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机械工程前沿期刊客座编辑

发布时间:

机械工程前沿期刊客座编辑

【清末数学家、天文学家】 乌程(今湖州)人。清末数学家、天文学家。他在观象台率天文生常年实测黄道、赤道的交角度数,最后精确地测得黄道、赤道的交角度数是23°27'。由于没有及时奏明朝廷,所以未能运用于实际工作中。道光二十四年(1844),清政府修编《仪象考成续编》,钦天监才将这黄道、赤道的交角度数奏请政府,并获准颁行。黄道与赤道之间的夹角,即地球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的交角,称黄赤交角,现在世界上公认的这个交角度数为23°26′21〃,早在150多年前陈杰就精确地计算出来了,他为我国天文、地理的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 陈杰著有《辑古算经细草》一卷,继为该著画图像,成《图卷》三卷。晚年又撰《算法大成》共十卷。【(1924-2005),数学家】 (1924.7.17—2005.1.27),四川省成都市人。194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数学系,进入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师从陈省身、苏步青、陈建功等著名数学家,从事拓扑学与复变函数论研究。成都解放后,在成都理学院和四川大学任教,1950-1957年到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任教。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195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支边到内蒙古大学筹建数学系,历任内蒙古大学数学系副主任、主任,《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内蒙古大学副校长等职。1986年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和人民教师奖章。1959年,陈杰先生组织创建内蒙古数学学会,任第一届至第四届理事长,第五届至第七届名誉理事长,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一任主任委员,1993年主编出版了《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论文集》。1952年陈杰先生加入九三学社以来,长期担任九三学社领导工作,历任九三学社北京大学支社秘书,九三学社呼和浩特学习小组组长,九三学社内蒙古直属小组组长,九三学社内蒙古筹备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九三学社内蒙古自治区区委主委、名誉主委,九三学社中央常委。1988年至1998年,陈杰先生连续担任第六届、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八届、第九届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常委。2005年1月27日17时40分在内蒙古医院逝世。【(1947- ),四川省卫生厅副厅长】 (1947.2—),四川成都人。1995年8月加入致公党,1970年7月参加工作,华西医科大学医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1965年9月至1970年7月华西医科大学医学专业学习;1970年7月至1971年7月解放军0082部队锻炼;1971年7月至1977年7月纳溪县大渡区医院医生;1977年7月至1988年10月纳溪县医院主治医师、副院长;1988年10月至1993年3月纳溪县副县长;1993年3月至1995年9月泸州市卫生局副局长;1995年9月至1998年4月泸州市卫生局局长,致公党泸州市委主委;1998年4月至1999年11月泸州市副市长、致公党泸州市委主委;1999年11月至2000年4月致公党四川省委主委、泸州市副市长;2000年4月至2001年2月致公党四川省委主委、省卫生厅副厅长;2001年2月至2001年9月八届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四川省委主委、省卫生厅副厅长;2001年9月八届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常委、四川省委主委、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1956- ), 全国台联副会长】 (1956.11—),女。高山族,台湾台东人,出生于北京。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盟员、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全国台联副会长、党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1978年至1982年在吉林大学法律系学习。1982年至1989年任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员,其间,1988年7月至1989年9月在中央党校学习。1989年至1994年任全国台联联络部处长、副部长。1994年至1996年任福建泉州市市长助理。1996年后历任全国台联联络部副部长,研究室主任,办公室主任,副会长,其间,2001年3月在中央党校中直分校局级干部培训班学习。现兼任全国台研会特邀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台研所兼职教授。【(1981- ), 人民大学学生(图)】 生于1981年7月.人称香山杰哥,外号海淀杰子!身高155厘米 ,体重60公斤,眼镜度数,1080度!1987年-1993年 人大附小1993年-1996年 人大附中1996年-1999年 北大二附中1999年-2002年 人民大学 陈杰童年时,家境清贫,年少时便同父母一起下地耕作,他有着超人的体力,还未成年,就能拉开三百斤(约合180公斤) 的劲弓,能引发八石(约合440公斤)的腰弩。陈杰生性刚直,深沉宽厚,勤奋好学,苦练武功,曾求师于本地箭师周侗和枪手陈广,成为“一县无 敌”。他还特别爱读《左氏春秋传》和孙、吴兵法,读起来常通宵不寐。 他说过一句至理名言至今还能起到脍炙人口的作用---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1965- ), 滨州市青年书法家】 (陈纪杰),男,1965年9月生,现工作于山东省滨州市文联书法家协会(驻会)。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滨州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滨州市青年书协主席。 书法主要成绩: 90年书法作品获“全国商业系统第二届书画赛”一等奖(商业部主办); 90年篆刻作品入选“全国印社联展”并入作品集(西冷印社主办); 89年书法作品在“首届龙年中意杯书法电视大奖赛”中获佳作奖(湖南电视台主办); 95年书法作品入展“首届全国楹联书法展”(中国书协主办); 99年书法作品入选“第三届全国楹联书法展(中国书协主办); 2000年书法作品入展“龙岗杯”国际书法大赛(中国书协发证); 99年书法作品在《书法导报》第36期“地域风彩”栏目刊登。 【郑州大学特聘教授、土壤学家】 河南省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4年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1992年作为我国第一位土壤学家参加中国第九次南极考察。1995年被特批为副研究员。1996年获德国马普学会资助赴德国Giessen大学土壤与水土保持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同年获得德国洪堡奖学金,开始在德国Kiel大学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所从事客座研究工作,并于1998年底完成博士后研究项目回国。回国后先后获得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省直机关优秀青年等荣誉称号。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首期知识创新工程中,被聘为知识创新岗位研究员,2007年以河南省特聘教授身份调入郑州大学。主要研究领域:土壤发生与土壤资源演变,土壤地理与土壤空间预测,土壤地球化学,土壤退化与荒漠化防治,城市化对土壤资源影响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工作简历: 主要从事土壤空间预测、土壤资源演变、城市化等强烈人类活动对土壤资源的影响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岩石风化与土壤生物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先后出访新西兰、日本、德国、西班牙、荷兰、加拿大、法国等国家参加学术交流,与国外同行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和坚实的合作基础。5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8次在国外大学及研究机构举办学术讲座;过去5年接待国外学者访问20人次以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性项目“长江三角洲城市化过程对土壤资源的影响及其生态环境效应”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模糊逻辑的土壤空间可变性分析与表达“主持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城市土壤质量演变与生态环境效应”中“城市化过程中土壤功能转化与城市土壤形成与类型”课题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多样性的影响“参与人;江苏国土厅,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专题苏南典型区土壤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预测预警负责人之一,还主持和参加省部级项目二项。培养1名博士,4名硕士(其中联合培养2名);德国diploma学生2名;在读学生:4名博士生,2名硕士生。发表论文近10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内(核心期刊)、外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atena发表的论文单篇抽印本被国外同行通信索要80余次。作为国际著名专业期刊客座主编编辑出版Geoderma与Catena特刊二期,参与5部专著撰写。现任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中国沙漠学会)理事;中国土壤学会地理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土壤学会《土壤通报》编委。【河南省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工程师】 男,1944年8月生,河南省范县人。河南省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工程师、部门经理。长期从事外贸业务和科研工作,已获得三项国家专利,其中《组俣式便携太阳灶》是利用太阳能进行各种炊事活动的装置,具有体积小、效率高、无污染、便携带等特点,适用于旅游、农、施工、军训等野外活动及居家生活,是充分利用太阳能以节约煤炭石油等能源,缓解全球性能源日益紧张的重要方面。《卧坐多用床》是种能卧、能坐、能解手的多用床,适合长期卧床的老弱病残人使用,床板由四部分组成,旋转与蜗杆相连的手柄或启动与蜗杆相连的特种电机,可使水平状态的床板变成椅子状,使用者无须下床就要变卧姿为坐姿,可进行写作或进食等,由于臀部床板下置抽水马桶或便盆。可解决无力去厕所或不习贯卧床大小便的人解手问题。《无污染个人微机房》是种放置个人微机的装置,它为微机提供了一个防尘、防湖、防外界电磁波等干扰的工作环境,同时也减少微机产生的低频电磁波及有害气体等对周转环境的污染及人体的危害。先后入选《中国当代发明家大辞典》、《世界优秀专利技术精选》、《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名人辞典》、《中华兴国人物大典》、《中华百年》。 【黑龙江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1957年10月出生,汉族,大学本科学历,硕士学位,1974年7月参加工作,197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负责政策法规、工业经济运行、交通运输、电力工作。主管政策法规处、经济运行处、电力处、联系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1965年7月出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以来,多次赴美国、日本、英国作研究员和访问学者。现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总装备部专家组成员,控制理论与应用编委,火力与指挥控制副主任编委,IEEE Trans on Automatic Control、Automatica特约审稿人。陈杰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相关学科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为本科生讲授两门专业课,为硕士生讲授一门学位课,为博士生讲授一门学位课,共指导硕士研究生22名,现已毕业14名,指导和合作指导博士研究生7名,已毕业2名。先后共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0项。完成科研项目近20项,共出版教材、著作三本,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2001年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列入“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资助。2001年被列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现承担“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重点型号装备项目、预先研究项目和基金项目多项。陈杰教授具有良好的国际、国内学术合作经历,与英国、德国、日本等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合作和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南京理工大学教授】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6年4月 最后学历:博士 所学专业:机械电子 毕业院校:南京理工大学 籍贯:浙江 学术信息 研究方向:cims/工业工程/供应链管理/信息化 主讲课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现代工业工程》《工业工程基础》《现代制造系统》和《参与项目:主要参与和主持的项目有: 国家"863"cims主题项目有:"cims体系结构研究","cimosa开放系统结构研究","cim-osa计算机辅助企业工程工具研究""扬州水箱厂cims应用示范工程","扬州有机化工厂cims应用示范工程"; 国防科工委项目有:"通用单元控制器研究与开发","神经网络在fms检测中数据融合研究" 其他项目:“北方工业集团平原光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fms系统改造”、“扬州通顺散热器有限公司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奔驰重型汽车有限公司信息化工程”、“徐工集团网络化营销与售后服务系统研究与开发”、“基于情景分析的管理决策建模”等。 主要著作:在《计算机集成制造 target=_blank title=网上书城检索witness离散系统建模与应用〉 参与项目:主要参与和主持的项目有: 国家"863"cims主题项目有:"cims体系结构研究","cimosa开放系统结构研究","cim-osa计算机辅助企业工程工具研究""扬州水箱厂cims应用示范工程","扬州有机化工厂cims应用示范工程"; 国防科工委项目有:"通用单元控制器研究与开发","神经网络在fms检测中数据融合研究" 其他项目:“北方工业集团平原光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fms系统改造”、“扬州通顺散热器有限公司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奔驰重型汽车有限公司信息化工程”、“徐工集团网络化营销与售后服务系统研究与开发”、“基于情景分析的管理决策建模”等。 主要著作:在《计算机集成制造》、《高技术通讯》、《运筹与管理》、《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工业工程》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ei收录2篇,istp收录3篇。【《新京报》视觉中心副主编】 安徽省石台县人。男 ,《新京报》视觉中心副主编。2003年加入《新京报》任摄影记者。2004年获《人民摄影报》“金镜头”奖惟一年度杰出记者提名。2005年获《人民摄影报》“金镜头”奖惟一年度杰出记者。 经历过2004年和2005年二分之一以上的重大或重大突发事件,两年里有30多余幅(组)图片在国内新闻摄影比赛中获得金、银、铜和提名奖。拍摄了大量独家新闻图片。【浙江省诸暨市学勉中学校长】 男,1964年12月出生,诸暨市赵家镇上京村人。获教育管理专业学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化学教学专业学会会员,绍兴市心理学会会员。为浙江省第十八届“春蚕奖”获得者,绍兴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诸暨市第二届模范教师。 1980年于诸暨市学勉中学高中毕业。1984年7月毕业于绍兴师专化学科,同年分配至诸暨市齐东中学任教化学。1985年8月调至学勉中学任教,1990年7月到1992年8月任学勉中学教务处副主任,并于199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9月至1994年7月,进杭州大学教育系教育管理专业进修,获大学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1994年7月至1996年7月,任学勉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兼教务主任(至1996年2月),1995年10月参加高中校长岗位培训班学习,并结业。1996年7月至2002年7月任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校长。2002年7月北师大哲学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2002年7月调任诸暨市里浦中学校长。2003年7月调任学勉中学校长。一.发表或获奖的学科论文1.《紧扣教材指导学生看书——浅谈学生总复习时看书之法》,1990年12月绍兴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化学教学三等奖;2、《浅谈填空、简答题审题的逻辑要求》,1992年第5期《教学月刊》;3、《谈化学选择题的教学与解法》,1992年第9期《教学月刊》;4.《谈谈化学教学语言的形象性》,1995年第3—4期《化学教学与实验》;5、《琐谈指导学生做课堂笔记》,1996年第3—4期《化学教学与实验》;6、《高一化学教学要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1996年第12期《化学教学与实验》,绍兴市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省三等奖。二.参加编写教材1990年11月参加《中学有机化学入门》的编写,完成其中第九章《竣酸和酯》。三.发表或获奖的德育管理文章1.《谈提高教师素质中的学校领导行为》,1996年6月诸暨市校长论文一等奖;2、《重视心育,促进德育——谈普通高中实施心育、促进德育的途径和方法》,1999年2月绍兴市中小学德育论文二等奖;3、《教育无小事》,2001年2月《教育专刊》;4、《你是你自己的老师》,2001年9月《教育专刊》;5、《社区环境和学校发展》,2001年10月《教育专刊》;6、《教育理想 校长之魂》,2002年3月《教育专刊》;7、《教育理念 重在实践》,2002年4月《教育专刊》;8、《“道德银行”的提法欠科学》,2002年5月《教育专刊》;9、《与时俱进 践行校训》,2002年9月《教育专刊》;10、《立足高起点 开创新境界》,2003年10月《教育专刊》;11、《勉学成荣》发表在2004年4月1日《教育专刊》;12、《建设文化学勉 打造优质教育》,2004年第4期《诸暨教育》;13、《“文化学勉”,发展基石》,2004年第5期《浣纱杂志》; 14、《个性化在于学校教育文化的统一性和归属性》,2005年1月《教育专刊》; 15、《学校文化建设要凸显“个性”》,2005年6月23日《中国教育报》; 16、《以文化人,卓育英才——“文化学勉”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回眸》,2005年7-8期合刊《绍兴教育》; 17、《常规管理的思考与实践》,2005年第9期《现代教育科学》; 18、《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思考》,2005年12月20日《中国教育报》。19、《学校需要什么形态的管理》,2006年第4期《教学与管理》20、《规模学校常规管理的思考与实践》一文在2006年6月的全国《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阶段性成果和学校管理科研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21、《管理的使命:“煲”出新课程的味道》发表于2006年12月《绍兴教育》“卷首语”上四、主持的课题研究及成果1、承担国家级课题《团体心理辅导》的子课题《学困生成因与研究》,于2004年结题,鉴定为“优秀”,其中《城区寄读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心理调适研究》一文获绍兴市一等奖2、主持国家级课题《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的子课题《张扬学校文化内涵,深化学校管理机制》的研究(2004年9月立项),并于2006年12月被课题组评为2006年度课题研究优秀实验学校。论文《常规管理的思考与实践》发表于2005年第9期《现代教育科学》3、主持浙江省级课题《文化学勉建设的研究》,其初步成果论文《学校文化建设要凸显“个性”》发表于2005.6.23《中国教育报》、《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思考》发表于2005.12.20《中国教育报》、《学校需要什么形态的管理》发表于2006年第4期《教学与管理》 4、参与市教育局教研室开展的《以人为本的教师专业评价研究》的研究,负责主持高中教师专业评价目标与实施策略制定与实施工作。5、《规模学校常规管理的思考与实践》一文在2006年6月的全国《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阶段性成果和学校管理科研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6、主持绍兴市级规划课题《“文化学勉”建设的研究》,其结题报告于2006年11月被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评为绍兴市一等奖。(绍市教科规组[2006]4号)五、指导学生竞赛获奖情况 1990年5月在诸暨市化学竞赛中指导姚国锋、姚权力两同学分别获一、三等奖;1991年3月在“东华杯”化学竞赛中指导姚国锋同学获省第七名(二等奖);1991年5月在《中学生数理化》化学通讯赛中指导姚权力同学获浙江赛区第一;1996年5月在绍兴市化学竞赛中指导李建春同学获绍兴市一等奖;2001年4月在诸暨市化学竞赛中指导黄金辉、赵国权分获一、三等奖。【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职称:教 授所属学科:机械工程研究方向:车辆工程、 机电一体化、 现代测量技术及新概念传感器个人简历 1997年于吉林工业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于吉林工业大学工程机械专业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0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工作,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车身制造技术中心实验室主任。 先后承担了车身制造质量检测与控制方法、内旋流加速旋风分离粉尘理论与应用、有向微气流传感器、烤烟智能化分级系统、沙棘籽仁壳分离的理论与应用、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等研究课题二十余项,曾获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度上海市科技术进步二等奖、2000年中国汽车工业基金二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12项,在国际与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 目前的研究重点为:1)汽车车身设计与制造技术,2)生产过程及环境状态的快速检测与控制方法,3)机电集成装备与应用,4)超级电容技术在动力机械中的应用,5)新概念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机械类核心期刊有:《木工机床》、《轻工机械》、《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机械设计与研究》、《机械工程师》。

一、《木工机床》

(季刊)创刊于1979年,由福州木工机床研究所;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木工机床分会主办。《木工机床》本刊报道制材机械、木工刀具、家具和木制品设备的设计计算、工艺装备、改装维修、行业信息、技术讲座以及国内外新产品介绍和技术发展趋势等。

二、《轻工机械》

《轻工机械》(双月刊)曾用刊名:轻机通讯,1983年创刊,是全面介绍轻工机械(主要包括:设计、制造、维修、检测、控制、使用等方面的新设备、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有关行业与企业信息、广告,为轻工业各行业、轻工机械制造行业及相关协作、配套、供应行业、企业和广大读者服务。

三、《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本刊为山西省唯一的机械类技术刊物,面向全国发行,以促进技术交流、繁荣科技事业,推动科技进步,振兴机械工业为宗旨。其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传播科技信息,交流学术思想,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专业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服务。

四、《机械设计与研究》

(双月刊)创刊于1984年,由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上海交通大学主办。1984-1987年4年内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每年6期,主编为黄步玉教授、编委会主任为沈珑教授。

五、《机械工程师》

(月刊)创刊于1969年,由黑龙江省机械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主办。是我国制造业领域历史悠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科技期刊,近年来整合了工业媒体与科技期刊的双重功能,系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机械制造领域一等奖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全文收录期刊。

以实用技术为主,关注行业发展、捕捉市场需求,为制造业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市场信息,为工程师的实践探索提供参考坐标。

难。《中国机械工程》1979年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以机械工业研究为主的学术性刊物。据2018年6月《中国机械工程》官网显示,《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编委会(第五届)共有机械工程领域的中国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123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共17位。

机械工程学报编辑加工

机械工业出版社和机械工程学报的关系,根据统计与调查来看,机械工业出版社和机械工程学报的关系是上下级关系,出版社管理学报,希望采纳

是节流阀前后压差不变 前面是个定差减压阀

调速阀阀门类型科普中国 |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审阅专家李雪梅调速阀是由定差减压阀与节流阀串联而成的组合阀。节流阀用来调节通过的流量,定差减压阀则自动补偿负载变化的影响,使节流阀前后的压差为定值,消除了负载变化对流量的影响。节流阀前、后的压力分别引到减压阀阀芯右、左两端,当负载压力增大,于是作用在减压阀芯左端的液压力增大,阀芯右移,减压口加大,压降减小,从而使节流阀的压差保持不变;反之亦然。这样就是调速阀的流量恒定不变(不受负载影响)。调速阀也可以设计成先节流后减压的结构。中文名调速阀应用领域机械加工,工业工程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由减压阀 1 和节流阀 2 两部分组成调速阀。节流阀和旋钮连接,通过改变过流面积,实现流量控制。顺时针旋转时,节流阀的节流口 y 逐渐加大,通过的流量随之加大, 用以控制流量 。图中减压阀左端U 腔的面积与V 腔和W 腔的面积之和相等,U 腔与节流口的出油口连通,V 腔和 W 腔与节流口的进油口连通。由于 U 腔一端的液压力加弹簧力与 V腔、W 腔两个面积上的液压力之和相平衡,因此,在节流间隙 y 的进油口和出油口保持一定的压差,该压差就是由弹簧力来保持的。如当进油口或出油口的压力有变化时 ,节流阀前后的压差亦变化,流量也将随之变化,减压阀芯在这一瞬间由于两端受力不平衡而开始移动。当节流阀出口压力升高时 ,U 腔压力升高 ,减压阀阀芯向右移动,使减压节流口Z 开大,减压节流口压力损失减小,因而节流阀进口压力升高,直到使节流口 y 前后压力差达到原来的设定值,减压阀芯又处于一个新的平衡位置,流量也随之达到原来的值。反之,当节流阀出口压力下降时,U腔压力下降,减压阀阀芯左移,使减压节流口关小,压力损失加大,从而节流阀进口压力也下降,使节流口 y 前后压差保持在原来的值 。总之,不管负载如何变化,均可保持节流口前后压差相对不变,从而使流量保持不变。同理,当调速阀的进口压力发生变化时,也将与上述过程相似,自动调节节流阀两端的压力差,使其保持不变。这种调速阀叫做压力补偿式调速阀,简称调速阀。[1]图1 调速阀结构图常用性能一般调速阀不带温度补偿, 可用在机床、动力头滑台及类似设备上 ;另一种带温度补偿装置,把转动式的阀芯改成薄刃结构的滑阀式阀芯以减少温度对流量的影响。因为节流阀的节流缝隙越短 ,温度对流量的影响就越小, 这是一种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流量控制阀。或者是在调节螺钉与阀芯之间加一根用热敏性较大材料制成的感温杆, 温度变化时,利用阀芯的热胀冷缩来自动调节阀芯和阀体间形成的节流面积。带温度补偿的调速阀通常用在对调速性能要求很高的设备上。[2]区别节流阀与调速阀的区别1、节流阀,是调节和控制阀内开口的大小直接限制流体通过的流量达到节流的目的。由于是强制受阻节流,所以节流前后会产生较大的压力差,受控流体的压力损失比较大,也就是说节流后的压力会减小。2、调速阀,是在节流阀节流原理的基础上,又在阀门内部结构上增设了一套压力补偿装置,改善的节流后压力损失大的现象,使节流后流体的压力基本上等同于节流前的压力,并且减少流体的发热。 调速阀一般分二通调速阀和三通调速阀,二通调速阀是由一个定差减压阀和一个节流阀串联组成,三通调速阀是由一个定差溢流阀和一个节流阀并联组成,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保持节流阀进、出油口的压差基本恒定,这样通过节流阀的流量只和阀口开度A有关,与负载压力波动无关 调速阀貌似也叫补偿阀 节流阀就像一个水龙头,你拧的大了水就流的多,但是在水龙头拧相同圈数的情况下管道里的压力高,水就流的多,压力小水就流的少。但调速阀不是不管管道里压力有多高(相对)在水龙头拧相同圈数时,水流的一样多。常见故障调速阀的常见故障及排除(一) 流量调节失灵这是指调整节流调节部分,出油腔流量不发生变化,其主要原因是阀芯径向卡住和节流调节部分发生故障等。主要原因是锁紧装置松动,节流口部分堵塞,油温升高,进、出油腔最小压差过低和进、出油腔接反等。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进、出油腔的位置,避免接反。调速阀减压阀芯或节流阀芯在全闭位置时,径向卡住会使出油腔没有流量,在全开位置(或节流口调整好)时,径向卡住会使调整节流调节部分出油腔流量不发生变化。另外,当节流调节部分发生故障时,会使调节螺杆不能轴向移动,使出油腔流量也不发生变化。发生阀芯卡住或节流调节部分故障时,应进行清洗和修复。(二) 流量不稳定调速阀减压节流型调速阀当节流口调整好锁紧后,有时会出现流量不稳定现象,特别在最小稳定流量时更易发生。其主要原因是锁紧装置松动,节流口部分堵塞,油温升高,进、出油腔最小压差过低和进和出油腔接反等。油流反向通过QF型调速阀时,减压阀对节流阀不起压力补偿作用,使调速阀变成节流阀。故当进、出油腔油液压力发生变化时,流经的流量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流量不稳定。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进、出油腔的位置,避免接反。(三) 内泄漏量增大减压节流型调速阀节流口关闭时,是靠间隙密封,因此不可避免有一定的泄漏量,故它不能作为截止阀用。当密封面(减压阀芯、节流阀芯和单向阀芯密封面等)磨损过大后,会引起内泄漏量增加,使流量不稳定,特别会影响到最小稳定流量。[1]分享你的世界我要分享见解[1] 宋靖远; 陈长忠 调速阀的工作原理 煤炭技术 2008-07-10[2] 彭欢; 张怀亮; 袁坚; 邹伟; 章国亮 硬岩掘进机比例调速阀选型方法 机械工程学报 2014-11-059914溢流阀液压压力控制阀查看词条节流阀简易的流量控制阀查看词条换向阀用于实现液压油流控制查看词条调节阀别惹我否则堵死你查看词条电磁阀用电磁控制的工业设备查看词条背压阀安全稳定应用广泛查看词条平衡阀特殊功能的阀门查看词条安全阀启闭受下处于常闭状态查看词条止回阀密闭性良好查看词条气动控制阀分解成阀体阀心两部分查看词条词条有帮助,感谢贡献者百度百科是免费编辑平台,无收费代编服务 | 详情

我的也是同样,说终审了,稿件还显示新投稿件。你的最终录用?

工程管理前沿期刊

不能Frontier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工程管理前沿》(英文刊))简称FEM,于2014年创刊,由中国工程院主管,中国工程院、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编辑部设于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底被ESCI收录。期刊的主管单位为中国工程院,主办单位为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期刊编辑部设在清华大学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期刊为全英文期刊,投稿渠道为邮箱投稿。

工程管理前沿是正规刊物。

《工程管理前沿》为全英文期刊,刊名为《Frontier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中文译为《工程管理前沿》),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2095-7513,国内统一刊号为CN10-1205/N,季刊。

期刊的主管单位为中国工程院,主办单位为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期刊编辑部设在清华大学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工程管理前沿》杂志是由中国工程院主管,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建筑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7513,国内统一刊号:CN10-1205/N。

国际标准刊号:2095-7513,国内统一刊号:CN10-1205/N。《工程管理前沿》的办刊宗旨:依托建设领域高层权威信息背景,旨在做好政府领导决策的重要参谋;

成为政策理论探讨的前沿阵地,积极探索和引导建设事业发展方向和改革实践;提供重大事件权威报道,深度阐释焦点话题,

纵深调查热点事件,努力追求权威性、建设性、实用性和可读性风格;努力做大媒介传播平台,真诚为建设企事业单位服务,为中国建设事业和城市化发展服务,为广大读者开启一个探求知识的窗口。

机械工程学报进入编辑加工

机械工程专业一直是近期咨询的热门专业,下面海天跨考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机械专业的情况,希望能帮助广大考生选择最适合的机械专业。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所属的经典二级学科有四个: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以及车辆工程。其中机械制造以工艺流程、工装夹具为主,机械设计以人机工程、结构设计为主,机械电子工程以信息处理、自动控制为主,车辆工程以汽车技术、设计理论为主。四个学科各有所长,偏重不同,优势互补,在近几年机械类考研不断升温的大环境下并驾齐驱,势头正猛。\x0d\x0a\x0d\x0a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新面貌,就业面广\x0d\x0a\x0d\x0a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理论、制造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和先进制造模式的学科。该学科融合了各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使制造技术、制造系统和制造模式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目标很明确,就是将机械设备与自动化通过计算机的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一系列先进的制造技术,包括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FMC(柔性制造系统)等等,最终形成大规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使传统的机械加工得到质的飞跃。具体在工业中的应用包括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x0d\x0a\x0d\x0a这些专业方向要求学生在本学科领域内具有扎实、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较深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专业还要求学生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具备较好的外语听说水平及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研究生须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制造及设备控制及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学院的研究生小季表示:“这个专业就业面相当广,被称为‘万金油’。我的师兄师姐毕业都是去科研院所、外资企业、高新技术公司、机械出口贸易公司这种单位,薪酬待遇也不错。”\x0d\x0a\x0d\x0a就业情况: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研究生多年来供不应求,供需比一直在1:10以上。根据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的人才市场调查显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一直排在人才需求的前列。\x0d\x0a\x0d\x0a据了解,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各大城市及沿海地区高新技术的科研、开发和生产单位就业。加入WTO后,中国逐渐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中心和加工中心,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良好。\x0d\x0a\x0d\x0a研究方向:先进机械装备设计及加工技术、CAD/CAM集成及相关技术、数字化产品设计与制造、机械动力学\x0d\x0a\x0d\x0a推荐院校: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x0d\x0a\x0d\x0a机械设计及理论——潜力大,等待厚积薄发\x0d\x0a\x0d\x0a机械设计及理论是对机械进行功能分析与综合定量描述与控制的基础技术学科,该学科主要培养从事机械设计、机械系统性能分析、系统仿真优化和相关理论研究的高级人才。该专业的研究生在力学、机构学、强度理论、流体力学理论等方面应具有扎实的基础,在CAD技术、计算机编程、机械参量测量、信号处理、微处理器应用等方面也应有较强的能力。\x0d\x0a\x0d\x0a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设计专业的研究生安林说:“机械设计专业毕业生可以搞设计,也可以搞工艺、装配、维修等。机械类专业不像金融、工商管理等专业,学生一毕业就是白领。学机械设计的毕业后必须在生产第一线积累经验,对生产工艺包括机加工、热处理等有一定认识后,才能在以后的设计岗位上有所建树。建议学机械设计的同学做两到三年蓝领,再做三年灰领,日后没准就是金领了。”\x0d\x0a\x0d\x0a就业情况:由于机械设计是最传统的机械学科,以培养现代机械工程师为目的,很多招聘机械类人才的单位大多倾向于招收机械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据了解,机械设计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可以去国家科研单位如中科院各研究院(所)、飞机设计研究院(所)等,也可以去外资、民营企业的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部门。主要是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工作,目前毕业生就业多在北京、上海、浙江、辽宁、山东等地区。\x0d\x0a\x0d\x0a研究方向:机械设计与制造、计算机集成设计与制造、机械强度分析及现代设计方法、智能机械系统设计、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计算机三维图形学\x0d\x0a\x0d\x0a推荐院校: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燕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x0d\x0a\x0d\x0a机械电子工程——双选择,机械VS电子\x0d\x0a\x0d\x0a机械电子工程是将机械学、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广泛应用于交通、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各领域机电一体化设备及生产自动化过程。主要研究对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包括执行机构、控制器、检测装置、动力装置和传动装置。此专业以现代控制理论、现代检测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微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重点研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制造、应用中的检测、诊断、控制和仿真等问题。该专业的研究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的相关知识,掌握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理论的机电系统集成技术,日后多从事机电系统研究、开发、应用及教学工作。\x0d\x0a\x0d\x0a就业情况:机械电子工程是工科专业,应用面非常广泛,就业也相对容易。毕业生可进入企业、科研院所、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机电系统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电气控制、工程设计与开发、控制系统设计等方向的理论研究、试验测试、产品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具体到地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山东、湖北、江苏等机械发达地区。\x0d\x0a\x0d\x0a研究方向:有机电控制及自动化、机器人技术、机械系统动态测试与故障诊断、现代传感器与测控技术、机电产品设计与控制\x0d\x0a\x0d\x0a推荐院校: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x0d\x0a\x0d\x0a车辆工程——新热门,交叉学科\x0d\x0a\x0d\x0a车辆工程原来是教育部专业目录外的一个专业,称“汽车工程”,1999年列入新调整的教育部专业目录,目前全国有30多所高校开设此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车辆工程专业涉及的技术面非常广,涉及动力、控制、电子、计算机、信息、材料、能源等学科领域,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它的发展能促进和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并能促进新兴学科的诞生,是一门涵盖多个高新技术领域的综合性专业。\x0d\x0a\x0d\x0a车辆工程专业包括车辆系统动力控制、车辆仿真、车辆电子控制技术、电动车辆技术等方向,具体选择要看考生自身的基础及特长。如果原来是学车辆工程或内燃机工程的考生,建议报考车辆系统动力控制或车辆仿真方向,而车辆仿真做课题相对容易,但是如果要学精学深,最好能读到博士再就业。报考车辆电子控制技术方向的考生最好有扎实的电子基础,因为今后该专业的就业方向跟车辆没有太多关系,大多是从事与某部件的控制技术有关的工作。报考电动车辆技术方向则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电力电子基础知识,适合本科学电机控制、电力的学生报考。车辆故障诊断及检测曾被称作“汽车运用工程”或“车辆载运工程”,相对来说冷门一些,报考人数不多,考试的竞争压力也相对较小。\x0d\x0a\x0d\x0a另外,由于车辆工程专业涉及大量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因此研究生还可辅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课程。当然,该专业还开设有选修课,如英语和计算机技能,并有驾驶实习、生产实习等社会实践的机会。\x0d\x0a\x0d\x0a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研究生高高表示,车辆工程的研究生在公司的专业实习是本专业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生产车间里,学生们“零距离”感受实体零件的加工制作及工艺过程,把纯理论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从而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新的体系。\x0d\x0a\x0d\x0a就业情况:据了解,该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可从事与汽车工程有关的设计、制造、实验、运用、研究与汽车营销,或车辆产品开发、制造、检测、营销、售后服务、维修等工作,也可从事现代汽车企业设计及管理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各类专业刊物的编辑、记者等工作,还可从事各类专业车辆的改装、制造、企业管理、交通管理等工作。很多院校该专业研究生的一次性就业率高达100%。\x0d\x0a\x0d\x0a研究方向:汽车性能测试与仿真、汽车电控技术、汽车运输信息化、汽车CAD/CAE技术、网络化技术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x0d\x0a\x0d\x0a推荐院校:吉林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x0d\x0a\x0d\x0a【过来人答疑】\x0d\x0a\x0d\x0a为此,海天跨考还走访了北京科技大学机械专业毕业的几位研究生,就考生普遍关心的机械类考研和就业问题对他们进行了采访,希望过来人的经验也能给考生提供一些参考。\x0d\x0a\x0d\x0a海天跨考:机械类考研科目有哪些?录取分数线高吗?\x0d\x0a\x0d\x0a答:机械类考研科目有政治、外语、数学一和专业课。不同的学校所设置的专业课不一样,一般来说有机械设计、理论力学、自动控制原理或机械原理等科目,具体可去所报考院校的网站上查看。机械专业隶属工科类,国家线不高,录取线相比管理、建筑、计算机等热门专业也低得多。\x0d\x0a\x0d\x0a海天跨考:请问机械类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前景如何?听说汽车、模具是机械专业最好的方向,是这样吗?\x0d\x0a\x0d\x0a答:有人说机械是“万金油”,到哪都用得上。不过具体的专业方向还是有区别的,比如汽车或者机电都是就业一流、工资一流、发展前景一流的专业,技术含量很高,如果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在就业时很有优势,考研是比较明智的选择。模具则需要多积累实践经验,发展前景也相当不错。学模具的同学,如果在本科学好了UG、Pro/E等专业软件,对就业很有帮助。\x0d\x0a\x0d\x0a海天跨考:学机械的女生很少,女生学机械是不是发展前景不如男生?\x0d\x0a\x0d\x0a答:学机械的女生是少,但如果专业基础扎实,也会有好的出路。女生学机械只要不感到吃力,完全可以学好,由于思维的侧重点不同,女生在机械专业的学习上具有自身的优势。比如,女生更细心,一些绘图工作往往比男生做得好。此外,管理类专业如工业工程也比较适合女生。机械专业的女生毕业后一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技术工作,一种是从事管理工作,很多最初从事技术工作的女生最终都转到管理上。\x0d\x0a\x0d\x0a海天跨考:机械专业再细分,机械制造、机械设计和机械电子工程哪个更好一些?能具体谈谈吗?\x0d\x0a\x0d\x0a答:如果没有特别的职业规划或兴趣爱好,选择机电一体化比较好。如果能涉足PLC更好,因为其就业前景十分诱人。制造和设计在就业上基本差不多,机械制造是向工艺方向发展,机械设计则是向研发设计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则相对灵活,还有机会做软件。\x0d\x0a\x0d\x0a海天跨考:机械类专业有什么就业优势呢?\x0d\x0a\x0d\x0a答:机械类专业的覆盖面很广,可就业的行业很多。特别是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知识面更宽,能力也得到了更大提高,毕业后既可以进入汽车领域,也可以进入信息、自动化等领域。同时,机械专业学生继续深造的空间也很大,中国工程研究院有大部分工程院院士都来自机械领域,例如我国德高望重的机械科学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启先、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樊明武等都是机械出身。\x0d\x0a\x0d\x0a海天跨考:机械类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到哪些地方工作?\x0d\x0a\x0d\x0a答:机械类专业的毕业生有的去机电类的高新技术公司,如西门子、华通机电集团等;有的去一些大中型的国有制造型企业,如中国广州核电集团有限公司等;还有的去研究所,如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一部分去中小型私营企业。从地域上来看,绝大部分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或广东沿海地区。\x0d\x0a\x0d\x0a转自某考研辅导班,个人认为有用

《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针对稿件的处理有着一套严谨、规范的工作流程,总体上可归纳为“四审四校”,即编辑初审、专家评审、编委复审、主编(任)审定,编辑多次编辑加工、送修,以及作者一次校对、编辑三次校对的工作流程、制度。还有很长的路哦。。。

新稿待处理,还没有送专家评审、评审意见返回等阶段,再等等吧!

在他的领导下,研制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如在他的帮助下,上海新中公司钱振新同志制造出精密量块;设计制造出新中国第一台手动精密磨齿机,磨出了第一把插齿刀;还外发出许多新工艺,如乱研、精密研磨、齿轮工艺等,都达到了当时国际水平。在这期间,开发了四种机床,达到批量生产。与此同时,在生产管理上,他领导制订出一整套科学管理生产和工人培训的制度,为上海机床厂的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雷天觉成为开创中国机床工业的先驱。 3月6日三院成立,雷天觉任第一机械工业部机械科中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作为院的技术领导,多年来,他把很多时间与精力用于规划院的专业方向及指导各项研究课题中。在静压轴承,静压螺母、液压传动、齿轮传动、精密分度、精密加工和测量等方面,他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例如,他帮助从事齿轮专业研究的同志进行新齿形的研究。他研究静压轴承,用于磨床使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可改善一至二级。他还研究出了用弹性平均效应进行分度,并亲自参加试验。“文化大革命”中,许多研究被迫中断,他从领导岗位下放试验室参加劳动,这时,他仍忘我地进行研究,在可能条件下,继续进行“静压螺母”的研究,做到丝杠与螺母可完全没有固体接触。这期间,还开发了多联泵式静压导轨,使导轨油膜厚度可达一微米。直至1969年他下放干校,才不得不完全停止技术研究工作。 美国AAGage,Inc公布了关于多齿分度的专利。当这一消息传到中国,雷天觉根据他在磨齿机分度方面多年研究的经验,敏锐地注意到这项技术在高精度分度技术上有极大潜力。他认为,可以利用圆周内误差封闭的原理,和弹性补偿作用,把多齿盘的齿做成弹性齿,由此可获得很高的精度。根据这一构想,他立即进行了弹性齿多齿分度盘的试验,结果完全验证了他的预想。他把这一结果以科研简报的形式予以发表。正当这项成果受到国内同行的普遍关注,许多单位相继开展了弹性齿多齿分度盘的研制工作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被迫停下这项研究。“文化大革命”后,一恢复工作,他就亲自领导了一个科研小组,研制出一个分度密度达一角分(比国际上当时最高分度密度的多齿分度盘分度等分数高15倍),并配有小角度发生器的分度装置。小角度发生器的分辨力达五百分之一角秒。为了克服多齿分度台的制造难点,他又提出了弹性齿;进而又创造性地提出“独立弹性齿”的齿形结构,并通过实验证实了其优越性。此后,他又致力于推广应用这项成果。由于弹性齿多齿精密分度盘的精度超过目前已公布的国际上精度最高的分度仪器,并具有先进的制造工艺,可以替代现有的精密分度转台。他正为祖国的机电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争取出口创汇贡献力量。《机械工程学报》是中国自然科学技术的学术刊物。在中国高等院校及学术界被誉为理论性较强的权威性刊物。自创刊初期以来,就一直聘请雷天觉、钱学森、庄前鼎、吴仲华等老一辈专家任编辑委员会委员。建国40年来,《机械工程学报》为祖国机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交流做出了突出成绩。 《机械工程学报》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后开始复刊,雷天觉受聘为《机械工程学报》编委会主任。在他的具体指导下,学报的学术水平有所提高,学报的声誉日益扩大。他对发表的每一篇文章都认真审阅把关。他坚持贯彻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的方向,大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文风。在1986年编委会扩大会议的开幕词中,他明确指出:“除了为建设服务外,我们很难找到它存在的意义。”强调指出了“刊物面向读者,服务于读者”的正确方向。他把有些华而不实的文章比喻成“好像一个坚果,果壳很厚,果仁很小”。借苏东坡说扬雄是“以艰深文浅陋”的话告诫编辑部,要大家为改进学报文风作出不懈的努力。1987年,编委会和编辑部决定增加《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为此,他亲自撰写《创刊词》,仔细审阅了全部英文稿件,按时、保质保量地于1988年刊出创刊号。雷天觉,1913年1月29日生于北京市,祖籍湖南省浏阳县。他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雷光宇研究王阳明学派哲学,主张即知即行,反对言行不一。由于所受的教育是以爱国主义和艰苦建国为基调,加上家庭的影响,他从小立志发展自己国家的工业,振兴中华,这成为他一生的追求。雷天觉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一年,又在当时南京“兵工署”工作一年,即参加到当时的资源委员会筹建的机器制造厂(1939年秋定名为中央机器厂)工作。1942年到1947年被选派去美国P&W等公司实习机床与工具制造。1947年冬回国,南京国民政府逼他去台湾,他躲过了,便利用这段时间潜心自学工程数学直到解放。 他曾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1955年起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专业学会理事长。在繁忙的社会工作中,他为国家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在哪

矿自动化 冶金自动化 制造业自动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力自动化设备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自动化学报 信息与控制希望对你有帮助

刊名: 中国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 刊号: CN11-2737/TH 主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刊期: 双月刊 主编: 石治平 出版单位: 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 电话: 简介: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中国机械工程学报, CJME) 创刊于1988年,是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的机械工程类高学术水平的英文期刊。本刊着眼于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主要报道世界范围内机械工程领域及其交叉学科具有创新性和重要意义的高水平前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面向国际征稿和发行。 本刊被SCI、Ei、CA、SA等几大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在历届各级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奖,被列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期刊国际推广项目”的资助。本刊为双月刊,每单月20日出版。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编:宋天虎 编委会主任:钟群鹏 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王淑芹编辑部地址:北京百万庄大街22号 http://;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