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先通知作者,再发表。短篇小说投稿杂志的话,一个月后小说才会出现在当期的杂志上,上杂志后两个月左右可以拿到稿费。如果不过稿的话,一审都没通过的,编辑一般不会通知,如果是终审没过的,编辑会通知。过一次稿通知一次,负责的编辑都是这样。
面试形式:结构化面试,大多伴随追问。从题目形式来看,包括演讲、个性化追问、带有专业性的活动组织和突发情况处理;从题目内容来看,考查外交热点知识、国内外时事热点问题、以及考生所学专业背景知识。需要掌握演讲、沟通等技巧,并了解外交部基本知识。面试题量:每天2套题,每套6-8道题目。面试时间:25分钟左右。考查方式:一般采用听题的方式。演讲场外看题,准备10分钟,场内直接演讲。
2019国家公务员面试即将来临,考生们此时要对国考面试的命题特点及规律进行全面把握,题名教育专家在此将结构化面试的各类题型规律进行总结,希望助力考生面试备考。(一)时政热点类问题在2018国家公务员面试中,时政热点类问题仍然是每个部门的必考题型。时政热点类试题呈现出取材范围广、时效性强等特点。该类试题以社会现象类问题为主,以政策理解类问题为辅,在铁路公安系统、海事局等部门面试中,时政热点类问题也会选择与部门工作相关的热点话题。例题:某地政府为了方便群众办事,把政府的围墙拆了。但拆除后,群众在进入大院和进入楼门时还要进行两次登记,依然不是很方便。对于这种现象你怎么看?【题名解读】在公务员面试中,统考部门和自主命题部门选取的时政热点类问题的命题素材是不同的。统考部门选取的主要是全国性的社会现象、热点事件和大政方针政策,自主命题部门除了选取上述素材外,还会选取本系统内部的热点事件和方针政策,从而更加全面地考查考生与所报考职位的匹配度。所以,考生备考时既要多浏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新闻事件和重大方针政策,又要根据自身所报考的岗位,了解本系统内部的热点事件和方针政策,并通过新华网、人民网等全国性的网站,了解相关的主流评论和政府方面的回应,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增加知识储备。(二)哲理思辨类问题哲理思辨类问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命题素材一般包含四类形式:名言俗语类、哲理故事类、原理效应类及观点类。就具体考查频率来说,国考中观点类问题多出现在2018年的国家公务员海关系统、中央党群及国家行政机关、海事局等部门的面试中;而在各省省考面试中各类题型均会出现,名言俗语类、观点类多有所涉及,哲理故事类次之,原理效应类最少。例题: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干部要到基层一线去锻炼。有人认为基层一线条件艰苦,而且机会少;也有人认为,基层一线是年轻干部奋斗的春天。对此,你怎么看?【题名解读】通过观察上述例题我们可以发现,哲理思辨类问题在注重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对考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特别体现在对观点类问题的考查上,考生既要分析出题目中给出的观点各自的利弊,同时又要综合阐述自己客观中肯的观点。因此,考生想要作答好哲理思辨类问题,除了要多积累相关的领导人重要讲话、时下流行的思想观点,还要注重从多方面了解公务员的工作性质,让自己在面试考试中有话可说、话中有理。(三)组织活动类问题组织活动类问题重点考查考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国考及省考面试中都是常见题型。此类题型的考查特点是涉及活动类型多样,个别题目与系统内部或是岗位工作职能密切相关。同时,此类问题提问方式灵活多变,或是从总体上让考生回答“如何做”,或是从细节着手,让考生说明“重点做好哪些工作”或“如何保证活动的有效性”。例题:部分船企和船员存在对问题的谎报和瞒报现象。海事局为了扩大群众的投诉渠道,真正地为群众解决实际的问题,领导准备以有奖举报的方式来鼓励举报行为,并要求你做一项关于鼓励举报的宣传活动。你要重点注意哪些问题?你会如何组织宣传工作?【题名解读】在2018年国家公务员面试中,对于组织活动类问题的考查,既有从总体流程进行考查的题目,也有从细节处重点考查的题目,且就出题频率来说,后者居多。在此提醒各位考生,在备考组织活动类问题时,既要做到从整体流程维度明确活动组织过程,也要能够在具体细节处做好说明。同时,对于具有部门职能特色的组织活动类问题,考生还要能够结合岗位特色进行组织安排,既在作答中体现出自己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也要表现出自己的专业性。(四)情境处理类问题情境处理类问题,重点考查考生的应变能力,也是结构化面试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题型之一。综合近几年面试真题我们发现此类试题在重点考查考生应变能力的同时,也会综合考查考生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个别部门还会结合部门特色、岗位职能等对考生进行包含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在内的综合性考查。例题:你是海事局的事故调查专家,你参加的业务培训班还有三天就要考核,通过考核你就能提干。你单位打电话说有紧急任务,让你回去参加事故调查,你怎么办?【题名解读】在上述情境处理类问题中,设置的场景多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且情况突发,具有一定复杂性和紧迫性,为了有效解决题目中的危急状况,需要考生具备较好的应变能力、与群众能够有效沟通的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因此,考生在作答情境处理类问题时,首先要做到审清题意,弄明白题目中涉及的问题主体,需要处理的紧急情况是属于工作危机还是公共危机,如果属于工作危机,要进一步分析属于工作危机处理的哪一具体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题型的答题思路和题目情境,给出有针对性的答案。(五)材料题通过观察近三年的公务员面试真题,我们发现,材料题的出现频率逐渐增多,成为近年来出入境检疫检验、统计局、中央党群及国家行政机关等单位的必考题型。从各系统的考查情况来看,大材料题和微材料题是材料题的主要呈现形式,其中大材料题往往采用“一拖×”的形式,通过设置3~5道题目,测评考生各方面的素质能力;而微材料题往往通过设置一定的工作场景、对话片段等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等综合能力。【题名解读】大材料题的形式变化不大,但是需要考生有比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从材料中找出自己需要的内容。而微材料题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六)反驳题反驳题是2018年出现的新题型,从出题形式来看,大多数反驳题会先给考生提供若干观点和相关论据,再要求考生对这些观点进行反驳,从目前已出的题目来看,多为三个互相关联的观点。从能力考查角度来看,反驳题重点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考试时一般会给出三个观点要求考生一一进行反驳,考生的任务量更重,思考时间更紧迫。因此,相比传统的题目更能考查出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的高低,而且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模板化的答题思路。【题名解读】反驳题之所以能够得到公考命题人的青睐,源于其在考查考生能力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反驳题在2018年公考中的出现,反映了命题人的新思路,它极有可能成为日后公考面试的“常客”。因此,对于有志成为公务人员的考生来说,务必要重视反驳题这一新题型,及时复习,做好万全准备。(七)言语表达类问题言语表达类问题重点考查考生的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在近几年的公务员面试中出现频率不断提升,很多部门的面试中都采用了此类题型,并具有一定的部门特色,如外交部的面试真题中经常会出现一道演讲题,而其他部门则偏重在面试中设置情景模拟对话题。考生在作答此类问题时,既要注意运用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拉近与模拟对象的关系,将模拟对象带入情境,同时又要注意表达的情感化和口语化。(八)人际处理类问题人际处理类问题重点考查考生的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同时兼顾考查考生的应变能力。分析近几年的面试真题我们发现,人际处理类问题在设置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题目设置情境多与工作场景相关,偶尔涉及生活场景;二是人际矛盾主体多是领导、同事、群众、亲友等;三是综合考查考生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九)人岗匹配类问题人岗匹配类问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在近几年的面试真题中,人岗匹配类问题出现频率较低,除外交部、银监会(2018)等部门会直接命题考查考生的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之外,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间接考查的形式对考生的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进行考查。例题1:你为什么不去企业,而选择报考外交部呢?例题2:银行做什么能促进环境保护?【题名解读】在上述两道例题中,第一题就是直接考查考生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的人岗匹配类问题,考生在作答时既要说明自己对外交部工作的了解情况,又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说明自己具有符合外交部工作要求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以体现自己与报考职位的高度契合。第二题既重点考查了考生的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也考查了考生对环保这一时政热点的了解程度。因此,对于此类间接考查考生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的题目,考生只有既答出对题目本身的理解,又深入分析其背后隐藏的问题,才能答好此类问题。(十)特殊形式类问题国家公务员面试中的特殊形式类问题主要包括视频题和漫画题。视频题主要出现在铁路公安系统的面试中,之前常用于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从事警察行业的侦查能力与案件分析判断能力,应变能力,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等等;而在2016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面试真题中也曾出现过与该部门工作相关的视频题。相较于视频题,同样是特殊形式类问题的漫画题的出现频率较高,采用部门较多,如税务系统、中央党群及国家行政系统。
通常来说都是在入职之前进行背景调查,调查完成并做好登记以后,看是否和之前的面试沟通中的情况一致,然后才会发offer。希望你入职成功!
大部分是在入职之前进行背景调查,前面业务面试觉得合适才会发起背调,确认背调结果无异议,符合招聘要求才会发offer入职。部分企业可能会入职后再进行背调,可能因为对岗位的需求比较急迫,只能先入职再背调。但是不管是哪种方式,都不能在简历中注水造假,不然被背调出来,都会丢失工作机会。
背景调查开展的时间大致有以下几种:1、面试通过后,发offer之前2、发offer之后3、入职后哪个时间段开展背景调查会更好?是第一种——发offer前。开展背景调查的真实意义是为了规避雇佣风险,那么是在录用候选人之前将风险规避。当然也有企业考虑到候选人的心理感受,会在发出offer之前口头通知背景调查,然后在发出offer的同时发送背调授权。(请记住,没有授权的背景调查是不合规的)至于入职后再背调,企业承受的风险可能会比其他两个时间的要大。万一核查到候选人不实的信息,入职后再接解除劳动合同,就难免造成企业损失。其中还有一种入职后背调,是在候选人未离职状态,先对其开展基础信息核查,阶段性核查结果后,待入职新公司,就进行第二段背景调查。这样会尽量降低风险。
一般情况下,背景调查会在发出offer之后,入职之前进行。这样主要是企业为了避免入职后发现候选人不匹配岗位。难免会出现人力成本的浪费但也有针对未离职人员的背景调查,采用阶段性背景调查,在职的情况下,前期主要是基础信息的核查,以免造成候选人与前雇主的尴尬。等到离职后进入新企业,进行后续的信息调查。
文整是排版的。校对是对已经排好版的文稿对照原稿去审查订错误。(这样说,反而比“校对”两字更难理解了吧)顺便说两句:一、你说的文尾叫版记。二、按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GB/T9704—1999),版记中一般不记录文整、校对。当然,这只是一个推荐标准,具体视发文机关要求和文件内容定。
我们可以从排版与校对的定义来进行区分: 排版,是指将文字、图片、图形等可视化信息元素在版面布局上调整位置、大小,是使版面布局条理化的过程。按照稿本把铅字、图版等排在一起拼成书报的版子,以供印刷。 校对(Text-proofing),古代称之为“校勘”或“校雠”,是出版编辑过程里的一个必须工序,主要工作是按照原稿去审查订正排印或缮写的错误。“校对”也可以是从事这个工序的人员“校对员”(Proofreader)的中文简称。 所以说,校对针对的是内容的准确性,排版针对的是样式的准确与美观。
需要。在材料导报审批时,每审一次都需要交审稿费,如果审稿不通过,在修改后还需要再交一次审稿费让报社审稿,直到材料导报通过审稿为止。
交了审稿费不一定就是发表。不是还要审稿吗。一些理工科杂志一般都要交审稿费,主要是有些稿子需要聘请外审专家来审。所以这也是正常的一种情况。不过,100块钱的审稿费真的有些多。。
今天遇到一位因长期不交版面费而被撤稿的医生,心中感慨万千,在这之前也有很多医生通过我公司发表了文章,但是因为没有及时缴纳版面费,而导致延期发表,有些医生会问我通知书已经拿到了头出刊前交了版面费不就可以了吗?不是这样的,很多杂志排版都会多排出七八个月份的来,下通知后如期缴纳版面费后编辑就会安排排版,如没有交版面费就没有确定版面,那么编辑自然会将文章延迟到你交了版面费后再将文章进行排版,那个时候就不知道要排到什么时间了,也许会是8个月以后,如长时间没有交版面费就会被视为自动弃权,放弃文章的发表,自然就会被杂志社撤稿。所以在此提醒各位医生,在收到录用通知书后一定要尽快向杂志社缴纳版面费确定版面,否则后患无穷。
不一定,主要看投稿刊物如何规定。 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大部分刊物都有版面费或者审稿费,具体交费要求也基本上是一样的。有审稿费的一般都是要求与稿件一块邮寄到编辑部的,否则不予审稿;版面费也基本上是在终审确定录用或者小修即可录用的情况下,通知作者缴纳费用的。 第二、也有不少刊物不收版面费或者审稿费。这些刊物一般治学严谨或者有国家相关基金支持,看重的是稿件或者科研成果的质量。万维书刊网上截止目前已收录有540家不收版面费的刊物,在网站首页的按钮“无版面费”就是;或者直接在站内搜“版面费”也可以找出来,因为他们在这样的刊物刊名上标注了“不收版面费”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