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难发吗

发布时间: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难发吗

是核心,好像是2014年新进的核心期刊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1]宋超先,陈宁等,L-亮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优化[J]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3[2]赵丽丽,陈宁,张克旭代谢工程D-核糖生产中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工业微生物,2002,32(4):42~45[3]谭青乔,陈宁逆代谢工程—基于有用表型的定向遗传工程策略[J] 生物技术通讯,2002,13(1):87~89[4]陈宁,赵丽丽,等L—谷氨酸温度敏感突变株的选育[J] 生物技术通讯,2002,13(2):154[5]赵丽丽,陈宁等,原生质体诱变选育L-缬氨酸生产菌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2,28(10) : 22~24[6]谭青乔,陈宁等,代谢工程的发展及其应用[J]生物技术通讯,2001, 12(2):123-126[7]陈宁等,L-鸟氨酸生产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27(1):32~36[8]陈宁,常高峰,张克旭 L-异亮氨酸发酵培养基的响应面法优化[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2),33~37[9] 张蓓,张克旭,陈宁,徐咏全《肌苷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分批发酵的代谢流分析》[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6(3):116~122[10]张克旭,赵丽丽,张蓓,陈宁《L-缬氨酸生物合成中的代谢流量分析》[J], 微生物学通报,2003,30(5):49~52[11]常高峰,陈宁《L-异亮氨酸发酵代谢分析》[J]生物技术通讯,2003 14(6):502~505[12]王健,陈宁,谭青乔,张克旭《L-色氨酸生产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3,25(3):41~43[13]姚志湘,伍时华,陈宁,张克旭《L-亮氨酸分批发酵动力学研究》[J] 广西工学院学报,2003,14(3): 5~7,11[14]王健,张蓓,张克旭,杨海军,陈宁《L-色氨酸产生菌TQ2223的途径分析》[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3,22(5):15~18[15]宋文军,张克旭,陈宁,熊明勇 《基于遗传算法在L—异亮氨酸分批发酵动力学中的应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003):30~33[16]王健,陈宁,杨海军,谭青乔,刘淑云,张克旭《基于BP神经网络的L-色氨酸发酵过程建模》[J] 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18(3):1~4[17]徐咏全,张蓓,刘淑云,陈宁,张克旭《采用模式识别法优化肌苷发酵条件》[J] 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18(3):5~9[18]王健,陈宁,张蓓,谭青乔,张克旭《L-色氨酸生物合成的代谢流量分析》[J]微生物学报,2003,43(4):473~180[19]宋文军,陈宁,魏春,张克旭《L-异亮氨酸高产菌的原生质体融合育种》[J]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2003,24(3):45~49[20]宋文军,陈宁,魏春,张克旭《基于代谢流导向与分析的L—异亮氨酸发酵条件优化》[J] 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18(2):15~19[21]魏春,宋文军,陈宁,蒲凌龙,张克旭《利用均匀设计和MATLAB软件优化L-异亮氨酸发酵条件》[J] 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18(1):17~20[22]陈宁,张克旭《谷氨酸温度敏感型菌株CN1021的原生质体融合育种》[J] 发酵科技通讯,2003,32(3):11~13,36[23]宋文军,陈宁,魏春,刘淑云,张克旭《L-异亮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优化》[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29(3):34~37[24]宋文军,陈宁,熊明勇,魏春,张克旭《L-异亮氨酸发酵培养基的遗传算法优化及发酵过程的神经网络建模》[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3,23(1),46~50[25]熊明勇,陈宁,张克旭《L-缬氨酸生产菌的选育及其发酵培养基的模式识别优化》[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3,25(1):52~54[26]赵丽丽,陈宁,熊明勇,张克旭《L—缬氨酸发酵生产的育种思路及发酵条件优化策略》[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3,23(1):17~21[27]赵丽丽,陈宁,熊明勇,张克旭《利用神经网络对L—缬氨酸发酵建模》[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3,22(2):44~47[28]伍时华,李军生,余炜,陈宁,张克旭《发酵液L-亮氨酸的定量测定方法研究——纸色谱-薄层扫描测定法》[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3,14(3):1~4等

那要看你的“好”是指哪方面? 陈蕴智——包印学院院长——为人很随和 唐万友——资格很老 赵秀萍——女导师 下面是他们的详细介绍: 赵秀萍,教授 硕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北京印刷学院印刷工艺系,获工学学士学位。现为印刷工程系主任,校三、三、三学术带头人。全国高等学校印刷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会委员;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教学工作: 主讲《印刷品质量检测与控制》、《包装印刷》、《特种印刷工艺学》本科课程; 主讲《图像质量分析与评价》、《包装印刷新技术》研究生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 印刷图像复制技术及质量评价 近年来的主要业绩: 主持并完成部级科研项目一项;参加并完成国家级项目一项;完成市级项目一项;完成校级项目四项。 出版著作四部,其中一部为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发表科技论文近20余篇。 陈蕴智,男,1968年9月出生,内蒙古包头市人。1999年9月毕业于天津轻工业学院(现:天津科技大学)化工系制浆造纸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我校"三三三"学术梯队青年骨干教师。近年来,承担多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四篇被三大检索收录。 教学方面:主讲印刷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信息记录材料》和《印刷材料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印刷适性》等。 主要研究方向: 印刷材料及相关助剂的研究开发。 印刷材料(纸张和油墨)印刷适性的研究。 废纸回用技术的研究。 承担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攻关)《造纸用高效中性施胶剂、增干强剂、助留剂、助滤剂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项目编号97-619-01-04,已鉴定) (本人作为主要研究者承担TQ-PAC的研制与应用技术的开发) 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松香胶/无机有机复合型聚合氯化铝中性施胶》(项目编号99001,已结题)(技术负责人) 天津轻工业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印刷纸的成分对印刷适性的影响》(项目编号2048,已结题)(项目负责人) 天津市高等院校科技发展基金项目《脱墨浆配抄胶印新闻纸印刷适性的研究》(项目编号20506,在研)(项目负责人) 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阳离子有机微粒/有机聚合留着体系的研究》(项目编号0121,在研)(技术负责人) 唐万有,男,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印刷质量及质量评价系统的研究、印刷设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主讲《印刷工艺学》、《印刷设备》、《印后加工技术》、《印刷导论》等课程。曾获天津轻工业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 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印刷压力和印刷质量控制研究”、“印刷品质量控制系统的研究”、“印刷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稻麦草黑夜流变特性研究”、“中药动态连续提取装置”、“高效节能聚酯网冲洗技术研究”、“玻璃器皿自动生产线研制”、“微机控制刻花技术研究”等。 主编《印后加工技术》(轻工业出版社)、《印刷与制版设备》(印刷工业出版社)各一本。 在《印刷世界》、《印包资讯》、《中国印刷》、《轻工机械》、《力学与实践》、《天津造纸》、《天津科技大学学报》等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有: (1)印刷品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印刷世界》 (2)柔印工艺在纸包装印刷中应用,《中国印刷》 (3)胶印工艺在纸包装印刷中应用,《中国印刷》 (4)模切压痕设备发展趋势,《印包资讯》 (5)模切压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印刷世界》 (6)胶印工艺在瓦楞纸纸包装中应用,《印刷世界》 (7)动态密封的研究与应用,《轻工机械》 (8)胶印工艺在瓦楞纸包装印刷中的应用,(北京印刷科学技术研讨会) (9)新型纸浆上网装置的研究,《天津造纸》 (10)造纸机新型网部结构的研究,《轻工机械》 (11)自行车条直径的确定,《力学与实践》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格式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建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天津市唯一一个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与中科院等单位共建“工业酶”、“制浆造纸”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建有5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1个天津市工程实验室,4个天津市工程中心,1个天津市协同创新中心和1个天津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国家工程实验室:代谢控制发酵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食品营养与安全、工业发酵微生物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食品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天津市食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制浆造纸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海洋资源与化学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轻工与食品工程机械装备集成设计与在线监控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工程实验室:天津市氨基酸高效绿色制造工程实验室 天津市工程中心:天津市食品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海洋化工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食品加工过程控制与安全技术工程中心、微生物代谢与发酵工程控制技术工程中心 天津市协同创新中心:天津食品安全低碳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天津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战略研究中心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近年来连续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7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5项,其中“农药西维因人工抗原和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专利首获2014年天津市专利金奖。 2012年,“食品安全危害因子可视化快速检测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十一五以来,学校先后主持或参加承担国家“十二五” 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520余项,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200多篇,获得国家专利120余项,获得省部级各类科技奖励70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 2014年,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5项,其中王硕教授、周桓教授承担的两项课题获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新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肖冬光教授参与完成的“高耐性酵母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张泽生教授参与完成的“辣椒天然产物高值化提取分离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王昌禄教授参与完成的“非耕地工业油料植物高产新品种选育及高值化利用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李喜宏教授获得2014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唐娜教授获得2014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专业领域Ⅰ区或Ⅱ区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75篇,比2013年增加33篇;《推进中国食品安全多元治理的对策建议》入选《高校智库专刊》,并上报中共中央办公厅及国务院办公厅等有关部门参阅。 馆藏资源 据2015年12月学校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由河西校区图书馆和泰达中校区图书馆、泰达西校区图书馆三部分组成。全馆藏书227万余册,每年订阅中外文现期报刊近2000种,藏书中以制浆造纸、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科为重点,其次为海洋及材料化工、机械电子及自动化、经济、管理、外国语、法政、艺术等专业、学科。制浆造纸及食品、生物技术与工程类的外文期刊收藏较全。1989年进行部际文献资源调查,确定该馆造纸和食品两个专业、学科的文献收藏具有研究级水平。 学术期刊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创刊于1986年,其前身是《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更名为《天津科技大学学报》。主要刊登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机械及自动化、海洋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理论及应用的研究论文、研究报告。该刊被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编辑委员会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且是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生物学文摘》等多家文摘的期刊源。《中国期刊网》(CNKI)、《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全文收录,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RCCSE中国核心(扩展版)学术期刊。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是c刊吗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建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天津市唯一一个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与中科院等单位共建“工业酶”、“制浆造纸”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建有5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1个天津市工程实验室,4个天津市工程中心,1个天津市协同创新中心和1个天津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国家工程实验室:代谢控制发酵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食品营养与安全、工业发酵微生物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食品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天津市食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制浆造纸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海洋资源与化学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轻工与食品工程机械装备集成设计与在线监控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工程实验室:天津市氨基酸高效绿色制造工程实验室 天津市工程中心:天津市食品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海洋化工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食品加工过程控制与安全技术工程中心、微生物代谢与发酵工程控制技术工程中心 天津市协同创新中心:天津食品安全低碳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天津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战略研究中心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近年来连续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7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5项,其中“农药西维因人工抗原和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专利首获2014年天津市专利金奖。 2012年,“食品安全危害因子可视化快速检测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十一五以来,学校先后主持或参加承担国家“十二五” 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520余项,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200多篇,获得国家专利120余项,获得省部级各类科技奖励70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 2014年,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5项,其中王硕教授、周桓教授承担的两项课题获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新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肖冬光教授参与完成的“高耐性酵母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张泽生教授参与完成的“辣椒天然产物高值化提取分离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王昌禄教授参与完成的“非耕地工业油料植物高产新品种选育及高值化利用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李喜宏教授获得2014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唐娜教授获得2014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专业领域Ⅰ区或Ⅱ区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75篇,比2013年增加33篇;《推进中国食品安全多元治理的对策建议》入选《高校智库专刊》,并上报中共中央办公厅及国务院办公厅等有关部门参阅。 馆藏资源 据2015年12月学校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由河西校区图书馆和泰达中校区图书馆、泰达西校区图书馆三部分组成。全馆藏书227万余册,每年订阅中外文现期报刊近2000种,藏书中以制浆造纸、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科为重点,其次为海洋及材料化工、机械电子及自动化、经济、管理、外国语、法政、艺术等专业、学科。制浆造纸及食品、生物技术与工程类的外文期刊收藏较全。1989年进行部际文献资源调查,确定该馆造纸和食品两个专业、学科的文献收藏具有研究级水平。 学术期刊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创刊于1986年,其前身是《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更名为《天津科技大学学报》。主要刊登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机械及自动化、海洋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理论及应用的研究论文、研究报告。该刊被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编辑委员会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且是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生物学文摘》等多家文摘的期刊源。《中国期刊网》(CNKI)、《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全文收录,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RCCSE中国核心(扩展版)学术期刊。

[1]宋超先,陈宁等,L-亮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优化[J]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3[2]赵丽丽,陈宁,张克旭代谢工程D-核糖生产中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工业微生物,2002,32(4):42~45[3]谭青乔,陈宁逆代谢工程—基于有用表型的定向遗传工程策略[J] 生物技术通讯,2002,13(1):87~89[4]陈宁,赵丽丽,等L—谷氨酸温度敏感突变株的选育[J] 生物技术通讯,2002,13(2):154[5]赵丽丽,陈宁等,原生质体诱变选育L-缬氨酸生产菌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2,28(10) : 22~24[6]谭青乔,陈宁等,代谢工程的发展及其应用[J]生物技术通讯,2001, 12(2):123-126[7]陈宁等,L-鸟氨酸生产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27(1):32~36[8]陈宁,常高峰,张克旭 L-异亮氨酸发酵培养基的响应面法优化[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2),33~37[9] 张蓓,张克旭,陈宁,徐咏全《肌苷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分批发酵的代谢流分析》[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6(3):116~122[10]张克旭,赵丽丽,张蓓,陈宁《L-缬氨酸生物合成中的代谢流量分析》[J], 微生物学通报,2003,30(5):49~52[11]常高峰,陈宁《L-异亮氨酸发酵代谢分析》[J]生物技术通讯,2003 14(6):502~505[12]王健,陈宁,谭青乔,张克旭《L-色氨酸生产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3,25(3):41~43[13]姚志湘,伍时华,陈宁,张克旭《L-亮氨酸分批发酵动力学研究》[J] 广西工学院学报,2003,14(3): 5~7,11[14]王健,张蓓,张克旭,杨海军,陈宁《L-色氨酸产生菌TQ2223的途径分析》[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3,22(5):15~18[15]宋文军,张克旭,陈宁,熊明勇 《基于遗传算法在L—异亮氨酸分批发酵动力学中的应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003):30~33[16]王健,陈宁,杨海军,谭青乔,刘淑云,张克旭《基于BP神经网络的L-色氨酸发酵过程建模》[J] 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18(3):1~4[17]徐咏全,张蓓,刘淑云,陈宁,张克旭《采用模式识别法优化肌苷发酵条件》[J] 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18(3):5~9[18]王健,陈宁,张蓓,谭青乔,张克旭《L-色氨酸生物合成的代谢流量分析》[J]微生物学报,2003,43(4):473~180[19]宋文军,陈宁,魏春,张克旭《L-异亮氨酸高产菌的原生质体融合育种》[J]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2003,24(3):45~49[20]宋文军,陈宁,魏春,张克旭《基于代谢流导向与分析的L—异亮氨酸发酵条件优化》[J] 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18(2):15~19[21]魏春,宋文军,陈宁,蒲凌龙,张克旭《利用均匀设计和MATLAB软件优化L-异亮氨酸发酵条件》[J] 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18(1):17~20[22]陈宁,张克旭《谷氨酸温度敏感型菌株CN1021的原生质体融合育种》[J] 发酵科技通讯,2003,32(3):11~13,36[23]宋文军,陈宁,魏春,刘淑云,张克旭《L-异亮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优化》[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29(3):34~37[24]宋文军,陈宁,熊明勇,魏春,张克旭《L-异亮氨酸发酵培养基的遗传算法优化及发酵过程的神经网络建模》[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3,23(1),46~50[25]熊明勇,陈宁,张克旭《L-缬氨酸生产菌的选育及其发酵培养基的模式识别优化》[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3,25(1):52~54[26]赵丽丽,陈宁,熊明勇,张克旭《L—缬氨酸发酵生产的育种思路及发酵条件优化策略》[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3,23(1):17~21[27]赵丽丽,陈宁,熊明勇,张克旭《利用神经网络对L—缬氨酸发酵建模》[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3,22(2):44~47[28]伍时华,李军生,余炜,陈宁,张克旭《发酵液L-亮氨酸的定量测定方法研究——纸色谱-薄层扫描测定法》[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3,14(3):1~4等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是核心期刊吗

不是哟,只有部分学报是核心期刊

发稿简单的理解就是发某篇文章在某个地方,在近几年这种事情还是比较多的,就像我们公司以前也没注重这方面,只知道竞价,信息流等,但短时间还好,时间长了有点伤不起啊,所以在去年开始我们也是不定时的发文,但市场上发稿的也比较多,也是做了不少的对比,结合实际情况让锦随推发的,目前首页还有相关信息。

一般211大学学报都是核心期刊,部分985大学学报是EI,差一些的大学学报什么也不是。具体去杂志社官网查询即可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建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天津市唯一一个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与中科院等单位共建“工业酶”、“制浆造纸”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建有5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1个天津市工程实验室,4个天津市工程中心,1个天津市协同创新中心和1个天津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国家工程实验室:代谢控制发酵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食品营养与安全、工业发酵微生物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食品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天津市食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制浆造纸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海洋资源与化学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轻工与食品工程机械装备集成设计与在线监控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工程实验室:天津市氨基酸高效绿色制造工程实验室 天津市工程中心:天津市食品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海洋化工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食品加工过程控制与安全技术工程中心、微生物代谢与发酵工程控制技术工程中心 天津市协同创新中心:天津食品安全低碳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天津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战略研究中心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近年来连续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7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5项,其中“农药西维因人工抗原和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专利首获2014年天津市专利金奖。 2012年,“食品安全危害因子可视化快速检测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十一五以来,学校先后主持或参加承担国家“十二五” 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520余项,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200多篇,获得国家专利120余项,获得省部级各类科技奖励70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 2014年,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5项,其中王硕教授、周桓教授承担的两项课题获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新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肖冬光教授参与完成的“高耐性酵母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张泽生教授参与完成的“辣椒天然产物高值化提取分离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王昌禄教授参与完成的“非耕地工业油料植物高产新品种选育及高值化利用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李喜宏教授获得2014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唐娜教授获得2014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专业领域Ⅰ区或Ⅱ区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75篇,比2013年增加33篇;《推进中国食品安全多元治理的对策建议》入选《高校智库专刊》,并上报中共中央办公厅及国务院办公厅等有关部门参阅。 馆藏资源 据2015年12月学校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由河西校区图书馆和泰达中校区图书馆、泰达西校区图书馆三部分组成。全馆藏书227万余册,每年订阅中外文现期报刊近2000种,藏书中以制浆造纸、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科为重点,其次为海洋及材料化工、机械电子及自动化、经济、管理、外国语、法政、艺术等专业、学科。制浆造纸及食品、生物技术与工程类的外文期刊收藏较全。1989年进行部际文献资源调查,确定该馆造纸和食品两个专业、学科的文献收藏具有研究级水平。 学术期刊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创刊于1986年,其前身是《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更名为《天津科技大学学报》。主要刊登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机械及自动化、海洋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理论及应用的研究论文、研究报告。该刊被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编辑委员会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且是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生物学文摘》等多家文摘的期刊源。《中国期刊网》(CNKI)、《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全文收录,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RCCSE中国核心(扩展版)学术期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