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发表论文100余篇

发布时间:

发表论文100余篇

冯新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仅在国际顶尖化学和材料学术杂志 (影响因子>8)上共发表学术论文45篇, 其中Nature 1篇,Nature Materials 1篇, Nature Communications 1篇,A C I Ed 12篇, Nano Letters 1篇, J A C Soc 13篇, A Mater 13篇。 其中代表性研究论文有 Cai J, Ruffieux P, Jaafar R, Bieri M, Braun T, Blankenburg S, Muoth M, Seitsonen A P, Saleh M, Feng X L, Müllen K, Fasel R Atomically precise bottom-up fabrication of graphene nanoribbons[J] Nature, 2010, 466: 470- Liu R L, Wu D Q, Feng X L, Müllen K Nitrogen-doped ordered mesoporous graphitic arrays (NOMGAc) with high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for oxygen reduction[J] Angew Chem Int Ed, 2010, 49: 2565-2569等。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40余篇被SCI、EI收录。合作出版高等学校教材5部。研究方向:核辐射探测及预警技术;核电装备关键技术;流场可视化与激光测试技术;两相流及非牛顿流体。代表性论著:1、Wang Dezhong,Zhuang Tiange,The measurement of 3-D asymmetric temperature field by using real time laser interferometric tomography,Optics & Lasers in Engineering,V36, N3, 2001, P289-297  2、Wang Dezhong,Wang Songping,Sun Shan,Liu Yingzheng,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Flow With Surfactant Additives Using PIV and PDA, Heat Transfer—Asian Research,2005,V34,N2,P99-107  3、ZHANG Hong-xia,WANG De-zhong, GUO Wei-guo CHEN Han-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concentration on rh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tant additive solutions[J]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 B, 2008, V 20,N 5,P603-610  4、ZHANG Hongxia, WANG Dezhong, CHEN H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shear induced structure in a drag-reducing surfactant solution flow[J]Archive of Applied Mechanics,2009, V79,N8,P773-778  5、BAI Yunfei,WANG Dezhong,MAUERHOFER Eric,KETTLER John,MC simulation of thermal neutron flux of large samples irradiated by 14 MeV neutrons[J]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2010, V21,N1,P11-15  6、LIU Cheng,WANG Dezhong,BAI Yunfei,QIAN Nan,An improved segmented gamma scanning for radioactive waste drums[J]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2010, V21,N4,P204-208  7、Weiguo GU, Yasuo Kawaguchi, Dezhong Wang, Saito Akihito, Experimental study of turbulence transport in a dilute surfactant solution flow investigated by PIV[J], Journal of Fluids Engineering, 2010, V132,N5  8、Bai, Y F; Mauerhofer, E; Wang, D Z, et An improved method for the non-destruc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radioactive waste by gamma scanning[J] Applied Radiation Isotopes, 2009, V67, N10, P1897-1903

发表论文30余篇

西安医学院李科发表了20篇SC工文章。李科,主要研究为用于疾病诊疗的纳米载体技术。现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20篇,专利授权5项。在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公布2020年度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名单的通知 》中,九三学社西安医学院支社李科荣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称号。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陕西省呼吸工程中心开放基金项目、中尼友好拉吉姆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发表100篇sci

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总会是有种恐惧感。脑袋里思绪万千,可是真要表达出来,却总觉得一片空白。虽然看了一肚子的学术文章,但是写下来的文字就跟小说或者散文一样,零零碎碎地弄不成一片。那么多的术语也不知道怎么摆放才好。这种焦虑一开始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都需要用时间和练习去弥补。写学术文章其实有点像编程。刚开始学习编程语言的时候,不明白语法规则,就不敢乱写。即使写了,编译器老是报错,找原因的时候又觉得语法规则怎么设计得那么复杂,找了半天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当最终掌握了这门编程语言之后,写起代码来就是信手拈来了,该定义的自然而然就定义了,该用函数地方的就用函数了。不复杂的流程都可以边想边写了。复杂的流程,只要把逻辑想清楚了,一切似乎就是顺其自然地完成了。这个时候再回头看语法规则,又会觉得有规则限定就是好,要是代码写成了散文,调试起来会疯掉的。科研写作也是一个技术活,也要经历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首先你要熟悉学术写作的基本方式。在能够基本上准确的传达信息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就会开始发展自己的写作风格。不要一开始就去复制导师的写作风格,因为对问题的了解程度肯定是达不到的,强行去模仿别人的风格就会太牵强。同时在写文章的时候,就把文章当做一段代码来思考就行了,不用想的太复杂。不要把堆砌学术术语当作是写作的目标,成功的作家并不是要把事物用很复杂的方式呈现出来,而是准确的传递自己的信息。就跟写出来的代码主要是能正确的运行,写得好看不好看,那是下一步的要求了。比如读者看科技新闻或者文章的时候,也不会是抱着欣赏艺术的方式,而是能够很快的从中提取到自己有用的信息。在写作初期,多收集同事或者同行的反馈意见是最有用的,可以帮助自己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才能在后续的写作中知道要提高什么。写作後期, 如过是英文论文,可以请专业的论文润色公司如英论阁  提供语言协助

sci发表100篇

SCI是科学引文索引,是比较影响力的索引之一,其中主要是理工科,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材料,工程技术等等。有些作者是教育类的文章,这样的文章是发表不了的。可以发SSCI,SSCI可以发一些文科类的文章,教育,心理学,但是SSCI比SCI还要难。怎么发表,就是找到SCI里的杂志,注册然后投稿就行了。这个过程比较漫长,审核得半年左右。所以需要提前准备。这方面的知识,如果你是理工科的,化学,数学的或者计算机相关的,你可以去淘淘论文网看下,那边可以提供一些帮助,具体能怎么给帮助,我自己去问下吧。

发表100多篇sci

能发就很厉害了,再看发表的分区影响因子,来看真实学术水平。

徐安龙徐安龙教授(6-) 1992年获美国伊利诺斯(UIUC)大学分子免疫学博士学位, 7~7,在世界著名的血液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Helen M Ranney教授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的研究。 7~7任美国加州圣地亚哥联合制药公司(Alliance Pharmaceutical Corp)研究员。 现任中山大学副校长,分管理科科研、医科科研;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专家;“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1998年获广东省青年科技奖、2000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荣获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2004年入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编辑本段]个人成就 徐安龙教授长期从事分子免疫学的研究,回国后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的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973项目、863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国家发改委国家工程中心项目以及欧盟第六框架项目。 徐安龙教授主要学术成就集中在适应性免疫研究的两个方面,一是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多样性的鉴定、进化分析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二是适应性免疫的起源与进化。自1996年回国后在国际SCI刊物上发表100多篇论文。论文发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PloS ONE,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Molecular Immun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Development and Comparative Immunology, Genomics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同时多次应邀在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做学术报告。徐教授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4项以及美国和欧盟的国际(PCT)发明专利5项,其中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4项。

算厉害了,不过也要看论文的质量

阅读SCI论文即:阅读哪些文章(对象),阅读文章的目的是什么(目标),怎么阅读(方法)阅读什么文章。阅读文章,需要阅读经典的专业基础文章、survey(概述)文章,及5-10篇左右阅读新的高质量的专业文章。好的文章怎么找?首先找专业领域中好的会议、期刊;其次,经常访问专业领域有名的实验室、研究员的主页,关注其发表的文章方向及内容;50-100篇,半年;就可以开始动手写文章了。阅读文章的目的。阅读文章的目的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了解世界上本专业领域的内容和发展情况;二是在了解过程中,产生自己的idea,进入这个领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