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论文的研究尺度

发布时间:

论文的研究尺度

如何分析和评价一篇论文

如何分析和评价一篇论文,要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就需要借鉴一下其他人的作品,通过分析论文的好坏能帮你更清楚的认识论文的写作方法,下面我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如何分析和评价一篇论文.

一、学术论文的选题

学术论文的选题,是所决定研究的第一步,是研究的开始,直接影响所研究课题的价值,论文的优劣。因此,应该看“关于分拆提高公司价值”这一题目是否具有时代感。另外,题目太大等都会直接影响论文的优劣。

二、学术论文的研究水平

学术论文的研究水平可以从一下五个方面来说明。

1、学术论文研究水平的独创性。每一篇学术论文都是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论文作者创造性智力劳动的成果。论文应该或者在观点上,或者在方法上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看文章的学术核心有没有属于自主研究成果的说明。独创性是评价学术作品的重要的道德性尺度,是有关学术论文优劣的生命线,研究应该具有同类研究中的独创性,作者应该是该成果的主要或至少是一般参加者。

2、学术论文研究水平论证的严密性。任何学术观点都是建立在严格的论证基础上的,总的说来,任何学术论文的研究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过程,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经验的总结,都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所以,学术论文研究论证是否严谨也直接影响到学术论文的优劣。

3、学术论文研究水平语言的规范性。学术论文的语言特征应该是句式严格,行文规范、术语准确,详略得当。特别是术语和详略问题。作为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其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有严格的界定,反映在术语上应有其十分严格的意义界定。

4、学术论文的研究方向和定位是否相符。每一学术论文都有其严格的学术方向,即使属于同一学术方向的论文,它们的倚重点也不一定相同,但一般也有所倚重,这些都是评价一篇学术论文优劣的标准。

5、新颖性和创新性是科技论文学术水平不可或缺的要素,有些文章洋洋洒洒地介绍其“成果”,但对该研究领域他人已有成果、水平、本研究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和独到之处丝毫不提,造成“无对照”的致命缺憾。这种新颖性和创新性可以表达在“前言”部分、“结果与分析”与“参考文献”部分,而且尽可能表达为翔实的数量化指标。

三、学术论文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可以是审核评价研究成果大小的标准之一,他可以便于检验研究同等性质的问题。如果说研究方法模糊不清,说明很含糊,就可能引起他人对你提出材料的质疑,最终影响评价论文的优劣。学术论文的研究方法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研究方法要采用哪种或哪几种方法来研究目标对象

2、通过采用的方法带来的信息、资料进行汇总、经验总结、分析,进行理论学习

3、如何安排具体研究的程序等这样些问题也影响论文的优劣。

四、学术论文的统计方法

统计方法对学术研究成果以及判断其学术演进动向和趋势,带有很大重要性。统计方法可以反映学术论文结论准确性,更加准确、全面反映了本篇学术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的实际状况。

五、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基金支持项目的标注以及属于获奖研究项目的标注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基金支持项目的标注以及属于获奖研究项目的标注对学术论文的优劣也有及其重要的影响。

1、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科学研究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事业,每一项研究都要参照大量前人的成果,因此,将文中引用的重要前人成果以参考文献的形式标注清楚,既是一个人科学素质的表现,也可避免不必要的知识产权纠纷。如果引文中有该刊以往发表过的文章,则更不应遗漏,因为评价一个刊物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就是指该刊物在统计当年的前面两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学术期刊引用的次数与该刊前两年发表文章总数之比。这里说的“学术期刊”既包含其它刊物也包含该刊物,目前,有人建议将本刊引用的数量扣减出去,或单列一个“自引率”,但权威科技刊物统计分析机构迄今并未执行。常见有的作者对参考文献草率处理,甚至标以“参考文献略”,这在任何刊物处理时,都会使文章大失其分。

2、基金支持项目的标注。属于科研基金支持项目研究的文章,可以显示该研究方向的“含金量”和加大评价该文章的“砝码”,因为国际统计源检索机构和国内科技期刊统计分析机构均将这一类做单独的统计,并以“基金支持研究论文比率”指标,一并列入刊物评比大表。因此不应遗漏,当然,这里指的是省、部级以上立项的科研项目,同时应给出项目登记编号。这是参评进入优秀学术论文的重要指标。

六、最后还可以谈谈你自己通过文章学到了什么。

1、论文选题是否合适。 原则上只要和所学专业相关的方向都可以,但热门的、实践价值强的选题会比较受导师青睐。此外,选题应当与本身的专业水平相符合,题目范围不能过大或者过小。建议选择与导师研究方向类型的.题目,或者自己比较擅长方向的题目。如果选题与专业差别较大,或者与别人重复,文章价值就大大缩水。

2、论文结构是否合理。 硕士论文写作中一般采取“总—分—总”的结构,也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在实际写作中,为了论证需要,还需要把论点进行拆分,分别论述。这很容易出现文章结构散乱、论据不充分的问题。在写作上我们要注意,每一个分论点不一定是和完整主旨完全符合,但一定是为总论文服务的。只有结构合理、逻辑清晰的论文才是高质量的。

3、创新点。 创新点是衡量硕士论文价值的重要因素,如果一篇硕士论文创新点很明显且具有价值,只要其他不分不出现太大问题,基本都能过关。硕士论文要求必须有创新点,但创新点不是要求在理论上或者研究上的巨大突破,只要使新的观点、新的看法、新的角度,都可以是硕士论文中的创新点。硕士论文中的创新,其实是要求毕业生要有自己的观点或者全新看法,只要是前人没做过的,或者对前人研究有新看法的都可以用,然后再用所学知识进行论文,并不是在专业领域的开创。

那么硕士论文写作时该如何寻找创新点呢?

①重新整理过去的文档,有可能从整理当中获得灵感,或是从文档回顾中整理出头绪;

②细心观察可以看到事情的反面,考虑到事情的另一角度也可以激发想象力,研究对比的客体也可以找出不同面向,更加了解要研究的主体;

③利用微观与宏观的角度看事情,可以知道事情的脉络与细节;④用比较的方式可以有许多线索。

毕业论文所用的研究方法

毕业论文所用的研究方法,毕业论文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有重要意义,毕业论文中所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那么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毕业论文所用的研究方法的相关知识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3、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

第一、主动变革性。

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

第二、控制性。

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

第三,因果性。

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4、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

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

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

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

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5、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6、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7、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8、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

9、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

(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

(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

(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10、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毕业论文写作步骤

在写作过程中,论文写作基本步骤一般分为"前奏——提纲——写作——收尾——校对"。

1、前奏

就是对资料的收集和遴选,并对文章需要的内容进行消化处理。

2、提纲

就是对文章的整体思路进行总体掌握,这样才能对论文写作质量有充分的保障。

提纲是由序码和文字组成的一种逻辑图表,是帮助作者考虑文章全篇逻辑构成的写作设计图, 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

图表在手,作者可以初观论文结构的全貌,层次清楚,重点明确,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提纲是论述框架,是构思的外化。思如流水,稍纵即逝,要尽快捕捉记录并固化。

3、写作

这个过程是比较重要的,也是核心,在论文的正是写作过程中需要整合各种资源以及各种优势资料,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

4、收尾

开头和收尾都是文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样保持文章的高质量具有保障意义。

5、校对

校对工作是对文章的最终处理,这种校对包括文章写完后的校对以及对作者不满意地方的修改,这个很关键,也很重要,是对作者负责任的集中体现。

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一)选题方法

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开端。能否选择恰当的题目,对于整篇毕业论文写作是否顺利,关系极大。好比走路,这开始的第十步是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步迈向何方,需要慎重考虑。否则,就可能走许多弯路,费许多周折,甚至南辕北辙,难以到达目的地。选题,要遵循这样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条是价值原则,即论文的选题要有价值。论文价值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之分,选题时,要把应用价值摆在首位。写的毕业论文不是毫无实际意义的“空对空”的文字游戏,而是来源于现实,并为现实服务的。衡量一篇论文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之大小,应当首先看它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如何。我们要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题目,写出文章来最好能指导现实,为当前的现实服务。第二条是可行原则。选题时要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客观条件主要是写作的时间、地点、环境;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的才能、学识和所掌握的材料等。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必须考虑自己的主、客观条件,量力而行。即要选择那些客观上需要,主观上又有能力完成的题目。

(二)搜集材料方法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写文章不能没有材料。毕业论文如果缺少翔实的材料,就会像毛泽东同志曾经批评过的党八股那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像个瘪三,瘦得难看”。

写作的材料从哪里来?第一来自生活。人民群众丰富多采的生活实践是文章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鲁迅曾对青年作家说过,“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要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党校学员来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都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引导他们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从自己的“生活仓库”中摄取写作材料。第二来自书本,包括各种文献资料、报刊杂志等。宋朝朱熹诗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讲的是读书的好处。书籍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写作者如能经常向书本请教,文章的材料就像“源头活水”那样源源不断。指时博览群书,浏览各种报刊,发现有用的材料,就可以向学员推荐。材料靠自己去搜集。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学员先制定一个搜集材料的目录,如是调查材料,可按时、地、对象拟定目录;如是文献资料,可按书刊名称和发行年月安排目录。要着重搜集第一手材料,对第二手材料要查明出处、核对原著。

(三)立意方法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主题。主题在文章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一篇文章质量高低、价值大小,主题是其衡量的主要尺度。

指导学员立意,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符合现实需要,体现时代精神。文章是时代的产物、现实的反映,它的主题应体现出那个时代的特征及发展方向。因此,毕业论文应牢牢把握时代脉膊,回答时代提出的最尖锐、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第二,反映客观事物本质。文章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反映,但并不是像镜子那样机械地反照现实,而应当反映客观事物的某种本质,揭示其内部的规律性。

第三,要有独到的见解。只有独到的见解,才能使人受到启发,令人感奋,于人有益。什么是“独到的见解”?就是古人所说的“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思想、认识、意见、主张。要获得独到的见解,关键在于多思。其次,要有胆识,敢于标新立异。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入事物的本质,多思深思,确立有现实意义;有独到见解、有理论深度的主题。

(四)谋篇布局方法

所谓谋篇布局,就是考虑和安排文章的整体结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确定了主题,选定了材料,接着就要把文章的框架搭起来。安排结构的基本要求是:(一)要围绕主题安排结构;(二)要有明确、清楚的层次;(三)要完整、自然、严密。指导教师应根据文章所要表现的内容,合理安排结构,做到有中心,有层次,首尾圆合,重点突出,严谨自然,富于变化

时间尺度的比较研究论文

-。-是GDCC吧...可怜滴莪们...

业渝光

(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

提要本文对有关年代学方面不同的时间尺度和年龄的一些术语做一简明介绍。

关键词时间尺度年龄测年方法

时间尺度和年龄是地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我们在阅读文献时常常接触到许多这方面的术语和信息。然而,由于不同的用途和定义,时间尺度在可靠性和应用对象方面是有差别的。因此,了解各种时间尺度和年龄十分有必要,有利于地层学之间的对比和研究。

1时间尺度

时间尺度主要有3种,绝对时间尺度(absolute time scale),相对时间尺度(relative time scale)和数值时间尺度(numerical time scale)。

1.1绝对时间尺度

由绝对年龄组成的时间尺度叫作绝对时间尺度。绝对年龄的时间单位是太阳年(solar year),也有文献称之谓恒星年(siderial year)和天文年(astronomical year)。这种时间尺度的基础是历史或天文事件,或者是树轮年代学的研究(Eckstein等,1984),它们在何时何地都是正确的。十分遗憾的是,这种时间尺度太短了,只有一万年左右,远不能满足地质学的需要。

1.2相对时间尺度

这种时间尺度仅在限定的区域和时间内是正确的。主要是由岩性地层学(如火山灰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古地磁地层学,氧碳同位素地层学,锶同位素地层学等方法所得到的时间尺度。这种时间尺度最好与绝对年龄或物理测年方法一起使用,可扩大其使用范围,不仅局部的对比甚至全球的对比都可做出。

1.3数值时间尺度

数值时间尺度的叫法最不统一,有的文献称之为物理或化学时间尺度,有的文献根据得到年龄的方法称之为同位素或放射性成因的时间尺度等。过去人们常常把放射性同位素方法取得的年龄叫作绝对年龄,这样的定义是不正确的,许多科学家建议改称为数值年龄(numerical age)。由各种物理、化学测年方法得出的数值年龄组成的体系就是数值时间尺度,这是文献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时间尺度。

大多数数值年龄的测定方法都是物理方法,这种方法的基础仅取决于物质的时间变化,环境因素,特别是温度和压力对其没有影响。这类最主要的过程就是放射性衰变,但是根据这个过程的方法并不能都得到绝对年龄组成绝对时间尺度,因为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过程经常使年龄求取的模式复杂化(Geyh,1990)。化学测年的方法较少,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氨基酸外消旋(AAR)方法,化学测年的最大不足是易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大多数正确的年代地层学时间尺度都由用物理方法得到的年龄构成。

2年龄(age)

在文献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年代(date)和年龄(age)两种术语,在中文这两种术语经常混同使用,其实两者间是有差异的。严格地定义,年代是时间上一个特定点,而年龄则是从现在到过去的一段时间间隔。Colman等(1987)推荐在地质学中使用“年龄”或“年龄估算(age estimate)。而尽量少用“年代”。

2.1绝对年龄(absolute age)

根据树轮年代学和某些保存好的纹泥年代学以及一些古老文明民族历书所得的年龄,可称之为绝对年龄(GEHY,1990)。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历书可能有一些年龄缺失,尽管如此,历书所得到的年龄还是可靠的。

2.2模式年龄(model age)

模式年龄表示在一组特定的结构和一些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的假设条件下,根据特定的物质性质所得到的年龄(Taylor,1987)。一般说来,由测年方法得到的年龄都是模式年龄,只不过在文献中常常把“模式”省略了。模式年龄的定义决定了它们的局限性,任何一种测年方法都有一定的前提条件,这些条件都是根据物质特性而决定的。

2.3真实年龄(true age)和表观年龄(apparent age)

假若模式年龄的这些假设和前提都得到满足,那么这个年龄就可叫作真实的模式年龄,这样的年龄最接近于绝对年龄。假若不是,那么就可得到表观的模式年龄。

2.4常规年龄(conventional age)

按照公认的国际准则测得的年龄叫作常规年龄。这些年龄是由经典的测定方法所得到的年龄,是所有物理方法测年中最精确的,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相互对比,也可以和其他测年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做很好的对比。

以上几种年龄术语常常在文献中出现,除了绝对年龄构成绝对时间尺度外,其他几种年龄都构成我们常用的数值时间尺度。

3测年方法

测年方法有许多种,按照不同的着重点可分成不同的类。本文的分类主要是指物理测年的方法,从国际上一般认为的可靠性程度上分的类。

3.1规范方法(standard method)

这主要是指一些经典方法,对这些方法的原理、假设条件到实验技术国际上已有一致的意见,用这种方法得出的年龄是常规年龄。不同的人对何种测年方法划入此类的看法也不一致,但是K-Ar,Rb-Sr,U-Th-Pb和14C这4种方法是公认的规范方法。也有人把230Th/234U和裂变径迹(FT)方法也归入此类。

3.2常规方法(routine method)

这些方法也是比较可靠的,但是比起规范方法来说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不一定在世界范围内通用,或者对其一些假设条件还没有得到足够的证实。此类方法有39Ar/40Ar,147Sm/143Nd,10Be,TL,ESR,231Pa/230Th,230Thex,3H/3He,U/He等。

3.3个别情况下研究的方法(indjvidual case study method)

这些方法在个别情况下适用,无论在方法的建立或适用情况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或正在发展。这类方法有40/40Ca,207Pb/206Pb,26Al,129I,26Al/10Bc,231Pa/235U,光释光(OSL)等。

以上简要介绍了时间尺度、年龄和测年方法方面的有关情况,在实际使用中还是比较复杂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忌生搬硬套。用规范方法得出的常规年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比如14C测年是所有物理测年方法中研究最深入,精确度最好的测年方法,它的前提之一是大气中的14C比度在过去几万年内是恒定的。通过与树轮年代学和珊瑚质谱(MS)铀系年龄的对比,证明这一假设基本正确,但并不确切,大气的14C比度在过去1000a里是有些变化,具体表现在与树轮年龄的差异上;再如样品在自然界的污染也是影响14C年龄精确性的一个重要问题。要测得一个真实的年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要选择适宜的测年方法,还要有好的样品、严密的实验技术和精良的仪器等。14C测年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测年方法,只不过有些在目前的技术下还没有能够进行深入的研究。实际上我们现在使用的许多数值年龄只能算年龄的估算,由这些年龄组成了各种不同年龄的数值时间尺度。

本文主要根据国外年代学的文献和笔者多年从事测年工作的体会编写的,旨在介绍一些有关方面的术语,对没有时间阅读年代学方面文献的读者也许会有一些帮助,一管之见,其中谬误敬请批评指正。

(海洋地质动态,1993,第9期,6~8页)

首先,我知道楼主一定是DGCC的,而且是选了“自然科学前沿专题”这门课。在此我深表同情。然后,本人貌似拷了老师的PPT,里面正好对此内容有所涉及。最后,把答案奉上,恳请楼主增加悬赏。 地球科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地球系统内各种地学过程发生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具有极大的差别。 几十亿年至几十万年时间尺度内发生的地学过程,包括地球和生命的起源、生物灭绝、板块构造、造山作用、冰期出现、海陆变迁、成矿作用等重大事件,是传统地学的研究领域。 几十年至几百年时间尺度内的全球变化,则是地球系统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几年至几小时时间尺度的变化,属于大气、海洋和生物科学的研究范畴。

生态研究尺度分析论文

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水循环功能的 影响(主要对中国的影响)姓名:罗深学号:291305116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年级:2009级 一 引言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地影响。最近几年,海啸,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在不断的发生。最近几周中国一些大的城市也遭受了洪涝灾害,而前一段时间,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正经受了严重的干旱灾害,这种极端的气候对大到人类的生存化境小到人民的生活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这些影响的由来则正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同样对陆地水循环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此对气候变化对陆地水循环产生的影响做简单叙述。二 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调节陆地水分循环功能的影响(一)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即气候平均状态和离差(距平)两者中的一个或两个一起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离差值越大,表明气候变化的幅度越大,气候状态越不稳定[1]。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全球气候变暖(Global Warming)、酸雨(Acid Deposition)、臭氧层破坏(Ozone Depletion),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目前最迫切的问题,关乎到人类的未来!本文所说的气候变化默认为全球气候变暖。过去100年间地球气温虽然有波动出现,但总体上上升了0.5-0.6℃。北半球地面平均气温上升幅度约在0.6-1.4℃,且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加大:北纬0°-30°N纬度约上升0.4°,30°-60°N纬度约上升1℃,60°-90°约上升2℃[2]。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影响主要来自大气环流变化引起的降水时空分布、强度和总量的变化、雨带的迁移以及气温、空气湿度、风速的变化等.间接的影响主要来自陆面过程,土地利用、地表反照率、粗糙度及界面水汽交换乃至土壤水热特性的变化.这些下垫面因素的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的结果,同时又对气候系统有着反馈作用.因此气候变化引起了不同时空尺度的降水、土壤水、蒸发、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变化.水循环陆地分支由降水、出入本区的径流、蒸发及土壤水含量的变化组成。陆地水循环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受大气环流的支配,又通过陆—气间的水量能量交换对大气进行反馈。 表 一 全球十大受灾人数最多的灾害(1900-2008) [3]国家 灾害类型 年份 受灾人数印度 旱灾 1987.5 3.0印度 旱灾 2002.7 3.0中国 水灾 1998.7.1 2.4中国 水灾 1991.6.1 2.1印度 旱灾 1972 2.0中国 水灾 1996.6.30 1.5中国 水灾 2003.6.23 1.5印度 水灾 1993.7.8 1.3中国 水灾 1995.5.15 1.1中国 水灾 2007.6.15 1.1(二) 全球水循环的变化 陆地上因气温升高和灌溉的范围的扩大等增加了蒸发。特别是北半球中高纬地带的内陆与海洋的普遍曾暖,将导致明显的蒸发量的增加。由此导致的高纬温带地区空中的云量增加,以及该地区的降水量也有多增加。在我国,全球温度变化与我国各地降水变化趋势不仅存在成片的正相关区与负相关区,而且其空间分布特征也相当清晰,在我国西北,内蒙古至东北北部的夏季风边缘地区,即在北方干旱带中轴线以北以西的地区,当全球变暖时降水同步增加,变冷时降水同步减少。而在半干旱带以南以东一夏季风盛行的潮湿区,除了长江中下游干流区和东南沿海等区域外,大部分地区在全球变暖时降水有所减少,全球变冷时降水有所增加[4]。Hardy认为,全球平均年降水量将会增加10%以上,但有季节性和区域性差异[5]。随着全球气温上升,水循环加快,21世纪全球的的降水液将有增加的趋势。(三) 中国水循环的变化1 云南高原上的降水变化 大陆近地面的增暖,产生陆地上升气流的增强,一则造成地球表层区域性大气环流的增高,特别是自海洋向陆地气流活动的增强;二则产生陆地上空水汽凝结高度及降落的变化。中国云南省受地理位置及山地高原地形复杂的影响,云南省也比较复杂,云南高原绝大部分地区成为雨季,具体表现为云多,湿度大,日照时间短而降水集中。 表 二 云南省行政分区多年平均降水量长短系列对比 (据金德山,2004)行政区 雨量站点数 年平均降水量 长短系列偏差/% 1956-1979年 1956-2000年 昆明 44 928.6 856.7 -0.9曲靖 48 980.0 962.5 -1.8玉溪 32 951.8 942.4 -1.0昭通 36 942.1 922.9 -2.0楚雄 35 909.2 904.4 -0.5红河 47 1233.3 1211.6 -1.8文山 34 1141.6 1120.6 -1.8思茅 30 1923.7 1905.8 -0.9版纳 13 1502.2 1472.1 -2.0大理 30 827.2 817.2 -1.2保山 23 1410.0 1435.6 1.8德宏 20 1631.0 1680.0 3.0丽江 27 892.8 907.3 1.6怒江 10 1134.9 1162.4 2.4迪庆 14 849.9 840.1 -1.2临沧 36 1365.3 1372.0 0.5通过上表可知云南高原,大部分地区长系列多年平均年降水量明显的减少,但是原来降水比较丰富的西侧山地区,近二十年来降水明显的增多。2 西北干旱地区的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中国西北干旱地区深居亚欧大陆的中部,本来是十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变幅与日变幅大,降水稀少,区内高山与盆地,内补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气候差异也相当明显。该地区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自然是全球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西北干旱区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近五十年西北干旱区得气温平均上升率为0.22℃/10a表 三 西北干旱区各年代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年代 全年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1956-1960 -7.8 2.1 -1.9 -5.5 3.71961-1970 -9.7 0.3 -6.9 -0.8 -3.21971-1980 -2.5 -4.2 -1.9 5.7 0.31981-1990 6.4 3.2 -1.5 -2.0 -1.11991-2002 8.4 1.1 7.0 -0.6 1.4由上表可知,西北干旱区年降水量增加趋势明显。春季降水量变化趋势不大,夏季降水量又增加趋势,秋季略有增加趋势而冬季增加趋势明显。西北干旱区除了河西内陆河径流量变化不大外,其他内陆河流都又增加的趋势。气候变化对径流有明显的影响,对于以降水为主要补给源的山区,径流变化主要取决于降水的变化,气温升高的影响其次。对于以冰川积雪融化为径流主要补给源的山区,气温升高将使冰川积雪消融,短期可以使山区径流量增加,但随着冰川变薄后退及小冰川的消失,冰川对年经流的调节作用将减弱。3 长江流域的影响 对温室气体增加导致的全球变暖,长江流域的升温显得滞后而较弱,各个地区有着不同的区域响应。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升温为0.2-0.8℃,长江上游地区降温0.2℃左右,长江流域增温0.8℃值主要出现在长江三角洲地区[6]。随着全球变暖,水循环加快,长江流域的降水也发生了变化。从1951年以来,长江流域年降水在中下游地区呈不显著意义的微上升趋势,上游地区呈现下降趋势[7]。表 四 20世纪后50年长江流域各区各年代平均降水量距平变化特征表/mm年代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宜昌以上 29.5 12.8 -23.4 -1.6 -17.7汉口以上 22.3 17.9 -15.9 -8.6 -9.5大通以上 34.1 3.8 -16.9 -12.2 -1.6对长江流域1950-2000年107各气象站20cm蒸发皿蒸发量进行计算分析,表明长江流域年蒸发在全域上中下游均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而且中下游是下游趋势最显著的区域。汛期5-9月蒸发在全流域各个区域也都呈现下降趋势,但在上游不明显。从季节蒸发趋势来看,上游地区蒸发季节变化不大,各季节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而全流域与中下游变化趋势较一致,夏秋季均呈现下降趋势尤以夏季下降趋势更加明显。长江流域降水充沛,径流丰富。年际变率小,加上长江流域集水面积广阔,因此长江流域径流的年际变化也较小。 三 总结与展望 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尺度和多层次的,对灾害频率和强度生态环境等造成了重大影响。例如最近最近几年世界各地频繁发生大的海啸和洪水灾难等,同时中国在这半年来先后在一些省份遭受了旱灾和洪涝灾害,这些事件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降雨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一) 为实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至少需要在两个关键科学问题上开展工作:要认识多面临的全球环境变化问题。全球环境变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然而在其身后可能存在人类的驱动作用;要认识到全球环境变化可能造成的后果及规避风险的可能途径。 (二)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我们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推行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把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其在大气中的含量;加强气候变化的监测和研究;加强森林和植被保护,加快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的宣传,教育这一点尤为重要[8]。参考文献 [1] 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全球气温变化——人类面临的挑战.1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 郑国光.正确认识并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环境观察,2007(1)[3] 胡鞍钢,管清友.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62[4] 张素琴,任振球,李松琴.全球温度变化对我够降水的影响.应用气象学报,1994,5(3):333-339[5] Hardy J T. Climate Change .England :John Wiley & Sons Ltd, 2003,240[6] 沙万英,邵雪梅,黄玫。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气候变暖及其对自然区域界限的影响.中国科学,2002,32(4):317-326[7] 苏布达,姜彤,施雅风等.1990年长江流域降水趋势分析.湖泊科学,2003,15(增刊):38-48[9] 杨达源,姜彤.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84-185

baidu搜索也可

中国知网 自己查去

论文关于正当防卫尺度问题的研究

浅论正当防卫摘要]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可采取的正当行为,为避免其滥用,对其适用规定了严格的条件,为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对暴力犯罪规定了特殊防卫的内容。[关键词]正当防卫;特殊防卫;不法侵害;防卫过当一、正当防卫的概念正当防卫属于正当行为中之一种,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是刑法理论中违法性阻却事由之一,我国刑法学界将这类形式上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但实质上不具备社会危害性,也不具备刑事违法性的行为,称作“排除危害性行为”“、排除违法性行为”或者“排除犯罪性行为”。但是行为人所实施的正当防卫行为不得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因此对于正当防卫防卫概念的正确理解有助于我们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我们自己的合法权益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法律意义.对正当防卫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应从以下几点把握:(1)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任何公民在面对公共利益、公民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遭受到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均有权对不法侵害予以必要的损害。正当防卫作为公民的权利,并不是制止不法侵害的最后手段,即使在公民有条件躲避非法侵害或求助于司法机关的情况下,公民仍有权实施正当防卫。换言之,我国刑法上的正当防卫并不仅仅是一种“不得已”的应急措施,而是鼓励公民与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一种积极手段。(2)正当防卫是针对不法侵害实施的正当、合法行为。它不仅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反而对社会有益,因而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支持和鼓励。(3)正当防卫除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伤亡不属于超过必要限度外,一般情况下对不法侵害者的损害都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因此,公民在行使正当防卫权时,都必须符合法定条件,不允许超过必要的限度,不允许滥用防卫权利。二、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为避免正当防卫被利用作为免除刑事责任的借口,对正当防卫的成立做了严格的限定条件。其中包括起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主观条件,及限度条件。在此只分析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和限度条件。(一)时间条件。正当防卫只能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实行。所谓正在进行,是指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1.对不法侵害的开始,我国理论和实践中均有较大争议,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1)进入侵害现场说。此说认为,侵害者进入侵害现场即为不法侵害已经开始。(2)着手说。此说认为,不法侵害行为的开始就是不法行为的“着手”,正当防卫在不法侵害着手时进行的。(3)直接面临危险说。此说认为,不法侵害的开始应该指合法权益已经直接面临不法侵害的侵害危险。具体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不法侵害行为已经着手进行,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不法侵害;二是不法侵害的实行迫在眉睫,合法权益将要遭受不法侵害。(4)综合说。此说认为,一般应以不法侵害着手实施为不法侵害的开始,但在不法侵害的现实威胁已十分明显,不实行正当防卫就会立即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时,也应认为不法侵害已经开始。以上四种观点,综合说是最为全面,最接近于正当防卫的立法宗旨,最有利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2.不法侵害尚未结束,应在实践中作具体分析,可以是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中,也可以是行为已经结束而其导致的危险状态尚在继续中,但是有些情况下,虽不法侵害所导致的危险状态尚在继续中,但正当防卫行为并不能将其排除,则应视为不法侵害已经结束。正当防卫的结束,可以是不法侵害人自动停止或不可能继续进行,也可以是不法侵害已经既遂且不能及时挽回不法侵害造成的损失。在不法侵害尚未开始前或结束后进行的防卫行为则是不适时的。(二)限度条件。指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对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何谓必要限度,有三种观点:1.基本相适应说。认为所谓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就是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行为在性质、手段、强度和后果上要基本相适应。2.需要说。认为所谓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就是防卫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限度只要所造成的损害是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不如此就不足以制止不法侵害,即使防卫在强度、后果等方面超过对方可能造成的侵害,也不能认为是超出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3.相当说。认为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在原则上应以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为标准,同时要求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行为在手段、强度等方面,不存在过于悬殊的差异。上述三种观点中,基本适应说提出了必要限度的特征,即承认相适应不是绝地等同,而是可以超过,但同时又强调不能明显超过,差距过大,此种学说有利于保障公民正当卫权的行使,也能防止防卫者滥用权利,故而有其合理之处。但它仅从防卫和侵害两方面的性质、强度等客观特征上加以权衡,没有考察防卫者的主观目的,因而缺乏考察问题的高度,有可能导致将那些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虽然基本相适应,但却非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情况作为正当防卫处理,从而会不适当地扩大正当防卫的范围。而客观需要说以防卫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作为必要限度的标准,强调了防卫目的的正当性,因而抓住了理解必要限度之关键。但是这种观点过分强调客观需要,而完全忽视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的相当性,没有对防卫者设定必要的约束,有可能导致防卫者滥用防卫权,从而给不法侵害人造成不适当的损害。上述相当说实际上是客观需要说与基本适应说的有机结合,既抓住了理解必要限度的本质的、关键的特征,有利于鼓励公民实行正当防卫,又提出了对防卫者的必要约束,有利于保障正当防卫的正确行使,从而汲取了基本适应说与客观需要说的合理之处,避免了两者之不足,可谓是合理而可取的主张。鉴于此,相当说后来逐渐成为我国刑法理论上的通说和指导刑事司法实践的主导理论。应当注意的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和“造成重大损害”,实质是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一体两面。“造成重大损害”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具体表现;“超过必要限度”是“造成重大损害”判断标准。也就是说“,并不存在所谓的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但没有造成重大损害的情况,换言之,只是在造成重大损害的情况下,才存在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问题;不存在所谓的‘手段过当’而‘结果不过当’或者相反的现象”。对正当防卫加以限度条件是否会使防卫人在防卫时考虑到自身行为是否过度而影响其权利,刑法典规定了对某些不法侵害可实行无限防卫权。三、特殊防卫新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首次规定了针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可以采取无限度的防卫,即使造成了不法侵略者的损害后果也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二十条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在刑法理论界上有学者称,此款规定是我国的无限防卫权,或特别防卫权,或无过当之防卫等。据此规定“,对正在进行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实行正当防卫,不存在过当情形”,这一规定是我国刑法在正当防卫制度上的一个重要突破,开创了我国无限防卫权刑事立法化的先河。它的立法用意,主要是为了纠正过去司法实践在处理防卫过当案件时普遍存在的一种偏严的倾向,使公民在受到正在进行的暴力犯罪时,能够站出来进行英勇的反击,不至于因过多地考虑防卫过当责任而畏首畏尾,不能适时制服犯罪,鼓励公民更好地利用防卫权,以保护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无过当防卫赋予了防卫人无限的防卫权,因此也必须对无过当防卫的使用严格掌握,以免滥用,使得防卫权蜕变为私刑权,造成社会混乱。必须明确无限防卫是正当防卫的一种。但是同一般防卫一样,如果以防卫是否受到不法侵害为标准,可将特殊防卫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直接受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侵害的受害人实施的防卫,即自我防卫;一类是未直接受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侵害的非受害人实施的防卫,即防卫他人。由于没有将受害人和非受害人予以区分,将使特殊防卫适用的范围过于宽泛,从而造成对不法侵害人应有合法权益保护的漠视。法律应是理性且公正的,任何人的合法权益都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我们在强化保护防卫人的合法权益时,决不可致不法侵害人应有的合法权益于不顾;否则法律将失去其应有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也将会失去其存在的基础。需要强调的是,受害人反击暴力犯罪侵害的特殊防卫权是国家赋予公民一般防卫权的派生性权利,是特殊条件下的救济措施。孟德斯鸠说过,在公民与公民之间,自卫是不需要攻击的。只有在紧急情况下,如果等待法律的救助,就难免丧失生命,他们才可以行使这种带有攻击性的自卫权利。所以应以一种客观而理性的思维,站在公正的立场,将现有特殊防卫规定中“防卫他人”归入一般防卫而遵循一般防卫的规定,而将特殊防卫严格限定在“自我防卫”的范围之内。这样,既兼顾了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和人权保障机能,也不会挫伤公民见义勇为的正义感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积极性。相应地,《刑法》第20条第3款可表述为: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自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他对于保障国家利益、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1979年刑法第17条虽然确立了正当防卫制度,但是规定的相当原则、笼统,以致在司法实践中,对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尤其是必要限度上掌握不当,使得一些正当防卫行为被当作防卫过当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正当防卫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刑法对正当防卫进行了必要的完善和修改,这一举措对于鼓励和保护广大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无疑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正当防卫的概念、特征以及构成要件,并对新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的新规定进行了必要的解释,以达到全面阐明正当防卫意义的目的。一、关于正当防卫的概念一新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的修改我国1979年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力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而修改后的新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两相对比,我们不难看出,新刑法中增加了对于侵害国家利益和公民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实施正当防卫的规定。这不仅突出了对国家利益和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更丰富了正当防卫的内涵。另外,新刑法明确规定了正当防卫的对象是"不法侵害人",制止不法侵害的方法是"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这使得正当防卫的概念更为明确、全面和科学。

浅论正当防卫摘要正当防卫是刑法理论中违法性阻却事由之一,但是行为人所实施的正当防卫行为不得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本文认为应将现有特殊防卫规定中“防卫他人”归入一般防卫而遵循一般防卫的规定,而将特殊防卫严格限定在“自我防卫”的范围之内。关键词正当防卫违法性特殊防卫一、正当防卫的概念正当防卫属于正当行为中之一种,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是刑法理论中违法性阻却事由之一,但是行为人所实施的正当防卫行为不得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二、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为避免正当防卫被利用作为免除刑事责任的借口,对正当防卫的成立做了严格的限定条件。其中包括起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主观条件,及限度条件。在此只分析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和限度条件。(一)时间条件正当防卫只能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实行。所谓正在进行,是指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1.对不法侵害的开始,我国理论和实践中均有较大争议,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1)进入侵害现场说。此说认为,侵害者进入侵害现场即为不法侵害已经开始。(2)着手说。此说认为,不法侵害行为的开始就是不法行为的“着手”,正当防卫在不法侵害着手时进行的。(3)直接面临危险说。此说认为,不法侵害的开始应该指合法权益已经直接面临不法侵害的侵害危险。(4)综合说。此说认为,一般应以不法侵害着手实施为不法侵害的开始,但在不法侵害的现实威胁已十分明显,不实行正当防卫就会立即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时,也应认为不法侵害已经开始。以上四种观点,综合说是最为全面,最接近于正当防卫的立法宗旨,最有利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2.不法侵害尚未结束,应在实践中作具体分析,可以是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中,也可以是行为已经结束而其导致的危险状态尚在继续中,但是有些情况下,虽不法侵害所导致的危险状态尚在继续中,但正当防卫行为并不能将其排除,则应视为不法侵害已经结束。(二)限度条件指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对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何谓必要限度,有三种观点:1.基本相适应说。认为所谓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就是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行为在性质、手段、强度和后果上要基本相适应。2.需要说。认为所谓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就是防卫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限度只要所造成的损害是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不如此就不足以制止不法侵害,即使防卫在强度、后果等方面超过对方可能造成的侵害,也不能认为是超出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3.相当说。认为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在原则上应以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为标准,同时要求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行为在手段、强度等方面,不存在过于悬殊的差异。上述三种观点中,基本适应说提出了必要限度的特征,即承认相适应不是绝地等同,而是可以超过,但同时又强调不能明显超过,差距过大,此种学说有利于保障公民正当卫权的行使,也能防止防卫者滥用权利,故而有其合理之处。但它仅从防卫和侵害两方面的性质、强度等客观特征上加以权衡,没有考察防卫者的主观目的,因而缺乏考察问题的高度,有可能导致将那些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虽然基本相适应,但却非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情况作为正当防卫处理,从而会不适当地扩大正当防卫的范围。而客观需要说以防卫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作为必要限度的标准,强调了防卫目的的正当性,因而抓住了理解必要限度之关键。但是这种观点过分强调客观需要,而完全忽视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的相当性,没有对防卫者设定必要的约束,有可能导致防卫者滥用防卫权,从而给不法侵害人造成不适当的损害。上述相当说实际上是客观需要说与基本适应说的有机结合,既抓住了理解必要限度的本质的、关键的特征,有利于鼓励公民实行正当防卫,又提出了对防卫者的必要约束,有利于保障正当防卫的正确行使,可谓是合理而可取的主张。正是鉴于此,相当说后来逐渐成为我国刑法理论上的通说和指导刑事司法实践的主导理论。应当注意的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和“造成重大损害”,实质是

爱格投稿尺度

《爱格》A版2010最新约稿函 杂志定位:青春、影像、校园、时尚、言情 读者定位:14—22岁 投稿注意事项: 1、 邮箱投稿贴正文+附件,注明字数、笔名、联系方式等 2、 文章格式统一要有:题头语、小标题 3、 请勿一稿多投,勿同时跟两个编辑 【主打】1篇/期 最精彩的青春情感故事。 要求题材新鲜,故事性强,感情浓厚深刻,文字与语言有强烈的自我风格与特点。 字数:7500-9000字 【锦年】2-3篇/期 锦色年华里,我们相遇与错过,遗憾与误会,在兜兜转转间,彼此终于消失不见。请用文字来记住,我们曾一起走过的岁月。 悲情疼痛类青春爱情故事。要求文笔优美流畅,故事性强。 字数:6000-8500字 【花事】1-2篇/期 温暖纯美的校园爱情故事。 要求文字活泼可爱,字里行间给人温暖感。故事结局美好,哪怕是错过与遗憾,也一定是心存释怀与希望。 字数:6000-8500字 【爱殇】1篇/期 不是每一段爱情都缠绵绯恻,情意动人,生命中总有些人是你拼尽全身力气去爱却始终都无法相知相守的,请以文字来铭刻那些求而不得的情意吧。 要求文字细腻忧伤,打动人心,令人落泪。 字数:6000-8500字 【暖调】1篇/期 除爱情以外的亲情、友情故事。 要求题材新颖,感情质朴深刻,文字温暖,给人以感动。 字数:6000字 【新人档】1篇/期 给所有喜爱文字的写作新人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 要求文字与语言有独特的个人风格,故事好看。 字数:6000-7500字 【寒武纪】1篇/期 古代的庭楼阁院、江湖情侠类小说。 要求文笔优美,想象力丰富,情节新奇,故事可读性强。注意语言风格一致性。 字数:6000-8500字 《爱格》B版2010年盛情约稿 栏目设置: 【型人志】1篇/期 明星稿。人物需是时下受欢迎有争议风头正劲且受青少年读者喜爱的明星,年龄不宜过大。注意,不是单纯的介绍明星生平与成长经历,需带小小故事性,融入TA在你的成长或感情经历中的或深或浅的小影响。(PS:有兴趣的写手可以找编辑要样文。每期写之前也请先与编辑商讨选定明星。) 字数:3000字 关键词:小文艺、小感性、青春感 【静像STORY】1篇/期 此栏目以影像图片为主,配以校园气息浓厚的小故事。单单纯纯的小爱恋,突出爱情现在时的感觉,要求文字纯美,细腻,极具画面感, 字数:3500字 关键词:少女系、画面感 【星强档】1篇/期 主打文,最优质青春情感故事。爱情、友情、亲情,在青春成长路上构筑成一道最美丽也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风景线,请用文字来记录与记得。要求情节新鲜,故事可读性强,感情浓厚,能够带给读者深刻触动,进而引起共鸣。 字数:8000-10000字 关键词:情节强、感情深刻 【花城札】1~2篇/期 浪漫纯美的校园爱情故事。语言与文字活泼可爱,字里行间给人以轻松愉快的阅读享受,故事能给人微笑与感动,结局美好。 字数:6000-7500字 关键词:纯真、美好、甜蜜 【艾美丽】3~4篇/期 悲伤的爱情故事。情节新颖曲折,故事好看,突出青春成长过程中的疼痛与爱情的无奈、遗憾。拒绝老套剧情与过于阴暗暴力污秽的故事。 字数:7500-9000字 关键词:曲折、忧伤、悲情 【契约书】1~2篇/期 结尾温暖的爱情故事。区别于“花城札”的活泼可爱,故事可以忧伤,但文笔一定要细腻,故事结局就算是错过,也要释怀,也要心怀美好与希望。 字数:6000-7500字 关键词:温暖、细腻、希望 投稿邮箱:初审回复时间:只要你不是写散文,诗歌,以及莫名其妙的两性短文,一周内回复……稿件要求:说点实在的个人感悟,爱格比较注重的是剧情,文笔其实不需要你有多华丽,太华丽太忧伤反而让人吃不消,但这不代表话都说不清楚,故事都讲不利索,个中轻重,大家自己把握~有人说故事的桥段都写烂了,哪里有什么新意,其实现在新意大都出在元素,元素新,故事就显得新,有吸引力,多抓住新鲜的元素,会提高过稿率~最后说下修稿子,其实我是修稿子狂,一篇稿子修N遍是常有的事,只要稿子底子好,肯修,就绝对修得出来,沟通是制胜滴法宝啊~~~~PS 投稿时麻烦注意格式,你可以不标注栏目,但是一定要排好版,不然看起来很痛苦,直接影响稿子的直观印象~~~~用不用附件是编辑个人要求问题,最保险就是正文附件各一份。现在大部分人还在用2003,没什么俗不俗的。不然能用啥不俗的?基本会平安收到,出错可能行百分之0.00000……1而且编辑的邮箱大部分有自动回复功能,收到就说明安全抵达了。

一:文字类投稿 1.小说类:可以是清纯唯美的校园爱情,也可以是煽情感人的都市小说、可以是光怪陆离的魔幻,也可以是荡气回肠的情侠小说。字数要求3000-5000字。特别优秀稿件不受此限制。 2.散文、专栏类:不管是情感、生活、影评、乐评、书信、博客,需要短小精悍而富有思想的文章。字数:1000-2000字。 二:图片类稿件 1.对外征集摄影作品。 2.投稿者需要在Email中发送尺寸在800×600像素以下的作品图样.并附上联络方式。 3.创作题材以青春类型为主。 4.采用传统邮寄方式的作品请自留底片,来稿不退。 投稿须知: 1.所有稿件需原创首发稿,请勿一稿多投,文稿以打印件或电子邮件为佳。请注明姓名、详细联系方式及电话、QQ号。稿件一经采用,一个月内即付稿酬。 2.邮寄稿件二个月内没收到回复,电子邮箱来稿在一个月未收到回复,作者可自行处理。 3.来稿不退,请自留底稿。本刊对来稿保留修改权,不同意者请预先声明。

《爱格》是一本代言时尚女生情感生活的新杂志,诠释自由而快乐的精神,引领青春张扬的个性,宣扬时尚言情,倡导精品阅读。《爱格》旨在刊登最优秀最精彩的小说,打造最具影响力的平台,特真挚向您约下列稿件:一:文字类投稿1.小说类:可以是清纯唯美的校园爱情,也可以是煽情感人的都市小说、可以是光怪陆离的魔幻,也可以是荡气回肠的情侠小说。字数要求3000-5000字。特别优秀稿件不受此限制。2.散文、专栏类:不管是情感、生活、影评、乐评、书信、博客,需要短小精悍而富有思想的文章。字数:1000-2000字。二:图片类稿件1.对外征集摄影作品。2.投稿者需要在Email中发送尺寸在800×600像素以下的作品图样.并附上联络方式。3.创作题材以青春类型为主。4.采用传统邮寄方式的作品请自留底片,来稿不退。投稿须知:1.所有稿件需原创首发稿,请勿一稿多投,文稿以打印件或电子邮件为佳。请注明姓名、详细联系方式及电话、QQ号。稿件一经采用,一个月内即付稿酬

能啊,我身边就有不少人在《爱格》上稿的啦,稿费120元千字起,如果你经常看的话,应该也知道她们的笔名。不过爱格收稿的要求挺高的,如果你想投稿,我建议新手从稍微低端点的杂志锻炼起来,如果你的稿子水平差太远,编辑连给你退稿的回复都不会有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