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医参考文献英文

发布时间:

中医参考文献英文

[1] 丁建华,何玉霞健康教育在烧伤植皮术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急症 2009(07) 按照这种格式

《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2005年5月4日,293(17):2118 - 25所示。针灸治疗偏头痛患者: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林德K1,施特伦,更加与众不同,霍普,Brinkhaus B,C威特,Wagenpfeil年代,Pfaffenrath V,哈姆MG,Weidenhammer W,Willich SN,Melchart D。作者信息文摘背景:针刺疗法被广泛用于预防偏头痛发作,但现有证据的好处是稀缺。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的有效性与假针灸和没有针灸治疗偏头痛患者。设计,设置,和病人:三组,随机,对照试验(2002年4月- 2003年1月),包括302名患者(88%的女性),意味着(SD)(11)43岁,偏头痛,基于国际头痛协会标准。18岁患者治疗门诊中心在德国。干预措施:针灸,针灸,或者等待列表控件。针灸,针灸是由专业医生和由12届每个病人超过8周。患者头痛日记完成前4周后12周随机化和随机化后一周21到24。主要结果测量:中度或重度头痛天强度差异前4周与周之间的随机化后9到12。结果:基线和周9到12之间,平均(SD)的天数与中度或严重的头痛强度下降了2(7)天从基线的2(5)天针灸组相比减少2(7)天从基线的0(4)天假针灸组,8(0)天从一个基线如果4(0)天在等候名单上。检测中没有发现区别针灸与假针灸组(0天,95%置信区间,-7至7天;P = 96点)时是有区别的针灸组与等待名单组(4天;95%置信区间,8 - -1天;P <措施)。反应者的比例(减少头痛天至少50%)针灸组51%,假针灸组53%,15%在等待列表中。结论:针灸比没有针灸更有效减少偏头痛,虽然比等待名单控制干预措施更有效。

中医参考文献常用英文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扩展资料常用的单字母标识英文全写如下:M = Monograph / Book 专著J = Journal / magazine 期刊C = (Article) Collections 论文集D = Dissertation / Thesis 学位论文P = Patents 专利N = Newspapers 报纸S = Standards 标准编号R = Reports 技术报告

你把你参考的文献导出格式就好了,后面的一串字母啥的都有,你复制粘贴就可以了,请教一下师哥师姐啥的,其实没有那么复杂的

reference literature

DavidKarlins,BuildYourOwnWebSite[M],McGraw-HillOsborneMedia,DanSuciu,GottfriedVosen,TheWorldWideWebanddatabases,Springer,做动态网站吧?只要找做动态网站的书就行了

中医论文的参考文献英文

如何梳理查找文献:其一,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即在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权威论着,这些论文论着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状况。不能把那些不入流的刊物上的文章都罗列出来。其二,选择有代表性的作者的论文,也就是权威学者,或者是活跃在学术界的作者的论文、论着。这些论文论着同样也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态势。其三,选择研究的视角来梳理文献。也会是结合你要研究的视角特别是具体的问题来梳理文献,这样范围就大大缩小,也有利于作者把握文献。其四,不一定千篇一律地要在引言中进行文献梳理,引言可以对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适当阐述,在正文撰写的过程中,可以对具体的观点进行文献追述。这种方法要求作者对学术史特别是前人的学术观点十分清楚,对论文的写作已经有娴熟的技术。这就不是一般的新手能够把握的了。优助查询方法:按照关键词、作者、标题、期刊名称、卷,期、年等信息输入在相关数据库即可检索到中文的一般为CNKI,维普,万方 英文的一般为Elsevier,Springer当然也可以用百度学术这样的平台来查询。

问问期刊的编辑就可以了!!!

[2]ABroader,AMFrieze,EShamir,and EUpfal(作者姓名),Near-perfect Token Distribution(论文名称), in Random Structures & Algorithms5(1994)(论文发表在的出版物名称(期刊号)或会议名称)又如,[8]FEBustamante and YQiao,Designing Less-structured P2P Systems for the Expected High Churn, in IEEE P2P,

中医学参考文献

1、《黄帝内经》。黄帝所写,它是我国医学宝库中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2、《难经》。扁鹊所作,全书内容简扼,辨析精微,在中医学典籍中常与《内经》并提,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古典医籍之一。3、《伤寒杂病论》。张仲景所著,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的伟大著作。4、《神农本草经》。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5、《本草纲目》。李时珍所撰,主要介绍历代诸家本草及中药基本理论等内容。6、《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著作,填补了《内经》以来我国未有临床医学著作的空白。

中医典籍可分为医经、医论、本草、医方、医案、医话等,比较有名的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备急千金要方、本草纲目、名医类案等等。其中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被并称为四大医书。如果你的古汉语基础很好的话,建议你看看中医古书专写走方医秘籍绝活的《串雅内外编》,就能明白很多知识,学到很多本事で。我国第一部综合性中医药辞典《说文解字》《尔雅》等我国古代的字典、辞典,虽有某些中医药的词目,但毕竟不是专业的中医药辞书;《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等中医药类书,虽将某些内容的文献资料按照时代先后编排在一起,但体例规范都不符合辞典的基本特征与要求。我国第一部综合性中医药辞典的桂冠,当属谢观主持编纂的《中国医学大辞典》。谢观,字利恒,是近代中医界的风云人物,当时的中医学校、学会、杂志等机构都争相延聘,其“美髯公”的照片也频频登载于各种报纸杂志,但都没有关于其早年学习与工作经历的介绍。综观其同乡吕思勉于1935年4月1日撰写的《谢利恒先生传》及其弟子陈存仁于1951年3月所作的《谢利恒先生传记》,谢观在1917年出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校长之前的大致履历是:谢观的父亲谢钟英为地理学大家,少年时代的谢观聪颖好学,承继家学,12岁便读完了四书五经,并对中国古今山川情况了如指掌,如数家珍。15岁入常州致用精舍,致力于经史舆地之学。21岁肄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05年以地理之学应邀赴广州府中学任教,成为名藻南粤的地理名师。1908年因母亲不服岭南水土,辞归上海,入商务印书馆就职,编纂地理图书;不久即被上海澄衷学堂聘为校长。1911年后,回故里武进主管教育,两年之间便使全县教育成绩名列全国第二。1914年“仍入商务印书馆,主纂地理书籍”。很明显,35岁之前的谢观既无学医经历,更不以医为业,何以能够在短时间内编辑完成收罗宏富、剖析详明、体例新颖的中医药辞书呢?《中国医学大辞典》“谢润”条云:“字葆初,清武进县附生……著有《医学经纬》五十卷,未及刊行。其孙观,因其原稿而分析扩充之,成《中国医学大辞典》。”我们从此可以很容易地知道,谢观是以其祖父没有刊行的《医学经纬》原稿为蓝本,“更以历代学说制为条释”,“证以新说,决其取舍”,扩编而成《中国医学大辞典》的。全书“搜集之名词,以中国原有医书所载者为限,故定名为《中国医学大辞典》”。所辑词目,包括病名、药名、方名、身体、医家、医书、医学七大类,共三万七千余条目,约计三百五十余万字。排列方法以首字笔画为序,首字相同者则以次字笔画为序。为方便检索,还编有《辞头索引》《辞条索引》。《中国医学大辞典》于1921年7月由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1926年7月修订再版,1933年8月再次出版,并注明为“国难后第一版”。1951年陈存仁说:“出版迄今,凡经三十二版,达百万余部,行销地区,几遍及通商各国。”新中国成立后,商务印书馆为了配合中央政府贯彻落实党的中医政策,分别于1954年12月、1955年4月与8月三次重印发行。毋庸讳言,《中国医学大辞典》某些词条的注释确实存在着错讹之处,早在1928年余择明即在《卫生报》撰文指出将树脂的音译名“拔尔撒摩”误为药物实名(《中国医学大辞典订误一则》),1933年杨彦和在《医界春秋》上更是明确提议应全面进行补充修正(《中国医学大辞典有补正之必要》)。若以现今通行辞书体例来衡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至今仍不失为嘉惠医林、启迪后学的重要工具书。关于编写缘起,吕思勉在《谢利恒先生传》中说:“治中国医学者,谋编辞典,以谂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以属君。”而谢菊曾《涵芬楼往事》却说:“谢观……初在国文部编辑中小学地理教科书,后调至字典部参加编纂《中国医学大辞典》和《中国名人大辞典》。”究竟是中医学界要求商务印书馆组织编写,还是商务印书馆自行发起编撰,已难以知晓。对于编撰起止时间,谢观在《中国医学大辞典》1921年版的“序言”中说:“民国初元,不佞忝长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即有志补救此弊,而事体既大,措注为难。继念举要删繁,莫如辞典。乃合全校员生,互相考校,凡典籍所载……莫不条分缕析,博采兼搜,删其复重,裁其空论,约辨难攻讦之旨,省浮泛藻饰之词,程功至六七年……民十之春,初版竣事。”由此看来,开始编撰的时间在1917年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成立之后,完成于1921年春天,历时四年之久。但却又说“程功至六七年”,时间上就不能吻合了。不过,若从谢观第二次入职商务印书馆的1914年算起,到1921年出版,倒正好是“六七年”的时间。至于参加编写的人员,陈存仁在《谢利恒先生传记》一文中说:“辅助《辞典》工作者得十二人,焚膏继晷,日夜辛勤,屡删屡增,数易其稿,历时八载,书乃告成。将付剞劂,不意此十二人中,积劳而病殁者二人,撄疾而获治者四人。”这应该说的是1921年“初版”时的情况。到1926年“再版”时,参加修订的人员达66人之多,“门人参订”名单见于1954年商务印书馆“重印本”,是目前为止所有的《中国医学大辞典》版本中,唯一保留有编写人员名单者。此外,1952年吕思勉在《自述——三反及思想改造学习总结》一文中说:“一九一九年,入商务印书馆,助谢利恒君编辑《中国医学词典》。予于医学,本无所知,而先外王父程柚谷先生、先舅氏均甫先生、先从舅少农先生,皆治汉学而兼知医,故予于中国医书之源流派别,略有所知。谢君本旧友,此时此书亟欲观成,乃将此一部分属予襄理。至暑假中事讫。”由此可知,吕思勉也曾经参加过《中国医学大辞典》的编撰工作。“至暑假中事讫”,是说吕思勉负责的部分于1919年暑假完成,还是整部《辞典》编撰告竣,我们已很难考证清楚了。

你可以看下(中医学)上面别人是怎么写的文献吧

上CNKI,下载一片中医论文,照着写。

中医的参考文献

一般情况下专论性文章的参考文献为1到3条;综合性参考文献原则上不超过15条

需要引用中医经典著作需要写参考文献,但一定要遵守新颖、准确、完整、规范的基本原则。从学术严谨的角度来讲,论文中引用的文献资料需要和参考文献对应上,这既是对原文作者的尊重,同时也是严谨学术态度的体现,毕竟学术本身就是需要严谨求实的。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没有参考文献或参考文献数量较少或参考文献陈旧的科技论文,一般都创新性不足,其科学性和学术价值令人生疑。因此,一篇合格或优秀的科技论文,必然是参考文献引证科学而全面的。

怎么用就怎么写,中医古籍浩如烟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