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国务院根据《公务员法》,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公务员的职务层次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1、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2、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综合管理类以外其他职位类别公务员的职务序列,根据《公务员法》由国家另行规定。公务员考试招考的是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副主任科员及以下层次),即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公务员。点击查看更公务员任职级别有哪些【法律依据】我国《公务员法》第21条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我国《公务员法》第32条规定,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任职;不合格的,取消录用。更加公务员培报考问题咨询
事关你的待遇晋升!公务员职务、职级与级别管理新规正式发布
公务员职位排名是指该考生在所有报考这个岗位的考生中的排名,例如,有一百位报考者都报考了这个岗位,若该考生在一百位报考者里成绩排名为第三十位,则职位排名就为三十。所有的公务员职位录取都是按照成绩择优录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的录用,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的录用,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必要时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授权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扩展资料:公务员考试的报考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四)具有良好的品行。(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七)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务员考试
就是所报考的职位的分数排名。举例说明:某人报的某职位,招2个人,总共报了20个人,最后考试结果某人在这20个人排第7,这个第7就是职位排名。要是1:5的比例进面试,就是前10名进面试,最后取2个,某人就有机会了1:3的比例进面试,就是前6名进面试,最后取2个,这样某人就没戏了。
采用逢进必考的方式进行,一般都会考申论和行测,有的还需要专业知识
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 的办法。《公务员法》第二十条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我国公务员法中的第四章对录用制度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第四章 录用 第二十一条 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前款规定录用公务员时,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对少数民族报考者予以适当照顾。 第二十二条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的录用,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的录用,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必要时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授权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 第二十三条 报考公务员,除应当具备本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 第二十四条 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的; (三)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第二十五条 录用公务员,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第二十六条 录用公务员,应当发布招考公告。招考公告应当载明招考的职位、名额、报考资格条件、报考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以及其他报考须知事项。 招录机关应当采取措施,便利公民报考。 第二十七条 招录机关根据报考资格条件对报考申请进行审查。报考者提交的申请材料应当真实、准确。 第二十八条 公务员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内容根据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不同职位类别分别设置。 第二十九条 招录机关根据考试成绩确定考察人选,并对其进行报考资格复审、考察和体检。 体检的项目和标准根据职位要求确定。具体办法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三十条 招录机关根据考试成绩、考察情况和体检结果,提出拟录用人员名单,并予以公示。 公示期满,中央一级招录机关将拟录用人员名单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地方各级招录机关将拟录用人员名单报省级或者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 第三十一条 录用特殊职位的公务员,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简化程序或者采用其他测评办法。 第三十二条 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任职;不合格的,取消录用。
公开考试选拔方式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务员录用工作,保证新录用公务员的基本素质,根据公务员法,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各级机关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第三条 录用公务员,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采取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第四条 录用公务员,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第五条 录用公务员,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发布招考公告; (二)报名与资格审查; (三)考试; (四)考察与体检; (五)公示、审批或备案。 必要时,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对上述程序进行调整。 录用特殊职位的公务员,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简化程序。第六条 民族自治地方录用公务员时,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对少数民族报考者予以适当照顾。具体办法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确定。第七条 公务员主管部门和招录机关应当采取措施,便利公民报考。第二章 管理机构第八条 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公务员录用的综合管理工作。具体包括: (一)拟定公务员录用法规; (二)制定公务员录用的规章、政策; (三)指导和监督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的录用工作。 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的录用。第九条 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公务员录用的综合管理工作。具体包括: (一)贯彻国家有关公务员录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根据公务员法和本规定,制定本辖区内公务员录用实施办法; (三)负责组织本辖区内各级机关公务员的录用; (四)指导和监督设区的市级以下各级机关公务员录用工作; (五)承办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委托的公务员录用有关工作。 必要时,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授权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本辖区内公务员的录用。第十条 设区的市级以下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的规定,负责本辖区内公务员录用的有关工作。第十一条 招录机关按照公务员主管部门的要求,承担本机关公务员录用的有关工作。第三章 录用计划与招考公告第十二条 招录机关根据职位空缺情况和职位要求,提出招考的职位、名额和报考资格条件,拟定录用计划。第十三条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的录用计划,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审定。 省级机关及其直属机构的录用计划,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定。设区的市级以下机关录用计划的申报程序和审批权限,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第十四条 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制定招考工作方案。 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经授权组织本辖区公务员录用时,其招考工作方案应当报经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第十五条 公务员主管部门依据招考工作方案,制定招考公告,面向社会发布。招考公告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招录机关、招考职位、名额和报考资格条件; (二)报名方式方法、时间和地点; (三)报考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 (四)考试科目、时间和地点; (五)其他须知事项。第四章 报名与资格审查第十六条 报考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龄为十八周岁以上,三十五周岁以下;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具有良好的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八)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前款第(二)、(七)项所列条件,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调整。 公务员主管部门和招录机关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第十七条 下列人员不得报考公务员: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的; (三)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自治区国家公务员录用工作,保障录用的国家公务员基本素质,根据《国家公务中暂行条例》,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自治区各级行政机关(含依照国家公务员管理的单位,下同)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录用国家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择优录用。 各级行政机关录用国家公务员,对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报考者和退役军人应当予以照顾。 前款规定的少数民族报考者,在笔试、面试时,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第四条 录用国家公务员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编制录用计划; (二)发布招考公告; (三)报名和资格审查; (四)考试; (五)考核; (六)录用。第二章 管理机构第五条 自治区人事行政主管部门是自治区国家公务员录用的主管机关,其主要职责是: (一)编制自治区政府工作部门国家公务员录用计划; (二)审批盟市以下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录用计划; (三)统一组织自治区各级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录用的笔试工作; (四)组织实施自治区政府工作部门国家公务员录用的面试、体检和考核工作并负责录用审批工作; (五)指导和监督盟市以下各级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第六条 盟市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公务员录用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编制所属各级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录用计划; (二)根据自治区人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国家公务员录用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所属各级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录用的面试、体检和考核工作; (三)负责所属各级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录用的审批工作; (四)承办自治区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国家公务员录用的有关工作。第七条 旗县(市、区)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公务员录用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申报所属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录用计划; (二)受盟市人事行政主管部门的受托,负责本级行政机关和苏木乡镇政府国家公务员录用的报名、面试、体检和考核的有关工作。第八条 用人部门应当配合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国家公务员录用的有关工作。第九条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服务机构受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承担录用考核具体考务工作。第三章 录用计划第十条 自治区政府工作部门和各盟市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年底前将下一年度国家公务员录用计划上报自治区人事行政主管部门。第十一条 编制国家公务员录用计划,必须符合编制限额、人事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年度增人计划和拟补充职位的要求。第十二条 国家公务员录用计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用人部门名称及其编制数、实有人数、当年增人计划数和拟录用总人数; (二)拟录用职位名称、专业、人数及所需要的资格条件; (三)招考的对象、范围及采取的考试方式; (四)用人部门根据职位要求确定的其它条件。第十三条 国家公务员录用计划是国家公务员录用工作的依据,一经批准,不得擅自变更。第十四条 自治区或者盟市人事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批准的国家公务员录用计划,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招考公告。第四章 报名与资格审查第十五条 报考国家公务员,除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报考自治区政府工作部门的应当具有本科以上文化程度,报考盟市、旗县行政机关的应当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报考苏木乡镇政府的应当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二)经自治区人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其他条件。 前款第(一)项所列条件,报考旗县以上行政机关的,经自治区人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适当放宽限制。第十六条 报考者应当如实填写自治区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印制的《内蒙古自治区国家公务员录用报名登记表》所列内容。第十七条 用人部门或者受委托单位应当对报考者进行报考资格审查。对符合条件的,报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复审。复审合格的,发给准考证。第十八条 报名人数与拟录用职位录用人数的比例一般不应当不低于5∶1。特殊情况,经盟市以上人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适当放宽。第五章 考试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我省国家公务员录用工作,确保国家公务员录用工作质量,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第三条 录用国家公务员,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择优录用。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录用国家公务员时,在同等条件下,对少数民族报考者应予以照顾。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录用国家公务员时,在同等条件下,对退役军人应予以照顾。第二章 录用管理机构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以下简称省人事部门)是全省国家公务员录用工作的主管机关,负责全省国家公务员录用工作,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和地区行政公署人事部门在上级人民政府人事部门的指导下,分级负责国家公务员录用工作。第六条 省人事部门的职责: (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制定本省录用国家公务员的有关具体规定和实施办法; (二)编制省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录用计划; (三)审核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和地区行政公署[以下简称地市人民政府(行署)]以下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录用计划; (四)组织、指导、监督全省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录用工作; (五)负责省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录用审批工作; (六)审批全省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特殊职位的国家公务员录用工作; (七)接受中央国家机关委托,办理中央国家机关驻本省工作部门录用国家公务员有关工作; (八)承办省人民政府交办的和国务院人事部门委托办理的录用国家公务员的有关工作。第七条 地市人民政府(行署)人事部门(以下简称地市人事部门)的职责: (一)根据省人事部门录用国家公务员工作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行政区域录用国家公务员工作的实施方案; (二)拟订本行政辖区国家公务员录用计划; (三)负责本行政辖区国家公务员的录用审批工作; (四)组织、指导、监督本行政辖区国家公务员录用工作; (五)承办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和省人事部门委托办理的录用国家公务员的有关工作。第八条 县级人民政府人事部门的职责: (一)拟订和申报本行政辖区国家公务员录用计划; (二)负责本行政辖区录用国家公务员的报名、资格审查和考核工作; (三)承办上级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委托办理的录用国家公务员的有关工作。第九条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本级人民政府人事部门的统一安排,承办本部门录用国家公务员的有关工作。第十条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服务机构受本级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委托,可以承担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某些具体操作性工作。第十一条 从事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人员与报考人员有《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六十一条所列亲属关系的,必须回避。第三章 录用程序和录用计划第十二条 录用国家公务员必须在国家核定的编制定员限额内,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编制录用计划; (二)发布招考公告; (三)对报考人员进行资格审查; (四)对审查合格的进行公开考试; (五)对考试合格的进行体检; (六)对体检合格的进行考核; (七)根据考试、考核和体检结果提出拟录用人员名单,报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人事部门审批。第十三条 省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录用计划,经省各国家行政机关申报,由省人事部门编制。 地市及其以下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录用计划,经地市和县(区)国家行政机关分别向本级人民政府人事部门申报,由地市人事部门拟订,报省人事部门审批。第十四条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特殊职位的国家公务员的录用计划,由省国家行政机关和地市人事部门报省人事部门审批。第十五条 国家公务员录用计划的内容包括: (一)用人部门名称及正式核定的编制定员限额、缺员数和拟增员数; (二)拟录用职位、专业名称、人数及所需人员必须具备的资格条件; (三)招考对象、范围和方式。第十六条 国家公务员录用招考公告由省人事部门或其委托的地市人事部门向社会发布。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省人事部门审定的国家公务员录用计划。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国家公务员录用工作,确保新录用国家公务员的基本素质,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省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省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以下简称省人事部门)是本省国家公务员录用的主管机关,负责全省国家公务员录用的综合管理工作。 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在上级人事行政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国家公务员录用的有关工作。第四条 录用国家公务员,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第五条 本省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录用国家公务员时,对少数民族报考者应当予以适当照顾。第六条 录用国家公务员的基本程序是: (一)编制录用计划; (二)拟定录用职位及职位条件; (三)制定并申报考试录用实施方案; (四)发布招考公告和招考简章; (五)报名及资格审查; (六)考试(包括笔试、面试等); (七)体检; (八)考核; (九)公示; (十)录用。第二章 录用计划第七条 国家公务员的录用计划,在核定的编制员额内按照拟补充职位的要求编制。第八条 省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国家公务员的录用计划,由省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向省人事部门申报,由省人事部门确定。第九条 市(州)以下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的录用计划按下列程序编制和下达: (一)县(市、区)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县(市、区)人事部门]对本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及本县(市、区)所辖乡(镇)人民政府的国家公务员录用计划进行初审后,综合编制上报市(州)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市(州)人事部门]; (二)市(州)人事部门对本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和本市(州)所辖县(市、区)的国家公务员录用计划进行审核后,综合编制本市(州)国家公务员录用计划并上报省人事部门; (三)市(州)人事部门根据省人事部门确定的本市(州)国家公务员录用计划,分别下达本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和本市(州)所辖县(市、区)。第十条 申报国家公务员录用计划,必须载明下列事项: (一)招考单位名称、编制数、实有公务员数、空编数和拟录用人数; (二)拟录用职位名称、职位所需人数及资格条件。第三章 报考及资格审查第十一条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报名前,由省人事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市(州)人事部门向社会发布招考公告,公告内容包括: (一)招考单位、职位及人数; (二)招考范围、对象和拟录用职位的资格条件; (三)报名时间、地点和报名时须提交的证件; (四)考试的范围、方法和时间;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第十二条 报考国家公务员,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享有公民的政治权利;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 (三)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四)具有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 (五)身体健康,年龄为35周岁以下; (六)具有拟录用职位所需的其他条件。 前款第(四)、(五)项所列条件,特别需要、特殊人才经省人事部门批准,可以适当调整。第十三条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报名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统一组织。 资格审查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招考单位共同负责。经审查符合规定资格条件的报考者,由省、市(州)人事部门发给准考证。第四章 考试第十四条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根据需要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由省人事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市(州)人事部门组织实施。第十五条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测试报考者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适应拟录用职位所需的素质与能力。 考试排名可以采取按事先规定的比例将笔试、面试成绩合成的方式确定,也可以采取按笔试、面试分段淘汰的方式确定。第十六条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的考试。 公共科目笔试内容由省人事部门确定;专业科目笔试内容由省、市(州)人事部门会同招考单位确定。
公务员录用考试采用笔试+面试的方式进行;公务员笔试一般是行测+申论,笔试结束后根据成绩从高到低进入面试,;面试一般采用结构化 半结构化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