治疗本病,藉以抑制雌激素效应,软化结节,减轻症状。但这种治疗有可能加剧人体激素间失衡,不宜常规应用。仅在症状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时,才考虑采用。

为了预防药物副作用,抑制疾病复发,法国FOBOC结合七项天然植物修复因子,其中包括:抗炎因子、止痒果多酚、抗有害菌因子、粘膜保护因子、感染隔离因子、抗病毒酶、伤口愈合因子,对肝气郁滞类缺乳(乳房结块增生)效果更佳,这与其清热疏肝、消肿散结功能相关。

我们从有关的妇科专家那里得知,乳腺增生是一种妇科常见的疾病。好发于29~39岁左右的中年妇女。哺乳期得了乳腺增生应当在医生的监管下服用药物,不建议长期服用(不超过一个礼拜)有些药物抑制乳汁的分泌同时乳汁中会有药物残留,不同药物残留代谢的时间不同,多数药物,至今没有乳汁中残留药物代谢时间的临床数据。所以当哺乳期出现炎症时首选使用孕产专用植物抑菌营养FOBOC,避免药物为母婴的伤害的同时保护婴儿的安全。可以作为孕产期、经期、哺乳期的日常抑菌营养使用,植物成分中七大抗炎因子,为孕产、哺乳期的妈妈保驾护航。

乳腺增生表现为乳房的不同部位单发或多发地生长一些肿块,质地柔软,边界不清,可活动,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在月经前、劳累后或是生气等情绪波动时,肿块增大,疼痛加重,而在月经后肿块明显缩小,疼痛减轻。疼痛一般是胀痛,很少有刺痛感。而乳腺A的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皮肤常变成桔皮一样,而且与月经没有关系,肿块一般只增大不缩小。做B超及x光片,近红外线扫描等可以早期有效地诊断。应该提醒的是,乳腺增生有转变为乳腺A的可能,所以如果患乳腺有增生时间较长者则应去医院检查,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哺乳期的乳腺增生有哪些具体的症状?

1.哺乳期乳腺增生的症状之一是乳房肿块的形成:

准妈妈的乳房肿块发生的位置是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单个或多个,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亦可见于其他象限。肿块形状有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其中以片块状为多见。

2.哺乳期乳腺增生的症状之二是乳头溢液:

此症状最为明显,准妈妈如果在哺乳期乳腺增生则可出现乳头溢液,并多为自发溢液,草黄色或棕色浆液性溢液。

3.哺乳期乳腺增生的症状之三是月经失调:

这个时期的准妈妈如果患上此病,则可兼见月经前后不定期,量少或色淡,可伴痛经。

4.哺乳期乳腺增生的症状之四是情志改变:

也就是说准妈妈在这个时候常常心情不畅或心烦易怒,而每次遇到生气、精神紧张或劳累后的情况时,此症就会加重。

哺乳期乳腺增生怎么办?FOBOC对乳腺疾病修复的七大法则:

1.抗炎消炎

通过抑制NF-kB炎症途径的激活,抑制促炎因子TNF-a,COX-2和PROSTAGKANDIN E2(PGE2)的水平,从而起到很强的抗炎效果。FOBOC植物营养中含有蒲公英提取物,不仅抗炎,还可以提升母乳质量。

2.抑制有害菌

抗菌因子(降低炎症因子TNRa和前列腺素pGE2的水平,抗炎效果是抗炎药效果的两倍,通过粘膜、毛细血管、定向导入透皮吸收,直达生殖系统,促进修复生殖系统炎症,抑制细菌和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活性和繁殖。

3.粘膜保护

1994年美国哈佛医学院Dr.Avron研究结果妇百畅”粘膜保护因子、可以治疗泌尿道、生殖系统(子宫、卵巢,乳房)感染,抑制幽螺旋焊菌,抵抗细菌性溃疡,抗氧化作用,降低低密度磨固醇,降低三酸甘油脂等疾 病。

4.促进伤口愈合

Dr.Avron在美国医学期刊(JAMA)发表 论文证实 “妇百畅”不 仅预防 泌尿 道感染,也可有效帮助患者减轻症 状,FOBOC伤口愈合因子 阻止生殖器(包括子宫,卵巢、阴道、乳房)内壁毛细血管破裂的增生,主要的是清除炎症、感染。伤口愈合修复因子之一单宁酸的涩性或收敛性( a s t r n g e n c y ) 均是多酚与蛋白质结合的体现,能使生物体内的原生质凝固。

5.预防组织粘连

具有抗病毒和酶抑制等活性。能有效抑制抗药性的细菌预防妇科生殖器官,输卵管发炎,阻断宫腔粘连和感染组织粘连。长期炎症导致粘连的占28%,这也是不育不孕的主要根原之一。

6.止痒

含止痒果多酚,其它不直接针对有害细菌,含有原花青素让细菌无法附着于人体生长,不产生抗药性。由于伤口愈合因子有凝聚的作用,可以有效让伤口修复,预防传染性疾病,也可以抑制身体皮肤的一些细菌增长。

7.预防复发。

炎症环境特点:温暖、潮湿、阴暗。由其女性生理结构复杂,是细菌炎症繁殖的最佳环境。消炎药的治疗速度远远赶不上细菌炎症扩散的速度。炎症大多处于粘膜层,是人体非常脆弱的组织结构。

哺乳期得了乳腺增生怎么办?有关专家建议这个时期的准妈妈,哺乳期一定要护理好乳房,得了乳腺增生不但影响到自身的健康,而且在精神上也动荡不稳的,常发脾气,因此,准妈妈要在饮食上好好护理, 因为哺乳期的乳腺增生不单单需要提高自身免疫抵抗机能,还要保持心情舒畅。但一旦有了此症,还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你好,会的,要注意日常保健和卫生。平时多进行乳房按摩。若硬块增大或痛疼明显,请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辽宁省东方医院(是国家重点乳腺疾病专科医院),医院特设辽宁省东方医院为乳腺病治疗中心,经辽宁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集乳腺疾病筛查、诊断、治疗、康复保养、乳房整形美容及心理保健综合服务功能为一体的东北地区首家新型国际化乳腺专科医院。院址:沈阳市沈河区东滨河路28-4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