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发布时间: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1、《宋夏沿边的侵耕问题》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2、《儒家的“礼”与西夏〈天盛律令〉》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3、《北宋西北沿边区域市场的形成与功能》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4、《 唐宋时期中西交通史中的灵州》阴山学刊2004/45、《清帝眼中清官的行政能力及其政治教化功能》社会科学辑刊2004/56、《孝亲、忠君、爱民——清官政治思想模式》2004/67、《 宋夏之间的走私贸易》中国史研究2005/18、《海瑞:陆、王心学的实践者》阴山学刊2005/49、《试论战国末年的人才流动》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10、《吸收与融合——元代西夏遗民社会地位及其民族融合的历史考察》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1、《西夏驿路与驿传制度》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影像志与“青海学”交叉研究探讨:青海民族研究 2012年第4期塔尔寺六族宗教信仰的历史与现状考察: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黄河上游汉人社会的文化传承与变迁——贵德“家族团拜”的文化透视:中国人类学评论2011年第26期费孝通对甘青民族社会发展的考察与构想: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第1期 第二作者“王化”家族——基于对西祁土司的历史考察:青海民族研究 2010年第4期拉卜楞的神山与圣水 ——安多扎西祺地区自然生态的文化阐释 中国民族学 2010年第6辑 第二作者塔尔寺与塔尔寺六族研究状况述要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多元文化视阈中青海藏人的农牧业生产及习惯法规范述略 :青海师大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卓尼嘉波(土司)与卓尼文化生态实践 青海师大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藏传佛教寺院僧人养老模式研究:以塔尔寺为例 北方民族大学 2009年第3期文化变迁研究与“深描”:宁夏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第二作者灯影戏作为文化传承载体在民间场域中的实现——以青海湟中光明灯影社为例: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2008年 第3期民族志与文学文本的创作——以《三水故事》为例青海民族研究 2008年 第3期社会转型期贵德汉族生计方式的多元化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前佛教时期卓尼宗教信仰和生态文化述论西北民族研究年 第2期2008青海农区藏人婚俗文化变迁调查分析 宁夏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贵德汉族学风传统调查研究 青海师专学报 2007第3期贵德汉族节庆民俗变迁研究 西北第二民院学报 2007年第3期神圣与世俗间的信仰之旅——贵德汉族信仰习俗调查研究青海社会科学 2006第5期贵德社火的文化人类学分析 攀登 2005年第2期虔信与热情—热贡六月会论析 青海民族研究 2004年第1期为青春美文作一些辩护 社会科学战线 2001年5月论唐诗中的青春气息 科教论文集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5月阅读《尘埃落定》 科教论文集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5月庄子人生哲学思想浅析 青海师专学报 2000年第2期参著:《内地旅行者眼中的拉卜楞》第一章 第四节(丁明德与拉卜楞的现代初等教育)甘肃民族出版社 2010年11月。《卓尼生态文化》第五章(卓尼的神山圣水)、第六章(藏传佛教在卓尼的兴衰演变与卓尼生态文化实践)甘肃民族出版社 2007年8月。专著:贡本与贡本措周——塔尔寺与塔尔寺六族供施关系演变研究 民族出版社 2012年3月版写文化之后的“互文”实验——个体经验史的诗性记录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9年8月版参与并完成的课题:1、2011年7月-今,参与“青海少数民族儿童电脑学习” 福特项目。2、2011年5月至今,参与国家民委课题“青海省双语教学问题研究”。3、2010年12月-2011年6月,参与完成“边玩边学——青海少数民族儿童电脑学汉语”福特项目。4、2008年8月-2010年,参与完成政府委托项目“拉卜楞历史文化遗存”,发表论文1篇。5、2007年12月-2007年8月,参与完成政府委托项目“卓尼生态文化及影视人类学纪录片”,发表论文2篇,撰写已出版著作《卓尼生态文化》的第五、六章。6、2006年7月-2006年12月,参与完成校级课题“青海藏族习惯规则调查”,发表论文2篇。7、2004年至2005年3月,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西北民俗资料数据库——青海文献资料”的建立和制作,总计5万余字。主持课题: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藏汉蒙边缘地区宗教信仰与社会秩序研究》高层次人才项目:《主体功能区建设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青海贵德为例》2011年: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办重点项目:《青海省民族教育领域双语教学问题研究》2010年:服务国家战略项目:《青藏高原民族文化根系研究及图像实践》,已递交结项申请。获奖情况:2011年获青海民族大学年度考核优秀奖。2011年获得青海省省级小岛奖励金。《“王化”家族——基于对西祁土司的历史考察》获青海民族大学2010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民族志与文学文本的创作》、《前佛教时期卓尼宗教信仰和生态文化述论》获青海民族大学2008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

1、《论宗教对古代城邦的作用》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1985年第3期 (人大复印资料《宗教》1986年第 期全文复印)2、《关于历史上黄金时代理想及其历史观的类比考察》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3、《对吐蕃宗教方位观的比较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4、《藏传佛教对于死亡的伟大实践》(翻译)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5、《藏族乌龟神话及其神秘主义宇宙论散议》 《民族文学研究》1992年第2期(第一作者)6、《关于如莱杰的身世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初探》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第二作者)7、《藏族死亡观念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8、《神奇的藏密瑜伽——中阴静修法》(编译) 《气功与科学》1992年第4期9、《“旺支” 考》《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10、《藏族苯教神话及其象征思维概述》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11、《论宗教神灵系统的结构——一个宗教历史学的比较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3/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宗教学》1995年第2期全文转载)12、《关于黄金时代理想的再评价问题》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13、《〈格萨尔王传〉中的三元象征观念解析》 《西藏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14、《玛桑格萨尔王及其相关氏族杂考》 《中国藏学》1996年第4期(获陕西省第5届(1998)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15、《锅、饮食、王权——〈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一段文字的文化学解读》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16、《印度教神秘主义及其宗教实践方式》《宗教学研究》1996年第4期17、《中国建木神话的体系及其渊源考——兼论与印度神话的关系》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18、《藏族传统史学的体系及其史学观念的总体特征》《中国藏学》1998年第3期19、《论宇宙原生物解体神话的程式主题及其内在意蕴》 《西藏研究》1999年第4期(第二作者)20、《适应与变迁——藏族传统文化观与现代文化观的矛盾及其解决方式》 (《中国藏学》1999年第4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0年第4期全文复印转载 )21、《敦煌写本S370(5)号残卷所涉及的吐蕃史的几个问题》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22、《分裂时期藏族史学的总体风格与特征》 《西藏研究》2002年第2期(《中国西藏》2002年第5期论点摘编)23、《藏族史学的起源与早期特色》 《西藏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24、《现代性与民族意识:关于西藏近代史上一次政治改革性质的社会学分析》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3/4期。(《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论点摘编)25、《盟誓文诰:吐蕃时期一种特殊的历史文书》《中国藏学》2002年第2期(《中国西藏》2003年第2期论点摘编)26、《西藏宗教与民间习俗中的象征主义人类学》《西藏研究》2003年第1期。27、《伏藏著作在藏族史学发展史上的史学价值与地位》《西藏研究》2003年第3期。28、《俄木隆仁与古尔——关于藏族苯教思想源流与波斯的关系》《西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29、《汉藏史学交流以及敦煌学术传统与吐蕃史学的关系》《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2004年第10期全文复印转载)30、《摩尼教二元论对藏族本教及纳西东巴教的影响》《西藏研究》2004年第4期31、西藏农村家庭中的宗教空间及神灵体系,《纪念柳升祺先生百年诞辰暨藏族历史文化论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12月。32 元明时期西藏综合体史书所反映的历史观念和笔法,《西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33、试论苯教的宗教性质及与藏区民间宗教的关系,《西藏研究》,2006年第4期。古代西藏苯教制度化过程考析,《民族学报》(台湾),2006年,第25期。35、唐九宫算、藏族九宫历以及纳西族巴格图的比较研究,《中国藏学》,2007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36、唐卡绘画中的曼陀罗图式与西藏宗教造像学象征的渊源,《西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37、文本话语与行为规范:西藏西藏宗教人物传记的史学史意义,《史学史研究》,2007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宗教》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论文全文还收录于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由瞿林东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研究》一书中)。38、西藏传说时代的“绝地天通”事件与苯教的制度化,《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39、藏族传统宗教中的灵魂观念与祖先崇拜,《西藏研究》,2007年第3期。西藏宗教中的替罪羊观念及侣贡杰布仪式,《宗教学研究》,2007年第4期。41、Textual discourses and behavior criterion: The historiographic significance of Tibetan biographies of the religious figures,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V3, Number2-June, 42、从我国现当代藏族史学研究看少数民族史学史研究,《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2期“学术专栏”195页转载)。43、代洛囊达——西藏民间的还阳故事与相关文本,《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藏传佛教本地化及其早期特点,《西藏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45、藏区民间宗教信仰的地方组织及其社会性,《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46、敦煌吐蕃文献中的早期苯教神灵体系,《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47、藏区乡村和民间社会中的巫师,《世界宗教研究》(第一作者),2009年第3期。48、藏族苯教的驱魔仪式“垛”及其对民间的影响,《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49、西藏民间宗教中的“山神”——希达、念、赞神关系考析,《中国藏学》,2009年第3期。50、简论清代学者贡布嘉撰述的藏文史书《汉区佛教源流》的史料来源,《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009年第5期。51、语言中的神圣意义——维特根斯坦与福柯思想对现代宗教语言哲学的启示(第一作者),《西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西北屯田研究”(1991年)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新疆军政制度研究”(1994-1997)主持完成世川良一基金项目“中俄关系史略”(1994年)主持完成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哈萨克跨国民族社会文化比较研究”(1998-2001年)主持完成教育部文科基地重大项目“明清以来至民国西北边疆民族政策得失研究”(2005-2010)主持完成国家重大文化工程《清史》子项目“少数民族人物传记”(2004-2007)主持完成甘肃省政府委托项目“甘肃穆斯林民族社会研究”1项(2004)参加完成交通部项目“干旱半干旱地区公路沿线生态环境建设”,主持子项目1项(2003)参加完成《973北方沙尘暴子项目》,主持子项目1项(2003)主持完成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少数民族史》(2007)主持教育部马工程教材《中国民族史》(2010)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新疆通史》子项目《屯垦卷》(2011)主持中国社科院东欧中亚所《中俄关系史》子项目《1840年以前的中俄关系》(2010年)主持完成教育部社科项目《西藏问题研究》(2012)主持国家民委委托项目《清代新疆官员的选任与管理》(2013) 1、中亚考察者戈尼波塔宁的成就 (译文) 西北史地1981年3期 1/12、蔡大愚宣传马克思主义辨正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4期 1/13、董福祥事迹述评 甘肃社会科学1982年3期 1/14、蔡大愚主张列宁学说的调查 党史研究1982年3期 1/15、回族爱国将领马福禄 西北史地1983年3期 1/16、哈萨克族英雄阿布赉 西北民族历史人物选介1983年10月 1/17、1755~1860年清政府对哈萨克族的政策和俄国的扩张 西北民族文丛1983年3辑1/18、乾嘉时期清政府对哈萨克族之关系与政策 新疆大学学报1984年1期 1/19、蔡大愚其人和甘肃护法运动 西北史地1984年2期 1/110、清代新疆的回屯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1期 1/111、清代实边新疆述论 西北史地1985年4期 1/112、平准战争中的转输与屯田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1期 1/113、清末回族留日学生的进步活动和思想 宁夏社会科学1986年3期 1/114、关于清代伊犁回屯收获计算单位“分”字的辨析 兰州大学学报1986年4期 1/115、清代前期河西兴盛原因初探 甘肃社会科学1987年3期 1/216、清代新疆的驻防八旗与旗屯 新疆社会科学1987年6期 1/117、近年来青海地方史研究概况 中国史研究动态1987年9期 1/218、清前期新疆的安插户 西北史地1988年1期 1/119、乌鲁木齐等处旗丁并未归并伊犁满营—〈清史稿兵志〉订误清史研究通讯1988年2期 1/120、清代西北的犯屯 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2期 1/121、清代乌鲁木齐屯田述论 新疆社会科学1989年5期 1/122、清前期吐鲁番维吾尔人迁居瓜州的几个问题 兰州大学学报1989年4期 1/123、近代回族社会进步思潮和革命斗争 青海社会科学 1990年4期 1/124、清末回族外交官杨枢 中国回族研究1991年1辑 1/125、塔尔寺(公本贤巴林)考察记(译文) 西北民族研究1991年2期 1/126、清代西北马厂述论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3期 1/127、清代伊犁回屯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年2期1/128、清代关西五卫述论 兰州大学学报1992年3期 1/129、准噶尔统治时期天山北路农业的分布、发展和规模 西域研究1992年4期 1/130、年羹尧与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 西藏研究1992年4期 1/131、清代前期天山北路的自耕农经济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年3期 1/132、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述论 中国史研究1993年3期 1/133、准噶尔统治时期天山北路农业劳动者的来源和族属 民族研究1993年5期 1/134、聚珍荟粹 博大精深—评中国西北文献丛书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年1期 1/135、清代以前之中俄联系初探 兰州大学学报1994年2期 1/136、从西宁到库库淖尔(译文) 西北史地1994年3期 1/137、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经济合作的发展远景及其有关问题 开发研究1994年5期 1/138、清前期昌吉遣犯起事述考 西北史地1995年1期 1/139、库库淖尔的航行(译文) 西北史地1995年2期 1/140、纪昀关于新疆的诗作笔记及其史料价值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5年2期 1/141、库库淖尔考察记(译文) 西北史地1995年3期 1/142、托时德新奉使俄国及其有关问题 兰州大学学报1995年4期 1/143、关于〈乌鲁木齐政略〉的几个问题 西域研究1996年1期 1/144、新疆哈密维吾尔族中的扎萨克旗制 西域研究1997年1期 1/145、关于额敏和卓的几个问题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1期 1/146、论哈密达尔汉伯克额贝都拉 民族研究1997年3期 1/147、哈密、吐鲁番和库车的达尔汉伯克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7年4期 1/148、清代中俄文化交流述论 兰州大学学报1997年4期 1/149、清代新疆分封制的失败及其原因 西北史地1998年1期 1/150、哈密达尔汉伯克额贝都拉及其投清之影响 台湾政治大学民族学报1998年4期 1/151、历史学基地班教学与管理研究 西北高教研究 1998年3期 1/152、吐鲁番察合台后裔与清朝 兰州大学学报1998年4期 1/153、阿克苏尔坦考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8年6期 1/154、蔡大愚先生传略 兰州大学学报1999年3期 1/155、〈国民党总部致甘肃都督赵惟熙函〉跋 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3期 1/156、孙中山与蔡冰若 回族研究2000年4期 1/157、索伦部名将海兰察 西北民族研究2000年2辑 1/158、论清代河州的再度兴起 回族研究2001年2期2/259、试论明清时期河湟文化的特质和与功能 兰州大学学报2001年6期 2/260、关于清代伊犁将军府制的几个问题 西域研究2002年1期 1/161、哈布图哈撒尔述论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1期 1/262、科孜洛夫及其第六次中亚考察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1期 1/263、清末科塔借地之争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1期 2/264、俄罗斯汉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光明日报理论版2002年6月11日 1/165、马仲英赴苏及其下落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2期 回族研究全文转载1/166、甘肃保安族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5期 2/267、西部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民族学论集2002年5月 1/268、吐延奢延为匈奴语南北考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4期 2/269、鄂对家族与清代新疆政治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年2期 2/270、对唐代几种社会救济形式的辨析 社科纵横2003年3期 2/271、秦、西汉时期匈奴单于位继承制度考辨 民族研究2003年2期 2/272、顾颉刚先生与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学报2003年6期 1/273、对当前综合性大学民族学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思考 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专辑 2/274、阿拉善蒙古游牧地变迁考述 卫拉特研究2003年6期 1/275、试论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文化教育政策 中国藏学2004年2期 2/276、匈奴司法制度与刑法考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6期 2/277、顾颉刚先生西北考察述论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4期 1/278、吐谷浑地方统治制度的演变 民族研究2005年5期 2/279、吴忠信与西藏 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5期 2/280、山区东乡族小学生辍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以东乡族自治县北岭乡为例民族研究2006年2期 2/281、霍集斯述论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3期 1/282、关于霍集斯的几个问题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4期 1/283、李得仓受抚后治理张家川的贡献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2/284、伊斯兰教在构建西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初探当代中国第1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 1/285、额济纳旗末代郡王塔旺嘉布述评 卫拉特研究2006年3期 2/286、回族学研究新视角---分子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在回族学研究中的应用初探回族研究2006年4期 2/487、清前期的西北战局与阿拉善蒙古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3期 2/288、额济纳旗末代郡王塔旺嘉布述评 卫拉特研究2006年3期 2/289、自成一部前的赛因诺颜部—兼论清朝的北方民族政策 民族研究2007年1期 1/190、关于编修多卷本《新疆通史》的几点想法 西域研究2007年4期1/191、马鬃山口岸论述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1期 1/292、明清时期土司制度与藏区少数民族的文化变迁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2期 2/293、广西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调的原因与治理 中国人口研究2008年3期2/294、东南苗族侗族出生性别比例失调研究 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4期 2/295、西北回族重商文化形成的原因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4期1/296、民族出版业与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传播2008年4期1/297、西北城市清真寺经济结构浅析 回族研究2008年4期1/398、两汉边政中的质子研究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年2期2/299、西北土司流变考 新疆社会科学 2009年3期2/2100、张维先生学术述略 —— 《还读我书楼文存》序 兰州大学学报2009年3期1/1101、新疆统一之前维吾尔人与清朝之互动关系及清朝之政策 中国民族学2009年1/1102、额敏和卓后裔与清代新疆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9年2期1/2103、赵俪生先生与历史学 赵俪生先生纪念文集2009年8月 1/1104、回忆赵俪生先生 赵俪生先生纪念文集 2009年8月 1/1105、土尔扈特西迁后的经济状况及其对东归的影响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0年1期2/2106、土尔扈特人在伏尔加河时期的联姻状况述评 新疆大学学报2009年5期 2/2107、略论清前期对回疆的经营 兰州大学学报2010年3期1/2108、关于清末科阿分治问题的探讨 烟台大学学报 2010年02期 2/2109、关于清代祭祀青海神制度的两个问题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4期2/2110、清末新疆新式教育概论 中国民族学2010年6月 2/2111、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城市教育融入问题研究——以兰州市七里河区为例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2112、第一位出使俄国觐见女皇的中国外交官托时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4期1/1113、清代以来甘肃省文县白马藏族服饰演变探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1期1/2114、蒙古安多与死城哈喇浩特序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5期 1/1115、关于新疆屯垦史研究的几点认识 石河子大学学报2011年6期 1/2116、再论马仲英赴苏及其下落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1/1117、玛哈图木·阿杂木后裔在中国的活动与文化变迁 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2期 1/1118、东乡族自治县农村医疗救助问题研究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2期 1/2119、张格尔之乱及其影响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年3期 1/1120、唐代西域屯田述略 贵州大学学报2012年5期 1/1121、清代新疆书院述论 西域研究 2012年5期 1/2122、魏、晋、前凉西域屯垦述论 西域研究2013年3期 1/1123、顾颉刚先生未刊书信两通释述 兰州大学学报2013年1期 1/1124、阿帕克和卓三入中原考述 世界宗教研究 2013年3 期1/2125、东乡族民间“都哇”治疗极其功用解读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1期2/2126、张维先生与《仇池国志》 图书与情报2013年2期 1/2127、文县白马藏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功能 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2期1/2128、历史记忆与族群关系­­——永靖县新寺乡孔氏回族的人类学考察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2期2/2129、<新疆图志>版本源流考述, 《中国地方志》2013年第10期2/2 专著、译著、文献校注1、清代西北屯田研究 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2月 1/12、清代西北屯田研究增订本 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年10月1/13、中俄关系史略 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8月1/14、各民族共创中华(东北内蒙上卷) 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9月1/15、积石山的沧桑-----保安族马正云先生家庭实录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1/16、哈萨克跨国民族社会文化比较研究 民族出版社2006年12月1/27、西北少数民族史研究 民族出版社2003年12月 主编8、蒙古、安多和死城哈喇浩特简略本译本 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1/29、蒙古、安多和死城哈喇浩特完整本译本 兰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 1/210、醒回篇校注 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1月1/111、新疆文献四种辑注考述 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12月1/112、还读我书楼文存(主编) 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5月1/1 1、西北民族关系史(参编) 民族出版社1990年9月2、中外关系史辞典 (参编)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3、古西行记校注(参编) 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4、西域通史 (参编)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6月5、西域文化史 (参编) 中国友谊出版社1996年8月6、中亚研究 (参编) 民族出版社1996年7、古代西北屯田开发史 (参编) 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年9月8、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续编 (副主编) 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8月9、国家历史学基地建设论文集(副主编) 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9、历史文化探研 (主编) 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年9月10、赵俪生先生纪念文集(副主编) 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年9月

试论歌唱语言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四期中国人民大学《音乐舞蹈研究》1988年第二期全文转载论声乐教学的音准问题 《人民音乐》1989年第八期、第九期职业歌唱家演唱目的与手段之新观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三期“模糊性是音准的总体现象”吗?--与顾震夷同志商榷 《人民音乐》1993年第八期总第335期歌唱情感冲动的审美意义与理智思考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音乐舞蹈论文专辑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四期漫谈声乐教师的教学观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音乐教学与研究 2000年专辑如何选择声乐教师练声与练习论歌唱的呼吸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二期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宁夏的本科排第一的应该是宁大吧,过来是北方民族(二民院)其他的好想也就那样吧,宁大好似对外很多地方是一本招生的哦

期刊学术论文2000年1、《论莎士比亚的悲剧精神》载《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1期。2、《论莎士比亚的喜剧精神》,载《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3、《论埃斯库罗斯的悲剧精神》,载《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2002年4、《论卡夫卡小说的核心主题》,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1期。5、《人的异化与自由——席勒与青年马克思美学思想之比较》,载《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6、《论西方悲剧中的悲剧人》,载《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5期。2003年7、《论西方悲剧中的超越》,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8、《论西方悲剧对人的苦难根源的阐释》,载《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1期。9、《现代人格与隐形传统——对五四爱情婚姻小说的一种分析》,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10、《北村小说的文化心理特征》,载《福建论坛》(人文科学版)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6期。11、《论西方悲剧精神的动态三要素》,载《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2期。12、《论卡夫卡的现代性意义》,载《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第2期,论点摘编于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8期。13、《对“七十年代以后”的秘密的理解》,载《黄河》文学杂志2003年第2期。14、《论鲁迅小说的悲剧性》,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15、《曹禺悲剧与喜剧精神立场比较研究》,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16、《直面荒诞的生存困境——卡夫卡与鲁迅小说人物比较论》,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论点摘编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1期“全国理工大学社科学报摘要”。17、《论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中的苦难叙事》,载《长江学术》2003年第5辑。2004年18、《直面城乡二元结构的价值迷思》,载《理论与创作》2004年第5期。19、《“世纪之交文学的境遇与对策”学术研讨会综述》,载《北方论丛》2004年第5期。2005年20、《启蒙理性叙事中的酒神精神取向》,载《学术探索》2005年第1期。21、《论于坚诗歌的精神立场》,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2期。22、《论<女娲>中的母神型自然人形象》,载《沈阳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2期。23、《论鲁迅精神中的自然主义取向》,载《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4期。24、《历史理性的建构与个体立场的悬搁》,载《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4期。25、《现代性语境中的鲁迅与卡夫卡》,载《鸡西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2006年27、《翠翠:赤子型自然人的爱与死》,载《名作欣赏》2006年第8期;摘转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文摘卡》2006年第3期。28、《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桃花源原型》,载《学术交流》2006年第5期;摘转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文摘卡》2006年第4期。29、《自觉追寻酒神精神的文学叙事》,载《文艺评论》2006年第2期。30、《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神立场简论》,载《船山学刊》2006年第2期。31、《看护大地:生态意识与郭雪波小说》,载《北方论丛》2006年第3期。全文收录李长中主编的《生态批评与民族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中。32、《从价值层面重读〈边城〉》,载《兰州学刊》2006年第8期。33、《重论〈棋王〉的价值立场》,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科版)2006年第3期,论点摘编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7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概览”。34、《母神原型与新时期小说》,载《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35、《呼唤超越精神的出场》,载《文艺评论》2006年第4期。36、《生态意识:文学写作的新向度》,载《写作》2006年第12期。2007年37、《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价值冲突和价值分析》,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第2期。38、《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赤子原型》,载《东岳论丛》2007年第1期。39、《从价值层面重读〈红高粱家族〉》,载《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1期。全文收录李斌、程桂婷主编的《莫言批判》(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40、《母神崇拜与20世纪中国文学》,载《学术交流》2007年第3期;论点摘转于天津《今晚报》2007年5月13日《副刊》“论点在线”栏目。41、《迟子建长篇小说创作论》,载《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2期。42、《对大自然的诗意怀想:生态意识与迟子建小说》,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5期。43、《为大地而歌:生态意识与于坚诗歌》,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6期。44、《论迟子建小说中的畸异人物》,载《北方论丛》2007年第5期。45、《文艺审美与生态精神》,载《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6期。2008年46、《守望大地:生态意识与徐刚的生态文学》,载《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47、《生态意识与李存葆的绿色大散文》,载《东方论坛》2008年第6期。48、《酒神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革命叙事》,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4期。49、《论1980年代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载《江淮论坛》2008年第4期。50、《为动物而哀歌:生态意识与叶广芩小说》,载《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6期。51、《融入野地:生态意识与张炜文学创作》,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52、《论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载《延安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53、《革命话语与生态意识的冲突》,载《中国雅俗文学研究》2008年第2、3辑。2009年54、《“文学理论范式及其转换”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合著),载《文学评论》2009年第1期。55、《启蒙者的爱与死:鲁迅小说〈伤逝〉再解读》,载《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9年第6辑。56、《迟子建小说的温情书写》,载《艺术广角》2009年第1期。57、《论20世纪90年以来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载《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2期。论点摘转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8期。58、《论迟子建小说的温情叙事》,载《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59、《以真诚的文字托举激情与爱意——评诗集〈李琦近作选〉》,载《文艺评论》2009年第2期。60、《童心本位的追寻与坚守——〈龙江当代文学大系(1946—2005)·儿童文学卷〉导言》,载《文艺评论》2009年第3期。61、《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意识的来源》,载《天府新论》2009年第3期。62、《论〈狼图腾〉的生态意识》,载《前沿》2009年第5期。63、《论迟子建小说的价值立场》,载《学理论》2009年第9期。64、《东北大地上的诗意怀乡者——迟子建、阿成文学创作研讨会综述》(合著),载《文艺争鸣》2009年第9期。65、《重塑中国文学绿色之维——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意识》,载《文学评论》2009年第6期。全文收录于《中外生态文学评论选》(斯炎伟主编,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中。2010年66、《论迟子建小说的反现代性》(合著),载《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第3期。67、《迟子建小说与道家思想》(合著),载《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68、《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反生态写作》,载《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2期。69、《生态意识与中国当代小说的动物叙事》,载《北方论丛》2010年第3期。70、《触摸历史深处的人性畸变——评邓焕的中篇小说<湘山街78号>》,载《小说林》2010年第3期。71、《生态意识与苇岸散文》,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72、《抚摸尘世的善意和悲怆——阿成短篇小说简论》,载《文艺评论》2010年第4期。73、《论1949—1976年中国文学的自然书写》,载《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74、《精神乌托邦的致命危机——海子诗歌与中国当代诗歌精神的重建》,载《石河子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论点摘编于《新华文摘》2011年第2期。75、《“世界文学”眼光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评朱栋霖主编<中外文学比较史>》,载《文艺争鸣》2010年第10期。2011年76、《底层社会的沉沦与救赎——评闫文志中篇小说<苏醒记>》,载《小说林》2011年第2期。77、《生命韧性与浪漫梦想——评何凯旋的话剧创作》,载《文艺评论》2011年第4期。78、《情爱伦理的脆弱与两难——评张艳茹的中篇小说<凉拌面>》,载《小说林》2011年第4期。79、《底层生命的灾难与脆弱——评吴海中的中篇小说<李桥往事>》,载《小说林》2011年第5期。80、《寒地黑土的民间精神——评何凯旋长篇小说<江山图画>》,载《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81、《“乡下人进城”文学叙事的意义与可能——评周文刚的中篇小说<从库勒草原到深南大道>》,载《小说林》2011年第6期。82、《全球化时代精神与生态的双重危机——论艾特玛托夫<崩塌的山岳>的叙事伦理》,载《俄罗斯文艺》2011年第4期。83、《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2012年84、《灰暗现实中的灰色人生——评张克盛的中篇小说<私了>》,载《小说林》2012年第1期。85、《断代诗学的突破与重构——评吴井泉的<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三大诗学研究>》,载《学术交流》2012年第2期。86、《人性之恶、浪漫素质与民间精神——论何凯旋小说的叙事伦理》,载《文艺评论》2012年第3期。87、《“文学是人学”思想在大学文学教育中的建构与展开》,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第4期。88、《乡村伦理失序的一曲悲歌——评陈小江的中篇小说<拿什么给你辩护,兄弟>》,载《小说林》2012年第2期。89、《筑造龙江当代文学的宏伟景观——评冯毓云等主编的<龙江当代文学大系>》,载《学术交流》2012年第4期。90、《石油创业者生活的史诗性画卷——评王立纯的长篇小说<月亮上的篝火>》,载《绥化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91、《揭开那令人窒息的底层现实——评钱玉贵的中篇小说<雁过无声>》,载《小说林》2012年第3期。92、《潜规则底下的畸形众生相——评纪洪平的中篇小说<第三只眼>》,载《小说林》2012年第4期。93、《看护大地与叩问灵性——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宏观鸟瞰》,载《绿叶》2012年第5期。94、《论陈美兰当代文学研究的问题意识与人文情怀》,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10期。95、《发掘底层民间支撑历史的善良与坚忍——评赵宏兴的中篇小说<在人间>》,载《小说林》2012年第5期。96、《竭力昭示生活水面下的真理——评陈美英的中篇小说<不治可否>》,载《小说林》2012年第6期。97、《工业化时代的自然之死——生态文学中的工业与环境》,载《绿叶》2012年第8期。2013年98、《世俗化时代中的人格坚守及其沦陷——评钱玉贵的中篇小说<尘埃喧嚣>》,载《小说林》2013年第1期。99、《底层精神、先锋探索和现实批判——<小说林>2012年小说代表作扫描》,载《小说林》2013年第2期。100、《洞察欲望迷梦底下恐怖的人性逻辑——评马忠静的中篇小说<金丝燕窝>》,载《小说林》2013年第3期。101、《直击社会溃败的世道人心——评宋小词的中篇小说<开屏>》,载《小说林》2013年第4期。102、《构筑广阔而深刻的人性景观——本期黑龙江中青年作家小说评论》,载《小说林》2013年第5期。103、《回望历史的悲悯情怀和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本期黑龙江作家小说评论》,载《小说林》2013年第6期。104、《底层人民的生活苦难和人性亮色——评徐岩小说集<在乌鲁布铁>》,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1期。105、《呼唤人性和生态的双重救赎——评杨利民生态话剧<大湿地>》,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3期。106、《在阔大的人性景深中发掘少年成长的主体性——论常新港少年成长小说的叙事伦理》,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5期。107、《平民世界的人性畸变与生命温情——论陈力娇小说的人性图景》,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9期。108、《挥洒激情与寻觅尊严——论张雅文的生命意识》,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11期。109、《重构中国现代文学新图景的阅读期待——陈思广<审美之维:中国现代经典长篇小说接受史论>评介》,载《成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10、《以生态的眼光发掘世界的诗意——论红豆诗歌的生态伦理》,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111、《探寻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迷误和精神遗产——评孙德喜的<历史的误会——现代文坛上的人和事>》,载《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3年第12辑。112、《摹仿性欲望的悲喜剧——重论<仲夏夜之梦>兼及莎士比亚的现代性》,载《长江学术》2013年第2期。113、《民间精神与荒诞的权力运作机制——论刘震云<我不是潘金莲>的叙事伦理》,载《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8期。114、《构筑主流与民间之间的多位景观——论杨利民话剧的生命意识》,载《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115、《类型小说的文化发生学考察》,载《创作与评论》2013年7月号(下半月刊)。报纸评论文章1、《生态意识:当代文学的新向度》,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7月17日。2、《人生大舞台的审美观照》,载《文艺报》2009年8月6日。3、《革命意识形态下生态意识的珍贵流露》,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8月19日。4、《在反思历史中呼唤诗意栖居》,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9月18日。5、《诗人于坚:为大地而歌》,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10月18日。6、《散文家苇岸:神圣大地的守护者》,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11月20日。7、《李存葆:绿色大散文的赋写者》,载《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1月13日。8、《张炜:融入野地的生态智慧》,载《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1月21日。9、《郭雪波:看护大地的悲怆与焦灼》,载《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2月25日。10、《消费时代的文化符号》,载《文艺报》2010年9月15日。11、《反生态写作的回顾与反思》,载《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3月23日。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自1999年正式开始西藏新闻传播史研究。1、课题:《西藏新闻传播发展史研究》。西藏民族学院科研课题。2003年6月立项,2004年7月结项。2、专著:《西藏新闻传播史》。西藏史前时期——公元2000年西藏自治区新闻(含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发展历史。独立完成,32万字,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9月)。这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研究西藏区域民族新闻传播事业的专著。3、论文:(1)、《西藏当报业的萌芽》:周德仓,载《中国藏学》2002年第一期。(2)、《关于西藏新闻传史的历史分期问题》:周德仓,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第四期。(3)、《〈藏文白话报〉的在藏发现及新闻史学价值》:周德仓,载《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三期。(4)、《西藏当代新闻传播事业的确立》:周德仓,载《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四期(5)、《漫话近代藏文报纸的发展》:周德仓,载《西藏日报》2002年6月13日。(6)、《扬帆奋进踏征途——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局长旺堆次仁谈西藏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周德仓,载《西藏日报》2002年10月10日。(7)、《应正视少数民族新闻史的研究——“世界华文媒体与华夏文明传播学术研讨会”综述》:周德仓,载《教学研究》2002年一期。(8)、《西藏近现代新闻传播事业考评》:周德仓,载《西藏大学学报》2003年第二期。(9)、《民族区域新闻传播事业的历史性跨越和期待——关于西藏新闻传播事业的调查》:周德仓,载《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一期。(10)、《关于西藏新闻传播史研究的基本范式》:周德仓,载《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二期。(11)、《吐蕃时期的信息传播媒介》:周德仓,载《西藏大学学报》2004年第二期。(12)、《关于西藏新闻传播史的历史分期问题》:周德仓,载《新闻春秋——世界华文媒体与华夏文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主编 方汉奇),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13)《西藏原始信息传播考》:周德仓,载《新闻春秋——世界华文媒体与华夏文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主编 陈培爱),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14)《关于加强西藏新闻高等教育的历史和现实分析》:周德仓,载《西藏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第一期。(15)《吐蕃时期信息传播模式简论》:周德仓,载《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一期。(16)、《西藏古代信息传播模式要略》:周德仓,载《西藏大学学报》2005年第一期。(17)、《20世纪西藏葬于大众传媒的历史形态》:周德仓,载《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四期。 1、由周德仓主持的《中国藏语报刊发展史研究》课题于2004年5月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批准号04BXY005]。结项时间为2006年12月。目前已按计划开始项目研究,进展顺利;2、基本完成由中央民族大学白润生教授主持的国家十五社科基金项目《少数民族语文的新闻事业研究》之西藏部分的研究和撰写任务。 主编《写作素质训练教程》(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7月),并于2001年6月获西藏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出版《文章写作素质教程》(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7月);本人参与的写作课教学改革项目1997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5年参与西藏教委科研项目《西藏大中专学校实用写作问题与对策研究》。发表相关论文30篇。散文等作品190余篇。其研究成果在写作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如在兰州大学(2001、8)、厦门大学(2003、10)、河南大学(2004、4)、香港中文大学(2005、9)召开的“世界华文媒体与华夏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广播学院(2004、7)举办的“全国新闻传播史高级培训班”。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筹办于1979年,1980年正式创刊。1985年经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91年7月经出版部门审核,符合国家有关出版规定,颁发了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8388和国内标准刊号CN54-5008/C。1998、1999年先后入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期刊》;2003年改为双月刊。目前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会员单位。汉语言文学。师资方面,是最好的。有7个硕士点吧。会计,上的人多。就业好。法学,上的人多,貌似以后都为考公务员上的多。新闻学,个人举得很牛。应为人才都是那里出的。医学,这个让我觉得,以后看病要问人家 ,你哪里毕业的。外语,一般般。只有英语。体育,擦擦。不行。教育,不了解。学院人少。信工,嗯。一群爱学习的娃娃们。管理,管理管理 老师管的就是严格。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的。就是普通的省级期刊。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中国法学 法学研究 法学 法学评论 中外法学 现代法学 法商研究 法律科学 法学家 政法论坛 人民检察 河北法学 法制与社会发展 政治与法律 环境法律评论 比较法研究 法学杂志 当代法学 人民司法 法律适用 法学论坛 以上是2004年公布的法学核心期刊目录。此外,在综合类核心期刊上也经常刊登高水平的法学论文。以下是综合类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社会科学战线 学术月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天津社会科学 学术研究 江海学刊 江汉论坛 江苏社会科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史哲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浙江学刊 浙江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研究 求是学刊 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社会科学辑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中州学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人文杂志 求索 思想战线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国外社会科学 南京社会科学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齐鲁学刊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学海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江西社会科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学刊 学术界 东岳论丛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东南学术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京社会科学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术论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广东社会科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山东社会科学 探索 学术交流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方论丛 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宁夏社会科学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云南社会科学 长白学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江淮论坛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南社会科学 内蒙古社会科学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甘肃社会科学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晋阳学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贵州社会科学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这些刊物可以直接从邮局订阅,也可以到图书馆查看。

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清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抗日战争研究,史林,史学史研究,史学月刊 ,世界历史 ,安徽史学,西域研究,史学集刊,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历史档案,民国档案,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敦煌学辑刊,中国史研究动态,历史教学,文献,历史教学问题,中国地方志这些都是国内的核心刊物,都可以直接给它们投稿。具体投稿方式可以在网上查,也可以直接与他们电话联系。

中国法学 法学研究 法学 法学评论 中外法学 现代法学法商研究 法律科学 法学家 政法论坛 人民检察 河北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 政治与法律 环境法律评论 比较法研究 法学杂志当代法学 人民司法 法律适用 法学论坛

一、杂志简介《国家人文历史》是一本以“真相、趣味、良知”为核心价值的国家级时事人文类半月刊,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以“人文家国、历久弥新”为理念,致力于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寻找人文精神的支点。二、刊物定位 《国家人文历史》的主要阅读群体定位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精英人物、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关心时政、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城市中青年白领。他们爱好文史、关心国内及国际最新资讯信息,他们多数为年龄在35-55岁之间的成功人士。三、发行范围 《国家人文历史》每期发行54万份,连续四年成为“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除邮局系统订阅外,还在全国各大城市报刊亭、超市、书店零售;同时,在全国主要城市的机场、五星级以上酒店、高档写字楼、高档餐饮场所均有展示。四、主要栏目 封面故事 这是一个漫长而不冗长,庞大而不庞杂的故事。这是一篇高深而不艰涩,考究而不考据的文章。那些曾经震撼我们心灵的人和事,那些左右我们生活的人和事,那些影响我们未来的人和事,那些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用心思考、精心解读、诚信对待的人和事。我们抽丝剥茧,给您的是一个精彩绝伦的人文大餐、历史饕餮。 人物 网罗精英学者,汇聚文化名流。让我们带您与这个时代最聪明、最睿智、最有价值的人物,喝茶聊天、海阔天空。 旅行 走过一段恢宏的历史,观察一种文化的印记,感受一个文明的精神,记录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里矗立的不是一座建筑,而是一个国家的地标、一段历史的丰碑、一个文明的烙印。 唯物 洞悉策展人心中的美丽,探寻博物馆背后的玄机。 收藏家心中的天地,尽是珍玩;发烧友眼中的世界,全是宝贝。 吃喝玩乐的学问,笔墨纸砚的道理,酒色财气的真谛…… 别小看任何一个老东西!讲述那些寻常玩意儿里的大学问,传统手艺里中真智慧。 视听 一部一部的看电影,我们看的是明星、剧情和特效; 一组一组的看电影,我们看的是一位导演的小标签,一个明星的老套路,一类影片的旧情怀。 一曲辉煌乐章之前的人生悲喜,一段优美旋律背后的人文故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