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山西大学学报主编是谁

发布时间:

山西大学学报主编是谁

男,中共党员,湖南衡东人 ,大学本科文化,教授职称,硕士生导师。湖南商学院教学名师。武汉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全国王维研究会理事,省古典文学学会、省屈原学会常务理事 。 科研成就突出,长期从事古代文学、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等方面研究工作,主持省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四项,省教育厅教改课题三项,重点课题一项,在《光明日报》、《文艺报》、《山西大学学报》、《中国文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部,散文随笔集2部。主编教材2部,与他人合著合编著作、教材5部。多篇论文为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主编教材1部,与他人合著合编著作教材6种。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课程1项,省教育厅教改课题3项,省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课题1项。曾获省优秀社科奖1次,省教育厅教改奖2次,衡阳市优秀社科奖4次,衡阳市首届优秀社科专家,商学院教学名师。其研究成果为国内许多专家肯定、赞赏,尤其是对“中医文化与古典文学”的系统研究,把传统的中医理论与古典文学结合起来,探索医学、文学这二者交融的文化背景与发展轨迹,开创了古典文学研究新的领域,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被许多专家誉为“有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 ”。

山西大学学报主编

姜剑云 ,1960 年生,江苏东台人,笔名吉云 1980 年中文专科毕业(盐城师专),1992 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山西大学),2001 年获文学博士学位(河北大学),2003 年获“优秀博士后”荣誉称号(南开大学)。现为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河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后)导师。2007年任河北大学工商学院人文学部主任,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兼职教授,中国九三学社社员,国家社科基金成果通讯鉴定专家。 1.国家古籍整理规划重点项目《全辽金诗》,编委,完成。2.全国高校古委会基金项目《陆机集笺注》,主持人,2001年立项。3.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宗教与文学关系研究》,主持人,2002年立项。4.河北大学重点项目《谢灵运新探与解读》,主持人,2003年立项。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谢灵运新探与解读》,主持人,2004年立项。 在《文学评论》、《光明日报》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在中华书局、东方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3 部。1 .《才子佳人小说 与〈 红楼梦 〉的 真善美比较》,《山西大学学报》(太原) 1991 年第 4 期。2 .《令狐楚作品传流及散佚考述》,《晋阳学刊》(太原) 1992 年第 2 期。3 .《令狐楚生卒与里籍考》,《文学遗产》(北京) 1996 年第 4 期。荣获山西省教委人文社科优秀论文一等奖。4 .《金源“后怪奇诗派”引论》,《山西大学学报》(太原) 1997 年第 4 期。学术影响:〈 1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北京) 1998 年第 1 期全文转载。〈 2 〉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辽金元文学研究》全文收录。〈 3 〉荣获山西省社科联“百部(篇)工程”优秀成果奖。5 .《高考作文判卷亟须改进》,《光明日报》(北京) 1998 年 5 月 27 日。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全文收录。6 .《观照讽刺艺术 索解西游主题》,《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太原) 1999 年第 2 期。7 .《令狐楚年谱简编》,《山西大学学报》(太原) 1999 年第 3 期。8 .《马定国仕履与交游考论》,《河北大学学报》(保定) 1999 年第 4 期。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辽金元文学研究》全文收录。9 .《庄子美 在“ 无 为” 思想之阐释与评价》,《山西大学师院学报》(太原) 2000 年第 1 期。10 .《怎样鉴赏诗词曲赋》,见詹福瑞主编《大学语文》,河北大学出版社(保定) 2000 年版。11 .《陆机研究综述》,《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 19 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 2001 年版。12 .《“三张”父名问题新解》,《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太原) 2001 年第 1 期。13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著述考》,《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合肥) 2001 年第 2 期。14 .《唐代怪奇诗派衰变探微》,《河北大学学报》(保定) 2001 年第 3 期。15 .《论中唐雅正诗派》,《文学评论》(北京) 2001 年“青年学者专号”。16 .《论张华人生道路与人格精神》,《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太原) 2002 年第 1 期。17 .《论潘尼人生道路与人格精神》,《江西财经大学学报》(南昌) 2002 年第 2 期18 .《论太康文学情多气少的主题取向》,《河北大学学报》(保定) 2002 年第 3 期19 .《论潘岳人生道路与人格精神》,《漳州师范学院学报》(漳州) 2002 年第 3 期20 .《论傅玄人生道路与人格精神》,《殷都学刊》(安阳) 2002 年第 4 期。21 .《论陆云“文贵清省”的创作思想》,《上海师范大学学报》(上海) 2002 年第 4 期22 .《论傅 玄“ 引其源而广 之” 的文体风格观念 》,《 文艺理论研究 》( 上海) 2002 年第 5 期。23 .《论张协人生道路与人格精神》,《山西大学学报》(太原) 2002 年第 6 期。24 .《〈三都赋〉撰年疑案新断》,《北京大学学报》(北京) 2002 年第 6 期。学术影响:〈 1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北京) 2003 年第 4 期全文转载。〈 2 〉中国文史出版社(北京)《辞赋研究论文集》(第五届国际辞赋研讨会)全文收录25 .《论左思“美物者贵依其本”的品物征实主张》,《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上海)第 20 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 2002 年版。26 .《论太康文学袭故弥新的体裁范型》,《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沈阳) 2003 年第 1 期。学术影响:《论太康文学袭故弥新的体裁范型 》( 摘要 ),《 北京大学学报 》( 北京 ) 2003 年 第 3 期27 .《论中唐通俗诗派》,《太原师范学院学报》(太原) 2003 年第 1 期。28 .《陆机入洛疑案新断》,《洛阳大学学报》(洛阳) 2003 年第 1 期。29 .《论完颜璹创作中的佛禅意蕴》,《河北大学学报》(保定) 2003 年第 2 期。30 .《〈文赋〉撰年疑案新断》,《中国古典文献学》(会议论文集),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澳门), 2003 年版。31 .《唐代怪奇诗派之衰变探微》(增订稿),见《河汾新论》,山西古籍出版社(太原), 2003 年版。32 .《〈文赋〉撰年疑案新断》,《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天津) 2003 年第 5 期。学术影响:《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北京) 2004 年第 2 期全文转载33 .《论陆机“谢朝花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的文学精神》,《南开学报》(天津) 2003 年第 6 期。34 .《论陆机人生道路与人格精神》,《杭州师范学院学报》(杭州) 2004 年第 2 期35 .《论陆云人生道路与人格精神》,《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报》(西安) 2004 年第 2 期。36 .《“独步一时”的谢灵运书画》,《文史知识》(北京) 2004 年第 10 期。37.《谢灵运与庐山慧远考论》,《太原师范学院学报》38.《谢灵运与钱塘杜明师》,《中国道教》(北京)39.《谢灵运与“涅盘圣”竺道生》,《广州大学学报》

1、《德育传统的当代价值》(17万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2、金林祥、侯怀银等著:《20世纪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反思》,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3、《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研究》(38万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4、主编《高等教育学》(36、4万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师范教育》1984年第2期。2、《论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观》,《教育理论与实践》1987年第1期。3、《中国古代程朱、陆王学派书院的课程设置及其特点》,《山西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4、《对近年来我国生活教育理论研究的前瞻与反思》,《行知研究》1988年第2期。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特征》,《教育科学研究》1988年第4期。6、《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两个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1988年第5期。7、《试论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的特点《为中国教育改革探路》(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8、《对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反思》,《山西大学高教研究》1989年第3期。9、《毛泽东的教育改革观探微》,《山西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10、《当前我国高教课程改革刍议》,《山西高教研究》1990年第4期。11、《文科课程改革初探》,《山西大学高教研究》1991年第2期。12、《高等学校的教材建设浅议》,《山西高教研究》1991年第3期。13、《我国教育研究方法发展趋势预测》,《教育评论》1991年第6期。14、《高师公共必修课教育学教学方法改革浅探》,《山西高教研究》1992年第3期。15、《试论生活教育理论的功能》,《行知研究》1993年第2期。16、《毛泽东的教学改革观探微》,《山西高教研究》1993年第4期。17、《陶行知论教育试验》,《教育科学研究》1994年第1期。18、《试论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上饶师专学报》1994年第2期。19、《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教材改革的方法论原则初探》《中国高教研究》1994年第3期。20、《当代教育理论发展面临的难题》,《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年第4期。21、《我国新时期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的回顾与瞻望》,《教育研究》1994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1994年第9期全文转载。22、《建国后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中国教育科研的回顾与反思》,《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1995年第1期全文转载。23、《山海工学团模式初探》,《教育史研究》1995年第1期。24、《陶行知的全面教育观探微》,《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25、《试论建国后十七年中国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启示》,《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1998年第3期全文转载。26、《论“文革”对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破坏及其教训》,《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27、《建国后十七年中国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历程初探》,《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1998年第10期全文转载。28、《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回顾与思考》,《中国高教研究》1998年第5期。29、《我国新时期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历程初探》,《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4期。30、《建立比较课程论刍议》,《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第10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1998年第12期全文转载。31、《我国新时期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教育研究》1998年第1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1999年第3期全文转载。32、《中国教育学的学术建设初探》,《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第4期。33、《杜威的课程观述评》,《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10期。34、《中国教育学史学科建设初探》,《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2期。35、 《教育学对哲学的接受机制及其内化》,《山西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2002年第1期全文转载。36、《20世纪上半叶教育学在中国引进的回顾与反思》,《教育研究》2001年1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2002年第4期全文转载。37、《20世纪上半叶教育学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初探》,《山西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38、《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建构及特征》,《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39、《关于教育系在综合大学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集美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40、《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科学化思潮述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9期。41、《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者对教育学学科独立性问题的研究》,《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2004年第2期全文转载。42、《让阅读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第2期。44、《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者对教育哲学学科建设的探索》,《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44、《学校品牌的中国气质》,《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45、《教育研究的叙事学转向》,《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2期。46、《高等教育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47、《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及其特征——以20世纪下半叶为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48、《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第11期。49、《山区寄宿制小学发展的现状和方向》,《山西教育》2007年第2期。50、《“社会教育”解读》,《教育学报》2007年第4期。51、《山西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4期。52、《高等教育质量概念探究》,《江苏高教》2007年第5 期。53、《谈大学校训的特征和功能》,《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第13、14期。54、《校企合作:农村贫困地区高中教育发展的新探索》,《人民教育》2007年第20期。55、《21世纪初国外高等教育研究的主题》,《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10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8年第1期全文转载。56、《校风解读》,《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第10期。57、《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10期。58、2005年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递交的论文《20世纪以来中国学者对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建设研究》被编入《高等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59、《社会教育:从边缘走向中心》在《现代教育导报》2007年7月20日发表。60、《20世纪中国学者对课程论学科建设的探索》,《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1期。61、《20世纪中国学者对教育社会学学科建设的探索》,《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3期。6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学者视野下的美国大学公民教育》,《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第6期63、 《20 世纪教育经济学学科建设的本土化探索》,《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64、《教育与幸福的关系—一个亟待重视的教育研究领域》,《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12期。65、 《三十年来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研究:进展和问题》,《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第6期。66、《山西初中教育的分析与对策》,《山西教育》2008年第1期。67、《当教师与专家在教育研究中相遇》,《教育时报》2008年8月6日。68、《学习型社会呼唤社会教育》,《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8期。69、《教育学中国化—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学者的探索》,《教育科学》2008年第6期。《中国社会教育研究的若干问题》,《教育研究》2008年第12期。70、《学术—大学的生命力》,《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1期。

山西大学核心期刊主编是谁

“法律教育的多元化走向”,载于沈四宝、王军主编:《国际化法律人才培养探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4-45页,杨贝为第二作者。 王军:“教学之道在于教会学习”,载于沈四宝、王军主编:《国际化法律人才培养探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1-18页。 “侵权法上损害赔偿的计算标准”,载于《法学》2011年第11期。 “WTO争端解决机制运行情况综述(1995-2010年)”,载于《WTO争端解决年度报告:2009-2010年》,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巴西诉美国陆地棉补贴措施案’述评”,载于《WTO争端解决年度报告:2009-2010年》,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二作者为戴萍。 “比较法语境下的我国侵权责任法第2条”,载于《政法论坛》2011年第5期。 “未成年人过失认定标准比较研究”,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10卷,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295-267页,刘鹏为第二作者。 “经济危机下我国开展反补贴研究的重要意义”,载于《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第11期,第62页,官松为第二作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载于《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第6期(2009年12月),与张文显等共18人共同撰写。 “精神障碍者过失认定标准比较研究”,载于《烟台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2009年10月),第25页,刘鹏为第二作者。 “英国人身伤害之非金钱损失赔偿制度研究”,载于《北方法学》2009年第1期,第19页,第一作者(与刘春梅合作)。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D412《民商法学》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 “对国际化法学培养模式的再思考”,载于《高等教育问题研究》2009年第1期,第48页,第一作者(与杨贝合作)。 “德国侵权法上一般人格权制度及其利益权衡原则”,载于《山西大学学报》,2008年11月,第31卷第6期,第80页,第一作者(与王梦晗合作)。 “德国侵权法上的人身伤害抚慰金制度”,载于《暨南学报》,2008年第6卷,第30卷第6期,第27页,第一作者(与粟撒合作);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D412《民商法学》2009年第3期全文转载。 “论中国立法吸纳外国法方式之演变”,载于王卫国主编:《21世纪中国民法之展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39-445页,第一作者(与高建学合作)。 “侵权法上损害证明的确定性”,载于《政法论坛》2008年第5期(与王秀转合作);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D412《民商法学》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 “过错能否取代违法性”,载于《检察日报》2008年10月9日。 “现代保险体制下机动车方对非机动车方的责任比较研究”载于《环球法律评论》2008年第三期,第一作者(与高英伟合作)。 “欧盟法中的公共政策及其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影响”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9卷,2008年5月,第一作者(与高英伟)。 “英国法上的名誉权保护”,载于《法学杂志》2008年第2期,第一作者(与王轩合作)。 “侵权受害人因侵权而获益的后果”载于《月旦民商法杂志》2007年第12期,第一作者(与沈雨青合作)。 “机动车造成行人损害保险人该承担何种责任”,载于2007年11月26日《法制日报·周末》第3版。 “道路交通法的修改应当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一致”,载于2007年11月11日《法制日报·周末》第2版。 “过失的概念研究”,载于游劝荣主编:《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权益保障研究》(2006年8月中国法学会主办、两岸三地共11家法学组织和法律机构承办“第四届海峡法学论坛”会议论文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218—225页,第一作者(与高建学)。 “欧盟保险法的统一进程”,载于《河北法学》2007年第8期,2007年8月,第一作者,(与沈雨青合作)。 “欧盟合同法律适用制度的演进”,载于《清华法学》(创刊号)2007年5月,第1卷(总第1期),第一作者(与王秀转合作)。 “依法确认民事诉讼主体正确确定案件审理范围”,载于《人民法院报》2007年5月14日,第5版。 “欧盟法对企业合并的规制”,载于《河北法学》2007年第3期,2007年3月,第一作者,第一作者(与谢琳合作)。 “侵权法上‘物的行为’研究”,载于《河北法学》2006年第5期,2006年5月。 “美国公司法的发展演变”,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8卷,2006年10月第一作者。 “大陆法系侵权法上严格责任比较研究”(第二部分),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7卷,2005年3月。 “大陆法系侵权法上严格责任比较研究”(第一部分),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6卷,2004年8月。 “关于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商法的学科设置的思考”(第一作者),载于《山西大学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山西省一级期刊),2004年第4卷第69页。 “国际商法的研究对象”,载于《国际商务》,2004年增刊,第88页。 “在我国试行先例判决制度两个基本问题”,载于《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第13页。 “略论对大陆法和英美法的兼收并蓄”,载于《法制日报》2003年2月27日“理论专刊”。 “美国侵权法上严格责任的原理和适用”,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5卷,2003年6月。 “关于在法学类理论课程中进行‘讨论教学’的设想”,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4卷,2002年4月。 “适用〈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仲裁案例两则述评”,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3卷,2001年5月。 “评我国新合同法上合同转让的原则”,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2卷,2000年8月。 “关于在中国法律教育中进行案例教学的思考”,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1卷,1999年9月。 “Punitive and Compensatory Contract Damag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UCC,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Law”,Loyola Law Review,

1、《朦胧的文学》 北岳文艺出版社 独著 19912、《泽畔悲吟》—— 22 北岳文艺出版社 独著 1994屈原历史峡谷中的永恒回响3、《雅颂新考》 21 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独著 19964、《古朴的文学》 5 北岳文艺出版社 独著 25、《诗经图注》 台湾丽文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独著 86、《从经学到文学》 20 商务印刷馆 独著 67、《诗经百家别解考》 112 山西古籍出版社 独著 2001 128、《图腾神话》与中国传统人生》 33 人民出版社 独著 2002 49、《历代诗经著述考》 28 9 中华书局 独著 5《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资助项目》10、《汉字通用声素研究》 合著 1211、河汾新论 山西古籍出版社 主编 612、《国学概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3、《上党神农氏传说与华夏文明起源》 人民出版社 2008年14、《历代诗经著述考(先秦-元)》 中华书局 200515、《历代诗经著述考(明代)》与贾培俊合著 中华书局 200816、《诗义稽考(全十册)》学苑出版社 200617、《从经学到文学:明代“诗经”学史论》 商务印书馆 200318、《图腾神话与中国传统人生》 人民出版社 200219、《国学名著讲读系列·诗经讲读》 与杨文娟合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20、《上党神农氏传说与华夏文明起源》与柳杨合著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921、《龙的文化解读》与赵瑞锁合著 人民出版社 200922、《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诗经》与李蹊合译 中华书局 2011 2000年发表论文:1、戴君恩的“格法”说与《读风臆评》 中国典籍与文化 独著 2000年2期2、明代《诗经》“汉学”研究论略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 独著 2000年3期3、《诗经胡传》略论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独著 2000年3期4、何楷的《诗》学贡献 晋阳学刊 独著 2000年2期5、杨慎与《诗经》考据学 山西大学学报 独著 2000年1期2001年发表论文:1、论徐启光《诗》学略论 北方论丛(核心期刊) 独著 2001年2期2、《诗经鸟类兴象与上古鸟占巫术》 文艺研究(一B) 独著 2001年3期3、锺惺《诗》学略论 山西大学学报(一B) 独著 2001年5期4、从朱熹到徐常吉——《诗经》文学研究轨迹探寻 西北师大学报 独著 2001年2期2002年发表论文:1、“窈窕”考 中国语文(一A) 独著 2002年2期2、二十世纪文学观念对古代文学研究的利用 文学评论(一A) 独著 2002年2期3、论汉赋对文学自学进程的意义 中州学刊(核心期刊)独著 2002年3期4、从河洲雎鸠到银河鹊桥 文艺研究 (一A) 独著 2002年3期5、《山鬼》考 山西大学学报 独著 2002年4期6、从经学到文学——论明代“《诗经》学”的历史贡献 文学遗产 独著 2002年5期2003年发表论文:1、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狼祖神话与中国文学中之狼意象民族文学研究 独著 2003年1期2、古代文学的第三重世界 文学评论 独著 2003年3期3、“小姐”考 中国语文 独著 2003年5期4、季本、丰坊与明代《诗》学中国文学研究 独著 2003年3期5、西周春秋间《诗》之文化角色的变迁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独著 2003年4期2004年发表论文:1、春秋会盟燕享与诗礼风流 晋阳学刊 独著 2004年2期2、关于《诗经·关雎》篇的雎鸠喻意问题 北京大学学报 独著 2004年2期3、《诗经》地理生态背景之考察 南京师大学报 独著 2004年2期4、楚竹书《孔子诗论》与孔门后学的诗学倾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独著 2004年第4期5、春秋世卿公族与诗礼名家——春秋十家诗学评说 山西师大学报 合著 2004年4期 (人大复印资料2005年2期)2005年发表论文:1、战国诗学传播中心的转移与汉四家《诗》的形成 文史哲合著 2005年1期(被《新华文摘》摘引)2、追寻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姚奠中先生访谈录 文艺研究 独著 2005年8期3、《诗经》结集历程之研究 文艺研究独著 2005年5期4、战国纷乱与《诗经》传本的歧出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合著 2005年3期5、由人学到天学的《诗》学诠释 文学评论独著 2005年6期 《从经学到文学》山西省第四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4年6月中国诗经学会第一届诗经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3年8月《诗经图注》第三届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2年6月《雅颂新考》山西省第三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0年3月《中国文学中水之神话意象的考察》山西省第三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优秀奖 2000年1月《古朴的文学》第二届山西省古典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1991年10月第三届优秀”晋版图书”评奖中荣获优秀图书编辑二等奖 1990年12月

山西大学学报主编刘

哲学社会科学版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并译成英文。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选择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的具有独立性的实在词。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据应注明资料来源。9、注释: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释义性注释是对论着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其序号为①②③……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着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其他未说明文献〔Z〕。格式与示例如下:(1)图书类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任选)[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任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期刊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建议外文刊名后加ISSN号),年,卷(期):起止页码。(3)报纸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4)古籍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O]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勘、注、批等)。刊行年代(古历纪年)及刊物机构(版本)。收藏机构。(5)析出文献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6)电子文献格式: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7)文献重复引用标记:同一作者的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时,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只出现一次,其中不注页码;而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角标外着录引文页码。11、基金项目: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12、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13、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14、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自然科学版1、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2、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3、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4、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5、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6、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7、参考文献限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采用顺序编码制着录,按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文末,并依次将各编号外加方括号置于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书写格式为: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页。网上参考材料序号。作者。文题网址(至子--栏目)。上传年月。为保证本刊的权威性,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稿。稿件文责由作者自负,编辑部有权作必要的修改。文稿在3个月内未收到退修或录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另投他刊。未被录用的稿件一般不退稿,请自留底稿。

(一)国内学术会议1、2002年4月26-30日,在山西太原由山西大学政法学院主办的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年会暨国际关系学院(系)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提交了“21世纪国际关系的基本特点”一文,论文发表在《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2、2003年9月17-18日,在长春市由吉林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办的“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方法论探索与学科构建”高级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了中国睦邻外交政策与中俄关系一文,并作大会发言。3、2003年10月20-22日,在南京由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承办的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2003高层论坛会,会议主题是“伊拉克战争与国际政治走势”,提交了“冷战后世界秩序的变化与重构”论文,《伊拉克战争后的国际政治走势——2003国际政治高层论坛文集》由军事谊文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4、2004年7月9-11日,在甘肃兰州由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承办的“21世纪国际环境与中国外交”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高层论坛会,提交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与中俄关系”一文,论文集由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5、2004年8月19-20日,在长春市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和东北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发展第11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了“俄日关系发展现状与前景”学术论文,论文集由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6、2004年10月16-17日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南京陆军指挥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东部战略形势与国家安全”高层研讨会,提交了“俄罗斯东北亚战略与朝鲜半岛政策”一文,被收入会议论文集。7、2004年12月10-11日,在上海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主办的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提交了“世界秩序理论范式的探讨”一文,会议论文集2005年1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8、2005年7月13-16日,在辽宁省沈阳市由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承办的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第三届年会暨国际环境与中国和平发展高层论坛会议,会议提交了“新时期中国睦邻政策与战略选择”一文,会议论文集《国际环境与中国和平发展》由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9、2006年9月14-15日,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和东北亚重点研究基地在长春市主办的第十二次国际学术会议,会议主题是“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发展”,作了题为“超越冷战思维,构建和谐的东北亚地区秩序”的大会发言。10、2006年10月14-17日,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和江苏省委党校在江苏省扬州市联合主办的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第四届年会暨“全球化与和谐世界”高层论坛会议。提交了会议论文“全球化时代世界新秩序的理性思考”一文,论议论文集《全球化与和谐世界》已由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11、2007年5月12-1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举办的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第五届年会暨“中国与世界:和平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高层会议。提交的会议论文是“超越传统的权力政治,构建和谐的世界新秩序”。12、2007年6月30日,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主题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论坛——上合组织框架下的能源与交通合作国际学术会议”。作了题为“以‘上海精神’全面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关系”的大会发言。(二)国际学术会议1、2002年11月25—27日,在俄罗斯海参崴参加俄罗斯国立海洋大学主办的“亚太地区领土争端非政府论坛”国际学术会议,提交了“亚太地区国家领土争端成因及其解决方法”的学术论文,并作大会发言。2、2003年9月24-26,在俄罗斯莫斯科参加了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主办的“21世中国与世界”第14届国际学术会议,提交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政与中俄关系”学术论文,论文在俄罗斯《远东问题》杂志2004年第5期发表。3、2004年5月21—22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参加俄罗斯国际研究会和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举办的“俄罗斯外交政策进程:战略与优势,”国际学术会议,提交了“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与中俄关系”的学术论文,论文以《中国是地区和平与繁荣的保证》的题目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东亚与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办的《21世纪中国与俄罗斯》杂志2005年第11月期发表。4、2005年9月27—29日,在莫斯科参加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主办的主题为“强大的中国:国内与国际方面”第十四届国际学术会议,提交了“中国地缘政治环境与睦邻外交政策”的会议论文,论文已在俄罗斯远东所主办的杂志《远东问题》2006年第2期发表。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主编是谁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78年,双月刊,以“弘扬创新精神,提升学术品位”为宗旨,突出民族性、文化性、地方性、区域国际性;设置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中国—东盟、文学、经济学、语言学以及法学等栏目,尤其以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为特色栏目,大力刊发人类学民族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以及处于学术前沿的有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的其他人文与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稿件。

1.《中越边境贸易研究》(专著,第二作者),民族出版社06年7月第1版;2.《越南语言文化探究》,专著第二,民族出版社,08年7月;3.《继往开来的越共“十大”》载《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06年第3期;4.《越南的民间信仰》载《东南亚纵横》05年第6期;5.《略述越南钱币》载《广西金融研究》05年增刊二;6.《广西越南语专业发展之现状分析》载《东南亚纵横》05年第11期;7.《关于中越关系及南宁—谅山—河内—海防经济走廊建设的一些看法》,载《东南亚纵横》05年第11期;8.《2006年越南国情报告—外交部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06年6月;9.《从越南的饮食看国家与地区间的文化交流》,载《东南亚纵横》06年第9期;10.《试析中越“吃槟榔”之风俗》,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12月;11.《近代中法在越南的货币争端》,载广西金融学会、广西钱币学会主办《广西泉友通讯》,2006年第6期;12.《“四大发明”与“四大名著”之传越南》,载《全国东南亚研究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2006年11月;13.《广西参与建设“南宁—河内—海防”经济走廊研究》,(省部级课题,编著,古小松主编,笔者排名第五),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14.《广西参与北部湾经济圈合作研究》(省部级课题,编著,古小松主编,笔者排名第四),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15.《2007年越南国情报告—外交部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07年5月;16.《2008年越南国情报告—中越关系部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08年9 月;17.《2008年中国—东盟年鉴—中越关系部分》,线装书局,08年9月;18.《历史上廉州、钦州与越南北部地区的文化互动》,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08 年第4期;19.《中国与占城文化交流拾遗》,载《北大亚太研究》(第九辑),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08年3月;20.《中越书法文化交流》,载《北京大学校报》(学术版),第1159期;21.《有关越南历史文化的汉文史籍》,载《学术论坛》,07年第12期;22.《越南金融动荡:经济增长过快的警示》,载《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08年第4 期;23.Cultural Interaction between Hepu,Qinzhou and Vietnam,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A Mini Mediterranean Sea”: Gulf of Tong King through History,organized by Australian Nationality University, March 14-15, 24.Chiem Thanh Dich Ngu, the First Chinese- Cham Dictionary in history, Vietnam National UniversityPublished House, 《明代的交阯进士》,载《北京大学校报》第1175期。26.《越南古典文学名著——<宫怨吟曲>述论》,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09年第3期。27.《<占城译语>的两个不同版本——兼论占婆与马来的文化关系》,载《东南亚纵横》,09年第5期。28.《明代的交阯进士》(学术全文),载《科举学论丛》09年第1辑,线装书局,2009年6月出版。29.《2008年中越关系综述》,载《2009越南国情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09年7月出版。《越南钱币史略》,载广西钱币学会编论文集 广西民族出版社,2009年7月。《越南货币中的汉越语词和货币单位》 载广西钱币学会编论文集,广西民族出版社,2009年7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