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医的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中医的参考文献

一般情况下专论性文章的参考文献为1到3条;综合性参考文献原则上不超过15条

需要引用中医经典著作需要写参考文献,但一定要遵守新颖、准确、完整、规范的基本原则。从学术严谨的角度来讲,论文中引用的文献资料需要和参考文献对应上,这既是对原文作者的尊重,同时也是严谨学术态度的体现,毕竟学术本身就是需要严谨求实的。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没有参考文献或参考文献数量较少或参考文献陈旧的科技论文,一般都创新性不足,其科学性和学术价值令人生疑。因此,一篇合格或优秀的科技论文,必然是参考文献引证科学而全面的。

怎么用就怎么写,中医古籍浩如烟海。

中医论文的参考文献

上CNKI,下载一片中医论文,照着写。

需要引用中医经典著作需要写参考文献,但一定要遵守新颖、准确、完整、规范的基本原则。从学术严谨的角度来讲,论文中引用的文献资料需要和参考文献对应上,这既是对原文作者的尊重,同时也是严谨学术态度的体现,毕竟学术本身就是需要严谨求实的。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没有参考文献或参考文献数量较少或参考文献陈旧的科技论文,一般都创新性不足,其科学性和学术价值令人生疑。因此,一篇合格或优秀的科技论文,必然是参考文献引证科学而全面的。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中医论文的格式供大家参考:  (一)标题  论文(设计)标题应简短、明白,把毕业论文的内容、专业特性概括出来标题主标题字数普通不宜超越20个字,能够设副标题主标题用宋体三号字加粗;副标题用宋体小三号字,均在文本居中位置  (二)摘要及关键词(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论文摘要字数要恰当,中文摘要普通以300字左右为宜,"中文摘要"字样为黑体四号字,居中格式另起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关键词是反映论文(设计)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普通每篇可选3~5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摘要内容和关键词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均为宋体小四号字,行距为5倍,但"关键词"三个字  字样要加黑,其后要加冒号,左对齐  另起一页打印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符,普通以200个英文单词左右为宜空一行后打印英文标题,再空一行居中位置打印四号加黑"ABSTRACT"字样,另起一行小四号打英文摘要运用的英文应该精确、通畅"Key Words"加黑并加冒号,左对齐,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英文全部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三)正文  毕业论文正文中各级标题次第为:一、(一)、1、(1)、①毕业设计可采用下列标题次第:1、1、1、①一级标题即"一"用四号黑体打印,每一局部完毕后另起一页开端下一局部正文内小标题力图简短、明白,题末不用标点符号二级标题(一)用黑体小四号字三级标题1后用点"",宋体小四号字加黑四级标题(1),字体字号同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行距为5倍  文中如有插图和照片,应比例恰当,分明美观;插图应标明图序和图题,序号和图题之间空一格;图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图题普通居中位于图的下方  文中如有表格,应构造简约,表格应有表序和表题序号和表题居中位于表格上方,两者之间空一格表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假如表格援用别处,要注明表格的出处和相关信息  文中一行不占页,一字不占行  (四)注释  毕业论文注释统一采用页下注的方式,在所需援用或注释处用上标①、②、③……表示,注释内容包括作者、出处、出版年份、页码等信息注释也可是解释性语句一切注释采用小五号宋体  (五)参考文献  按正文参考文献呈现的先后次第用阿拉伯数字在方括号中连续编号文献中假如有三位以上作者时,只罗列前三位作者,中间以逗号隔开,其他以"等"字表示在正文后另起一页采用四号黑体打印"参考文献"四字,空一行,采用小四号宋体打印参考文献的内容"参考文献"字样和内容均采取左对齐格式每篇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得少于15条,要注重文献的时效性和权威性  (六)页眉  论文的页眉内容为论文标题,宋体小五号字,居中  (七)附录  (必要时可加,不用要时,无需附录)  关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能够编入毕业论文(设计)的附录中依照文中呈现的次第依次列出附录的内容

关于中医的参考文献

一般情况下专论性文章的参考文献为1到3条;综合性参考文献原则上不超过15条

需要引用中医经典著作需要写参考文献,但一定要遵守新颖、准确、完整、规范的基本原则。从学术严谨的角度来讲,论文中引用的文献资料需要和参考文献对应上,这既是对原文作者的尊重,同时也是严谨学术态度的体现,毕竟学术本身就是需要严谨求实的。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没有参考文献或参考文献数量较少或参考文献陈旧的科技论文,一般都创新性不足,其科学性和学术价值令人生疑。因此,一篇合格或优秀的科技论文,必然是参考文献引证科学而全面的。

NO1对

呵呵,两个答案都有点问题欧,正解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中医学参考文献

1、《黄帝内经》。黄帝所写,它是我国医学宝库中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2、《难经》。扁鹊所作,全书内容简扼,辨析精微,在中医学典籍中常与《内经》并提,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古典医籍之一。3、《伤寒杂病论》。张仲景所著,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的伟大著作。4、《神农本草经》。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5、《本草纲目》。李时珍所撰,主要介绍历代诸家本草及中药基本理论等内容。6、《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著作,填补了《内经》以来我国未有临床医学著作的空白。

中医典籍可分为医经、医论、本草、医方、医案、医话等,比较有名的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备急千金要方、本草纲目、名医类案等等。其中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被并称为四大医书。如果你的古汉语基础很好的话,建议你看看中医古书专写走方医秘籍绝活的《串雅内外编》,就能明白很多知识,学到很多本事で。我国第一部综合性中医药辞典《说文解字》《尔雅》等我国古代的字典、辞典,虽有某些中医药的词目,但毕竟不是专业的中医药辞书;《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等中医药类书,虽将某些内容的文献资料按照时代先后编排在一起,但体例规范都不符合辞典的基本特征与要求。我国第一部综合性中医药辞典的桂冠,当属谢观主持编纂的《中国医学大辞典》。谢观,字利恒,是近代中医界的风云人物,当时的中医学校、学会、杂志等机构都争相延聘,其“美髯公”的照片也频频登载于各种报纸杂志,但都没有关于其早年学习与工作经历的介绍。综观其同乡吕思勉于1935年4月1日撰写的《谢利恒先生传》及其弟子陈存仁于1951年3月所作的《谢利恒先生传记》,谢观在1917年出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校长之前的大致履历是:谢观的父亲谢钟英为地理学大家,少年时代的谢观聪颖好学,承继家学,12岁便读完了四书五经,并对中国古今山川情况了如指掌,如数家珍。15岁入常州致用精舍,致力于经史舆地之学。21岁肄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05年以地理之学应邀赴广州府中学任教,成为名藻南粤的地理名师。1908年因母亲不服岭南水土,辞归上海,入商务印书馆就职,编纂地理图书;不久即被上海澄衷学堂聘为校长。1911年后,回故里武进主管教育,两年之间便使全县教育成绩名列全国第二。1914年“仍入商务印书馆,主纂地理书籍”。很明显,35岁之前的谢观既无学医经历,更不以医为业,何以能够在短时间内编辑完成收罗宏富、剖析详明、体例新颖的中医药辞书呢?《中国医学大辞典》“谢润”条云:“字葆初,清武进县附生……著有《医学经纬》五十卷,未及刊行。其孙观,因其原稿而分析扩充之,成《中国医学大辞典》。”我们从此可以很容易地知道,谢观是以其祖父没有刊行的《医学经纬》原稿为蓝本,“更以历代学说制为条释”,“证以新说,决其取舍”,扩编而成《中国医学大辞典》的。全书“搜集之名词,以中国原有医书所载者为限,故定名为《中国医学大辞典》”。所辑词目,包括病名、药名、方名、身体、医家、医书、医学七大类,共三万七千余条目,约计三百五十余万字。排列方法以首字笔画为序,首字相同者则以次字笔画为序。为方便检索,还编有《辞头索引》《辞条索引》。《中国医学大辞典》于1921年7月由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1926年7月修订再版,1933年8月再次出版,并注明为“国难后第一版”。1951年陈存仁说:“出版迄今,凡经三十二版,达百万余部,行销地区,几遍及通商各国。”新中国成立后,商务印书馆为了配合中央政府贯彻落实党的中医政策,分别于1954年12月、1955年4月与8月三次重印发行。毋庸讳言,《中国医学大辞典》某些词条的注释确实存在着错讹之处,早在1928年余择明即在《卫生报》撰文指出将树脂的音译名“拔尔撒摩”误为药物实名(《中国医学大辞典订误一则》),1933年杨彦和在《医界春秋》上更是明确提议应全面进行补充修正(《中国医学大辞典有补正之必要》)。若以现今通行辞书体例来衡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至今仍不失为嘉惠医林、启迪后学的重要工具书。关于编写缘起,吕思勉在《谢利恒先生传》中说:“治中国医学者,谋编辞典,以谂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以属君。”而谢菊曾《涵芬楼往事》却说:“谢观……初在国文部编辑中小学地理教科书,后调至字典部参加编纂《中国医学大辞典》和《中国名人大辞典》。”究竟是中医学界要求商务印书馆组织编写,还是商务印书馆自行发起编撰,已难以知晓。对于编撰起止时间,谢观在《中国医学大辞典》1921年版的“序言”中说:“民国初元,不佞忝长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即有志补救此弊,而事体既大,措注为难。继念举要删繁,莫如辞典。乃合全校员生,互相考校,凡典籍所载……莫不条分缕析,博采兼搜,删其复重,裁其空论,约辨难攻讦之旨,省浮泛藻饰之词,程功至六七年……民十之春,初版竣事。”由此看来,开始编撰的时间在1917年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成立之后,完成于1921年春天,历时四年之久。但却又说“程功至六七年”,时间上就不能吻合了。不过,若从谢观第二次入职商务印书馆的1914年算起,到1921年出版,倒正好是“六七年”的时间。至于参加编写的人员,陈存仁在《谢利恒先生传记》一文中说:“辅助《辞典》工作者得十二人,焚膏继晷,日夜辛勤,屡删屡增,数易其稿,历时八载,书乃告成。将付剞劂,不意此十二人中,积劳而病殁者二人,撄疾而获治者四人。”这应该说的是1921年“初版”时的情况。到1926年“再版”时,参加修订的人员达66人之多,“门人参订”名单见于1954年商务印书馆“重印本”,是目前为止所有的《中国医学大辞典》版本中,唯一保留有编写人员名单者。此外,1952年吕思勉在《自述——三反及思想改造学习总结》一文中说:“一九一九年,入商务印书馆,助谢利恒君编辑《中国医学词典》。予于医学,本无所知,而先外王父程柚谷先生、先舅氏均甫先生、先从舅少农先生,皆治汉学而兼知医,故予于中国医书之源流派别,略有所知。谢君本旧友,此时此书亟欲观成,乃将此一部分属予襄理。至暑假中事讫。”由此可知,吕思勉也曾经参加过《中国医学大辞典》的编撰工作。“至暑假中事讫”,是说吕思勉负责的部分于1919年暑假完成,还是整部《辞典》编撰告竣,我们已很难考证清楚了。

你可以看下(中医学)上面别人是怎么写的文献吧

上CNKI,下载一片中医论文,照着写。

中医护理学的参考文献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中医护理论文的特点就是要突出运用中医进行护理的重要性,比如说妇科疾病,很多单用西医进行治疗效果不佳,所以要采用西医治疗兼用中医进行护理调养,论文内容突出中医护理的内容就得了

护理论文的参考这么多,肯定好

可以的,没问题的。如果我们有了这本文献,并会及时通过网上发给你看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