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西北地质期刊官网

发布时间:

西北地质期刊官网

获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列为 行业核心期刊 ;;被科技核心期刊库收录。官网显示-E这个应该就划分到扩展,层次稍低点的。并位完全成为核心。

谢俊:男,教授,博士,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拔尖人才,研究生导师,1968年8月生,1993年7月毕业于西安石油学院(现更名为西安石油大学),获学士学位;1996年6月毕业于西安石油学院石油天然气地质专业,获硕士学位;1996年至2001年在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工作,2001年至2004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5年至2008年进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质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晋升讲师,2003年晋升副教授,2008年晋升教授,现在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省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点学术带头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信息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通信技术委员会委员,《石油勘探与开发》、《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地质》期刊审稿专家。多年来一直从事油气储层评价、地质建模、油藏数值模拟、剩余油分布、调整挖潜、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油气田开发地质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过《油藏数值模拟》、《沉积盆地模拟》、《剩余油描述与预测》、《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油藏工程》、《地质过程的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在地学中的应用》等多门课程。自“十五”以来,主持完成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专题2项,先后在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华北油田、中原油田、长庆油田、南阳油田、江苏油田完成重点科技攻关课题30余项。公开出版教材和专著3部,在国内外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有15篇论文被SCI和EI收录。近5年来,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5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厅局级奖多项。软件著作权登记2项。

广东地质期刊官网首页网址

《安徽地质》1991年创刊,已有12年历史,原为安徽省地矿局主管和主办,自2003年始改版,现由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主管,安徽省地质学会主办。作为安徽省唯一的地质行业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是全面展示安徽省地质矿产事业发展的窗口,倾力展示安徽省地矿行业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成果,致力于打造精品,扩大了与地质行业相关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科研机构的联系与交流。现为季刊,发行量1000册。办刊宗旨:已被大型学术电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它以“促进地学发展,加强学术交流,推广地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普及地学科技知识,反映安徽地质科技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应用的新成果和进展情况,为广大学校、研究所、企事业单位的地学工作者及爱好者服务”为办刊宗旨,在“双百”方针指引下,坚持学术性和技术性、探索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加强理论探讨,注重实际应用。《安徽地质》从2003年起改刊,现由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主管、安徽省地质学会主办。该刊定位为安徽省地质行业科技与管理综合性学术刊物(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为“立足安徽,放眼全国,促进地质科学和地质管理科学发展,加强学术交流,拓宽地质行业管理改革思路,研究和讨论地质技术和经济管理理论问题,推广地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进展,培养地质科技和管理人才,为安徽省经济建设服务,为安徽省地勘经济服务”。《安徽地质》作为全面展示我省地质矿产事业发展的窗口,可进一步扩大与地质矿产行业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和交流,共同开创安徽地质矿产事业崭新的局面。 1、 来稿请寄(送)一式二份打印稿,图版、照片请用原件。请作者自留底稿,无论刊登与否,恕不退稿,如有特殊需要,请在来稿中注明。作者投稿时应声明稿件专投本刊且未正式发表,切忌一稿多投,如有违反者,一切后果由作者自己承担。2、 请另附纸提供作者的通信地址、电话、E-mail地址等,并提供3-5位可能的审稿人姓名及通信地址、电话,供编辑部参考。3、 编辑部收到来稿后进行登记编号,并送专家评审和主编审定,并在3个月内答复作者是否录用。如在3个月后未得到编辑部消息,可来信查询,如作者未取得录用通知可改投它刊或自行处理。4、 来稿一经录用,版权即由作者转让给本刊。本刊酌付稿酬,并赠本刊当期2本。5、 稿件文责自负。编辑部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和技术性删改,对实质性内容的修改,则应征求作者同意。6、 来稿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逻辑严密、层次分明、文字精炼。正文标题结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为二级或三级。7、 在首页脚注处注明:(1)如为基金资助研究项目,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2)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学位,职称,从事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方向。8、 论文的书写顺序为中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字)、作者姓名(同单位作者一般不超过4人,多单位作者一般不超过6人)、作者单位(全称、所在地、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及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英文题目、作者汉语拼音姓名、作者所在单位的英文全称(包括所在地和邮编)、英文摘要及关键词。每篇论文的篇幅(包括摘要、图、表、参考文献)一般不超过6000字。中文摘要一般限在200字以内,应包括研究背景、方法、结果、结论或讨论四部分内容;关键词一般 3-5个。英文摘要及关键词则与中文的相对应。9、 对论文要求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表点符号使用要准确。10、 图表:论文只附必要的图表。插图要主题突出、图面结构合理、线条粗细疏密合适,图内文字及数字均要求用宋体字,图中内容要与图注和正文叙述相符。图件要求按印刷时的实际尺寸进行计算机制图或清绘,使用线段比例尺。双栏排图不宽于8cm,通栏排图不宽于17cm。如有条件,图件最好用CorelDRAW软件绘制,单独拷贝原文件。中、英文图名置于图的下方,中文图注则放在英文图名之下。图中代号能直接在图注中标出的就不再在图列中列出。内容较简单的表格尽量使用三线表。中、英文表名放在表格上方。测试数据要在表格下方注明测试者、测试方法、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条件、精度及识差范围等。11、 凡论文中引用他人资料和结论者,务请按《著作权法》的规定标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及来源,在文末的参考文献中写出,否则责任由来稿人自负。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的与本文有关的最主要的文献。请不要列入非公开发行的文献,必要时可用脚注处理。引用他人未发表过的资料或数据,应征得有关方面的同意并加以说明。参考文献要按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编排,其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辑码制。期刊:[序号]作者姓名(不超过3人者全部写出,超过者只写前3名,后加 “等”或“et al”)。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讫页;论文集:[序号]作者姓名.出版年.析出题名[A].见(In)编者名(ed./eds.).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起~讫页。12、 作者在收到录用通知及退改意见后,务请及时将修改后的打印稿、清绘好的图件和软盘寄(送)本刊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296号安徽省地质学会,本刊编辑部邮政编码:230001 主管单位: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主办单位:安徽省地质学会主编:徐小磊ISSN:1005-6157CN:34-1111/P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296号邮政编码:23000

糯种小佛,糯种,水头一般;颜色带淡绿底色;底子还算是干净;个头有点小;手工雕刻,工艺一般;价值一般;现在的问题是不知道你镶嵌的是什么材料~如果不算镶嵌的材料和工费在里面,也就是就玉石本身价格在500左右。

你好,东西是真东西,没有问题。不过,这种带印记的翡翠挂件 一般为商场或景点销售居多,一般是用有瑕疵的翡翠料子 中间瑕疵的地方再用千足金金箔 直接压制覆盖(一克金可以做出0.5平方米金箔,所以您这个上面的用金量实际是非常少的) 这样的东西实价从东西的大小分为100-300居多 您的这件,种水品相较为一般,如果买的超过300就亏了 此类物件本身价值较低 不是很建议购买此类物品

水利工程网 中国工程勘察信息网 网易土木在线 地质工程网 863建筑工程网 多多下载网--注册岩土师资料下载 浙江工程咨询网 筑龙网: 中国期刊网 nature网 ASCE[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 AGU[美国地球物理学会 千家勘察设计规划单位 千家主要规划设计勘察单位:

西北地质科学杂志

《地球》杂志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由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主办的杂志。国际期刊号:ISSN 1000-405X 国内期刊号CN11-1467/P 邮发代号2-253。 《地球》以传达“我们拥有一个地球”理念为办刊宗旨,用大众的语言解读人文地球科学,它将一如既往地观察当代科学发展成果,用更多笔墨探讨与公众刊益相关的科学类话题,通过对重大事件的调查和解释,为求探讨科谜团,为普及地学知识作出积极贡献,帮助读者从中体会到科学为日常处知带来的智慧。栏目设置有《专题报道》、《科技博览》、《文化传播》、《教育探讨》、《管理研究》、《环保技术》、《地质科学》、《植物科研》《矿产资源》《交通科技》等。

合著出版主要专著: 1、《祁连山大地构造与造山作用》,1997,地质出版社; 2、《中国天山及邻区地质图(1∶100万)》及《说明书》,2007,地质出版社; 3、《中国西北部地质概论—秦岭、祁连、天山地区》,2008,科学出版社;发表主要论文: 1、西秦岭鱼洞子群的建立和时代归属.1990,《秦岭—大巴山地质论文集,〈一〉变质地质》,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陕、甘、川交界处摩天岭区碧口群层序及时代划分.1990,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第30号; 3、陕、甘、川境内碧口群含金性研究.1995,《中国金矿主要类型找矿方向与找矿方法文集》,地质出版社; 4、中川岩体和柴家庄岩体周边金矿的显微特征及其找矿意义.1995,河南地质,13(2); 5、祁连山及其邻区大地构造基本特征——兼论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岩的成因环境.1995,西北地质科学,1(1); 6、老虎山蛇绿岩的特征及其形成环境.1996,《蛇绿岩与地球动力学研究》,地质出版社; 7、北天山上石炭统奇尔古斯套组中发现早二叠世珊瑚化石. 2002,地质通报,21(10); 8、甘肃内蒙古北山地区构造单元划分. 2002,西北地质,35(4); 9、甘肃北山中泥盆统砾岩中放射虫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2004,西北地质,37(3); 10、甘肃内蒙古北山地区古生代地壳演化. 2005,西北地质,38(3); 11、北祁连东端陇山岩群斜长角闪岩锆石LA-ICP-MS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地质学报,2006,80(11); 12、北秦岭西段宽坪岩群斜长角闪岩锆石LA-ICP-MS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地质学报,2006,81(1); 13、甘肃白银矿田变酸性火山岩锆石LA-ICP-MS测年—白银式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时代新证据. 矿床地质,2006,25(4); 14、LA-ICP-MS U-Pb Zircon Geochronology of Basic Dikes within Maxianshan Rock Group in the Central Qilian Orogenic Belt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英文版),2007,18(1); 15、北祁连山东段红土堡基性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 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2); 16、北祁连东段红土堡基性火山岩和陈家河中酸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岩石矿物学杂志,2007,26(4); 17、中祁连马衔山岩群内基性岩墙群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地球科学,2008,33(1);

《地质科学》、《第四纪研究》、《地球物理学报》、《岩石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地学前缘>、《中国沙漠》、《地球科学》、《地球化学》、《地球学报》、《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地震学报》、《干旱区研究》、《古地理学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地震地质》、《地球与环境》、《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地球信息科学》、《西北地震学报》……

中文核心,和CSSCI期刊都是重要期刊。

地下水期刊官网

过量开采引发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由于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与不合理利用,不仅加剧了供需矛盾,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1)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由于超量集中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含水介质压密所至,在我国地面沉降比较严重的有北方的天津、沧州、西安、太原、南方有上海、阜阳市以及苏锡常地区。(2)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岩溶水分布地区,特别是城市地下水集中开采局部地段较为多见。地面塌陷问题在我国分布较广,但受岩溶水分布的控制,南方的发生率高于北方,在南方地面塌陷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有水城、遵义、咸宁、黄石、湘潭等地,北方有临沂、泰安、枣庄等。(3)海水入侵海水入侵主要发生在我国沿海城市地区,主要是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后,引起海入回灌,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主要有辽宁的大连市、河北的秦始岛市,山东的青岛市、福建的厦门市以及广西的北海等。此外,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造成的环境地质问题还有地裂缝、矿区地质灾害等。[4]2001~2002年,国土资源部完成了第二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全面更新了我国地下水资源数据,充分证明地下水在保障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地表水资源相对缺乏的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我国地下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突出表现在:(1)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不足,不能应对旱灾、瘟疫、战争等突发事件;(2)一些地区超量开采地下水,诱发了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国民经济建设带来严重危害;(3)地下水污染趋势严重,许多城市由于地下水污染而面临水质型缺水。基于此,国土资源部向国务院呈报了《全国地下水资源问题战略研究报告》,提出了我国地下水资源战略对策与主要任务。其核心是:一要加强全国大中型城市与国家重点工程地下水战略储备水源地勘查,以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和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二要加强地下水水质与污染调查,尽快查清地下水污染状况,为改善人民饮水质量、制定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与污染防治对策提供依据;三要加强地下水环境监测站网系统建设,监测、监督地下水过量开采,防止地下水污染,促进地下水环境良性循环。《全国地下水资源问题战略研究报告》得到了国务院与国家发改委领导的高度重视,2003年9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在《参阅文件》第4期刊发了该报告,综合分析我国地下水资源形势,当务之急要尽快开展地下水水质与污染调查,加快地下水水质监测站网系统建设步伐。经过反复论证与多方征求专家意见,目前正积极筹备向国家发改委做专题汇报。

截至2013年底,全所职工总数515人,其中在职职工300人,离退休人员21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4人。专业技术人员中,院士3人,正高级职称39人,副高级职称46人,中级职称117人。设有6个综合管理部门和19个科研业务保障部门。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中国国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所属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农业地质专业委员会、河北省矿泉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均挂靠所内。

2013年承担31项地质调查工作项目,在地质调查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领域已经处于相当重要的支撑地位。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创历史新高;获批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1项;获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际合作项目1项。发表论文101篇,出版专著2部,获国家专利5项。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国地质调查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2013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十大进展1项,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1项,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1项,中国信息化(国土领域成果)二等奖1项。《Journal of Ground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英文期刊成功创刊。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英文期刊封面

领导班子由5人组成,所长、党委书记石建省,副所长张永波、张兆吉、李援生,纪委书记张民福。

所长、党委书记石建省(中),副所长张永波(右二),副所长张兆吉(左二),副所长李援生 (右一),纪委书记张民福(左一)

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编制了中国北方主要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图集和中国主要含水层分布图。编制了亚洲地下水资源图(1∶800万)和亚洲地下水环境背景图(1∶800万)。评估了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和远景区。

全国地热资源现状评价与区划。完成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热型地热资源现状普查,提出不同地区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区划方案。圈定我国干热岩资源勘查开发有利地区,提出不同类型沉积盆地地热资源的综合评价方法。

重要能源基地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在五个能源基地,新确定具有供水前景的富水区段20多处,完成探采结合孔39眼,总出水量33600m 3 /d,有力地解决了矿区缺水问题。成功实施多年冻土层下第三系砂岩裂隙水井3眼,成自流状态,其中最大自流量为1680m 3 /d。查明了主要区域含水系统、含水层结构,蓄水构造条件,补径排特征,开采条件下地下水动力场演化规律。查明区域地下水分布、动力场及水化学场特征。查明能源基地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问题,开展了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进一步完善了技术要求和信息平台。

亚洲地下水开发利用地质环境效应图

中西部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组织了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技术培训。自主开发“地下水样品测试质量实时监控管理系统(V1.0)”,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ODFLOW/MT3DMS模拟平台。编制了(2014-2015年)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方案。

中原—冀中南城市群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对郑州市及开封市第四系地层进行了详细划分。圈定洛阳市具有供水前景城市后备地下水水源地或富水地段。建立了数据库和三维可视化系统,建立地下空间利用地质适宜性评价方法。

华北平原地下水演变机制与调控。复建了华北平原60年来地下水动力场演变特征,识别了地下水动力场对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的响应规律;构建了地下水危机临界识别指标,提出了缓解华北平原地下水危机的调控措施。

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首次圈定具有开发利用前景的高温地热区(田),分析各重点地热区(田)的地热分布和热储层埋藏规律及其特征,提出地热发电规模及远景布局。

华北平原典型地区地下水回灌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建成一处回灌示范工程,整体回灌速率达到100m 3 /h以上。初步形成一套高效回灌技术系统,建立了地下水回灌三维水流模型。

群矿采煤驱动下含水层结构变异对区域水循环影响机制研究。通过对核心区野外调查,对第四系和二叠系水井建立了野外长观网,实时监测水位变化。完成三次二维室内模拟实验,分析了采煤驱动下覆岩结构变形、破坏、采动裂隙的时空变化过程以及裂隙发育规律。建立了研究区“煤—水—岩”数据库以及钻孔、调查点等数据资料库。初步分析了采空区冒落带、裂隙带与上覆含水层的相对关系。结合模拟数据预测采空区裂隙影响范围,得出含水层分区变化,半定量地分析了采煤对主要上覆含水层影响。

污水灌溉区包气带孔隙分布断面图

污灌区浅部包气带结构概念模型和浅部包气带孔隙结构模型

建模地层模型效果图

不是核心期刊,所以也就不是权威期刊,算是比较专业的期刊吧。

商情质量期刊官网

还是找个正事干吧。

漫天飞的社会,擦亮眼睛不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肯定是正规的刊物,我就是《商情》杂志编辑。不过评职称有没有效果还得看单位规定。比如有的单位规定必须发核心或者国家级刊物,有的有地域限制。甚至有的学校自己有刊物,评职称时就不承认其他刊物上发表的文章,什么情况都有,不能一概而论。

0311---80800722 这是总部的电话 以前我联系过的 可以试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