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哲思杂志故事

发布时间:

哲思杂志故事

哲思陪我走过了我的高三,超喜欢的~!《花开不败》—— 职烨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写,准确地说不知道用怎样的文字把这一年的心情完整地串起来,让他们如绚丽的水晶不失原味地挂在那儿,让你们分享,让你们明白。写下这个热的要命的八月的第一个字的时候,我突然注意到窗外成片绽放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红的,黄的,粉白的,花花绿绿地漾在一起,满目漂亮的色彩。天啊,这些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这样如火如荼的势头应该不会只有几天的时间吧。我不知道这一年里这些花儿是不是这样漂亮地开放着,如果是,我想我应该感谢它们。我嗅得出空气里有许多甜美的味道,有一个很美丽的词突然冒出来:花开不败!花开不败。花开不败啊!我想我终于可以平静下来,告诉你们这一年里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事情,我想无论将来再发生什么事情,这一年里的点点滴滴,滴滴点点,我是再也不会忘记了。高三开始的前一个学期,开了一次家长会。那是一次很严肃的家长会,一次没有人缺席、甚至没有人迟到的家长会。老师在那次会议上调动起了家长们几乎所有的情感。高三的重要性自是不用多言的,所谓“成也高三,败也高三”,无论过去孩子们多么辉煌,也无论他们过去多么失败,班主任那么一个瘦小的小姑娘,竟然靠在讲台上一讲就是斗志昂扬的两个小时,无非是让我们相信,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奇迹或恶果,都会在这一年里戏剧般地粉墨登场。学校为了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在班级、年级,甚至在区里、全市的排名位置,精心制作了一张高一高二的各科成绩排名表。现在想起来,我不得不承认,那张表真是做的太精致了。每一门成绩的总分、标分、名次,与年级里的均分对比情况,甚至还有精心设计由此得出的成绩走势图,最后还附带综合名次的具体分析,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一张纸,真可谓是煞费苦心。父亲是阴着脸从学校回来的,情况如我所估计的一样不容乐观:年级排名190名。可怕的位置。“还有希望的。老师说的,什么都是有可能的。”父亲说他是相信我的,然而我却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再相信自己一次。可是,已经没有退路了。我们是过了河的卒子,不能回头。我唯有扬鞭策马,奋起直追,才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11年漫漫的准备期,终于到了要拉开战幕,拼命一战的时刻了。我必须和我的散漫、不负责任的过去说再见。我在已输得一败涂地的情况下仓促应战,然而战斗已经开始了,躲都躲不掉。高三真的很不一样。对于高三来说,写文章绝对是一件奢侈又浪费的事情。我不得不佩服高三的强大动力,书桌上的催稿单越积越多,我收拾起钢笔和稿纸,毅然地和它们说再见。那只雕着好看的龙纹的银白色钢笔太沉重,我拿起来的时候真有点力不从心,所以,我决定放弃。如果说高三题海战术的可怕还没有在这位恶魔登场伊始显露出来的话,那么高三所带来的改变首先是心理上的。你的脑子中始终会有一根弦紧紧地绷在那儿,它无时不在,无刻不在。上枯燥的英语课,你的思绪悠悠然地飘到窗外浮想联翩的时候;做计算量大的要命的纯属练耐心的“超级低级”数学题,你动了一丁点儿想参考一下别人答案的念头的时候;深夜12点强迫自己坐在桌前背长得绕舌的“人民民主专政”涵义,背得脑袋如小鸡啄米一般的时候,那根弦“嘣”的就来了个震耳欲聋:“高三了,怎么能这么堕落!”然后,整个人一激灵,紧跟着心脏的狂跳不止,马上强打精神,继续应战。在高三刚开始的那段时间里,几乎每个人都踌躇满志地跃跃欲试,每个人都魄力异常地非复旦交大不进,我在床头贴一张“杀进复旦”的特大标语,在每天早起和入睡前都大喊几遍,以增加自己那点少的可怜的信心。所有的梦想都在高考的压力下抽象成了自己认定的那座神圣学府,当时一听关于复旦的任何消息,就立即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仿佛所有的东西在那所学堂的耀眼光环下黯然失色。我从来都没有想过190名的分数和复旦的巨大差距,周围的同学们似乎也没有意识到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可怕阵势。我们固守着心中的梦想,祥林嫂般地嚷嚷着“我要XX”,那种心理和由此制造的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是不到高三的人所不能体会的。来自高三的第一次真正较量很快来临了。第一学期的期中测验,一次我们认为已经准备好却被杀的惨不忍睹的考试。我们的排名就如同老师先前所预言的那样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班里许多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同学如同一匹匹的黑马,一下子让大家跌破眼镜。起起浮浮,蹿上滑下之间,许多人开始变的实际起来 。北大的校门的确艺术的够格,可并不是每个人都够在那儿感受高雅的,粥少僧多的尴尬让每个高三学生在现实与梦想的巨大落差前狼狈不已。我是那极少数仍抱着幻想不放的人。请注意我用的是“幻想”一词,也就是那种在当时看来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事,按理说,我这种在高一高二不争气地徘徊在二三百名之间,而在高三已过去四分之一,却仍是保持小幅度长势的人对复旦这样一所全国顶尖的学府是不应该产生任何幻觉的。可是天晓得我当时怎么就会有如此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固执地抱着“每考一次,前进50”的念头,痴痴地盘算,傻傻地得意。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正是由于当初自己那种吓人的乐观,才有了执著下去的动力,才使绝对不可能的事逐渐地一步步闪现出希望的曙光。用残酷的事实去挫败年轻人原本就不堪一击的脆弱的自信,是高三向我们抛出的第一道杀手锏。心理防线的牢固程度是能否在这场战争中战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执著得有些傻气的劲头竟有如此大的魔力,只是一味地坚持“复旦”那个守了11年的抽象名字,我甚至没有意识到要用什么样的代价去交换这个儿时就有的美丽的概念,只是紧紧地跟着它,一遍遍地默念它。我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用自己的狂妄换来了一丁点儿的优势,其实我没有意识到,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开始。我去找班主任谈了一下,那个长得娇小可爱的女人味十足的老师一见我就柔柔地说:“这次考的不错,下次保持,华政可以冲一冲 。”我到现在还想不通自己 当时怎么就那么斩钉截铁,胆大妄为:“我要考复旦。”一向淑女气十足的老师竟也掩饰不住地张开了“O”字型的嘴巴,好在她很快顾及到我的感受,继而柔柔地说“那你可要再努力一些啊。不过,有希望的,有希望的。”我傻傻地咧开嘴笑。桌上有一束玫瑰开得正艳,红的像要滴出水来,朝气蓬勃的向上舒展着。阳光斜斜地射进来,照得初秋的办公室里一阵暖意。现在想起来,那个老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给了我多大的动力。且不说她的话里到底有多少肯定的成分,但那句“有希望的”却如同一盏明亮的花灯,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始终不远不近地悬在我的脑子里,连带着那天桌上玫瑰香甜的味道,让我觉得整个人都暖和了起来。接下来的日子开始变的越来越平淡,越来越简单,单一的重复。每天早晨,我气喘吁吁地冲进那间坐得扑扑满的教室,放书包,拿练习,开始演算。那一日一日相似却又不太相同的日子现在想起来已经抽象成了总是写的密密麻麻的草稿纸,黑板上一直擦不干净的公式、习题,老师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叮咛和永远漂浮在空气里的XXXX的粉笔屑。男生们的头发总是乱蓬蓬地一根根杵在那儿,女孩子们所有的漂亮衣服也都被简化成了整齐划一的清一色的校服。我们偶尔也会从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的乱七八糟的纸堆里抬起目光涣散的眼睛,瞅一眼黑板上新近抄写出的交多少钱、买什么书之类的歪歪斜斜的通知。日子就这样在平平淡淡的点滴中流走。班里同学的幽默细胞在这种单纯的环境中被训练的异常尖锐,细枝末节的小事一旦被抓住了,就立即被夸张地扩大再扩大,然后引来全体的轰动。某作家的一篇关于“放狗屁/放狗屁/放狗屁”的文章,竟引来了全班同学拍桌子笑、拆桌子腿敲打的疯狂举动。老师说,这是一种高三综合症的表现。因为我们的生活太单一了,因此,任何一点儿能激得起涟漪的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可估量的快乐。高三的体育课是学院规定的唯一不能被侵占的课,男生们经常在体育课上打篮球打到毛衣都能拧出水来,女生们就在一边踢毽子、跳皮筋,逍遥快活。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的短暂时光被我们定为“游戏日”。我们绞尽脑汁拼命地往学校带东西玩。有一种“弹硬币”的小儿科游戏特别受到我们的青睐。弄几个一角、一元的硬币放在桌上,用几块橡皮塔起来做球门,不管男生女生都趴在桌上大哭大笑,煞有介事地玩的不亦乐乎。我自己也搞不明白,已经举行过成人仪式的我们怎么会这样的容易满足,笑起来怎么就这么歇斯底里。“玩的时候就拼命地玩,学习的时候就拼命地学习。”是我们高三生信奉的一条颠扑不灭的真理。高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越来越小,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老师向我们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我们没有像别的书上写的同学之间那样勾心斗角,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快快乐乐的。无论多么苦,多么无聊,我知道,至少还有和我站在同一条战壕里的兄弟。没有那种在学校里装着玩,在家拼命用功的学生,因为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准备那些虚伪的东西,没有人愿意那样做,坦白地说,是不屑去做。后来有一天,不知是谁在教室里插了一捆新鲜的百合,粉白的那种香水百合。一整个秋季,教室里始终萦绕着百合恬静的味道。我们就不经心地在淡淡的香甜里一日复一日地演算,没有人去刻意注意那捆恬然的百合,但它和它的味道却真真实实地深深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我不知到该用什么词语来准确地表达那一阶段自己的感觉,可能是“踏实”吧。我依旧在每天早起和晚睡的时候大喊一句“杀进复旦”,但却不再一遍又一遍地将“复旦”挂在口头了。 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将梦想收藏在心底,用各自的方法尽最大的可能努力着,进步和荣誉这些缥缈的东西都是我们不能抓住的,只有这一天天实实在在的日子是我们可以看到并握有的。我看得见我的同学们和我自己在这一天天质朴的日子中真实的努力,我的成绩就在这种踏实感中稳步攀升,一点一点不快也不慢地前进。这种感觉,现在想起来,真是很好。高三第二学期的日子较之第一学期的平静有了较大的改变,增添了许多躁动与不安的成分,第一轮对知识的梳理和第二轮对综合题的系统掌握已经告一个段落,第三轮紧张的考试和题海战术的轰炸接踵而来。那真是一段难以形容的日子。课表改成了“语语数数外外+1+1自修自修”这样可怕的形式。老师上课时不再帮我们概括什么,只是发一沓沓的各科模拟卷当堂测验。我不知道老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考卷,每个区的每种卷子我们都要做一遍、分析一遍,再抽查一遍。还有别的市的,全国的各类统考卷,以及历届的高考卷,甚至连那些不知名的学习报上的怪试题也被老师无一遗漏地搜罗下来给我们做。一节课的就小测验,两节课在一起就大测验,全年级统一的自修课就模拟考。所有的考卷都是算分的,老师来不及批的小测验就让同学们互相交替着批。分数于是成了那个冬春交替的忽冷忽热的季节里的最刺激人又最不值钱的东西。那真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自己的实际分数和原先所设想的是一个刺激;别人的分数和自己的分数一比较又是一种刺激;而几次分数排成的总趋势则是最大的刺激;我在这一天几个的刺激中渐渐变得异常麻木,刀枪不入,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再重头收拾旧山河”,在惨不忍睹的失败中锻炼和血吞牙的勇气和毅力,变得越来越沉稳,越来越坚强。那是高三最刻骨铭心的一段日子。考试和分析成了生活中的全部内容。算时间做卷、订正、分析,根据错题再做练习,反反复复,复复反反。我们将“今天回去做n张卷子”改成“今天回去把这本书做掉”,将睡觉的时间一拖再拖,将叫醒的闹钟越拨越早。每天背n个单词,每天做n张考卷,每天完成n份订正。计划表上涂得密密麻麻,每完成一样就用彩笔划去一样。那一道一道触目惊心的杠杠和考卷上红艳艳的大叉叉,滴零滴零地洒满了每一个黄昏和早晨,铺满了学校和家庭那条唯一看得见漂亮花朵的小路,像山一样高的发黄的纸页,浸在发霉的空气里缓缓地挪动。有时候在家背书背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书都想扔到窗外去,可是,只要默念几遍“复旦”马上就会平静下来。我载着沉重的脑袋、空白的心,甘心情愿地埋在那间要馊掉的屋子里一遍遍地“之乎者也,abcd”。执著啊执著,我不明白我这么一个散漫惯了的人怎么会一下子变得这么正襟危坐,感天动地。到如今,我坐在空调房里悠闲地整理着高三一年的书籍,仍是佩服自己当时的毅力和勇气,几大本密密麻麻写满批注的笔记,半米高的每张都用心做,用心订正和分析的考卷,还有和一本字典一样厚的16开的数学经典习题库,每道题竟都有四五种解法,被看了不下十遍以上。在那个冷得要命的冬日和气候怪异的春天里,我用皲裂的双手粗糙的笔迹一个字一个字、一道题一道题地编织着心中那个神圣而唯一的梦想,我想这就是高三所带给我的影响与改变吧。成长是憧憬和怀念的天平,当它倾斜的颓然倒下时,那些失去了月光的夜晚该用怎样的声音去抚慰。----高晓松老狼的歌我很喜欢,在那一段日子里,老狼让我安静,让我释然。我想如果要用一个人的歌声去给我的高三配乐,老狼的,很合适。平静下藏着波澜的声音。我带着190名的耻辱,用一种破釜沉舟的心情和现实做最后的搏斗。我仔细审视了一下手中的砝码。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努力。我想,每个曾经拼搏过的高三生都体味过这种拦截掉所有退路的狭隘的美丽,都是在用心感受最后的心情里的那种悲壮情怀。填志愿是一件要命的事情,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让人受不了。“保守,保守,再保守些。”成了填志愿的首要原则我的处境有些令人绝望。全家上下的那点可怜的背景不足已引起任何能人慈爱的眷顾,自己的成绩有软弱得没有一点呐喊的能力。纵是大半年的努力换来了年级前80名的稍稍靠前的位置,但在前几年190名的阴影和复旦这道高不可攀的门槛前也变的怅然无力起来。开始不断地有同盟者退出来。他们中有的因为某所次一点好的学校的五分的承诺,有的因为父亲认识某所高校的灵魂性人物,还有的因为被老师们的软磨硬缠弄得晕头转向,总之,他们都放弃了。我一下子变得孤立无援起来。父亲甚至背着我去华政领了一张 10 分的加分表格,整日没完没了地向我陈述学法律的无量前途。最后,甚至连校长也发话了:“你考复旦,只有30%的希望。要考虑清楚啊。”那几日我的神经变得空前脆弱起来,在难以企及的的梦想与相对保险的退步中飘忽不定,犹豫不决。一位华政的学长竟然用这样的话安慰我:“先填我们学校吧。要是真的考了很高的分数,大不了坐到复旦门口去哭一场嘛!”于是,我选择放弃;我不敢让复旦如同一个美丽的童话一样仅仅存在于口头,我不敢用不自信的鸡蛋去碰一下那坚硬无比的石头。我无法忍受万一失败所带来的那种从天堂到地狱的绝望。我在全票赞成的欢呼声中,颤颤抖抖地写下了那所我想也没有想过学校的名字,任“背叛”的字眼在脑中炸开。交掉表格后,我一个人坐了两个小时的车偷偷地跑到复旦的校园里去坐了一个下午,去哀悼我梦想的破灭。复旦真漂亮啊。铺天盖地的杜鹃安静地在校园里醉人地开放,恰到好处地映衬着如我想像中肃穆、神圣的复旦校园。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我不甘心啊,我不甘心一个做了12年的梦就这样被一张薄薄的纸彻底打碎,我不甘心高三这一年来日夜不顾一切的拼搏就这样被一句“保险”理由而葬送。我知道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复旦在我心中的那种举足轻重的地位,若是真的以高分进了其他学校的任何一个系,那种遗憾又岂是坐到复旦门口去大哭一场所能排遣的呢?我知道那一个燥热无比的星期天下午,对我而言意味着一种执著意念的胜利,现在,想起来,那一个下午宁静美丽的复旦,帮助我做出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多么重要的决定。最后,我终于做出了属于我自己的决定。在所有人诧异的目光下,我要回了那张志愿表,慎重地在表格上工工整整地填上了“复旦大学”那四个令我激动的大字。那真是我12年来写得最舒服的、最漂亮的四个字,这四个字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凭自己的意愿所做出的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是体现我人生最初分量的一个决定。我要我所要的,纵使是在现实面前被撞得头破血流,纵使是在高考场上输得一败涂地,这是我自己做出的选择。交掉了志愿表的我们,没有什么再值得劳心伤神的东西,读好书,做好卷子,放松下心情,一切就是这么简单。至于那被无数人称之为黑色的三天,我以为紧张是有的,但对于身经百战的我们来说,当它是一次特殊的模拟考,坦然面对就可以了。我觉得自己当时真是超乎寻常的冷静,心不慌手不抖地就做完了所有的考卷,监考老师露出难得的微笑,“考完了?”“嗯。”我的高中结束了。走出考场的时候,脚有一点发软,脑子里嗡嗡作响。整个身子像被抽去了主心骨一般瘫作一团。疲倦像小山一样压过来,我累了,真的累了。交掉了考卷,仿佛交走了半生的嘱托。 三百多个饱含汗水与泪水的日日夜夜呀! 排山倒海的感觉涌过来,把我无声无息地淹没。拿到复旦的通知书后终于还是忍不住去看了那间熟悉的教室。五楼南边走廊向里走的最后一间屋子,高三一年的青春从这里流走。讲台上的玻璃瓶里意外地插着一束淡紫色的勿忘我,嫩绿的小碎花飘零星地点缀其中,轻轻地在风里摇曳。我和我的朋友们就在这样一间一年四季都有花朵绽放的屋子里共同走过了一段最最艰苦的岁月。现在,他们中间有的去了北京,有的去了南京,或是留在了上海的某一个遥远的角落。我想起我的同学们把头埋在乱七八糟的草稿纸里演算水的张力的情景,我想起我把脚跷在前座的凳子上叽哩呱啦地背政治的情景,我小心翼翼地将这个小屋子里曾经那么真实地上演过的每一个饱含酸甜苦辣的小故事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它们都是我难忘的高三一年的最好见证。我们都曾经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相距在这里,现在,每个人又不得不为了新的目标而各奔前程。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毕业晚会上许多男生都流下了眼泪,欢乐也好,痛苦也罢,毕竟这一段的真实是我们共同携手走过的最具有分量的人生。高三的三百多个日日夜夜里的一点一滴,也正如一朵一朵姹紫嫣红的小花,开在每个人的心里。也许不是每朵花都美丽得惊天动地,不是每朵花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但那些花儿的确真真实实地在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绽放过一回,也确确实实留下过一些花开的甜香。这些花儿的影子连同高三带给我们的,是今天我们用来看世界的一双成熟的眼睛,这份刻骨铭心会影响着我们今后在人生路上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决定。花儿开过了。我们承认也好,忽略也好,只要花开,就会不败!

哲思投稿字数和规格:所选故事有一定的可读性,具备时代意义和社会意义,意味深远。短小为好。每期所选文章长短结合,长的1400字以内为宜。短的1300字以内。也可将短小品点汇编成2P。提出的观点或新锐或质疑,能引发人们对生活、社会的反面思考。最好与当下有关。

专栏设置:

1、哲思美文:(卷首语)以倡导一种积极、乐观、豁达、健康的现代都市生活态度为主题,抒写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思想性的情感美文,要求文笔流畅,语言精美,并能够引人深思。要求:800-1500字。

2、声色男女:以敏锐的视角、精炼的语言和新颖的观点,解构男人与女人之间千丝万缕的微妙关系。

3、心语倾诉:夜色正浓,心思纷飞,滚滚红尘中的痴男怨望月长叹!爱与恨交织的心路历程。要求2000-4000字。

4、智慧火花:生活是本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大全书,是我们汲取生存营养的智慧源泉。智慧人生——讲述古往今来小人物大智慧的经典故事,启发人们思考,在思考中获得对生活的大彻大悟。要求:500-2000字。

5、风花雪月:现代都市版的浪漫童话故事。为爱而生的男女主人公在两人的世界里共同演绎一曲缠绵绯恻、荡气回肠的倾城之恋。要求3000-5000字。

6、风雨人生:以纪实的手法讲述寻梦一族在职场、商场的奋斗故事。图文并茂,要求4-8张与内容相关的照片。要求:3000-5000字。

7、每月闲情:她如同午后的一杯奶茶或是一份甜点,为枯燥乏味的生活注入新鲜活力,让生活变得更加惬意,更加美妙。题材宽泛、内容新颖,能够吸引读者,让他们在阅读中愉悦心情、滋润心智。字数不限。

8、都市月光:在流光溢彩的都市里,总有一些身在他乡为异客的游子们如同浮萍一样漂浮着。面对生活中五光十色的诱惑,他们是迷失自我还是坚持自我?面对生活中的困惑与无奈,他们如何走出彷徨与迷茫,获得释然?要求:2000-5000字。

9、精品阅读:这里没有矫情的做作,没有刻意的精雕细琢,只有最朴实无华的文字和最真实感人的声音。从生活中淬取思想的精华,为读者朋友呈上视觉盛宴的一道精品佳肴。要求1000-3000字。

10、青春紫藤:那个轻舞飞扬的青春年代,朦胧、浪漫而诗意化的初恋,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盛开成一朵美丽、纯洁的紫藤花。要求2000-5000字。

11、海外星云:讲述海外留学或创业的华人在异国他乡艰辛曲折的寻梦之旅。他们真实的成功案例为我们提供的是一种经验,是一种灵感,也可能是一种思维。要求:3000-5000字。

12、城市足迹:我们每个人都有城市情结,一座城自有一座城的美丽与精彩,它的个性风景,自成一家。让我们沿着城市的足迹,跟随作者感性地走近一座城,认识一座城,了解一座城,真实触摸一座城的心跳。

天涯未远,江湖再见文/小博公子他说,如果相识即是缘分,那么我与你的不期而遇倒真成了一场秋雨过后山水空蒙的邂逅,有种佛祖拈花,迦叶展颜的默契。这样的感觉应是静水流深的,从泉眼开始,漫长宛转,也许这便是美好,而在奔流之途所遇见的一切,都是必须的宿命。跟冷云秋的遇见,是三年前,我从来没有想象过一段不曾谋面的情谊会维持这么多年,甚至更久。大学一年级,突然没有了高中的升学压力和繁琐学业,一下子空出来的时间使很多人不知所措。我喜欢泡在图书馆看小说,坐靠窗的位置,任阳光倾泻而下,我只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实实在在的一个伪文艺小青年。那时还没有微博,在宿舍无事便时常在QQ空间闲逛,然后在一个黄叶落满长街的秋天,碰见了同样在网上闲逛的冷云秋。那时的我叫安小念。互加好友之后,得知他是温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二学生,果然,我的眼光还是不错的。他解释,这名字缘于段成己的一句词“乱山明月晓,沧海冷云秋”。他跟我讲杨柳依依的温州,讲他的学校,讲学校的食堂。我跟他讲万花绚烂的郑州,讲我的学校,讲我年轻又有才华的老师。他知道很多我不知道的文人,以及他们的故事,我知道很多他不知道的网络歌手,以及他们好听的中国风歌曲。于是,天南地北,倒是于这番似水闲生中多了些熠熠光影。所谓“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想必也不过如此。他说,我在你身上看到了自己从前的样子,或许你不知道,能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是一种恩赐,应当珍惜。山川、河流、阳光,一样一样划过,我们都有值得怀念的过去,倒是幸事。他说,当生命的波浪几番跌宕起伏后,成败俱成过眼云烟,唯独留下袖底清风和水间明月不再挣扎与等待。很长一段时间,我这个伪文艺青年都为能在大学遇见一个真正的文艺青年而感到庆幸,尽管不是在现实中。熟识之后,他叫我安兄,我叫他冷兄,像是呼唤多年的知交。他说他喜欢简媜,喜欢她洗尽铅华后清新脱俗的文字,真情锐感,直指本心。我说我喜欢纳兰容若,喜欢他洒脱不羁却哀婉凄凉的忧伤,超逸脱俗,尽染悲凉。之后,便开始写信。我一直幻想他的字是否如他的人一般才华横溢,洒脱不羁。但事实证明,想象和现实是有差距的,而且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收到他的第一封信时很激动,是申通快递,偌大的信封里只装了三张单薄的信纸,我数落他浪费败家,他却振振有词,邮局太远,申通就在楼下,方便。我无语。但什么是真正的无语是我在打开信纸的时候才知道的。像被风刮乱的野草一样“横尸”在破破烂烂泛黄的信纸上的字,我在半读半猜的情况下花了半天时间终于艰难地读完了整封信。以两字作结:死丑。他辩驳,哥的字那叫艺术,你这凡夫俗子欣赏不了。时光就这样停停走走,在指尖悄然流过,丝毫没有令人觉得烦闷与漫长。少年不管,时光如箭。后来,我毕业了,工作了。我依旧跟他讲郑州,讲郑州的交通,讲我的工作,讲我们的杂志,讲我厌恶的但每天都要乘坐的520路公交车。他依旧跟我讲他的学校,讲学校的食堂,讲食堂里善解人意的阿姨。我脾气不好,动不动就为一点小事生气,生气后便不再言语,对他亦如是。时间短了还好,知道收敛一下,时间一长本性便全部暴露。可他不知哪来的气度,每次都不跟我计较。想给他看看我们做的杂志,便在新书发后寄给他一本,由于是平邮,我又没有写清他具体的院系名称,如果收不到,在别人眼里也是人之常情,甚至是我的错,而我却怒了。我数落他自己的东西为什么不主动去找,为什么不把所有院系的收发室都找一遍,之后便不再说话。见我一直不理他,就不停地道歉,好言说尽,甚至把我从认识他到现在用过的网名都搬出来放一溜儿,有很多连我自己都不记得了。但我不知道的是,他已经把学校一个月之前的信件都翻过了,但还是没有。这是他后来告诉我的。今年的一天,他说,我要去实习了,在一个初中教语文。那时恰逢五一,我说,冷老师,想这五一假期,风景宜人,我去听你讲课吧?半晌,他回复:相见何如不见,虽说我对你也挺好奇的,但我不愿你看到我柴米油盐,浮尘俗世的一面。其实我是开玩笑的,像我这种在郑州除了家门口随便一条路都会迷路的路痴,一个人坐火车这事是真心做不来,用我朋友的话说就是,估计你人还没走到火车站就走而不自知呢。但我没想到他会给我这样的回复,也许每个人都是这样,纵然知道人不会有十全十美,但还是一厢情愿固执地想在对方心里保持自己最美好的形象。实习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的好过。他说,学生不听话,我在教室发飙拍桌子了。每次回到宿舍都生不如死,但一想到你又不想死了。我每次看到最后一句都会扑哧笑出声来。因为那一段时间,他不管说什么,最后都会加上这句话,我便笑,原来我的存在还可以挽救想要轻生的少年。后来,他说他失恋了,我嘴笨,安慰的话说得不漂亮。不像他,会讲笑话,会讲故事,歪理也一大堆。我问他是什么样的女孩让他那么难过,他只说了三个字:好女孩。再后来,他没留下一句话就消失了。后来的后来,消失已久的他突然发短信说,我一直想要过简单的生活,我可以做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吃饭,睡睡觉,看看小说,玩玩游戏,种种小田,这是我一直以来的理想。但现实残酷,想必你是知道的。看完泪便湿了眼眶,泪水大滴大滴砸在手机屏幕上,溅出好看的形状。我一直以为我最亲爱的冷兄是个跳脱不俗的少年,洒脱,淡薄,谈笑风生,不被世俗所累,原来心底也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忧伤与惆怅。我们,都似在后来漫长的岁月中,在一步步的成长过程中,变得成熟稳重,不再稚嫩。慢慢回忆,虽然我与冷兄素未谋面,甚至没有听过他的声音,不知道他的语气中,带有哪个地方的味道?但勾勒一个人的侧脸或背影,确实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想象他高谈阔论,从孔子批到朱子的模样;想象他如何将三盆袖珍椰子养到生不如死的境界;想象他一个人在大雨中狂奔啸喊的落寞;想象他站在车站靠着公交站牌等公交的冷肃……这些偶尔让人觉得心酸。不过再想一下他考试时,以“梅花三弄古今愁”对“丛菊两开他日泪”,不禁莞尔;更有甚者,他坚持认为社会的黑暗是因为没有开灯的缘故,让我哭笑不得。对一个人的了解不需要一生或者更漫长的时光,有时候只要一瞬、一息,前提是你能在荒野中遇见正确时间、地点里的那一个。如果有那么一天,某一个城市,我与他在相逢在某一个街口,我一定亲口告诉他,你这个路过我的小半青春的少年,曾被我认真地写在属于青春的文字里,永不褪色。天涯未远,我最亲爱的冷兄,愿岁月之间,江湖再见!

故事会杂志民间故事

1、每年七夕之夜,牛郎都用一条扁担,挑着一双儿女,来到天河畔与织女相会,这种真挚的爱情,感动了无数痴情男女,在七月初七之夜,仰望星空,为他俩祝福。太白金星知道后,驾云前去考察,在乡间草房,见老实巴交的牛郎,拉扯着两个孩子生活,十分不易,很是同情,便让牛郎到天宫学府读书深造,待取得文凭,安排工作,将他和孩子,调到天宫和织女团圆。牛郎到学堂后,看见学友你邀我请,花天酒地,吃喝玩乐,初时很不习惯。久之,心生羡慕,渐渐起了花心,对那条随身携带的扁担也越看越不顺眼:“比比人家,看看自己,咱以前过的那叫什么日子!不是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吗?等我金榜题名,戴上乌纱帽后,金钱有了,地位有了,天上仙女可着我娶,织女也该休了,这扁担还有啥用……”他随手把那条扁担扔出窗外。于是,伴他十余年的扁担,忽悠悠直落在崆峒岛和芝罘岛中间,派上新用场,担起了这两座岛屿。牛郎丢了扁担后,这年的七月初七,他自然没有挑着一双儿女,到鹊桥上与织女相会。 2、从前有个渔夫叫海郎,一天,他跟着大伙们一起去打鱼,天有不测风云,突然阴天阵阵,大海咆哮,风吹日打,大伙被大浪翻打在大海的深处,只有幸运的海郎没死,他躺在一块烂木板上,晕过去了,大海当木板是球,推来推去,最终漂到的一个叫上川岛的地方,海郎孤独一人生活在这片孤岛上。一天,他出来散步,在岸边救了一条小石斑鱼,并放生了,原来那条小石斑是海龙的女儿,小石斑决定变成人类到海郎哥身边生活,随着风吹日打的一日,小石斑变成了以为聪明美丽的姑娘。 3、楚国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三年才铸造成功;楚王恼怒,想要杀掉他。剑有雌剑和雄剑两口。干将的妻子莫邪怀孕快要生产。干将向妻子说:“我为楚王铸剑,三年才铸造成功,楚王恼怒,这回我去,定会将我杀掉。你生孩子如果是个男孩,长大了告诉他说:‘出门去望望南山,松树生在石头上,宝剑就在树背上。’”于是便带了雌剑去见楚王。楚王见带来只有一口剑,更是怒不可遏。便叫剑工前来端相这剑,剑工说,剑原有两口,一口雄剑,一口雌剑,雌的来了雄的还没来。楚王大怒,便把干将杀了。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间流逝得让人抓不住,当我们终于正视我们的未来时,就突然发现,过去已经延绵了很久。童年时期的记忆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开始变得浅淡,但是又总是在不经意的某个回首之间想起那些以为早已捡不回来的记忆。

年幼时的陀螺,田间的蛐蛐儿,山坡上回荡的家人的声音,如今想来,遥不可及。20年前,在农村的孩子奔赴在山间,光着脚丫漫山遍野奔跑时,城市中的孩子悄悄迷上了一本叫做《故事会》的期刊。

如今20年过去,那本《故事会》不知是否还有人记得,仔细想来,那时的《故事会》简直就是一个纸上“暗网”。

纸上“暗网”

1963年7月,一本面向群众的,有着浓郁的民间文学色彩的文学刊物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这本刊物就是《故事会》《故事会》一开始发表的都是我国当代 社会 生活,创办初期,这本杂志并没有很多读者。

那时的青少年都崇拜伟人,人们将伟人的语录背得滚瓜烂熟,任何场合都可以张口就来,连文化水平不高的人群也熟读伟人的语录。有文化的青年更是向伟人靠齐,连读书也紧跟着伟人的步伐。然而,十年动荡时期,《故事会》不得不停办,直到1974年才再次开办。

这本开创于1963年的刊物,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席卷了八零后和九零后的童年时期。犹记得当时的校园生活,我们总会互相分享新鲜事物,《故事会》也成为了我们互相分享的一个事物。

那时我们最爱看的是《故事会》尾页的幽默笑话,许多笑话甚至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除了幽默笑话,这本刊物还记载着各种故事。但《故事会》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并不是那些或唯美,或脍炙人口的故事,而是一些小广告。

那时国家对于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不如现在那么强烈,各种奇怪的广告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各种书本、杂志中,哪怕是当时渗透进每个人生活中的《故事会》也不能免俗。

在《故事会》的开篇,就会有各色桃色图片,甚至一些少儿不宜的故事,且那些故事没有丝毫掩饰的放在杂志中。

我们最喜欢的幽默笑话,也一定是位于几张大大的暴露照片之间,每次看幽默笑话时,总有一种在看不良读物的感觉,大人们路过身边,也会吓得我们立刻藏起来。

这些不适合学生、儿童的内容在网络发达之后也不断传播,使得许多自制力不良的青少年遭受困扰,但随着国家大力打击,这些不良内容便不再被允许光明正大的出现。

那时《故事会》的主办方大概没有想过这些不良内容会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只是考虑着自身的利益。 除了一些大尺度的暴露图片,那上面的小广告也极为低俗。原本那本杂志的受众就是不分群体的,那些小广告扭曲了不少青少年的三观。

在没有手机网络,没有众多 娱乐 项目的时代,《故事会》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却也对孩子思想带来了负面影响,甚至《故事会》更像是一种纸上“暗网”。

那时年幼的我们,世界观没有成熟起来,我们还不知道那些内容会对我们产生不良影响,但我们翻开《故事会》却是会下意识略过那些内容,转而在里面寻找我们喜欢的唯美故事与民间趣闻。

尽管一本杂志中抛开那些我们不敢看的不良内容外,只有寥寥几个幽默笑话和一两篇我们感兴趣的故事,占据的篇幅短短几页,我们依然在那里面寻找着童年时期的幸福与满足,乐此不疲。

不再纯粹的快乐

原本《故事会》是双月刊杂志,随着读者的增加,它又改成了月刊杂志。时至今日,《故事会》依然存在,手机与网络不断发展,《故事会》也不断与时俱进,开创了网上杂志,在网络上就可以进行下载。

但《故事会》却不再拥有那么多的读者,许多人甚至已经想不起来这本丰富了我们童年生活的杂志。即使我们在网上看《故事会》,我们也找不到当时那种快乐的感觉了,这是一个让人遗憾的发现。

也许是因为小时候的我们拥有的太少,我们除了上学、帮父母干活之外,仿佛就没有别的 娱乐 活动。附近孩子多我们还能和小伙伴一起玩耍,但形单影只的时候,就只有《故事会》陪伴我们。

孩子的快乐总是简单又容易满足的,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幽默笑话,就能够让我们在房间中开心许久,那些恐怖故事哪怕让自己夜晚不敢入眠也依然深深吸引我们。可是长大之后的我们拥有的事物越来越多,网络发达、物欲横流的 社会 中,我们的快乐也变得不再纯粹。

小时候借到一本《故事会》就仿佛拥有全世界,开心写在脸上挡也挡不住,现在即使拥有全世界仿佛也不能发自内心的开心。 《故事会》也在变化,从月刊变成了半月刊,广告不再是大尺度的让人害羞的图片,也不再有奇怪的药品的广告,但故事也不再那么吸引我们的目光。

对于八零后和九零后来说,《故事会》已经是二十余年前的记忆,它深埋在我们的脑海中,如今它似乎不再成为谁生活中鲜艳的色彩。除了《故事会》之外,我们的童年中还有不少记忆,我们在田间抓青蛙,抓蛐蛐儿,在老旧的建筑里和孩子们一起捉迷藏。

如今想来,那时的记忆是最纯粹干净的记忆,也是最开心的记忆。

令人堪忧的未来

可是现在的孩子们记忆开始变得单调。现在的孩子们的童年,是充斥着各色视频与 游戏 的童年,与小伙伴相约出门玩,甚至也只是相约一起玩网络 游戏 。

他们不再体会到我们童年时期的那种乡野间的快乐。我们年幼时,多数家庭中条件并不算好,所以放学后一袋小小的辣条就可以让我们一晚上睡得香甜。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了,孩子们却不容易满足了,名牌鞋子、 游戏 皮肤,仿佛没有什么能够让他们感到满足。

这样的现象是恐怖的。我们每一代人到了年老之后,都能够回忆起过去的幸福时光,等我们年迈,我们可以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以前的趣事。甚至我们的父母以及爷爷奶奶,他们那么贫苦的童年生活中,发苦的野菜也能给他们带来美好的回忆。

可以后的孩子,等到他们年老之后,他们该回忆什么?在他们的脑海中,能记起来的,是各色的网络 游戏 ,是网络上各种不堪入目的扭曲三观的评论,是各种补习班与题库。

可是他们的回忆中,能否拥有快乐,却值得我们深思。

每个孩子都该是未来的希望,我们不求将每个孩子变成伟大的科学家、政治家,但至少每个孩子都要成为身体 健康 、思想 健康 的孩子。网络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网络并不是万能的网络,许多不依靠网络的活动给我们带来的收益反而是无穷的。

二十年前的《故事会》如今成为我们的记忆,希望二十年后,会有别的代替《故事会》的东西,成为零零后的记忆。希望每个人的童年都不至于单调,都绘声绘色。

哲思杂志2020

投稿一般情况下分为以下两种:一是纸质投稿。手写或打印纸质文本稿件,在知道编辑部地址、邮编等情况下,通过信件方式向编辑部投稿。二是电子投稿。前提是要知道编辑部的电子邮箱,可将稿件的电子版,通过邮箱发给编辑部,以供采用前审稿之用。

《哲思》是由共青团河南省委主办的面向全国发行的综合文化类月刊。创刊于2002年,以“寻求心灵共鸣,展现人性光辉”为办刊理念,通过清新的文字、灵动的版式、独特的视角、平等的姿态深入读者心灵。其内容分“哲思·生活真谛”、“意林·人生絮语”、“成功·生存智慧”、“情感·爱的启示”等几大版式块;成为一份清新的、智慧的,深入广大学生和青中年读者心灵的精品期刊。是国家“双效”期刊,河南省优秀期刊。

可以登陆哲思杂志的网络平台。网上定制。

网上有:哲思杂志订阅在线订阅_网站主页哲思杂志订阅官网订阅_网站首页可搜索。也可到当地邮局问问。

看杂志读故事

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然后也会影响到孩子学习的一个兴趣,可能会把孩子学习的这个注意力分散,但是会让孩子的语文成绩提高,因为看了这些小说杂志之后,作文一定会写得特别棒,会影响到学习的态度,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

会产生有利的影响,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可以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可以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但是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性,也会让孩子的思维发生变化。

引言:对于家长而言孩子在阅读是一个很好呢的现象的,就是说明孩子不会去在外面到处的疯玩,而且也不会沉迷于网络。但是孩子读书的内容也是值得关注的,有一些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喜欢读的是小说和杂志,那么让孩子看小说和杂志会对学习有帮助吗?

首先小说和杂志里面的内容是比较的繁杂的,也就是说各个层次的内容都有,有一些是好的能够帮助学生发展的。但有一些可能就是充斥的暴力一些一些不良的内容,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孩子看了这些书反而会变坏了。而且通常情况下小说的故事都是比较长的,书也比较厚,如果孩子要看完的话就要花很长的时间,一旦孩子管控不了,自己就会熬夜看到时候反而会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所以看小说和杂志不一定会让孩子的成绩有所提升,也不一定会帮助孩子的学习,尤其是那些理科生。但是如果说自己家的孩子是文科生,本身就需要这些方面的灌输,而且自己家的孩子就很喜欢去看书,并且能够把书本上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上,这就没有必要阻止了,肯定是能够让学生的成绩和学习有所改善的。

还要看学生本人的情况以及学习的内容特点来确定,到底孩子适不适合看小说和杂志。实际上不同的阅读习惯,读书后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有一些人读书还特别爱做读书笔记,而且能够有所感想。但是有一些人读书就是囫囵吞枣,只是为了能够寻求刺激,所以说要让孩子们有好的阅读习惯。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就能够让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也有所收获。

对学习也是有着一定的帮助,能够提高孩子写作文的水平能够让孩子的语文成绩更好。

传奇故事杂志

2022年《传奇故事》杂志的作者是张凌怡。杂志价格是80元。

传奇故事和好日子相比好日子期刊最好。《好日子》杂志是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由湖北省委宣传部主管、湖北知音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专业性综合学术期刊

是的,《传奇故事》杂志是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省级期刊,是一本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周刊。它的出版地区是河南,国际刊号:1003-5664,国内刊号:41-1063/I。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