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九江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发布时间:

九江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我讲一个国内的我国古典文学大师叶嘉莹先生在诗歌方面很有权威性,她有一套中华书局(这个出版社也是全国最权威的文学类的出版社了)出版的“迦陵说诗”的书,其中有一本忘了叫啥名字了,不过封面上就有陶渊明的名字的,我们做陶渊明的论文也有参考那个,还有那套书上的另几本里也有几章专门论及陶渊明。叶嘉莹的书写得非常深入浅出,即使小学生也可以轻松地看下来,完全不像有些所谓专家一样说些艰深的话让人云里雾里。你甚至可以把它当小说看,但是又真的能从中摘取出很多观点和新知识,真的非常容易看下来,我觉得这在需要大量阅读资料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强烈推荐你看叶嘉莹的书。

这些报纸不要随便订,都是搞钱的,可以自己去找些有兴趣的看看

闽江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期刊图像资料着作--《共和国期刊60年》在京面世,《闽江学院学报》和“闽文化研究”栏目光荣地载入了该史册《共和国期刊60年》是以1949-2009年新中国期刊发展为主题的图文并茂的“传记”图书,全书以年系事、以事系刊、以类相从,将新中国60年期刊史划分为7个时期,全面反映了期间的重要期刊事件、重要期刊。全书大16开,420页,收图1342幅,约20万字。该书收录全国高校学报条目仅70家,福建省仅有厦门大学学报和闽江学院学报2家入选(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学报亦才11家入选),我校学报能够入选殊属不易。

闽江学院学报主要刊登政治、经济、法律、哲学、历史、宗教、文学、语言、艺术和教育等学科领域有新意、有理论深度的学术研究论文。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学校建设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640人,兼职教师17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20余人,博士、硕士220余人,“双师型”教师286人。 聘有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00余名知名学者、博导为客座教授;聘请有7名外籍专家常年在校任教。 学校建有集摄录编为一体的电化教学中心,同时装备有7个多功能大教室,供开展电化教学使用,对全校师范生开设了电化教学课程,课时分布为理论课54学时,实践课20学时。学校在2000年又自己设计规划建成了内部传输速度为1000兆的以太网,并联入了中国教育科研网,拥有8个C类地址,现有数千台计算机联网,可以满足全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需要。学校积极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人文社科领域特别是以武当文化、汉水文化为主的地方文化研究中有较大优势和特色。学校科研工作与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保护、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十堰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战略相结合,研究成果丰硕,在推介武当文化、车城十堰、丹江水资源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2010年以来,公开发表论文2170篇,其中被SCI、EI、CPCI收录76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02部,研究成果获省、市政府奖励69项,获国家、省、市(厅)级立项教科研课题109项,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成果鉴定4项,授权专利10项;创刊于1980年底的《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已出版发行150多期,先后被评为“全国高职高专学报核心期刊”、“全国高职高专十佳学报”、“湖北省优秀期刊”。获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研成果三等奖4项,十堰市科研成果奖72项。现有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汉水文化研究基地),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十堰市科技创新团队(珍稀药用植物繁育创新团队)等研究机构。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那怎么样写论文并且还能得高分呢,第一点你需要明白,写好论文可是需要论文查重的,一篇高分论文必然是需要原创的才行。当然这还不够,观点明确+批判性思考+论述充分+结构流畅+避免抄袭+格式标准,这些才是构成一篇高分论文的主要因素。也因此,如何能在整个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兼顾这些方面就是我们所要去思考的重要问题。但其实总结起来无非是丰富有效的阅读 + 形成创造性观点 + 批判性评价+ 强有力的分析论述 + 确保结构清晰。前期准备:(1)有效阅读: 拓展性阅读,注重阅读质量。先理解了,再开始写作。学会利用好目录、摘要和引言,总结作者核心观点,梳理论证思路和结构,深度挖掘有用信息。(2)分析论题: 通过分析论题可以确定你的论述方向,确定关键术语及其定义,使内容保持连贯和一致。质疑问题可以帮助你阐明定义和发展观点。论文撰写:(1)充分论述: 强有力的论述是一篇好论文的基础也是核心。你需要充分说明这个说法正确的原因。(2)结构清晰:导言需清晰地呈现你所要探讨的问题和观点,主体主要基于Point、Evidence、Explain来进行。结论只需要做到重述你的论点即可。到此为止,基本上一篇好的论文就算完成了,但这里并没有结束。反复修改,精炼定稿之后才算得上高分论文,当然千万不要忘了严格按论文格式写作哦,现在清楚怎么样写论文了吧。

长江师范学院位于长江与乌江交汇处,素有“乌江门户”、“千里乌江第一城”之称的重庆市涪陵区,是重庆市“一圈两翼”战略支点上唯一一所本科院校。  学校是一所重庆市属普通本科院校,2001年由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成立于1931年的涪陵县立乡村师范学校)和涪陵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涪陵师范学院,2006年9月,由涪陵师范学院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

《中国在梁庄》,《外省笔记:20世纪河南文学》,《灵光的消逝:当代文学叙事美学的嬗变》《巫婆的红筷子——作家与文学博士对话录》,《出梁庄记》 《梁 庄》,《人民文学》2010年9期,《新华文摘》2010年23期转载。《丁帆:“美学-历史”批评及其启蒙性》,《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1期。《“中国生活”与“中国心灵”的探索者——读〈一句顶一万句〉》,《扬子江评论》2010第1期。《程光炜:知识—社会型批评及其历史意识》,《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3期。《“玩笑”和“嬉闹”背后的中国镜像》,《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6期。《有温度的文学批评》,《南方文坛》2009年2期。《理性乌托邦与中产阶级化审美——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的整体思想考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1期。《世俗主义时代的狂人们》,《粤海风》2009年1期。《小城镇叙事、泛意识形态化及其不及物性——对七十年代出生作家的美学考察》,《山花》2009年4期。《“狂欢”话语考——大众文化的兴起与九十年代文学的发生》,《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5期。《九十年代的难度——梁鸿、李洱对话录》,《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5期。《愤怒的颓废强大的虚无》,《名作欣赏》2009年第5期。《暧昧的“民间”:断裂问卷与九十年代文学的转向——9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之一》,《文艺争鸣》2009年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第9期转载。《王小波之死》,《文艺争鸣》2009年10期。《对“常识”的必要反对——当代文学“历史意识”的匮乏与美学误区》,《南方文坛》2009年6期。《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南方文坛》2009年6期。《那荒凉而温馨的“圆形盆地”——周大新论》,《中国作家》,2009年21期。《“外省”意义下的20世纪河南文学》,《新国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版。《北京文学史》,五万字,燕山出版社,2008年版,五万字。《大众文化视野中的学术与知识分子》(对话),《渤海大学学报》2008年1期。《女性书写中男性角色的转换与象征——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与困境》,《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期。《“日常生活”的诗学命名与建构》,《渤海大学学报》2008年3期。《虚无与怀疑语境下的小说之变——李洱、梁鸿对话录》,《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3期。《悖离与游移:河南新文学的发生》,《渤海大学学报》2008年5期。《理性乌托邦与中产阶级化审美——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的整体思想考察》,《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1期转载。《新华文摘》论点摘编。获当代作家评论奖。《“灵光”消逝后的乡村叙事——从〈石榴树上结樱桃〉看当代乡土美学的裂变》,《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5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2008年11期。选入林建法主编《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8年文学批评》,春风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百科全书式叙事——李洱、梁鸿对话录》,《西部·华语文学》2008年2期。《让“底层”远离文学》,《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4期。《现实的超越与回归——论〈丁庄梦〉兼谈乡土小说审美精神的困境》,《平顶山师专学报》2008年6期。《知识分子的民间之痛与庙堂之痒——读〈风雅颂〉》,《文艺争鸣》2008年10期。《通往“底层”之路——对“底层写作”概念与批评倾向的反思》,《上海文学》2008年12期。《当代作家评论》转载。《从“声色气味”说起——北方、南方与川地文学》,《红岩》,2008年2期。《温暖有多暖——从〈推拿〉谈一种写作美学》,《扬子江评论》2008年6期,《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3期转载。《当代文学往何处去——对“重返现实主义”的再思考》,《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年1期。《外省:一个新的地域文学研究的理论视野——以20世纪河南文学为个案》,《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2期。《断裂的意义与代价——论〈磅、盎司和肉〉》,《莽原》2007年1期。《从“外省”到“中心”的边缘——延安文艺思想与1940-1970年代的河南文学》,《文艺争鸣》2007年6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全文转载。《乡土中国象征诗学的转换与超越——重读〈日光流年〉》,《南方文坛》2007年5期。《新的小说诗学的建构——李洱论》,《山花》2007年6期。《妥协的方言与沉默的世界——论阎连科小说兼谈一种写作精神》,《扬子江评论》2007年6期。《虚无与怀疑语境下的小说之变》,《上海文学》2007年12期。《阎连科长篇小说的叙事模式与美学策略——兼谈乡土文学的“现实主义”之争》,《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5期。《恢复对“中国”的爱——论当代文学批判主义历史观的简单化倾向》,《当代文坛》2007年6期。《当代文学视野中的“村庄”困境——阎连科、莫言、李锐的小说世界谈起》,《文艺争鸣》2006年5期,被收入《中国论文双年选(2005-2006)》。《王安忆的“布尔乔亚”——谈〈长恨歌〉女性空间叙事的隐喻》,《百花洲》2006年2期。《妥协的方言与沉默的世界——论〈受活〉兼谈一种语言精神》,《文化与中国》2006年第4辑。《韩剧:日常生活的诗性建构》,《理论与创作》2005年6期。《悲天悯人的“撒旦”》,《莽原》2005年3期《庆典、神话、暴力及其它》,《南方文坛》2005年4期。《论当代文艺的外省意识》,《文艺争鸣》2004年4期。《所谓“中原突破”——当代河南作家批判分析》,《文艺争鸣》2004年2期。《革命浪漫主义的怕和爱》,《上海文学》2004年7期。《试论刘震云小说的思维背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阎连科小说创作论》,《解放军文艺学院学报》2004年3期。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浙江万里学院共有1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2个中央财政资助实验室、2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4个宁波市重点实验室、4个浙江省创新团队。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临港现代服务业与创意文化研究中心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水产种质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宁波市重点实验室:宁波市农产品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宁波市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重点实验室、宁波市数字信号处理(DSP)重点实验室、宁波市微生物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2016年,浙江万里学院共获得浙江省公益技术应用研究计划立项9项 。2015年,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其中一般项目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3项;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项 ;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3项 ;获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2014年,获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立项5项,其中重点课题2项,年度课题2项,不资助课题1项;浙江省社科联社科普及课题立项3项。 馆藏资源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浙江万里学院图书馆共有藏书190余万册,收藏近3千种中外文现刊。 据2016年1月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浙江万里学院图书馆由文献信息中心中心馆、钱湖馆、回龙馆三个独立馆舍组成,购买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文、人大复印等资料数据库。 学术期刊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是由浙江省教育厅主管、浙江万里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中文学术期,创刊于1988年,原名《浙江农村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学报》(季刊),1998年10月公开出版发行,1999年更名为《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3年7月由季刊改为双月刊。该学报设有“甬商研究”、“经营之道”、“经济案例剖析”、“热点问题透视”、“海洋经济与环境研究”、“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哲学·社会”、“语言·文学·文化”、“传媒·信息”、“艺术·创意·设计”、“应用科技”、“高教研究”等栏目;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荣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浙江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科技期刊“编辑质量进步奖”。

主要科研成果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认知语料库语言学视阈下的英汉话语隐喻对比研究” (项目批准号:14BYY005)。 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商务话语中的隐喻研究: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 (2013年6月)。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商务话语的批评隐喻分析:基于语料库方法”(项目批准号:12YJC740092)。 参与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商务人才外语沟通能力的语言学理论基础研究”,并主持子项目“商务语用学”( 项目批准号:14WYA006)。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技能习得理论的反馈有效性调节机制研究” (2014年)。 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面向中国学生的英语动词语法错误自动检查研究” (项目批准号:14YJC740006)。 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当代商务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A740029)(2010年)。 主持对外经贸大学教务处项目“综合英语类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2014年)。 主持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院项目“《认知语言学》课程建设”(2009年)。 主持对外经贸大学教务处项目“英语专业保送生班《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研究” (2009年)。 主持对外经贸大学科研处项目“转喻的认知语用研究”(2008年)。 主持国家基础教育试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2006—2007年度立项课题《中学生语用能力学习研究》。 论文: Metaphor use in Chinese and US corporate mission statements: A cognitive sociolinguistic approach,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14 (1) Book review: Researching Discourse in Business G Discourse Studies, 2014 (2) Book review: A Method for Linguistic Metaphor I Metaphor and Symbol, 2014 (1) 基于隐喻使用的《商务英语综合教程》评估,《外语界》,2013年第4期。 “如果”独立条件句:基于心理空间—转喻推理模型,《外语教学》,2013年第4期。 美国情报机构的隐喻研究评述,《情报杂志》,2013年第8期。 OECD教育公平政策的话语分析,《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第4期。 Book review: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Cognitive S Discourse Studies, 2012 (5) 基于语料库工具Wmatrix的隐喻研究,《外语教学》,2012年第3期。 基于语料库方法的隐喻使用研究:以中美媒体甲流新闻为例, 《外语学刊》,2012 年第1期。 Book review: Metaphor Analysis: Research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H Discourse Studies, 2011 (4) Book review: Researching and Applying Metaphor in the Real W Metaphor and the Social World, 2011 (2) Towards Business Pragmatics, Asian ESP Journal, 2011 (1) 教育公平话语的积极隐喻分析,《华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3期。 人名专有名词的转喻研究,《商务外语研究》,2011年第2期。 转喻的原型观,《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 年第3期。 语用学与认知语言学的互补性,《21世纪报教学周刊》2007年12月 序言与礼貌策略,《语文学刊》2007年第8期。 “in”与“里”的容器图式解释,《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误解与言语行为转喻,《外语教学》2007年第2期。 从中学英语公开课的利弊看其评价标准的转变,《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年第2期。 《红楼梦》中请求语的分析,《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6年第3期。 分步骤实施阅读 高效率习得语言,《21世纪报教学周刊》2006年8月。 《语言学新解》评介,《外语与翻译》2006年第1期。 互动式话语中的偏离式连贯与误解,《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 偏离式连贯、连贯、误解,《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改革高级英语教学 提高语言综合技能,《21世纪报教学周刊》2005年5月。 误解与连贯,《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也谈刻意误解,《外语研究》2005年第2期。 《熟语及其理解的认知语义学研究》评介,《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第8期。 致使结构的认知分析,《外国语》2002年第4期。 语用失误研究在中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3期。 《语言和语言学的认知探索》评介,《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2期。 礼貌的得体性,《外语教学》2002年第1期。 翻译中的认知联系,《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第1期。 “The+名词”结构的认知分析,《外语学刊》2002年第1期。 从认知角度看语用失误,《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认知语言学概论》评介,《外语与翻译》2001年第4期。 心理空间理论与翻译,《上海科技翻译》2001年第4期。 专著: 《隐喻与话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 《语用和认知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误解的认知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 参编专著与教材: 《科技英语阅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语言交际研究与应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英美戏剧》,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美国小说》,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英诗助读》,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译著: 蟹(英译汉),《外国文学》,2001年第4期(收入陈思和主编《2001年中国最佳翻译文学》,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 美国梦(英译汉),《外国文学》,2001年第4期。(收入李德恩、马文香主编《后现代主义文学导读》,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 湖边(英译汉),《大洋洲文学》,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 获奖: 《语用和认知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获2008年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语用和认知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获2009年对外经贸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优秀成果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